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理想教學工作反思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4W

理想教學工作反思

《理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理想教學反思,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理想教學反思篇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理想》,是流沙河同志在“”結束後復出提筆寫的一首哲理詩,本詩多角度比喻理想的內涵,讚美理想對於人生的深刻意義,從而號召人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併為之拼搏奮鬥。

詩是好詩,但卻令教師和學生均頗感棘手。雖然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還是抽象和深奧了些,教師不好找突破口,學生可能理解的較膚淺。但對七年級學生來説,如果學生不能真正與文本、與同學、與教師互動,所以引導學生成功參與是讓學生品味透此詩的必走路徑。在備課的時候,我就確定用例證突破抽象。兩課時下來,本人、聽課教師、學生都頗覺效果不錯。今反思如下。

導課自然。第一課時導課時,我讓學生聽與唱了《敢問路在何方》,簡評並讚美了玄奘的追求理想的執著。第二課時讓他們聽了鄭智化的《水手》,讀了鄭的自傳,瞭解了鄭兩歲患小兒麻痺症的歷史。兩次導課都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聯繫了詩文內容,讓他們自然的理解了相應詩節的內容,不知不覺中就解決了兩個難點。

理想教學反思篇2

“語文學習的過程實質上是不斷激活生活體驗的過程,同時,生活體驗也能照亮語文的學習,也可以説,語文學習是在不斷地內視、發現、理解已有的生活體驗及其意義,而已有的生活體驗也在不斷地解讀語文,生活體驗愈豐富,愈能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進入語文並掌握語文。由此可見,語文學習與生活體驗相聯相融,就能獲得雙倍的意義。”①因為《理想》一詩飽含高度概括的哲理,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人生體驗不同而導致理解和體驗也豐富多樣,所以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人生體驗,並輔之以典型事例,促使這份領悟抵達心靈最深之處並使之昇華。

古人云:“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是的,於細微處見精神,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詩歌的一字一句,更要備學生:不要高看學生,也不要低就學生。而我是也高看學生了,沒有欲設最簡單的問題往往也是最難的問題;在引導學生理解問題時,一下子又跳得太快,沒有給學生搭台階,説明教育機智的不足。

理想教學反思篇3

然而,這篇課文的教案我卻重備了兩次。第一次,因為不夠重視,翻閲了點資料就草草了事了,自以為是能夠勝任的。還好,上新課前去聽了師父的課,才猛然醒悟,原來詩歌還可以這樣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講此詩的各章節,老師再稍作總結和強調。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老師上課也倍覺輕鬆。

我不得不顛覆自己原先的教學設計。這樣放手讓學生去做、去講解的課文,實際上對老師以及老師的備課要求更高。沒有充分而全面的備課,預設不出學生講解時會出現的情況及解決方案,是難以架馭課堂的。這對我是一種挑戰。但還好,國中的教材較淺,似乎也有章可尋。

今天,拿着重新備好的課走上講台,40分鐘的課似乎轉瞬即逝。

但還是有欠缺的地方。

雖然此課備了兩次,又提前去聽了課,但第二遍備課的時間較短,總覺得準備不夠充分。在講解一些知識點時不能完全脱離教案,有時甚至語言不暢,產生了較多侷限性。

另外,如阿嬌所説,在教態方面,有時過於隨意,也是應注意的一點。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