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包身工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7W

包身工教學反思多篇

包身工教學反思1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的理解是:有法,關注教什麼的問題;無定法,側重於怎麼教的問題。對比十多年前使用人教版教科書和今天新課標下再教《包身工》,我總結反思如下:

如果教材保留傳統教學篇目,那麼這篇目在編寫教材時一定考慮到了它的文體特徵和社會功用。那麼對於《包身工》這一課,關注教什麼就有過去和現在都會考慮的地方。比如,關照報告文學的特點,關照寫作方面的思路、組材、細節、點面結合等特點,關照寫作意圖、關於“蘆柴棒”的本質意義、關於包身工的一天活動情況的縮影的思想價值等。

以上教什麼侷限於知識方面,當然教什麼還得注重教什麼人的問題。現在學生是新新人類,對一些社會現象有所耳聞,未必對“包身工”的環境能夠真切體悟,未必能夠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社會現實,這樣就要對文本背景和作者提供相當的資料。

就如何教來談,我先從新舊變化作一些比較:

1、篇目單元教學側重點有變化。過去《包身工》屬於報告文學類,放在記敍文類單元裏教學,側重於記敍文學習。現在《包身工》仍然屬於報告文學類,放在實用文單元裏,要歸屬到實用文體的教學思路上來。

2、教學理念發生變化。過去更多的關注知識和思想教育,現在更多的關注教學過程和情感滲透,以及能力提高。

3、教學手段發生變化。過去重點是書本粉筆,現在可以提供資料媒體很豐富。

4、學習方式發生變化。過去是以積累為主加深理解,教師的地位過於突出。現在是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體現。

5、教學重點發生變化。過去在於文體特徵的把握,現在要讓學生學會提取信息,概括要點,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等……

就以上變化我談一些自己對於實用文教學的體會。

看了今年大學聯考閲讀文二選一試題,我關注到了實用文這個舊而新的概念。

先説分類。過去只把實用文體歸於操作類來講,《包身工》以文體分入記敍文類,現在實用文的類別好像大了些(也許是井蛙之見)。實用文分社科類、科技類、媒體類、工作類和操作類。我想報告文學《包身工》應歸於媒體類吧。

再説教學定位。無論哪一類實用文教學,目的不是為了獲取信息,而是在獲取信息的基礎上求得理解,教會學生掌握各類文體的閲讀方式,進而提升他們的閲讀能力。這部印證了大學聯考實用文考查的重點:實用類文本閲讀側重於考查考生的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

包身工教學反思2

前一段時間給學生上《包身工》,被包身工悲慘遭遇深深震撼。“兩粥一飯,十二小時工作,勞動強化,工房和老闆家庭的義務服役,豬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踐踏”。一點人格尊嚴也沒有,這羣十七八的女孩子,正直青春年華,然而女性本應有的害羞與矜持,在她們身上已經蕩然無存。

很多學生不理解包身工的苦難生活,不理解她們為什麼會如此麻木,為什麼不起來反抗,為什麼就甘受帶工老闆的蹂躪。事實上有些事情、感受,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所以當給學生播放一些現代包身工的圖片使,他們都一臉茫然,還在一旁説笑,更有甚者,有學生竟然用“猥瑣”一詞來形容他們。可想而知,此刻的.學生養尊處優,嬌生慣養,他們已經和現代的社會已經脱軌,他們不理解現代人為生活而四處奔波的這一種環境,不理解父母的艱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改變此刻孩子的看法,讓他們慢慢體會生活的不容易。

透過這一次的教學,我覺得整體狀況不好,學生對於課本上的資料基本上都能夠理解,也學會了怎樣篩選信息,唯一不好的是他們體會不到他們的艱辛,他們不懂得珍惜此刻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們總是覺得此刻的生活不好,總覺得書本上所説的都是過去式,在現實的生活中沒有這種狀況發生。

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需要讓學生慢慢的接觸此刻的生活和社會,不要讓他們和此刻的社會脱軌,要逐漸讓他們瞭解生活的不易,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

包身工教學反思3

第一次真正好處上的滿滿當當地上了一次兩節連堂課,感覺那真叫一個累。之前聽李玲説她上《大堰河》的時候上了一次兩節連堂,上到第二節課的時候就開始頭暈眼花,思維混亂,表示深切地同情,在自己上完這次兩節連堂後,我只想説,對上四節連堂的同胞們表示真摯的敬意和真切的問候!

在《包身工》這篇課文的教學中,丁老師全程聽完了整個教學過程,並提出了一些意見和推薦。

首先,丁老師肯定了我對課文的解讀和一個月的實習以來我在教學方面的進步。但與此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意見和推薦,指出了幾點仍需改善的地方:

1、板書。板書太過隨意、太亂。我總喜歡在黑板上寫寫劃劃,有時候提到一個詞或者想到一句什麼話總愛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下幾個關鍵字。雖然寫板書是對學生的一個提示,也是給自己一個緩衝思考的時間,但過多過亂的板書也給人一種混亂的感覺。同時,由於黑板版面有限,不停地擦去之前的板書,這在課堂上也是不就應的。

2、語調。語調過於平淡,缺乏必要的抑揚頓挫。整堂課就用一個語調,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容易疲憊、走神。語調的調節這個問題是一個慢慢摸索,逐步改善的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應不斷地提醒自己去摸索,去探究。

3、課堂結構。雖然説對整篇文章的解讀比較到位,但整個課堂的教學步驟,教學結構還應有更清晰更直觀的佈局。我的整個教學流程是邊感知文章資料,邊分析文章中的一些典型句子和修辭手法,這樣的設計資料顯得雜糅。如果能先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再逐步地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這樣可能調理更清晰、明朗一些,也更能給人一種整體感。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有層次,有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