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楊柳原文、賞析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6W

楊柳原文、賞析通用多篇

賞析: 篇一

楊柳,是一種平凡的樹。它沒有松樹的挺拔,也沒有白楊的偉岸。更沒有百花的嬌媚。但古往今來它卻成為文人筆下不衰的頌歌。著名的現代作家、畫家、文學翻譯家豐子愷筆下的楊柳更是別具一格。

作者是喜歡楊柳的,但從字面上看,作者似乎站在不喜歡楊柳的人一邊。這就叫欲揚先抑。按説,作者的畫中多楊柳,作者應該是喜歡楊柳的。作者多次從“有人説”的角度來談自己對楊柳的感情。作者喜歡楊柳的原因不象有些人認為的那樣,是刻意去喜歡楊柳的。作者喜歡上楊柳完全是偶然的情況下,是因為昔年在自己的屋邊種了一株楊柳,而取名為“小楊柳屋”。作者之所以不明確説原因上因為其實喜歡上楊柳上非常偶然的,極平常的。也許在別人的眼裏,這不能成為理由的。

通過對比來體現楊柳的特點,來讚揚楊柳。楊柳是一種植物,但在作者筆下卻賦予了它以人的品質和精神。作者讚美的是楊柳的平凡樸實和不忘根本的品質,楊柳不求索取,但求奉獻,是其“賤”,它不貪圖自己的榮光,而是“條條不忘記根本”,這是其“下垂”。楊柳的“高而能下”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對於做人來説,應該學習這種精神。

作者由楊柳下垂的姿態想到了不忘記根本的精神。由樹及人,使主題得到深化。飲水思源,知恩圖報乃是為人之道。但生活中的許多人卻過河拆橋,甚至落井下石,作者在敍寫中藴涵了對這些現象的指斥。作者賦予楊柳以主觀情感,以楊柳喻人,諷刺現實生活中某些作威作福,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人。

本文主要綜合用了排比、比喻、對比、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例如第二段中,“或者説我愛它的鵝黃嫩綠……小蠻腰……”這是排比。例如“好像掛着幾千串嫩綠的珠子”是比喻。例如第五段“時時依傍到慈母的身邊去,或者撲進慈母的懷裏去,使人看了覺得非常可愛”這是擬人。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表達更具生動形象性,使説理更透徹,更精闢。

楊柳原文、賞析 篇二

原文: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芳草綠萋萋。

譯文

館娃宮外,鄴城西面,都是楊柳依依。遠方柳影輝映征帆,近處柳絲輕拂長堤。

楊柳依依,牽繫遠遊的人思歸之心甚切。這思歸之心,並非那春草萋萋所引起。

註釋

⑴楊柳枝: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楊柳”“柳枝”。七言絕句之一體,四句三平韻。

⑵館娃宮:春秋時吳國宮名。據《越絕書》載,吳王於研石山置館娃宮。傳説西施至吳,吳王夫差築此宮以住西施。左思《吳都賦》:“幸乎館娃之宮。”此宮舊址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南靈巖山上。《吳郡志》:研石山一曰靈巖山,上有吳館娃宮、琴台等。鄴城:三國曹操作魏王時的都城,故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曹操曾築銅雀台在此。

⑶遠映征帆:指館娃宮外之柳,宮南即太湖,故云。近拂堤:指銅雀台之柳。堤,指魏王堤。

⑷“系得”句:寫柳絲牽繫着公子們迫切的歸心。意思是見柳而引起鄉愁。系:連結,拴着。王孫:貴族的後裔,泛指富貴人家的子弟。劉安《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又:杜甫《哀王孫》:“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古時也表示對青年人的敬稱,《史記·淮陰侯列傳》:“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此處代指遊子。意:《温飛卿詩集箋註》作“思”。

⑸“不關”句:意思是見芳草也會引起思歸之情,今見柳枝,同樣也產生思歸之情,不必與芳草有關。不關:不相關。一作“不同”。芳草:一作“春草”。

賞析:

這首詞寫思婦望着柳條而產生的紛繁思緒。“”首句寫柳樹所在之地,“館娃”和“鄴城”,都是古時與美女有關的地方,西施曾居於館娃宮中;鄴城有銅雀台,杜牧《赤壁》詩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這裏用這兩個地名,不僅使人想見其樹,更想見住在那裏的美人。樹與人暗自映襯,柳的嬌美自在不言中,並含有思婦以美人自況之意。越覺己美,春思愈切,於是舉目眺望,所見只是遠近垂柳,拂堤映帆。次句寫江岸之柳沐浴春風,飄拂多姿,思婦由征帆而想起遠去的徵人。“館娃”和“鄴城”,一南一北,構成跨度很大的空間,配合着流水征帆、大堤楊柳,構成一幅廣闊渺遠的離別圖。而“館娃宮外”與“鄴城西”、“遠映征帆”與“近拂堤”,句中自對,則又構成一種迴旋盪漾的語調,渲染了一種別情依依的氣氛。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芳草綠萋萋”二句,是思婦由柳條而產生的奇異想象:芳草可以使遊子懷鄉,柳條雖不是芳草,然而它也像芳草一樣碧綠,而且還有裊裊長絲,它足以牽住遠遊的人兒,使他思歸更切。這種意境是很新穎的。但上文既然説楊柳拂堤,枝條無疑是既柔且長,用它來繫住遊子的心意,又是一種很合理的推想。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正是為了加強對方對於己方的繫念。有這種習俗,又加上柳枝形態在人心理上所喚起的感受,就讓人覺得柳枝似乎真有此神通,能繫住歸心了。由此在趁勢推進一層:“王孫遊兮歸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作者巧妙地藉此説芳草沒有能耐,反襯出柳枝神通之廣大。

這首詞不僅扣住《楊柳枝》這個詞調詠楊柳,而且加以生髮,決不沾滯在題上。詞中的楊柳,實際上是繫住遊子歸意的女子的化身。詞中處處有伊人的倩影,但筆筆都只寫楊柳;寫楊柳亦只從空際盤旋,傳其神韻,這是詞寫得很成功的地方。

楊柳原文、賞析 篇三

南內牆東御路旁,預知春色柳絲黃。

杏花未肯無情思,何是情人最斷腸。

翻譯

南宮內苑,東牆路旁,那是天子走過的地方。温柔的柳絲已知春的來臨,又吐出嫩綠,泛起鵝黃。

杏花也在含情相望,羞紅的臉上又有幾分彷徨。為什麼行人不解杏花的情意,卻獨愛柳絲只為它愁傷斷腸。

註釋

楊柳枝:原為樂府曲名,後變為宮詞,又演變為詞牌名。又作“楊柳”。

南內:天子的宮禁叫“大內”,簡稱“內”。

牆:一作“橋”。

御路:皇宮內的道路。

旁:旁邊,側邊。絲,一作“枝”。

何事:何用,何須。

行:一作“情”。

創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於唐文宗大和(827—835)、開成(836—840)年間。温庭筠的《楊柳枝》和許多新創的詞調一樣,既是詞牌的名稱,也是題目。像《楊柳枝》這樣形式的歌詞,和《竹枝詞》《涼州詞》等一樣,只有在倚聲歌唱時才有區別,作為書面文字,它與七絕略無不同。

賞析

温庭筠的八首《楊柳枝》描寫的都是宮苑邊的楊柳。這一首寫的是春柳杏花之中,行人所觸發的傷別之情。

前兩句明寫柳,而由柳觸發起的別情卻隱含其中。“南內牆東御路旁”一句,暗切楊柳。“須知春色柳絲黃”一句,明寫柳色,柳絲嫩黃,置於綠的春色中,愈顯嬌美動人。此句似從李白詩句“春從柳上歸”和“柳色黃金嫩”化出,為後兩句張本。

後兩句以報春的杏花之有情相襯,寫行人仍然對柳最傷情,將別情點破。“杏花未肯無情思”,用杏花與柳枝對比,推進一層,説明杏花亦能含情。“何事行人最斷腸”一句是寫行人在杏花柳色之中,而最引人傷別的,還是柳枝,這就把柳色春思更推進了一層。最後一句用疑問語氣,又未直接寫柳,但因柳寓含情感,柳的藝術魁力,已在其中。

以往寫離情的詩詞通常借柳起興,或見柳生情,而此詞寫行人離情雖然也是因柳而起,但中間以杏花相襯,於比較中將柳之牽動人情寫深了一層。如此構思頗有新意,更耐尋味,堪稱精妙。

楊柳原文、賞析 篇四

原文:

楊柳枝·秋夜香閨思寂寥

五代:顧夐

秋夜香閨思寂寥,漏迢迢。鴛帷羅幌麝煙銷,燭光搖。

正憶玉郎遊蕩去,無尋處。更聞簾外雨瀟瀟,滴芭蕉。

譯文:

秋夜香閨思寂寥,漏迢迢。鴛帷羅幌麝煙銷,燭光搖。

秋夜,深閨瀰漫着無聊和空寂,她的思緒猶如遠處的更漏聲聲,嘀嗒地響着,時斷時續。夜風吹動篩帳的羅紋如水,帳上的繡鴛鴦似在竊竊私語,燭光輕搖着它孤獨的影子,薰爐的香煙正悄悄地散去。

正憶玉郎遊蕩去,無尋處。更聞簾外雨瀟瀟,滴芭蕉。

心中在把心上的人回憶,他正漫遊天涯浪蕩無跡,無處得知他的音信,無處去把他尋覓。只聽得簾外雨瀟瀟,如不盡的相思淚,落在芭蕉葉上滴滴。

註釋:

秋夜香閨思寂寥,漏迢(tiáo)迢。鴛帷(wéi)羅幌(huǎng)麝(shè)煙銷,燭光搖。

寂寥:寂寞空虛。漏迢迢:更漏之聲悠長。古時以漏壺滴水計時。鴛帷:繡着鴛鴦的帷帳。羅幌:絲羅牀帳。麝煙:焚麝香發出的煙。煙,一作“香”。

正憶玉郎遊蕩去,無尋處。更聞簾外雨瀟(xiāo)瀟,滴芭蕉。

玉郎:古代女子對丈夫的愛稱。瀟瀟:風雨聲,一作“蕭蕭”。

賞析:

這是又一闋抒寫獨處孤居、思念情人的怨苦情緒的小令。

上片從時間的延續上來寫孤獨感、思念苦。“漏迢迢”是明寫在寂寥的秋夜坐守香閨,只覺夜長迢迢,愁苦綿綿。後兩句是暗喻的寫法。“鴛帷”應是成雙作對共枕同寐之處,可是現今單身隻影坐守空房,徒讓“麝煙銷”。這麝香之煙練繞,本應薰歡情合抱的枕衾的,眼下徒然銷盡散去在時間的流逝裏;紅燭之光原當在情侶攜手共入鴛帳時熄滅了的,可是目前挑燈夜候,燭淚低垂,孤影搖晃。處處都暗寫孤獨,暗寫長夜難度。下片從空間上寫“無尋處”,那個“玉郎”不知到哪兒去尋花問柳了。空間的阻隔愈大,孤獨的寂寥感也就愈深,時間的延續度也愈長,何況現今是“無尋處”,茫茫不知所去。詞的結句非常含蓄有致。“更聞簾外雨瀟瀟,滴芭蕉”,從聽覺角度來體現孤獨的思念苦,來表現心境。雨打芭蕉,正是滴滴在心頭,聲聲見苦情。同時,滿耳雨打芭蕉聲,正見出一種寂寥感。此時別無他聲是令人更覺寂寥,而雨打芭蕉之聲更比無聲使人哀苦了。愈靜愈孤寂,愈覺思念苦,雨點聲聲愈增靜寂感,心境愈顯豁地寫出。此詞意在言外,以物以景傳情,顯得委婉纏綿。比起《訴衷情》質樸中略見辛辣味的表現,這個女性似較前一個柔軟温順,儘管她們的痴情是一般的深。

此詞的成功之處在於藝術表現的頗具匠心。這首詞突破了花間詞醉心描摹外形身態的陋習,着意渲染主人公耳聞目見的景物,來突出“她”的心理感受。在這裏,作者不在是一個輕薄無聊的旁觀者,而是設身處地的在為主人公抒發哀怨,讀來也便使人覺得有身臨其境之感,無疑,這就很自然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除此而外,這首詞在結構安排上也頗有引人注目之處。全詞按上下片分別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來着力刻畫,成功地為閨怨主題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上片的秋夜、更漏、麝香燭光,都刻畫了時間的漫長難捱;而下片所寫的“玉郎”出外遊蕩不知去向,又把女主人公的愁思置於一個廣闊的空間裏。這種“上窮碧落下黃泉”與“此恨綿綿無絕期”的組合,往往會有很淺的感染力。

楊柳原文、賞析 篇五

原文:

一樹春風萬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西角荒園裏,盡日無人屬阿誰。

一樹衰殘委泥土,雙枝榮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後,柳宿光中添兩星。

翻譯

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柳枝綻出細葉嫩芽,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這樣一株生機勃勃的柳樹,卻長在永豐坊西南角的荒園中,只能顧影自憐,有誰來賞識關注它呢?

垂柳一株,委身於永豐坊西南角的荒園中,因柔條極茂,被東使取兩枝植於宮中,從此榮耀百倍,無異昇天。料想今春的天象,將會有兩顆新星得蒙柳宿星的光芒惠澤了。

賞析:

《楊柳枝》,白居易洛中所作也。《本事詩》曰:“白尚書有妓樊素善歌,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年既高邁,而小蠻方豐豔,乃作《楊柳枝》辭以託意曰:‘永豐西角荒園裏,盡日無人屬阿誰?’及宣宗朝,國樂唱是辭。帝問誰辭,永豐在何處,左右具以對。時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因東使命取兩枝植于禁中。”

楊柳原文、賞析 篇六

原文:

宜春苑外最長條,閒裊春風伴舞腰。

正是玉人腸斷處,一渠春水赤闌橋。

南內牆東御路旁,預知春色柳絲黃。

杏花未肯無情思,何是情人最斷腸。

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線拂平橋。

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細腰。

金縷毿毿碧瓦溝,六宮眉黛惹春愁。

晚來更帶龍池雨,半拂闌干半入樓。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春草綠萋萋。

兩兩黃鸝色似金,裊枝啼露動芳音。

春來幸自長如線,可惜牽纏蕩子心。

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柱繡芙蓉。

景陽樓畔千條露,一面新粧待曉鍾。

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徵人。

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垂楊未覺春。

譯文

宜春院外楊柳輕拂低垂,伴着那春風扭擺着腰肢。

那御河之上的紅欄橋畔,多少情人在此傷心別離。

註釋

⑴楊柳枝:詞牌名,七言絕句之一體,四句三平韻。

⑵宜春苑:古代苑囿名。秦時在宜春之東,漢稱宜春下苑。即後所稱曲江池者,唐代為教坊樂妓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條:指細長柔軟的柳枝。

⑶舞腰:比況之詞,狀楊柳細軟若舞腰。

⑷玉人:美人。腸絕:一作“腸斷”。

⑸赤欄橋:長安城郊橋名,後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會之處。

賞析:

温庭筠的幾首《楊柳枝》詞描寫的是京城長安的楊柳,聯繫作者的生平,這首詞很可能是作者中年進京應考時遊覽宜春苑時所作。每當春天之時,微風吹拂,猶如十三女兒的舞腰一般嫵媚動人。温庭筠寫下了八首《楊柳枝》,這首即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