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開發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8W

農村開發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遠教教學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調查報告

*縣是湘西北農業大縣,共轄32個鄉鎮,全縣總人口88萬,農業人口73.6萬,此中農民黨員3.1萬。200x年7月長途教誨試點工作展開以來,分三期共構築結束終端站點545個,此中鄉鎮遠教培訓中間32個,村級站點513個。在狠抓各級遠教站點“建、管、學、用”,闡揚好農村遠教綜合效用的同時,*縣縣委始終堅定把長途教誨傳授資本的開闢、辦理和周全利用作為試點工作的緊張一環,採納了一系列切當有效的辦法,獲得了一些結果。

一、*縣傳授資本開闢利用的根本環境和緊張做法

遠教站點構築工作初步結束今後,我們就農村遠教工作如何展開,農村黨員幹部和大眾有哪些急迫的必要,現有的傳授資本的存量環境等進行了周全摸底查看,在此根本上,訂定了全縣傳授資本開闢利用工作集體籌劃,發起並履行了以“夯實根本抓開闢、整合股源增存量、健康機制保長效、強化學用出效益”為緊張內容的工作思路。

1、打好根本,周全加強自立開闢傳授資本的本領。

長途教誨周全履行今後,原有電教中間的一些辦法過於進步,已不適應新的工作任務要求,人員氣力也顯得比較薄弱,對此,我們自動採納辦法,一是加大投入,搞好硬件構築。縣委高度珍視遠教中間的根本構築工作,從200x年入手下手,每一年縣財務都撥付了必定的專項經費,近兩年,共投入15萬元,添置了課件編纂系統、數碼拍照機、數碼相機以及相干的採編配套配置,使縣遠教中間初步具有了自力進行課件開闢的本領。二是引進人才,組建專業步隊。為包管技巧含量較高的配置能獲得有效利用,在試點工作方才起步時,我們就從廣電局、教誨電視台、縣計生局、縣農業局等單位抽調幹練氣力構成傳授資本開闢小組,專門當真遠教資本的開闢建造。如今縣遠教中間具有具有較高專業程度的資本開闢人才兩名,並根據開闢高質量學用課件的實際需求,與長沙的一家公司建立長期關聯,聘請他們供給交易培訓和系統贊成保險。三是凸起特點,打造課件佳構。在課件自我開闢上,我們強調要將有限的配置、人才資本和工作精神高度集結,打造拳頭產品。客歲,根據全縣葡萄財產推行籌劃的必要,以歐美系列葡萄蒔植蒔植技巧為根本,鑑戒湖南農業大學最新的葡萄科研結果,建造出了適用性、時效性較強、廣大葡萄蒔植户急需的多媒體傳講課件,經過議定在遠教站點進行推行,其蒔植技巧已被全縣廣泛利用,增進了我縣葡萄蒔植專業化程度的進步,客歲很多葡萄蒔植大户和企業到達了畝平純收益近萬元的歷史最好程度。另有《中間一號文件及相干背景資料》、《大棚蔬菜標準化出產技巧》、《三元雜交瘦肉型豬養殖技巧》等課件都符合了當前農村黨員幹部政治表面進修、適用技巧推行等的急迫需求,因此在傳授實踐中都遭到傳授東西的廣泛好評。

2、加強和諧,有效整合各部分的傳授資本。

經過議定查看明白到,我縣一些部分和單位在傳授資本的積聚上比較豐富,有的還能夠進行一些大略的開闢建造。可是因為貧乏兼顧辦理和有機整合,在推行遍及和利用方面每每是單兵作戰,綜合利用效果不是很高。在全縣遠教資本開闢利用工作籌劃中,我們要求各部分自動互助,對傳授資本進行周全整合,以擴充現有資本庫的有效存量,進步資本綜合開闢氣力。一是搞好資本普查彙總。本年初,由縣遠教辦牽頭,構造縣農業、畜牧、科技、林業、管理等觸及到農村遠教的23個縣直部分和單位進行當真普查,周全明白各單位現有傳授資本的數量、質量和技巧水劃一,對近3000份傳授資料進行了彙編料理,將此中一部分內容新、適用代價較高的傳授資本,採納複製、聯合保管等式樣在縣遠教辦理中間進行了備份,有的還進行了二次開闢。二是聯合有關部分搞好資本開闢。我們經過議定普查明白到,有很多單位配備了大略的建造東西,有的單位和處所具有采式樣作、適用人才、技巧項目等方面的優勢,這些資本利用得好,將會從很大程度上加強我們進行傳授資本開闢的綜合氣力。為此,我們注意搞好構造和諧,進行及時有效的資本調理。如在建造《無籽西瓜蒔植技巧》課件時,我們便以在本縣已有近2022年蒔植歷史的雙龍西瓜蒔植技巧為根本,集結了農業局、廣播局、科技局、蔬菜辦、經濟信息中間等單位的技巧和人才,請來了本地西瓜蒔植方面的專家、大户,進行了互助開闢。三是廣泛引進傳授資本。縣遠教辦前後從省、市遠教中間和別的多種路子引進各種市場經濟表面、政策標準知識、農村適用科技、進步典範宣揚、歷史人物傳記等方面的傳授光盤800多套,有關單位也根據上級主管部分的工作安排和本地實際需求,加大了傳授資本的引入力度,補充了本地傳授資本的不敷。縣科協在科普遠教行活動中,就為10多個基層遠教站點送去傳授培訓光碟400多張。

3、更新理念,引入傳授資本的市場開闢機制。

除了採納行政伎倆,加強對部分資本的整合,在傳授資本的開闢、引進和交換方面,我們珍視引入開放性的開闢模式,經過議定建立健康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辦理方法,加強了資本開闢主體的自動性和進修東西的參加度,目標性更強,結果也更加明顯。一是建立鼓勵機制惹人才。為補充傳授資本開闢工作中開闢項目單

1、技巧含量不敷的缺點,我們與有關部分派合,經過議定查看摸底,漸漸建立美滿了一支包括各部分專家人才和農村適用技巧妙手、民間藝人和能工劣匠在內的本地資本開闢帶領步隊,為變動他們的工作自動性,富裕闡揚他們在各自專業範疇的優勢搞好資本開闢,縣遠教辦還根據他們在資本開闢進程供給的技巧、信息環境和學用結果環境賜與必定的工作工錢。二是引入市場機制促開闢。為把遠教節目辦得更加活潑,有效低落工作本錢,擴充資本素材,我們適本地引入了市場經濟的模式,根據傳講課件開闢項目集體籌劃,就部分傳講課件的建造構成開闢小組,進行任務拜託,課件經過議定遠教部分構造的綜合評估後,再撥付開闢費用。對付有些涉農公司推出的技巧推行性講義,只要切當符合農村大眾需求,我們也經過議定鄉鎮農科站構造學用東西與其建立互助開闢和談,以聘請作為技巧顧問,履行種子、種苗、產品的統購統銷等方法進行財產推行攙扶。農康公司參加開闢推行葡萄蒔植技巧後,購買其種苗的蒔植户和開闢公司成倍增加,僅客歲一年,他們就從中獲純利15萬元以上。三是建立收集平台促交換。遠教系統本身也為我們供給了資本開闢的便利前提,經過議定細緻探討,我們認識到可以利用長途收集進步的資本共享技巧,擴充傳授資本的交換渠道,滿足廣大農村大眾遠傳授用進程中的實際需求。在改革進級*縣遠教網站時,我們便開闢了專門的“農業適用技巧交換論壇”,建立生豬養殖、葡萄蒔植、蔬菜蒔植、種草養畜等多個子欄目,每個學用東西都可以經過議定遠教配置,在響應欄目內公告本身的進修領會、出產經驗,也能夠經過議定論壇發起出產中碰到的堅苦,與聯合開闢範疇的其他大家大家、專家學者進行交換,彼此供給救助。

4、強化辦理,搞好傳授資本的進修利用。

長途教誨傳授資本庫建立起來今後,我們富裕思慮地區差別和農村大眾進修喜好的差別,強化辦理,健康收集,竭力使傳授資料的供給根本滿足各個站點的進修必要。一是建立了資本需求展望反饋機制。為了使資本開闢工作進一步切近黨員幹部大眾的出產餬口生涯實際,進步傳授資本的利用效益,我們要求各鄉鎮遠教辦按期彙集、上報本地大眾的進修需求,然掉隊行彙總分析,肯定傳授資本的構造和發放重點。本年初,縣城附近蔬菜蒔植面積較大的幾個鄉鎮反應,很多大眾必要大棚蒔植技巧教導,我們便和縣蔬菜辦一齊彙集了相干傳授培訓資料,並構造有關專家和蒔植大户到這些鄉鎮進行巡迴遠教講座,一些菜農發覺所學內容對他們救助很大,加大投入的決議信念有所加強,在短時間內這幾個鄉鎮就增加了50多個大棚,並引進了十多個反季候蔬菜品種。二是純熟資本傳輸渠道。我們將現有的多媒體課件、光盤及筆墨資料進行了分類料理,建立台帳,構成了一個系統的傳授資本庫。將各種資本分類列出清單,下發到各遠教點,使各站點都能根據進修籌劃安排,較為便利地構造好相干的進修資料。我們還實行進行了遠教資本收集傳輸,將一些大眾需求廣泛、利用廣泛的輕巧性課件放在黨建網站上,供進修東西隨時下載進修。對付少數站點發起的個別需求,我們遠教辦傳授資本組的工作人員也利用qq或發郵件的方法,為其供給響應的傳授內容。三是公道安排進修籌劃。為搞好老例性傳授資本的利用,我們要求各站點聯合中間遠教頻道上播出的衞星節目時候表,伶俐靈活進行集結進修活動的安排,對各級傳授平台上得當本地需求的傳講課件都同等進行復制保存,以備反覆進修。

比年來,我們根據農村黨員幹部教誨、經濟社會成長等實際必要,集結有關本能機能部分、企業和本地專業人才的氣力,構造編髮了農村經濟辦理、農業適用技巧、農村文藝體育、本地歷史地輿、政策表面標準等各種傳講課件10多個,此中《南邊紅寶石無核葡萄高效無公害蒔植技巧》多媒體傳講課件在全市遠教課件觀摩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並被省、市遠教資本庫採取。別的從省、市遠教辦理中間和其他路子引入當前農村遠教工作急需的傳授光盤800多盤,並對有關單位、企業、黌舍現存的近3000多份傳授光盤和別的資料進行了名錄彙編。

二、傳授資本開闢利用中存在的題目

1、資本開闢的氣力不敷。基層黨員幹部和大眾對傳授資本的需求量愈來愈大,內容愈來愈寬泛,對資本開闢工作的要求發起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現有的資本開闢氣力很難完全滿足基層大眾的進修需求。別的因為地區環境、進修需求的差別,也使傳授資本的開闢和構造處於一個眾口難調的地步。

2、資本開闢工作的經費相對欠缺。根據經驗,建造結束一個高標準的專業傳講課件,平常必要兩個月擺佈,有的從頭構造素材就必要近一年的時候,同時還要聘請一批高本質的專業技巧人員,加上配置購買等,都必要必定的資金保險。如今,跟着資本開闢任務的進一步加大,所需經費會愈來愈多,儘管縣財務對我們賜與了很大的贊成,但在經費上仍然感觸比較緊急。

3、一些傳授資本的利用率偏低。有的農村大眾風俗了手把手的傳授方法,對遠教資本的進修利用顯得不敷適應,因此進修結果不敷好。有的傳授資本開闢出來今後,針對性不強,實際結果不敷凸起,相對付較高的建造本錢顯得不敷划算。

三、關於此項工作發起的幾點發起

1、建立跨地區、跨行業的資本交換機制。為了進一步增進各地傳授資本開闢程度的進步,我們發起上級遠教部分衝破地區或頻道限制,建立大範疇、廣覆蓋的資本共享系統,建立分專業、分欄目標收集交換平台,使各傳授資本開闢主體和學用東西都能夠進行便捷的彼此交換。

2、加強資本開闢工作的實效性。我們覺得傳授資本開闢工作應始終以輕巧易學、形象活潑為主旨,在思慮課件資本科學性和高雅性的前提下,還應富裕思慮其伶俐性和適用性,加大內容充裕、操縱輕巧、易學易懂的小型課件的開闢力度,如許既能進一步富裕資本存量,又可以相對低落開闢本錢。

3、加大對資本開闢的資金投入。傳授資本開闢、利用是農村長途教誨的一項根本性工作,本身難以獲得直接的經濟收益,要想使這項工作長期展開下去,必要的經費贊成必不可少,要像遠教站點構築一樣,加強其開闢資金的兼顧安排,為其供給靠得住的保險。

【第2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情況調研報告模板參考

一、基本情況

_____鄉隸屬魯甸縣,地處魯甸縣北部,距縣城36公里,最遠的塘房村委會離縣城50公里。東與昭陽區蘇家鄉接壤,南與水磨鄉相鄰,西與梭山鄉相鄰,北與新街鄉相鄰。轄四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11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8244 户,總人口38720人。全鄉國土面積112平方公里,海拔2160米,年平均氣温10.9℃,年降水量1100毫米。全鄉實有農村勞工力20397人,外出務工11360人,其中全家外出户1276户,07年全鄉務工收入437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241元。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對我鄉社會經濟建設的作用。

通過人力資源轉移培訓,鄉黨委、政府利用我鄉人力資源開發契機,把全鄉潛在的勞動力資源優勢變成了現實的經濟優勢,使全鄉農民擺脱了自然條件的束縛,走上了奔富奔小康的道路,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全鄉社會經濟建設快速發展。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等有所提高。使外出務工人員為我鄉經濟發展積蓄了資金、技術、思想、提高了土地的綜合利用率,活躍了農村資本市場,為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三、勞動力轉移培訓對我鄉的金融作用

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通過郵寄、金融機構匯寄回鄉的據統計約有4000萬元,通過打工經濟的發展和部分資金流入我鄉,使銀行存款額大幅提升,對我鄉郵政和吸收銀行存款起着重大的作用。

四、務工人員對我鄉經濟的貢獻

1、打工經濟初步形成,規模日益擴大。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外出務工以每人每年收入大約在120xx元左右。僅外出務工一項,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就可多增加700餘元。這樣看來,打工經濟已經成為加快我鄉發展的重要產業。

2、農民素質不斷提高,造就了一批適應我鄉發展的有用人才。“解放思想,外出打工,勤勞致富,回報家鄉”。廣大農民通過外出務工,從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把外面新鮮的事物帶回了家鄉,極大地促進了我鄉的發展。如_____村的崔文聯在外打工多年當上了老闆,就捐了10萬元給家鄉的新農村建設,給家鄉的經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

3、一批農民在外出務工中發家致富,輻射帶動作用增強。經過多年的外出務工,我鄉一批頭腦靈活,敢闖敢試的農民已經率先發家致富,。多年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些身邊人、身邊事教育了我鄉的廣大羣眾,進而輻射帶動了更多的農民外出務工,形成了“一帶十、十帶百、百帶千”的局面。如今,我鄉外出務工的隊伍不斷壯大,“農忙種田,農閒打工”正在成為廣大農民的生動實踐。

五、農村留守羣體方面

在全鄉四個村,對外出務工家庭進行調查走訪,全鄉農村留守羣體大致有以下三類:一、單獨的留守老人,這種家庭大多是60歲以上的一個或二個老人;二、單獨年幼的留守兒童,這部分家庭,多是二人以上兄妹型,年齡結構平均在15歲以下;三、老幼留守羣體型,一般表現為祖孫關係。這類型較前二者有明顯的家庭活潑氣氛。據統計,全鄉中,_____村留守老人580人男性,223人女性357人,兒童860人;新樂村留守老人1050人,男性562人,女性488人,兒童1300人,塘房村留守老人587人,男性312人,女性275人,兒童2022人;照壁村留守老人533人,男性276人,女性257人,兒童640人。根據實際困難,鄉黨委、政府本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在救濟糧、低保等方面對其加以傾斜。

總之,外出務工已成為農民增收及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途徑,外出務工人員在輸出地積極工作,努力勞動,為輸出地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通過外出務工大量轉移了我鄉剩餘勞動力,使我鄉農業產業結構得到有效的調整,特別是一些新思想新觀念和農業技術引入並運用在種養殖業方面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率,促進了我鄉經濟的發展,為我鄉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3篇】農村電力市場開發與發展調研報告

有資料稱:歐美及西方發達國家的人看好中國的市場,是把目光盯在了中國廣闊的農村,10億農民有着巨大的消費潛力。以南陽為例,全市13個縣,的縣及縣以下用電量比上年增長9%。其中農村居民生活照明和農業加工用電均比上年增長10%以上。農民羣眾再也沒有那種點着蠟燭吃晚飯,打開電視看再見的場面了。

以上信息説明,在目前工業用電形勢不好,電力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下,農村用電將成為擴大電力銷售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也就是説,農村電力市場是大有可為的。

一、農村電力市場的潛在力

一是農村用電總體水平有待提高。我們國家十分重視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提出?以農業為基礎的發展方針。但是,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目前的農村和農民還比較貧窮,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農村用電水平遠遠低於城市。南陽市縣以下人均用電為251千瓦時/人·年,河南省為340千瓦時/人·年,全國為397千瓦時/人·年,南陽目前的用電水平只相當於寧夏略高於青海省。如果河南省農村人均用電水平趕上全國的平均水平,每年將增加用電量50億千瓦時。

二是農村家用電器用電量正在迅猛增加。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家用電器已成為農村市場的消費熱點。據有關部門調查,我國農村今後一個時期將有50%以上的農民消費者具有購買家用電器的意向。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收錄機乃至空調等家用電器商品的市場將逐步從城市轉向農村,這些高檔耐用消費品的城鄉轉移將為農村電力市場帶來一個較大的需求空間。

三是民營企業將成為新的用電大户。就目前縣及縣以下的用電結構而言,對於農村電力市場影響最大的還是工業生產。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五屆四中、五中全會後,一大批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的異軍突起,填補了國營企業、縣辦企業用電量的不足。

二、影響農電市場拓展的因素

--農民電力消費意識不強。由於農民的小農經濟意識和經濟條件所限,絕大多數農民還沒有把電力當作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商品,不會也不懂更好地利用電力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服務農業生產、拓寬致富門路。也就是説,在某種程度上不懂和不會用電,以及電是商品觀念的淡薄等,使農民捨不得加大用電投入,不主動改善用電條件,不願意像城裏人那樣把用電消費列為正常的家庭生產生活支出的組成部分。

--輸送和覆蓋農村的電力網絡薄弱。農村電網發展緩慢,滯後於農村經濟的發展,成為制約農村用電的瓶頸。1998年,國家出台了農村電網改造政策,2-3年完成改造後,農村電網系統的主網架將趨於合理。但是覆蓋農村的10千伏及以下(含400伏)及農村台區和農户的用電設備改造任務很大,就南陽而言,因缺乏電網改造資金,全市還將有三分之一的行政村的供電設備不能進行農村電網改造。

--電力價格機制不利於刺激農民電力消費。從宏觀上講,各類電價標準由國家統一管理。目前河南省對農村執行的是省物價局制定的綜合和分類電價,農業電價為0.75元/千瓦時,生活照明電價改造前為0.74-0.78元/千瓦時,改造後為0.63-0.68元/千瓦時,仍高於城市居民用電價格。即使網改結束後,城鄉用電同價一步也到不了位,價格仍制約着農村用電。

--管理體制不順暢。我們現在對縣電業局實行的是代管,縣局對村電工實行的是統管。實事求是地講,供電部門這幾年在降低農村電價,減輕農民負擔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縣電業局作為一個企業就要講效益,實質上縣電業局和農民的關係更多的是供用電關係。所以管理鄉村電工有一定難度,使農村權力電、人情電。關係電屢禁不止,這也是影響農村用電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拓展農村用電市場的對策

首先,抓服務,積極引導農村電力消費。目前,河南省已實現村村通電,户通電率達98%以上,這給拓寬農村電力市場奠定了先決條件。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在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上下功夫。要進一步深化供電承諾服務,合理簡化用電報裝手續,調動農村各類用户想用電、多用電的積極性。例如大力培育農村集鎮、特別是縣城和民營企業的用電增長點,在保持合理價格的前提下,儘可能把用煤、用油和用氣等為能源的用户吸引到用電上來。通過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壓合格率,為農村居民大量使用家用電器創造條件。另外,還可以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出台一些鼓勵用電的優惠政策。例如實行獎勵超用電和多用電等,就是增供擴銷的一種有效手段。

其次,抓管理,不斷規範農村用電市場。一方面要加強縣局本身的管理,按照國家電力公司最近頒佈的《縣級供電企業創一流標準》,夯實縣局的基礎,提高縣局自身的管理水平。另外,要加強對鄉鎮和農村電工的管理,特別是加強對農村用電營銷方面的管理,要建立規範的抄。核、收、制度,全面推行五統一(統一電價、統一發票、統一抄表、統一核算、統一考核)和三公開(電量公開、電價公開、電費公開),儘快實現四到户(銷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費到户、服務到户)。對農村電工要實行考試、考核,擇優錄用的原則,逐步實現合同制管理。通過各種管理措施,堵塞農村用電中間環節上的漏洞,減輕農民用電負擔,刺激農民用電消費。

其三,抓電網改造,努力滿足農村用電需求。從某種程度上講,抓住了農村電網就等於抓住了農村市場。因此,我們要用足、用活、用好國家出台的關於農村電網改造的一系列政策。要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明確目標、分步實施的網改原則。統一規劃就是要根據各縣農村電網現狀,認真編制出本縣農村電網改造的整體方案;統一標準就是對農網改造的技術標準,如變壓器、導線選型、線路架設等都要按統一規定執行;明確目標就是對農村電網改造的每個項目,要做出經濟分析,明確網改後線損和電價能降多少了農民能得多少實惠,要心中有數;分步實施就是要按照規劃和要求,分期分批進行,不僅要加快建設改造進度,又要注意和確保質量。農村電網改造提高供電能力後,農村的供用電局面將會出現一個較大改觀。

【第4篇】關於農村遠教教學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遠教教學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遠教教學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調查報告*縣是湘西北農業大縣,共轄32個鄉鎮,全縣總人口88萬,農業人口73.6萬,其中農民黨員3.1萬。20xx年7月遠程教育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分三期共建設完成終端站點545個,其中鄉鎮遠教培訓中心32個,村級站點513個。

在狠抓各級遠教站點“建、管、學、用”,發揮好農村遠教綜合功能的同時,*縣縣委始終堅持把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管理和全面利用作為試點工作的重要一環,採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縣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遠教站點建設工作初步完成以後,我們就農村遠教工作如何開展,農村黨員幹部和羣眾有哪些迫切的需要,現有的教學資源的存量情況等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全縣教學資源開發利用工作整體規劃,提出並實施了以“夯實基礎抓開發、整合資源增存量、健全機制保長效、強化學用出效益”為主要內容的工作思路。

1、打好基礎,全面增強自主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遠程教育全面實施以後,原有電教中心的一些設施過於落後,已不適應新的工作任務要求,人員力量也顯得比較薄弱,對此,我們積極採取措施,一是加大投入,搞好硬件建設。

縣委高度重視遠教中心的基礎建設工作,從20xx年開始,每年縣財政都撥付了一定的專項經費,近兩年,共投入15萬元,添置了課件編輯系統、數碼攝影機、數碼相機以及相關的採編配套設備,使縣遠教中心初步具備了獨立進行課件開發的能力。二是引進人才,組建專業隊伍。

為保證技術含量較高的設備能得到有效利用,在試點工作剛剛起步時,我們就從廣電局、教育電視台、縣計生局、縣農業局等單位抽調精幹力量組成教學資源開發小組,專門負責遠教資源的開發製作。目前縣遠教中心擁有具備較高專業水平的資源開發人才兩名,並根據開發高質量學用課件的實際需求,與長沙的一家公司建立長期聯繫,聘請他們提供業務培訓和系統支撐保障。

三是突出特色,打造課件精品。在課件自我開發上,我們強調要將有限的設備、人才資源和工作精力高度集中,打造拳頭產品。

去年,根據全縣葡萄產業推廣規劃的需要,以歐美系列葡萄種植栽培技術為基礎,借鑑湖南農業大學最新的葡萄科研成果,製作出了實用性、時效性較強、廣大葡萄種植户急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在遠教站點進行推廣,其栽培技術已被全縣廣泛應用,促進了我縣葡萄種植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去年許多葡萄種植大户和企業達到了畝平純收入近萬元的歷史最好水平。還有《中央一號文件及相關背景資料》、《大棚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三元雜交瘦肉型豬養殖技術》等課件都切合了當前農村黨員幹部政治理論學習、適用技術推廣等的迫切需求,因而在教學實踐中都受到教學對象的普遍好評。

2、加強協調,有效整合各部門的教學資源。通過調查瞭解到,我縣一些部門和單位在教學資源的積累上比較豐厚,有的還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開發製作。

但是由於缺乏統籌管理和有機整合,在推廣普及和使用方面往往是單兵作戰,綜合利用效率不是很高。在全縣遠教資源開發利用工作規劃中,我們要求各部門積極配合,對教學資源進行全面整合,以擴充現有資源庫的有效存量,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實力。

一是搞好資源普查彙總。今年初,由縣遠教辦牽頭,組織縣農業、畜牧、科技、林業、經管等涉及到農村遠教的23個縣直部門和單位進行認真普查,全面瞭解各單位現有教學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技術水平等,對近3000份教學資料進行了彙編整理,將其中一部分內容新、實用價值較高的教學資源,採取複製、統一保管等形式在縣遠教管理中心進行了備份,有的還進行了二次開發。

二是聯合有關部門搞好資源開發。我們通過普查瞭解到,有許多單位配備了簡單的製作器材,有的單位和地方具有采編制作、實用人才、技術項目等方面的優勢,這些資源利用得好,將會從很大程度上增強我們進行教學資源開發的綜合實力。

為此,我們注意搞好組織協調,進行及時有效的資源調度。如在製作《無籽西瓜栽培技術》課件時,我們便以在本縣已有近10年種植歷史的雙龍西瓜栽培技術為基礎,集中了農業局、廣播局、科技局、蔬菜辦、經濟信息中心等單位的技術和人才,請來了本地西瓜種植方面的專家、大户,進行了共同開發。

三是廣泛引進教學資源。縣遠教辦先後從省、市遠教中心和其它多種途徑引進各類市場經濟理論、政策法規知識、農村適用科技、先進典型宣傳、歷史人物傳記等方面的教學光盤800多套,有關單位也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工作部署和本地實際需求,加大了教學資源的引入力度,彌補了本地教學資源的不足。

縣科協在科普遠教行活動中,就為10多個基層遠教站點送去教學培訓光碟400多張。

3、更新理念,引入教學資源的市場開發機制。除了採取行政手段,加強對部門資源的整合,在教學資源的開發、引進和交流方面,我們注重引入開放性的開發模式,通過建立健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管理辦法,增強了資源開發主體的積極性和學 習對象的參與度,目的性更強,效果也更加明顯。

一是建立激勵機制引人才。為彌補教學資源開發工作中開發項目單

一、技術含量不足的缺陷,我們與有關部門配合,通過調查摸底,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支包括各部門專家人才和農村實用技術能手、民間藝人和能工巧匠在內的本地資源開發輔導隊伍,為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在各自專業領域的優勢搞好資源開發,縣遠教辦還依據他們在資源開發過程提供的技術、信息情況和學用效果情況給予一定的工作報酬。二是引入市場機制促開發。

為把遠教節目辦得更加生動,有效降低工作成本,擴充資源素材,我們適當地引入了市場經濟的模式,按照教學課件開發項目整體規劃,就部分教學課件的製作組成開發小組,進行任務委託,課件通過遠教部門組織的綜合評估後,再撥付開發費用。對於有些涉農公司推出的技術推廣性教材,只要切實符合農村羣眾需求,我們也通過鄉鎮農科站組織學用對象與其建立共同開發協議,以聘請作為技術顧問,實行種子、種苗、產品的統購統銷等方式進行產業推廣扶持。

農康公司參與開發推廣葡萄栽培技術後,購買其種苗的種植户和開發公司成倍增加,僅去年一年,他們就從中獲純利15萬元以上。三是建立網絡平台促交流。

遠教系統本身也為我們提供了資源開發的便利條件,經過精心研究,我們認識到可以利用遠程網絡先進的資源共享技術,擴充教學資源的交流渠道,滿足廣大農村羣眾遠教學用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在改造升級*縣遠教網站時,我們便開闢了專門的“農業實用技術交流論壇”,設立生豬養殖、葡萄種植、蔬菜栽培、種草養畜等多個子欄目,每個學用對象都可以通過遠教設備,在相應欄目內發佈自己的學習體會、生產經驗,也可以通過論壇提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與同一開發領域的其他行家裏手、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相互提供幫助。

4、強化管理,搞好教學資源的學習使用。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庫建立起來以後,我們充分考慮地域差異和農村羣眾學習愛好的不同,強化管理,健全網絡,努力使教學資料的提供基本滿足各個站點的學習需要。

一是建立了資源需求預測反饋機制。為了使資源開發工作進一步貼近黨員幹部羣眾的生產生活實際,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益,我們要求各鄉鎮遠教辦定期收集、上報本地羣眾的學習需求,然後進行彙總分析,確定教學資源的組織和發放重點。

今年初,縣城附近蔬菜栽種面積較大的幾個鄉鎮反映,許多羣眾需要大棚栽培技術指導,我們便和縣蔬菜辦一齊收集了相關教學培訓資料,並組織有關專家和種植大户到這些鄉鎮舉辦巡迴遠教講座,一些菜農發現所學內容對他們幫助很大,加大投入的信心有所增強,在短期內這幾個鄉鎮就增加了50多個大棚,並引進了十多個反季節蔬菜品種。二是暢通資源傳輸渠道。

我們將現有的多媒體課件、光盤及文字資料進行了分類整理,建立台帳,形成了一個系統的教學資源庫。將各類資源分類列出清單,下發到各遠教點,使各站點都能根據學習計劃安排,較為方便地組織好相關的學習資料。

我們還嘗試進行了遠教資源網絡傳輸,將一些羣眾需求廣泛、應用普遍的簡便性課件放在黨建網站上,供學習對象隨時下載學習。對於少數站點提出的個別需求,我們遠教辦教學資源組的工作人員也利用qq或發郵件的方式,為其提供相應的教學內容。

三是合理安排學習計劃。為搞好常規性教學資源的利用,我們要求各站點結合中央遠教頻道上播出的衞星節目時間表,靈活機動進行集中學習活動的安排,對各級教學平台上適合本地需求的教學課件都一律進行復制保存,以備反覆學習。

近年來,我們根據農村黨員幹部教育、經濟社會發展等實際需要,集中有關職能部門、企業和本地專業人才的力量,組織編髮了農村經濟管理、農業實用技術、農村文藝體育、本地歷史地理、政策理論法規等各類教學課件10多個,其中《南方紅寶石無核葡萄高效無公害栽培技術》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全市遠教課件觀摩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並被省、市遠教資源庫採用。另外從省、市遠教管理中心和其他途徑引入當前農村遠教工作急需的教學光盤800多盤,並對有關單位、企業、學校現存的近3000多份教學光盤和其它資料進行了名錄彙編。

二、教學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資源開發的力量不夠。基層黨員幹部和羣眾對教學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寬泛,對資源開發工作的要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現有的資源開發力量很難完全滿足基層羣眾的學習需求。

另外因為地域環境、學習需求的不同,也使教學資源的開發和組織處於一個眾口難調的境地。

2、資源開發工作的經費相對欠缺。根據經驗,製作完成一個高標準的專業教學課件,一般需要兩個月左右,有的重新組織素材就需要近一年的時間,同時還要聘請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加上設備購置等,都需要一定的資金保障。

目前,隨着資源開發任務的進一步加大,所需經費會越來越多,儘管縣財政對我們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在經費上仍然感覺比較緊張。

3、一些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偏低。有的農村羣眾習慣了手把手的教學方式,對遠教資源的學習使用顯得不夠適應,因而學習效果不夠好。

有的教學資源開發出來以後,針對性不強,實際效果不夠突出,相對於較高的製作成本顯得不夠划算。

三、關於此項工作提出的幾點建議

1、建立跨區域、跨行業的資源交流機制。為了進一步促進各地教學資源開發水平的提高,我們建議上級遠教部門打破區域或頻道限制,建立大範圍、廣覆蓋的資源共享系統,建立分專業、分欄目的網絡交流平台,使各教學資源開發主體和學用對象都能夠進行便捷的相互交流。

2、增強資源開發工作的實效性。我們認為教學資源開發工作應始終以簡便易學、形象生動為宗旨,在考慮課件資源科學性和精美性的前提下,還應充分考慮其靈活性和實用性,加大內容豐富、操作簡便、易學易懂的小型課件的開發力度,這樣既能進一步充實資源存量,又可以相對降低開發成本。

3、加大對資源開發的資金投入。教學資源開發、使用是農村遠程教育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本身難以取得直接的經濟收益,要想使這項工作長期開展下去,必要的經費支持必不可少,要像遠教站點建設一樣,加強其開發資金的統籌安排,為其提供可靠的保障。

在百度搜索:關於農村遠教教學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調查報告

【第5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情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_____鄉隸屬魯甸縣,地處魯甸縣北部,距縣城36公里,最遠的塘房村委會離縣城50公里。東與昭陽區蘇家鄉接壤,南與水磨鄉相鄰,西與梭山鄉相鄰,北與新街鄉相鄰。轄四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11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8244 户,總人口38720人。全鄉國土面積112平方公里,海拔2160米,年平均氣温10.9℃,年降水量1100毫米。全鄉實有農村勞工力20397人,外出務工11360人,其中全家外出户1276户,07年全鄉務工收入437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241元。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對我鄉社會經濟建設的作用。

通過人力資源轉移培訓,鄉黨委、政府利用我鄉人力資源開發契機,把全鄉潛在的勞動力資源優勢變成了現實的經濟優勢,使全鄉農民擺脱了自然條件的束縛,走上了奔富奔小康的道路,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全鄉社會經濟建設快速發展。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等有所提高。使外出務工人員為我鄉經濟發展積蓄了資金、技術、思想、提高了土地的綜合利用率,活躍了農村資本市場,為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三、勞動力轉移培訓對我鄉的金融作用

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通過郵寄、金融機構匯寄回鄉的據統計約有4000萬元,通過打工經濟的發展和部分資金流入我鄉,使銀行存款額大幅提升,對我鄉郵政和吸收銀行存款起着重大的作用。

四、務工人員對我鄉經濟的貢獻

1、打工經濟初步形成,規模日益擴大。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外出務工以每人每年收入大約在120xx元左右。僅外出務工一項,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就可多增加700餘元。這樣看來,打工經濟已經成為加快我鄉發展的重要產業。

2、農民素質不斷提高,造就了一批適應我鄉發展的有用人才。“解放思想,外出打工,勤勞致富,回報家鄉”。廣大農民通過外出務工,從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把外面新鮮的事物帶回了家鄉,極大地促進了我鄉的發展。如_____村的崔文聯在外打工多年當上了老闆,就捐了10萬元給家鄉的新農村建設,給家鄉的經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

3、一批農民在外出務工中發家致富,輻射帶動作用增強。經過多年的外出務工,我鄉一批頭腦靈活,敢闖敢試的農民已經率先發家致富,。多年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些身邊人、身邊事教育了我鄉的廣大羣眾,進而輻射帶動了更多的農民外出務工,形成了“一帶

十、十帶百、百帶千”的局面。如今,我鄉外出務工的隊伍不斷壯大,“農忙種田,農閒打工”正在成為廣大農民的生動實踐。

五、農村留守羣體方面

在全鄉四個村,對外出務工家庭進行調查走訪,全鄉農村留守羣體大致有以下三類:

一、單獨的留守老人,這種家庭大多是60歲以上的一個或二個老人;

二、單獨年幼的留守兒童,這部分家庭,多是二人以上兄妹型,年齡結構平均在15歲以下;

三、老幼留守羣體型,一般表現為祖孫關係。這類型較前二者有明顯的家庭活潑氣氛。據統計,全鄉中,_____村留守老人580人男性,223人女性357人,兒童860人;新樂村留守老人1050人,男性562人,女性488人,兒童1300人,塘房村留守老人587人,男性312人,女性275人,兒童2022人;照壁村留守老人533人,男性276人,女性257人,兒童640人。根據實際困難,鄉黨委、政府本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在救濟糧、低保等方面對其加以傾斜。

總之,外出務工已成為農民增收及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途徑,外出務工人員在輸出地積極工作,努力勞動,為輸出地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通過外出務工大量轉移了我鄉剩餘勞動力,使我鄉農業產業結構得到有效的調整,特別是一些新思想新觀念和農業技術引入並運用在種養殖業方面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率,促進了我鄉經濟的發展,為我鄉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6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情況調研報告模板參考範文

一、基本情況

**鄉隸屬魯甸縣,地處魯甸縣北部,距縣城36公里,最遠的塘房村委會離縣城50公里。東與昭陽區蘇家鄉接壤,南與水磨鄉相鄰,西與梭山鄉相鄰,北與新街鄉相鄰。轄四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11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8244 户,總人口38720人。全鄉國土面積112平方公里,海拔2160米,年平均氣温10.9℃,年降水量1100毫米。全鄉實有農村勞工力20397人,外出務工11360人,其中全家外出户1276户,07年全鄉務工收入437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241元。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對我鄉社會經濟建設的作用。

通過人力資源轉移培訓,鄉黨委、政府利用我鄉人力資源開發契機,把全鄉潛在的勞動力資源優勢變成了現實的經濟優勢,使全鄉農民擺脱了自然條件的束縛,走上了奔富奔小康的道路,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全鄉社會經濟建設快速發展。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等有所提高。使外出務工人員為我鄉經濟發展積蓄了資金、技術、思想、提高了土地的綜合利用率,活躍了農村資本市場,為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三、勞動力轉移培訓對我鄉的金融作用

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通過郵寄、金融機構匯寄回鄉的據統計約有4000萬元,通過打工經濟的發展和部分資金流入我鄉,使銀行存款額大幅提升,對我鄉郵政和吸收銀行存款起着重大的作用。

四、務工人員對我鄉經濟的貢獻

1、打工經濟初步形成,規模日益擴大。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外出務工以每人每年收入大約在120xx元左右。僅外出務工一項,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就可多增加700餘元。這樣看來,打工經濟已經成為加快我鄉發展的重要產業。

2、農民素質不斷提高,造就了一批適應我鄉發展的有用人才。“解放思想,外出打工,勤勞致富,回報家鄉”。廣大農民通過外出務工,從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把外面新鮮的事物帶回了家鄉,極大地促進了我鄉的發展。如**村的崔文聯在外打工多年當上了老闆,就捐了10萬元給家鄉的新農村建設,給家鄉的經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

3、一批農民在外出務工中發家致富,輻射帶動作用增強。經過多年的外出務工,我鄉一批頭腦靈活,敢闖敢試的農民已經率先發家致富,。多年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些身邊人、身邊事教育了我鄉的廣大羣眾,進而輻射帶動了更多的農民外出務工,形成了“一帶十、十帶百、百帶千”的局面。如今,我鄉外出務工的隊伍不斷壯大,“農忙種田,農閒打工”正在成為廣大農民的生動實踐。

五、農村留守羣體方面

在全鄉四個村,對外出務工家庭進行調查走訪,全鄉農村留守羣體大致有以下三類:一、單獨的留守老人,這種家庭大多是60歲以上的一個或二個老人;二、單獨年幼的留守兒童,這部分家庭,多是二人以上兄妹型,年齡結構平均在15歲以下;三、老幼留守羣體型,一般表現為祖孫關係。這類型較前二者有明顯的家庭活潑氣氛。據統計,全鄉中,**村留守老人580人男性,223人女性357人,兒童860人;新樂村留守老人1050人,男性562人,女性488人,兒童1300人,塘房村留守老人587人,男性312人,女性275人,兒童2020人;照壁村留守老人533人,男性276人,女性257人,兒童640人。根據實際困難,鄉黨委、政府本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在救濟糧、低保等方面對其加以傾斜。

總之,外出務工已成為農民增收及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途徑,外出務工人員在輸出地積極工作,努力勞動,為輸出地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通過外出務工大量轉移了我鄉剩餘勞動力,使我鄉農業產業結構得到有效的調整,特別是一些新思想新觀念和農業技術引入並運用在種養殖業方面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率,促進了我鄉經濟的發展,為我鄉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7篇】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自查報告撰寫過程中,以上行公文體裁(報告),把握客觀性、陳述性敍述。文字要簡練,避免重複,用語要準確,切忌詞不達意,文字宂長。下面是有關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借鑑!

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縣紀委監察局:

按照《中共**縣紀委**縣監察局關於開展脱貧攻堅監督檢查的通知》的要求,我鎮對自20xx年以來的農村扶貧工作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各年度脱貧任務數

20xx年我鎮共有416户1208人納入建檔立卡貧困系統,貧困發生率為2.7%,有縣列貧困村1個(xx村)。

20xx年脱貧人數為139户425人。

20xx年預脱貧人數為124户372人。

20xx年脱貧任務數為172人。

二、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網絡系統

精準扶貧工作共包含4個系統、1個網頁。2022年底錄入數據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採集系統,20xx年10月開通的**愛心幫扶後台管理系統,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目前正在錄入數據的脱貧攻堅六有信息平台,國務院扶貧辦雨露計劃網。

國扶辦開發的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併發放了扶貧手冊。省扶貧辦開發脱貧攻堅六有信息管理平台,要求户有表、村有冊。市扶貧辦下發了貧困户“問題台賬、幫扶台賬、脱貧台賬”一覽表。

三、農村扶貧開發項目

(一)貧困户入户項目

20xx年共實施了兩次入户項目,包括蔬菜種植、菜葉種植、柑橘種植、核桃種植、育肥豬、母豬養殖及新建住房等項目。第一批入户項目方案包含116户,376人,應撥款16.7825萬元。合20xx年10月開展的精準扶貧再識別和“回頭看”工作,我鎮有22户因不符合貧困人員認定條件,經鎮黨委研究決定:我鎮第一批實施入户項目為94户,實際撥款為13.56萬元。20xx年底通過了縣扶貧移民局的驗收,近期將報財政局撥款到户。第二批入户項目方案包含146户,425人,實際實施109户,305人,將於20xx年6月底前完成實施驗收。

(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縣列貧困村聖本村於20xx年硬化3km長3.5m寬的村道,工程總造價90萬元,其中村民自籌35萬元,投資折資19萬元,上級扶貧資金36萬元。

四、貧困户再識別和“回頭看”

精準扶貧識別及回頭看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鎮紀委的全程監督下,由鎮黨政班子成員分別帶領鎮村兩級幹部入户甄別,嚴格剔除城鎮户籍人員、經商、買車、買房、財政供養人員,於12月28日核定系統人員為403户1178人(包含已脱貧人員中需清退的95人,因要求系統不能動)。及時上報清退、新增表。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上級對貧困户的準確定義不明朗,各部門要求不一致,比如:民政系統要求所有的低保户都要進入貧困系統,而精準扶貧系統要求必須要符合整户低保才能納入;二是貧困人員的隱形收入不能認定,比如其存款我們無法核實,為此造成人員核實不能確保100%的準確度,隨時有可能增減人員,但系統不能隨時變動。

【第8篇】貧困山區農村婦女生存現狀與人力資源開發問題調查報告

前言

女人能頂半邊天,在現在的社會中,女性的地位已經大大得到提高。但是在廣西貧困山區的農村中,存在着那麼一種現象,家庭中的大多數男性都作為勞務輸出,奔走全國各地為改善家庭經濟狀況。那麼,家裏缺少了男人這部分主要力量,農活由誰來幹?這個家由誰來當?女性的地位如何?這部分人力資源如何開發?都成為了我們的疑問。為此,水電學院團委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讓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暑期社會實踐隊組織了農村婦女生存狀況調查活動,為我們一一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的目的地是廣西河池市馬山縣,通過出發前的調查,我們得知:馬山縣是勞務輸出之鄉,目前勞務輸出人數達12萬人次以上,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從郵局匯回的勞務資金達1億元以上,勞務輸出不僅帶回資金、技術,也促進了羣眾思想觀念的進一步解放、更新,是全縣各鄉鎮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品牌。我們共有15名隊員參與到此項調查中,成立了3個調查小組,奔赴廣西馬山縣古寨瑤族鄉農村進行實地調查。

調查時間

2010年7月16日——2010年7月19日

調查地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古寨瑤族鄉古記村、本立村。

調查情況

調查前,馬山縣婦聯和當地村委會取得溝通,縣婦聯潘玉富主任為我們介紹了當地情況:古寨瑤族鄉位於馬山縣東部,距離縣城23公里。全鄉下轄9個行政村,311個村民小組,260個自然屯5289户,總人口為21710人,其中瑤族人口6230人,佔總人口的29.5%,是南寧市三個瑤族鄉之一。全鄉總面積1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050畝,是典型的“九分石頭一分土”的國家重點扶貧山區鄉。農業生產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紅薯等,林業以竹子、任豆樹、金銀花等為主,養殖業主要是生豬、土雞、黑山羊等。XX年年國民生產總值6618萬元,農業總產值5030萬元,糧食總產量4334噸,人均有糧205公斤,財政收入7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79元。古寨瑤族鄉婦女基本情況:全鄉女性有10486人,女幹部有55人,女黨員有88人,XX年女性出生有410人。瑤族婦女3023人,鄉婦女勞動力5138人,佔婦女總數的49%。

鄉婦女工作指導思想:圍繞全鄉黨政工作大局,在“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上找準定位,堅持“一手抓維權、一手抓發展”的工作方針,充分調動婦聯幹部的積極性、創造性,推動實施《兩綱》、《兩法》;依法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不斷提高全鄉婦女兒童整體素質,全面加強婦聯自身建設,努力創建學習型婦聯組織。遵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提高全鄉婦女綜合素質,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和諧古寨中發揮積極作用。

縣婦聯和當地村委會取得溝通,在縣婦聯潘玉富主任的帶領下對農民進行訪談,瞭解農村婦女生活情況及家庭情況。另外還發放了51份問卷,並及時收回,做了相應登記,問卷回收率100%。隊員們還給農民帶去了《婦女保健知識》、《關愛今天的女孩關注中華民族的未來》的宣傳資料。

通過問卷調查瞭解到:婦女的文化程度偏低,國小文化的佔到了50%大專文化的才2.5%。沒有上過學的佔15%之多。她們的專長有87.5%的婦女是一般性農活,像諸如養魚、養蠶、編織、文藝方面的都非常少人會的。家庭人口有85%的家裏是2到5個人,67.5%的家裏有2個小孩,但是還有5%的家裏還沒有小孩。有65%的小孩讀書。家裏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丈夫,而收入主要由妻子支配。家裏的事情,20%是小事自己大事丈夫,25%是大小事情都由丈夫決定,50%是一塊商量的。一天的娛樂時間較少,有60%的婦女沒有娛樂時間。而主要的娛樂方式也非常簡單,60%的婦女是看電視和聊天。打牌的有17.5%。給自己買的女性用品65%是衣服,2.5%買了化粧品,2.5%買了補品,還有30%買了其它的。身體健康狀況,70%的婦女身體良好,有12.5%的婦女生病,剩下的17.5%是其它情況。生病後有誰來照顧是否有人照顧,25%的婦女生病後是由丈夫照顧,7.5%的婦女生病後是由自己的孩子照顧,12.5%的婦女生病後是由老人照顧,還有35%的婦女生病後是其他情況,20%的婦女生病後沒人有照顧。在身體檢查方面,40%的婦女是一年一次的身體檢查,2.5%的婦女是一年兩次的身體檢查,竟有57.5的婦女沒有去做過身體檢查。家庭收入情況,全年家庭收入情況,20%的家庭年收入為1~XX元,15%的家庭年收入為3~4000元,25%的家庭年收入為5~6000元,10%的家庭年收入為7~8000元,20%的家庭年收入為萬元以上,10%的家庭年收入為其它情況。外出打工情況,45%的婦女出去打過工,還有55%的婦女沒有出去打過工。而打工的地方,有22.5%的是去南寧打工,5%的是去廣東打的工,2.5%的是選擇去中山打的工,還有17.5的是去其它地方打的工。在外面打工一年能掙到的錢,一年能掙到1~3000的佔12.5%,一年能掙到4~5000的佔到15%,一年能掙到6~8000的佔到12.5%,其它情況的佔到60%。丈夫是否在外面打工,有65%丈夫是去到外面打工的。丈夫在外打工對家庭經濟狀況是否有變化,無變化佔35%的比例,其它對家庭經濟狀況有程度不同的影響。

以上是兩個村的有效樣本:40個婦女的調查結果統計,從數字中可以看出:在當地,農村婦女的文化程度偏低,受到的教育機會少,很早就輟學了。她們都沒有什麼專長,除了平時的一般農活,很少有會其它技能的,諸如養魚、養蠶、編織還有其它生產以及文藝方面特長的非常少,也許是平時農活太多,還有照顧家人,她們的生活都過得很樸實。每個家裏的人口還不算太多,基本上是2到5口人,家裏的小孩也不是很多,擁有兩個小孩的家庭所佔所有家庭的比例最多。而小孩上學的,到了上學年齡的基本上都上學了,初等教育普及率較高。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丈夫,村裏的男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只有在農忙時才會回來,他們是家庭收入的來源。收入純粹靠農作物的不多。而家庭收入主要支配者是自己,也有很多是夫妻共同支配的。家裏的事情小事情基本上是自己做決定,大事情由丈夫或者是一起決定。可能是農活較多,娛樂活動少,她們的娛樂時間非常少,甚至還有沒有娛樂時間的情況。她們的娛樂方式也非常貧乏,看電視聊天,很少有打牌的,精神生活過得較單一。女性用品的購買,基本上都是買衣服,很少有買化粧品和補品之類的。這也是農村婦女與城鎮婦女的不同之處。身體狀況都還不錯,有很少一部分是得病的。生病後照顧她們的大多是丈夫和家裏的老人。也有的是沒人照顧的。大多數的婦女每年都會去一年進行身體檢查,不過仍有一部分是得病了才去做檢查。不去檢查的大多是年級稍大點的婦女。至於家庭收入情況,總體上是收支平衡的,能剩下的也不會很多。如果有小孩上學的家庭,經濟較拮据,交了小孩的學費,一年的收入就剩下得更少了,甚至還會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欠錢。

調查結果

我們發現馬山縣的農業基礎薄弱。農業基礎設施落後,抗災能力弱,基本上仍處於“望天收成”狀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效果不夠明顯,特色農業規模不大,農產品缺乏深層次加工,包裝、宣傳、品牌打造等工作跟不上。高新農業、生態農業等發展滯後,農民增收途徑單一,增收幅度小、速度慢。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看到並從中瞭解到了,本立村是馬山生態扶貧示範村,有一個初具規模的養豬場,由富德公司和村裏的會計負責運作,主要生產種豬並聯系外銷,形成“公司加農户的生產模式”。豬場有新品種種豬50頭,母豬400頭。對村裏的貧困户,每隔一段時間提供給貧困户豬苗,讓農户養成肉豬後出售,或者母豬生出小豬後,還養豬場豬苗的錢或者直接還豬苗。還有瘦肉型豬,有50%以上銷往外地,。養豬場雖然由村裏的的會計負責,但不屬於村裏共同的經濟財產,但受到村裏的監督。還為村裏的貧困户提供種豬,貧困户不用先付錢,等豬養大後再付種豬錢。本立村村長還強調説村裏非常重視村裏的婦女工作。村裏已經拉有寬帶網,就等着買電腦了。我們的領隊周書記對村長提出建議,可以免費為村裏提供技術支持,免費進行電腦技術相關的培訓。值得村長驕傲的是村裏的路是村裏人出錢修的,不用靠政府扶持。這個村讓我們想到了先富帶後富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模式,算是一個挺不錯的村了。

而我們調查的第二個村——古記村,各户房屋之間距離較遠,樓房不形成羣居式坐落。移動電話在當地信號很差,而感到好奇的是古記村的婦女相對本立村的顯得較年輕些。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政府為了兩户人家6口人竟花100萬修了一條路。不知這樣子做是否明知。有人説,還不如給他們100萬的錢,讓他們住城裏還要好的多。與我們原先了解到的“城鎮化發展滯後,交通條件差。目前全縣城鎮化水平僅20%左右,遠低於全國39%和廣西31%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縣14個鄉鎮只有3個鄉鎮通油,145個行政村中尚有73個行政村沒有通四級路,其中有29個村未能實現晴雨通車,1586個自然屯不通路,交通閉塞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情況不符,説明政府對當地交通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在古記村,有個現象我很驚訝,他們都存在日不閉户的習慣,我們調查過程中能隨意進入民宅,不知道是不是他們這裏的風氣很好。有説法是,家裏沒什麼東西值得別人偷的,當我們幾個人在一家小賣部歇腳時,店鋪老闆,很放心的騎着自行車外出辦事了,留着我們這些陌生人在店裏,過了一會老闆才回來,此事令我們很是異常驚訝。

兩個村都是羣山環繞,房子也大都依山而建。村裏的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和甘蔗,還有很少的稻田,這裏水資源不是很充足。耕地面積也不多。他們還在山上種有竹子,每棵竹子還有承包商給的三塊錢的補助。調查過程中,還看到一家養蠶户,因為養蠶,收入較別人富足。雖然很多農户都蓋有樓房,但是房子裏基本上都沒有裝修過。很多家裏都堆有收穫的玉米。當地人都很友好、和善,我們的造訪受到了他們的熱情接待,見得最多的是他們那樸實的笑容。讓人看着舒坦,很容易相處,減少了我們調查的困難。這次調查出來

【第9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辦工作報告

20xx年我縣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遭遇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同時也迎來了國家擴大內需、縣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進一步加大,農民工就業空間進一步擴大的絕好機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面臨着挑戰和機遇,既存在壓力又充滿動力。年初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各級各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和配合下,農村人力開發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七屆七次全會精神,以提質增效為核心,以強化服務為保障,牢牢把握“提高務工人員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能力和自謀職業能力,促進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核心目的來開展各項工作,有效促進了農村勞動力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現將20xx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年度目標任務完成較好,各項指標同比增長較快

20xx年度,縣政府下達縣人力辦的目標任務是:累計轉移務工人員穩定在10萬人以上,培訓農村勞動力2.05萬人,實現務工工資性收入7.9億元以上,務工純收入3.9億元以上,促進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60元以上。圍繞這一目標任務,縣人力辦積極開展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宣傳培訓、市場開發、轉移輸出、維權保護等工作。規範建立了相關農村人力資源數據庫,完善了農村勞動力資源台帳、培訓台帳和轉移輸出台帳;加強了返鄉農民工的動態監測預報;在務工人員集中地建立了勞務聯絡點、維權服務網點;成立了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鑑定站並已正常運轉;繼續開通××縣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網站,加強網站的日常維護管理。預計實現務工工資性總收入8.39億元,完成任務數7.9億元的106.2;工資性純收入4.09億元,完成任務數3.9億元的104.9;培訓農村勞動力2.06萬人,完成任務數2.05萬人的100.5;全縣累計轉移務工人員11.06萬人,完成任務數10萬人的110.6。

(一)轉移輸出規模擴大,有序比例大幅提高。全縣轉移輸出務工人員11.06萬人,與上年同比增加0.8萬人,增長8個百分點,超縣下達目標任務0.89萬人,在總量擴大的基礎上,勞務開發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從勞動力流向看,省外轉移6.75萬人,省內縣外轉移2.22萬人,縣內就地就近轉移2.09萬人,轉移輸出結構(省外:省內縣外:縣內)由去年的61:28:11變為今年的61:20:19;從有序轉移程度看,有序轉移8.16萬人,有序化轉移程度從去年的65增至74,同比增長9個百分點,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輸出有序化程度明顯提高。

(二)勞務收入明顯增加,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全縣務工總收入實現8.39億元,比上年增長0.73億元,增幅達9.5,超縣下達目標任務0.49億元;全縣務工淨收入實現4.09億元,比上年增長0.41億元,增幅達11.1,超縣下達目標任務0.19億元,農民人均務工淨收入1048元,比去年的956元增加92元,增幅達9.6;預計農民人均務工淨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2290元的45.8。務工收入撐起了農民增收的“半邊天”,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開始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縣域勞務經濟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三)培訓力度不斷增強,技能水平不斷提高。新增培訓農村勞動力20571人,超縣下達目標任務71人,其中務工引導性培訓13015人,基本技能培訓7556人,獲證4531人。基本技能培訓獲證率達60。務工人員技能水平不斷提高,就業競爭能力不斷增強。

二、加強組織領導,以培訓促轉移、以就業促增收、以維權促穩定,快速推動工作發展

(一)加強領導,落實目標責任。一是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把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與縣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辦和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職責任務,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問題,出台了《鼓勵創業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的工作意見》(魯辦法〔20xx〕13號)等返鄉農民工就業優惠政策;二是縣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辦把20xx年目標任務進行科學分解、任務落實到個人,同時與各鄉鎮工作站、各培訓基地分別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職責;三是在鄉村建立了信息員制度,負責信息發佈、宣傳動員,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參加培訓轉移;四是根據農村勞動力的培訓轉移需要,成立了農村勞動力技能鑑定站,發展了培訓基地6家,進一步加強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力度。目前我縣已逐步發展成為縣有專設機構,鄉有工作站、村有信息員,主要務工輸入地有聯絡站(點)的集宣傳組織、培訓提高、技能鑑定、市場開發、轉移輸出、維權保護、跟蹤服務一體化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格局。

(二)積極宣傳培訓、着力開發勞務市場。一是年初,在全縣12個鄉鎮進行宣傳培訓,發放“春節慰問信”、“務工服務卡”和“招工信息”等宣傳資料31600份,接受諮詢24000餘人次;二是春節前及時召開返鄉農民工代表慰問座談會,邀請十餘家部門領導和兩家培訓基地負責人與農民工代表面對面的座談、交流,瞭解返鄉農民工就業意願,為農民工再就業工作提供決策依據;三是得到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關心和幫助。3月初,經縣政府保縣長牽線搭橋,與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取得聯繫,縣人力辦組成勞務考察組到該地區進行勞務考察,並獲得大量用工訂單;四是選派骨幹人員通過跨區域勞務合作與洽談多方收集用工崗位。

通過大力開發勞務市場,年初與廣東、福建、山東、江蘇、浙江等省15家用工企業簽訂了勞務訂單,收集了3000個就業崗位並在××電視台滾動播出向社會發布務工信息;4月初對福建泉州遠宏實業有限公司、龍豪服飾有限公司、安盈輕工有限公司、金科服飾有限公司和廣州東莞龍華勝鞋業有限公司、旭日玩具廠、台升傢俱廠等20餘家用工企業進行考察、洽談,開發近2萬個用工崗位;下半年又借護送務工人員到廠就業之機,陸續對務工輸入地輻射的周邊地區進行考察、洽談,廣泛收集務工信息。全年共開發就業崗位3萬餘個。

(三)強化培訓,提高就業能力。一方面是利用春節勞務下鄉宣傳之機,在各鄉鎮適時對有意願外出務工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僅在這一期間共培訓2100人次;另一方面是以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培訓、務工人員夜校培訓、整鄉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項目為依託,在縣內積極開展務工引導性、新型農村婦女、農村實用技術、務工基本技能等多個門類的培訓,長期開設十字繡技術、電焊工、砌築工、縫紉工、制瓦工、沼氣工、林果蔬菜栽培、農機操作手、拖拉機駕駛員、農村經紀人等近20餘個工種的技能培訓班,堅持理論知識培訓與實踐操作培訓有機結合、統一考試與技能證書申辦配套進行,進一步提升務工人員技能水平,增強就業競爭能力。全年共培訓20571人,其中,基本技能培訓7556人,獲技能證書4531人,獲證率達60以上。

(四)加強組織轉移,促進就業。一是1月底在茨院鄉成功舉辦全縣“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歡送儀式”勞務宣傳活動,為分批次外出的500餘名務工人員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增強返鄉農民工外出務工信心;二是3月中旬圓滿完成“20xx年初雲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會議現場參觀點”的籌備迎檢工作,組織了250餘名務工人員參加培訓轉移;三是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勞務輸出活動,在9月、10月連續兩次參加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各縣區範圍內組織舉辦的“慶祝祖國60華誕---滇深勞務合作昭通務工人員歡送儀式”,共培訓組織近400名××籍務工人員參加組織轉移,轉移人數均佔全市參加當次活動總數的半數以上;四是在平時的轉移輸出工作中,為外出務工農民購送車票並派專人護送到廠安置就業;五是結合本縣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縣內就業崗位進一步增多的實際,強化就近培訓就地轉移;六是加強宣傳組織,保證平均每月2次以上規模組織務工人員輸出就業。目前我縣已累計轉移輸出務工人員110583人,其中省外轉移67246萬人,縣外省內轉移22248萬人,縣內就地就近轉移21089人。

(五)加強維權保護、促進穩定就業。一方面是積極與各地有條件的用工企業進行協商,開辦單列的回族食堂20餘個,解決了我縣回族農民工外出務工的問題;另一方面逐步在農民工集中的城市進一步設立聯絡(站)點,負責農民工的跟蹤管理、維權服務等工作;其次是聘請雲南硯池律師事務所為農民工維權服務,提供法律援助;再次是與公安、法院、勞動保障、工會、婦聯等有關部門積極配合,保護農民工的各種合法權益。

(六)加強學習、加強管理,不斷完善自身建設。一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方針、路線、政策,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創建一支“學習好、團結好、紀律好、作風好、政績好”的農村人力資源工作隊伍;二是在縣第4紀工委的幫助指導下,認真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規範機關工作人員辦公行為,提升單位形象,提高辦事效率,努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吃苦型、熱心型、務實型、廉潔型、不計個人得失型的服務機關;三是按照縣委的統一安排部署,積極參加我縣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按照“三對照三查找”的要求,廣泛徵求意見、認真查找問題,加強整改,自覺用科學發展觀管理和指導我辦的各項工作;四是加強信息報送,向各級有關部門報送音像、文字信息累計200餘條,在省、市級重點刊物發表近20餘篇,其中《昭通日報》刊發1,縣內《××信息》、《××政務信息》等刊發表40餘篇,本單位刊辦《××縣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簡報》共12期。通過積極的對外宣傳,我縣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受到各有關媒體的廣泛關注;五是規範台帳管理。進一步規範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各相關台帳,加強向上級主管部門的月報、季報工作;六是加強全縣12個鄉鎮農村人力資源現狀的調研,為明確努力方向、制定工作措施提供可靠依據;七是加強與領導組各成員單位的協調配合工作,共同推動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精心組織、強化措施,突出五個重點開展工作

(一)突出抓好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

今年初全縣出現返鄉農民工4.14萬人,其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而失業返鄉的1.53萬人,佔返鄉總數37。對此,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大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促進就業的意見》(魯辦發〔20xx〕13號)文件,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促進就業。縣人力辦也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加強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一是印製了《××縣務工人員返鄉情況統計表》,從20xx年12月起組織專門力量,在全縣12個鄉鎮實行返鄉農民工監測十天一報的“旬報制度”,及時掌握返鄉農民工動態信息,同時組織召開了返鄉農民工代表座談會,根據返鄉農民工的就業意願和需求,制定工作措施,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工作格局;二是多次選派骨幹人員到廣東、福建、山東、江蘇、浙江等省進行實地考察、簽訂勞務訂單,並把收集到的就業崗位信息製成招工簡章在××電視台滾動播出,向社會廣泛發佈務工信息。累計開發省內外用工崗位近3萬餘個,解決了務工就業崗位短缺的問題;三是根據勞務市場需求,開設了十字繡、砌築、鋼筋、電焊、電子電工等多種專業的技能培訓,同時創新培訓方式,邀請用工方直接參與現場培訓,做到長期開班、長期培訓,培訓一批、轉移一批。共培訓返鄉務工人員6272人,經培訓轉移5806人;四是加強有序輸出與務工能人帶動轉移相結合,促進再就業。一方面在年初舉辦了返鄉農民舉行了隆重的再就業歡送儀式,增強返鄉農民工外出務工信心和決心,另一方面是做好安撫工作,加強遠程救助。在開發勞務市場的同時,在務工就業地進一步做好農民工的思想穩定工作,消除恐慌心理,對自發外出到務工地找不到崗位的務工人員實施遠程救助、異地安置就業600餘人;五是認真貫徹中央、省、市有關文件精神,落實農民工創業優惠政策,協同有關部門幫助返鄉農民工申辦扶持創業貼息貸款,鼓勵返鄉農民工創業101人,帶動就業560餘人;六是強化服務,促進就業穩定。一方面為外出務工農民購送車票並派專人護送到廠安置就業,並逐步在我縣農民工集的廣東、福建、浙江等省設立了聯絡(站)點,負責農民工的跟蹤管理、維權服務等工作。另一方面聘請雲南硯池律師事務所為農民工開展維權服務,提供法律援助,同時與工會、婦聯、勞保等部門積極配合,加強對返鄉農民工的培訓和各種合法權益保護。

通過各種有效措施,到7月初,全縣4.14萬返鄉農民工已實現充分再就業,其中,失業返鄉的1.32萬人經培訓後轉移輸入到福建、廣東、浙江、山東等省就業,其餘0.21萬人實現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二)突出抓好茨院鄉務工人員夜校培訓。

茨院鄉務工人員夜校試點培訓工作自20xx年4月開始實施,到20xx年10月全面超額完成任務,共培訓97期4827人,完成任務數4820人的100.1。其中:開展引導性培訓1155人;電焊工、制瓦工、砌築工、沼氣工、農村經紀人等務工技能培訓2316人,獲取技能證書470人佔技能培訓人數的20.3;新型婦女培訓120人;生豬養殖、肉牛育肥、林果栽培、蠶桑種養、漁業養殖、玉米制種、蔬菜種植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236人。經培訓後新增就業人員4827人,轉移就業率達86.5。如沿閘村12社的金升德,通過黃牛短期育肥技術、生豬養殖技術培訓後發展肉牛養殖,生豬育肥,年純收入達到50000元以上;沿閘村18社的趙澤雄,經電焊工培訓技能提升後,月純收入達到2500元以上;8社劉知凱,經砌築工培訓技能提升後,月純收入達到2022元以上;闆闆房9社顧幫定等農民經十字繡培訓後,與昭通金沙繡藝有限公司建立了勞動關係,實現就地就近轉移就業,不但利用農閒時間做十字繡品每月可掙600元左右工資性收入。還可以保證農業生產正常進行。

通過務工人員夜校培訓項目的實施帶動,預計茨院鄉今年務工總收入8928萬元,純收入4356萬元,佔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8;務工純收入比去3561萬元年增加795萬元,農業人口人均增加約295元。在項目實施中,認真做到:

1.加強組織領導,層層落實職責任務。縣鄉成立專項工作領導組,做到縣、鄉、村三級聯動,組織有序,層層明確職責任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2.強化管理,確保資金落到實處、農民受益。嚴格按照資金管理和使用要求,堅持面向社會、面向農民進行廣泛公示,接受監督,正確把握資金使用方向,確保農民受益受惠。

3.落實保障措施,確保項目質量。一是擬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二是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鄉、村、組幹部全力配合,組織到户、培訓到人,做到“一個努力、一個配合”;三是有意識地把實訓場地安排在當地公益事業建設上,如溝涵修建、鄉民公共場地硬化等方面,使培訓耗材不耗廢,做到“耗材不耗、變廢為寶”;四是強化提高務工技能水平和增強務工就業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的“兩個核心目的”。

4.堅持“三個貼近”、“七個結合”。在培訓專業設置、轉移輸出導向上,堅持貼近農民整體素質提高需要,貼近農村產業發展需要,貼近企業用工需要的“三貼近”,轉移培訓中認真做到與科學發展觀相結合、與市場需求相結合、與農民自身發展需求相結合、與項目實施鄉的產業優勢相結合、與當地經濟發展形勢相結合、與資源整合相結合、與培育壯大農畜種養大户相結合的“七個結合”,對不同性別、不同文化、不同年齡的務工人員,開展不同內容、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培訓。

5.加強“十個到位”,紮實開展工作。一是職責明確到位,做到層層落實;二是分工合作到位,形成合力;三是補助資金到位,保證培訓順利進行;四是教師到位,確保培訓有序開展;五是培訓教材到位,做到參訓農民人手一冊;六是培訓到位,做到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水平、不同需求的農民採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和內容;七是培訓耗材到位,提高提高培訓效果;八是教學設備到位,保證培訓質量;九是訂單到位,確保轉移有崗;十是輸出就業到位,確保農民增收。

(三)突出抓好“整鄉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縣人力辦根據小寨整鄉推進建設要求,貼近農村、貼近農民、貼近技能需求,制定了《××縣小寨鄉“整鄉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施方案》,整合了22萬元在小寨鄉培訓1100人、整合了10萬元在龍頭山鎮培訓500人。項目自5月6日實施,到7月底圓滿完成1600人的轉移培訓任務,惠及貧困農民1600户5000餘人。共發放培訓教材、務工知識讀本、宣傳資料和招工簡章等近7000冊(份);發放泥刀、灰鏟、灰板、抿子、施工安全帽等實訓工具1600套8000餘件,就地就近轉移就業1523人,人均月工資1000元以上,實現月務工收入150餘萬元,循環投入整鄉推進房屋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為整鄉推進建設提供了強勁的推動力。如:小寨鄉大坪村的朱興富、劉福良、孟廣權、紹發海、夏文剛等農民通過培訓學到技能後,分別組建了自己的施工隊,在本鄉從事屋頂改造工作,每人每天可掙50—60元,月工資在1500元以上,每個施工隊每天可完成3—4户的屋頂改造,僅10個施工隊每天就可完成近30户的民房屋頂改造工作。

在實施過程中,加強項目和資金的管理,規範操作、規範實施,認真做到:

1.突出一個重點。抓住提高農村貧困勞動力素質、促進農民增收這一重點,突出技能培訓,強化就地轉移,助推整鄉推進建設。

2.執行兩個辦法。嚴格執行《雲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雲農財〔2022〕157號)和《雲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管理辦法》(雲農(法)字〔2022〕27號)文件要求。按照“兩個辦法”規定,實行“一表一賬一單”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公示公告制度,強化“上級監督、部門監督、監察審計監督、羣眾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五道防線,確保項目資金安全,發揮資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3.強調三個到位。一是宣傳到位,通過報刊、簡報、公示公告、宣傳冊等形式和召開村民大會之機加強宣傳,調動農村勞動力參訓積極性;二是培訓到位。找準培訓對象、擴展培訓區域、用足培訓課時、靈活培訓方式,想方設法提高受訓農民技能水平;三是轉移到位。通過培訓,為整鄉推進建設培訓了千名能工巧匠,造就了百名技術中堅力量,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4.落實四項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層層落實職責任務,積極取得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加大培訓力度;二是積極整合資金,確保受訓人員得到免費培訓、直接受益;三是因地制宜、因類施教,把培訓主陣地擺到施工現場,着力培訓砌築專業技術工,為整鄉推進建設提供技術型人力保障;四是強化就地就近轉移,邀請用工方參與現場培訓,直接吸納就業,促進農民增收。

5.嚴把五個關口。嚴格把好培訓透明關、培訓質量關、監督檢查關、好轉移輸出關和好檔案規範關,確保培訓規範操作。

6.顯現六種成效。通過培訓,受訓農民在思想觀念上明顯轉變、收入得到明顯增加,新農村建設進程顯著加快,當地農村留守羣體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農村後備建設力量儲量增加,市場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有力助推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四)突出抓好中央、省級下達我縣的轉移培訓項目。

1.抓好20xx年度雲南省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的實施。實施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農民就業能力為前提,以轉移就業為目的,以訂單方式培訓為主開展項目工作。項目自20xx年8月啟動實施(該項目為跨年度實施項目),至20xx年8月全面完成轉移培訓任務並通過縣級檢查驗收。共培訓農村勞動力85期7050人(其中獲技能證466人),完成任務數7000人的100.7,轉移6989人,轉移率99。通過項目實施,人均月工資950元以上,按人均務工半年以上計,獲務工總收入4018萬元,惠及6000餘户貧困户2.4萬餘人貧困人口。

2.抓好20xx年度雲南省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示範基地項目的實施。該項目由縣職業中學組織實施,我辦重點抓好項目的監督、指導。項目自20xx年8月啟動實施(該項目為跨年度實施項目),至20xx年8月全面完成轉移培訓任務並通過縣級檢查驗收,共培訓農村勞動力400人,佔任務數400人的100,獲技能證382人,獲證率95.5,轉移就業400人,轉移率100。

3.抓好20xx年省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該項目自今年8月開展培訓已來,到10月未已培訓2830人,完成任務數4000人的70.7,預計到12月中旬可全面完成培訓任務。

(五)突出抓好農特產業技術和農村服務業技能培訓。

為認真貫徹縣委七屆七次全會和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縣人力辦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為依託,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強化技能培訓為重點,以增加就業為核心,結合農民實際需要,圍繞縣內民生工程、基礎建設、生態環境項目和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着重抓好特色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村服務業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一是結合龍樹片區冷涼蔬菜產業發展需要,在龍樹、新街、水磨三個鄉鎮開展冷涼蔬菜種植技術培訓350人,培訓後就地轉移從事農特產業生產;二是結合龍頭山片區經濟林果產業發展,在龍頭山等鄉鎮開展花椒、蘋果等特色產業培訓683人;三是結合縣內畜牧養殖、蠶桑種植等產業發展,在茨院等鄉鎮開展蠶桑種植、玉米制種、漁業、肉牛、生豬等養殖技術培訓1085人;四是在各鄉鎮開展農村經紀人、沼氣工、農機操作手、拖拉機駕駛員等農村服務業技能培訓365人。經培訓後均就地轉移從事農特產業生產和農村服務行業,提高農畜產品質量,為農民持續增收創造條件。

四、存在困難、問題

一是農村勞動力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外出務工人員中普遍為國中以下文化程度,觀念陳舊、勞動技能低,大部分從事體力勞動難以晉升較高層次崗位,收入低,導致就業不穩定,流動性大;

二是金融危機衝擊未完全消除,沿海發達地區高收入就業崗位開發仍存在困難;

三是經費投入不足。縣財政困難,投入少,而上級下達的培訓項目僅有培訓資金,沒有工作經費,與農民工培訓的需求不適應。

四是務工輸入地雜散,外出務工人員流動性較大,自我維權意識不夠強烈,而我辦人員少、工作經費不足,維權服務較為困難,輸出地與輸入地的跨區域協調合作力度有待進一步擴大和加強。

五是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涉及城鄉統籌的各個方面,職能涉及培訓、輸出、維權等很多方面,跨城市和農村,任務重,責任大,工作機構有待進一步建立完善。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指導思想。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關於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總體部署,推動農村勞動力的大培訓、大轉移、大創業,積極開展“一輸兩引”工作,即:加大農村勞動力的培訓轉移輸出力度,加強農民工回引創業力度,積極吸引沿海發達地區企業到縣內發展,提供務工就業崗位。

(二)目標任務。計劃2022年主要開展務工引導性、務工基本技能、農村特色產業化經營技能、農村服務行業技能等培訓,力爭培訓農村勞動力10000人,全縣累計轉移穩定在10.5萬人以上,實現工資性純收入在4.25億元以上,農民人均務工收入增加75元。

(三)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圍繞“轉移培訓、就業安置、維權保護”層層簽訂責任,認真完成和落實好省、市下達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二是整合培訓教育資源加強轉移培訓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務工培訓、職業資格鑑定、轉移就業安置、跟蹤維權”一條龍服務;三是加強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和信息網絡管理體系;四是加大勞務市場開發力度和招聘力度,為農民搭建務工就業平台;五是把握2022年縣內基礎設施投資擴大的機遇,培訓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六是積極爭取省、市轉移培訓項目支持,加大培訓轉移力,增加農民收入。

【第10篇】關於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縣紀委監察局:

按照《中共**縣紀委**縣監察局關於開展脱貧攻堅監督檢查的通知》的要求,我鎮對自2022以來的農村扶貧工作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各年度脱貧任務數

20xx年我鎮共有416户1208人納入建檔立卡貧困系統,貧困發生率為2.7%,有縣列貧困村1個(聖本村)。

脱貧人數為139户425人。

20xx年預脱貧人數為124户372人。

20xx年脱貧任務數為172人。

二、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網絡系統

精準扶貧工作共包含4個系統、1個網頁。2022年底錄入數據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採集系統,2022年10月開通的**愛心幫扶後台管理系統,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目前正在錄入數據的脱貧攻堅六有信息平台,國務院扶貧辦雨露計劃網。

國扶辦開發的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併發放了扶貧手冊。省扶貧辦開發脱貧攻堅六有信息管理平台,要求户有表、村有冊。市扶貧辦下發了貧困户“問題台賬、幫扶台賬、脱貧台賬”一覽表。

三、農村扶貧開發項目

(一)貧困户入户項目

2022年共實施了兩次入户項目,包括蔬菜種植、菜葉種植、柑橘種植、核桃種植、育肥豬、母豬養殖及新建住房等項目。第一批入户項目方案包含116户,376人,應撥款16.7825萬元。結合2022年10月開展的精準扶貧再識別和“回頭看”工作,我鎮有22户因不符合貧困人員認定條件,經鎮黨委研究決定:我鎮第一批實施入户項目為94户,實際撥款為13.56萬元。2022年底通過了縣扶貧移民局的驗收,近期將報財政局撥款到户。第二批入户項目方案包含146户,425人,實際實施109户,305人,將於2022年6月底前完成實施驗收。

(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縣列貧困村聖本村於20xx年硬化3km長3.5m寬的村道,工程總造價90萬元,其中村民自籌35萬元,投資折資19萬元,上級扶貧資金36萬元。

四、貧困户再識別和“回頭看”

精準扶貧識別及回頭看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鎮紀委的全程監督下,由鎮黨政班子成員分別帶領鎮村兩級幹部入户甄別,嚴格剔除城鎮户籍人員、經商、買車、買房、財政供養人員,於12月28日核定系統人員為403户1178人(包含已脱貧人員中需清退的95人,因要求系統不能動)。及時上報清退、新增表。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上級對貧困户的準確定義不明朗,各部門要求不一致,比如:民政系統要求所有的低保户都要進入貧困系統,而精準扶貧系統要求必須要符合整户低保才能納入;二是貧困人員的隱形收入不能認定,比如其存款我們無法核實,為此造成人員核實不能確保100%的準確度,隨時有可能增減人員,但系統不能隨時變動。

【第11篇】2022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縣紀委監察局:

按照《中共**縣紀委**縣監察局關於開展脱貧攻堅監督檢查的通知》的要求,我鎮對自2022以來的農村扶貧工作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各年度脱貧任務數

20xx年我鎮共有416户1208人納入建檔立卡貧困系統,貧困發生率為2.7%,有縣列貧困村1個(聖本村)。

脱貧人數為139户425人。

20xx年預脱貧人數為124户372人。

20xx年脱貧任務數為172人。

二、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網絡系統

精準扶貧工作共包含4個系統、1個網頁。2022年底錄入數據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採集系統,2022年10月開通的**愛心幫扶後台管理系統,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目前正在錄入數據的脱貧攻堅六有信息平台,國務院扶貧辦雨露計劃網。

國扶辦開發的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併發放了扶貧手冊。省扶貧辦開發脱貧攻堅六有信息管理平台,要求户有表、村有冊。市扶貧辦下發了貧困户“問題台賬、幫扶台賬、脱貧台賬”一覽表。

三、農村扶貧開發項目

(一)貧困户入户項目

2022年共實施了兩次入户項目,包括蔬菜種植、菜葉種植、柑橘種植、核桃種植、育肥豬、母豬養殖及新建住房等項目。第一批入户項目方案包含116户,376人,應撥款16.7825萬元。結合2022年10月開展的精準扶貧再識別和“回頭看”工作,我鎮有22户因不符合貧困人員認定條件,經鎮黨委研究決定:我鎮第一批實施入户項目為94户,實際撥款為13.56萬元。2022年底通過了縣扶貧移民局的驗收,近期將報財政局撥款到户。第二批入户項目方案包含146户,425人,實際實施109户,305人,將於2022年6月底前完成實施驗收。

(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縣列貧困村聖本村於20xx年硬化3km長3.5m寬的村道,工程總造價90萬元,其中村民自籌35萬元,投資折資19萬元,上級扶貧資金36萬元。

四、貧困户再識別和“回頭看”

精準扶貧識別及回頭看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鎮紀委的全程監督下,由鎮黨政班子成員分別帶領鎮村兩級幹部入户甄別,嚴格剔除城鎮户籍人員、經商、買車、買房、財政供養人員,於12月28日核定系統人員為403户1178人(包含已脱貧人員中需清退的95人,因要求系統不能動)。及時上報清退、新增表。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上級對貧困户的準確定義不明朗,各部門要求不一致,比如:民政系統要求所有的低保户都要進入貧困系統,而精準扶貧系統要求必須要符合整户低保才能納入;二是貧困人員的隱形收入不能認定,比如其存款我們無法核實,為此造成人員核實不能確保100%的準確度,隨時有可能增減人員,但系統不能隨時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