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數學説課稿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02K

高中數學説課稿多篇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直線的點斜式方程》,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2(A版),是第三章直線與方程中的第2節的第一課時3.2.1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學背景、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及教學特點等四個方面具體説明。

一、教學背景的分析

1.教材分析

直線的方程是學生在國中學習了一次函數的概念和圖象及高中學習了直線的斜率後進行研究的。直線的方程屬於解析幾何學的基礎知識,是研究解析幾何學的開始,對後續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圓的方程、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圓錐曲線等內容,無論在知識上還是方法上都是地位顯要,作用非同尋常,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可以説是直線的方程的形式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在此花多大的時間和精力都不為過。直線作為常見的最簡單的曲線,在實際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同時在這一節中利用座標法來研究曲線的數形結合、幾何直觀等數學思想將貫穿於我們整個高中數學教學。

2.學情分析

我校的生源較差,學生的基礎和學習習慣都有待加強。又由於剛開始學習解析幾何,第一次用座標法來求曲線的方程,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數”與“形”相互轉化的困難。另外我校學生在探究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等方面更有待加強。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1)瞭解直線的方程的概念和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的推導過程及方法;

(2)明確點斜式、斜截式方程的形式特點和適用範圍;初步學會準確地使用直線的點斜式、斜截式方程 ;

(3)從實例入手,通過類比、推廣、特殊化等,使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認知規律;

(4)提倡學生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體會直線的斜截式方程與一次函數的關係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合作交流的意識,並初步瞭解數形結合在解析幾何中的應用。

4.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直線點斜式、斜截式方程的特點及其初步應用。

(2)難點:直線的方程的概念,點斜式方程的推導及點斜式、斜截式方程的應用。

二、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根據學情,為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節課採用“實例引導的啟發式”問題教學法。幫助學生將幾何問題代數化,用代數的語言描述直線的幾何要素及其關係,進而將直線的問題轉化為直線方程的問題,通過對直線的方程的研究,最終解決有關直線的一些簡單的問題。另外可以恰當的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法分析:學生從問題中嘗試、總結、質疑、運用,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通過推導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的學習,要了解用座標法求方程的思想;通過一個點和方向可以確定一條直線,進而可求出直線的點斜式方程,要能體會“形”與“數”的轉化思想。

下面我就對具體的教學過程和設計加以説明: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及實施

整個教學過程是由六個問題組成,共分為四個環節,學習或涉及四個概念:

温故知新,澄清概念----直線的方程

深入探究,獲得新知--------點斜式

拓展知識,再獲新知--------斜截式

小結引申,思維延續--------兩點式

平面上的點可以用座標表示,直線的傾斜程度可以用斜率表示,那麼平面上的直線如何表示呢?這就是本節要學習的內容。

(一)温故知新,澄清概念----直線的方程

問題一:畫出一次函數y=2x+1的圖象;y=2x+1是一個方程嗎?若是,那麼方程的解與圖象上的點的座標有何關係?

[學生活動] 通過動手畫圖,思考並嘗試用語言進行初步的表述。

[教師活動] 對於不同學生的表述進行分析、歸納,用規範的語言對方程和直線的方程進行描述。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知的舊知識出發澄清直線的方程的概念,試圖做到“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去學數學”,從而突破難點。通過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一方面認識到以方程的解為座標的點在直線上,另一方面認識到直線上的點的座標滿足方程;從而使同學意識到直線可以由直線上任意一點P(x,y)的座標x和y之間的等量關係來表示。

問題二:若直線經過點A(-1, 3),斜率為-2,點P在直線l上。

(1) 若點P在直線l上從A點開始運動,橫座標增加1時,點P的座標是 ;

(2)畫出直線l,你能求出直線l的方程嗎?

(3)若點P在直線l上運動,設P點的座標為(x,y),你會有什麼方法找到x,y滿足的關係式?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5分鐘,必要的話可進行分組討論、合作交流。

[教師活動]巡視。肯定學生的各種方法及大膽嘗試的行為;並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得到當點P在直線l上運動時(除點 A外),點P與定點A(-1, 3)所確定的直線的斜率恆等於-2,體會“動中有靜”的思維策略。

[設計意圖]複習斜率公式;待定係數法;初步體會座標法。同時引導學生注意為什麼要把分式化簡?(若不化簡,就少一點),感受數學簡潔的美感和嚴謹性。還要指出這樣的事實:當點P在直線l上運動時,P的座標(x,y)滿足方程2x+y-1=0.反過來,以方程2x+y-1=0的解為座標的點在直線l上。把學生的思維引到用座標法研究直線的方程上來,此時再把問題深入,進入第二環節。

(二)深入探究,獲得新知----點斜式

問題三: ① 若直線l經過點P0(x0,y0),且斜率為k,求直線l的方程。

②直線的點斜式方程能否表示經過P0(x0,y0)的所有直線?

[學生活動] ①學生敍述,老師板書,強調斜率公式與點斜式的區別。 ②指導學生用筆轉一轉不難發現,當直線l的傾斜角α=90°時,斜率k不存在,當然不存在點斜式方程;討論k=0的情況;觀察並總結點斜式方程的特徵。

[設計意圖] 由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思路,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探究使學生獲得直線點斜式方程;由②知:當直線斜率k不存在時,不能用點斜式方程表示直線,培養思維的嚴謹性,這時直線l與y軸平行,它上面的每一點的橫座標都等於x0,直線l的方程是:x=x0;通過學生的觀察討論總結,明確點斜式方程的形式特點和適用範圍,通過下面的例題和基礎練習,突破重難點。

問題四:分別求經過點且滿足下列條件的直線的方程

(1) 斜率;(2)傾斜角; (3)與軸平行 ;(4)與軸垂直。

[練習]P95.1、2。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並展示或敍述,老師點評。

[設計意圖]充分用好教材的例題和習題,因為這些題都是專家精心編排的,充分體現必要性及合理性;做到及時反饋,便於反思本環節的教學,指導下個環節的安排;突破重點內容後,進入第三環節。

(三)拓展知識,再獲新知----斜截式

問題五:(1)一條直線與y軸交於點(0,3),直線的斜率為2,求這條直線的方程。

(2)若直線l斜率為k,且與y軸的交點是 P(0,b),求直線l的方程。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後口述,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 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同時引出截距的概念及斜截式方程,強調截距不是距離。類比點斜式明確斜截式方程的形式特點和適用範圍及幾何意義,並討論其與一次函數的關係。通過下面的基礎練習,突破重點。

[練習]P95.3。

[設計意圖]充分用好教材習題,及時反饋本環節的教學情況,指導下個環節的安排。

(四)小結引申,思維延續----兩點式

課堂小結 1、有哪些收穫?(點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求直線方程的方法:公式法、等斜率法、待定係數法。)

2、哪些地方還沒有學好?

問題六:(1)直線l過(1,0)點,且與直線平行,求直線l的方程。

(2)直線l過點(2,-1)和點(3,-3),求直線l的方程。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並嘗試自主完成,可以相互討論,探討解題思路。

[教師活動]教師深入學生中,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思考問題的進展過程,有時間的話,可以讓學生口述解題思路,也可以投影學生的證明過程,糾正出現的錯誤,規範書寫的格式;沒時間就佈置分層作業。

[設計意圖](1)小題與上一節的平行綜合,學生應該有思路求出方程;(2)小題解決方法較多,預設有利用公式法、等斜率法、待定係數法,讓好一點的學生有一些發散思維的機會,以及課後學習的空間,使探究氣氛有一點高潮。另外也為下節課研究直線的兩點式方程作了重要的準備。

分層作業 必做題:P100.A組:1.(1)(2)(3)、5.

選做題:P100.A組:1.(4)(5)(6).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作業,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符合自身實踐的感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四、教學特點分析

(一)實例引導。在字母運算、公式推導之前,總是用實例作為鋪墊,使學生有學習知識的可能和興趣,關注學困生的成長與發展。

(二)啟發式教學。教學中總是以提問的方式敍述所學內容,如:1.直角座標系內的所有直線都有點斜式方程嗎?2.截距是距離嗎?它可以是負數嗎?3.你會求直線在軸上的截距嗎?4.觀察方程 ,它的形式具有什麼特點?它與我們學過的一次函數有什麼關係?等等。啟發學生的思維,作好與學生的對話與交流活動。

(三)注重自主探究。設計問題鏈,環環相扣,使學生的探究活動貫穿始終。教師總是站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上,佈設了由淺入深的學習環境突破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逐步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設計了兩次思維發散點,分別是問題二和問題六的第(2)問,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交流,為學生創造充分的探究空間,學生在交流成果的過程中,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2

説課:古典概型

麻城理工學校謝衞華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節課是高中數學(必修

3)第三章概率的第二節古典概型的第一課時,是在

隨機事件的概率之後,幾何概型之前,尚未學習排列組合的情況下教學的。古典概型是一種特殊的數學模型,也是一種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論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學好古典概型可以為其它概率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有利於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於計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於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根據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制訂教學重點: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隨機事件的概率;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即尚未學習排列組合,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制定了教學難點:如何判斷一個試驗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個古典概型中某隨機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和試驗中基本事件的總數。

(二)根據新課程標準,並結合學生心理髮展的需求,以及人格、情感、價值觀的具體要求制訂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計算公式(2)會用列舉法計算一些隨機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數及事件發生的概率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概率教學的核心問題是讓學生了解隨機現象與概率的意義,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以科學的態度評價身邊的一些隨機現象。適當地增加學生合作學習交流的機會,儘量地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和學習中與古典概型有關的實例。使得學生在體會概率意義的同時,感受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實事求是地科學態度和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

(三)教學方法: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通過模擬試驗讓學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徵,觀

察類比各個試驗,歸納總結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體現了化歸的重要思想,掌握列舉法,學會運用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思想解決概率的計算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在課前,教師佈置任務,以數學小組為單位,完成下面兩個模擬試驗:試驗一:拋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分別記錄“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要求每個數學小組至少完成20次(最好是整十數),最後由科代表彙總;

試驗二:拋擲一枚質地均勻的骰子,分別記錄“1點”、“2點”、“3點”、“4點”、“5點”和“6點”的次數,要求每個數學小組至少完成60次(最好是整十數),最後由科代表彙總。

教師最後彙總方法、結果和感受,並提出問題:1.用模擬試驗的方法來求某一隨機事件的概率好不好?為什麼?2.根據以前的學習,上述兩個模擬試驗的每個結果之間都有什麼特點?

二、思考交流形成概念:學生觀察對比得出兩個模擬試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給出基本事件的概念,並對相關特點加以説明,加深新概念的理解。我們把上述試驗中的隨機事件稱為基本事件,它是試驗的每一個可能結果。

基本事件有如下的兩個特點:(1)任何兩個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給出例題1,讓學生自行解決,從而進一步理解基本事件,然後讓學生先觀察對比,找出兩個模擬試驗和例1的共同特點,再概括總結得到的結論,(1)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個(有限性);(2)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我們將具有這兩個特點的概率模型稱為古典概率概型,簡稱

古典概型。

三、觀察分析推導公式:教師提出問題:在古典概型下,基本事件出現的概率是多少?隨機事件出現的概率如何計算?引導學生類比分析兩個模擬試驗和例1的概率,先通過用概率加法公式求出隨機事件的概率,再對比概率

結果,發現其中的聯繫。實驗一中,出現正面朝上的概率與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即

1“出現正面朝上”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試驗二中,出現各個點的概率相等,即

P(“出現正面朝上”)==

2基本事件的總數3“出現偶數點”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根據上述兩則模擬試驗,可以概括總結出,古典

P(“出現偶數點”)==

6基本事件的總數

概型計算任何事件的

的理解,教師提問: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時,應該注意什麼?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應該注意,(1)要判斷該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

(2)要找出隨機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和試驗中基本事件的總數。

四、例題分析推廣應用:通過例題2及3,鞏固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明確決概率的計算問題的關鍵是:先要判斷該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再要找出隨機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和試驗中基本事件的總數。適時利用列表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等思想方法,既能形象直觀地列出基本事件的總數,又能做到列舉的不重不漏。

五、總結概括加深理解:學生小結歸納,不足的地方老師補充説明。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並把學過的相關知識有機地串聯起來,便於記憶和應用,也進一步昇華了這節課所要表達的本質思想,讓學生的認知更上一層。

(五)佈置作業P123練習1、2題(六)板書設計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試驗一試驗二基本事件

古典概型概率

計算公式

例3列表

例1樹狀圖古典概型

例2

以上是我對《古典概型概型》這節課的理解和處理方法,歡迎各位專家朋友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教案:古典概型

麻城理工學校謝衞華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叫李長杉,來自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一中學。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圍繞本節課"教什麼?"、"怎樣教?"以及"為什麼這樣教?"三個問題,從教材內容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和課堂意外預案等幾個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説明。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本節課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地講,本節課內容的地位體現在它的基礎性,作用體現在它的工具性。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國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延續和深化,對已學習過的.集合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與後面的函數、數列、三角函數、線形規劃、直線與圓錐曲線以及導數等內容密切相關。許多問題的解決都會藉助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因此,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在整個高中數學教學中具有很強的基礎性,體現出很大的工具作用。

2.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大學聯考考試大綱説明、新課程標準精神、高一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狀況和學生心理認知特徵,我確定了四個層面的教學目標。第一層面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知識目標:熟練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兩種解法,正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三者的關係。第二層面是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數形結合與等價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算和作圖能力。第三層面是德育目標,通過對解不等式過程中等與不等對立統一關係的認識,向學生逐步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第四層面是情感目標,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確定。

本節課是在複習了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後,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只要學生能夠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三者的關係,並利用其關係解不等式即可。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關鍵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三者的關係。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數學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學科,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解題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會學習、樂於學習,感受數學學科的人文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為了更好地體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係和"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緊緊圍繞教師組織——啟發引導,學生探究——交流發現,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我設計了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②交流探究——發現規律,③啟發引導——形成結論,④練習小結——深化鞏固,⑤思維拓展——提高能力,五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注意關注整個過程和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

三。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長期以來,學生對學習數學缺乏興趣,甚至失去信心,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老師在教學中不重視學生對學習的情感體驗,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和需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信心,感受學習的樂趣。根據教材內容的安排,我以學生熟悉的畫一次函數圖象、求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的解為背景知識切入,設置一個練習題組,一方面讓學生總結複習已有知識,為後面學習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另一方面,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問題中首先獲得解題成功的快樂體驗,然後以20xx年江蘇省的一道大學聯考試題為引子,引入本節課的新授內容。對於本題,引導學生,利用上面解練習題組1的方法,畫出二次函數圖象來解答。二次函數是國中數學的重要內容,本題又給出了函數圖象上許多點,相信學生畫出圖象應該不成問題,只要教師適當點撥,學生不難得到正確答案。以大學聯考試題為背景引入新課,可以提高學生興趣,抓住學生眼球,吸引學生注意力,還可以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大學聯考題就在我們的課本中,就在我們平常的練習中。

2.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從特殊到一般是我們發現問題、尋求規律、揭示問題本質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把課本例題1、2編為練習題組(一),交由學生用上面解大學聯考題的方法——圖象法去解,學生由於熟知二次函數圖象,求解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注意對比兩題的異同,組織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探討第(2)題能不能先把二次項係數化正以後再構造函數畫圖求解。然後達成共識,如果二次項係數為負數時,先做等價轉化,把二次項係數化為正數再解,課本19頁例3、例4作為題組(二),繼續讓學生用上面的圖象法,由學生自己求解,這時我及時提示學生注意這兩題與題組(一)中兩題的不同(例1、例2對應方程都有兩個不等實根,例3對應方程有兩相等實根,例4對應方程無實根)。兩個題組的練習之後,可以尋求解二次不等式的一般規律。

3.啟發引導——形成結論。前面兩個題組的四個小題,基本涵蓋了一般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各種情況,進一步啟發引導學生將特殊、具體題目的結論做一般化總結,與學生一起就 △>0,△<0,△=0 c="">0或ax2+bx+c<0 a="">0)的解的情況應該水到渠成。至此,學生可以感受到,解二次不等式只須①將二次項係數化為正數,②求解二次方程 ax2+bx+c=0 的根。③根據①後的二次不等式的符號寫出解集即可,必要時也可以結合圖象寫解集。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二次不等式的另外一種解法(可稱為"三步曲"法)。

4.訓練小結——鞏固深化。為了鞏固和加深二次不等式的兩種解法,接下來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完成課本21頁練習1-4題。本環節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黑板上書寫解題過程,之後師生共同糾正問題,規範解題過程的書寫。

5.延伸拓寬——提高能力。課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分類推進,分層教學的原則。為此,我又設計了一個提高練習題組,共有三道備選題目,以供程度較好學有餘力的學生能夠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解題能力,取得更進一步的提高。

四。課堂意外預案: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更多的關注學生自主探究、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勇於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批評性。在課堂上學生往往會提出讓老師感到"意外"的問題,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對"課堂意外預案"的探索和思考,備課時儘量設想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到有備無患,以免在課堂中學生提出讓自己出乎意料的問題,使自己陷入被動尷尬境地。結合以往經驗,在本節課,我提出兩個"意外預案".

1.學生在做課本練習1(x+2)(x-3)>0 時,可能會問到轉化為不等式組{ 或{ 求解對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想法非常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這與下節簡單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的解法有關,是解不等式的另一種解法——等價轉化法,不在本節課之列。

2.根據以往的經驗,在解(x-1)(x+2)>1一類的不等式的時候,由於受方程(x+1)(x+2)=0 可轉化為x-1=0或x+2=0求解的影響,有可能會出現將不等式轉化為不等式組{ 來求解的錯誤做法,教師要關注學生,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糾正,指出上面的轉化不是等價轉化。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各位同仁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函數的單調性》,我將從四個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節課主要對函數單調性的學習;

(2)它是在學習函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又為基本初等函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這一課題的前後章節來寫)

(3)它是歷年大學聯考的熱點、難點問題

(根據具體的課題改變就行了,如果不是熱點難點問題就刪掉)

2、教材重、難點

重點: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難點:函數單調性的證明

重難點突破: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思考,並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辦法來實現重難點突破。(這個必須要有)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2)函數單調性的證明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瞭解由簡單到複雜,由特殊到一般的化歸思想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和善於合作的意識

(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更注重教學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新課程標準之處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過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本着這一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開放式探究法、啟發式引導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反饋式評價法

2、學法分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只是。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題,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影響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學法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歸納總結法。

(前三部分用時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可適當刪減)

四、教學過程

1、以舊引新,導入新知

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行繪製出一次函數f(x)=x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並觀察函數圖象的特點,總結歸納。通過課上小組討論歸納,引導學生髮現,教師總結:一次函數f(x)=x的圖像在定義域是直線上升的,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是一個曲線,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適當添加手勢,這樣看起來更自然)

2、創設問題,探索新知

緊接着提出問題,你能用二次函數f(x)=x^2表達式來描述函數在(-∞,0)的圖像?教師總結,並板書,揭示函數單調性的定義,並注意強調可以利用作差法來判斷這個函數的單調性。

讓學生模仿剛才的表述法來描述二次函數f(x)=x^2在(0,+∞)的圖像,並找個別同學起來作答,規範學生的數學用語。

讓學生自主學習函數單調區間的定義,為接下來例題學習打好基礎。

3、例題講解,學以致用

例1主要是對函數單調區間的鞏固運用,通過觀察函數定義在(—5,5)的圖像來找出函數的單調區間。這一例題主要以學生個別回答為主,學生回答之後通過互評來糾正答案,檢查學生對函數單調區間的掌握。強調單調區間一般寫成半開半閉的形式

例題講解之後可讓學生自行完成課後練習4,以學生集體回答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2是將函數單調性運用到其他領域,通過函數單調性來證明物理學的波意爾定理。這是歷年大學聯考的熱點跟難點問題,這一例題要採用教師板演的方式,來對例題進行證明,以規範總結證明步驟。一設二差三化簡四比較,注意要把f(x1)-f(x2)化簡成和差積商的形式,再比較與0的大小。

學生在熟悉證明步驟之後,做課後練習3,並以小組為單位找部分同學上台板演,其他同學在下面自行完成,並通過自評、互評檢查證明步驟。

4、歸納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及證明過程,並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和善於合作的意識。

5、作業佈置

為了讓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我將採用分層佈置作業的方式:一組習題1.3A組1、2、3 ,二組習題1.3A組2、3、B組1、2

6、板書設計

我力求簡潔明瞭地概括本節課的學習要點,讓學生一目瞭然。

(這部分最重要用時六到七分鐘,其中定義講解跟例題講解一定要説明學生的活動)

五、教學評價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跟主動性,及時吸收反饋信息,並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讓內部動機和外界刺激協調作用,促進其數學素養不斷提高。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5

一.內容和內容分析

“函數的奇偶性”是人教版數學必修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是研究函數的一個性質—函數的奇偶性,學習奇函數和偶函數的概念.奇偶性是函數的一條重要性質,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兩個特殊函數入手,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比較系統地介紹了函數的奇偶性.從知識結構看,它既是函數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為後續研究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三角函數的基礎,因此,本節課起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函數奇偶性的概念及判定。

二.目標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從形和數兩個方面進行引導,使學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學會利用定義判斷

簡單函數的奇偶性。

(2)能力目標: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同時滲透數形結合和由特殊

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在學生感受數學美的同時,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樂於求索的精神。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導入有點慢,講的有點細,導致時間上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感覺還是自己講的太多,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用了多媒體,使用ppt,使得奇偶性函數概念的探究過程更形象更直觀,是學生理解更深刻。

五.教學過程設計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是:

1.設疑導入、觀圖激趣:

使用幻燈片展示圖片蝴蝶、雪花等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從而引入對稱在函數中的體現。

2.指導觀察、形成概念:

作出函數y=x的圖象,並觀察這兩個函數圖象的對稱性如何?

藉助課件演示,讓學生分別計算f(1),f(-1),f(2),f(-2),學生很快會得到f(-1)=f(1),f(-2)=f(2),進而提出在定義域內是否對所有的x,都有類似的情況?藉助課件演示,學生會得出結論,f(-x)=f(x),從而引導學生先把它們具體化,再用數學符號表示。根據以上特點,請學生用完整的語言敍述定義,同時給出板書:

函數f(x)的定義域為A,且關於原點對稱,如果有f(-x)=f(x),則稱f(x)為偶函數,類比探究2

偶函數的過程,得到奇函數的概念,又通過具體的例子説明了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是研究奇偶性的前提。

3.學生探索、發展思維。

接着通過學案上的例一,總結函數奇偶性的判斷方法及步驟:

(1)求出函數的定義域,並判斷是否關於原點對稱

(2)驗證f(-x)=f(x)或f(-x)=-f(x)

(3)得出結論

由學生小結判斷奇偶性的步驟之後,提出新的問題:函數按奇偶性如何分類?既奇又偶的函數是不是隻有一個?試舉例説明。

4.佈置作業:

六.目標檢測設計

學案上的題型主要包括奇偶性函數的判斷及應用

七.教學反思:(從兩方面)

1.思成功

一:是通過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來呈現背景,通過問題的探究和自主學習來獲取相關概念,實現了 “教學邏輯”與“學習邏輯”的連通、“知識邏輯”與“認知邏輯”的連通;二:是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探究過程,學生在疑惑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積極性高漲,通過看別人怎樣觀察,

聽別人怎樣介紹,也學到了知識.

2.思不足

學生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應多注意學生的活動,由單一的問答式轉化為多方位的考察,以採用

學生板演或者把學生練習投影到屏幕上讓全班學生糾正等方式,更好的考察學生掌握情況。

語言組織:

在講授過程中還要注意到説話語速,語言組織等講授技巧,應該用平緩的語氣講授,語言描述要簡練易懂,不能拖泥帶水。

教學環節(的完整):

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到教學環節設計,我們的教學過程有複習引入、講授新課、例題講解、學生練習、課時小結、佈置作業等幾個重要的環節,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來得及小結造成教學設計不完善。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些環節。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以後的教學反思,還有很多地方做的還不完善,我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這些錯誤,以便更好的適應教學,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條件語句》,內容選自於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節,課時安排為一個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教學過程分析等四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算法的概念、程序框圖與算法的基本邏輯結構、輸入語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這一節課主要的內容為條件語句表示方法、結構以及用法。條件語句與程序圖中的條件結構相對應,它是五種基本算法語句中的一種,。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更加了解算法語句,並能用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前面學過的語句,併為以後的學習作好必要的準備。本節課對學生算法語言能力、有條理的思考與清晰地表達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綜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條件語句的表示方法、結構和用法;用條件語句表示算法。

難點:理解條件語句的表示方法、結構和用法。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正確理解條件語句的概念,並掌握其結構。

⑵會應用條件語句編寫程序。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通過實例,發展對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與步驟進行分析的能力。

⑵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設計算法、設計框圖、編寫程序以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發展應用算法的能力。

⑶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條件語句,感受算法的重要意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⑴能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和體會算法思想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的意義,進一步體會算法思想的重要性,體驗算法的有效性,增進對數學的瞭解,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情感,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

⑵通過感受和認識現代信息技術在解決數學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和威力,形成自覺地將數學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的思想。

⑶在編寫程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紮實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

1.教學方法:根據本節內容邏輯性強,學生不易理解的特點,本節教學採用啟發式教學,輔以觀察法、發現法、練習法、講解法。採用這種方法的原因是學生的邏輯能力不是很強,只能通過對實例的認真領會及一定的練習才能掌握本節知識。

2.教學手段:運用計算機、圖形計算器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境(約4分鐘)

首先,我要求學生們編寫程序,輸入一元二次方程

的係數,輸出它的實數根。這樣可以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因為要解決這一問題,根據我們之前所學的三種算法語句是無法解決的,這樣就引出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

2.探究新知(約8分鐘)

為了引入概念,我首先給出了一個基本的應用條件語句能夠解決的例題:

例1 編寫一個程序,求實數x的絕對值。

整個過程由師生共同分析完成。老師要引導學生分析、研究例題中的兩個程序,既要讓學生們看到已知的三種語句,更要注意到未知的語句,即條件語句。總結上述例題的程序可得出條件語句的兩種一般格式,接下來由師生共同對這兩種格式進行研究.

3.知識應用(約15分鐘)

此環節有兩個例題

例2 編寫程序,寫出輸入兩個數a和b,將較大的數打印出來

例3 編寫程序,使任意輸入的3個整數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輸出.

先把解決問題的思路用程序框圖表示出來,然後再根據程序框圖給出的算法步驟,逐步把算法用對應的程序語句表達出來。(程序框圖先由學生討論,再統一,然後利用圖形計算器演示,學生會驚喜的發現:自己也是個編程高手了!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4.練習鞏固(約4分鐘)

課本第30頁第3題

練習可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可在練習中發現問題,使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5.課堂小結(約5分鐘)

條件語句的步驟、結構及功能.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

6.佈置作業

課本練習第3、4題

[設計意圖]課後作業的佈置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以及實際接受情況,並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對作業實施分層設置,分必做和選做,利於拓展學生的自主發展的空間。

7.板書設計

1.2.2條件語句

1、條件語句的一般格式

(1)IF-THEN-ELSE語句

格式: 框圖:

(2)IF-THEN語句

格式: 框圖:

2、小結

(1)

(2)

(3)

2、例1 引例

例2 例4

例3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 地位及作用: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是高中《解析幾何》第二章第七節內容,是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歷年大學聯考、會考的必考內容,是在學完求曲線方程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橢圓的特性,以完成對圓錐曲線的全面研究,為今後的學習打好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考試説明》的要求,並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以及它們的應用。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培養學生快速準確的運算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思想,類比、分類討論的思想以及確立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 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因為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是解決與橢圓有關問題的重要依據,也是研究雙曲線和拋物線的基礎,因此,它是本節教材的重點;由於學生推理歸納能力較低,在推導橢圓的標準方程時涉及到根式的兩次平方,並且運算也較繁,因此它是本節課的難點;座標系建立的好壞直接影響標準方程的推導和化簡,因此建立一個適當的直角座標系是本節的關鍵。

二、説教材處理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做以下的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及對策:

2.教材內容的組織和安排:

本節教材的處理上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組織和安排如下:

(1)複習提問(2)引入新課(3)新課講解(4)反饋練習(5)歸納總結(6)佈置作業

三、説教法和學法

1.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而愉快的學習,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層層展開。請學生參與課堂。加強方程推導的指導,是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有機的溶為一體,為此,本節課採用“引導教學法”。

2.利用電腦所畫圖形的動態演示總結規律。同時利用電腦的動態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3.設a(-2,0),b(2,0),三角形abp周長為10,動點p軌跡方程。

例1屬基礎,主要反饋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程度。

例2可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和基本知識的靈活運用。

小結

為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個完整深刻的認識,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小結。

1.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及其應用。

2.橢圓標準方程中a,b,c諸關係。

3.求橢圓方程常用方法和基本思路。

通過小結形成知識體系,加深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增強學生學好圓錐曲線的信心。

佈置作業

(1) 77頁——78頁 1,2,3,79頁 11

(2) 預習下節內容

鞏固本節所學概念,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發現和彌補教學中的遺漏和不足。

高中數學説課稿 篇8

高中數學第三冊(選修)Ⅱ第一章第2節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期望是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反映隨機變量取值分佈的特徵數,學習期望將為今後學習概率統計知識做鋪墊。同時,它在市場預測,經濟統計,風險與決策等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為今後學習數學及相關學科產生深遠的影響。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離散型隨機變量期望的概念及其實際含義。

難點:離散型隨機變量期望的實際應用。

[理論依據]本課是一節概念新授課,而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把對離散性隨機變量期望的概念的教學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此外,學生初次應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也較為困難,故把其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實例,讓學生理解離散型隨機變量期望的概念,瞭解其實際含義。

會計算簡單的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期望,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概念的建構這一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等合情推理能力。

通過實際應用,培養學生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能力和學以致用的數學應用意識。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培養其嚴謹治學的態度。在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其積極探索的精神,從而實現自我的價值。

三、教法選擇

引導發現法

四、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怎樣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五、教學的基本流程設計

高中數學第三冊《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期望》説課教案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