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對有效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3W

一、課題基本信息

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對有效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

課題名稱: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對有效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

課題類別:甘肅省教科所“十三五”規劃課題

課題批准號:GS[2017]GHB3388

二、研究背景

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深入思考,那麼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所以在教學中特別強調的是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培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而數學課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最有效的學科之一。而數學課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最有效的學科之一。陶行知説過:“創造始於問題。”學則生疑,疑則學進。平時我們常説要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分析、解決問題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發現與提出問題,並且要在很正常的情況下發現問題,這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要登上這個境界,首先必須具有問題意識。

然而,目前數學教學存在這樣一種傾向,即學生總是被要求去解答由教師或他人所提出的問題,而很少有機會自己提出問題,並予以解決,教育的過程幾乎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導致了學生從幼兒園、國小、中學、到大學,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少。造成這種學生問題意識較薄弱的現象並不是偶然。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加之生怕學生弄不懂,聽不明白,往往是按部就班地進行瑣細的分析、講解,但過多地訴諸純理論的分析、講解,學生的創新就失去了展現和培育的空間。

其次,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和討論,但學生被動地回答問題,不能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教學,學生的積極情感得不到體驗,意志品質得不到體現,再加上教師應變機智不夠等因素,結果使教學流於形式,放而不開,無法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再次,把教學過程變成教師自編、自導、自演的教案劇。導致我們的教育是“沒有問題”的,我們的學生是“不敢有問題”。

總之,當前教育雖在不斷改革,老師的觀念也稍有改變,但大部分教學過程仍存在“問”的“教師化”現象。課堂上很少見到學生主動、大膽地對教材或教師的講課內容提出疑問,致使學生始終處於被教師的問題牽着走的被動學習狀態,他們的思維也是跟隨性的,問題教學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課題組提出《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對有效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的研究,必須突破課堂中學生始終處於被教師的問題牽着走的被動學習狀態,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課程的基本理念,《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一個基本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數學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數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二)贊可夫提出“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我追求的趨向,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有學習動力,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從而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三)可接受性原則,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能好學、樂學,就需要我們尋找一條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數學的路徑,探索出符合我們學生有效學習數學的課堂模式。

(四)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具有好奇、好動,愛表現的特點,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通過各種活動手段,促進整個教學機制高效運轉,提升中學生數學學習效率要求現有的教學方式必須從學習方式開始進行改進,應該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適當的進行課堂創新活動模式,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進行多環節的課堂學習活動, 突出高效課堂模式在能力培養上的載體功能,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積極參與數學學習,並轉變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

(五)目前許多中學生厭學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數學本身側重於研究抽象符號、訓練邏輯思維,在不少學生看到數學就等於枯燥、繁難,從而望而卻步、失去信心。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苦,學生沒信心,老師們沒信心。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業成績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大學聯考升學率雖然在逐年提高,但始終沒有質的突破,面對學習基礎和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我們如何尋找一條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數學的路徑,是擺在我們全體數學教育者面前的問題。

(六)教學中以這樣的標準評價課堂:一是課堂氣氛要求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説、敢爬黑板、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後的氛圍;二是學生讀、説、議、評、寫貫穿始終,不集中背答案、做練習題;三是課堂要拓展、挖掘、提高,重視培養能力;四是學生活動人次多,密度大,人人有份,課堂效率高,效果好,達標率高。可以看到,這樣的評價標準重點放在了學生的學習上,把是否學得主動作為評價的靈魂。即看學生是否會提問、是否會自學、是否會展示、是否會傾聽、是否會評價、是否會質疑、是否會討論、是否會總結,這樣的課堂人人都參與,人人獲得成功體驗,真正獲得了發展,因此,作為中學數學教師,我們對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中學數學的行動的研究勢在必行。

四、國內外研究現狀

教育家陶行知曾説過:“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可見,問是知之始。古今中外,許多的教育家、理論家都非常重視“提問”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教育專家、學者都非常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而現在的學生普遍缺乏問題意識,已經是教育界公認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張梅玲教授通過大量的調查和觀察發現:上課時學生能主動提出問題的潛在意識,遠不如解決問題的意識強。上課能獨立主動地提出問題的學生大概只有13.8%左右,由於學生習慣於老師設計問題、提問題。因此,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能力有很大的缺陷,存在着“不敢提”,“不會提”,“不願提”等一系列問題,我們不由要問:學生的思考能力、問題意識哪裏去了呢?如何喚醒和挽救學生正在失去的問題意識呢?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50 年代的研究表明,難易適中且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足以激勵學生向下一階段發展。

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觀和教學設計理論都把問題解決作為建構性學習的基本策略。美國數學課程與評價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應該有“發現和提出他們自己的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當前,已經有一些教育專家開始關注類似於本課題的研究,但是,理論分析研究較多,具體的方法指導較少,有關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缺乏具體有效的操作途徑,因此,本課題正是以培養學生的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提出並分析、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為出發點,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概念界定

(一)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併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的這種問題性心理品質,稱為問題意識,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就是引導學生從數量和空間關係去觀察、比較、分析、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實驗、推理和判斷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原來就是來自我們身邊的現實世界的問題解決,同時獲得進行數學問題解決的切身體驗和能力.

(二)問題意識培養,是指學生通過觀察、體驗發現問題、形成問題意識,並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師引導、幫助激勵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形成學會學習的一種方法。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應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以問題為主線,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思維向敏捷性、創造性、獨立性和批判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數學問題”,是指不能用現成的數學經驗和方法解決的一種情景狀態。如果把一個數學問題看作一個系統,那麼這個系統中至少有一個要素是學生還不知道的。假如構成這個系統的全部要素都是學生已知的,那麼這個系統對學生來説不是問題系統了,而是一種穩定系統。因此,數學問題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障礙性;二是可接受性。

(四)“提出問題”,是指在一個獨立的數學問題情境中創造新問題或對已知數學問題的再闡述。提出問題是一項重要的課程目標,不僅有利於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創造潛能,為其終生學習和畢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五)“解決問題”,是指個體在新的情境下,根據獲得的有關知識對發現的新問題採用新的策略尋求問題答案的心理活動,它既是數學教學的目的,又是數學教學的方法與手段。

(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提出數學問題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包括會用數學解決現成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發現或者提出問題,並能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它。

六、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知識經濟的日益發展,世界經濟的激烈競爭,迫切需要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科學的真正進步。”陶行知先生曾經説:“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有問題雖然不一定有創造,但沒有問題一定沒有創造。”讓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學會提問題,善於提問題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益處。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問題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培養學生主動提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它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也是每位教師都值得探討的課題。

(一)有助於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有助於營造濃郁教研氛圍。全組教師圍繞一個課題,圍繞課堂教學這一中心去進行教學研究,使教師的研究有了明確的方向和基本的立足點,問題式探究的教學理念化為平常話題,成為備課、上課、評課的主題。這種“寓教育科研於課堂,寓教育研究於平常”的務實性教育研究態度和方法,有助於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和教研氛圍的營造。

(二)有助於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有效教學以學生是否得到主動發展為重要的評價依據之一。本課題的研究着力突現對學生能實現有效教學因素的挖掘,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七、研究基本觀點

問題作為人們思維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學習的開端和起點,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動力。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靈魂,沒有問題,就不會有思維培養,更談不上思維創造,問題意識還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基礎。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問題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於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更有助於數學的建構性學習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學生只有具備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一個善於思考、獨具個性的學習者。

由於受過去傳統落後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和制約,教師擁有絕對的權威,因而導致了很多學生不敢提問。由此可見,在國中學生的大腦中,問題意識不但沒有得到加強,反而呈現逐漸淡化的不良趨勢。這就要求國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先要喚醒在國中學生大腦中已經淡化的問題意識。因此,教師必須要積極營造輕鬆的學習環境,充分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要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儘量幫助學生解決緊張和害怕的心理,儘量為學生創造提出問題的時機,鼓勵他們大膽地質疑,敢於創新,不斷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使他們敢於提問、善於提問和樂於提問。只有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展,學生才能敢於提出問題。

八、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目標確定為促進每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使每個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使他們敢問、會問、善問,逐步改變他們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具體表現:

(一)學生目標

1.敢問:即自己有了想法、問題、建議等後,有膽量把這些問題拋出來,勇於發表自己見解,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

2.會問:能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萌發猜想;並能綜合運用原有經驗和生活經驗進行系統分析,理解信息,能廣泛收集各種信息,從各種信息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善問:善於抓住問題的實質,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學習狀況,從不同角度探索知識,尋找方式方法,能積極進行獨立的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不拘泥於接受答案,善於質疑問難,善於自我反思,敢於向老師的答案挑戰,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對問題的獨立見解,並有其深度。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問題為主線,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的發展,並使學生思維向敏捷性、創造性、獨立性和批判性發展,充分發揮認識主體的創新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通過自主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師目標

1.善於學習,具備寬廣的視野和創新學習能力,不為書、不為上,只為實,做一名具有創新精神的老師。

2.善於質疑,提供培養問題意識的背景,背景應與學生心理、生理相協調,具有新奇性、啟發性、趣味性。體現教學始於問題,推進於問題,發展於問題。

3.教師要有熱忱而悦納的態度,改變重結果的評價方式,對學生敢於提問的品質給予充分的肯定,以培養和助長學生“自信、獨立、機敏”等人格特徵,尊重學生不尋常的言行,對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評。

4.教師善於傾聽,善於從多種問題中篩選實質性問題,去引導學生探索研究。

改變教師問題意識缺失的現實。現實中,不少教師自己就缺乏較強的問題意識,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教學活動中,他們人問亦問或“書問亦問”,成了教學參考資料 的代言人,教師沒有了質疑的習慣和能力。旨在"讓學生參與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九、研究內容

(一)創造優良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為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意識的培養提供適宜的環境。學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慾旺盛,這正是問題意識的表現。課堂教學活動應順應這一個規律,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師生之間要保持平等、和諧、民主的人際關係,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焦慮感,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不譏諷、不嘲弄,挖掘其可貴之處,特別要對學生自己發現而且提出問題進行鼓勵。在教學中“少一些不準,多一些允許”,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説、敢做,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為問題意識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陽光、水分、適宜的土壤。

(二)精心設置問題情境,為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意識的培養提供科學的教育方法。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意識的發展及培養,不僅有賴於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以及適宜的環境和氣氛,而且還要依靠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只有科學地設置問題情景,適時、適量、適度地處理好問題材料,使學生進入適宜的教學狀態,才能有利於問題意識的培養。

要做到這點,在課堂教學的問題設置上要體現“五度”、“五要”:“五度”一是難度,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積極的思維活動,讓他們“跳一跳、摘挑子”;二是跨度,問題的設置要有主次、輕重之分,注意問題的內在聯繫以及知識的前後銜接;三是坡度,問題的設置要由易到難,由簡入繁,由小到大,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四是密度,問題的設置應疏密有問,有一定的停頓時問,以適應學生的思維規律和心理特點;五是廣度,問題的設置,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同時還應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智力水平,面向全體學生。“五要”一要簡潔明確,問題設置要有針對性、目的性,表達簡明扼要和清晰;二要講求過程,不僅要學生説出正確的答案,還要知道答案是怎麼來的,明白獲得結論的過程,提高認識問題的能力:三要體現階段性,在教學過程的不同發展階段,應根據不同要求,採用不同的問題設置;四要有探索性,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分析,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五要注意時機,問題的設置要得當,把握好時機,尋求學生思維的最佳突破口。

(三)採用延遲判斷的方法給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不過早做出評價,使學生意見得到充分發表,把判斷與評價分開;對於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問題,要通過啟發式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完成解答。在課堂上,我們老師的指導與講解,力爭較少敍述事實,較多提出探索性問題,較少給出現成答案,着力引發學生的獨立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在解題中標新立異、另闢蹊徑、不墨守成規,在教學中,要留出足夠的時間,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

(四)及時鼓勵學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培養問題意識。當學生不敢提問時要及時鼓勵;當學生敢於提問時要及時鼓勵他們從多角度提出問題;當學生提出很多問題時要及時鼓勵他們選擇關鍵問題;當學生選中關鍵問題時要及時鼓勵他們從題目和圖形蒐集信息解答問題;當學生解決問題獲得成功時要和他們共享成功的喜悦。在提問和答問的過程中要避免過早評價,使問題教學得以充分展開,從而訓練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五)善於利用“原型啟發”,啟發學生主動想象,去挖掘,去追溯問題的源泉,去建立各種聯繫和關係,使學生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六)“解決問題”昇華到“再發現問題”,問題意識不僅以問題為起點和線索,並且最終也是以新的問題提出為歸宿。從中使學生汲取數學知識、方法、思想等。

十、研究的過程

課題組充分認識學生提問的重要性,就如何搞好學生提問對課堂教學的影響的教學進行了認真、細緻、系統、深入的研究。

(一)自主學習。學校根據課題研究內容,為課題組購買了相關的理論書籍,分發給課題組教師學習;組織課題組成員長期觀看網絡“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部級優秀視頻,學習全國優秀教師上課視頻,從中找出與課題相關亮點並進行改進實踐。定期組織學習交流、專題討論,使全體成員在交流、學習中不斷提升理論水平。

(二)科研培訓。學校派教師外出參觀學習一直是我校校本培訓的主要途徑,也是課題研究學習的主要途徑.這幾年,隨着新課程的實施,學校派教師到各地參加新課程的培訓,並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參加課程網絡培訓,同時課題組教師經常到兄弟學校參觀、學習,學習先進的經驗和做法。參與河西學院“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鄉村教師培訓、我校組織的甘肅省“金色教苑”培訓、甘州區數學協會組織的數學教師培訓一直是我校培訓教師的主要途徑,也是課題研究學習的主要途徑。近幾年,課題組教師李軍、於海峯、施曉海、任鈞等多次到參與河西學院參與“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鄉村教師培訓,李軍、於海峯、任鈞、王芳君多次參加甘肅省“金色教苑”培訓,李軍、於海峯多次參與甘州區數學協會組織的全區數學教師培訓,積累了先進的經驗和做法。

(三)保障充分。在理論指導和物質條件等方面我們課題組也做了精心安排。在課題研究的各階段都開設了與課題研究相關的專題講座,並積極開展示範課和對比課,為理論實踐搭建了豐富的研討平台。

(四)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1.討論課題研究的內容、思路、方案和要點

2017年5月,課題組召開兩次研討會,討論課題研究內容、思路、方案和要點,制定課題的目標和研究內容和重點,徵求研究方案初稿的修訂意見,確定課題研究負責人。

2.組織課題研究的開題工作

2017年6月27日下午,課題組召開了全體成員開題論證會,邀請本課題指導教師,學校副校長黃先明參加開題會並作指導,對課題實施方案進行了廣泛、充分的討論和論證,並對研究方案作了部分修訂,並佈置了課題前期研究工作。

3.召集多次有關學生提出問題對課堂教學影響的師生座談會,進行了多次學生主動提問學習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的需求,瞭解教師有效教學中的困惑。

2017年8月-10月由李軍老師和於海峯老師組織七年級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的現狀進行問卷調查。並組織課題組成員對前期調查結果進行交流並總結。

2017年10月10日由於海峯老師上學科組示範課,數學組所有成員參加活動。

2017年11月由李軍組織課題組成員就問題意識現狀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問題意識對有效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並撰寫調查報告

2017年12月-2018年3月,於海峯老師負責就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課題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進行討論;由張小榮老師負責組織討論在數學教學中解決學生提出問題的基本策略研究;由李軍老師進行2017年度的課題進展情況總結。課題組成員交流課題實施心得體會,課題組長總結前一階段的工作,並安排後一階段研討工作。

4.積極參加市、校的教育科研培訓、課題研究交流活動和“十三五”課題階段性檢查驗收。

5.結合座談、問卷調查和教學實踐,比較教學內容、教學要求的差異,分析學生成績提高的原因,探究、總結教學方法。課題組開展了多輪次的教學研究課活動,定期開展課題研究研討活動,總結交流, 繼續進行理論學習。

2018年5月8日,在張掖大成學校召集七年級部分學生、老師座談會。

2018年5月15日-12月,李軍組織課題組成召開會議,制定這一階段目標;課題組成員討論國中學生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的策略;張楊老師上課題研究公開課;課題組成員交流課題實施心得體會,並評選出優秀課例;查閲相關資料和文獻,並認真學習有關理論,積累理論依據;收集優秀課例。

6.注重課題研究的總結和反思,撰寫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對教學的影響的論文。(具體情況見後面成果表)

7.認真進行課題研究的總結與整理,做好結題工作。

2019年4月22日,課題組召開結題工作討論會,安排課題結題工作相關事宜。

2019年4月至5月,課題組認真進行課題研究的資料成果收集、整理和總結,撰寫課題研究總報告.通過2年的準備和完善,2019年4月至5月,課題進行結題評審、驗收的準備。

十一、課題研究的成效

(一)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習慣、創新個性和創新能力等創新素質都有一定的提高。

實驗班創新素質對照表

班級人數

創新意識強

創新個性強

創新學習強

創新能力強

實驗前

50

37%

32%

28%

36%

實驗後

50

49%

51%

46%

47%

(二)有效地改變了以往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學為主體、師為主導、相互影響、互相促進、教學相長的新型教學思想,較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助手的觀念,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三)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負擔,提高了質量

通過對實驗班進行問卷調查,有90%的學生認為課業負擔適當。具體統計如下:

學生學習負擔量調查統計

認為負擔適當

認為負擔重

認為負擔過重

棄權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56

45

80

11

20

(四)問題意識的培養有效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活動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

(五)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畢業班數學成績居全區前列,其它非畢業班的優生率、及格率及平均分大幅度提高。

(六)課題組成員的收穫

教科研成果喜人。課題組在科研期間,舉行了多層次的教學公開課、觀摩課、研究課。深受各級領導與同行的好評。同時,課題組成員撰寫了一大批教學科研論文和案例,在市學科論文中獲得好評。撰寫的論文和課題組成員取得的成績有:

課題主持人李軍,2016年區級數學優質課獲一等獎;2017年市級數學優質課獲一等獎;2016年“一師一優課”活動中獲市級一等獎;2017年“一師一優課”活動中獲省級一等獎;2017年希沃盃賽課被評為區級優課,曾被評為區級模範班主任;2018年參與的課題獲市級一等獎,2017年、2018年分別有兩篇論文在中國小電教、甘肅教育上發表,2016、2017、2018年都被聘為河西學院國培計劃數學培訓指導教師、2016年兩次被聘為國培計劃送教下鄉示範教師、2016、2017年被聘為甘州區教師培訓主講教師。

課題參與人任鈞,2014年區級數學優質課獲三等獎;2017年區級特殊教育優質課獲二等獎;2017年“一師一優課”活動中獲市級一等獎;2017年“一師一優課”活動中獲區級一等獎;2017年希沃盃賽課被評為區級優課, 2017年參與的省級課題《促進中學生有效學習數學的行動研究》鑑定通過, 2016、2017年多次被聘為河西學院國培計劃數學培訓指導教師,2009年、2012年輔導學生參加全國數學聯賽2次獲省級二等獎,本人2次獲優秀輔導員稱號。

課題參與人於海峯,隴原名師王幼華工作室成員。多次被評為“模範班主任、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2017年榮獲甘州區“優秀教師”稱號,多次輔導學生參加市、省、國家級科技創新大賽及機器人工程挑戰賽並獲一、二、三等獎。2014、2015、2016、2017、2018年擔任“國培計劃”甘肅省示範縣縣級教師培訓、甘肅省“金色教苑”影子培訓項目、甘州區教育局十百千培訓項目任務主講導師,在信息技術與數學教育應用方融合面有深入研究。2017年參與的省級課題《課堂觀察與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鑑定通過,2016年發表論文《VB語言進行函數計算和作圖思路》和2017年發表論文《微課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初探》均榮獲甘肅省二等獎。2016年微課作品《特殊角三角函數記憶法》榮獲中國第三屆微課大賽三等獎。

課題參與人王芳君,主持和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策略及時效性評價研究”“分層教學法”等6項省、市級課題研究。2014.07在《國中數學教與學》發表“淺談國中數學定理的教學策略”;2016.15在《甘肅教育》發表“高效課堂的思與行”;2017.12在《甘肅教育》發表“電子白板在數學教學中有效作用”多次獲得過縣、鄉級“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七)課題相關論文

李軍老師的論文《PCK視角下數學教學設計信息化研究》2017年在中國小電教上發表。

李軍老師的論文《通過情境問題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2018年在甘肅教育上發表。

張小榮老師的論文《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對有效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2018年3月在現代職業教育上發表。

張楊老師的論文《數學教學中學生觀察力培養》2016年6月在甘肅教育上發表。

王芳君老師的論文《高效課堂建設的思與行》2016年12月在甘肅教育上發表。

於海峯老師的論文《微課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初探》2017年1月在吉林省中國小電教上發表。

王芳君老師的論文《電子白板在數學教學中有效作用》2017年12月在《甘肅教育》發表。

於海峯老師撰寫了論文《重視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

十二、研究的創新點與新舉措

(一)研究方法的創新點。以行動研究為主,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把行動和研究結合起來,要求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行動中、教學實踐中研究和解決問題,從而保證研究工作的實際功用。在研究過程、教學工作開展前或進行中意識到或發現了存在的問題,以研究者的角色參與問題的研究,尋找理論依據,認真分析和思考,形成解決這些問題的研究計劃,並按計劃去開展實際研究工作,那麼就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也使研究工作得到了更卓有成效的改進。此方法有方法的適應性和靈活性、評價的持續性和反饋的及時性、較強的實踐性與參與性等優點,提高課題研究的效率。

行動研究推動和促進了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及課題研究的水平。在研究實踐中進行在理論指導下的具體研究工作——行動研究,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辨識,分清理論的優缺點;更完善地瞭解和更準確地把握研究問題、理清研究策略,從而更深入地分析問題,並針對性開展有效研究。

(二)通過甘州區大成學校的學生問卷調查和學生座談,獲得了有效教學的重要信息。如:確認了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普遍感到學習門檻偏高、壓力較大,這種壓力在高中全面啟動新課程後不減反增,使得許多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困難加大;通過調查分析,越是生源弱的學校,有效教學越應搞好。

(三)從學科個性等方面總結了有效學習中學數學教學的策略和具體方法,突出中學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學法指導,這些策略和方法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推廣價值。

十三、成果應用

(一)課題組研究的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對課堂教學模式已廣泛應用,並作為本校課堂評價的標準,對促進有效教學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推廣的價值。

(二)發表的論文對《通過情境問題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推進新課程改革有積極的影響和指導意義。

(三)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在甘州區大成學校廣泛實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使課題組老師真正樹立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理念,紮實搞好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並通過對我校的研究,為其它與我校背景相類似的學校的數學教學提供具有借鑑意義的經驗與理論。

(四)本校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

我校是新建的一所學校,學生來源很複雜,基本上甘州區所有的鄉鎮的學生都有,城區的也有,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各不相同,所以老師上課很累,通過本課題的實施,我校的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有了根本改變,上數學課也沒有那麼枯燥了,學生也喜歡學習數學了,通過實驗班的實施,推廣到了全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學生的數學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兩年,數學會考成績位居全區前三。

十四、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的研究設想

(一)存在的問題

通過課題研究與實踐,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我們在課堂教學操作中仍存在着不足:

1.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方法不盡相同。教師在教學改革中要靈活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