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效的學習方法(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3W

高效的學習方法(多篇)

高效的學習方法 篇一

俄國劇作家克里雅日寧曾經把讀書分為三種:一種是讀而不懂;另一種是既讀又懂;還有一種是能讀懂書上沒有的東西。

讀而不懂,不如不讀;既讀又懂,只懂得書本上的知識,也是不夠的;只有通過讀書本上的知識再經過綜合分析,創造出自己的東西,這才是讀書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創造讀書法。

大多數人讀書僅僅滿足於只瞭解書本上是知識,把自己變成一座儲存知識的“倉庫”,而沒有把讀書作為提高主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創造過程。

如果我們鑽進書裏一味死讀書,過分迷信書本上的知識,不敢有任何自己的見解,就等於把自己完全禁錮在書本里,那樣就會讀書越多,把自己“錮”得越緊。

掌握創造學習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首先必須處理好繼承和創造的關係。

創造並不是憑空想像,它是在繼承前人知識的基礎上得來的。

知識積累的越多,就越容易發現其中合理與不合理的成分,從而產生創造的想法。

其次,要克服自卑、自怯的情緒,要珍視自己的獨立見解。

創造力是每個人都有的,千萬不要輕視自己的獨到見解。

儘管有時它可能很虛幻。

再次,要有打破傳統,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勇氣。

科學上新理論的產生,無不都是對舊傳統理論的否定。

最後,要分清創造和模仿。

宋朝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非常喜歡唐朝文人韓愈的作品,並且反覆研讀他的作品竭力向他學習。

結果,他的文章雖頗負盛名,而詩卻沒有什麼成就。

因為歐陽修學韓愈文章時,有創新,有發展,所以成為後來的八大家之一;而在學韓愈詩時卻採取了亦步亦趨,墨守成規的方法,一味的模仿,因此,毫無發展,毫無創新,當然在詩歌方面也就不能自成一家了。

要想熟練的掌握創造讀書法,還需要很多條件,如:好奇心,遠大的抱負,對圖書的濃厚興趣,善於思考等等。

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備的,需要我們不斷在讀書的實踐中摸索和總結。

如果書使我們不能、不敢去創造,那就失去了讀書的意義。

高效的學習方法 篇二

01、基於自身經歷的非正式學習

從根本上看,任何學習都是高度個人化的過程。除了少量自發性、隨意性的學習,個人的大多數學習都是有目的的,也就是説,每個人都會出於自己的需求或特定目的,採取不同的方式,獲取信息,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併為我所用。

如果沒有特別嚴格的結構或程序,個人基於自身經歷的非正式學習的主要方法包括:

方法1:總結/反思。不管有意或無意,也不管是否掌握了結構化的流程與方法,每個人都會對自身過去的經驗進行總結/反思,從中學到一些經驗或教訓。

方法2:推演/試驗。除了自身過去的經歷,個人也會對未來要做的事情進行推演、探索或試驗,思考、謀劃各種可能性以及對策,這也是一種學習途徑。

以上兩種方法都是非結構化的,每個人依自己的需要和習慣進行。

02、基於自身經歷的正式學習

除此之外,有着明確的結構和流程、基於自身經歷的正式學習的主要方法就是覆盤。

方法3:覆盤。從起源與本質上看,覆盤的目的在於從自身過去的經驗中學習,為了能夠有效學習,需要遵循特定的流程,包括回顧、評估、根因分析、知識萃取以及學以致用。因此,我認為覆盤是一種正式學習方法。

在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中,順溜和戰友們經歷了慘烈的三道灣戰役之後,司令員陳大雷給順溜佈置了一個任務,讓他總結這次戰役的戰鬥經驗,並且很有章法地告訴順溜:你回顧一下戰鬥過程,看看“開始怎麼着,中間怎麼着,後來怎麼着了”,然後再分析一下“哪兒做得好,哪兒需要改進”。

司令員説:“經過總結的每一滴血、每一顆子彈,將來都能閃閃發光。”這其實就是通過覆盤來總結經驗、萃取知識的一個縮影。

實踐經驗表明,無論是業務專家、管理者個人,還是帶領團隊的領導者,都可以通過覆盤來提升能力,提高效率與效果。

就像在華為、萬達、聯想、英國石油公司等組織中,每打完一仗,就進行復盤,從中學習如何打仗,不僅是開發領導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團隊協同作戰能力和組織能力的重要途徑。

03、基於他人的非正式學習

除了自我學習,身邊的人是我們日常最容易接觸到的學習資源或渠道。向身邊人學習的非正式學習的主要方法包括:

方法4:觀察模仿。不管他人教不教你,或者你是否掌握了結構化、體系化的觀察、訪談技巧,你只要在他身邊,天長日久、耳濡目染,就有可能學到一些東西。

方法5:請教/交流。當你遇到一些問題或困惑時,你可以向身邊的人請教,或者與他們交流。如果你身邊的這個人是業務專家或某個方面的高手,那麼,這將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你身邊的人中,有可能存在一些比較有能力、可以長期、持續地或者在一個時期內教你的人,我將這些人稱為“老師”。

同時,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地會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外部的老師或專家,他們大多數時間不在你身邊,但是,如果你在某個時間或某段時間內有機會接觸到他們,可以向他們請教或學習。這也是你寶貴的學習資源。

方法6:師徒制。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知識傳承機制,我們可以正式或非正式地拜生活中的一些人為“師傅”,向其學習。

需要説明的是,我在這裏所講的是你的“師傅”,他們是和你一起工作的資深工作夥伴或指導人,在通常情況下,他們並不會系統地教授你,你從他們那裏獲得的學習,大多數是靠影隨觀察、模仿或者時不時地請教、討論得來的,因而我把這一類學習歸入非正式學習的範疇。下文所講的在崗培訓或結構化在崗培訓,則是公司安排的正式學習項目。

除了身邊的人和老師之外,在當今時代,無所不在的互聯網也是成人學習的重要來源。

方法7:瀏覽。無論是否有目的,每個人每天都會通過手機、電腦或其他智能終端設備瀏覽大量信息,説不定將來什麼時候就能派上用場。

方法8:搜索。當你在工作、生活中存在一些問題或困惑時,通過搜索引擎、社羣或論壇,可以查找到答案或者得到一些線索、啟發。相較於漫無目的的泛泛瀏覽,搜索更有針對性。

方法9:社會化學習。隨着互聯網2.0的崛起,社交媒體廣泛流行,一羣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也許相隔千萬裏,但通過社交媒體與平台可以進行實時和持續的交流,共享信息與經驗,相互啟發,這種新型的社會化學習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搜索更有效。

除了上述途徑,另外一種歷史悠久的向他人學習的媒介是圖書和雜誌出版物。

方法10:休閒式閲讀。也就是沒有經過刻意設計,個人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較為隨意地讀書、看報、閲覽雜誌,獲取信息輸入。

04、基於他人的正式學習

方法11:實踐社羣。在一些公司中,存在一些形式各異的實踐社羣(community of practice,CoP,也稱為“知識社羣”)。按照哈佛大學教授温格的説法,實踐社羣有三個關鍵詞:共同興趣、知識領域、社羣的組織形式。

方法12:在崗培訓/結構化在崗培訓。在一些企業中,對於某些崗位上的員工,公司或部門會設計並實施在崗培訓(OJT)或者結構化在崗培訓(Structured On-Job Training,S-OJT)。這類培訓通常有人管理、有明確的目標、有設計好的學習內容以及相應的導師,因而屬於正式學習。

如果你有機會或者有明確的需求,對於向老師學習,你也可以採用以下兩種正式學習方法:

方法13:教育/資質認證。如果你有機會參加一個學歷或非學歷的教育項目(比如MBA、進修班),或者是資質認證項目(比如項目管理、會計師等),會有一些老師,這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師,也是你的一種學習資源。

方法14:培訓。在一些重視人才發展的公司,經常為員工提供一些培訓項目,包括線上學習課程以及線下培訓。

基於互聯網的正式學習,雖然主要是非正式學習,但是,近年來,隨着在線學習的快速發展,也湧現出一些正式在線學習資源或方法,包括但不限於:

方法15:在線課程。一般而言,這些課程都有明確的目標、預先設計好的內容,學習過程也會得到指引或管理,因而它們屬於正式學習。

方法16:直播。隨着帶寬的不斷增加,流媒體技術日益普及,通過網絡直播可以讓不同的人跨越空間距離進行實時交流。尤其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大量學校、企事業單位通過直播或虛擬教室(virtual classroom)軟件或平台進行教學、會議,包括一些專題的培訓分享與研討。

需要説明的是,直播既是一種技術手段,也有很多學習資源,如果是通過直播方式來交付一些培訓課程,或者是聚焦於某個主題的系列直播學習資源,則屬於正式學習的範疇。但在現實生活中,大量直播並未經過系統的設計,只是人際交流或“帶貨”、營銷的一種方式,並不屬於正式學習的範疇。

除此之外,從圖書/雜誌學習還有兩種正式學習方式:

方法17:主題閲讀。也就是有目標、有計劃、成體系地通過讀書來學習某一個主題。

方法18:讀書會。無論是在公司內部還是外部,你可能會發現一些專題的讀書會,它們是一羣有着共同興趣愛好的人,通過有組織的方式,共同進行系列的閲讀學習。

高效的學習方法 篇三

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門知識乃至一種學説的掌握理解,如同人與人相遇、相知需要很長時間一樣,通常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初看一本經典的書或接觸一門新學科時,它不是可以一下子理解明白的,這時就需要你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抓住問題不放,用心去攻讀,

即識別出不易理解、完全不懂的東西,反覆去揣摩或查看有關書籍、工具書等,直到弄明白弄通透為止。

這就是硬啃猛攻讀書法。

我們看到一些成名的學者、專家博聞強記,講起艱澀難懂的書中內容也是召之即來、侃侃而談。

其實他們在學成之前,何嘗不是發揮出異於常人的鑽研,付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來攻讀這些書籍的。

讀書有略讀、閲讀與攻讀之分。

工作之餘,看看小説,翻翻畫刊,屬於略讀;一般的。書籍、報紙和雜誌。

內容淺顯易懂,又未必事關緊要,看一二遍就夠,這是閲讀;至於攻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攻”常常表現為難點、難題、不容易理解的道理。

攻堅之法,一在於鑽研,二在於堅持。

長期圍困而且炮火猛烈,何愁攻城不下?何愁擊石不開?

“勤能補拙,水滴石穿”的“硬啃猛攻學習法”對打基礎的讀書人來説,是最務實最樸素的讀書道理。

高效的學習方法 篇四

1、預測學習法——思不廢學,學不廢思

預測讀書法是指人們在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實踐中,提出一個預測、假設或設想,然後為了解釋、説明、驗證它而找來有關的書籍資料進行閲讀。

生活中人們見到一本好書或是一好文章後,總是習慣於迫不及待地閲讀,尤其對盼望已久的書,更是如此。殊不知,此種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你的思維已經不知不覺地跟着作者的思維移動,你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中被書中的理論所左右了。這樣做固然可較快地掌握書中的內容,獲得信息,然而對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卻收效不大。這也是大多數人在閲讀過程中所存在的一種偏頗。

因此,為避免這一偏頗弊病,對於拿到手中的書或文章,先不要急於去看其內容,不妨先悉心研究一下題目,然後靜思設想一下,如果這個題目由自己來寫,將分幾章幾節?會組織怎樣的結構體系?對其中的重要觀點又將從哪方面入手?組織哪些材料來加以論述?然後將自己的設想寫下來,再與原文進行對比,看哪些地方不謀而合,哪些地方意見相左,哪些地方自己不得其解,最後據此確定自己的讀書重點。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鍛鍊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經常運用預測讀書法進行讀書。每當一本書拿到手中後,華羅庚並不是迫不及待地把書打開,而是先對着書名思考片刻,然後熄燈躺在牀上,開始閉目沉靜地“思書”。他首先回顧過去所讀的同類書籍的一般寫法和通常觀點,然後再預想:要是這個題目到了自己的手裏,自己應該怎樣來“做文章”。待這一切全部想好以後,再打開燈,起身翻閲。這一來,凡是其他書上已説過而且自己也熟知的內容,華羅庚就不再看了,而專門去讀書中那些新穎獨到的觀點。如此以來,自然舉重若輕,使書讀得既快又好了。

預測讀書法不僅在讀書之前可運用,即使在閲讀過程中也可進行。比如當你讀到某一章節處時,不妨停頓下來,掩卷而思,預測一下,下文如何,內容怎樣,然後在讀書中加以驗證。如果後邊作者的論述和安排,果然不出你之所料,就説明在這一點上你已接近作者的思路和水平。如果後面的作者的寫法出乎所料,就要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要這樣寫。想通了,自己也就提高了一步。這樣,不僅可以對書中獨到的觀點留下明晰的印象,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自己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預測讀書作為一種研究性閲讀,被大量運用在科學研究、發明創造等活動中。因此,在運用此種方法時要注意掌握以下幾點。

1.預測讀書要有明確的目的,要善於尋找那些和預測有密切關係的書籍資料來閲讀和分析。

2.要對所閲讀的資料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從中找出規律,描繪出事物發展的軌跡。

3.要把書本上讀到的信息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信息結合起來,加以對比、檢驗,把理論預測和實際預測結合起來。

預測性讀書的意義是很大的。理智的預測可以使人看到光明,憧憬未來;可以愉快地學到知識;能夠激發我們的求知慾望,在學習上保持一股進取精神,進而達到科學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的目的。

敢於對生活進行理智的大膽預測,並辛勤地去探索,將能得到新發現和新的收穫。

2、點面學習法——廣博的知識面,精深的知識點

“點”的讀書法,時間上是讀書的第一階段。根據學習的需要確定一個大致的攻讀方向,以此為前提,廣泛地閲讀與之相關的書籍。目的在於積累知識,以求對攻讀的對象有一個總體的、粗略的印象。

“面”的讀書法,是以“點”讀書為目標的進一步掃蕩拓圍階段。就是在對某一學科充分了解,把握了其大致脈絡的情況下,再學習與之密切聯繫的臨近學科的知識。

可見,廣泛的閲讀博覽可形成知識的“面”,專業的深度探索讀書可形成學科的“點”。二者有機結合就能達到“以點帶面,以少勝多”的目的。

錢鍾書早在清華讀書時,便立志要“橫掃清華圖書館”。他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成績卓越,他的淵博是通過其以文學為方向、貫通中外的'廣泛博覽而成就的,他的博學廣聞給其文學創作提供了最有效的奠基,賦予了其作品(如《圍城》、《管錐編》)無以倫比的魅力。

知識是觸類旁通的。總之,廣博是精深的基礎,精深是廣博的方向。

初學要廣,入門要深;知識面要博,鑽研點要深。

3、硬啃猛攻學習法——勤能補拙,水滴石穿

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門知識乃至一種學説的掌握理解,如同人與人相遇、相知需要很長時間一樣,通常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初看一本經典的書或接觸一門新學科時,它不是可以一下子理解明白的,這時就需要你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抓住問題不放,用心去攻讀,即識別出不易理解、完全不懂的東西,反覆去揣摩或查看有關書籍、工具書等,直到弄明白弄通透為止。這就是硬啃猛攻讀書法。

我們看到一些成名的學者、專家博聞強記,講起艱澀難懂的書中內容也是召之即來、侃侃而談。其實他們在學成之前,何嘗不是發揮出異於常人的鑽研,付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來攻讀這些書籍的。

讀書有略讀、閲讀與攻讀之分。工作之餘,看看小説,翻翻畫刊,屬於略讀;一般的書籍、報紙和雜誌。內容淺顯易懂,又未必事關緊要,看一二遍就夠,這是閲讀;至於攻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攻”常常表現為難點、難題、不容易理解的道理。攻堅之法,一在於鑽研,二在於堅持。長期圍困而且炮火猛烈,何愁攻城不下?何愁擊石不開?

“勤能補拙,水滴石穿”的“硬啃猛攻學習法”對打基礎的讀書人來説,是最務實最樸素的讀書道理。

4、目標學習法——圍繞自己所瞄準的問題讀書

明確讀書的具體目的。往往直接關係到讀書的成效。

蘇東坡曾經説過:“書富如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這裏的“一意求之”,就是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圍繞着自己所瞄準的問題讀書。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善於瞄準教育領域人們所普遍關心的問題,追蹤它的來龍去脈,潛心研究探索其中的規律。他每天都圍繞這些問題讀書,孜孜不倦地讀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史以及各種教育方法專著,寫了大量有創見的論文。他的著述被譽為“學校的百科全書”。

當然,為了達到目標,必須有內在力量去實現。這種力量就是追求。追求的目標有大有小。大目標是在沒有明顯外在壓力的情況下,由於自己的內心要求,如理想、求知慾、審美情操等而產生的讀書動機,屬“內在的力量”。當你從內心裏意識到讀書學習是自己本身的需求時,就會爆發出無窮的“內動力”,就會毫無顧忌地全身心地投入。

小目標是在外部壓力下形成的閲讀願望,如為考試、為競賽、為逃避人們的責罰等而讀書。具體的、切近的目標是最能激勵我們奮力前進的直接動力。一個具體的小目標的實現,也最能堅定實現自我大目標的信心。列寧説過:“要向大目標走去,就得從小目標開始。”

當你通過努力,實現了很多小目標以後,你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我們也可以把大目標分成許多小目標,靠日積月累,不可操之過急。小目標的實現有利於激發自己的興趣與熱情。比如説,你要在一個月內記熟300個英語單詞,可以安排每天記熟10個。這樣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小目標以後,每天小目標就不難實現了。只要天天努力堅持下去,一個月以後,你的大目標自然就實現了。

每次讀書後,還要反覆思考,把前面的讀懂、記住、掌握,然後再往下讀。這樣才能擊中目標,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打下堅實的基礎。應繞過與目標無關的內容和章節,直接瞄準與目標有關的實際內容的書來讀,這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要經常檢查自己的讀書明白的進度與方向,需要勤需要勤奮不懈的努力,以及持久耐心和頑強的毅力。

不論是為了大目標還是小目標的實現,都要有勤奮和吃苦的精神,還要有毅力,克服各種困難,才能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勤奮是講究讀書方法的前提。

興趣是勤奮的一種內在力量,而勤奮是興趣的結果。

目標、勤奮與興趣相互結合,讀書才能收穫顯著。

5、選擇學習法——把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

人生在世總是要讀書學習的。但讀書要講究方法。莊子曾慨歎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它深刻地揭示了知識無窮和生命有限之間的矛盾。

錢學森説,他當研究生時,搞超音速空氣動力學,全世界有關論文都看了,因為一共也沒有多少,而現在連搬都搬不動,別説看了。這就體現了兩千年前莊子所説的生有涯而知無涯的矛盾。要解決生命和知識的矛盾,就要有選擇地讀書。

外國曾流傳着一個叫“焦點”的故事。據説,有一個青年學者,在讀書時認真專研、勤奮刻苦。但是,收效總是不大。一天,他找到昆蟲學家法布爾,苦惱萬分地説:“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全部精力都花在我愛好的事情上,結果卻收效不大,只是怎麼回事?”法布爾聽罷讚許地説:“看來你是一位有志氣的青年。”那位青年説:“是啊,我愛科學,可我也愛文學和音樂以及美術,對它們我幾乎把全部精力都用上了。”法布爾頓時明白了,他詼諧地從口袋中掏出一塊放大鏡,對準一隻昆蟲説:“把你的全部精力集中在一個焦點試試,就像這塊放大鏡對準昆蟲一樣。”於是,這個青年恍然大悟。

選擇讀書的主攻方向首先應與本職工作相結合。做到學與用的統一,就能節省時間和精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還應兼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熱情是人們獲取知識、鑽研知識、運用知識過程中的一種特殊認識傾向。

在確定了讀書的主攻方向後,還應該選擇好“入門書”。“入門書”也是基礎書。讀入門書,打好基礎,然後可以選擇有價值的書。所謂有價值的書,首先是名著,因為這些書是作者智慧的精華,也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在某一方面的總結。其次是一流書,讀了一流書,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自己的視野。如果舍第一流的書而取二三流,得到的只能是三四流的成果。

6、“提要鈎玄”學習法——抓其要點,探其妙義

一提起韓愈,許多人都知道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因郡望昌黎,故稱韓昌黎。他為文反對駢偶,為詩力求新奇。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對讀書問題也有很深的研究,而且為後世留下了頗有見地的讀書方法。

韓愈在《進學解》裏説他的讀書方法是“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鈎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後人將其概括為“提要鈎玄”讀書法。

韓愈的這種讀書方法,主要是強調讀書要勤奮博覽,多讀多記。在博覽百家之書時,首先得將書分門別類,然後按其性質類型的不同採用不同的讀法。對於那些記事類的書籍,閲讀時必須掌握它的要領寓意,也就是善於提綱挈領地抓住書中的重點;對於那些理論類的書籍,閲讀時必須探索出它的主旨妙義,也就是善於抓住它的精深部分。

怎樣運用“提要鈎玄”讀書法呢?

首先,要邊讀邊思,認真讀原文,避免浮光掠影,不求甚解。英國哲學家培根説得好:“我們不應當像螞蟻,單隻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從自己肚裏抽絲,而應當像蜜蜂,既採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甜美的蜂蜜來。”這個比喻準確地表明瞭讀與思的關係。認真研讀原文,就要做到讀一遍不行,就再讀一遍。“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讀熟了,其中的要點和妙義就會逐漸顯現出來。

其次,要有意識地訓練和培養讀書的概括能力。有的人讀書雖能字斟句酌,而且頗下功夫,但往往只見芝麻不見西瓜。抓住了書的皮毛,拋掉了書的骨肉,缺乏概括能力。概括能力強,才善於抓綱帶目,善於提取書中要點。

高效的學習方法 篇五

點”的讀書法,時間上是讀書的第一階段。

根據學習的需要確定一個大致的攻讀方向,以此為前提,廣泛地閲讀與之相關的書籍。

目的在於積累知識,以求對攻讀的對象有一個總體的、粗略的印象。

“面”的讀書法,是以“點”讀書為目標的進一步掃蕩拓圍階段。

就是在對某一學科充分了解,把握了其大致脈絡的情況下,再學習與之密切聯繫的臨近學科的知識。

可見,廣泛的閲讀博覽可形成知識的“面”,專業的深度探索讀書可形成學科的“點”。

二者有機結合就能達到“以點帶面,以少勝多”的目的。

廣博與精深是知識大廈的兩塊重要基石,有博無深流於“雜”,有深無博流於“陋”。

傳説中有一種鼯鼠,它會飛,會緣,會遊,會穴,會走。

但是,它飛翔卻飛不過屋頂,攀緣而爬不到樹梢,游水卻遊不過河,打洞又不能藏身;奔跑還不及人跑得快。

鼯鼠會五種本領,卻沒有一種技藝精湛得足以護其身、保其命、所以在弱肉強食的生物鏈中,它最終喪生於黃鼠狼之口,也就不足為奇了。

翻開近現代史冊,在那樣一個外侮內憂、舉國動盪的惡劣治學環境下,卻盡出學術上堪稱泰斗且博古通今學貫中西、既博又專的大讀書人:

有革命、治學兩收穫的孫中山;有一代學術“託命”人尤專史學的陳寅恪;有學界靜獅、文苑代雄王國維;有“腳踏東西文化,一箋宇宙華章”的大文學家林語堂等人。

他們不僅在“面”上的涉獵知識淵博,在各自的領域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識的海洋卻是浩瀚無垠無窮無盡的,所以無論任何人,其知識的廣博是相對的,知識的“面”可以依個人的情況拓寬加大到“無限大”。

錢鍾書早在清華讀書時,便立志要“橫掃清華圖書館”。

他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成績卓越,他的淵博是通過其以文學為方向、貫通中外的廣泛博覽而成就的,

他的博學廣聞給其文學創作提供了最有效的奠基,賦予了其作品(如《圍城》、《管錐編》)無以倫比的魅力。

知識是觸類旁通的。

總之,廣博是精深的基礎,精深是廣博的方向。

初學要廣,入門要深;知識面要博,鑽研點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