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事業發展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9W

農村事業發展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一、鄉鎮衞生院基本情況

我區是一個擁有 萬農村人口的大區,農村衞生工作的好壞,事關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近些年來,我區農村衞生工作有了較快的發展,農村初級衞生保健網基本形成,農村衞生基礎設置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功能有所增強,公共衞生、預防保健的服務能力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到20xx年底,全區共有鄉鎮衞生院 個,共有各類衞生人員人,其中衞生技術人員人,擁有病牀張,這些醫療衞生機構和衞生技術人員為提高我區農民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着我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羣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農村衞生人員不足和醫療設備嚴重缺乏的問題日益突出,全區 所鄉鎮衞生院現有人員編制 名,實有人員 人,空編個,按照“十一五”發展規劃和人口增長情況,以及農村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衞生服務增長的需要,按照衞生部《醫療機構配置標準》和區域衞生規劃的標準,我區鄉鎮衞生院還缺編 個,空編缺編情況十分嚴重,已影響到農村衞生事業的發展。尤其是自 年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試點以來,就醫農民增多,鄉鎮衞生院就診人數成倍增加,使農村衞生人員不足和醫療設備嚴重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已無法滿足廣大農民看病就醫的需要,成為制約我區衞生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情況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結合我區實際,通過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試點進展順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試點縣的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民的醫療經濟負擔有所減輕,“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現象有所緩解,初步探索了新形式下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新路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種互助共濟制度,不僅為農牧民減輕因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發生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提供着重要的服務保障。

自20xx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我區試點至今,我們在認真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目前,經過積極爭取,我區又有5個縣列入國家試點。

我區有萬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參合率達 %。參合農民個人繳費 萬元,各級政府補助 萬元;參合農民門診就診 餘萬人次,累計支出 萬元,其中補償 萬元;住院 人次,累計支出 萬元,其中補償 萬元,平均補償率為 %。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實施過程中顯示了它強大的生命力,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確實讓農民受益,成為真正關心農民疾苦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三、鄉鎮衞生院建設情況b

自2000以來,國家和自治區為改善我區農村衞生機構的基礎設施條件,滿足農民羣眾的基本醫療保健需求,構建符合區情、運轉協調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安排社會發展投資資金和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對我區的 個鄉鎮衞生院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總規模平方米,總投資 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 萬元,地方配套 萬元。

【第2篇】xx教育局關於農村教育事業發展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摸清我縣農村教育情況,促進全縣農村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按照縣委、縣政府有關通知要求,我們多次深入基層,對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並制定了未來幾年我縣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遠景規劃,現將我們的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農村教育的基本情況

目前,我縣共有各級各類農村學校19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鄉鎮國中37所,中心國小113所,完小14所,分校21所。全縣農村有高中在校生6796人,國中在校生26372人,國小在校生31339人。此外,還有各類農村幼兒園109所(含鴉鴻橋鎮兩所民辦園),在園幼兒13800人。

二、近幾年的主要做法

多年來,我們堅持把發展教育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工程,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努力使基礎教育適度超前發展。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以省“普九”複查為契機,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近幾年,我縣以迎接省“普九”複查為契機,大力推進“普九”完善工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在辦學條件、辦學水平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又有了長足的進步。我縣國中生年鞏固率逐年提高,已達到省“普九”標準,國小生入學率、鞏固率均已達省“普九”標準。我縣多次被省政府評為“普九”工作先進縣。

2、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努力實現“普九”向兩頭延伸。在鞏固“普九”成果的同時,我縣還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和學前教育,努力使普九成果向兩頭延伸。近幾年我縣高中在校生人數逐年攀升,今年我縣5所農村普通高中共有在校生6796人,佔全縣高中學生總數的44.7%;在學前教育方面,從2002年起,我們努力實現由學前班向幼兒園的轉變,三年時間共新建鄉鎮幼兒園69所,學前三年入園率達86.2%。去年我縣在原有基礎上又投入資金1146萬元,用於學前教育發展。2022年12月初,我縣接受了省檢查團的“普三”驗收,省市領導對我縣的學前教育發展給予高度評價,我縣的學前教育保持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進水平。

3、合理調整農村中國小布局,不斷優化教育資源,擴大辦學規模。調整農村中國小布局是基礎教育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也是農村人口結構變化趨勢的必然要求。為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我縣教育現代化進程,我們把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工作當作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制定了2022—2022年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幾年來,全縣農村國中、國小學校總數從1998年的498所減少到目前的185所。

4、加大現代化教育裝備力度,努力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從2001年開始起動教育裝備現代化工程,截止到目前共投入資金4300萬元用於配備校長辦公系統、學校微機室、多功能教室建設以及購置教師、學生用微機。目前全縣農村所有完小以上學校均配備了微機室、校長辦公系統、多功能教室,全縣農村中國小配備校長辦公系統210套,購學生微機5200台,建微機室205個,多功能教室194個,語音室48個,建校園網17個。

三、農村教育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與教育投入的不足這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來,我縣先後啟動了教育裝備現代化工程、農村佈局調整及危房改造工程,迎接了省“普九”、“普三”檢查驗收,全縣教育欠帳達9720萬元,其中農村教育欠帳為1603萬元。而我縣縣、鄉兩級財政一直比較緊張,落實的省定生均公用經費的標準還很低。今後我縣農村學校的佈局調整、危舊校舍維修改造和教育現代化裝備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2、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面臨新問題。自2000年以來,我縣國中國小沒有再分配新畢業生,而自2003年暑假,實小、三中開辦寄宿制以來,先後從鄉鎮選拔293名教師進城任教,又先後有200名教師出口,其中多為3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造成目前我縣農村學校教師年齡老化,尤其是國小教師,目前平均年齡在43歲以上。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的不合理,影響着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的中心校沒有音體美專職教師,音體美課不能保證,英語、微機任課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學質量不高。隨着時間的推移,教師年齡老化的問題將更加突出。

3、國中生流失嚴重,控輟保學的任務艱鉅。農村國中學生輟學問題是目前農村教育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它不僅加大了學校教育管理的難度,也影響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果的鞏固。雖然我縣通過了省“普九”複查驗收,但國中生流失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遏制,尤其是我縣南部潮洛窩、石臼窩等鄉鎮受當地服裝廠影響,國中三年,學生的流失更為嚴重。分析學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單憑教育系統的力量很難將此項工作做好,應當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4、農村學校佈局調整工作有實際困難。佈局調整工作幾年來,取得了顯著效果,但由於一些村隊幹部或羣眾的認識問題,加之個別鄉鎮缺少應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沒有完成調整任務。佈局調整後,確實存在學生上學距離過遠的實際問題,需要我們從羣眾利益考慮,合理調整農村學校佈局。

5、素質教育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當前,受社會就業、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礎以及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影響,教育工作中還存在着學生在校時間長、課業負擔重,部分教師改革意識不強、教學效果不理想,國小、國中的非主要學科授課質量不高等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四、農村教育事業發展遠景規劃

總體目標:到2022年,初步建成適應玉田經濟發展建設需要的現代教育體系,高標準實施素質教育,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把玉田縣建成唐山市教育較為發達、教育質量較高的地區之一。具體目標:

(一)形成系統優質的學前教育

繼續發展學前教育,保持我縣學前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領先地位。到2022年,全縣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爭取達到100%,充分滿足三至六週歲兒童入園需求。通過幼兒園升級升類工作,不斷提高幼兒園辦學規模和管理水平,所有鄉鎮中心園達到省二類標準,到2022年全縣一類幼兒園的比例達到30%,二類園比例達到60%。在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托幼一體化管理模式,實現學前三年教育向0-3歲幼兒教育延伸。到2022年,形成完善的以省級規範園為龍頭,以鄉鎮中心園為骨幹,以中心校獨立園為基礎,各類幼兒園共同發展的幼教體系。

【第3篇】衞生局關於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

一、醫療衞生事業發展情況

目前,全縣有各類醫療機構103個,其中縣屬醫療機構2個(縣醫院和中醫院),衞生機構5個(疾控中心、衞生監督所、婦保所、愛衞辦、農衞辦),民營專科醫院1家,鄉鎮中心衞生院3所,鄉級衞生院和分院15所,個體醫療機構22家,廠礦學校醫務室4個,村衞生室51個。在職衞生技術從業人員513人其中:執業醫師184人,執業助理醫師95人,註冊護士163人,檢驗、藥劑55人。公共衞生信息報告點176個(每個行政村、社區各設一個點),共配備了14名鄉鎮公共衞生管理員和176名村級衞生信息聯絡員。

二、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我縣衞生工作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就發展方面來看仍存在着不少問題,主要有:

一是衞生髮展資金不足。xx年末全縣醫療衞生單位固定資產5125萬元,其中縣城佔92.64%,農村只佔7.36%。鄉鎮衞生院醫療設備短缺,大部分衞生院都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老三件”水平,醫療用房破舊,醫療衞生服務功能不全,社區衞生服務工作開展不平衡,難以有效正常開展農民健康體檢工作和滿足農村人羣的一般醫療需求。

二是鄉鎮衞生院技術力量薄弱。隨着新農合工作的實施,鄉鎮衞生院業務量有了較大幅度提高,呈現出醫療技術力量明顯不足。據統計,鄉(鎮)衞生院,有中專以上學歷的不到30%,70%以上無專業學歷。沒有一所鄉(鎮)衞生院能開展闌尾炎手術,有的甚至不能開展最簡單的清創縫合手術。中高級衞生技術人員缺乏,高層次、高素質人員明顯不足,醫療質量難以保證,很難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診,因而絕大部分衞生院存在以藥養醫問題。自鄉鎮衞生院體制改革後,老專業技術人員提前離開崗位,如今臨牀醫生嚴重缺乏,再加上由於資金短缺,衞生院無力安排醫務人員參加進修或接受再教育,使醫務人員失去知識更新的機會,造成知識老化問題十分突出。

三是缺乏特色專科,競爭能力不足。由於衞生院設備陳舊,技術力量業務水平一般化,缺乏特色專科,為羣眾提供服務的項目手段不能明顯優於鄉村醫生和個體開業醫生,且鄉村醫生憑藉其身居村民之中的“地利”條件和靈活、方便、人員少、消耗低、積極性高等特點,使衞生院競爭能力不足,形成“小病找村醫,大病送醫院”的格局。

四是衞生院存在管理水平不高問題。據調查,全縣大部分衞生院院長都是從臨牀醫務人員中選拔出來的,未接受管理知識培訓,不熟悉管理工作,經營理念和辦法缺乏,難以調動職工積極性。管理機制滯後,很難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醫療服務運行過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五是“重醫輕防”問題。長期以來,鄉鎮衞生院的“重醫輕防”現象非常嚴重。目前鄉鎮衞生院防保人員不僅數量過少,而且質量低下,使得鄉鎮衞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提供公共衞生服務本應是鄉鎮衞生院工作的重心,但是由於現行體制的原因,使得原本在功能上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縣、鄉、村三級衞生機構逐漸轉為全面競爭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公共衞生服務無法帶來明顯收益,故被逐漸弱化,導致鄉鎮衞生“重醫輕防”現象愈演愈烈。

作為“夾心層”的鄉鎮衞生院,在醫療領域,其便利性和服務價格不及村衞生室(所),在服務質量上又難以與城區醫院匹敵,在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近年來,隨着政府對農村衞生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一些惠及鄉鎮衞生院的政策相繼出台,改善了鄉鎮衞生院的硬件設施,“新農合”在報銷方面向鄉鎮衞生院傾斜,另外,“十二項公共衞生工作”的開展也為其帶來了發展的契機。然而,這些政策僅僅只是“救活”鄉鎮衞生院,使他們能維持正常運轉,沒有在鄉鎮衞生院迴歸其本來定位上做出實質性貢獻,大多數鄉鎮衞生院仍然行進在“重醫輕防”的老路上。

【第4篇】鄉鎮農村文化事業發展調研報告

文化事業是一個國家政治體制,社會制度,經濟實力的具體體現,是民族精神的根源與傳承,是人類歷史變遷,社會發展的見證,泱泱中華大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億華夏兒女,其中農村人口占80%,農村文化發展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農村文化的涵蓋面廣,意義重大,其中傳統文化、鄉村文化、通俗文化屬於原生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是現代文化的基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引導深化農村改革,構築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也是以人為本,關注三農問題的具體凸現,當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是否適應新形勢發展和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們進行了調查研究。僅以××鄉為例,窺一葉而知秋。

一、我鄉農村文化建設現狀

××鄉民間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間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圍鼓清唱;方崗村的玩蚌精、蓮響舞;大魏村、塘陳村的舞龍燈;××村的拉犟驢;小羅村的路竹馬;廟王村、魏店村的舞獅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蓮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鄉各村都成立了文藝宣傳隊,每年組織多次文藝節目匯演,在當地羣眾中具有很好的影響,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全鄉現有民間藝人160餘人,經鄉文體站測試各格的有48人,其中農民樂隊三支,××和塘陳嗩吶隊一支,民間藝術創作骨幹5人(文化創作3人,音樂創作1人,美術創作1人)。1983年美術作品《裁新衣》有省級獲三等獎;1996年××農民嗩吶在孝感市匯演的《迎新套曲》獲市級表演二等獎;1996年文學作品小品《一牀蚊帳》和快板書《讓牀》在全省獲獎作品中雙獲佳獎,獲獎名次均排在名人作品之前;小品曲藝快板書《求醫》,湖北小曲《要嫁粧》、小戲《送黃花》、《補蘿筐》、小品《訪親家》等文藝作品在市級獲表演和創作獎,在縣級獲獎文藝作品3,縣級文藝演出每年都有××創作的文藝節目。20xx年新創作曲藝作品《憨頭送禮》、《看兒子》、《唱××》,多年來,共創作文藝作品70餘篇。教育事業逢勃發展。自建鄉至1993年,全鄉20個村均新建標準化教學樓,1995年“普九”驗收經省驗收達標。從20xx年至今,為整合教育資源,優化育人環境,先後將不足百人的塘陳村國小、羅範村國小、操祝村國小、大馮村國小、大潘村國小併入其他國小,師資得到充分利用,分散的投入和零散的資源更加集中,九年一貫制學校已見雛形;為改善辦學條件,20xx年借全縣中學生運動會在××鄉羅廟中學舉行之機,鄉在學生中集資,擴建羅廟中不學運動場的面積10畝,修建了運動場地,新建學生住宅一棟,學校生活區地面硬化1000平方米。20xx年,積極爭取國家學校危房改造資金,先後新修魏店國小教學樓,羅廟中學學生公寓和學生食堂,學校教育設施進行了添設。20xx年擴建改造了鄉中心國小,近三年學校教學質量大大提高,羅廟中學連續三年獲得會考好成績,一中升學率全縣第三位。有線電視入户率達90%以上,新建新農村書屋3個,共擁有各類圖書3萬冊。

二、存在問題及成因

人才斷層,青黃不接,農村文化創作與表演人員基本上是50歲以上,傳人難尋,現代年青人大多侷限與打工經濟或創業成家,對農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藝品種面臨失傳滅絕。

三、農村文化力不強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前的農村,由於文化公共設施陳舊老化,文化事業發展滯後,文化教育陣地嚴重匱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減弱,科技文化推動力滯後,文化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娛樂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廣播少、書報少、文體活動少、出門旅遊少,加之各種腐朽思想的負面影響,致使農村人們的道德滑波、世風變濁,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有所滋長。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遠的,道德是虛的,唯有金錢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錢和享樂外再沒有什麼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實惠,不講理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被歪曲,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貧乏和文化市場不健康,倫理道德觀念蜕變。農村社會環境受到污染,許多格調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書刊、音像製品充斥農村文化市場,惡化了農村社會精神環境。部分農民的社會正義感、責任感、義務意識淡漠,榮辱觀、是非觀混亂,國家和集體觀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項目難引進。近幾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農村發展網的好政策,並且有大量專項資金扶持農村文化建設,諸於我縣農村文化體制、設施、人才、陣地等方面的問題,好機會經常擦肩而過;四是宗教活動頻繁,封建迷信抬頭,社會治安形勢不容樂觀。

四、振興我縣農村文化的對策

鄉鎮文化是農村文化活動的載體和組織者,直接影響農村文化建設。 怎樣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主要從農村文化站建設着手,我建議:

1、深化認識,營造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環境。羣眾文化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盛況,發展和繁榮羣眾文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縣鄉鎮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羣眾文化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重視羣眾文化事業的發展,經常對羣眾文化工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各鄉鎮應將文化工作納入雙方明建設目標管理範疇,改變那種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要花錢寧可不要的現象,使農村文化走出“無事幹、無人管、無所作為”的誤區。

2、強化改革,建立農村文化良好的運行機制。機構改革是必然趨勢,文化站無疑必須面對現實,迎接挑戰。但無論怎麼改,從事人民羣眾文化生活的機構不能撤,也不該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須抓住機遇,理順體制,開避出一塊屬於自身的天地,使之成為農民羣眾文化生活的嚮往之所,也只有這樣,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確文化站是最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要將文化站的人、權、事、物徹底下放,成為鄉鎮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門;明確縣文化局的主管職能,把握好進人關、用人關、培訓關,應嘗試將一批業務精,敬業精神強,有較強工作能力的文化專幹納入國家公務員範疇,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與其他幹部一視同仁,將文化事業納入“以錢養事”機制,建設良好的運行機制、激勵機制、投入機制,把發展先進文化與改造落後文化統一,與提高羣眾文化素質統一,與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統一。同時,可發揮文化廣播、電視、體育等相關部門職能互補的優勢,組成綜合的鄉鎮羣眾文化娛樂機構,增加其實力和發展後勁。

3、增加投入,加大對文化中心配套建設的投入。陣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在鄉鎮機構改革中,各鄉鎮黨委、政府應該保證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辦公條件,必須將現有的文化市場,陣地和設備劃最文化站統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借調和挪作他用,同時,隨着經濟的發展,鄉鎮財政應逐年增加對羣眾文化工作的投入,應將文化活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步鞏固和添置文化娛樂設施和設備,比如建好一個文化站,一個廣播站,一個圖書室,一個農科教中心,一個文體活動中心等等。文化站要藉助站力發展文化產業,確立羣眾文化羣眾辦的思路,動員多方力量參與羣眾文化建設,保住好開展羣眾文化的基本陣地。

4、提高素質,優化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隊伍。在我縣鄉鎮文化專幹隊伍中,整體素質偏低是導致專職不專,陣地丟失,文化活動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黨委、政府要重視文化專幹隊伍,確立“生存靠政府、發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專幹基本工資應實行全額撥款,獎金福利由自身發展文化產業補足,以確保農村文化站業務骨幹的穩定和自身“責任田”的耕種。同時,各級文化業網務部門要加強對文化專幹的教育和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們的政治和業務素質,使他們成為羣眾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羣眾文化活動輔導上的行家,逐步擺脱掛靠在政府,長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為鄉鎮政府領導下的豐富羣眾精神文化的新生兒;再次,文化站應轉變觀念,憑藉自身所擁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經濟政策等優勢,積極開發文化產業,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彌補文化經費不足,壯大自身實力。

與時俱進,當前的文化站必須直面現實,走出原地停滯怪圈,變“等、靠、要”的依賴性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覺性,變“求穩旁徨”的被動性為“無功就是過”的主動性,在國家羣眾文化政策的指導下,迎接挑戰,走進屬於自己的天地,繁榮我鄉農村文化。

【第5篇】農村文化事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農業要發展,農民要致富,農村要進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基本工程。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文化陣地,為羣眾提供健康而又豐富多采的精神食糧,既是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農村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更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如何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全縣文化立縣建設的整體規劃,與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發展村級經濟、整治村容村貌等同步建設,整體推進,這是我們當前必須着重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我縣農村文化事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農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近年來,隨着國家糧食保護價的上調,惠農政策的出台,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我縣農村經濟社會實現了較快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目前,我縣農村文化活動形式主要以廣播電視為主,以報刊雜誌、網絡傳播、羣眾文化、廣場文化為補充,呈現出現代化、多樣化的趨勢。

(三)農村羣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送戲下鄉、送書下鄉、送電影下鄉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廣泛開展,熱潮不斷,農村露天文藝演出,觀看羣眾常常達到上千人。一年一度的_____登山節和元宵節焰火晚會已經成為我縣羣眾文化活動的特色品牌。以金色田野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鄉鎮大型文藝匯演活動,各類棋類比賽、球類比賽、秧歌比賽、書畫展等賽事活動極大豐富和活躍了農民業餘文化生活。剪紙、根雕、手工編織、二人轉、彩繪等民俗特色文化得到保護和發展,積澱了縣域農村文化底藴。

(四)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不斷提高。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農民特別是農村青年勞動力的文化程度不斷提高,18週歲35週歲的農村青年國中文化程度者約佔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約佔5%。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從土地的束縛中解脱出來,外出務工,吸取了城市的先進文化,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五)農民文化生活消費逐年增長。隨着農村各項改革的深入和惠農政策的出台,農村經濟日益發展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生活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不斷提高,我縣農民用於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支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長,精神文化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一)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依然薄弱。資金困難是制約我縣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瓶頸,農村文化建設的速度與人民羣眾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雖然近年來我縣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但還僅限於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其他村屯大多由於無力投入而導致建設步伐緩慢,多數文化設施不能正常使用。全縣82個行政村僅有十幾個村文化活動室和圖書室配套設施齊全,藏書量僅為25000冊,遠遠不能滿足農民文化生活和科教興農的需求。

(二)農村文化活動開展的不平衡。目前的各類文化活動大部分僅限於城鎮,邊遠地區的農民羣眾不能充分享受到文化服務,出現了重城鎮陣地、輕邊遠地區,重大型慶典、輕日常活動,重精美培養、輕大眾普及的現象。

(三)農村文化活動缺乏地域特色。沒有樹立起自己的地域文化形象,羣眾文化活動形式與服務方式沿襲傳統模式多,方式過於簡單,內容缺乏創新,羣眾文藝創作力量比較薄弱,羣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式沒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四)農村文化管理服務職能偏弱。2022年,全省鄉鎮機構改革撤消了文體廣播中心,由原來的縣直部門垂直管理變為由鄉鎮政府行使有關職能,客觀上鄉村文化管理職能被弱化。同時,作為農村文化管理服務職能部門的鄉鎮文化站,普遍存在專業人才缺乏、人員素質偏低的問題,並且文化幹部身兼數職,行政事物繁忙,沒有精力和時間開展羣眾文化活動。個別鄉鎮文化站甚至成了無人員、無陣地、無經費、無活動的四無文化站。

三、對策建議

(一)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步伐。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縣鄉財政設立專項經費,保證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和各項文化活動正常開展;相關部門應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對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社區、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投入的契機,積極跑市、進省,爭取國家政策更大的支持,三年內實現每個鄉鎮都有一個300平方米以上綜合文化活動室的目標;積極探索建立多渠道的農村文化建設投資機制,培植農村文化市場,吸引企業向文化產業投資,挖掘、整理、加工農村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產品,打造品牌走向市場,為我縣農村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

(二)協調發展城鄉文化,不斷豐富農村文化活動內容。文化活動

內容決定着文化活動對羣眾的吸引程度,直接影響着文化活動的成效。農村文化要由小文化發展成大文化,促使城鄉文化協調發展。縣文化部門要加強對鄉鎮主管文化工作人員的思想、業務培訓,促使其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技能,不斷探索創新鄉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道路。鄉鎮文化站要面向廣大農民羣眾,利用方便農民參與的文化設施和場所,組織開展農民喜愛的、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要把文化活動同農民的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文化藝術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要採取固定設施和流動設施、陣地服務和流動服務相結合的方式,讓更多的羣眾享受到文化生活。要培養和激勵鄉土藝術家,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要發揮農民參與羣眾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通過業餘文化骨幹隊伍的培養來帶動羣眾文化活動,使農民羣眾自我娛樂。要發揮農民參與羣眾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充分利用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優勢,引導羣眾繼承傳統文化,弘揚先進文化,彰顯本地特色。通過城鄉並舉、專兼結合、內外互動的辦法,辦好元旦、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會活動,逐步形成有_____地方特色、有較大知名度的羣眾文化節會品牌。

(三)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大力傳播先進文化。農村文化幹部隊伍是農村文化的主力軍、先鋒隊。要抓住國家大力支持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的大好機遇,採取有效途徑和辦法,吸引專業人才充實到基層綜合文化站。要着力幫助解決基層文化幹部實際困難,讓他們穩定思想,安心工作,積極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中。農村文化工作人員要向專職化發展,要積極為他們參加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創造條件,不斷提高其理論素質和業務水平,更好地為推進健康、向上、和諧的鄉村文化建設貢獻力量。要組織開展十百千活動,選拔10名文化拔尖人才為帶頭人,培養100名優秀專業人才,帶動1000名骨幹分子,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農村文化工作者,為農村文化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第6篇】農村文化事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農業要發展,農民要致富,農村要進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基本工程。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文化陣地,為羣眾提供健康而又豐富多采的精神食糧,既是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農村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更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如何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全縣文化立縣建設的整體規劃,與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發展村級經濟、整治村容村貌等同步建設,整體推進,這是我們當前必須着重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我縣農村文化事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農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近年來,隨着國家糧食保護價的上調,惠農政策的出台,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我縣農村經濟社會實現了較快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目前,我縣農村文化活動形式主要以廣播電視為主,以報刊雜誌、網絡傳播、羣眾文化、廣場文化為補充,呈現出現代化、多樣化的趨勢。

(二)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得到改善。隨着農村文化建設納入“xxx”規劃,國家加大了公共事業的投入,特別是公共文化設施的投入,我縣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也在不斷改善。幾年來,累計投入資金500餘萬元,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1個,面積427平方米;村級文化活動室45個、文化公園8個、文化廣場8個、“農家書屋”45個。資源共享工程得到延伸,農民黨員教育和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資源相得益彰,實現共享。

(三)農村羣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送戲下鄉、送書下鄉、送電影下鄉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廣泛開展,熱潮不斷,農村露天文藝演出,觀看羣眾常常達到上千人。一年一度的**“登山節”和元宵節焰火晚會已經成為我縣羣眾文化活動的特色品牌。以“金色田野”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鄉鎮大型文藝匯演活動,各類棋類比賽、球類比賽、秧歌比賽、書畫展等賽事活動極大豐富和活躍了農民業餘文化生活。剪紙、根雕、手工編織、二人轉、彩繪等民俗特色文化得到保護和發展,積澱了縣域農村文化底藴。

(四)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不斷提高。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農民特別是農村青年勞動力的文化程度不斷提高,18週歲—35週歲的農村青年國中文化程度者約佔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約佔5%。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從土地的束縛中解脱出來,外出務工,吸取了城市的先進文化,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五)農民文化生活消費逐年增長。隨着農村各項改革的深入和惠農政策的出台,農村經濟日益發展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生活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不斷提高,我縣農民用於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支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長,精神文化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一)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依然薄弱。資金困難是制約我縣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瓶頸,農村文化建設的速度與人民羣眾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雖然近年來我縣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但還僅限於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其他村屯大多由於無力投入而導致建設步伐緩慢,多數文化設施不能正常使用。全縣82個行政村僅有十幾個村文化活動室和圖書室配套設施齊全,藏書量僅為25000冊,遠遠不能滿足農民文化生活和科教興農的需求。

(二)農村文化活動開展的不平衡。目前的各類文化活動大部分僅限於城鎮,邊遠地區的農民羣眾不能充分享受到文化服務,出現了“重城鎮陣地、輕邊遠地區,重大型慶典、輕日常活動,重精美培養、輕大眾普及”的現象。

(三)農村文化活動缺乏地域特色。沒有樹立起自己的地域文化形象,羣眾文化活動形式與服務方式沿襲傳統模式多,方式過於簡單,內容缺乏創新,羣眾文藝創作力量比較薄弱,羣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式沒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四)農村文化管理服務職能偏弱。XX年,全省鄉鎮機構改革撤消了文體廣播中心,由原來的縣直部門垂直管理變為由鄉鎮政府行使有關職能,客觀上鄉村文化管理職能被弱化。同時,作為農村文化管理服務職能部門的鄉鎮文化站,普遍存在專業人才缺乏、人員素質偏低的問題,並且文化幹部身兼數職,行政事物繁忙,沒有精力和時間開展羣眾文化活動。個別鄉鎮文化站甚至成了無人員、無陣地、無經費、無活動的“四無”文化站。

三、對策建議

(一)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步伐。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縣鄉財政設立專項經費,保證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和各項文化活動正常開展;相關部門應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對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社區、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投入的契機,積極跑市、進省,爭取國家政策更大的支持,三年內實現每個鄉鎮都有一個300平方米以上綜合文化活動室的目標;積極探索建立多渠道的農村文化建設投資機制,培植農村文化市場,吸引企業向文化產業投資,挖掘、整理、加工農村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產品,打造品牌走向市場,為我縣農村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

(二)協調發展城鄉文化,不斷豐富農村文化活動內容。文化活動內容決定着文化活動對羣眾的吸引程度,直接影響着文化活動的成效。農村文化要由“小文化”發展成“大文化”,促使城鄉文化協調發展。縣文化部門要加強對鄉鎮主管文化工作人員的思想、業務培訓,促使其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技能,不斷探索創新鄉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道路。鄉鎮文化站要面向廣大農民羣眾,利用方便農民參與的文化設施和場所,組織開展農民喜愛的、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要把文化活動同農民的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文化藝術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要採取固定設施和流動設施、陣地服務和流動服務相結合的方式,讓更多的羣眾享受到文化生活。要培養和激勵“鄉土藝術家”,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要發揮農民參與羣眾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通過業餘文化骨幹隊伍的培養來帶動羣眾文化活動,使農民羣眾自我娛樂。要發揮農民參與羣眾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充分利用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優勢,引導羣眾繼承傳統文化,弘揚先進文化,彰顯本地特色。通過城鄉並舉、專兼結合、內外互動的辦法,辦好元旦、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會活動,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有較大知名度的羣眾文化節會品牌。

(三)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大力傳播先進文化。農村文化幹部隊伍是農村文化的主力軍、先鋒隊。要抓住國家大力支持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的大好機遇,採取有效途徑和辦法,吸引專業人才充實到基層綜合文化站。要着力幫助解決基層文化幹部實際困難,讓他們穩定思想,安心工作,積極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中。農村文化工作人員要向專職化發展,要積極為他們參加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創造條件,不斷提高其理論素質和業務水平,更好地為推進健康、向上、和諧的鄉村文化建設貢獻力量。要組織開展“十百千”活動,選拔10名文化拔尖人才為帶頭人,培養100名優秀專業人才,帶動1000名骨幹分子,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農村文化工作者,為農村文化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第7篇】衞生局關於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二、鄉(鎮)衞生院現狀

200x年鄉(鎮)醫生76人,比上年減少7%、護士38人,比上年減少17%,衞生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38人,比上年減少9%、初級職稱78人,比上年減少18%。

2.鄉(鎮)衞生院經營、財政差補狀況。

3.基礎設施,醫療設備狀況。

醫療設備狀況。全縣鄉(鎮)衞生院有x光機2台,b超1台,有10個鄉(鎮)衞生院無x光機, 11個衞生院無b超。

三、問題成因分析

1.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問題,一是鄉(鎮)衞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得不到及時補充。由於取消大、中專生分配以後,我縣連續4年未選聘大、中專畢業生補充到鄉(鎮)衞生院,造成人才出現斷層。二是鄉(鎮)衞生院專業技術人員提前離崗。因鄉(鎮)衞生院體制改革的系列政策出台以後,部分年齡偏大的衞生技術人員因身體和心理壓力原因,紛紛要求病退。近幾年有18名專業技術人員退休,三是鄉(鎮)衞生院專業技術人才流失。由於鄉(鎮)衞生院工作條件差,工作報酬低,部分專業技術請假外出打工或調離鄉(鎮)衞生院。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存在。造成鄉(鎮)衞生技術人員逐年減少,出現了人才嚴重匱乏現象。

更多調查報告

【第8篇】踐行科學發展觀加快農村客運事業發展調研報告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農村羣眾要求改善現有運輸條件的迫切願望,結合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局以滿足農村羣眾出行需求作為根本出發點,對農村客運發展的現狀、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進行了深入、認真的調研。此次調研採取了召開社會各界人士座談會,走訪鄉鎮、村以及部分企業,深入車站與農村客運經營者、旅客談心等多種形式,充分地聽取鄉鎮領導、村民代表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深刻剖析我縣農村道路客運市場在發展、管理和經營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及其根源。通過到我省廣豐縣學習取經,以及在對近年來已調解和解決的矛盾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加快農村客運發展的對策和措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前景分析

發展農村道路客運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基礎和保障工程之一,同時也是實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是一項惠澤百姓、服務“三農”的民心工程。它的發展對改善農村投資環境,實現農村經濟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隨着國家對新農村建設投入逐年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推動了農村客運的快速發展。一是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20xx年到20xx年全縣新修農村公路1485公里,惠及263個建制村,全縣所有行政村、65%的自然村通了水泥路,到20xx年全縣的自然村將全部通水泥路;二是運輸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至20xx年底,全縣興建候車亭60個、鄉鎮客運站3個,20xx年將建候車亭100個、鄉鎮客運車站5個,到20xx年,全縣的鄉鎮建站率、公路沿線的行政村建亭率將達100%。農村羣眾與外界交往逐步擴大,農村羣眾出行的需求與日俱增,農村羣眾要求改善乘車環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二、現狀及根源

我縣縣內面積1971平方公里、人口近80萬,轄21個鄉鎮、263個行政村。全縣現有鄉鎮營運客車235輛,總座位4088個,縣城至鄉鎮線路21條,縣城至行政村線路67條。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假日客運量高峯時期,能較好地完成旅客的運送任務。但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通行條件的改善以及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客運與公路建設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也逐漸凸現,農村羣眾的出行條件還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農村客運市場在通達深度、廣度上以及服務質量和經營行為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運輸能力低、服務質量差、乘車難、運輸安全隱患多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一)鄉村通車率低。農村客運車輛主要還是集中在縣城至鄉鎮的熱線路上,而縣城到行政村、鄉鎮通鄉鎮、鄉鎮通村等支流、偏僻的冷線路卻很少有人經營。至今為止,行政村通班車率不到30%,即使有通到行政村的班車,也是早上從村上出來晚上才回家,一天只跑早晚兩趟。鄉村道路有路不通班車、村民乘車難、運輸難的問題仍然存在,嚴重製約了我縣廣大農村羣眾的正常出行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安全隱患突出。一是大量的舊車進入農村客運市場,特別是七裏、衙前等鄉鎮運距較短的,基本上是從二手市場上購置的舊金盃等接近報廢的客車,這些車輛技術狀況普遍較差;二是行政村、自然村的羣眾趕集、走親訪友、學生上學等,至今還是乘坐或轉乘那些穩定性、防護裝置、制動等安全性能都較差的三輪摩托車、農用車等非客運車輛。這些車輛存在的安全隱患極大,同時,對農村客運發展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

(三)抵禦事故風險能力低。農村客運經營者基本上是農民兄弟和部分下崗工人,這些經營主體“弱”、“小”,一旦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受害方很難得到賠償,甚至無法得到賠償,將給社會造成極大的不安定。

(四)供給層次低。市場上都是普通型客車,車輛檔次低,夏天乘坐熱、冬天乘坐冷,滿足不了不同層次羣眾的需求。

(五)服務質量差。農村客運經營者普遍存在服務意識弱、服務態度差、隨意漲價等現象,羣眾反響很大。

(六)運力調整難。一是主觀原因:按照規定,客運線路新增由經營者申請,運管部門根據市場運力情況予以決定。但目前我縣的現狀是:線路新增權基本上掌控在經營者手上,行業主管部門沒有調控權。新增一條線路或車輛,除了鄉鎮同意外,還必須要現有的經營者簽字,否則增加不了;二是客觀原因:由於農村客運的客源情況具有季節性、節令性、時辰性等特點,即冬季旺,夏季淡;節假日旺,平時淡;早晚旺,中午淡;客源時而太多,時而太少。這樣造成的直接後果是運力難以核定和調配。客源旺時,運力明顯不濟,如春運期間,容易造成旅客滯留,給 羣眾出行帶來許多不便;淡季時,連油費也難跑夠。

目前我縣農村客運所以存在上述諸多問題,究其根源,我們認為主要是:

一是經營者素質偏低。農村客運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其結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單位下崗職工;二是農村剩餘勞動力;三是社會無業人員。這些人員大多受教育程度低,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淡薄,在經營過程中,計較眼前利益,缺乏發展眼光,小農經濟意識較濃,思想觀念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在經營過程中利益受到影響時,往往採取簡單甚至粗暴的方式對待,造成問題擴大,矛盾激化;

二是農村客運缺乏網絡化。由於通村、偏僻線路客流少、效益差,合法的客運車輛無利可圖,不願經營通村線路,即使開通了通村客運班線,也難留得住經營車輛,從而給非法客運留下了經營空間;

三是個體車主抱團經營。個體車主因利益結成一個共同體,即所謂的“聯營”車隊,採取的是捆綁式經營。政府的決策一旦與他們利益形成衝突(如審批新的車輛加入線路營運),他們往往“抱團成勢”,輕則以停運,重則以堵路、圍堵主管部門相要挾,甚至到縣、市、省集體上訪,造成社會的不穩定。例如:應永橋附近羣眾要求,並經永橋的同意,我局運管所批准原經營者在永橋至縣城的線路上增加一輛運力,結果引起鍾陵、池溪線車主多次到縣政府上訪、到我局無理取鬧,並把跑永橋的車輛堵在池溪長達兩個小時。鍾陵鄉羅盤村的羣眾要求開通至縣城的客運班線,卻因現經營車主不同意而未開通。一氣之下,羅盤村萬姓村民上告到省運管局。

三、解決對策

實踐表明,經營主體過多,弱小分散,服務質量低,抗風險能力差,不利於農村客運市場的發展。作為省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試點縣——廣豐縣自20xx年實行公司化改造以來,由開始以一線一公司至20xx年的一片一公司,發展到現在三家公司經營全縣的農村客運線路,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車”的戰略目標,為發展我縣的農村客運提供了有益借鑑。

廣豐縣成功的做法表明,以公司經營為主體,一是有利於統一調派運力,提高實載率,降低運營成本,解決淡季運力過剩、旺季運力不足的問題,減少無序競爭,嚴格執行票價政策;二是有利於加強從業人員的素質管理,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三是可以採取冷熱線路捆綁式經營,有利於農村客運線路“開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根據上級交通部門提出的農村客運要向規模化、公司化、公交化方向發展的要求,借鑑廣豐縣的成功經驗,建議縣委、縣政府加快農村客運結構調整步伐,調整農村客運經營機制,優化運輸組織,積極穩妥推進公司化經營、公交化運營。

農村客運公司化改造的工作思路是: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政府牽頭、行業引導、企業經營、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着力提高農村運輸供給能力、農村客運安全監管能力、農村客運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促進農村客運安全高效、服務文明誠信、市場規範有序、路站運協調發展。引導、鼓勵、支持現有農村個體客運經營户採取股份制、合作制、聯合、重組等形式,全面實現公司化經營。

(二)總體目標

通過整合現有的運力資源,促使農村客運由經營主體多元化向投資主體多元化轉變,提高農村客運經營者的抗風險能力、經濟效益和服務水平,實現農村客運“四統一”標準、“四化”管理的目標, “四統一” 即:,統一標誌、統一進站、統一售票、統一發班;“四化” 即:經營主體公司化、運營模式公交化、線路佈局網絡化、線路車輛同型化,讓更多的農村羣眾真正享受到城市低價、舒適、方便的公交服務。

(三)改造方法

1、成立領導機構。設立進賢縣農村客運線路改造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掛在縣交通局內,具體負責協調、處理和解決農村客運線路改造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和相關事項。

2、穩步有序推進。20xx年在條件成熟的鄉鎮如衙前鄉、架橋鎮試點,成功並取得經驗後,20xx年將在全縣全面實施,到20xx年全部完成我縣的農村客運線路公司化改造工作。

3、線路經營權的確定。線路經營期限為5年,由縣交通局通過服務質量招投標予以確定經營企業。原則上,一條線路由一個企業經營,特殊情況並在條件允許下兩條相近且重疊的線路也可由一個公司經營。

4、原經營者的解決途徑。一是對原經營者的車輛進行評估,由改造企業收購,並給予車輛經營者一次性經濟補償;二是原經營者以車輛為資產參股經營。

(四)後期監管

按照交通部《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權招標投標辦法》(20xx08號)令的規定,每個客運企業按車價的3%收取服務質量保證金,對違規違章的車輛直接用質量保證金來處罰。對企業進行服務質量信譽考核,對連續兩次考核為b的企業,取消線路經營資格。

(五)工作建議

農村客運線路改造工作是一項十分艱鉅的工作,是關係政府部門的形象工程,是牽涉到老百姓的民生大事,在改造過程中要善於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做到羣眾利益最大化。

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政府分管副縣長應擔任改造領導小組的組長,其他相關部門領導擔任副組長;二是要廣泛宣傳。宣傳農村客運公司化改造工作的目的、意義和基本方法,使現有的個體經營户以及每一個駕駛員都明確有關政策措施,尤其是宣傳好給廣大乘客帶來的益處,爭取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為農村客運公司化經營改造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三是要通力協作。各參與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把此項工作當作重要工作來抓,制定相應應急預案,齊抓共管,全力保證農村客運線路改造工作取得成效。

【第9篇】鄉鎮農村文化事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

文化事業是一個國家政治體制,社會制度,經濟實力的具體體現,是民族精神的根源與傳承,是人類歷史變遷,社會發展的見證,泱泱中華大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億華夏兒女,其中農村人口占80%,農村文化發展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農村文化的涵蓋面廣,意義重大,其中傳統文化、鄉村文化、通俗文化屬於原生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是現代文化的基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引導深化農村改革,構築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也是以人為本,關注三農問題的具體凸現,當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是否適應新形勢發展和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們進行了調查研究。僅以××鄉為例,窺一葉而知秋。

一、我鄉農村文化建設現狀

××鄉民間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間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圍鼓清唱;方崗村的玩蚌精、蓮響舞;大魏村、塘陳村的舞龍燈;××村的拉犟驢;小羅村的路竹馬;廟王村、魏店村的舞獅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蓮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鄉各村都成立了文藝宣傳隊,每年組織多次文藝節目匯演,在當地羣眾中具有很好的影響,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全鄉現有民間藝人160餘人,經鄉文體站測試各格的有48人,其中農民樂隊三支,××和塘陳嗩吶隊一支,民間藝術創作骨幹5人(文化創作3人,音樂創作1人,美術創作1人)。1983年美術作品《裁新衣》有省級獲三等獎;1996年××農民嗩吶在孝感市匯演的《迎新套曲》獲市級表演二等獎;1996年文學作品小品《一牀蚊帳》和快板書《讓牀》在全省獲獎作品中雙獲佳獎,獲獎名次均排在名人作品之前;小品曲藝快板書《求醫》,湖北小曲《要嫁粧》、小戲《送黃花》、《補蘿筐》、小品《訪親家》等文藝作品在市級獲表演和創作獎,在縣級獲獎文藝作品3,縣級文藝演出每年都有××創作的文藝節目。20xx年新創作曲藝作品《憨頭送禮》、《看兒子》、《唱××》,多年來,共創作文藝作品70餘篇。教育事業逢勃發展。自建鄉至1993年,全鄉20個村均新建標準化教學樓,1995年“普九”驗收經省驗收達標。從20xx年至今,為整合教育資源,優化育人環境,先後將不足百人的塘陳村國小、羅範村國小、操祝村國小、大馮村國小、大潘村國小併入其他國小,師資得到充分利用,分散的投入和零散的資源更加集中,九年一貫制學校已見雛形;為改善辦學條件,20xx年借全縣中學生運動會在××鄉羅廟中學舉行之機,鄉在學生中集資,擴建羅廟中不學運動場的面積10畝,修建了運動場地,新建學生住宅一棟,學校生活區地面硬化1000平方米。20xx年,積極爭取國家學校危房改造資金,先後新修魏店國小教學樓,羅廟中學學生公寓和學生食堂,學校教育設施進行了添設。20xx年擴建改造了鄉中心國小,近三年學校教學質量大大提高,羅廟中學連續三年獲得會考好成績,一中升學率全縣第三位。有線電視入户率達90%以上,新建新農村書屋3個,共擁有各類圖書3萬冊。

二、存在問題及成因

人才斷層,青黃不接,農村文化創作與表演人員基本上是50歲以上,傳人難尋,現代年青人大多侷限與打工經濟或創業成家,對農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藝品種面臨失傳滅絕。

三、農村文化力不強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前的農村,由於文化公共設施陳舊老化,文化事業發展滯後,文化教育陣地嚴重匱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減弱,科技文化推動力滯後,文化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娛樂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廣播少、書報少、文體活動少、出門旅遊少,加之各種腐朽思想的負面影響,致使農村人們的道德滑波、世風變濁,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有所滋長。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遠的,道德是虛的,唯有金錢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錢和享樂外再沒有什麼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實惠,不講理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被歪曲,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貧乏和文化市場不健康,倫理道德觀念蜕變。農村社會環境受到污染,許多格調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書刊、音像製品充斥農村文化市場,惡化了農村社會精神環境。部分農民的社會正義感、責任感、義務意識淡漠,榮辱觀、是非觀混亂,國家和集體觀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項目難引進。近幾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農村發展網的好政策,並且有大量專項資金扶持農村文化建設,諸於我縣農村文化體制、設施、人才、陣地等方面的問題,好機會經常擦肩而過;四是宗教活動頻繁,封建迷信抬頭,社會治安形勢不容樂觀。

四、振興我縣農村文化的對策

鄉鎮文化是農村文化活動的載體和組織者,直接影響農村文化建設。 怎樣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主要從農村文化站建設着手,我建議:

1、深化認識,營造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環境。羣眾文化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盛況,發展和繁榮羣眾文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縣鄉鎮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羣眾文化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重視羣眾文化事業的發展,經常對羣眾文化工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各鄉鎮應將文化工作納入雙方明建設目標管理範疇,改變那種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要花錢寧可不要的現象,使農村文化走出“無事幹、無人管、無所作為”的誤區。

2、強化改革,建立農村文化良好的運行機制。機構改革是必然趨勢,文化站無疑必須面對現實,迎接挑戰。但無論怎麼改,從事人民羣眾文化生活的機構不能撤,也不該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須抓住機遇,理順體制,開避出一塊屬於自身的天地,使之成為農民羣眾文化生活的嚮往之所,也只有這樣,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確文化站是最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要將文化站的人、權、事、物徹底下放,成為鄉鎮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門;明確縣文化局的主管職能,把握好進人關、用人關、培訓關,應嘗試將一批業務精,敬業精神強,有較強工作能力的文化專幹納入國家公務員範疇,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與其他幹部一視同仁,將文化事業納入“以錢養事”機制,建設良好的運行機制、激勵機制、投入機制,把發展先進文化與改造落後文化統一,與提高羣眾文化素質統一,與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統一。同時,可發揮文化廣播、電視、體育等相關部門職能互補的優勢,組成綜合的鄉鎮羣眾文化娛樂機構,增加其實力和發展後勁。

3、增加投入,加大對文化中心配套建設的投入。陣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在鄉鎮機構改革中,各鄉鎮黨委、政府應該保證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辦公條件,必須將現有的文化市場,陣地和設備劃最文化站統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借調和挪作他用,同時,隨着經濟的發展,鄉鎮財政應逐年增加對羣眾文化工作的投入,應將文化活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步鞏固和添置文化娛樂設施和設備,比如建好一個文化站,一個廣播站,一個圖書室,一個農科教中心,一個文體活動中心等等。文化站要藉助站力發展文化產業,確立羣眾文化羣眾辦的思路,動員多方力量參與羣眾文化建設,保住好開展羣眾文化的基本陣地。

4、提高素質,優化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隊伍。在我縣鄉鎮文化專幹隊伍中,整體素質偏低是導致專職不專,陣地丟失,文化活動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黨委、政府要重視文化專幹隊伍,確立“生存靠政府、發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專幹基本工資應實行全額撥款,獎金福利由自身發展文化產業補足,以確保農村文化站業務骨幹的穩定和自身“責任田”的耕種。同時,各級文化業網務部門要加強對文化專幹的教育和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們的政治和業務素質,使他們成為羣眾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羣眾文化活動輔導上的行家,逐步擺脱掛靠在政府,長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為鄉鎮政府領導下的豐富羣眾精神文化的新生兒;再次,文化站應轉變觀念,憑藉自身所擁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經濟政策等優勢,積極開發文化產業,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彌補文化經費不足,壯大自身實力。

與時俱進,當前的文化站必須直面現實,走出原地停滯怪圈,變“等、靠、要”的依賴性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覺性,變“求穩旁徨”的被動性為“無功就是過”的主動性,在國家羣眾文化政策的指導下,迎接挑戰,走進屬於自己的天地,繁榮我鄉農村文化。

【第10篇】教育局關於農村教育事業發展調研報告推薦

為進一步摸清我縣農村教育情況,促進全縣農村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按照縣委、縣政府有關通知要求,我們多次深入基層,對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並制定了未來幾年我縣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遠景規劃,現將我們的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農村教育的基本情況

目前,我縣共有各級各類農村學校19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鄉鎮國中37所,中心國小113所,完小14所,分校21所。全縣農村有高中在校生6796人,國中在校生26372人,國小在校生31339人。此外,還有各類農村幼兒園109所(含鴉鴻橋鎮兩所民辦園),在園幼兒13800人。

二、近幾年的主要做法

多年來,我們堅持把發展教育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工程,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努力使基礎教育適度超前發展。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以省“普九”複查為契機,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近幾年,我縣以迎接省“普九”複查為契機,大力推進“普九”完善工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在辦學條件、辦學水平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又有了長足的進步。我縣國中生年鞏固率逐年提高,已達到省“普九”標準,國小生入學率、鞏固率均已達省“普九”標準。我縣多次被省政府評為“普九”工作先進縣。

2、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努力實現“普九”向兩頭延伸。在鞏固“普九”成果的同時,我縣還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和學前教育,努力使普九成果向兩頭延伸。近幾年我縣高中在校生人數逐年攀升,今年我縣5所農村普通高中國共產黨有在校生6796人,佔全縣高中學生總數的44.7%;在學前教育方面,從2002年起,我們努力實現由學前班向幼兒園的轉變,三年時間共新建鄉鎮幼兒園69所,學前三年入園率達86.2%。去年我縣在原有基礎上又投入資金1146萬元,用於學前教育發展。2022年12月初,我縣接受了省檢查團的“普三”驗收,省市領導對我縣的學前教育發展給予高度評價,我縣的學前教育保持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進水平。

3、合理調整農村中國小布局,不斷優化教育資源,擴大辦學規模。調整農村中國小布局是基礎教育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也是農村人口結構變化趨勢的必然要求。為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我縣教育現代化進程,我們把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工作當作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制定了2022—2022年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幾年來,全縣農村國中、國小學校總數從1998年的498所減少到目前的185所。

4、加大現代化教育裝備力度,努力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從2001年開始起動教育裝備現代化工程,截止到目前共投入資金4300萬元用於配備校長辦公系統、學校微機室、多功能教室建設以及購置教師、學生用微機。目前全縣農村所有完小以上學校均配備了微機室、校長辦公系統、多功能教室,全縣農村中國小配備校長辦公系統210套,購學生微機5200台,建微機室205個,多功能教室194個,語音室48個,建校園網17個。

三、農村教育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與教育投入的不足這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來,我縣先後啟動了教育裝備現代化工程、農村佈局調整及危房改造工程,迎接了省“普九”、“普三”檢查驗收,全縣教育欠帳達9720萬元,其中農村教育欠帳為1603萬元。而我縣縣、鄉兩級財政一直比較緊張,落實的省定生均公用經費的標準還很低。今後我縣農村學校的佈局調整、危舊校舍維修改造和教育現代化裝備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2、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面臨新問題。自2000年以來,我縣國中國小沒有再分配新畢業生,而自2003年暑假,實小、三中開辦寄宿制以來,先後從鄉鎮選拔293名教師進城任教,又先後有200名教師出口,其中多為3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造成目前我縣農村學校教師年齡老化,尤其是國小教師,目前平均年齡在43歲以上。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的不合理,影響着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的中心校沒有音體美專職教師,音體美課不能保證,英語、微機任課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學質量不高。隨着時間的推移,教師年齡老化的問題將更加突出。

3、國中生流失嚴重,控輟保學的任務艱鉅。農村國中學生輟學問題是目前農村教育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它不僅加大了學校教育管理的難度,也影響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果的鞏固。雖然我縣通過了省“普九”複查驗收,但國中生流失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遏制,尤其是我縣南部潮洛窩、石臼窩等鄉鎮受當地服裝廠影響,國中三年,學生的流失更為嚴重。分析學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單憑教育系統的力量很難將此項工作做好,應當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4、農村學校佈局調整工作有實際困難。佈局調整工作幾年來,取得了顯著效果,但由於一些村隊幹部或羣眾的認識問題,加之個別鄉鎮缺少應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沒有完成調整任務。佈局調整後,確實存在學生上學距離過遠的實際問題,需要我們從羣眾利益考慮,合理調整農村學校佈局。

5、素質教育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當前,受社會就業、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礎以及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影響,教育工作中還存在着學生在校時間長、課業負擔重,部分教師改革意識不強、教學效果不理想,國小、國中的非主要學科授課質量不高等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四、農村教育事業發展遠景規劃

總體目標:到2022年,初步建成適應玉田經濟發展建設需要的現代教

育體系,高標準實施素質教育,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把玉田縣建成唐山市教育較為發達、教育質量較高的地區之一。具體目標:

(一)形成系統優質的學前教育

繼續發展學前教育,保持我縣學前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領先地位。到2022年,全縣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爭取達到100%,充分滿足三至六週歲兒童入園需求。通過幼兒園升級升類工作,不斷提高幼兒園辦學規模和管理水平,所有鄉鎮中心園達到省二類標準,到2022年全縣一類幼兒園的比例達到30%,二類園比例達到60%。在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托幼一體化管理模式,實現學前三年教育向0-3歲幼兒教育延伸。到2022年,形成完善的以省級規範園為龍頭,以鄉鎮中心園為骨幹,以中心校獨立園為基礎,各類幼兒園共同發展的幼教體系。

(二)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有長足進步

以迎2022年省“普九”複查為契機,繼續改善辦學條件。國小抓實特色校建設工作,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學校,展示我縣素質教育成果;國中抓實控輟學保學工作,提高在校生鞏固率。未來幾年把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的工作重點放在國中,到2022年完成撤併15所國中和42所農村國小的任務,為解決學生上學遠的實際困難,考慮在農村建設九年一貫制試點寄宿制學校。在全縣農村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到2022年全縣所有中心校以上學校全部建成校園網,教師全部實現微機備課,到2022年前後,全縣所有中心校以上學校教室全部建成多功能教室,充分發揮現代教育裝備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三)大力普及高中教育

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讓更多的學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到2022年,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5%。認真做好生源預測,考慮未來幾年,生源減少的因素,為發揮高中現有優勢,在5年內將現在的彩亭橋中學、亮甲店中學、鴉鴻橋中學逐步撤併,重新劃分招生範圍,只保留林南倉中學、窩洛沽中學兩所農村普通高中,完成對以上兩所學校的改擴建工程,爭創省級示範學校。保證從農村向高等院校輸送更多人才。

(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縣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術人才

繼續做好九年級畢業生的春季分流工作,保證縣職中心生源。合理利用撤併後的3所高中校址嘗試舉辦高中職業教育,擴大職業教育在高中教育階段的比例,培養更多的適合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職業技術人才,為縣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五、保障措施

1、轉變觀念,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合力建設高水平教育強縣

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的大教育觀,引導全社會和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

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教育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成立“建設高水平教育強縣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實行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並作為幹部選擇、任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切實落實教育強縣、優先發展的教育戰略,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做貢獻,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教育經費投入和保障機制,保證農村義務教育投入。

縣政府在依法保證義務教育階段經費逐年實現“三個增長”的基礎上,不斷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做到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隨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增加對重點項目的專項資金投入,結合佈局調整盤活現有教育資源,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辦學效益和經濟效益,鼓勵社會各種力量捐資助學,加大對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

3、加強教育行政執法,堅持依法治教。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提高對依法治教重要意義的認識,認真貫徹國家和地方的各項教育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國家教育方針的全面落實。教育和公安、工商、税務等職能部門緊密聯繫,切實解決好國中生流失問題。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開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討活動,健全各項教育規章制度。學校要依據教育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辦學,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增強依法治教、依法執教的自覺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辦事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內在要求和自覺行動。

4、加強學校內部管理,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質,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各級各類人才為根本,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繼續深入實施“科教興縣”戰略。要進一步加強師德教育,完善落實《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暫行辦法》;加強教師的現代教育理論學習,不斷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加強教育科學研究,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積極探索符合教育規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建立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運行機制,堅持依法治教,促進我縣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