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7W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通用多篇】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一

最近淺讀了《地理課程標準(2022版)》,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並強調了今後的工作方向和重點:應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培養具有生態文明理念的時代新人打下基礎。

新課程標準指出地理教育應:堅持育人為本,體現地理課程獨特育人價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的地理課程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突出地理課程的實踐性;活化課程內容,更加關注學生髮展和社會需求;推進教學改革,使學生更深度參與地理學習活動,經歷對提升核心素養更有意義的學習過程;發揮評價功能,使評價真正成為教育過程的組成部分。

新課程標準仍需細細研讀、深入理解、並投入到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去。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二

21世紀以來,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已出三版,分別是2001年頒佈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2011年頒佈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下文簡稱“2011年版課標”)及今年四月剛發佈的2022年《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下文簡稱“2022年版課標”)。可以看到基本是十年進行一次課程標準的改革,這也意味着義務教育課程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在與時俱進。

通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版)》後會發現,2022年版課標出現最顯眼的詞便是核心素養,這在2011年版課標是沒有的,而最早接觸到核心素養便是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這也説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習得與普通高中是銜接的。2022年版課標在其課程性質也提到了該課程與國小科學、國小道德與法治等課程有關相銜接,與國中其他課程部分內容相關聯,為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這也充分説明了新課標增強了學段的銜接性。

2022年版課標在課程目標上説到整個課程目標要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同時介紹到核心素養的四大方面。

對比以往的三維目標,新提出核心素養涉及有四個方面,但這四方面並不是割裂的,實際上他們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新課標也用一個圖解釋了其關係,見圖1。從這四大素養內涵來看,課程目標的表述現在不那麼偏向知識方面,而是更偏向技能與方法。而人地協調觀更是地理核心素質重中之重。這也充分説明了目前教育改革中在從學科中心主義向學生中心主義改革,從育知向育人前進,這也是現今素質教育所提倡的。

新課標在課程內容安排是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國”的順序,從宏觀到微觀,從大尺度到小尺度,共分為四大部分五個主題,內容要求共70條,與2011年版課標平行設計相比,提高了科學性。如將以往數條內容整合成一條內容要求,在主題五認識中國,將“運用中國地形圖概括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徵”“運用資料説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在地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河流,歸納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分佈特徵”,整合為“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中國地形、氣候、河湖等的特徵;簡要分析影響中國氣候的主要因素”。這不僅響應當前“雙減”政策,減輕學生負擔,也滲透着綜合思維的培養。

2022年版課標在課標內容上花了不少筆墨説到跨學科主題學習,不僅寫到地理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課時容量不少於本科課程總課時的10%,也給到了地理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含義、要求,還展示兩個案例供給一線教師參考,分別是“探訪‘地球之腎’——濕地”及“我的家在這裏”,在附錄裏也給出5個地理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參考示例。可以看出在接下來的地理課程改革中,跨學科主題學習將會是地理教學一大突破重點,從新課標給到的兩個案例來看,跨學科主題的設計是由淺入深的,是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性的,這也迴應着地理課程內容要深深圍繞課程目標即核心素養四個方面展開。我想,這不僅是考驗學生,也考驗教師的地理素質。

總的來説,依據2022年版課標,在教學上得到了幾點啟示:

(1)課程目標上,應從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向核心素養(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轉變。

(2)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培養。可以看到在2011年版課標有提及重視地理信息載體的運用,但對比2022年版,更是突出信息技術的應用,無論是在內容要求上或是課程實施建議上。教師應注重現代地理信息技術尤其是3S(RS、GPS、GIS)的理論指導,若學校具備硬件條件的一線教師也可對學生針對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進行培養。

(3)注重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課程內容要求有不少對學生在地理實踐力這一方面的培養,如在主題五認識中國有這樣一條要求:進行野外考察或運用相關資料,説明自然環境與地方文化景觀之間的關係。這暗含着培養學生實踐力的一條暗線,而教師要做到該內容要求,可以從教學提示提取明晰的方法或者途徑,暗明線交織,新課標不僅提出要求,也給出方法,對一線教師有很大的幫助。

對比2011年版課標和2022年版課標後,我們可以發現2022年版課標是基於2011年版更加全面細節上的修訂。新課標是地理教學改革的依據,也讓我們新時代地理教師可以有標可依,有準可循,這將會是義務階段地理教育的新起點。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三

認真學習了國中地理《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收穫很多,感悟頗深,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一、課標的變化

2011年版課標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2022年版課標提出“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個地理課程核心素養,並依據地理課程核心素養內涵提出了具體課程目標。地理課程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的提升與具體化,四個核心素養表現分別指向地理學科的不同特性,各有其側重點。2022年版課標的課程目標在第一部分採用“內涵—重要性(功能)—學生外顯行為”的表述方式闡述了核心素養內涵,在第二部分針對四個核心素養分別提出了達成目標的具體行為要求。以素養為導向的課程目標所要求的學習方式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從而要求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更加註重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地理實踐和學生自主探究等活動的開展,落實課程理念要求。

二、《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於教材有了新的感知。

國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教會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終身有用的地理。新課標地理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學習出發,構建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學科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重要課程。它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聯繫生活,感悟知識。展開一個地理知識內容,首先考慮學生的生活情境生活體驗,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地理。並應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知識解決大問題。新課程標準還特別注重要使學生具有初步地理素養,愛國意識,全球性認識,更加註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構建開放式地理教育。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地理課程的性質。課程標準指出:“地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並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時代賦予中學地理教育的使命。”由此可以看出,地理課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可有可無,學好地理也並不是想象中劃劃背背就可以吃高分那樣簡單。作為地理教師,如果沒有教給學生應有的地理技能,而只讓學生死記了很多死知識,我們也一定是一個不稱職的地理老師。

三、對目標有了新的認識

按國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今後的教育目標是以指向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為核心,培養學生髮現、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國中地理課程應該具有多樣性、選擇性,以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祕、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的學習需要。倡導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在學生自我發展意識基礎上能學,學好。關注每一位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我們必須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角色,引導學生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極大提高他們的地理技能。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這就要求地理教學要教給學生與他們的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要教給他們地理技能,增強他們的生存能力。要使學生地理課上所學內容體現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我們應當充分調動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的基礎上想學,在學生掌握了一定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動學生積極性,促進他們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我們教師應當與時俱進,轉變角色,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策劃者和激勵者。教師要給學生的學習活動搭建舞台,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機會,為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創造條件。我們應當讓學生在充滿探究慾望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在不斷生成地理知識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我們應當放眼學生能力的培養,把課堂充分還給學生,使地理課堂成為學生張揚個性、施展才華的沃土。結合教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

總體看來,2022年版課標是對2011年版課標的全面修訂,為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改革的實施開創了新起點、開闢了新路徑、開啟了新徵程。作為教師,我們要培養學生對這門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能力。通過學習研讀新課標,使我感到耳目一新,我們將不斷領會新課標精神,讓新課標領航我們的教育教學,引領我們走進真正的高效課堂。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四

本人認真學習了新《地理課程標準》,頗有感悟。新課標是我今後教學的指路明燈。新《地理課程標準》包括:前言、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等構建中學地理教育的總體框架。

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義務教育課程規定了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學基本要求,體現國家意志,在立德樹人中發揮着關鍵作用。隨着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以優化學校育人藍圖。

一、新《地理課程標準》修訂的原則

堅持目標導向: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要求,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

堅持問題導向: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加強一體化教學,進一步精選對學生終身發展有價值的課程內容,減負提質,細化育人目標,明確實施要求。

堅持創新導向:進一步強化課程改革,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推動育人方式改革。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

二、課程理念

地理課程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堅持以人為本,確定基於核心素養培育的地理課程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形成保護地球家園的觀念、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提高健康生活、終身學習和實踐創新等能力;推進教學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地理教學方式。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成長規律,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差異性,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充分融合,設計多層次的學習任務,積極開展地理户外實踐,使學生深度參與地理學習活動,提升核心素養;以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成就為目標,體現“教—學—評”一致性綜合運用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過程性評價注重發揮評價的診斷、引導、改進、激勵功能;終結性評價注重發揮評價學生地理課程學業成就的作用,讓學生在自評、互評的過程中學會反思和自我改進,使評價真正成為教育過程的組成部分。

三、對地理教材新的感受

國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教會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終身有用的地理。新課標地理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學習出發,構建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學科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重要課程。他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聯繫生活,感悟知識。展開一個地理知識內容,首先考慮學生的生活情境生活體驗,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地理。並應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知識解決大問題。新課程標準還特別注重要使學生具有初步地理素養,愛國意識,全球性認識,更加註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構建開放式地理教育。

四、綠色作文網對地理課程目標的認識

地理課程要培育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它們是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通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人地協調觀,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觀和發展觀,指人們對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當今世界,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破壞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地步,人地協調觀的培育,有助於學生形成尊重和保護自然、綠色發展等觀念,滋養人文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有助於學生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有助於學生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意義所在。

2、綜合思維,是一種認識地理環境及人地關係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有助於學生形成系統、動態、辯證地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

3、區域認知,是一種從空間—區域的視角認識地理環境及人地關係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從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認識不同空間尺度、不同類型的區域各有特色,又相互聯繫,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區域關聯等方法認識區域,這是地理教學的常規方式,也是地理教學考查方式的重要體現形式。

4、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地理實驗、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力和意志品質。它是地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實踐活動,進行觀察、認識地理環境,體驗、感悟人地關係,並做到“知行合一、樂學善學、不畏困難。

五、新課標指導下地理教學的課程實施方向

1、教學目標設計要體現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要與地理課程目標保持一致,落實核心素養的培育。體現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特點,相互照應,循序漸進;考慮學生差異,學習程度、學習需求等,體現地理課程不同階段核心素養培育的側重點。

2、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精心創設教學情境,用符合學生特點的素材和表達方式,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要注意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注重地理與生產聯繫的情景設置。生活中,處處皆地理,只要用心觀察和思考,總能找到相關的生活現象來指導地理教學。

3、聚焦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設計

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突出重點教學內容,精選教學素材,可根據實際需要對“內容要求”相關學習主題內容進行重新組合,加強內容之間的關聯性;需要拓展學習內容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和接受能力,避免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

“人,活到老學到老,夕陽無限好”。作為教師要加強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是珍貴的案例,寫好教學反思能夠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自我。新課程對地理教師還提出新的能力要求,如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因此,地理教師只有通過不斷深入地學習,提升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髮展,不斷創新。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五

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實施,是義務教育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一個嶄新的教育教學階段。《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機制、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的重大改革。

新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強調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以多媒體教學課堂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當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新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

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程教學是比較抽象的,同時空間邏輯思維也非常強。學生從學習“認識全球”到學習“認識區域”;空間邏輯思維轉換也很大。學習中國區域地理的時候,在學到中國的河流這一章節時,時間和空間的切入銜接關係很大。

從整體到局部,從時間到空間,讓學生慢慢接觸和學習地理核心素養,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和國家的認同感,增進對世界的瞭解,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

新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修改與實施,既是改革,也是機遇,更是挑戰,引領着我們地理教師更好地實踐自己的教學理念,全心投身新課程地理教學中去。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六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在新課標中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把學生學習地理從死記硬背和滿堂灌中解放出來,目前新課標的改革,無論從改革的理念上,方向上,以及其具體的要求上,都很貼近時代的脈搏,把培養人的核心素養及價值觀的導向作為地理課標目標的理念,加強地球學科、空間科學、海洋科學和國家安全教育,並突出義務教育學段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特徵,是真正關注人的素質提升和尊重人的發展。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理解得出了以下幾點心得:

一、夯實基礎——空間感知

新課標從空間尺度的視角引導學生逐步認識人類地球家園,從太空→地球→地面→世界→中國由遠到近的認識邏輯,將學科知識邏輯與學生學習邏輯很好的結合。地理學科中有許多章節都或多或少涉及對空間的感知。一位法國地理學者提到對於空間感知需要把握的原則有,一是分佈的原則:看空間,二是調合的原則:看個體與整體之相關——空間聯繫,三是互關的原則:看要素間,人地間相互關係,四是因果的原則:看因果關係,五是演變的原則:看地理過程。從空間看待一切是地理學的根本思想。

二、開拓創新

新課標中提到的“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積極開展地理户外實踐”這就是讓學生動起來手,例如在“附錄2地理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參考示例”中找到了令人興奮的“學習活動設計”,“探索太空,築夢航天”作為一個對“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延伸,可以結合我國的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幫助學生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同時極大的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情懷,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飛天”的種子。

三、與時俱進

課程標準指出:“地理學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並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作用。”無論是將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地球的演化過程,都會涉及到地理知識,這反映出地理學對科學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因此作為一線教師,除了要將地理知識準確無誤傳授給學生外,還要通過課程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好少年。

通過學習發現2022年版課標是對2011年版課標的全面修訂,為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改革的實施開啟了新徵程。作為教師,我們要引領學生認識人類的地球家園,並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和積極性。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利用地理知識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七

經過一段時間對新舊版地理課程標準的閲讀、研究對比,本人以“地球儀和地圖”這一內容板塊為切入點淺談新版的課程內容結構的合理性。

2011舊版的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這一部分主要分為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四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地球與地圖”就包含了地球儀和地圖的知識及相關內容要求。

而2022新版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部分從空間尺度的視角進行了重新組織:“地理課程內容結構圖”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國”的順序,引導學生認識人類的地球家園。教師在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時,能夠從空間尺度的視角,明白不僅要教會學生地理知識,還要讓學生參與地理實踐、運用地理工具,自然而然地將學生的參與融入課程內容的結構化設計之中。而這裏的地理工具主要是指地球儀和地圖。

地球儀可以直觀地表現地表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佈,還能演示地球運動等自然現象,主要包含經度、緯度、經緯網的知識;地圖是地理課堂的第二語言,具有形象、直觀、信息量大、空間性突出等特點,主要有方向、比例尺、圖例以及等高線地形圖的知識。地球儀和地圖都具有實體,我們能真正觸摸得到,故稱作地理的工具,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新版課程標準特意把“地球儀和地圖”部分剝離出來,不再是原版的普通內容,而是作為地理工具,和地理實踐活動一起貫穿整個課程內容。這樣的編排,我覺得有如下方面作用:

一、提升了地球儀和地圖作為工具的重要性。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地理工具,養成讀圖用圖的好習慣。學生的日常出行經常需要用到地圖(包括電子地圖),例如,到一個陌生地方要學會用地圖做導航工具到達目的地;為了提升地理實踐力這一重要核心素養,需要進行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同樣離不開地圖。

二、使整個課程內容結構更完善。如圖,首先把研究對象分為全球尺度和區域尺度,每個部分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而地球儀和地圖作為地理工具,無論在大尺度還是小尺度空間研究中都離不開,貫穿於全部地理教學和學習過程始終,而不是舊版課標裏作為“地球與地圖”的一部分和世界地理、中國地理並列排布。按照此圖的框架展開教學,我們也能實現課程教學的靈活化和動態化。

所以,我認為這樣修改後的課程內容結構是更趨於科學、合理的。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八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頒佈了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我們廣大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落實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從地理學科來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做到完美的統一,都是圍繞核心素養培養進行,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由南昌市教科所組織的新課標培訓給了我們廣大國中地理教師一個學習的平台,讓我們有機會聆聽課標組專家的講座,收穫頗多。

一、教學觀念的改變

原來我們國中地理教學更多是給學生講區域地理事實性知識,記憶為主,對於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重視不夠。很多時候,我們老師都會告訴學生國中地理學習主要靠記憶,考前背一背就好了,理解性的東西到了高中再説。

但是經過本次培訓,尤其是看到北京的會考試卷和一些優秀課例後,我突然發現現在國中地理教育很像高中地理教育的初級版,都是需要學生真正理解了地理知識和原理,掌握了信息獲取和分析方法來解決地理問題。這就是體現了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國中學生學習地理不僅僅是記憶一些事實類知識,更是在一個個區域剖析中體會地理綜合性和區域性,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能力,教會學生從地理學的獨特視角——位置和空間視角來看待一些身邊或全球的自然和社會人文現象,能夠在一個個案例學習過程匯中真正掌握地理學的思維方式角度,分析方法和推理範式。總之,就是要讓學生像地理學家一樣考慮問題,從而就真正獲得了地理核心素養。

二、教學評價不僅是考試

教學評一體化,圍繞提升地理核心素養來進行,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教學方式需要轉向多實踐活動,特別是跨學科的主題活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用大概念組織的大單元主題教學來進行。教師要以課標為根本,用好教材來設計大單元主題教學,設計好情境和相關的活動及關鍵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幾節課的單元教學活動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用好知識和原理,提升核心素養。教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評價而教;學習更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實踐活動,增強體會體驗,學會方法去探究,獲得結構化知識;評價也就是課堂活動的縮微精緻版,也是考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而非死記硬背的知識。

三、課程目標的再認識

國中地理課程目標是什麼?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寫得清楚明白,但是如何解讀就是一個相對長期問題。這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用實踐來印證,加深理解。聽講座的時候,韋志榕老師就告訴我們觀察這四條課程目標都是分三個層次的,即從核心知識、學習方法和觀念態度精神。

為此我將課標中的課程目標摘錄如下並做了一些理解:

1、學生能夠初步認識地理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人類活動深刻影響着地理環境,協調人地關係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方法和工具,面對世界、中國、家鄉出現的認可、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作出初步的分析和評價,並具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識;能夠立足家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

目標1的解讀:核心知識,如人地協調觀是現代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念,從人地“關係”的角度看,可以概況為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協調人地關係三個方面;學習方法,如案例學習是地理教學的一種主要方式,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是形成問題意識;二是初步會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以及運用地圖、圖像、數據等工具對這些問題的成因、結果進行分析;三是在面對發現的資源、環境等問題時,會運用法律武器武裝自己,有法律法規意識;觀念、態度、精神:結合地理課程內容,家國情懷、國際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觀念、態度應該根植於學生心中。

2、學生能夠初步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是由地理要素在不同時空條件下相互作用形成的;能夠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自然自然、人文特徵及其時空變化特點,初步形成從地理綜合的視角看待和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能夠初步具備崇尚真知、獨立思考、大膽嘗試等科學品質。

目標2的解讀:核心知識: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是一個綜合體,在不同的時空組合條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人與環境相互影響,使地理環境不斷變化。從綜合思維素養視角來看待知識,可將其分為要素的知識、時空的知識、地方的知識。學習方法:許多地理問題要進行正確的觀察、比較、分析等思維活動,並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地探究與歸納才能逐步構建起正確的核心知識與地理概念,並逐步進行遷移應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通過調動生活中形成的經驗性知識,接觸大量同類事物的例證進行比較,重視邏輯思維的“加工”作用等方面形成核心知識;觀念/態度/精神:綜合思維是科學的思維方式,對國中生來説,打下這個基礎是非常重要的,能夠使他們初步具備崇尚真知、獨立思考、大膽嘗試的科學品質。

3、學生能夠初步理解地球上有不同空間尺度、不同類型的區域,每一個區域都有各自的特徵,不同區域之間會產生聯繫;能夠運用多種地理工具獲取區域信息,認識區域特徵、區域差異和區域聯繫,初步形成從空間——區域的視角看待和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能夠增進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目標3的解讀:核心知識:區域及其類型,區域位置、地理分佈、區域特徵、區域聯繫等;學習方法:運用多種地理工具獲取所學習區域的信息(工具運用及其目的)——依據獲取的信息來歸納區域特徵,比較區域差異,理解區域聯繫(要學習的核心知識)——形成從“空間—區域”的視角看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應培養的地理思維方式與能力);觀念/態度/精神: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具體體現在對家鄉的認知與依賴,對國家的認同、忠誠與熱愛,增進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

4、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地理實驗、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實踐活動的基本方法;能夠在校內、校外的真實環境下,運用所學知識和地理工具,通過地理實踐活動,觀察和感悟綠地率環境及人類生存生活的狀態,嘗試解決實際地理問題,增強信息運用、實踐操作等行動力;能夠養成在實踐活動中樂於合作、勇於克服困難等品質。

目標4的解讀:核心知識:地理實踐力是通過地理實踐活動培養和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的,直接相關的核心知識多屬於實踐性或方法性知識,包括收集和處理地理信息的知識、地理實踐活動設計的知識和地理實踐活動實施的知識。學習方法:若是指地理實踐的方法,則等同於上述學科知識;若指達成該項目標的方法,主要是指做中學,在設計、實施地理實踐活動,嘗試解決地理實踐問題中去學習。觀念/態度/精神:信息意識、問題意識、合作精神、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等。

經過這幾天的新課標培訓,我對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更深了。這樣的培訓真是一場及時雨,讓我們對國中地理教育更有信心,充滿期待。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九

利用假期的時間認真研讀了國中地理《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收穫很多,感悟頗深,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變化

2022年版課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提出“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個地理課程核心素養,並依據地理課程核心素養內涵提出了具體課程目標。地理課程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的提升與具體化,四個核心素養表現分別指向地理學科的不同特性,各有其側重點。2022年版課標的課程目標以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成為目標,體現“教-學-評”一致性,綜合運用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目標所要求的學習方式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從而要求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更加凸出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重視地理實踐和學生自主探究等活動的開展,落實課程理念要求。

二、關於《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感知

1

明確課程標準的主要變化有:強化課程育人導向、優化課程內容結構、研製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學段銜接。課程標準不僅僅是強化了黨的教育方針更是細化了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學習出發,構建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學科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重要課程。

2

新課標還特別注重要使學生具有初步分析與評價並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學生能夠初步理解地球上有不同空間尺度、不同類型的區域,具有從空間-區域的視角看待和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還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實驗、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實踐活動的基本方法。

3

地理課程內容結構的設置為主題學習-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進一步突出地理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地理課程標準從空間尺度的視角出發,引導學生從不同的空間尺度的區域學習對象,瞭解不同區域的地理事物和現象。

4

新課標強調課堂教學要尊重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我們在教學中要具體瞭解每位學生的學情,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狀態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從而豐富地理教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能力。

總之,地理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努力更新觀念,認真研讀地理新課程標準;努力培養學生對這門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能力。通過學習研讀新課標,我們將不斷領會新課標精神,緊跟時代的發展,探索創新。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十

通過緊張而充實的地理新課標培訓學習,特別是聆聽有關專家對地理新課標的解讀和新教材的詳細説明,我對新一輪國中地理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受益良多。

以下是我對地理新課標的培訓心得:

一、地理新課標更切合國中學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課程從學生社會需要、學生髮展的角度去選取內容,更切合學生生活與社會發展的相關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社會,能夠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的指導必須與學生自主學習有機地結合。

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如何,課堂上活動的設計都根據學生的“學情”來設計。

1、捕捉生活現象,引入新知。捕捉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就是在地理教學中聯繫生活中的問題,挖掘地理知識的生活內涵,讓地理更多地聯繫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地理化,地理教學生活化。

2、轉變學習方式,獲得新知。新課程同樣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促進學生之間能有效地溝通;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對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3、發展個性,創新學習。創新意識的發展,依託於個性的充分發展。要發展學生個性,就是要發展學生批判思維能力,使他們富於冒險心、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等。還要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問題。允許獨立從事探索活動,不排斥學生的錯誤或失敗,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吃透教材,努力為學生思維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展示自我。

4、遊戲學習,體驗新知。練習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能把練習內容寓於遊戲、競爭之中,就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更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更新觀念認真去研讀地理新課程標準,用心去教學,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習到對生活有用的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

二、地理新課標從空間尺度的視角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

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國的順序,這和以前的課程內容有所區別,更重視與歷史、語文等學科的聯繫,這樣的應用對於學生來説,比較有趣味。

三、新課標比較注重將實際生活融入教學。通過教師注重提供給學生與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講解方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為解決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而不得不去探究,去了解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最後達到對知識點的掌握。

總之,使學生有效地自主學習,必須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真正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提高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