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班數學《9的加法》説課稿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8W

第1篇:大班數學《9的加法》説課稿

大班數學《9的加法》説課稿

大班數學《9的加法》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9的加法》説課稿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 説教材

《9的加法》是《幼兒園整合性家園共育資源包》中《做中學1》下冊的活動內容,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二、説活動目標

依據教材的編排思路、結構特點及幼兒的年齡特徵、已有的的知識經驗,活動目標我定為:

知識目標: 學習9的加法,能夠看圖列式,理解圖示與算式的關係。

能力目標:觀察加法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

情感目標:在遊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重點:9的加法的計算。

活動難點:看一幅圖寫2道算式。

三、説教法

大班幼兒形象思維方式發展已經相當好,邏輯思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這一階段既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階段,也是幼兒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根據數學《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幼兒的認知規律,本次活動我採用了以下三種方法:

1、談話教學法:科學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思考。

2、演示教學法:利用PPT進行情境演示,讓幼兒更直觀的去理解9的加法。

3、遊戲教學法:幼兒活動以遊戲為主,讓幼兒感受數學的樂趣,喜歡數學活動,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四、説學法

兒童認知發展的第一階段主要是靠感覺和動作探索周圍世界,兒童的年齡越低,越需要藉助直觀和操作活動來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在活動中注意安排幼兒的操作活動,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

1、動手操作:幼兒利用手中的小棒計算9的加法。

2、自主探究:幼兒根據第一組加法的學習,去探究學習第二、三、四組加法。

3、合作學習:幼兒合作分工,完成“送水果寶寶回家”的遊戲。

五、説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我設為四個環節:

(一)遊戲情景導入——遊戲:“手指開花”。

師:今天,我們來做一個遊戲:“手指開花”。老師手指上開出的“花”的數量和小朋友手上“花”的數量加起來是8。

師幼一起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遊戲活動準備——利用PPT圖示學習“9的加法”

1、學習第一組:“1+8=9”和“8+1=9”。

(1)出示第二張PPT(點擊出現一個蘋果,再點擊出現八個蘋果,讓幼兒觀察圖片),引導幼兒提出問題。

(2)引導幼兒根據圖示編加法應用題,並列式。

(3)引導幼兒交換加數的位置列式計算。

這一環節讓幼兒學習如何根據圖示學習9的`加法。

2、利用PPT上的圖示,讓幼兒自己根據圖示編加法應用題,自主學習“2+7=9”、“7+2=9”,“3+6=9”、“6+3=9”,“4+5=9”、“5+4=9”這三組加法。

(1)PPT3圖示:先出現2個梨,再出現7個梨。

(2)PPT4圖示:先出現3個草莓,再出現6個草莓。

(3)PPT5圖示: 先出現4只小鳥,再出現5只小鳥。

這一環節讓幼兒自主探究9的其他幾組加法的運算。

3、引導幼兒觀察四組加法算式,感知加法的交換律。

4、師小結,對幼兒的表現進行正確評價。

(三)遊戲活動過程——遊戲:“送水果寶寶回家”。

1、師講解遊戲規則:每個小朋友手裏都有一個水果寶寶圖片,圖片後面有一個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結果以後送回到相應的屋子裏面。送錯的小朋友要表演一個節目,送對的小朋友得到獎勵。

2、師幼聽音樂一起遊戲,注意遊戲過程中的安全。

3、小結遊戲:送錯的寶寶表演節目,送對的寶寶得到獎勵。

這一環節讓幼兒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

(四)遊戲活動延伸:我們家的數學

幼兒在家和父母一起找找家裏的數學,並列出算計算一下。比如:我們家有一個男的,兩個女的,一共有幾個人?我們家有五個大盤子,三個小盤子,一共有幾個盤子等。

這一環節讓幼兒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道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第2篇:大班數學《9的加法》説課稿

這是一個互助平台,為您提供大量大班數學《9的加法》説課稿範文,送一篇給你。

大班數學活動《10的加法》説課稿

一、説教材

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已有了較好的活動常規,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可以跟着老師的思路學習新的內容,接受新的知識,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都能積極踴躍的回答,也願意獨立動手操作。因此我設計活動時儘量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教學時我以幼兒認識事物具體到抽象為依據,通過運用教具演示直觀的讓幼兒理解,再提供遊戲加以引導,使幼兒能將加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經掌握10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引導幼兒探究10的加法的計算過程,並能準確的進行運算,知道交換兩個相加的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最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基本問題。

二、説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將科學領域的目標之一定位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根據《鋼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的能力水平,我將本活的目標定位為:

1、學習10的加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三、説教法

在教學上,我採用了遊戲法引導幼兒複習10的組成,然後,我選用了直觀演示法和幼兒動手操作法,讓幼兒學習10的加法。在思維活動組織上。我還通過講解、比較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從而突出教材的重點,突破難點,符合幼兒認識規

律和年齡特點,最後再讓幼兒自己嘗試,進一步鞏固知識。

四、説學法

1、語言表達法

語言表達是最為直接的一種學習方法,針對本班幼兒的情況,語言表達是幼兒比較喜歡的形式,他們也會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偶爾還會向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所以,語言表達是幼兒進行活動最樂於接受的。

2、觀察法

通過觀察算式,利用交換規律列出另外兩組算式。請幼兒觀看學具,讓幼兒先點數模塊,最後得出結論。

3、嘗試活動法

要讓幼兒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嘗試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幼兒極為感興趣的形式。幼兒在活動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探索。

五、説活動重點和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重點是讓幼兒學買10的加法運算,為此我利用兩種不同顏色的圓形卡片比較直觀的學習運算。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讓幼兒通過觀察兩道算式的異同,再請幼兒點數圖卡,懂得兩位加數的位置不同,得數相同。

六、説活動過程

我根據預定目標,進行了以下系列活動:

(一)導入部分,複習10的組成。通過口答,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習10的加法作好準備,既避免了數學學習的單調和枯燥,又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10的組成,現在來做一個小遊戲吧,請小朋友把手伸出來。”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1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9”(打9的手勢),1和9合起來是10。 ??

(二)基本部分:

1、利用點數圓形卡片學習10的加法,活動中我注重幼兒與我的互動,鼓勵幼兒參與,以本環節直觀演示法,讓幼兒獲得抽象的數學知識,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教師演示的過程中用明確的語言來啟發幼兒,讓幼兒思考。

出示圓形卡片,玩遊戲《找朋友》。

師:“今天張老師想請很多好朋友跟我一起玩,現在就讓我把它們請出來吧,‘我有許多好朋友,站在一起手拉手,只是人還沒到齊,才到9個好朋友’,咦,原來有1個好朋友遲到了,大家告訴我,我一共有幾個好朋友呢?”教師出示笑臉卡片,引導幼兒回答,並用算式9+1=10表示。

用同樣方法學習:8+2=

10、7+3=

10、6+4=

10、5+5=10。

2、觀察算式,發現加法的交換規律,為了突破難點,我讓幼兒按相反的數序點數圖片,引導幼兒發現,數字位置不同,但得數相同。

理解交換規律。

師:“剛才我們是從上到下的順序數了一遍,如果我們倒過來數,那好朋友的數量會一樣多嗎?我們一起試一試。”幼兒數圖片,引導幼兒發現,把數字調換,得數相同。請幼兒觀察算式:“張老師發現了一件事,8+2=10和2+8=10這兩道題很像,小朋友們發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了嗎?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8+2=10馬上就想到2+8=10,這樣的兩道算式我們叫它們朋友題,請小朋友們再找找還有哪些是朋友題。”

(三)操作部分

創設“超市”的情境,讓幼兒扮演顧客,到超市購物付錢,進一步鞏固10以內數的加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使得數學與生活連接在一起。

1、師:“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要帶着你們一起上超市買東西去,大家可以拿着10元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有一個小要求,每個小朋友都要買兩樣東西,這兩樣東西的價格加起來是10元。”

2、幼兒自由選購商品,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教師引導幼兒説説自己買了哪兩樣東西,加起來是不是10元錢。

3、小結:記錄幼兒“購買”的物品價格,列出算式。

七、活動效果預想

本次活動我通過讓幼兒點數兩部分的卡片學習得數是10的加法,讓幼兒跟着老師的演示進行學習,再引導幼兒發現互換規律,最後聯繫生活經驗,讓幼兒以通過上超市購物的活動進一步鞏固知識。活動中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濃,較快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由淺入深的引導幼兒學習,所以説這是一節生動、活躍,幼兒很感興趣的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