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説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1W

國小語文説課稿【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一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可貴的沉默》是六年制國小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本單元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難點:理解、體會為什麼説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二、説學情

1、我們班共有45個孩子,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家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好幾個長輩都圍着自己轉,孩子們在那麼多人的關注下似乎已經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太會去關愛父母,回報別人。而《可貴的沉默》的教學會讓我們班的孩子從文中學生的改變受到啟發,進而也學會關心父母,回報別人的教育。

2、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重難點,更好地把握課文,提高其閲讀能力。它還是學生以後讀文章、寫作文的一個扶手,是日後學習其他方法的台階。

三、説教法和學法

教學時我先以故事《媽媽的禮物》開頭,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再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説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故事導入——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1、(故事導入)老師配樂講述《媽媽的禮物》,聽後讓學生説説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受?引導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兒女那種深沉、無私的愛,便於引入學習《可貴的沉默》這篇也是跟爸爸媽媽的愛有關的文章。

2、(質疑導向)愛因斯坦説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出示題目後,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時學生會提出:“為什麼説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為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3、(探究體驗)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通過比較課本上的兩幅圖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自己説、找文中句子讀一讀等方式明白了教室的氣氛為什麼由“熱鬧——沉默——熱鬧”發生變化。

當然,學生在在自主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會讓學生合作探究,互相提升。

在合作探究中通過一個問題:“不説話不代表孩子們此時不在思考,想像一下他們在想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麼?説話練習:教室裏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説話。我沉默着,心裏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彙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藴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裏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一向覺得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4、(學習昇華)引導學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結合自身進行現身説法。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孩子們在沉默後行動上發生了什麼變化?

(2)“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指誰,老師獲得的享受是什麼?

5、(拓展延伸)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從課文聯想到自己,使自己各方面表現更好,所以我提出一個問題:“課文中的孩子會回報父母的愛了,那我們小朋友們呢?你會回報父母的愛了嗎?快跟你的夥伴們討論一下,説説以後你打算怎麼樣回報父母的愛?”以此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五、説板書設計及説明

17、可貴的沉默

熱鬧 沉默 熱鬧

無價 偉大 無私

(快樂) ( 慚愧 ) (享受)

感受 思索 回報

設計説明:

1。 課題“可貴的沉默”置於板書的最上面,讓人一看一目瞭然。而一個大大的愛心顏色鮮紅,在板書的正中間,特別醒目,一看就知道愛的重要,明確這是愛的教育。

2。 以愛為中心,縱向思維,用箭頭指示法,讓學生在熱鬧中感受愛的快樂,在思索愛的沉默中懂得慚愧,在再次的熱鬧中享受學生回報愛所帶來的感動。以愛為中心,橫向思維,讓我們知道為什麼學生的情緒會有熱鬧、沉默再熱鬧的變化,從而進一步體會學生感受愛、思索愛和回報愛的這個可喜的變化過程。

3。最後讓學生在愛的回味中感悟愛的無價無私和偉大以及回報父母愛的重要,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六、説教學預計

1、相信通過學習課文,班上的孩子們能受到啟發,感悟到父母的愛是那麼無價、無私和偉大,我們也應該學會關心父母,感恩典別人的對我們的愛。

2、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會了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這種方法,對以後讀文章、寫作文時有一定的幫助。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二

一、教材分析:

《車的世界》是一年級下冊第9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是一個開放單元,和別的單元不同之處在於:這個單元沒有主體課文,只有一幅印刷精美的圖:馬路上車來車往,交通繁忙。圖下面是圖內車輛的名稱,大致瞭解它們的功用,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的教育。這無疑給任課教師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教師此時不能侷限於只在課堂內講授,必須開放課堂,把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去觀察生活,去收集資料,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二、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是他們的求知慾非常強烈,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非常專注;個個喜歡動手操作,樂於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訴別人;對生活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能自覺、主動地獲取信息。

三、設計理念:

本節課中,我力圖改變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綜合、多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主動、合作、探究中愉快地學習。課前,我讓孩子們去觀察各種車輛,瞭解各種車輛的用途。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進行交流。之後,同桌合作記車名,比一比,看誰記得又快又準。之後進行貼車名比賽。最後,創設情景,帶領學生參觀展覽館,其中貫穿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在參觀新車展覽館的之後啟發學生設計一部新車。

【教學目標】

1.學習12個生字,並在此基礎上認識各種車輛,大致瞭解各種車的用途,認識“紅綠燈”等交通知識。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周圍的世界,培養學生在課外識字,在生活中識字的能力。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用多種方法識記本課的12個生字。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學習12個生字,並在此基礎上認識各種車輛,大致瞭解各種車的用途,認識“紅綠燈”等交通標誌。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周圍的世界,培養學生在課外識字,在生活中識字的能力。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用多種方法識記本課的12個生字。

【教學過程】

(課件播放各種車行駛在馬路上的錄相片)

師:每當我們站在馬路邊,就會看到各種各樣,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車輛。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你看,這些有特殊用途的車,更是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這外面的世界簡直就是一個車的世界。

(板書課題:車的世界)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到車的世界裏去遨遊。我相信,細心的孩子一定會在車的世界中發現新鮮有趣的事物,學到新的知識,還會認識很多漢字呢!課前,老師請你們觀察了街道上的車。你注意到了嗎?有一些車在行駛的時候會發出特殊的聲音。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猜猜看”的遊戲。我這裏有種車的圖片,還有它們在行使時發出的特殊的聲音,請你聽聲音,猜車型。把它貼在黑板上。

(課件播放自行車的聲音)

領讀,全班齊讀。

師:看來,這幾種車,大家都很熟悉。下面這兩種車,都是人們遇到緊急情況時,才會請它們來幫忙的,它們的聲音,聽起來也讓人有點緊張。

(課件播放救護車的聲音)

師:你是怎樣認識救護車的?你知道人們在什麼時候需要救護車嗎?

生:人們有病了,受傷了就要用救護車了。

師:(指着“救護車”)在這裏有你新認識的漢字朋友嗎?

生:“救”字我以前不認識。

師:那你是怎樣讀對的啊!

生:我是猜出來的!我看到了這幅圖,我認識“護”和“車”,所以我猜第一個字念“救”。

師:謝謝你,教給我們看圖猜字的好方法!

師:你能試着讀一讀嗎?

生:救護車。

師:祝賀你又和一個漢字交上朋友了!我們跟着這位小老師一起讀一遍。

生齊讀:救護車。

師:聽聽這是什麼車?

生:警車。

師:你知道誰開警車啊?

生:警察開的車是警車。

師:對,“警察”的“警”就是這個字。

師:你真行,能聯繫熟悉的字去認識新的漢字朋友,頒發你“善於發現”獎。

師:你們都是善於觀察的孩子,聽聲音,就能辨別出這麼多種車!現在,我們男女生比賽來讀讀這些車名,看看你能不能和這些漢字也交上朋友!

男女生賽讀:警車、消防車、自行車、摩托車、救護車。

師: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因為你們又認識了這麼多的漢字朋友!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不僅能看到這幾種車,還能看到許多各種各樣的車。在你的桌子上就有好幾種車呢?想看看嗎?

師:現在,我們同桌之間來玩一個遊戲,叫“讀卡片,贏汽車”,誰想和我合作給大家演示一下。就請你吧!

師:注意,我先是拿有字的這一面給他看,你讀一讀!

生:火車。

師:對不對呢,我們翻過來看一看圖。他讀對了,這張圖片就被他贏走了。反過來,你再考我一個。咱們比一比,誰贏的車輛圖片多!

師:如果在遊戲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你們説該怎麼辦?

生:可以問問周圍的同學。

師:是個好方法,還可以怎麼辦?

生:可以猜一猜。

生:可以翻過來先看看圖,再讀一讀。

師:這個主意也不錯,我這還有一個小幫手呢!

(課件出示“查字表”)

師:有這麼多識字的方法,現在就用你喜歡的方法去結交漢字朋友,和你的同桌比賽吧!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畫風》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新選入的閲讀課文,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

(一)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閲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體會三個小朋友能畫風的高興心情。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4品德目標: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二)設重點為:

1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不斷創新的意識。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二、説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予、主動獲取。因為這篇閲讀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所以這節課,我基本選用“全放”的教學方法。以一個教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動手畫、動口説以及各種形式的讀,在畫中培養創新能力,説中訓練語言,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境,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三、説學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靈魂,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引導學生運用畫—説—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説課堂

教學行為策略的具體運用

(一)談話,導入新課,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從談話的方式引入新課,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使學生樂學、易學。畫畫是學生最愛做的事兒,開始讓學生談自己會畫什麼,這個簡單的問題既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又促使學生敢於説話,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進而談談風吹在身上的感覺,問題稍有加深,但感覺不一樣,答案就各不相同,學生依舊興趣盎然。風這一自然現象在學生頭腦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畫風,激活思維,體現創新在學生頭腦中建立“風”這個初步的概念之後,讓學生動手在紙上畫風(即畫出有風時各種景物的變化)並配上美妙的音樂。其目的有五:一是檢查學生課前觀察風的情況;二是通過畫風理解課文內容;三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五是創造一種輕鬆、愉悦的繪畫氛圍。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四

孩子們童稚的心靈是一個詩的國度,他們那一句句自然而然流淌出來的未經雕琢的語言就是世界上最純、最美的詩句。《眼睛》是湘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一首極富兒童情趣的小詩。它內容淺顯易懂,語言凝練生動,韻律和諧優美。如何把握兒童情趣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進而發展他們的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張揚他們的個性,讓詩情畫意始終縈繞在課堂,讓“活化語文”實實在在地體現在課堂是備課時思考的一個重點。

一、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知道。整個過程為 張揚學生個性,激揚學生靈性服務。在“情趣”中觸動學生的心絃,開啟學生的心扉,讓他們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將純淨的目光投向美麗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從他們的心靈深處引出一股清泉,讓純真的語言化為盎然的詩句洋溢在課堂教學之中。在濃濃的人文情懷中,在音樂、畫面、詩歌這融為一體的氛圍中,在學生們積極參與的合作、交流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隨着心靈和情感的薰陶而提升。在這種教學指導思想下,我把朗讀作為這堂課的重點,“新課標”還特別強調“讀”的重要性,提倡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發生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二、教學設計

1、初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本課一開始,我就藉助多媒體VCD,播放“課文朗讀”,聲情並茂的範讀,屏幕上美麗如畫的景色,使課文內容形象化,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聆聽範讀的同時觀看圖象,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

2、自讀,感知內容

在學生自讀前,提出自讀要求,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課文,感知文章的內容。

3、美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①以境促讀,境中動情

教學本課,我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讀給大家聽。

根據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播放了多媒體VCD中相應的詩句及畫面,屏幕上可愛的露珠長在小草的臉上,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天黑了,燈塔媽媽睡不着,睜着眼,看看有沒有還沒回家的船寶寶,它們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再配上動聽的背景音樂,讓他們對文中的詩句有了直觀的形象認識,感受到每一句詩都有一幅美麗的,身臨其境的感覺油然而生。

孩子們邊看邊自發地鼓掌,情不自禁地讚歎:“真美啊!”抓住這個契機,我讓學生把自己變成了可愛的小露珠,問學生:“你高興嗎?你想怎麼説?想怎麼做?”孩子們笑着,跳着,欣喜地説:“露珠是小草的眼睛。”此時我引導學生聯想如果這可愛的露珠長在花兒的臉上,那它就是花兒的 ,如果露珠長在樹葉的臉上,那它就是樹葉的 。緊接着,我使用了激揚學生靈動的評價語:“開心地説吧!”“這麼多可愛的小露珠,我們一起歡呼吧!”這些話語,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的創造性被激發,心靈得以解放,此時,整個教室洋溢着濃濃的“詩意”。

②以演促讀,入情入境

在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後,我安排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表演讀課文,引導學生大膽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同詩歌領悟到的內容與情感,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表達出來。這是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孩子們搖身一變成了小露珠、小星星、湖泊、燈塔,有的學生在搖頭晃腦地讀,有的學生手舞足蹈地讀,課堂上書聲琅琅。

此刻,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已經能夠衝出老師的翅膀,自由地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啦!

③以説促讀,説中激情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認識,我通過多媒體VCD,向學生展示了與詩歌有關的大量的圖片,孩子們觀看時神情專注,不時發出驚歎。這些學習資源,使學生對詩歌有了更多的瞭解,也積累有相關的知識和信息。

《語文課程標準》更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於是,我在教學該課的最後,安排了創作新的小詩這一環節,為此,學生非常感興趣,開始我試着用課文中的這個句式作了兩句詩,把它藏在畫裏了,我播放多媒體VCD中的畫面,讓聰明的小朋友猜出我做的詩句,接着讓他們自己創作,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奇思妙想:如“螢火蟲是星空的眼睛。”“七星瓢蟲是樹葉的眼睛。”“雨點是雲兒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我們是祖國的眼睛。”這是多麼童真的想象,多麼獨特的情感體驗啊,讓我充分地感受到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的那顆聰慧而靈動的心。

教學本課,我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取得了超出期望的生動精彩的教學效果,有效地提高了閲讀教學的整體效益。

三、幾點體會

1、運用多媒體VCD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文中的許多事物對國小生來説,都是陌生的。用傳統教學法,把書本知識通過死記硬背塞給學生,根本激不起學生興趣和求知慾。本堂課我就是通過播放多媒體VCD中的資源,展示生動的畫面,播放出優美、動作的錄音,再現了語文情境,使課文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充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生的情緒被感化,迅速進入內容氛圍,因此學生知識學得快記得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用多媒體VCD教學,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合理而恰當地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全新的教學意境,可以將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把靜態的圖文變成動態的畫面,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從而突破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播放了多媒體VCD中的“朗讀指導”。那語言標準、富有感情的課文朗讀,而且還有語言升降調和重音、停頓等提示符號,讓學生邊看邊聽邊體驗和模仿,當學生的情弦被撥動起來後,對課文具體而真切的美感體驗就油然而生了。

3、活用多媒體VCD

多媒體VCD具有傳統的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作用,本節課我運用《教學資源超市》展示了大量的資料,視頻圖象,以高密度、高質量、高速度地向學生提供了視聽信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擴大視野,激發了學生的靈感。我鼓勵學生自己創作小詩,學生們在輕鬆自如、和諧愉悦的氣氛中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暢所欲言,既鑽進課文“入境”,又跳出課文“出境”。不僅激發學生的情感,而且不露痕跡的進行了語言訓練,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創作出了一首首精彩的小詩。

因此,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教育技術走進課堂,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好事,也是要引起廣大教師重視並開展深入研究的大事。現代教育技術給新課程注入了新活力,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藉助和科學使用這一重要手段,給語文教學和其他所有學科的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五

一、説班級情況

本班有35名學生,其中女生15人。大部分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也能自主運用一些識字方法來記憶字形。在閲讀方面,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一直以來,我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努力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現在班上有很多學生都很喜歡語文課,尤其有幾個女生寫的字特別漂亮。

二、説教材

《春筍》是國標本蘇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春筍為描寫對象,介紹了春筍的相關形態和生長特點等等。課文只有短短的76個字,但語言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語言簡潔、明快、節奏感強,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的朗讀。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本年段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我們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考慮,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4個新部首,認識綠線格里的7箇中只識不寫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春筍具有衝破重重障礙,不斷向上生長,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四、説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教學重點的是識字寫字,而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讓他們初步明白春筍具有衝破重重障礙,不斷向上生長的個性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五、教學課時安排

我打算用兩課時的時間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六、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閲讀本課的興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部分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下面我就重點來説一説我第二課時的教學計劃。

這一課時我打算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1、複習導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2、細讀課文,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魅力;3、學習生字,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

第一環節:複習導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

我打算利用一下課文中的筍娃娃圖,利用課件在筍娃娃的圖上出示上節課所學生字,一方面複習鞏固上節課所學的漢字,另一方面也悄悄地將學生帶入課文所設計的情境之中。

第二環節:細讀課文,感悟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用語言描述,“春姑娘帶來了和風、細雨,還帶來了雷聲,你聽,轟――轟――那一聲春雷,喚醒了誰啊?”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接着就出示第一句話讓學生讀一讀,對於“喚醒”這個詞,也許有的學生並不理解,我可以這樣引導:當你想睡懶覺時,媽媽會這樣説:“小懶蟲,別睡懶覺了,要遲到了,快起牀!”這就叫:喚醒。用生活中的例子,學生馬上明白了。接着,可以播放春雷聲,引導學生想象:你聽,春雷爺爺好象在對春筍説什麼,春筍就醒來了?學生通過説話練習,充分理解了“喚醒”這個詞語。然後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了這句話。新課標強調了語文課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在這裏我還設計一個拓展練習,“這一聲春雷,還喚醒了誰呢?”利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説一説,,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舉一反三,展開想象的翅膀。

對於第二句的教學,我是這樣想的,這句話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小春筍衝破重重障礙,破土而出所付出的努力,低年級的的孩子不可能理解得這麼到位。我先讓學生自己讀這句話,找找哪幾個詞寫出了春筍正在生長,當學生找出這幾個詞語之後,可引導他們做出 “衝破”“掀翻” “冒”等動作。通過自己的動作演示來理解重點詞語、感悟情感,這種生動形象的形式適合低年級的孩子,這也是我們教給孩子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更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真可謂一舉兩得。在此基礎上再讓他們進行朗讀,在朗讀中進行適當的評價引導學生讀出情感。

第一自然段讀完之後,我以問題“一個一個的筍娃娃從地裏冒出來了,它們長什麼樣呢?”以疑帶讀,出示第一句,這是一個比喻句,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知識點,而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形象直觀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我準備帶上剝去外衣的春筍,讓學生觀察並一層層地,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筍娃娃身上“嫩生生”的模樣,並和小娃娃的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到春筍的可愛。

課文的最後兩句採用對偶的句式,向讀者呈現出春筍正節節拔高,騰騰直上的畫面。在教學時我打算先用語言描述,讓學生體驗到春筍娃娃快樂的心情。最後抓住“又”和“再”等詞語的理解,引導學生通過一聲高過一聲的朗讀,形象而直觀地感受春筍正節節拔高,騰騰直上。在這裏我還將補充春筍破土而出,長成竹子的視頻,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竹子出生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再採用男女生賽讀,分小組賽讀,齊讀等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春筍不斷向上的生長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最後進入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生字教學。新課標對低年段學生的識字、寫字提出瞭如下要求: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教學本課生字,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先將 “笑”、“節”、“再”這幾個生字出示在課件中的筍娃娃上,讓學生説説“你已經會認會寫哪個字了?”然後讓學生做小老師提醒大家在書寫時要注意的地方,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提高識字興趣。“再”除了識記字形外,還需要在字意上再作強調,告訴學生“再”表示“再一次,不是第一次”的意思,然後出示一個選詞填空題,來區別“在”與“再”(1)我( )家裏看書。(2)歡迎你( )來我家玩。最後空出3到5分鐘時間讓學生當堂在田字格中書寫這幾個漢字,我在行間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並及時糾正他們的書寫姿勢。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六

一、説教材

這篇課文用擬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向我們介紹了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課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了足球的形狀及產生的時間。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紹了足球運動起源在中國。第三自然段主要講了踢足球是當今世界最流行的運動。

本文顯著特色是採用“自述”形式介紹足球,諸如“圓圓的身體”、“個頭不大”、“年紀可有一大把嘍”等等敍寫,既貼合實際,又是形象生動,帶有幽默意味,使人感到親切,有趣。而“每當我為別人帶來歡笑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也是快樂的了”,還讓足球充滿感情,它要給人們歡笑,自己則樂在其中,多麼令人喜愛啊!

介紹某種事物,採用自述形式,讓人讀了之後既豐富知識,又愉悦感情,這種形式低年級學生十分喜歡。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瞭解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他們從小熱愛運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這篇課文可分兩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能將課文讀正確、流利。學會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指導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

第二課時: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瞭解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他們從小熱愛運動。

3、初步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及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本課時教學重點:聯繫生活,朗讀課文。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持久性差。教學時要注意動靜搭配,有張有弛,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以讀促講,以講促讀”的教學方法,輔以直觀教學法,聯繫生活等手段組織教學。

學法:在教學上,放手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拼音知識,指導學生通過“讀——思——説——讀”的方式來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自主交流,貫徹“自讀、會讀”這一精神。指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重點段落,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網上搜集有關足球運動方面的知識及相關圖片、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利用多種途徑(可在家長的幫助指導下)蒐集有關足球方面的知識。

三、説教學程序(第二課時)

(一)運用遊戲,複習生字新詞

1、導語:同學們,你們愛踢足球嗎?下面我們就來玩個踢足球的遊戲。

2、出示課件:幾個學生在踢足球,足球上寫有新詞,讀對踢入球門,響起掌聲。

遊戲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用這種形式來鞏固生字新詞,可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積極思維,可以説是屢試不爽。

(二)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導讀設疑,引起探究。

1、課件出示:足球自述,並出示句子。師述:我叫足球,別看我圓圓的身體,個頭不大,年紀可有一大把嘍。

2、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一大把”,並指導讀好這個詞。

3、指導朗讀:是呀!足球爺爺年紀可大了!你來做一回足球爺爺,好嗎?

4、設疑引起對下文的探究:足球的年紀真有那麼大嗎?你想知道他的故鄉在哪裏嗎?

指導朗讀,注重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可使朗讀訓練落到實處。教師通過設疑,能激起學生繼續讀書探究的興趣。

(三)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小組合作,朗讀感悟。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讀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麼?從哪裏可看出來?

這裏應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思考,為下面的小組交流打好基礎。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就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能照顧到全班所有學生,讓他們都獲得發言權,特別是一部分膽小、後進的學生,也能在組內得到表現的機會,而不是讓課堂成為幾個優秀生表演的舞台。同時,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是釋放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重要途徑。鑑於本班學生人數較少,教師一向比較重視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訓練與指導,組織小組討論交流,應該説有一定基礎,不會只流於形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句子,進行朗讀指導。

出示:我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國,那個時候只有皇帝過生日才用我來慶祝。

(1)指導讀好長句

(2)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麼呀?讓學生找出“很久很久”映證上文“年紀可有一大把嘍”。

教師補充介紹有關足球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指導感情朗讀:哦,原來足球的故鄉是我們中國呀!在很久以前,我們中國人就已經有足球運動了呀!老師真高興,你們呢?誰來用高興自豪的語氣讀一讀前半句?可惜那時候只有——,才——(師生合作)並沒有很多參與這項運動。指名讀後半句。

朗讀指導可適當強調重讀“很久很久”、“只有……才”

出示:他們在皇宮前進行比賽,看誰能把我踢進對方的門洞裏。

(1)從這句話,你又知道了什麼?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他們在皇宮前/進行比賽,看誰/能把我/踢進對方的門洞裏。

在這裏,我主要採用以讀促講,以講促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思考,並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教師的補充介紹,在聲情並茂的講解中渲染氣氛,創設丰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此來讀好句子。

(四)第三自然段的學習:聯繫生活,讀説結合

1多媒體出示:許多年過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運動。每當我為別人帶來歡笑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也是快樂的了!

(1)聯繫生活理解“最流行”:説説你或身邊的人喜愛足球的事。

(2)出示一組有關人們喜愛踢足球的圖片,以豐富學生的體驗,為朗讀做好鋪塹。

(3)指導朗讀前一句:是啊,各國人民都非常喜愛足球運動!所以説——

聯繫生活説説足球給我們帶來哪些快樂。(學生根據課前的調查與思考,進行交流彙報)

教師提供幾組相關圖片:

月10月7日,我國足球衝出亞洲,昂首走向世界時,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的情景。

第二十四屆世界盃足球比賽中,我國進入世界三十二強,人們歡呼雀躍的場面。

球迷們觀看比賽的場面……

2指導朗讀後一句:運動員們為了踢好每一場球而刻苦訓練,球迷們放棄了多少休息時間,興致勃勃地觀看每一場球賽,當球員踢進一個好球時,多少人為之歡呼雀躍!足球給我人帶來多少歡笑呀!

文道結合,滲透思教:能為別人帶來快樂,我們就會感到更快樂!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又一嶄新理念。根據這一理念,以教材為本,聯繫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多方面獲取學習語文的材料,擴大學習語文的範圍。讓他們説説自己或身邊的人喜愛足球的事,説説足球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快樂,並相機組織欣賞網上搜集的相關圖片,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豐富了教材的內涵,為下面的朗讀作好鋪墊。

(五)遷移運用,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足球方面的知識,用你喜歡的方式在組內給大家做個介紹,推薦代表上台介紹,獎勵小小足球貼紙一張。

2做做説説:課後收集你喜歡的足球比賽或足球明星的圖片,在班內搞一個“小小足球窗”展覽,大家來做解説員。

這樣的設計,是基於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學習活動還應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結果。設計這兩個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另外還需一提的是,對學生的朗讀、説話等學習活動,應採取積極、肯定的評價,要“準備好一百頂高帽給你的學生戴,讓他們天天帶着榮耀回家。”低年級學生尤其需要教師的賞識,以增強他們學好語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