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找規律》的説課稿(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1W

《找規律》的説課稿(多篇)

《找規律》説課稿 篇一

一、説教材

本課時的教學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就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一些,如圖形和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教材的內容選擇注意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而且活動性和探究性較強。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2、難點: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操作、推理等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設計一定的圖形規律。

四、説教法和學法

1、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它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請學生到老師家做客為線索,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到老師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動展開,選取貼近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師要緊扣學生已有的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互動、合作、討論等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體會圖形的排列規律,同時讓學生動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4、尊重學生,和諧發展。

今天的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新課程理念的基點便是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營造一種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課堂教學形式。

五、教學流程

一、激趣談話,複習舊知,為引新課作準備。

師:今天陽老師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沒有信心?

(1)。拍手小遊戲。聽老師拍堂,並説説你發現了什麼?大家一起拍掌。

(2)説説我們已學過哪些幾何圖形?用學過的圖形擺出一組有規律的圖形,讓學生接着往下襬。

二、導入新課

剛才大家所進行的兩道找規律的練習題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着規律,而且有許多規律比我們以前學過的更美麗、更復雜,這節課老師要帶着大家繼續探索這些更美麗、更復雜的規律。大家願不願意?有沒有信心?板書課題:找規律

三、探索新知

1、欣賞主題圖,感知規律

(1)師:最近小東家買了新房子,想請大家去做客,願意嗎?首先請大家欣賞一下小東家廚房的牆壁和裝修圖,他説他設計的這幅圖既美觀又有規律,可我總覺得亂七八糟的,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一下,四人一組討論一下到底有沒有規律?有什麼樣的規律?

(2)學生:合作交流,探索規律,然後彙報各組發現的規律。(對於學生髮現的各種規律要積極地給予評價、鼓勵,增加學習的信心)

(3)師:老師發現有一部分同學觀察出一些規律,可有些同學卻很迷茫, 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探索這幅畫面,看看到底有什麼樣的規律。先引導學生説説每一行都有哪些圖形?它們是怎樣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麼關係,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麼關係?——(藉助課件演示,使學生髮現相鄰兩行的前一行的第一個圖形移到第二行的最後,其他圖形統統往前平移一格)

(4)當學生行與行之間的規律發現後,引導其觀察列與列之間的關係。(使學生髮現變化規律同行與行之間的變化規律相同。

2、進一步探索驗證規律。

(1)師:剛才大家認真觀察了牆壁圖形的規律,下面老師把地磚的圖形貼在黑板上,你能發現規律嗎?

(2)學生:觀察地磚圖,觀察前三行的顏色有什麼樣的排列規律?

(3)師:第四行應該按什麼順序排呢?能不能用牆面的規律來找地磚圖的規律呢?

(4)學生:同桌交流一下發現的規律,然後動手擺一擺,補充第四行。

(5)師:如果接着擺下一行,應怎樣擺?

(6)學生:觀察後回答問題。

(7)師:揭示“循環”概念。

3、排列的變化中進一步驗證規律。

(1)把地磚豎着排列改成橫的排列。

(2)你發現什麼樣的規律嗎?接下去怎麼排列?

(3)指名同學上黑板擺出第四排。

(4)把地磚橫的排列改成圓周形排列。學生説説發現什麼規律?接下去怎樣排?

4、鞏固練習一:課件出示自我挑戰題。

師:同學們表現真不錯,從牆面裝修和地磚圖中發現了有趣的圖形排列規律。下面老師想考考同學們。

5、鞏固練習二:完成課本上相應的練習。

四、應用規律,進行個性設計。

1、拿出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小正方形擺出有規律的圖案。

2、欣賞作品。

將學生作品進行展示,評價是否符合要求。(只要是有規律的,都要給予表揚、鼓勵)。並貼在黑板上展示。

五、全課小結。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許多有趣的規律,同時也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在我們的數學樂園裏還有許多更有趣的知識等待我們大家去繼續探索,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永攀高峯。

《找規律》説課稿 篇二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50頁到第51頁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分為兩段學習。①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學具,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這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在獲得規律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②經歷規律的再認識,解決稍微複雜的實際問題,感受規律的應用。本節課的教學是第一階段的內容,重點在有序的“找”規律。

2、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初步的符號感。

3、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培養數學學習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合作探究,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國小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找規律》這堂課是從常見的生活現象中找隱含的規律,發現這個規律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知道這些現實生活的現象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用多媒體課件和遊戲活動,在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慾望,從中發現這個規律。

三、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從生活中發現和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因此,我在教學中將主要採用談話法、小組討論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先用談話導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規律時,將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學生初步發現這個規律後,將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擺學具,找規律,對規律的認識得到提高將做到教學思想上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海南有許多旅遊景點(出示風景圖片),小青和爸爸媽媽想到三亞玩。這次旅遊,媽媽給她準備了2件上衣(出示學具):一件綠色的和一件黃色的。還準備了3條裙子(出示學具):粉紅色的、藍色的和大紅色的。你喜歡什麼顏色的上衣配什麼顏色的裙子呢?請同學們給她提些建議吧。

學生交流,教師操作。

小結:像這樣,一件上衣配一條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搭配。(板書:搭配)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這樣從學生喜歡的旅遊活動談話導入,讓學生觀察自己觀察和思考,產生問題懸念,達到“不憤不發”的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合作探究,體會有序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況都找出來。

要求: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記錄。

教師巡視,學生彙報,同學演示。

指名同學小結:一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較方法。

提問:大家觀察後,你喜歡哪一組同學搭配的方法?為什麼?

學生交流,體會有序搭配是比較好的方法。

小結: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板書:有序,不重複,不遺漏)

3、理解方法。

談話:你們能像剛才這組同學一樣,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有序地搭配嗎?請同桌兩個同學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有序地搭配。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誰能具體地説一説,你們組是怎樣有序搭配的?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選上衣,配裙子。(2)

選裙子,配上衣。

4、小結。

談話:把2件上衣和3條裙子進行搭配,可先用上衣進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進行有序搭配。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將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合作的基礎上,將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不同的探索過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找規律》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規律》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涉及的具體內容是讓學生探索並發現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根據規律確定是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感悟新知,靈活運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班學生對生活經驗及學生認知規律,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知識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想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某個序號確定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的體驗。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理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是:能確定幾個物體為一組,在有餘數或沒有餘數的情況下這樣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二、説學情

根據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探索過一些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現在,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一些數學規律,並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三、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的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哦採用了猜遊戲、分析、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較與練習的方法來學習。這樣,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分為五個環節組織教學。

(一)猜遊戲,體驗規律,揭示課題。

課一開始,我設計了一個遊戲活動,先出示一個神奇的紙盒,在紙盒中放有兩種顏色的球—紅球和黃球,先拉出第一個球是紅色,請同學猜第二個球是什麼顏色,再拉出第二個球……第四個球是黃球,然後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會哪種顏色的球。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體驗規律,為後面的教學作了鋪墊。

(二)觀察場景,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

這個環節,我以國慶節的情景作為導入,出事教材例1的場景圖,讓學生認真觀察,通過觀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藍、一盆紅;彩燈是按一盞燈、一盞紫、一盞綠;彩旗是按兩面紅、兩面黃這樣的規律排列,從而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自主探究,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

本環節,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平台,先是提出這樣的問題: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什麼顏色的花?接着讓學生就這個問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三種策略,即是畫圖發、列舉法、計算法,這裏注重分析計算法。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計算法的簡便實用。最後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出用計算法解決類似的問題應注意三點

(1)找準物體的規律;(2)分組、確定除數;(3)列式計算。同時讓學生懂得計算結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得數有餘數;一種是整除,如果有餘數,餘數是幾?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第幾個相同,如果好似整除,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最後那個相同。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

練習是新知識的鞏固,提高環節,又是後續知識的準備和鋪墊,因此適度、適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能讓學生通過適當的練習來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我特設計了兩大道練習題,第1大題是基本訓練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第2題是開放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等活動,對於規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時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這道題學生的參與度廣,不但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五)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這環節,先讓學生自己談談:通過今天學習,你學會了什麼?你覺得自己表現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然後舉例生活中的一些週期現象供同學們欣賞。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從而產生親近數學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找規律》説課稿 篇四

一、説教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間隔問題是比較常見的生活現象中隱含的規律。學生對實際生活裏的原型比較熟悉,容易發現相應的規律,因而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數學的經驗,有利於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及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

二、説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2、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4、深入體驗,感受規律

5、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下面我説説我在各環節的構想: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我先出示1、2、3、這三個數讓學生猜一猜後面的數,然後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猜後面的圖形。先學生交流,然後師指出:原來這些數、圖形排列的時候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前後比較就能找到規律。

[在這裏,我從學生熟悉數、形引入,讓學生猜一猜,從簡單的數字遊戲中初步感受數學中規律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首先多媒體顯示:音樂聲中,小兔們在歡快地唱歌跳舞的場景)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問學生:在小白兔的家裏你看到了些什麼?能説給大家聽嗎?

2、交流自己獲得的信息。

3、問:你能發現這些信息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4、分層觀察,體會規律

前面的觀察可能是無序的。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 有序觀察:圖上畫了幾組物體?每組有哪兩種?小兔子是怎樣排隊的?在小兔子中間還有什麼?(體會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隻蘑菇)你能數一數有幾隻兔子幾個蘑菇嗎?

接着再分別觀察另外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再認真讀一讀這些數據,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大樹與繩子的排列有什麼規律?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裏的同學説一説。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5、歸納規律

當兩個物體一個隔一個排列時,排在外面的物體比裏面的多1,排在裏面的物體比外面的少1。

[以上環節,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隨意觀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發現的規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首先師指出: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這一題可以直接觀察,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答案。

然後激勵學生聯繫實際思考、解決“想想做做”第二題“鋸木頭”的問題。

四、深入體驗,感受規律

這一環節,我開展了一個玩排隊的遊戲活動。

1、先請4個男同學,三個女同學。要求:每兩個男同學中間站一個女同學。

2、再請一個女同學上來排隊,要求與上次相同。

【開展此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規律進行分析、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在直線上的間隔現象與封閉圖形的間隔現象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體會規律的發展變化,啟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解決問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五、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最後佈置一個實踐性作業:運用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做一個小小的設計。(如用彩燈佈置教室,用美麗的圖案打扮自己的卧室,設計美觀大方的廣場,設計有創意的遊戲等。)

【通過佈置開放性的作業,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找規律》説課稿 篇五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只是在練習中有少量的習題;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本節課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如果這節課沒有把到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學習將會造成障礙。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

2、教材處理: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本組課題研究相結合,對教材進行處理: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聯繫生活實際,找身邊的規律、畫規律、並且創造規律,美化生活,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3、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找出只管事物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踐活動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的。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教學中應予以高度重視的學情問題。

二、教法學法

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生動活潑的、快樂的學習氛圍。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三)動手實踐,鞏固發展

(四)聯繫生活,尋找並創造規律

在這四個環節中,通過看一看、説一説,、塗一塗、擺一擺、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這樣學生會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説得流暢,合作得愉快,真正地體現以積極的情感投入,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從而落實“三維”目標。

三、説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

前幾天,為了迎接藝術節,學校裏進行了佈置,老師也特地用一些卡紙剪了一些圖形,來美化我們的班級,請小朋友欣賞一下。

在請小朋友欣賞的過程中,小朋友要猜一猜接下來的圖形會是什麼?(學生猜圖形)

2、質疑

為什麼有的紙片上的圖形,()你們能接着貼,有些卻不行呢?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説理由)

3、導題:像這樣按一定順序排列的,我們就叫它有規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找規律(板書)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觀察紙片1

請你仔細觀察這份圖片,它到底藏着什麼規律呢?(生觀察,並説出規律如:1紅1黃或1黃一紅)

隨着生的回答,馬上用彩色粉筆畫出虛線,讓生明白規律是兩個一體的

2、觀察紙片2

現在你能獨立的觀察這幅圖片嗎?請把自己觀察到的規律説給你的同桌聽(同桌互動)

請一對同桌把你們的結果彙報給大家

三、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小朋友都能自己找到藏在圖形中的規律,所以圖形們就更想和小朋友們玩玩捉迷藏遊戲了,小朋友你願意去找找嗎?

1、請找出下一個會是誰?

2、星星後面躲着誰呢?

3、下一個會是誰?

圖形們覺得小朋友們非常棒,他們玩不過小朋友們,就請他們的朋友來幫忙,你猜,會是誰?

4、小朋友真厲害,老師來給小朋友鼓鼓掌(** *** ** ***)為你鼓勵。

你聽出來了嗎?你能接着有規律地拍嗎?

5、你瞧,圖形有規律,小動物,植物有規律,連掌聲也有規律,看來,規律就在小朋友的身邊,你能找找嗎?

6、欣賞規律之美。是啊,規律無處不在,大千世界中到處運用着規律,請你欣賞。

7、創造規律

欣賞完規律,你能和小組內的小朋友一起創造出規律嗎?

1、聲音2、圖形3、動手畫4、動作5、這幾種之外

展示規律

四、總結:這節課中,你學到了什麼?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學校環境佈置的情境,引入了旗子,讓學生通過猜旗子顏色的變化,來引入本課。通過猜一猜,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很大的被調動起來了,整體的氣氛就非常融洽。

2、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這是本節課的新授部分,因此我在這一環節中,我還注意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孩子們發現每一組圖形的變化規律後,我及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給圖形分分組,使圖形規律逐次閃動,為課堂教學注入生動的活力,從而使學生理解規律就是這樣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學會找規律方法,從而落實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在整個新授環節中遵循了學生認知由易到難的過程,先由教師“扶”着學,再到教師“放”開讓學生自己學。

3、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7種不同的練習。

作為教師不能就知識教知識,因此,在這一層次的練習設計中,除了常見的圖形圖片之外,加入看常見的動物、樹木、水果等生活中的事物,將數學知識與培養學生的動感、樂感、合作意識融為一體,從而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達到知識的整合。

最後,讓學生欣賞規律的美,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數學的情感。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我能夠讓學生在現實的、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數學問題,同時又充分利用電腦這一有利資源,讓學生認識規律、創造規律,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猜想的機會、成功的機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應用數學的樂趣。

第三層次:運用“規律”。通過擺一擺,進一步加強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從學具中拿出圖形學具,按規律擺一擺。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充分體現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新理念。

《找規律》説課稿 篇六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及圖形的排列規律。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襬、往後塗,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能夠觀察出事物的規律是《找規律》這個知識點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學難點: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説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説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麼引導學生跳一跳再夠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後,聯繫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説教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裏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學時,特別要注意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另外,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並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聯繫生活,發現規律

4、動手操作,擺出規律,鞏固發展

5、教學總結

四、説學法

本節課要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有數字、算式及圖形的排列規律。學生在學的時候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觀察比較法;2、討論交流法;3、練習法;4、動手操作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喜歡)今天老師來變個魔術,猜猜老師今天會變什麼?學生説(……)説完後,教師先從口袋裏變出一朵紅花,又問:猜猜老師還會變出會什麼?(生猜……)接着教師從口袋裏變出一朵紫花,接着讓學生猜猜老師下面一朵是什麼花?學生説,老師出示,並説説自己的理由。繼續讓學生猜下一朵是什麼,接着把花全部拉出來,讓學生説一説這些花是怎麼排的(一朵紅花、一朵紫花、一朵紅花、一朵紫花……)

師:看來規律能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花的顏色。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這部分設計是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首先讓學生猜沒有規律的東西,學生猜不準,接着讓學生猜有順序的花朵(即有規律),學生一片高興,這樣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對比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規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律的價值。)

(二)新授

師:過幾天是什麼節日呀?(六一兒童節)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小朋友的節日,有一個一年級小朋友正在佈置教室,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佈置得漂亮嗎?

出示課件:

師:誰能説一説天花板上有什麼?是怎麼排列的?

1、出示主題圖,引導觀察:小花是怎樣放的?燈籠是怎樣放的?小旗是怎樣放的?同學們站得有什麼規律?(學生回答)

師:我們可以從什麼地方來研究它的規律呢?

生1:紅旗按紅黃、紅黃這樣排列的。花是按綠紫、綠紫排列的

師:他是從

生:顏色上觀察的。

生2:他們都是一種一個的。

師:哦,你是從數量上來觀察的,也就是XXX對嗎?

(教師邊説邊板書:XXX)

2、小結:小朋友真厲害,發現了這組圖形不僅在形狀、顏色上有規律,而且在數量上也是有規律的。

3、講解例1,課件出示例1,後面一個應是什麼?

師:小朋友們,你能猜猜後面一個應該是什麼嗎?請在你的書上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彙報,説説理由

4、師小結:像這樣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紅一個黃……這樣的稱為一組,像這樣一組組重複三次以上我們就把它稱為有規律。

讓學生練習説“紅旗是一面紅一面黃重複排列,花是一朵綠一朵紫重複排列……”

5、闖關遊戲

(小朋友們真聰明)

師:你能應用你剛才學到的知道完成下面的闖關遊戲嗎?看看誰闖關又快又好,老師就送給他一個紅蘋果。

(1)第一關,擺一擺

課件出示例2,先讓學生説説哪些圖形為一組,它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

小組討論後彙報。

(2)第二關:塗一塗

課件出示例3,同桌交流,並説一説它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應該怎樣來塗?

(3)第三關,猜一猜

課件出示做一做,

題目改成,猜一猜是什麼顏色的?

先讓學生猜,再獨立完成。

6、生活中的數學

(1)先小組討論再説一説,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比如説:我們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圖案。

(2)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擺放的,請看(播放動畫)

7、小結

師:小朋友們,能説説你今天學到了什麼嗎?

8、拓展練習

師:小朋友,你們説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設計你的作品嗎?

用準備好的圓片按一定的規律擺一擺,可以擺成條形的,也可以擺成正方形的。展示學生作品,學生邊展示邊説:我設計的是xxx的圖案按一個x一個x依次重複排列。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組重複三次以上稱為有規律

《找規律》説課稿 篇七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50頁到第51頁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分為兩段學習。①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學具,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這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在獲得規律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②經歷規律的再認識,解決稍微複雜的實際問題,感受規律的應用。本節課的教學是第一階段的內容,重點在有序的“找”規律。

2、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初步的符號感。

3、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培養數學學習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合作探究,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國小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找規律》這堂課是從常見的生活現象中找隱含的規律,發現這個規律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知道這些現實生活的現象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用多媒體課件和遊戲活動,在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慾望,從中發現這個規律。

三、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從生活中發現和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因此,我在教學中將主要採用談話法、小組討論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先用談話導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規律時,將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學生初步發現這個規律後,將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擺學具,找規律,對規律的認識得到提高將做到教學思想上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海南有許多旅遊景點(出示風景圖片),小青和爸爸媽媽想到三亞玩。這次旅遊,媽媽給她準備了2件上衣(出示學具):一件綠色的和一件黃色的。還準備了3條裙子(出示學具):粉紅色的、藍色的和大紅色的。你喜歡什麼顏色的上衣配什麼顏色的裙子呢?請同學們給她提些建議吧。

學生交流,教師操作。

小結:像這樣,一件上衣配一條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搭配。(板書:搭配)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這樣從學生喜歡的旅遊活動談話導入,讓學生觀察自己觀察和思考,產生問題懸念,達到“不憤不發”的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合作探究,體會有序

1、

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況都找出來。

要求: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記錄。

教師巡視,學生彙報,同學演示。

指名同學小結:一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

比較方法。

提問:大家觀察後,你喜歡哪一組同學搭配的方法?為什麼?

學生交流,體會有序搭配是比較好的方法。

小結: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板書:有序,不重複,不遺漏)

3、

理解方法。

談話:你們能像剛才這組同學一樣,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有序地搭配嗎?請同桌兩個同學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有序地搭配。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誰能具體地説一説,你們組是怎樣有序搭配的?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選上衣,配裙子。(2)

選裙子,配上衣。

4、

小結。

談話:把2件上衣和3條裙子進行搭配,可先用上衣進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進行有序搭配。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將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合作的基礎上,將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不同的探索過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創新思想,感受符號

問題:小青的爸爸為了這次旅遊,準備了3件襯衫和4條領帶,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

討論。同桌討論。

2、

嘗試。

談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有序地表示出這些搭配的方法。

展示學生作業,簡要評析。

小結:同學們想到方法真多,有畫實物的,有畫簡單圖形的,還有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

3、

比較。

這麼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呢?為什麼?

小結:看來,用簡單的圖形、字母或數字等符號表示實物的方法更簡潔些。

4、

歸納。

提問:如果領帶的條數不變,襯衫減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2=6。

再問:如果襯衫的件數不變,領帶增加一條,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3=12。

引導: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什麼發現?襯衫的件數和領帶的條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是什麼關係?

學生在小組裏交流。

小結:領帶條數與襯衫件數的乘積就是搭配的方法數,這就是搭配的規律(板書課題:搭配的規律)。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將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分析,經歷創新和符號化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感性的認識,逐步上升為數學思考,初步感受有關的數學模型。

(四)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1、路線問題。

提問:這麼多的走法?選哪一種比較合適?

學生交流。

小結:當搭配的結果很多時,要注意選擇最合適的搭配方案。

2、獎品問題。

學生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

3、遊戲問題。

同學們在做“石頭、剪刀、布”的遊戲時,怎樣運用搭配規律呢?在這個遊戲中,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嗎?怎樣才能把各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來呢?

同桌商量,試着玩一玩。

小結:原來遊戲中也有數學問題呢,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設計意圖]讓學生解決生活現象問題,培養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能力,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啟發學生用數學思想審視生活,同時好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作用。

Tags:説課稿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