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課例研究報告【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3W

國小數學課例研究報告【通用多篇】

問題的產生背景 篇一

1、現狀分析: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我校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中動手操作讓師生獲益匪淺,但在反思中也發現大家的課堂上在學生動手操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突出問題:

(1)在課堂上沒有真正讓學生動手操作,只是為操作而操作,動手操作不注重實效,動手操作有時流於形式,課堂效率低下。

(2)指導力度不夠,操作時出現五花八門的擺放現象。

(3)有的動手操作在熱熱鬧鬧中失去它真實點內涵。

(4)大部分學生喜歡動手操作,但課堂組織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放開後,完成教學任務與課堂教學時間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

準備階段 篇二

1、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提升理論

在校本教研中,我校教師非常需要專業引領,需要專業研究人員的支持和幫助,使校本教研形成一個從封閉走向多元開放的格局,使專業引領成為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在校本教研階段,邀請專家、教研員非常重要。特別是專家的“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的耐人尋味的指導,給予我們更多的啟迪,為新課改奠定了基礎。因此積極邀請縣級教研員、優秀教師來校指導,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加強青年教師和名師培養,為教師業務學習、水平提高和才能展示提供機會和平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從而大面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2、確定課例,撰寫設計

在這個環節裏,我們選擇了人教課標版國小數學第九冊《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的內容,經過仔細篩選確定了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課例,明確了課例的文本後,教研組保證參與研究的教師手中均有實施課例研究的方案、教材等,使全體參與者明確課例研究的目標。規定在一週之內2位數學教師按要求撰寫人教課標版國小數學第九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總結提升階段(反思課堂,形成策略 篇三

1、聽課教師使用執教教師反思後的教學設計進上課。

2、組織聽課教師圍繞在操作中體驗知識的生成這一展開辯論,形成策略。

3、由執教教師認真反思小專題研究的問題是否解決,通過課例研究把形成的策略進行概括、總結、提煉。

4、教師總結提升。課例研究結束後,由承擔教師寫出課例研究報告。如果不及時的總結,這種收穫可能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化。相反及時總結,或是一篇反思,或是一篇論文,或是一篇研究報告,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收穫記錄下來,就會成為自己今後成長的一面鏡子,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讓數學活動因操作而精彩。

5、主持人小結,明確專題研究成果。

實施階段 篇四

1、獨立備課

做出研究方案,並確定授課教師,通知2位教師準備教學設計。

2、一課三研、同課異構

4月3日第一次磨課。

4月4日第二次磨課,集體備課。對教學設計進行交流,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教學設計、構思、意圖進行交流、討論,同時2位做課教師認真聽取建議,取其精華,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修改,並定稿。

4月5日課例觀摩。

由2位執教教師同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聽課老師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記錄,觀察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動手操作的。把握和處理,如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有效性,並寫好評課記錄,由焦園園老師負責錄課。

3、説課辯課、案例研討。

聽課後,教務處組織全體數學教師討論案例。討論案例是一種互動的研究,通過教師的評課、辯課、質疑,使全體數學教師共同參與、共同進步。鼓勵參與者主動通過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斷提出新的設想、新的思路。在研討中可以就大家共同關注的環節回放錄像,將自我反思和評議研討相結合,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所在。

4、思維碰撞

觀摩了2位老師的課後,把自己的認識、收穫寫下來,可以是設計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學反思,甚至是教學過程中的細節處理等等。將這些收穫放在網校中,供授課教師再設計時參考。每一階段都分為“教學設計——課堂觀察——反思提高”三個基本步驟。由教師獨立進行設計上研究課,教研組全體聽課、觀察,然後反思,對教學過程進行全程反思,找出主要存在的問題。然後再設計,再觀察,再反思。

5、以網絡教研為平台,讓全體教師積極在網校、博客之中發表評論、跟帖。隨着我校教師隊伍的擴大,實地教研活動很難準確、高效地開展,其效果往往會打折扣。把小專題研究的內容或活動中所需體現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新理念通過網絡能傳遞給每一位所需的教師,他們可以不受時空的制約,隨時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而進行學習,隨時都可以探討、交流共同切磋討論、質疑。可以進行教學反思,把平時一些零碎的想法記錄下來為日後整理打下基礎,並可以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通過回覆與交流,汲取他人的思想精華為我所用,通過“對話、合作與共享”達到專業成長的目的,使教師變成有心人,能善於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思考教學問題的解決策略。

6、再設計觀摩

由兩位教師根據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結合自己的課後反思,對所授內容進行再次設計,設計好後借班第二次觀摩課,然後進行第二次反思、研討。

實施過程具體安排: 篇五

(一)醖釀階段(發現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開學初,教務處召開數學教研組會議,會議上討論並決定了本學期開展以動手操作為核心的課例教研活動,分工明確,初步研究開展此項活動的實施方案,關注新理念的課例設計。安排同課異構教學的執教教師和教學內容,確定研討中共同關注的焦點在操作中體驗知識的生成”。因此,數學教研組計劃實施課例研究,以“在操作中體驗知識的生成”為中心,圍繞“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總結——行為”的循環往復的螺旋式上升方式來進行開展校本教研。具體分工如下:

教研活動主持部門:教務處

教研活動主要成員:教導處、各年級數學教研組組長、數學教師。

課例執教教師:焦如琴、裴小雨

結果分析 篇六

(1)教師缺乏在操作過程中對操作難度的調控的技巧,調控能力有待加強。

(2)教師忽視了在操作過程中操作時間的調控。課堂上操作時間過長而導致操作混亂,操作時間過短而流於形式的不良傾向。

(3)教師不能全面有效的調控操作過程,致使學生操作沒有方向,思維沒有目標,不能準確全面地認識和掌握新知。

(4)學生對操作的流程、方法生疏,操作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造成在操作上的主次不分、目標不明、興趣轉移、手腦不能並用等現象。

因此,我校數學教研組針對以上問題確定以“在操作中體驗知識的生成”為小專題的研究,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課例開展了同課異構小專題研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