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新技術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6W

高新技術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高新技術企業專利情況調研報告

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要主體和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其知識產權意識和能力直接影響我市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的實施及成效。近期我局成立專門課題組對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的專利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以期對長沙新一輪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一、調查樣本及調查方式

(一)調查樣本描述

高新技術產業是長沙產業轉型升級的排頭兵。2022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首次突破4000億元大關,累計實現產值4200.7億元。納入本次調查的企業為截止2022年12月30日省科技廳認定在冊的全部高新企業,共計805家。其中2022年2022年認定的企業數分別為144家、348家、178家,2022年複審通過135家(如表1)。

上述高新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高新企業)有330家,佔全部高新企業的40.94%。330家規上高新企業涉及8大技術領域,其中: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121家、生物與新醫藥技術66家、新材料技術61家、電子信息技術47家、資源與環境技術17家、新能源及節能技術11家、高技術服務業9家、航空航天技術2家。

(二)調查方式方法説明

本次調查以網上檢索為主。根據高新企業和規上企業名單,登錄中國知識產權局網站專利檢索與分析系統進行檢索。同時,通過查詢近兩年xx市專利申請與授權明細,以輔助手段進行部分數據修正。

1、檢索分類方法。登錄專利檢索與分析系統,以企業名稱逐個進行檢索,以各企業的中國專利申請量(含發明專利申請、實用新型申請、外觀設計申請)和授權量(含發明專利授權、實用新型授權、外觀設計授權)為檢索結果,整理成專利情況表,再標引高新企業認定(或複核)時間、技術領域、所屬地域以及是否規上企業(或高新企業)等信息,以上述標引信息與企業名稱、專利分類綜合形成數據歸納索引,進行數據統計。

2、數據來源及更新時間。數據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與分析系統的中國專利數據庫。數據更新時間為2022年6月24日,本次數據檢索時間為2022年7月1日 2022年、2022年xx市專利申請與授權明細為省局信息中心2022年2月提供,查詢時間為2022年7月2日4日。

3、其他説明。本次檢索數據均以企業名稱為申請人(權利人)的檢索結果,不包括企業法人代表或其股東名義申請的專利數據,也不包括企業法人代表或股東名下已經辦理向企業轉移手續的專利。

二、企業專利情況分析

(一)基本情況

1、高新企業專利情況。調查結果顯示:805家高新企業中共有608家企業(佔75.53%)申請了專利,專利申請共計17780件,佔全市累計專利申請總量(90291件)的19.6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977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9821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1982件,三類專利申請的佔比分別為33.62%、55.24%、11.14%。

共有568家高新企業(佔70.56%)擁有授權專利,授權專利共計12398件,佔全市累計專利授權總量(52669件)的22.33%,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628件(不含湖南邱則有專利策劃公司等個別企業由法人代表或公司股東名下轉移至企業的1834件),實用新型專利8958件,外觀設計專利1812件,三類專利的佔比分別為13.13%、72.25%、14.62%(如表1)。

2、規上高新企業的專利情況。調查顯示:規上企業中共有330家高新企業,其中296家企業(佔比為89.70%)有專利申請,共申請專利共計942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874件、實用新型5216件、外觀設計1332件),佔規上企業累計專利申請量的78.04%;284家企業(佔比為86.06%,2022年調查數為104家)有專利授權,授權量共計6584件(其中發明642件、實用新型4739件、外觀設計1203件);264家企業(佔比為80.00%)擁有有效專利,有效專利共計5872件(其中有效發明專利610件、實用新型4200件、外觀設計1072件),佔規上企業的68.01%。如表2。

按照高新技術8大領域分類,在330家規上高新企業中的5872件有效專利分佈情況如下: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領域121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3808件,佔比64.95%;新材料技術領域61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796件,佔比13.56%;生物與新醫藥技術領域66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408件,佔比6.95%;電子信息技術領域47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398件,佔比6.78%;資源與環境技術領域17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185件,佔比3.15%;高技術服務領域9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156件,佔比2.66%;航空航天技術領域2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25件,佔比0.43%。

(二)2022-2022年度專利情況

1、高新企業情況。2022-2022年兩年高新企業共有專利申請10475件,佔高新企業專利累計申請總量的58.91%,共有專利授權6640件,佔高新企業專利授權量的53.56%。各年度數據如表3。2年來,高新企業專利授權平均增長率47.35%。

2、規上高新企業情況。2022-2022年規上高新企業專利申請5688件,佔同期高新企業專利申請的54.30%,佔同期規上企業的77.67%;專利授權3483件,佔同期高新企業專利授權的52.45%,佔同期規上企業的77.37%。具體數據如表4。

(三)主要特點

1、專利領軍企業羣體不斷壯大。近幾年來,通過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試點推進工程、企業專利掃零工程、知識產權三百工程的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意識不斷提升,有專利申請和授權的高新企業達到608家(不含企業法人代表或股東個人專利情況),有專利企業的佔比為75.53%。尤其是湧現一批專利大户羣體,20件以上專利申請的企業127家, 50件以上的48家, 100件以上22家(見附件1),2000件以上的2家。發明專利申請100件以上的9家(見附件2);從授權專利看, 20件授權專利以上企業87家,50件以上的33家,100件以上的15家(見附件3)。

2、近兩年專利總量迅速上升。 從增速看:高新企業近2年專利授權年均增長45%以上,其中發明專利授權年平均增長均在80%以上。從增量看:高新企業兩年申請專利10475件,佔高新企業專利累計申請量的62.44%,期間授權6640件,佔其累計量的56.47%。

3、規上高新企業創新基礎良好。296家規上高新企業申請專利9422件,以規上企業12.97%的企業數量佔得的78.04%申請量,平均每家企業申請專利32件;申請發明專利2874件,佔規上企業的81.46%,平均每家企業申請發明專利10件。另外,從專利大户羣體看,有10件以上發明專利申請的企業97家,規上高新企業佔47家,佔比48.45%;有20件以上專利授權的企業98家,規上高新企業佔51家,佔比52.04%。

4、裝備製造業專利獨領產業旗幟。2022-2022兩年中,裝備製造產業的高新企業專利申請、發明申請,專利授權、企業發明授權等指標均佔同期規上高新企業的60%以上,有效專利佔74.6%。並且,2022年以來裝備製造領域連續3年奪得中國專利金獎。説明長沙的裝備製造產業正在以自動化和智能化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產業逐步在發明專利引領下走向高端,專利數量和產業化程度明顯領先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領域。

5、高新企業隊伍認定潛力穩定。據對規上企業專利統計,目前不是高新企業但有1個以上發明專利或6個以上實用新型專利的企業有135家。沒有專利授權但有1個以上發明專利申請或實用新型申請6件以上的有169家,上述兩項合計303家,在1-2年內均可擬為高新企業推薦認定對象。

(四)問題不容忽視

1、1/6 現象依舊存在。從高新企業的數據看,部分企業滿足於維持高新企業認定標準, 1/6 現象依然存在(所謂1/6 現象,是指企業為了獲取高新技術企業的税收優惠政策,僅維持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專利的高新企業准入門檻)。只有1件發明沒有實用新型的企業36家,沒有發明專利而只有6個實用新型的48家,共計84家,佔目前高新技術企業的總數的10.4%。尤其是2022年認定的144家企業中類似企業有29家,這29家企業3年來沒有新增授權專利,甚至沒有專利申請,説明這些企業純粹是為了獲得高新企業資格,謀取税收減免政策。

2、許可上位比較流行。部分高新企業不思研發轉型,樂於許可上位。31.3%的高新企業(252家)既沒有發明專利也沒有實用新型專利,完全依靠專利的獨佔許可方式滿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據對2022-2022專利許可備案信息查詢,xx市每年均有100餘家零專利企業為了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而採取獨佔許可實施他人專利。在專利情況不能滿足高新企業認定標準的293家企業中,2022年認定的企業佔18%(53家),説明這些企業缺乏通過自主創新出發來改變產品結構實現轉型升級的意識。

3、零專利現象仍然嚴重。高新企業的專利情況反映, 197家企業(佔高新企業數的24.48%)處於零專利申請狀態,363家高新企業(佔45.09%)沒有發明專利申請;237家企業(佔29.44%)沒有專利授權,544家企業(佔67.58%)沒有發明專利授權。作為高新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發成果、沒有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似乎名不副實(個別企業擁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除外)。

4、專利意識和能力仍待加強。從2022-2022年的數據來看,創新基礎較好的規上高新企業,兩年中發明專利授權366件,每個企業也只有1.1件,平均每年每個企業也僅僅是半件,規上企業創新實力也有待加強。從高新企業專利申請結構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佔55%,高出發明專利12個百分點,159家企業選擇申請實用新型而不申請發明專利,沒有認識到權利穩定和專利保護期長短的重要性。從企業發明專利法律狀態來看,視撤專利384件、駁回專利124件,佔發明申請總量的8.5%,説明企業在申請專利以前沒有進行專利性分析,缺乏專利申請挖掘與評價機制,或者專利審查答覆不及時,企業專利管理上存在漏洞。

三、對策與建議

1、加強宣傳培訓,樹立正確的自主創新意識。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知識產權工作典型企業,深入開展知識產權進企業、進園區活動,加強對企業高管的知識產權培訓,使高新企業高層清醒地認識到當今世界的經濟競爭,歸根到底是知識產權的競爭,高新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排頭兵,只有擁有更多的知識產權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要對高新企業的研發人員和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進行系統輪訓,並建立長效機制,培訓一批知識產權實務人才,逐步提高高新企業知識產權制度運用能力。

2、加強政策引導,推動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化。知識產權部門要不斷完善專利申請資助等政策,在高新企業中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貫徹計劃,大力推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國家標準的實施,推動企業專利管理規範化;科技部門要建立以專利為條件的科技專項准入和結項的政策要求,加大科技項目對企業知識產權指標的傾斜力度,支持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管理與運用。

3、加強部門協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後備軍。科技、工信、知識產權等政府部門加強合作,強化資源優勢互補,形成協調創新引導機制,解決企業零專利現象,擴大專利企業羣體,推動專利技術產業化,培育高新企業後備力量,培植高新技術產值增長極。

4、加強公共服務,促進高新成果權利化。充分利用重點行業專利數據庫建設,為企業提供專利信息檢索、分析和預警服務,提高研發起點,提升研發質量,促進技術成果權利化。培育和發展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協會,引導知識產權中介機構提升服務能力與水平,促進專利申請代理質量提升。

【第2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xx”期間是我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培育新增長極、啟動新一輪經濟社會共享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提高我市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為更好地開展我市高新技術產業“xx”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9月下旬,由市高新辦牽頭,組織市經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信息辦、市發展規劃院等單位赴武漢、成都、重慶三地進行調研交流,與當地經信委、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及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廣泛交流,學習吸收當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一、三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

xx年,武漢、成都、重慶三地高新技術產業都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武漢市xx年高新技術產業銷售產值為2055億元,佔全市工業產值的四分之一;新能源、動漫、集成電路三大產業產值增幅分別高達35%、43%和46%;節能環保、生物、軟件服務外包、新一代移動通信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成都市xx年高新技術產業銷售產值1469.25億元,增加值575.62億元。重慶市高技術產業xx年銷售產值達1028.22億元,同比增長19.8%;實現銷售收入987.73億元,增長18.1%;實現利潤64.35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化學原料及製品製造業、醫藥製造業、電器機械器材及專用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已成為重慶高新技術的四大支柱產業。

二、三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特點

武漢、成都、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工作,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集聚區和主戰場。

1、空間佈局合理,企業密集度高

武漢市工業空間佈局分為汽車及機電產業集聚區、電子信息及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鋼鐵化工及環保產業集聚區、食品產業集聚區四大塊,分別位於武漢市的西、南、東、北面。其中,東湖高新區為國家級開發區,成立於1988年,區內包括武大、華中科大等4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漢分院、武漢郵電科學院等56所科研院所、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700多個技術開發機構、2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員、55名兩院院士。園區擁有80萬名在校大學生,科技、教育實力居全國第三,xx年又被批准為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初步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龍頭,生物工程與新醫藥、環保、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高科技農業等六大高新技術產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

成都市有21個工業集中發展區,其中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及西區為國家級開發區。成都高新區籌建於1988年,規劃面積87平方公里,分為南部園區和西部園區,截至xx年底共聚集各類企業13000多家,包括863家外商投資企業和超過600家的軟件類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8家,初步形成了集成電路、光電顯示、軟件及服務外包、通信、生物醫藥、精密機械六大產業集羣。

重慶市擁有43個工業園區,其中北部新區(經開區、高新區)、兩路寸灘保税港區、西永綜合保税區、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級開發區。北部新區成立於xx年,面積130平方公里,截至xx年底累計簽約項目3551個,合同投資總額1265億元。累計引進外商投資企業868户,合同外資82億美元,世界500強入駐近40家。

2、園區發展重點突出,產值税收快速增長

武漢東湖高新區在光電子產業、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優勢明顯,xx年產值分別達到718億元、250億元、100億元、320億元和144億元;今年上半年完成產值451.72億元,增長23.7%。未來五年,武漢東湖高新區將着力打造“1+4”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羣:以光電產業為中心,生物、新能源、環保和消費電子等齊頭並進;預計到xx年,五大產業總規模將達5000億元,2022年力爭突破1萬億元。

xx年,成都高新區實現產業增加值396.5億元,增長2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9.02億元,增長32%;全口徑財政收入114.55億元,增長9.3%;外貿出口26.88億美元,增長33.98%。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密機械製造三大主導產業工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8.6%;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實現銷售收入突破300億元大關,增長26.9%;出口2.1億美元,增長27.8%。

重慶北部新區重點支持發展汽車摩托車產業集羣、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集羣、電子信息產業集羣、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羣、生物醫藥產業集羣、房地產及其他產業。xx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1億元、工業總產值139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78億元、區域財政收入167億元、地方留存財政收入70億元,五年平均增速均在40%以上。

3、基礎設施完備,服務配套高度貼合企業需求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硬件和軟件的支持。基礎設施完備,服務配套高效,是這幾個國家級高新區的優勢。如成都高新區,規劃面積約82.5平方公里,由起步園區,南部園區和西部園區三部分組成。園區內道路寬敞整潔、建築物錯落有致、物流公司、餐飲、住宿、移動通信等日常生活所需一應俱全。配套服務更是獲得了園區內企業的認同。園區延伸“三段式”服務,率中西部之先,開通“96xx企業服務呼叫中心”,在國內率先提出和實踐科技型中小企業“梯形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建立企業走訪制度,堅持以重點產業、重大產業化項目為重點服務對象,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政務服務到企業增值服務,再到創新創業服務,環環相扣的企業服務“高新模式”,在無形之中彰顯其對產業聚集、區域創新的有形之力。

4、高度重視人才培育和引進工作

人才是企業的最重要的資本,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力量源泉。武漢東湖高新區為加快推進東湖高新區創建“世界一流科技園區”建設,發揮東湖高新區作為全國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的示範作用,實施“3551人才計劃”,有效招引高端科技人才,其中有9人入選中央“千人計劃”。武漢東湖高新區已成為湖北省有名的“人才特區”。

三、三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

高新技術產業是地方經濟謀長遠、調結構、保增長的重要措施和着力點、結合點,是提高地方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武漢、成都、重慶三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先進經驗與做法對於我市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具有很好的參考和借鑑意義。

1、產業定位必須高端化

地方經濟要加速發展,最終要依賴於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利用地方優勢,集中發展適合自身特色的高端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如武漢東湖高新區的發展定位就是內生式發展道路,通過園區培養企業不斷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來孵化高新技術企業,來積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將發展重點放在了光電子產業,由此誕生了全國聞名的“光谷”。生物產業興起時,武漢東湖高新區超前佈局,建立光谷生物城,大力發展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生物農業等。xx年,武漢東湖高新區又掛上了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牌子,着力尋找“中國創造”之路。武漢東湖高新區已發展成為武漢市自主創新的前沿陣地,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要科技力量。

2、高度重視高新園區規劃建設

三地均高度重視高新園區的規劃佈局和高起點建設。重慶北部新區面積157.59平方公里,人口53萬,園區北靠國際空港,南臨重慶中央商務區,西依嘉陵江,東接長江黃金水道,緊臨重慶保税港區,具有中國西部唯一的集水運、航空、公路、鐵路於一體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優勢,俗稱重慶副中心。xx年北部新區被納入中國第三個副省級新區——重慶兩江新區,使得重慶發展“5+3”戰略性佈局成為可能。同時,重慶北部新區在建設上也是高起點,從xx年開始投資450億元建設高標準的交通、能源、給排水、信息設施、生態環境、園區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為北部新區企業發展、人才引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北部新區憑藉空間規劃和建設的高起點,強勢推動了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

3、項目發展高增量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必須依託重大項目建設與發展。成都高新區按照“一區一業主”的規劃和空間佈局要求,積極引進工業項目;以項目促建為中心,加快項目投產和達產,進一步落實項目經理負責制和項目到人、跟蹤到底、服務到位的“三到”工作原則,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全方位提升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以產業化項目為重點,加強項目管理和服務,確保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強化重點項目協調力度、提高項目管理效率。xx年園區列入省市重點項目75個,總投資849.75億元。按照“四個一批”劃分,促使投產達產項目、加快建設項目、促進開工項目和前期儲備項目按時到位。

4、要素保障促發展

如武漢東湖高新區目前擁有高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兩塊牌子,意味着擁有比一般國家高新區更多的優惠政策。園區在落實好原有高新區的優惠政策的同時,在自主創新示範區批准後較快地開展了股權激勵、科技金融體制創新等5方面的試點工作,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武漢東湖高新區懂得利用牌子,給予高新企業優厚政策,並保證落實到位,從而快速推動了武漢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四、三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於我市的參考與啟示

1、着力優化產業發展的空間結構

產業空間佈局是杭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礎,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佈局需根據杭州地理位置特點和產業特色,城、核、帶、區相互結合,既要覆蓋大杭州,又要突出重點區域;既要立足當前狀況,又要考慮今後發展空間。建議在“xx”期間,杭州高新技術產業可選擇發展“一城、兩區、三帶、多塊”的空間佈局。“一城”即主城區,包括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江)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區”為大江東和大城西科創園;“三帶”是由文一西路向西經五常、倉前、(老)餘杭至臨安錦城,由轉塘沿320國道經受降、高橋至富陽市區,由雙浦沿杭千高速經富陽東洲、桐廬、建德至淳安的三條發展帶;“多塊”指江東工業區、臨江工業區、餘杭經濟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高教園區等高新技術產業擴展區域和新的產業集聚區。

2、着力加快產學研結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知識變成科技成果,變成專利是創新的第一階段,解決所有權是第二階段。所有權明確了以後,第三階段是和投資者、和企業相結合,這又需要專門機制來配合,讓科技成果、專利與資本對接,進行產業化。產業化之後,才有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市應根據國務院通過的《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精神,在鞏固提升優勢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積極培育發展適合杭州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杭州擁有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多所重點大學和科研院所,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快產學研合作,推動學校和企業研究成果產業化,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途徑。

3、有效整合利用各類資源,建立健全服務企業長效機制

在全市經濟高速發展、自然環境日趨惡化、土地及其他資源日漸緊缺的情況下,如何做到既保護環境、高效利用資源,又發展企業和產業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應集中節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容積率和效益產出,在企業間鼓勵開展節能環保工作,鼓勵企業用環境友好的加工工藝取代高污染的化學工藝,用生物可再生資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石化資源。同時,應做好服務企業工作,建立健全重點企業直通車、領導與企業溝通制度,健全企業反映問題的解決機制。落實各項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工作,在園區生活設施配套建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方面建立充滿活力的機制。

【第3篇】高新技術企業調研報告範文

按市統計局要求,為全面瞭解和掌握全縣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情況,為縣委、縣政府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我局對全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集中調研。通過調研,使我們對全縣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並就下一步如何推動我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了初步的認識。

一、**高新技術企業現狀

到2022年初,全縣共有高新技術企業47家,其中,被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6家,涉及化工、印製電路板、汽車配件、製藥等領域。5家高新技術企業屬於規模以上企業。2022年上半年高新技術增加值增速為10.57%,(1-7月)份高新技術增加值增速為8%。下降2.57個百分點。在全市排名靠後。

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獸用藥品製造業增加值增速下降較多,獸用藥品製造增速為-7.41%,主要為**市華大獸藥有限公司已經破產。經詳細調研瞭解到,獸用藥品製造行業為高污染行業環保不達標。

(二)印製電路板製造行業增加值增速為-2.71%,**飛翔印製電路板有限公司停產。經詳細調研瞭解到主要為:1、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較小。2、企業融資難3、印製電路板製造製造行業為污染行業環保不達標。4、訂單減少競爭加大產品價格下滑達到20%。

(三)****化工有限公司(2022年1-6月份工業總產值為101273千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9315千元)。****化工有限公司是以油品添加試劑為主的生產銷售的企業,出現了經營效果不理想,產品賣不出去,相比往年訂單較少,主要為市場競爭加大、產品價格下滑50%多、公司財務費用、管理費用較高。

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推進工業化進程、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全縣上下、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發展國民經濟、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經濟增長能力的重要舉措。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緊迫感和責任心,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工作着力點放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

(二)堅持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努力做掌握一批先進技術,開發一批高新技術產品。以項目為載體,結合區域特色,發揮優勢,持續不斷地引進先進科技成果。有選擇地重點扶持一批企業,創出一批名牌產品,加速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優勢。

(三)強化政策引導和扶植,採取政府投入和財政貼息等宏觀調控措施,引導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急需發展的行業和優勢產業。盤活企業改制資金,利用改制資金注入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的資本金同時引導企業和社會的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進一步推進我縣工業化進程。

【第4篇】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高新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特別是隨着世界範圍內產業結構調整和我國經濟的迅速轉型,科學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決定性作更為直接和突出。為全面瞭解和掌握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狀況,積極探索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戰略。今年初,我局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集中調研。通過調研,使我們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並就下一步如何推動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了初步的認識。

一、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我市按照“一區多基地”的構想,把工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擺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進一步加快自治區級工業區——旺高工業區以及西灣、平桂、信都工業生產基地的規劃建設。圍繞我市“八大產業、三大重點”的電子、稀土、林產化工、製藥、農產品深加工等領域,進一步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扶持力度。堅持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加強優勢資源集約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科技攻關,不斷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工藝水平,引進、開發一批技術先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力強的新產品,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重點培育壯大了電力、電子、林產、製藥、稀土加工、冶煉、礦產、建材、農產品深加工等優勢產業和產業集羣,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高新技術產業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提升,建設、完善了廣西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桂東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廣西賀達紙業有限責任公司3家自治區級5家市級製造業信息化示範企業,推廣應用了一系列信息化技術,帶動了傳統產業的不斷改善和升級。隨着我市工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領域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涉及高新技術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多,高新技術產業不斷擴大,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環保和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到2010年末,全市被自治區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6家,涉及松脂深加工、電子材料、捲煙印刷品、生物有機肥料、稀土深加工、製藥等領域。6家高新技術企業中超億元4家,在全區排列第七位。

2010年,我市圍繞電子、稀土、林產、生物、印刷、有色等重點工業產業,鼓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不斷提升傳統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和工藝水平。指導企業引進、開發了6個工業新產品。其中,金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開發的金屬鐠釹、金屬鏑產品已進行科技查新;金源稀土公司的鈰鋱共沉物、鑭鈰鋱氧化物產品列入2010年自治區第一批技術創新計劃;真龍彩印公司的鐳射印刷品、燙金印刷品、凹印聯線絲網印刷品三個產品通過自治區級新產品鑑定。引進、開發了8項工業先進技術,如:賀達紙業引進美國cabtec公司的間歇式製漿技術及國內先進的脱硫除塵一體化技術,科隆粉體公司引進德國阿肯圖公司的球磨加分級技術、西門子公司的plc自動控制及摸屏在線顯示和參數調節技術,遠通木業公司引進的台灣全自動靜電噴漆技術等先進實用技術,加強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工作力度。在積極培育扶持金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本優生物有限公司做好高新技術產品研發的同時,抓好兩家企業高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申請認定的前期工作,為壯大我市高新技術企業打下良好基礎。

二、重點高新技術產業概況

1.松脂產品深加工: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以松脂為原料的林產化工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大型企業,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脂松香生產企業和國內松脂深加工能力最強的綜合性林產化工企業,於1998年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其主要產品脂松香、脂松節油、歧化松香等二十多種林產化工和精細化工產品,被廣泛應用於合成橡膠、日用化工、造紙、工程塑料、醫藥、香料、化粧品、飼料、食品、軍工等行業。企業近年組建的技術研發中心被自治區科技廳認定為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開展圍繞產品升級換代、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主導產品技術含量及附加值為目的的一系列技術創新活動,開發研究了多項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通過與中科院廣州化學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大學等有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進行合作,開展各項科學研究和設計,企業行業技術得到了很大進步,經濟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0年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為2.2億元。目前,企業又在進行高酸價松香、高級耐候性松香樹脂、食用級萜稀樹脂、高檔香料萜醇酯、四氫月桂烯醇等一批新產品新項目的研製開發工作。

2.電子材料:賀州市桂東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生產用於鋁電解電容器的主要原材料―中高壓電子鋁箔為主的股份制企業,是國內為數不多的中高壓電子鋁箔專業生產廠家之一,XX年通過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近年,企業科研部門非常注重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一方面注重研發新工藝,另一方面注重科研與生產的結合,加快科研項目的推廣應用。先後完成了“高壓高容腐蝕工藝的上機調試及推廣應用”、“201~206#機中壓高容腐蝕工藝的推廣應用”、“節能燈用箔光箔超薄化腐蝕工藝開發”、“交流馬達啟動電容用箔腐蝕工藝”及“閃光燈用箔腐蝕工藝”等研發項目,研發成果喜人。目前,企業已擁有腐蝕、化成生產線35條,年生產能力達到300萬平方米以上,企業當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1.86億元。

3.捲煙印刷品:廣西真龍彩印包裝有限公司是我市乃至廣西區內印刷行業管理規範、技術設備一流的龍頭企業,XX年通過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企業重視技術創新,並注重新技術、新工藝在生產中的應用,近年聚集了較強技術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購置了先進的研發設備和先進的開發設計軟件,對企業內外資源進行了整合與互動,為企業科技研發活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通過一系列的技術研發,企業迄今為止已自行開發出14種新材料和新工藝,並已申報專利。如:印刷機看樣裝置、改進的膠印裝置、鐳射製品、帶條形碼的鐳射製品及其製作工藝等。與現有工藝相比,新工藝具有技術領先、生產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等明顯的競爭優勢。企業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產品,對帶動相關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競爭優勢,2010年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3.84億元,在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產值排名中位列榜首。

4.稀土深加工:賀州金源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稀土開發、高純稀土分離和稀土應用深加工的國內規模企業,XX年在我市旺高工業區建設新廠。XX年年1月通過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XX年年2月企業實施的試驗性開採及應用稀土礦項目被自治區列為統籌推進重大新開工項目之一。同年4月,企業新增1000噸高純稀土分離生產線獲得成功後,經過一段時期的技術攻關,當年8月,其建設完成的釹鐵硼永磁材料生產線也開始投入試生產,使企業向稀土深加工及延伸產業鏈邁出重要的一步。XX年年11月獲准成立賀州市金源稀土開發研究所,12月又被自治區有關部門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10年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實現產值1.68億元。

三、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制約因素

一是工業基礎方面:我市工業化水平在全區排位較後。突出表現為:經濟增長方式較粗放,工業經濟總量小,發展水平低,產業化集中程度不高,產業鏈條短,產業優勢不夠突出,工業企業數量偏少,大企業更少,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不高,而高新技術產業總體規模及所佔比例就更小,由此嚴重製約了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據統計,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排全區第7位,但與排在前幾位的市相比差距很大。南寧、桂林、柳州等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比我市高出10倍以上。而且各縣、區之間、行業之間發展也很不平衡,其中鐘山、昭平兩個縣高新技術企業數仍為零。

二是企業自主創新方面:企業創新能力有待增強,擁有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少,高新技術產業效益不佳。雖然2010年賀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投入總量有所增長,但是與自主創新關係密切的科研活動內部投入經費增長較緩,與區內大部分城市科研投入強度還有較大距離。賀州市專利擁有量中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較少,與區內其他市相比,賀州市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擁有量處於區內中間位置的水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已成為現階段制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壯大的因素之一。

三是政策與環境方面: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提供政策與環境的支持有助於促進地方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由於廣西貫徹“三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及其環境建設(火炬)“十一五”發展綱要》、《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及《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十一五”期末,我區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任務之一將是重點支持現有四個高新區的二次創業,對地方新建高新區並沒有列入“十一五”發展目標。同時,加上我市目前工業基礎薄弱、科研水平低等一些軟硬環境條件的制約。因此,我市要在近年內申請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條件尚未成熟。沒有高新區的政策支持與軟硬環境的優化,成為制約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是科研基礎方面: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相對聚集,有一定的科研基礎和相當的科研水平,可以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技術攻關、成果轉化。而我市目前科研基礎薄弱,缺乏科研院所,只有一所尚以教學為主、剛剛專升本的賀州學院。大部份企業與區內外的科研機構之間還沒有真正建立起產學研結合機制,科技成果引進、轉化水平相對不高。

五是科技人才方面:我市高素質、高水平的各類專門人才相對匱乏,加上現有優秀人才流失現象嚴重,進一步制約了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六是科研經費方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大量的科研經費投入,我區桂林、柳州、南寧高新區快速發展與其工業基礎好、實力強、科研經費相對充足(目前均達5000萬元以上)等有着直接的關係。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近年市本級“科技三項經費”真正投入的僅幾十萬元,遠低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中“科技三項經費不低於年度財政預算支出的1%”的要求,科技對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支撐相對比較弱。

七是服務體系方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等硬件服務,而且需要完善的區域網絡體系為企業提供“軟服務”,包括信息、技術、諮詢、法律、金融、仲裁、人才、審計、會計等市場中介服務及企業孵化器等高新技術創業服務機構,這些為高新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提供服務的知識型第三產業發育滯後,也成為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快速成長的制約因素。

四、賀州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若干對策與建議

為推進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步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工作力度。

(一)進一步推進工業化進程、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全市上下、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發展國民經濟、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經濟增長能力的重要舉措。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緊迫感和責任心,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工作着力點放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把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總量做大、做強。

(二)推動政策創新,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鼓勵企業增加技術投入,提高企業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強化政策引導和扶植,採取政府投入和財政貼息等宏觀調控措施,引導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急需發展的行業和優勢產業。盤活企業改制資金,利用改制資金注入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的資本金,引導和扶持企業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三)堅持招才引智並舉,逐步構築堅實的人才與智力支撐體系。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思路,千方百計聚集一批學有所長、掌握高新技術的專業人才。

(四)堅持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努力做到引進一批關鍵設備,掌握一批先進技術,開發一批高新技術產品。以項目為載體,結合區域特色,發揮優勢,持續不斷地引進大項目和先進科技成果。有選擇地重點扶持一批企業,創出一批名牌產品,加速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優勢。堅持引進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相結合,搞好消化吸收,爭取在較高層次上進行自主創新。

(五)要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力度。應積極培育、扶持我市涉及高新技術範疇的企業,通過申請國家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自治區科研項目立項等途徑進一步加快企業創新和發展,推動企業逐步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強林化、電力、電子、建材、機械、陶瓷等傳統產業中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積極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自動化控制、節能環保等關鍵共性技術,加快高新技術向傳統產業的滲透,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降低傳統產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改善傳統產業產品的品質,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互動發展。

(六)加強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立。逐步扶持建立、完善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促進企業與區內外科研院所建立長效的技術依託關係,加強共性技術或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進一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七)建立穩定增長的科技投入機制,市、縣(區)的科技投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中共賀州市委、賀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的決定》規定的“科技三項經費不低於年度財政預算支出的1%”的要求逐年增加;同時引導企業和社會的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進一步推進我市工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