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經典説課稿(精選51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27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1篇《國小語文經典説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語文經典説課稿》相關的範文。

國小語文經典説課稿(精選51篇)

篇一: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文章主要敍述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對此的評價是“糟糕透了”,父親和母親對“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並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二、説教學目標

本課是第五單元的第2篇講讀課文,教學本課時不但要繼續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據課文特點,滲透一點對錶達方法的領悟。在知識體系上,它是前四個單元訓練重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複習和鞏固,同時,也為下一單元新的訓練項目“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作了一些鋪墊。為此,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正確書寫,能正確讀寫、理解詞語。背誦、抄寫最後一個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在閲讀中學習對任務動作、語言和心理的刻畫,體會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不同方式表達的愛。

三、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抓住對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描寫的語句,深入品讀感悟,體會作者逐漸理解父母的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四、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激趣,導入新課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上課伊始,老師引導學生背誦《題西林壁》,以此引導學生領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一個人或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進而老師檢查上節課所學內容:對於作者“我”所寫的第一首詩,母親和父親分別是怎樣評價的?從而引入本課的學習。

【這樣的導入,複習舊知而揭示課文主要內容,既激發興趣,又達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精讀課文,悟情明理

新課改指出,教師應定好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位置,變“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者”,為激勵、組織學生主動的“學道、悟道”和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的特殊“學者”,這是學生得以自主學習的前提。這種教師角色位置的變換,在這一環節設計中體現尤為突出。

老師過渡:“我既得到母親的讚揚,又得到父親的批評,究竟這兩種評價對”我“有什麼作用呢?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第二部分的學習。

課文第二部分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老師先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的15——17自然段。接着運用”質疑法“理解課文內容。因為”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積極質疑,把學生提出的有價值,體現教材重難點的問題加以梳理,最後形成兩個重點問題:

(1)作者為什麼説”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2)成年後,作者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麼”幸運“這是為什麼?

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自由發言以後,引導學生領悟到”精彩極了“是一種慈祥的愛,鼓勵式的愛,”糟糕透了“是一種嚴厲的愛,嚴格要求的愛。這兩種愛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作者既擁有母親慈祥的愛,激勵他滿懷信心地前進;又擁有父親嚴厲的愛,使他不至於被一時的成功衝昏頭腦。這樣學生就在讀、悟、問、議的過程中解決課文重難點。最後,多形式的朗讀讀好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求解,讀中品味,讀中明理。

(三)拓展文本,聯繫生活

課程標準要求在課程內容上,注重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現實,因為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真正實現”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標。因而我們設計了”拓展文本,聯繫生活“這一環節。

首先,安排一場小小的辯論會:如果説愛有兩種,一種是慈祥的母愛,一種是嚴厲的父愛,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在這裏,我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的平台。實踐證明,辯論不僅是交流思想,鞏固知識的一種手段,而且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互相啟發、活躍思維的過程。

在辯論過程中,對於學生的發言,教師應及時予以點撥引導。通過辯論最後得出一致結論:兩種愛都好,缺一不可,關鍵是看我們如何正確對待。這種辯論既活躍了氣氛,又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隨後老師進一步拓展激趣:”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像巴迪這樣的事情也經常發生,我們就是童年的巴迪。請大家用手中的筆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學生就走出文本,積極主動地學習,創新的潛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創造性的活動中,師生、生生靈活互動,既滲透了思想教育,又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四)以詩結尾,昇華情感

俗話説:”編筐編簍,重在收口“。《”精彩極了“和”糟糕頭了“》結課時,老師提供一首現代詩《教育與孩子》讓學生齊讀,來結束我們這次愛的行程。

(六)板書設計

19、”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揚揚 痛哭

慈祥 →愛← 嚴厲

篇二: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誠實”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再三強調,待人以誠是立身之本;而今黨中央更是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培養青少年的誠實美德。目前,商業戰線也提出了“誠信經營”的口號。因此,“誠實”是人心所向。

蘇教版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9課《誠實與信任》這篇課文,記敍“我”深夜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斷了路邊小紅車的反光鏡後,主動留下寫有自己姓名、電話的紙條,後來,雙方通過電話使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説明了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本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敍述,描寫手法也極為樸實,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但人物的言行卻感人至深。特別是課文的第二段(對話部分),尤為情真意切,生動感人。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按計劃需要兩課時完成,我説的是第二課時。第二課時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這部分課文。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領悟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教學重點:讀中感悟“打電話”這部分內容,體味其中的藴含。

教學難點:以讀為本,以情促讀,讀中感悟文章“小中見大”、“平中見奇”的寫作特色。

二、説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及中年級學生的特點,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我”與小紅車主人的“打電話”這部分內容,我給學生適度的時間與“文本”對話,誦讀、感受、理解、欣賞課文,從而感悟出誠實與信任的可貴;再進一步地開展師生、生生間的對話。

我打算在操作過程中採用“讀、劃、練、演、議、品”等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時主要教給學生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語感。

本課設計總的指導思想是求實、求活、求新、求效。

三、説學法:

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演演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葉聖陶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他認為“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使知、能和諧發展。”我設計了指名讀、範讀、品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以讀顯形,突出感染性;以讀動情,注重薰陶性;以情促讀,加強理解性:以讀啟智,堅持啟發性。

本堂課教學着重教給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這也是閲讀寫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

2、抓住關鍵詞,讀懂句子,領會藴含的意思。

3、發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情感,以情激趣。

為此,我打算從師生兩方面做好如下準備,師:電腦課件;生:蒐集關於“誠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四、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

因為是第二課時,所以我就開門見山,直接進入正題。讓學生在文中找出帶有課題的一句話,用“~~~~~~~”畫出。(“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二)質疑研讀,探究“誠實”

1、讀文質疑,連詞明意:

出示詞語:駕駛、故障、超出、環顧、聯繫、陌生、道歉、誠實、信任

讀準這些詞語,用上這些詞語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品詞析句,挖掘內涵

出示語段:

“雖然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釐米,但是它畢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責任應該在我。”

“我環顧四周,不見一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紙條,壓在這輛車的雨刷下。”

明明是紅色小汽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十多釐米,才會造成這次事故,為什麼“我”會認為事故的責任在“我”,而且留這張紙條是“應該的”呢?(引導學生討論,體會“我”的誠實)

(三)設計練筆,加深理解

1、假設你就是課文中的“我”,請你用上自己的姓名、自己家的電話號碼,給車主留個條。

2、再讀課文,討論造成事故的原因:

天氣環境的原因——天黑、有霧、能見度差

小汽車車主原因——車頭超出停出線二三十釐米

“我”的原因——歸心似箭

(四)品讀對話,體驗真誠

葉聖陶先生説:“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請學生設計對話的提示語,先學後教,以學定教。通過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部分,指導學生讀中悟情。

(五)拓展延伸,激情導行

1、讀、背最後一段對話,想一想課文為什麼要用“誠實與信任”作題目?還可以用什麼作題目?

2、屏幕出示故事《寬恕》,讓學生讀一讀,並做簡短的發言。

3、蒐集關於“誠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並適當地摘抄下來。

五、説板書設計:

總之,我力圖通過以上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做到書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提,分析讓學生講,道理讓學生悟,最終達到學有所得。

19、誠實與信任

無人知曉留條回電…………………………………誠實與信任(比)

買反光鏡的費用……………………………………金錢(更)

人與人的之間和諧、信任…………………………重要

我的説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篇三:國小語文説課稿

【説教材】

《父親的菜園》這是一篇第七冊選讀課文,記敍了父親在一片荒涼的山坡上開墾一塊土地,使它成為“我家”菜園的事,表現了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體現出作者對父親、對土地深厚的感情。

課文通過對父親言行的具體描寫,表現父親的優秀品質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引導學生從描寫父親開墾菜園言行的詞句中體會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感受父親對勞動、對土地的愛是是教學重點。體會父親在荒坡上開墾菜園的艱辛,對城市或平原地區的學生來説是教學上的難點。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加強學生對記事寫人這一類文章的感悟,進一步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從父親堅忍不拔的品質中受到教育,培養熱愛土地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文本的價值取向,按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我確定本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讀課文,最大限度地促成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學習從課文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從中體會父親在開墾菜園的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勞動,感受父親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堅毅、自信、勤勞的品格,知道要想獲取成功必須勇於克服困難,堅持努力奮鬥的道理。

3、在讀悟結合、豐富言語實踐活動中,發展歷練學生語言,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父親的崇敬。

【説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本課選擇的基本教法是“着眼課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導讀解疑、語思統一”的導學式教學法。在操作過程中採用“讀、疑、思、劃”等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質疑課題,着眼課題理解課文內容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培養語感。

【説理念】

本設計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閲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按照“質疑課題、梳理問題——自主探究、感悟交流——深化文本、體會精神”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

【説流程】

一、親情導入,質疑課題

1.同學們見過菜地嗎?菜地:院子裏的小塊平地可以開墾成,田裏的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可是有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為家人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菜園(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題。

2、學生課件觀看父親在山坡上開闢的菜園,再讀課題,質疑。

3、梳理問題: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

[設計意圖]

用親切自然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測課題,設置懸念,能激發學生閲讀興趣,由課題這個文眼作為這節課的教學切入點。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①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練習讀正確,讀流利。(請教學習工具或老師)(疑難字詞課件屏幕呈示)

②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多讀幾遍。

③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④反饋朗讀劃出的句子,注意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⑤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品讀課文,探究原因(探究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1、細讀課文,思考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要求:圈畫批註。

2、討論感悟重點詞句,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忍不拔、對土地的熱愛,帶着感受朗讀課文。

重點研讀:

(1)“父親堅毅地説:‘我們去開荒!’”(勤勞)

(2)“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勤勞、吃苦)

(3)“父親沒有氣餒……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堅忍不拔)

(4)當我問能否長出豌豆,父親“信心十足地説:‘當然能!’”(對土地的信賴)

(5)“父親説:‘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對土地的保護、熱愛)

(6)拾糞肥田。“有時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親也要我跑到菜地裏去撒。”(為了肥土、對土地的熱愛)

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可歸納説:

①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為菜園的基地。

②當暴雨沖走泥土後,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③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裏,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設計意圖]此環節引導學生抓住問題來閲讀思考和感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把學生相對分散的思維集中起來,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情感。

四、深讀課文,體會精神(深入體會課文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

1、思考、交流:父親的菜園收穫的是什麼?收穫的僅僅是四季的蔬菜嗎?“我”收穫了什麼?你呢?(收穫的是一種人生精神:堅毅、勤勞、不畏艱辛、堅忍不拔、熱愛土地、熱愛勞動)你此時心裏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難、挫折不氣餒,永遠保持自信,什麼事情都能做成。)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中描寫父親言行,體現不畏艱辛、堅忍不拔的句子。(課件呈示)

3、帶着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再讀課題。

我的説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篇四:國小語文説課稿

今天我主要説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語文教材的《公儀休拒收禮物》(第27課)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一、説教材:

《公儀休拒收禮物》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個獨幕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魯國的宰相公儀休拒絕某大夫送來的鯉魚的故事。在教學此文時,同學們對公儀休的這一人物形象圍繞一個“清”字層層深入而獨到的分析感悟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課文是以圍繞公儀休拒收禮物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劇情雖然簡單,但結構緊湊,人物性格鮮明,充分體現了獨幕劇的特點。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學會閲讀劇本,學習獨幕劇表演。

2、理解公儀休最後一段的含義,學習公儀休清正廉潔、拒收禮物的品格。

其中學會閲讀劇本、表演劇本是本課重點,把握人物的性格,理解公儀休最後一段話的含義是本課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大綱要求和課文特點,遵循閲讀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我們備課組選擇的基本教法是“以讀代講、以演代講、情境教學”的導學式教學法,確定了“讀中感悟、以讀悟情、質疑解疑、合作實踐”為基本的學法指導,在操作過程中採用“讀、劃、練、思、演、品”等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其教學程序分如下幾個環節:

一、複習導入

首先出示出示張藝謀畫像,讓學生説説自己對導演有哪些瞭解,課始設置“最佳導演獎,最佳演員獎。”目的在於激起學生做導演和演員的興趣,以便學生積極投入到劇本中去。

二、精讀感悟。

以讀為本,以演代講、以讀生情,以情促讀。

我國語文教學有“熟讀、精思、博覽”的優良傳統,葉聖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讀,他認為“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使知、能和諧發展。”

本課主要通過人物的對話刻畫人物,雖然文字淺顯,但細細品味,回味無窮,

在指導朗讀時,師説:“請各位導演仔細地讀讀劇本。”就是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將自身置於劇本之中,找到做導演的感覺。指導學生找出體現主人公特點的有關詞句,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我已經很久沒吃魚了,今天買了一條,一頓就吃光了。

只要天天有魚吃,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通過對這些詞句的朗讀品味,體會公儀休對鯉魚的喜愛之情。並能通過自己表演(回味似的)這一表情讓人覺得公儀休真的非常愛吃魚。表演的同學是演員,坐着的同學都是導演,對演員和劇本進行指導、再創造,其實就是將評價換一種形式展示在課堂教學中。

注意語思統一,力求做到發展語言與發展思維相結合。

大綱指出:語言文字是思維的表現形式,發展語言必須與發展思維相結合。所謂語思統一原則就是把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統一起來,在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品質。本課中我們力求語思統一,從公儀休怎樣拒收和為什麼拒收鯉魚入手,探究公儀休思維過程,從而體會公儀休高人一籌的見識和清正廉潔的品格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練習説話、表演,發展創造性思維。

三、內化、表演

學生在閲讀了劇本,進一步熟悉了人物的性格後。可以和自己的好夥伴找一塊空地來排演。師問:“最佳導演獎、最佳演員獎將花落誰家呢?”(串聯前文的獎項)更加激起學生表演慾望,最後評出設置獎項。

四、小結

學完劇本後,讓學生説體會,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

我的説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篇五:國小語文説課稿

【説教材】

課文是一則歷史故事,記敍了曹衝動腦筋想辦法稱出大象體重的故事。全文圍繞“稱象”這一中心,運用渲染烘托,映襯對比的方法記敍了稱象的全過程,表現了曹衝的聰明才智,給人以深刻啟迪。“曹衝稱象”原是一則民間傳説,作者根據這一傳説精心構思,按照“遇難題”、“議辦法”、“點結果”思路展開的,“遇難題”——大象到底有多重;“議辦法”——曹衝顯示才智;“點結果”——石頭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固然稱出了重量。最後的結果點示照應了上文,起到了映襯作用。

【説教學目標】

1、會13個生字,區別形近字“象、像”、“稱、秤”,練習上下文理解“議論、果然”等詞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所起的作用。

2、通過官員們的稱象方法和曹衝稱象方法的對比,理解曹衝稱象方法的科學性。悟出故事所藴含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講述這個故事。

4、練學生的求異性思維。

【教學重點及難點】

聯繫上下文理解“議論、果然”等詞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所起的作用。理解曹衝稱象方法的科學性(課文第3-4自然段)。

【説教學理念】

閲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參與,把握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挖掘教材內藴,因勢利導,訓練學生的求異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説教學方法】

自行預習後,本課時雖然是第一節課,可我牢牢圍繞“稱象”主要思路去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學會與老師,文本對話,運用讀讀、想想、議議來反饋問題,培養學生的求異性思維,

可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五大部分。

【説教學過程】

一、設計懸念,引入課文

1、教師導語:小朋友們,以收到禮物為話題,轉入曹操收到禮物DD大象。

2、看大象圖,揭示課題。(出示圖片。揭示課題)

3、説説看圖、讀題後的感受,……

(從國小生生活走中舉例,設計懸念,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讀文感受,整體把握

1、出示要求:讀準字音,帶着疑問去讀。

2、反饋初次讀文後的感受和收穫。(師隨機板書)

3、説説自己最想學學哪些內容?

4、師導語調控。

(整體把握教材內容,做到將學的東西,心裏有底了。)

三、讀議思悟,突破重點

1、讀懂第3小節,體會官員們議論的稱象方法自由讀

讀,與同座一起學者官員議議,理解“議論”詞義?

2、體會曹操聽後有什麼反應,找文中句子讀讀,。

3、理解“直搖頭”,從中感受到什麼了?

(師板書導語:正當官員們為難時,有個人確想好了一個辦法,誰呢?什麼辦法?)

4、找找、劃劃、讀讀文中有關內容,

讀懂曹衝稱象的具體辦法。讓學生多讀幾遍,口頭用自己的話簡單描述一下。(師隨機板書)

5、曹操聽了反應有嗎?找句子讀讀體會一下。

6、演示稱象過程(指名學生讀,放課件展示)

在此過程中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

7、出示PPT學會抓重點簡單的描述稱象過程。

8、稱象方法比較,顯示曹衝的聰明。理解“才7歲”?

9、朗讀3、4小節,體會一下曹衝是怎麼想出如此妙法?可以找夥伴交流意見。

10、得出曹衝以船代稱,以石代象,以水代人的聰明舉措。(師板書)

(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自己觀看稱象過程的課件,或讓他們親自做實驗,讓他們親自去感受,到學習,研究,真正理解課文內容,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激情抒發,感情昇華。

導語:(同學們,此時此刻,要是曹衝來到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嗎?)

1、學生同座互説,後指名説説。

2、你會想出比曹衝更好的稱象方法嗎?

(質疑激發學生去想去構思,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五、出示作業題

(每人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去做)

1、田字本上抄寫自己感覺易寫錯的生字,幾個幾遍自己定。

2、回家找時間自己做做實驗,給你的親人或朋友講講《曹衝稱象》的故事。

3、摘抄文中寫大象又高又大的句子,自己照樣子學着也寫一個句子。

4、想辦法去知道曹操和曹衝的其他故事,下節課交流。

(作業的設計要面向所有學生,出一些層次不一的習題,可以讓學生自主的有選擇地去完成,回給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權。)

【説效果】

本節課圍繞“稱象”這一思路去展開教學活動的,學生在閲讀、思考、討論中嘗試了自主學習,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發揮想像,求異求新,大部分學生很會。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課堂教學是門藝術,我要不斷進取,讓自己在課堂上更具生命力。

篇六: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這部分內容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寫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寫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寫得直觀形象。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我們眼前彷彿浮現出大潮的畫面,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作者觀察用心,敍述有序,從聲音、氣勢、形態幾方面直接描繪了大潮的奇特,又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表現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這篇課文的選篇意圖,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繼續練習抓住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2、教學目標

鑑於上述對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據四年級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課後思考練習,我確定本課分兩課時完成,現在我着重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第二課時的教學是在第一課時學生學會生字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閲讀,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洶湧而來的壯觀氣勢,領略“天下奇觀”的景象。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3、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敍景物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難點

由於本組是以“自然奇觀”為專題編寫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課文描述的景象是學生生活中很難見到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二、説教法、學法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為主體,我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一原則,堅持導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導讀中分析、綜合、比較,在分析、綜合、比較中導讀,以讀代講,寓講於讀,使學生在分析、比較、綜合的思索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取知識,提高聽説讀寫能力。根據學生對大潮缺乏感性認識,給學習課文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採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巧用課文插圖、影像資料等,將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場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難度,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引導學生緊扣文題,質疑問題;讀、找、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機地運用教學插圖、影像資料等強化感性認識;反覆訓練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熟讀成誦,積累知識,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動機

上課一開始,我先用一段飽含激情的話語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觀賞過潮水嗎?世界上漲潮的地方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國錢塘江大潮那樣雄偉壯觀,千百年來令人讚歎不絕的,卻不多見。你們想不想也去見識見識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景象呢?”(請看視頻),然後指導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範讀課文。讓大潮的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等畫面呈現在同學們的腦海裏。最後叫同學們打開課本看看描繪大潮雄奇的插圖。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陶醉於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二〉抓住文眼,整體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我用小黑板出示自學思考題:1、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麼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進行討論並彙報結果,接着請同學們通過閲讀課文完成以下表格(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由於引入新課時,已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水牆”、“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後,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三〉指導朗讀,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進行自由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再談談自己的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羣的驚奇。然後聽錄音,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課文,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環節,能使學生賞境悟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那段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大潮形態和聲音的句子,並要求他們説説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裏?通過同學們的讀與找,瞭解到:作者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樣寫好在具體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在觀察錢塘江大潮時,所聽到的聲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體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五〉總結全文

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把教師的“一人言”小結變為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要求學生把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或最想説的話講給大家聽(我則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進行指導)。這樣不僅形式獨特新穎,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閲讀的開始。所以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讓學生去搜集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並和大家相互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説板書設計

本人根據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設計了以上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知識,又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有利於提高學生閲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我的説課完了,謝謝大家。

篇七: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畫風》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問、善於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於創造”這一單元之中。

與以往所學課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因此,第一課時中,我重點進行識字寫字教學,並引導學生初步閲讀課文,弄清三個小朋友分別是怎麼畫風的,為第二課時理解課文、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同時考慮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將《畫風》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能力目標: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設定“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為教學重點;“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為教學難點。

二、教學法的選擇

語文教學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為此,我設立了“讀——悟——説——畫”的學法導向,層層推進教學。

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動口説、動手畫,在讀中積累了語言,説中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在畫中培養創新精神。同時還創造出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

三、教學行為策略的運用

(一)複習舊知,鞏固識字。

識字是讀寫的基礎,人教版實驗教材對此十分重視。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生字中有6個出現在課文人物的姓名中。為進一步鞏固對生字的識記,我通過課件出示三個小朋友的頭像及名字,讓學生與他們打招呼。如果喊對了,小夥伴就會迴應。就這樣,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鞏固了對生字的記憶。

(二)深入理解,進行口頭表達訓練。

通過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後,我提出問題:“三個小朋友動腦筋,想辦法,用不同的方式畫出了風。他們到底是怎麼畫風的呢?請大家用筆把他們畫風的句子勾畫出來”以此來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閲讀。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首先得通讀全文,瞭解每個小朋友的態度、觀點;再動筆勾畫三個小朋友畫風的不同做法,並引起思索:為什麼他們畫風的方法不一樣卻都畫出了風了呢?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感受。

然後我再採用實物展示、現場畫畫等方式和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和交流。並以此為契機,讓學生找出“風藏在哪裏?”讓學生以“風來了,風把_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_____裏”這樣的句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讓學生覺得非常有趣,而老師“小詩人”的誇獎,讓學生在表達上越來越來棒。當幾個句式連在一起以後,就成了一首饒有詩意的小詩。我讓學生給自己作的小詩加上題目,再一起朗誦自己的大作,學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馳騁想象,描繪美景。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大語文觀”,提出要“建構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豔麗的色彩,喜歡每天拿着筆描描畫畫。可以説,小小畫筆傾注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稚嫩的畫面,一顆顆創新的種子在萌芽。

《畫風》一文中,三個小朋友畫了風,為什麼我們不能畫畫風呢?“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竟然將原本看不見、摸不着的風畫了出來,你能畫風嗎?你想怎麼畫?”我們可以想象,這簡簡單單的一“問”,將激起多少層浪。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麼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悦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特別是在經過了前面的鋪墊後,學生再用這種“詩人”般的話去猜猜別的畫的風在哪裏,更是進一步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總結延伸,拓展認識。

展示了自己畫的風以後,老師再引導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畫出聲音、氣味,對學生的思維將是更好的訓練。

四、板書程序設計。

板書設計很簡單,就是由學生自己總結出的“小詩”組成。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一個理解總結,更是學生思維的一個昇華和感悟。

篇八: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課本闡述

《太陽》是一篇科普類的説明文,也是國小階段學習的第一篇。文章用了列數字、打比喻、作比方、舉例子等説明要領,先廛了和太陽相聯繫的一些知識,闡明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親暱的關係,激發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7個生字,正確讀寫“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等14個詞語。

2、能力目標:初步學習閲讀説明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説明事物的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科學,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三、説重點、難點

運用多種説明方法來説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因此,我把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定為: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脈絡,瞭解太陽的特點,初步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舉例子等方法來説明太陽的特點的。

四、説教學方法

這是一篇説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在觀察某些事物的基礎上,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説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這樣來教的:1、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2、先扶後放,教給學生學習方法;3、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的理解;4、注重對學生的人文性評價,激勵孩子自主合作,自主探究;5、通過朗讀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五、説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是採用以下的步驟進行教學法的:激趣導入——自讀自悟,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扶放結合,初步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一)激趣導入

1、以“嫦娥一號”登上月球的事件作為導入,學生一定興趣盎然。【三年級的小朋友對科普常識已經充滿了好奇,他們在課外常迷戀各種科普類讀物。這一導入適應了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出學生學習課文的勁兒。】

2、質疑課題:假如你是科學家,你想研究太陽的什麼?【創設這一情境質疑課題,學生的思考肯定更積極了。】

(二)藉助課件情境朗讀,形象地感知課文內容

我讓學生帶着疑問觀看課文的情境朗讀,然後談談自己從中得到什麼知識,解決了哪些疑問,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

【説明文同記敍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課件錄像,變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三)自讀自悟,學習生字詞,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

【《新課程標準》指出,三年級學生要培養通過初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能力。】

1、自讀全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注意個別字的寫法。

3、默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默讀時我提出: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寫太陽的三大特點的?哪些自然段是寫太陽與地球的密切關係的?

【這一環節,讓學生再次從整體上更深一步地感知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特點介紹事物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在快速閲讀中捕捉信息的能力,把學習權利交給學生,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扶放結合,感悟語言,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這個情境的創設,除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外,還能讓學生初步體會到要向別人介紹一樣事物,必須要具體説明,才能讓別人了該事物,從而領會到各種説明方法的重要性。】

2、精講第一自然段,學習列數字,作類比的説明方法。

【這一部分的教學,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授之以漁,為下面兩個自然段的小組合作學習打好基礎。】

3、指導朗讀:通過朗讀深入感受太陽“遠”的特點。【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的體驗和積累,而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

4、學法遷移,小組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讓學生以“漁”去捕“魚”,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對文章的説明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性自學能力。】

(五)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我採用了讓學生選擇説明方法完成填空的方法,讓學生鞏固對幾種説明方法的理解與運用。【《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引領學生充分接觸語言,體悟語言,進而運用語言。】

六、説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需要,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點,此板書簡潔明瞭,起到引領作用。

篇九:國小語文説課稿

教材分析

這是本學期的最後依次習作,也是依次不限定習作內容的自主、自由習作,教材對習作內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確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級,幾乎每冊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習作,看似雷同,其實變化很大,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知識、能力、生活經驗都相應地得到了增長。本次習作又是結合第二單元的主題展開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時,消除學生害怕寫作文的心理。

設計理念

1、根據習作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特點,利用文本、音畫引路等多種形式, 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樂於書寫自己的童年趣事,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感受童年的樂趣。

2、創設寬鬆的習作空間,減少束縛,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習作氛圍中無拘無束地、有創意地習作。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評改自信,讓學生在習作、評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重實踐,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觀察、思考,互動、交流,表達、賞析,評價、修改等自主、合作學習中獲得語文素養的和諧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到了高年級,知識、能力、社會閲歷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寫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動設計

1、師生共同聆聽歌曲《童年》。

2、“小小採訪”——與父母講童年(做個專業的小記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給你回憶的小紀念品。

4、每天將積累與心得或寫或畫下來。

5、收集與趣事有關的童年照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內容具體,要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中心明確。

2、過程與方法

⑴、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麼。

⑵、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悦。

教法、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鼓勵全體學生通過朗讀佳作、優美片段,討論交流習作中的優點與缺點等方式參與作文評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聯繫各自近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選擇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

教具準備

學生:蒐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教師:準備好例文以及相關課件。

簡要流程

激趣、指導、賞析、修改,具體分為七大板塊:

談話激趣,觸發回憶

明確要求,簡要指導

範文引路,

討論寫法

指導構思,有序表達

精彩片段,享受快樂

評議修改,完善習作

名言警句,課外延伸

篇十: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課是識字(一)的第三課,有一幅圖,一組詞語和一篇短文。詞語是圖中事物的名稱,多為家庭陳設和物品。

圖畫內容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讓他們吃水果,家庭充滿温馨。

二、説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8個詞組和8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和識字,讓學生們練習説句子,認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三、説教法、學法

教法:1、看圖識字。

2、用熟悉的事物來記生字。

3、在遊戲中識字。

學法:1、讓學生多種形式的讀。

2、藉助熟字記生字。

3、在玩中學字。

四、 説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看圖感知。

教學伊始,用談話導入,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本課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幻想。然後讓學生觀察圖,説圖中有什麼物品?

2、 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通過指導學生看圖,説説圖上有什麼?讓學生根據實物初步感知即將學習的八個詞語,從中訓練學生用“有……有……還有……”的句式説話。

學會八個詞語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找尋方法。有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認識了不少漢字,因此在指導認字前,我先讓學生在即將學的生字中找一找自己已經認識的漢字,並交流識字的方法和途徑,並給予積極的表揚,從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2﹚、藉助圖與拼音識字。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圖與拼音是幫助識字的最有效手段,學生可以藉助圖猜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時也可以鞏固前面所學的拼音。教學時,通過與詞語交朋友、找朋友使學生讀準字音。

﹙3﹚、去掉拼音認讀詞語。

3、認識本課需要掌握的生字。《課程標準》中提出識字教學要力求實用結合,因此教學時通過亂字排列、組詞使學生得到詞語的拓展練習。

4、課終遊戲記生字。

一年級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沒那麼長時間,要提高課堂效率,遊戲是個好方法。在教學中通過猜字遊戲來進行鞏固。在遊戲過程中,學生一要找字,二要讀出字音,這樣既鍛鍊了反應能力,又是對生字的鞏固;也可以讓學生給生字再找朋友,這是新舊知識的結合運用。

5.課中操:田字格兒歌 為書寫生字作好鋪墊

6、指導書寫。

這個環節是生字“下”的書寫。先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後書空,再落筆書寫,再評,互相促進。

7、課外拓展。

在本環節中藉助課文內容,結合實際環境,建議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做一些詞語卡片,貼在物品上,如“冰箱”就貼在冰箱上等。讓學生自己創造識字環境,認識更多的生字。

五.説預期效果

本課是一節與生活有密切相關的識字課,課堂中主要是認讀8組詞語和8個生字和三個偏旁,知識的容量不大。在教學中預設了多種學法對學生進行指導性學習,通過圖文對照學詞彙,進行直觀教學,聯繫生活識字,交流識字方法,再加上學生在課已經有了良好的生活經驗為依託,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應當是很牢的,一節課下來,學生應當是學有所獲的,而且對識字方法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為今後的識字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板書:

沙-------三點水

報-----提手旁

燈----火字旁

通過板書讓學生明白漢字的偏旁的作用。

3、《在家裏》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認識8個詞語,8個生字,認識三個偏旁 “三點水、提手旁、火字旁”。

2、正確識記生字。

3、引導按順序看圖,學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

難點:引導學生學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課前準備:生字卡、詞語卡、物品圖片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平時在家裏都幹些什麼?誰能完整地説一説?(平時,我在家裏幫媽媽掃地……)今天呀,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夥伴小紅,她邀請老師帶着大家一起去她家做客。你們願意去嗎?

2、看課本插圖,小紅在哪呢?

二、看圖説話,學詞識字

1、看圖説物品

師:這幅圖畫的是小紅同學的家,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看見小紅家都有什麼物品?(訓練學生用有……有……還有……”的句式説話。)老師相機出示八個圖片,貼在黑板上。

2、認讀詞語

師:其實這些物品的名稱都是在書上呢?請同學們自己再喊喊它們的名字。

出示讀詞語的要求:

(1)自讀詞語,讀準字音。

現在老師把這些詞語從課本上請出來了。誰來讀讀它們的名字。

(2)指名嘗試認讀。(其餘小朋友認真聽,你能聽出讀得不正確的地方請你當小老師幫他指出來。)

(3)同桌互練。(一個認我會讀的字,另一個對照拼音聽讀準了沒有,聽完後互相正音。交換角色練習。)

(4)圖文結合指名讀帶拼音的八個詞語,齊讀、開火車讀、小組讀。(實物卡片和詞語卡片同時呈現)

3、認記生字。

剛才同學們詞語讀得不錯,如果把詞語中的字單個抽出來你還會讀嗎?我們今天要學的8個生字就隱藏在這8組詞語中,請大家對照生字條的生字把前8個生字在P49圈出來,並把它們多讀幾遍。

(1)這是我們今天要掌握的生字,哪個同學願意教教大家 ?老師出示生字卡片。

(2)老師帶讀,識字方法的滲透。

(3)小老師帶讀。認讀8個生字:沙、發、報、紙、台、燈、電、視

(4)小組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進行評價(黑板出示小紅果)。

(5)開火車擴詞語比賽

4、識記生字鞏固練習

(1)、這節課的生字裏還藏着我們今天要學的偏旁呢,老師板書:三點水、提手旁、火字旁領讀

(2)你能找出這三個偏旁藏在哪三個生字裏嗎? 老師出示生字卡片

(3).指名説

板書:沙-------- 三點水(“三點水”表示與水有關)

報-------- 提手旁(“提手旁”表示和手有關的動作)

燈-------- 火字旁(“火”當偏旁的時候要把捺變為點)

3、交流識字方法

我們今天學的這些生字裏的某一部分有你們認識的嗎?你能説説你用什麼辦法記住這些生字嗎?

“報”的右邊在“服”中見過,把“服”的“月字旁”換成“提手旁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報”。

對,這種識字方法叫做:換一換,生跟讀。

(板書:換一換) 服----報

那麼“沙”和”燈”,又能用什麼方法記住呢?指名説,相機板書

(板書:加一加)三點水 少=沙 火 丁=燈

帶有這三個偏旁的生字還有很多很多,老師希望大家到生活中去仔細觀察,認識更多的生字。

今天,同學們表現真不錯,不僅會認讀生字詞,還會運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放鬆一下。我們來讀拍拍手讀兒歌

三.課中操。田字格兒歌

四、書寫指導。

1、師:剛才咱們動口又動腦,現在咱們應該動動手了。今天咱們先寫2個字,出示卡片“下”,學生認讀。

2、引導觀察,由幾個筆畫組成,引出“、”的名稱

3、指導書寫

師:他們在田字格中的什麼位置,寫時要注意什麼?請小朋友們打開書,仔細觀察。

4、學生彙報交流,,引導學生先書空,教師範寫,學生再臨寫。“下”認識新筆畫“點”,書寫時,起筆輕,落筆重,與豎相連。

學生描一描,再寫1-----2個

5、展示作業,師生合作評議。

五、課後延伸。

師: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同做傢俱和電器名稱的卡片,貼在物品上,這樣你就可以學到更多的字了。

六、板書設計:

1. 沙-------- 三點水(三點水錶示與水有關)

報-------- 提手旁(“提手旁”表示和手有關的動作)

燈-------- 火字旁(“火”當偏旁的時候要把捺變為點)

2. (板書:換一換) 服----報

(板書:加一加)三點水 少=沙 火 丁=燈

3.田字格中範寫生字“下”。

《在家裏》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在家裏》是學生學完拼音,開始識字的初始內容。本課為第一課時教學,要求識記8組詞語,8個生字,會寫1個字。考慮到識字量大,而且學生剛接觸識字學習,本課教學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重識字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以激勵性評價為主,鼓勵學生多識字。喜歡得到別人的讚賞,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是每一位國小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關注每一位學生,善於捕捉每一位學生的點滴賞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如“你真棒”、“這是你獨特的識字方法”、“這個字你讀得真好,獎你再讀一遍”等使學生願意識字,體會到識字的樂趣。

2、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國小生有着非常強的表現慾望,讓學生當小老師,學生可以充分表現自己。如,在讀準8種物品名稱的環節,我讓學生同桌合作,輪流當小老師,這樣既複習鞏固了拼音教學,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奮性。

3.通過各種形式的賽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面廣,學習興趣濃厚,在整個識字中,全班學生人人蔘與,個個激情投入。

二、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好的習慣都是從小開始養成的。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因而需要老師多個心眼,時刻關注,提醒。課堂上,我十分關注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愛動腦,積極發言等習慣的培養。如,我提醒“善於傾聽的孩子是對別人的尊重”等激勵性的語言提醒學生課堂上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

三、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一切活動必須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一切活動必須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由於有的學生對平翹舌音分得不夠清楚,再加上有的同學拼音掌握得不夠理想,因而實際課堂操作與預設相差有一點距離。本以為,40分鐘可以完成認識8種物品,識記“沙、發”等8個生字,以及書寫“下”,但在去掉圖片與拼音,讓學生識字時,才發現有的學生對平翹舌音分得不夠清楚。於是,我隨即放棄了原先的預設方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紮紮實實地進行識字教學。40分鐘很快過去了,我的寫字的環節無法完成,課自然不完美。儘管如此,可在課餘時間,檢查學生所學情況,發現大多數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掌握得還是不錯的。

篇十一: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一)教材剖析

《去年的樹》是職責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本文的作者是日本的作家新美南吉,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過冬時,鳥兒答應了樹的懇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樹時,它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找,最終只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誼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斥了憂傷和惆悵,應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情深意濃,帶着些許傷感顏色,謳歌了高貴的、令人蕩氣迴腸的友誼。

(二)教學目的

1、理解文章資料,訓練有情緒地朗讀對話培育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沾染;體會人、動物、植物(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體會人、動物、植物(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説出個性化、多元化的話題。

難點:能精確、流利、有情緒地朗讀課文,讀出不一樣主角的不一樣語氣。

教具籌備:課件

二、説教法

教學中重要是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並經過音樂和活動的情勢進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樂學、愛學,從而完成本課教學的任務。

三、説學法

學生在整堂課中處於主體地位,學生課前先預習,把課文讀通順,流利;經過多種情勢的讀使學生理解,感悟並展開豐盛的`想象,充分施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本事。

四、教學程序

激趣導入

1、欣賞樂曲《友誼地久天長》

2、談話:關於友誼的話題。

3、揭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明白什麼?

(經過播放精美的曲子以及學生熟悉的話題,提高學生想學本文的慾望)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2、領導學生概括重要資料。

(在初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本文重要資料,對本文的資料有個大致的瞭解,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打下基礎。)

研讀對話,體會小鳥的真情

1、出示課件範讀課文,生認真地聽。

2、找出文中的四組對話。

3、領導學生朗讀對話。

4、領導朗讀第一組對話(鳥兒與大樹的對話)

1)生自由讀。

2)指名讀。

3)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這對好朋友在分別時的心境是怎樣的嗎?

4)大樹為什麼會懇求鳥兒回來呢?從哪些地方能夠看出它們是好朋友?

5)齊讀。

4、領導朗讀第二,第三,第四組對話

1)指名讀。你為什麼要用這樣的語氣讀?我們從這些話裏感受到小鳥的心境怎樣?

2)生再讀感受鳥兒的心境。

3)多種情勢讀:分主角讀,生生對讀,師生對讀等等。

(經過多種情勢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並提高學習的興趣。)

華情緒,體會朋友之間的真情

1)情緒地朗讀兩個“看”字的句子。

2)拓展延伸:是誰讓小鳥和大樹離開的?從小鳥和大樹之間的友誼你感受到什麼?相機引導學生説出個性化,多元化的話題。(如:友誼、環保、奉獻等等話題,並相機地板出:實現諾言珍惜友誼)

3)寫友誼卡:替小鳥或大樹寫出他們的心裏話。

4)小小播音員活動:請你來當小小播音員把你的友誼卡放在實物投影機上展示並讀給大家聽,輔助鳥兒和大樹實現跨越時空的對話。

5)再次欣賞歌曲《友誼地久天長》。

(從理解重點句子入手,讓學生再次體會鳥兒與大樹的真情,從而把話題引到環保,奉獻等多元化、個性化的話體上,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最終把自我最想説的話寫出來。由讀—説—寫,一環緊扣一環,都是為了下一步做鋪墊。)

篇十二:國小語文説課稿

【説教材】

練習1中包括看清筆順,寫好鉛筆字,學用字詞句,讀讀背背,口語交際,共五題。各題之間相對比較獨立,我重點説説第三題:學用字詞句。我把這題安排在第二課時。“學用字詞句”有三部分組成,一是要認識四種動物,這部分分別配有四幅動物的圖;二是要知道這四種動物。

遇到危險時是怎樣保護自己的;三是説説自己遇到了危險,會想出什麼辦法保護自己。這三個部分是緊密聯繫的,由認識動物到了解他們遇到危險是怎樣保護自己,再由動物聯想到自己,遇到危險怎麼做。

【説教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收到好的學習效果。根據本課特徵,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啟發誘導法。這一方法在第二、三兩個環節中運用的比較多,先引導學生説説特點,再由此來看看它怎麼利用自己的特點保護自己的。

2、採用實物演示法教學。實物演示起着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在教學烏龜遇到危險是怎樣保護自己我採用了這一方法,既直觀,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説學法】

1、觀察法。

這一學法在課內和課外都有滲透,在課前,我已經有目的的佈置學生觀察家裏的小動物。課上,我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實物烏龜來觀察它遇到危險會怎麼辦。

2、遷移法。

這一學法主要運用在對句式的掌握上,利用例句讓學生感知這一句式後,用遷移的方法,分別用同樣的句式説説另外三種動物遇到危險時會怎樣。還有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地方也用到了遷移,比如由動物想到自己,這也是一種遷移。總之,要讓學生既“學會”又“會學”,以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説教學目標】

1、藉助漢語拼音認識漢字,培養主動識字的習慣。

2、通過看圖,認識幾種動物,由此遷移到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同時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説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説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怎樣自我保護,並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

【説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是把這節課設計成了五個環節。

(一)激趣導入,認識動物。

1、先明確要求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是要完成學用字詞句這一題。

2、帶大家認識四種動物。多媒體出示這一部分的要求以及四幅動物的圖。讓學生自由的藉助拼音讀讀要求,藉助圖畫認識四種動物。再請學生交流。

3、拼拼讀讀:多媒體出示漢字及拼音。(動物的名字和拼音。)我把認識四種動物和拼拼讀讀分開來教學,目的是鞏固學生的漢語拼音及認字。因為圖和漢字、拼音同時出現的話,就很少有學生去借助拼音識字,而是直接跳過拼音用圖畫識字了。

4、找名字。多媒體出示四幅圖及四個音節詞。這一部分實際上是把2和3綜合起來藉助圖畫,漢語拼音來鞏固識字。我先用學生感興趣的話語來激起他們幫助小動物找回自己名字的慾望。再提出明確的要求:先看圖,再找找它的名字在哪裏,然後上來用鼠標點住了拉到圖的旁邊。上來找對後當小老師領讀。

(二)根據認識,説説特點。

我在認識動物後還安排了説動物特點這一個環節,目的是為下一個環節説説動物遇到危險時怎樣利用自己的特點保護自己做一個鋪墊。

我在課前已經佈置學生回去觀察自己家裏的小動物,在課上讓他們説説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給大家説説它長什麼樣子,有什麼地方和別的小動物是不一樣的。學生邊説我邊給他點出相應的動物的圖片。

(三)利用特點,保護自己。

1、多媒體出示要求:你知道他們遇到危險時怎樣保護自己嗎?要求學生藉助拼音能夠讀準讀懂要求。

2、出示烏龜,老師用手去敲敲烏龜的背,學生仔細觀察,自由發言。

根據學生交流出示句子:烏龜遇到危險時,就把頭、腳縮進硬殼裏。

讓學生讀讀出示的句子,不認識的讀讀拼音。然後用各種形式(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等)進行練讀,初步感知這樣的句式。

3、聯繫自己生活中的經驗和平時觀察,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想想説説,山羊,刺蝟,烏賊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先用自己的話説説,然後用規定的句式説,再用不同的形式練讀。

(四)內化知識,上台表演。

1、這一個環節,也是對學生是否掌握上一個環節的反饋。我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是小動物,然後説説自己遇到危險就會怎樣,這時候就不能再説烏龜或者是刺蝟遇到危險,而是要説我遇到危險會怎樣了。可以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的轉換。

2、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拓寬思路。想想還有哪些動物也很聰明,遇到危險時會想出辦法保護自己。並出示剛才的句式,讓學生根據這樣的句式來説説,從而增加語言積累。

(五)聯繫自身,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1、過渡,在生活中動物會遇到危險,人也會遇到危險,那我們小朋友遇到了危險會想出什麼辦法保護自己呢?

2、看書藉助拼音讀讀要求:説説你遇到了危險,會想出什麼辦法保護自己。

3、分成四人小組討論:

(1)我們會遇到什麼危險?

(2)遇到了危險會想什麼辦法保護自己?

4、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當引導。

篇十三:國小語文説課稿

近段時間,我校開展了“教學的有效性”教研活動。學校有幸請到了中央教科所教育專家韓立福博士親臨指導。我上的是《普羅米修斯》一課。課後,得到了韓博士細緻而精彩的點評,並對我的課和今後的教學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和意見,給我極大的啟迪. 以下是我執教本課後的點滴感受:

普羅米修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天神,而《普羅米修斯》一課,雖然文章短小,但包含的內容卻很多很廣。要想對人物的形象和個性進行深入的剖析,必須完整地讓學生閲讀《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和《解救的普羅米修斯》。今天的課堂中,研讀“普羅米修斯讓你感動的是什麼?”學生在互讀互議的基礎上各抒已見。其中陳婕琳同學結合課外知識,完整講述了普羅米修斯用大大的茴香枝取火的細節,並給予普羅米修斯“大智大勇”的高度評價。這一課堂中的意外生成,讓我驚喜不已。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是國小語文新課程提出的要求。本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的教學主線是“以多種形式的閲讀,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深入走進文本,在多渠道的閲讀中,在多層次的閲讀中感悟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和品質。在學生朗讀課文,感悟句子含義,解讀普羅米修斯的過程中,我及時給予了糾正和指導,讓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步步逼近教學目標。充滿生機、活力、智慧、和諧的課堂離不開教師精心的設計,耐心地指導,更離不開教師充滿博愛、親切、寬容、鼓勵的評價。教師及時有效的評價,不但樹立了多數學生學習的信心,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及時捕捉孩子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肯定,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關注學情首先得關注學生”,今天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課堂上也留下了些許遺憾:課後發現課堂中雖注重了對學生學法的引導,但卻引導得不到位。對問題的提煉不準確,以致課堂上花了時間,繞了彎子,所得卻非常有限。韓博士一針見血的評價,讓我茅塞頓開:教師應增強問題意識,加強問題的提煉,才能提高課堂的生成性。師生在課前增強對文本的解讀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在問中學,在學中疑,在疑中進。

篇十四: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導語激情,引入新課

師:在日出日落時天邊總會出現大片大片的彩色雲霞,那景色神奇壯觀,人們稱之為火燒雲。(板書:火燒雲)現代女作家蕭紅曾經用最生動、最優美的語言描繪了火燒雲的瑰麗情景。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篇《火燒雲》。

(二)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師:究竟什麼叫“火燒雲”?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難讀的多讀幾次。開始

師:讀了課文,你們知道什麼叫“火燒雲”了嗎?

你説:這就是火燒雲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這句話裏那個字讓你覺得用的特別好。(“天上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你説,你覺得“燒”這個動詞用得好。為什麼?不必急於回答,先來看看火燒雲上來時的景象。(課件展示)誰來説為什麼“燒”字用得好呢?

你説,你體會到火燒雲上來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場大火。

你説,你從這個“燒”字感受到火燒雲上來時一定很快、很有氣勢。

你呢,你還感受到了火燒雲上來時,像一幅巨大綢緞,天空中完全是紅顏色的,美麗極了。

師:你們真會思考!你瞧,祖國的語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個 “燒”字既突出了火燒雲上來時天空的顏色,又給人一種動態變化的感受。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三)讀中感悟,積累運用

1、學習“火燒雲上來了”火燒雲試課稿_火燒雲説課稿

師:下面我們就跟誰着作者一起去欣賞一下火燒雲。自己默讀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一副美麗圖畫。)這夏季傍晚的火燒雲景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

你説,火燒雲真是太美啦!

你説,火燒雲把大地打扮得太漂亮了。

你説,火燒雲就像一位神奇的畫師,把整個天空塗抹得五彩繽紛。

師:陽光斜照在雲層上,透過雲層,灑向大地的柔和的光芒,就是霞光。在霞光下的大地,又會出現什麼奇異的景象呢?聽老師來讀一讀課文, 你聽出什麼啦?老師把了都念成啦啦,老師這麼一讀,你聽了有什麼感覺?你説,你感到驚喜啦。看誰能讀出這種喜悦之情。你來,老師聽出你滿滿的喜愛了。你也來,你看你都笑了,讓我們一起來。

師:這麼美妙的火燒雲,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的呢?快速的瀏覽課文。

你説,讀的可真仔細,是按照火燒雲上來了,變化着,下去了的順序來寫的。板書

2、學習“火燒雲的顏色變化”

師:火燒雲已經上來了,他就要開始變化了,那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火燒雲的變化?默讀三~六自然段,

你説,寫了火燒雲的顏色的變化和形狀變化。(板書:顏色、形狀)

師:火燒雲顏色變化有什麼特點?

你説,哦,火燒雲顏色變化特別快。(板書:快)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你從“一會兒….一會兒”這個詞體會到的。 誰能讀出這種變化的快來,你來,誰還能更快,你來,真快。

師:火燒雲的顏色變化不僅快,而且還很——多。(板書:多)都有哪些顏色?

生: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還有紅通通、金燦燦、葡萄灰、梨黃、茄子紫

師:只有這幾種顏色嗎?天空中還有哪些顏色?

生:還有些説也説不出、見也沒見過的顏色。火燒雲試課稿_火燒雲説課稿

師:你們看,這些顏色多漂亮啊!(課件展示火燒雲顏色變化的錄像。)

師:那麼我們試着説説這些説也説不出、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用像紅彤彤這樣的詞説她還有:你説,綠油油,白茫茫。

用像半紫半黃這樣的詞説他還有:你説半黃半綠,半分半黃

用“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種帶比喻的形式來説。蘋果綠。桃紅。玫瑰紫。石榴紅。杏黃。秋葉黃。

師:説的真好。天空中這麼多的顏色交織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呢?

你説:五顏六色。你説:五彩繽紛。你説:色彩斑斕。

師:真會用詞。讀讀這段話,誰能讀出對火燒雲的讚美之情?誰願意站起來讚美一下它,你來,老師聽出你的讚美了,誰願意向他一樣來試試,你來。真棒!

師:那你能不看書來讚美他一下嗎?這麼多的同學都願意,那麼我們一起來。

3、學習“火燒雲的形狀變化”

師:火燒雲的顏色變化又多又快,那麼他的形狀變化又有什麼特點?讀讀四~六自然段。

你説,火燒雲的形狀變化特別快。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你説:從“一會兒”、“忽然”體會到的。 你還有補充:還有“過了兩三秒鐘”、“一轉眼”、“接着”

你還有:還有“正在”這個詞語。

師:找的真仔細。除了變化快他還有什麼特點?你説,他的形狀變化很多,那火燒雲的形狀都像什麼?

你説:像馬、狗、獅子。作者在描寫時描繪得真是精彩,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

馬是跪着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 馬是跪着的。

師:讀一讀這兩句話, 想一想書上為什麼選用第一句? 火燒雲試課稿_火燒雲説課稿

你説:因為第一句作者把馬寫得很形象 。 你説:它寫的很具體。

師:同學們很會思考,説的很精彩。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寫,不僅使文章的生動、具體,還突出了火燒雲的變化美。再來讀四~六自然段,邊讀邊體會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寫的寫作方法。

師:老師想和大家一起讀第四自然段,怎樣讀呢?我來提問題,你們用書上的句子來回答,咱們一起讀書。

師:一會兒,天空中出現了什麼?——(板書:出現)

師:(插問)它是什麼樣子的?——(板書:樣子)

師:(插問)它是怎樣變化的?——(板書:變化)

師:(插問)消失了嗎?—— (板書:消失)

師: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敍述火燒雲形狀變化的?

生:按“出現、樣子、變化、消失”這個順序來寫的。

師:説的對。作者按“出現、樣子、變化、消失”這個順序敍述的,並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燒雲形狀變化的特點,這種寫法很值得大家學習啊!接下去的段落也想老師這樣跟同桌互相試試讀讀。

師:老師這裏有火燒雲形狀變化的錄像,想請大家給錄像配音,有興趣嗎?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記住火燒雲形狀變化的內容,再根據畫面充滿激情地講解。我們先試着一起背誦一下四~六自然段,好嗎?

師:誰願意當配音演員?請三位同學分別為“馬”、“狗”、“獅子”這三部分內容配音。就請你們三位來為他們配音

師:太精彩了!鼓掌送給他們。下面我們一起為錄像配音,好嗎?

師:真不錯!你們彷彿把這火燒雲的變化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了。火燒雲形狀變化這麼多,能用學過的詞語概括出火燒雲形狀變化多嗎?你來:變化多端。 你來:千變萬化。 你來:絢麗多姿。

師:真好!老師捕捉了一組火燒雲變化的鏡頭,我請同學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一組火燒雲變化的圖片)

師:想象一下,它們像些什麼呢?並按照它的“出現、樣子、變化、消失”這一順序同桌同學互相説一段話,一會兒站起來説説,誰願意先發言?

你説:這雲想珠穆朗瑪峯呢。 你説:這雲還想回撒嬌的貓呢。 你也説,你們的想象太豐富了,説的真棒! 火燒雲試課稿_火燒雲説課稿

4、學習“火燒雲下去了”

師: 如此美麗的火燒雲可是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着了。此時作者有着怎樣的感受?

你説,他是恍恍惚惚的。什麼是恍恍惚惚啊?

(五)質疑問難,妙在延伸

師:現在大家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如果有,馬上提出來?

生:為什麼火燒雲顏色變化這麼多? 生:為什麼火燒雲只出現在早晨或傍晚?

師:你們提出的問題很好,有的連老師一時也回答不上來。怎麼辦呢?《變幻的天空》一書介紹了有關火燒雲的知識,下課可以請教它。

(六)作業。觀察晚霞或朝霞,寫一篇觀察日記。

篇十五:國小語文説課稿

説教材

《囑咐》是浙教版第九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歌頌母愛的散文,回憶母親的愛是用無聲的囑咐傳遞給我的,而無聲的囑咐又是母親用眼睛傳遞的。根據教材分析,特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閲讀方法。

2、學會8個生字;理解25個新詞語。能找出“仗着、凝望、覺察”的近義詞,初步分辨“吩咐、囑咐”“快樂、快慰”的詞義差別。

3、感受母親勤勞善良的美德,領悟母親的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説教法

這是一篇歌頌母親的散文,教學時以教材為媒介,創設師生、生生平等的對話平台,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在與文本和作者對話、跟同伴合作交流、和教師互動中,關注人文,知道母親無聲囑咐"我"的內容,體會"母愛"的偉大,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愛"。所以,我決定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自主探究實踐的教學方法。教學時,緊扣“自主——探究——實踐”進行設計,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啟迪,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感悟母愛的偉大。

2、善待質疑,提倡學生多提問。在問中學,在學中問。一個學生掌握知識並不在於他懂得多少你説的知識,主要在於他敢於提問,善於提問。

3、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製作了課件,變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是一舉多得的方法。

説學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學生先自讀課文幾遍,自學完以後,能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內容,並加註在書上。這樣,學生就會從整體上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內容。

2、加強朗讀,在閲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母愛的偉大的。

學生抓住每個重點句子瞭解這樣意思,再進行歸納合並,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3、利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留下的印象深刻。

説教學程序:

本次教學過程有五個環節組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情感得到薰陶,充分感悟偉大的母愛。

環節一:出示課題,簡析母愛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詞語,你能説説它的含義嗎?板書:囑咐

(2)今天,我們學的課文課題就是《囑咐》,你能通過自己的預習來説説這是怎麼樣的囑咐?板書:囑咐

(意圖:這個環節不僅檢查了學生對課文的初步感知,為自己的教學做到有的放矢;還為下面的教學環節做了鋪墊。絲絲入扣。)

環節二:你從什麼地方看出這是的囑咐並指導朗讀。

(意圖:根據這個引題來激發學生深入地學習課文。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他們的預習來引入新課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隨機交流:

(1)母親的三次目光各表示什麼意思?想象母親囑咐"我"的話。如:當"我"幫媽媽給菜苗澆水、鋤草、捉蟲時,媽媽的眼睛閃着光芒,媽媽可能在囑咐"我":

(1)孩子,你真乖,長大了也要勤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2)孩子,記住,勞動最光榮;

(3)孩子,只有勞動才會得到幸福。

(2)母親粗壯的手臂高高舉起,為什麼落在"我"身上卻一點也不疼?

(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母親對"我"的疼愛。比如説對“落”字的理解,為什麼不用“敲”、“打”等,它説明了什麼?説明了母親對我的疼愛。她只是讓我懂得道理。)

(3)母親疲倦了,目光應該是暗淡的,為什麼會有亮光?

(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到母親的優秀品質。)

(4)"母親用發燙的手輕輕托起我的下巴,嘴角露出一絲快慰的笑意",母親為什麼事而快慰?

(一為自己助人為樂而快慰;二為兒子會關心他人而感到快慰。)

(5)母親為什麼不用話來囑咐"我",而用無聲的眼睛囑咐"我"?

(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到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讀書不多,不善言辭,説不出多少道理,但心地好,勤勞,偉大。)

意圖:

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肯定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教育機智,正確地指導學生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與尊重學生提出的新異看法,即時給予讚揚與鼓勵,啟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與主動性。同時,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注重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這一環節,突破教材侷限,設計了想象説話練習,調動學生自身積累的知識,對教材進行了再一次的開發,使教學內容新鮮而情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閲讀又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閲讀中的情感體驗也是個性化的。教師能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來指導朗讀,讓學生把各自的情感體驗充分表現出來。

環節三:關注人文,體驗母愛。

(1)出示《遊子吟》,體會母愛的偉大。

(2)講述老師的親身經歷,有一位平凡卻偉大的母親把老師拉扯大等事蹟再次感悟學生。

環節四:表達心願,昇華母愛。

孝敬父母,疼愛子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學習了課文之後,你想對你的爸爸媽媽説些什麼嗎?想一想,邊聽音樂邊慢慢談。

(播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播放一段時間後再加以交流,先進行感情渲染。)

(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還指出:"我們要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大膽走出教材,積極汲取文本之外的有用信息,調動學生的情感,為教學服務。")

環節五:佈置作業。

“一切盡在不言中”,回家後,同學們可以採用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心願,

(意圖:讓學生訴説發自內心的話,這是情感碰撞後真實情感的流露,昇華了"母愛",也讓學生深深地懂得母親的偉大,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愛"。)

説板書設計

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引領作用。

篇十六:國小語文説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您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上冊的14課《草船借箭》。我打算從以下方面進行説課:一、分析教材和學生;二、説教法;三、説學法;四、説教學設計;五、説板書設計。

一、分析教材和學生

1、首先我們來分析教材,《草船借箭》是山東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四組教材的一篇重點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為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説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敍述。第四組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閲讀名著對於增益智慧,提升素養,特別是語文素養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就是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

以上是分析的教材,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學生。根據我對學生的瞭解,他們課前通過各種媒介,對“草船借箭”有了一些瞭解,特別是我們學校正在研究的一個課題——國小生閲讀經典教與學方法的研究,因此,學生對四大名著比較熟悉。這樣我摸清了學生的現狀,才能少走彎路,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2、教學目標:

我依據《新課標》對高段語文閲讀教學及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我根據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使學生領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

總結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從故事中具體的人和事中得到啟示,體會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是“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讓學生通過對故事情節的瞭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閲讀名著的樂趣。教學難點是“瞭解諸葛亮借箭為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啟發誘導,變“教”’為“導”,變為學生探索、發現的過程。針對訓練的重點項目和課文的特點,設計富有思考價值的重點項目,和符合課文特點、富有思考價值的、多層次、多梯度的問題來導讀課文,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二、説教法

隨着課改的深入,現在我們經常説的一句話是“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樣教才能有效,怎樣教才會有效呢?通過實踐、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的教學方法為:

1.採用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3.採用實物演示法教學。實物演示起着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此外,運用講讀法、板書法等,多法並舉,目的在於變閲讀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為“清清楚楚一條線”。

三、説學法:

學情分析:課文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為之歎服,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學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詞展開教學。教學中以讀為主,採用想一想、議一議、説一説的形式使學生形成能力。旨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設計理念: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本堂課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讀而思,思而疑,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四、説課堂教學程序

一、交流資料,走近名著

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三國演義》的人物、歇後語、故事。然後教師小結並簡單説明故事發生的背景,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設計任務型的初讀方法,要求學生帶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的任務進行初讀。目的是落實字音教學,在此基礎上概括課文內容,這樣,既降低了難度,也提高了環節操作的實效性。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這一部分教學,我打算抓一個關鍵詞“神機妙算”來展開。因為崔巒老師説:“提高課堂教學,問題不在多而在精。問題要提在課文內容、形式的特點上,提在語文訓練的重點上,最好能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通過鑽研教材,我發現“神機妙算”就是這一課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詞語。

因此,我讓學生默讀課文,看看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劃出有關句子並寫體會。我並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幾個方面作為教學主線,組織教學。此時我讓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讀完後再小組合作,這樣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開闊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瞭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們在讀中思考,讀中領會,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會對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這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通過自主閲讀,合作交流,同學們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有關材料,有的同學説:我覺的這個句子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如“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這時,我給他投去了讚許的眼神,示意他接着説,“為什麼你認為這就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呢?”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有時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位同學信心十足的説:“諸葛亮選擇這樣的天氣,説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而且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面對面都看不清,諸葛亮的妙計才得以實施。”接着,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碰巧遇上大霧天氣呢?我請同學們結合上文説一説,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觀的滲透。諸葛亮不是神,不是能掐會算,而是憑着對事物的觀察,進行推理預測(識天文)。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其實是價值觀的培養。我讓同學們試着讀,比賽讀,全班齊讀這幾句話,因為文章的內容是由語言表情達意的,其意境是讀出來的,學生能在讀中悟情,悟義,悟理,在反覆的朗讀,體會到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當同學們説到“諸葛亮把船一字排開,一邊擂鼓,一邊吶喊”時,教師及時充當質疑者,以謙遜的口氣説:“諸葛亮怎麼敢這樣呢?他不擔心曹操向他進攻嗎?他應該有自己的原因吧?”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這個問題,猶如向學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學生的探究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他們就會更主動,更細緻地研讀語言文字,深入理解諸葛亮這樣安排的巧妙之處(知人心)。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已經有了充分的理解。

五、説板書設計

14、草船借箭

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機妙算 曉地理 自歎不如

知人心

篇十七: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螞蟻的救助》這篇課文是語文S版第六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螞蟻在遇到危難的時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從而也告訴人們應該學會關愛動物,關愛生命。

二、説教法

由於這篇課文講述的故事對同學們來講是既熟悉又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螞蟻是大家常見的一種動物,而陌生適應為大家對螞蟻能夠在遇到危難時相互救助這件事很陌生。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相結合,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默讀感悟法。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默讀能力,讓同學們進行默讀,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中自我管理、不干擾別人學習的自制力。這篇課文所體現的主題思想也需要同學們用心去感悟,而默讀是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我在讀的訓練上多采用默讀。

2.講解法。由於學生對螞蟻的救助行為會產生諸多的疑問,所以在教學中我對這一部分內容作了充分的準備,通過講解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3.蒐集資料法。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瞭解螞蟻,在課前我讓學生對螞蟻的知識進行蒐集,尤其是螞蟻在火中能抱成團,進行自救,讓同學們對本課螞蟻的救助行為有了更深層面的理解。

三、説學法

1.圈點批註法。“不動筆墨不讀書”,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讀書的時候我都要求學生進行圈點批註,如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畫“?”,把螞蟻之間進行救助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並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這樣能讓學生在讀書的時候進行積極的思維,提高讀書的效率。

2.自主學習法。在課堂上,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教師我主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把大量的時間都留給學生,讓學生去讀,去談讀後的收穫,去説讀後的感悟,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3.競爭法。小孩子都有爭強好勝和不服輸的天性,把這種潛質合理的引導,就會在學習中發揮巨大的推動力。簡單一點的可以個人競爭,難度較大的則小組競爭,把競爭、挑戰引用到朗讀上也能起到較大的作用。

四、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 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按順序瞭解螞蟻是怎樣救助同伴的。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能夠體驗作者的情感,認識到做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觀察小螞蟻,收集有關螞蟻的資料、故事。

2、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昨天的課上,我們結識了一位可敬的動物朋友。我們瞭解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這就是——齊讀課題“螞蟻的救助”

1、聽寫。

2、齊讀課題導入新課。

二、讀中感悟,體驗情感

1、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語句:我沒有對它們實施救助,因為花盆中的水很快會滲下去,螞蟻就可以着陸了。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這句話。

(4)提問:讀讀改寫的句子,你明白了什麼?書中為什麼這樣寫?(強調原因)

2、學習螞蟻的救助的內容

文稿出示:螞蟻是怎樣救助自己的同伴的?默讀第三、第四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然後同桌交流。

彙報交流:

①區分“用力”與“奮力”兩個詞。

明確:“用力”與“奮力”都是使勁的意思,“奮力”比“用力”程度更深;從“奮力”一詞,體會到什麼:作者為了與第三自然段區分,避免了重複。

② 瞭解冒號和破折號在文中的作用。

③畫出描寫獲救螞蟻被救出後的動作的詞語,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④我看到還在水中的螞蟻時,是怎麼想的?又是怎樣救助落難的螞蟻的?

出示句子:我極其小心地用針尖挑開泥土,使這隻小螞蟻露了出來。③④⑤品味帶點詞語,説説從中感受到什麼?

⑥螞蟻被救出後,又有怎樣的舉動呢?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⑦品味“立即、親吻觸撫、試圖、銜、碰”等詞語並想象它們當時想什麼呢?説什麼呢?

(6)指名讀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後??最後”等詞語説一説螞蟻相互救助的過程。

三、總結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寫螞蟻的救助這篇文章是為了什麼?

2、歸納板書

螞蟻的救助 關愛他人 關愛生命

用力 互相關愛

奮力 互相幫助

繼續 銜捨身相救

3、總結:

小螞蟻雖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險時,它們奮力相揪,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面對它們,我們怎能不升騰起敬重之情呢?從它們身上,我們也得到了啟示,那就是——(看板書總結)。

四、佈置作業:

小練筆:小螞蟻,我想對你説

篇十八: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漁夫的故事》選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這是個充滿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但是故事卻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課文語言形象生動,特別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與漁夫的對話,非常引人入勝,能充分調動起學生閲讀的積極性。

選編這篇課文,目的有三:一是使學生通過閲讀,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二是進一步學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簡要講述故事。三是激發學生讀故事的興趣。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清課文脈絡的基礎上,從有關詞句中體會魔鬼的兇惡、狡猾和漁夫的智慧,引導學生簡要地講述故事。

二、説目標

《語文教學指導綱要》規定,選讀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地瞭解中外的優秀文化,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培養賞析能力。《漁夫的故事》選自《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豐富多彩的故事內容,充分顯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豐富的想像力,它不僅是阿拉伯人民的寶貴文學遺產,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學瑰寶。高爾基稱它為“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因此,瞭解《一千零一夜》,瞭解課文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的特點應是本文教學的認知目標。

初步學會按民間故事的特點來賞析課文,有表情地朗讀對話為本文教學的技能目標。

感受“正能壓邪”的道理,感受課文所歌頌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本文教學的情感目標。

根據國小生好奇、好強、愛幻想、愛表演的心理特點,提出“漁夫會怎樣簡短地講給妻子聽?”“又會怎樣跟漁夫們講魔鬼的事?”等極具想像空間的問題,激發學生進行再想像,以達到本文教學的思維目標:開發、拓展學生的想像能力。

課文十分成功地運用了對話、外貌和心理描寫,來刻畫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徵,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漁夫誠實善良、勇敢機智,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兇殘狡猾,卑鄙愚蠢,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故事通過漁夫這個形象,歌頌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過魔鬼這個形象,揭露了敵人的殘暴和愚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賞析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徵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三、説教法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本文的總體教學思路為: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學會根據民間故事的一般特點來自己讀悟課文的方法,以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採用“分角色朗讀”、“評價分析人物”、“創設情境,口語交際”等方法進行教學。

簡潔而有個性的對話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段,愛模仿、好表演是國小生的普遍心理特徵。通過分角色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人物的性格特徵通過聲音的高低,語速的快慢,節奏的強弱,並輔以表情、動作、姿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同學們面前,初步達到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四、説設計

1、簡介作品,導人新課。

通過娓娓動聽的對《一千零一夜》故事內容的講述,營造神祕氣氛,使學生的想像與作品的想像貼近,激發閲讀興趣。

2、快速閲讀課文,概述故事內容。

課文較長,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説概括有難度,因此,我讓學生抓住三個詞語“漁夫、瓶子和魔鬼”來概括,以降低難度,達到簡明概括的目的。

3、根據“鮮明的人物性格”來分析漁夫和魔鬼兩個形象。

首先指導學生同桌分角色有表情朗讀對話,生動形象地再現人物性格,讓學生從語言的音韻變化中分辨角色,整體上感知各自的性格特徵。接着自讀自悟,再全班討論,具體分析人物特點,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材料中,概括出漁夫的“誠實善良,機智勇敢”,魔鬼的“兇殘狡猾,卑鄙愚蠢”的鮮明的性格特點,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

4、從概括形象入手,歸結寓意。

設計問題“看了漁夫和魔鬼鬥爭的過程,你明白了什麼?”讓學生談談感受,自己歸結出寓意,受到教育。

5、創設情境,口語交際。

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後,提出“漁夫會怎樣簡短地講給妻子聽?”“又會怎樣跟漁夫們講魔鬼的事?”等題目,要求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口述一段話,以訓練學生創造性的思維,開拓學生豐富的想像力,不知不覺中達到簡要講述故事的目標。課後要求學生講述《漁夫的故事》給家人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拓展閲讀,鼓勵課外閲讀。

①推薦學生看我國古代類似的故事:《東郭先生和狼》,説説故事的主要內容和《漁夫的故事》的相似之處。

②讀資料袋,激發學生課外閲讀《一千零一夜》的興趣

篇十九:國小語文説課稿

説教材地位作用:(教材分析)

《鞋匠的兒子》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1課。是一篇帶有濃郁的演講色彩的文章,主要敍述了美國總統林肯剛上任,在參議院演講時,受到參議員的嘲笑,因為他是鞋匠的兒子。而他以出類拔萃的才華,感人至誠的演説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全文故事情節簡單,內容通俗易懂,特別是林肯樸實真誠﹑富有張力的語言富有特色。本節課教學內容正是緊緊圍繞林肯的三段演説展開 .這三段文字不僅展現了林肯的人格魅力,更把他智慧超羣,處變不驚、巧妙回擊的演講藝術體現的淋漓盡致。

説教學目標: 本節課目標意在:

1、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寬容是一種力量,學習林肯襟懷坦蕩、仁愛正義、寬容大度的優秀品質。

2、學會課文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練習遷移運用。

3、感受林肯演講的語言藝術。

説教學重難點:

抓住林肯的演説辭進行研讀感悟,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層的內涵,體會寬容的力量、體會林肯的博大胸襟和和平民情懷,品析林肯演講的語言藝術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説教法:

基於以上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來品味人物形象,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抓住文章三段演説特點,挖掘文章空白點和語言的閃光點;引導學生在基於文本的基礎上,大膽合理想象、發表獨到觀點,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和思維能力。

對重難點的處理,採用反覆朗讀,讀中悟情明理,聯繫實際、對比體驗的方法突破。

説學法:

學生在以上方法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閲讀體悟、交流互學、揣摩練筆、總結收穫進行學習。

説教學過程:

一、引入問題、直接導入。

教師導入:林肯在當選總統發表演説時,參議員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他發表了怎樣的演説使參議員的態度發生瞭如此的變化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設計意圖:這個問題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在接下來的時間學習文章,教師直入主題,自然導入本課的學習。)

二、自主研讀,小組共學。

(設計意圖:我校的”二四五“教學模式,重在體現教師主導性和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為提高整體課堂教學效益做根本保證。)出於這樣的教學理念我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二、自主研讀,小組共學。

1、出示預習目標:

請同學們默讀林肯所説的那三段話,找出關鍵詞句,説説這些句子反映了林肯怎樣的人格魅力?

2、學生開始自主學習,小組交流。

(在這環節中,學生利用足夠的時間自主學習,感悟參議員態度的變化,並通過小組合作,及時修正補充整理自學的相關信息,使林肯的形象在自己心中逐步豐滿起來。)

三、交流反饋,深入感悟。

(小組共學後進入第三環節:在交流反饋環節中學生主要圍繞三段演説進行交流。)

1、例如交流第一段話。

(1)學生明白三個”永遠“分別包含了怎樣的情感。

(2)學生從”感激“"忠告”這些詞語中體會到林肯的寬容和委婉的態度。

(3)教師適時指導朗讀,使學生通過朗讀進一步感悟語言。

最後教師及時提問:這是一位怎樣的總統?

(這時,林肯寬容大度、尊敬父親、他為自己是鞋匠的兒子而自豪,這樣的形象就呈現在了學生的心中。學生也感受到正是寬容的力量和林肯平和的演講態度使參議院內由嘲笑變成了一片靜默。)

2、交流第二段話。

(目標:除了感受到林肯偉大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他在平實、誠懇的演説中不卑不亢、悄無聲息的回擊了對方。這就是演講的技巧,是他智慧超羣的體現。)

(1):這裏為什麼不用“修理”而要用“改正”? 其言外之意是不僅要改正鞋子,也含有改正參議員傲慢態度的意思。

預設對比:當我們受到羞辱是如何做的?林肯又是如何做的?

教師及時揭示:這正是林肯有力回擊、巧妙化敵的演講技巧。

(2):做鞋子是技術活,這裏為什麼要説“藝術”?“藝術”體現了父親爐火純青的技藝,和林肯對父親的懷念,

(3)教師點撥:是對修鞋這個行業的尊敬,這正是他平民情懷和人人平等思想的體現。

(通過第二段的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基本達到了這一目標。)

3、交流第三段話。

(1)引導學生討論:林肯讚歎父親的偉大,其言外之意是什麼?他想告訴參議員們什麼呢?

(2)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

(此時學生從這段感人至誠的話語中體會:他深深地愛着父親,深深地愛着人民,深深地愛着國家,不僅是鞋匠的兒子,還是美國人民的兒子,所以是美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

總結:整個第三環節中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實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

主體性。

4、再次引讀這三段文字。

面對參議員的嘲笑,林肯這樣説——

對那位傲慢的參議員,林肯説——

對所有的參議員,林肯動情地説——

(課標中對閲讀的解讀有這樣的一句話:“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在閲讀中思維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智慧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這時,再次讀,學生應該已經懷着對文本的感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把讀上升到演講的層度。他們此時所收穫的是林肯巧妙回擊、感人至誠的演講語言的樂趣。)

5、通過三段演説你感受到林肯怎樣的人格魅力?

指名生回答,教師板書人物品質的詞語。

6、總結:通過人物語言刻畫人物形象這就是正面描寫。你還知道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生:側面描寫)

四、拓展延伸,總結寫法。

1、教師引入寫話訓練:參議員的心理變化也是側面描寫,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參議員,聽了林肯的演説此時此刻你一定有所觸動,你會想些什麼?(自然進入第四教學環節)

2、學生交流寫話內容。

3、教師補充寫作方法。:

這篇文章在寫作上的一大特點就是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剛才我們對參議員的心理描寫也是襯托人物形象的側面描寫。在今後的習作中也可以這樣描寫。 (設計意圖:國小語文教學致力於從聽、説、讀、寫這幾個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所以在最後)→

通過本輪説話練習,林肯將“寬容、博大、仁愛、平等”的思想種子不僅種在了

所有參議員的心中,也深深的種在了每位學生的心中。

説板書設計:

21鞋匠的兒子

參議員:尷尬——羞辱——大笑——靜默——讚歎(輔線) 側面描寫

林肯: 寬容大度 尊重父親平等待人 (語言) 正面描寫

説教學效果:

縱觀整個課堂教學,無論是指導朗讀感悟還是引導演講寫話,甚至還有板書的設計,都是在我校245教學模式的引領下,努力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篇二十: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單元四篇課文都是圍繞培養學生“優秀品格”選編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講的是小男孩雄日面對繼承王位的誘惑,選擇了誠實,得到了國王的賞識這樣一個童話故事。

課文以國王選擇繼承人為線索,分為:國王宣佈選擇的方式→雄日精心培育卻不見發芽→國王選擇手捧空花盆的雄日為繼承人,這三部分來敍述。

二、説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

三、説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明白國王選擇繼承人的標準是誠實。

2、懂得誠實是一種美德,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四、説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五、説教學過程

(本課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引入部分

1、直接出示課題。學生讀題。

2、教師手舉花朵讀詞語(捧着、花盆、鮮花、最美、繼承),學生讀後,教師把“最美、繼承”兩朵花貼在黑板空花盆上。讓學生用這兩個詞圍繞課文説一句話。

設計目的:複習要掌握的詞語,讓學生用“最美、繼承”連詞成句,整體感知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第二環節深入感悟部分

設計理念:用國王的特殊考題“誰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國王的繼承人。”引出下面三次比較。

重點設計了三次比較:

1、面對種不出花的相同結果,雄日的選擇和其他孩子的選擇相比較。比較出雄日選擇誠實的可貴。

2、孩子們手捧鮮花的高興和國王看見鮮花的不高興進行比較。比較出他們對最美麗的花不同的理解。

3、國王先不高興與後來看見手捧空花盆的雄日而高興進行對比。突出出國王選擇繼承人的標準是“誠實”。

特殊考題

1、問:“誰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國王的繼承人。”這是誰宣佈的?讓學生説説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是什麼花?重點突出“最美”。

設計目的:讓學生説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是為了比較孩子們和國王對“最美的花”不同的理解,為下文作出鋪墊。

2、思考:為什麼國王會出這樣一道“特殊考題”?

設計目的:讓學生心中產生疑問(種花很簡單為什麼會出這樣的考題),激發他們積極學習的興趣。

第一次比較

1、讓學生找出雄日十分用心種花的句子“有個叫雄日的男孩兒,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讓學生用“十分”“用心”換詞理解和説句子。抓住“十分”“用心”指導朗讀。

2、再找出能體現“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的句子:“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可是花盆裏的種子連芽都沒有冒出來。雄日又給種子施了些肥,澆了點兒水。他天天看哪,看哪,種子還是不發芽。”先觀察課文插圖,再採取試讀、範讀、抽讀等形式來體會雄日“十分用心”培育花種和長久等待種子發芽時的傷心、難過。

3、在此處設計了一個補白“問:想一想其他的孩子拿到種子後會怎樣種花?結果怎樣?心裏怎麼想的?”

4、思考:如果你是那個國家的孩子你會怎麼做?面對相同的結果,雄日和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的選擇。

設計目的:換詞説句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詞語以及體會雄日種花的專心,與他後文沒有種出花的結果產生巨大的反差。

通過抓住“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種子連芽都沒有冒出來”“天天”“看哪”“看哪”重點詞句多種形式的朗讀,表現雄日十分用心的種花,結果卻“連芽都沒有冒出來”,努力的付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強烈地突出雄日選擇“誠實”是需要付出極大的勇氣,去抵制自己面對王位繼承人的誘惑!

第三個問題的提出是讓學生明白其他孩子也會像雄日一樣“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同樣沒有種出花來,而面對相同的結果卻選擇的是欺騙的手段,反襯出雄日選擇“誠實”是多麼難能可貴!

第二次比較

1、問:國王規定的日子到了,其他孩子們怎麼做的?讓學生找出句子。(出示句子)“許許多多的孩子捧着一盆盆盛開的鮮花擁上街頭。”指導朗讀,突出花之多,花之美。

2、問:國王從孩子們面前走過,臉上是什麼表情?(出示句子)“國王從孩子們的面前走過,看着一盆盆鮮花,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指導朗讀出國王的不高興。

3、追問:國王看見孩子們手捧鮮花為什麼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學生回答後出示句子:“我發給你們的花種都是煮熟了的。這樣的種子,能長出美麗的鮮花嗎?”重點指導朗讀這一句。

設計目的:在課件中我把這兩個句子放在同一張幻燈片中,指導朗讀出花之多、花之美和國王的不高興。通過探究國王不高興的原因,讓學生明白:國王發給孩子們煮熟的花種的真實用意,是看誰具有“誠實”的優秀品質!

第三次比較

問:國王看到孩子們手捧鮮花不高興,看見雄日手捧空花盆反而高興起來,還説“你就是我要找的繼承人!”這是為什麼?

設計目的:我在課件中把寫國王表情的這兩個句子放在同一張幻燈片中,通過朗讀比較使學生體會到國王選雄日當繼承人的主要原因——誠實!

第三環節總結(深入挖掘)部分

1、雄日沒有種出花來,為什麼他還要來?

2、雄日的花盆真的是空的嗎?他真的什麼也沒有種出來?

3、國王所説的最美的花是什麼樣的花?

設計目的: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進一步使理解到:雄日手捧空花盆還要來,説明雄日不光具有誠實的品質,還具有敢於面對失敗的勇氣。作為一個國王,既要有誠實的品質,也要有面對困難、失敗的勇氣,才能統領國家。這也是國王選擇雄日作為繼承人的原因。

雄日的花盆不是空的,他種出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花———“誠實”的心靈之花,這就是國王心目中最美的花,所以雄日才能繼承王位!(板書)

第四環節拓展部分

朗誦拍手兒歌《誠信兒歌》

附:小朋友,要誠實,

不撒謊,要牢記。

考試時,不作弊,

做作業,靠自己。

説的話,記心裏,

守誠信,從小起。

設計目的:通過對兒歌的朗誦,讓學生加深感悟,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自覺做到“誠實守信,從小做起!”

篇二十一: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共有五篇文章,分別是《春筍》、《雨點》、《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本單元每篇課文均由圖、文、生字表、練習、筆順圖、描紅六部分組成。5篇課文中隨課文教學識字28個,寫字44個,課文內容具有頭緒簡、篇幅短、內容新、插圖美的新點,具體表現在:⑴入選課文篇幅短,而且題材廣泛,內容生動活潑,插圖新穎有趣。⑵每篇課文均為全文注音,這樣安排既可複習漢語拼音,幫助學生識字,也有利於進行朗讀、背誦、訓練、培養閲讀能力。⑶課後練習都是兩次,一次是朗讀或背誦,一次是有關漢字基本筆畫的學習和按筆順描紅。另外,每組課文之後安排了一個練習,練習的內容包括認讀生字,鞏固漢語拼音,複習筆畫、筆順,進行詞、句訓練和説話訓練。6個練習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對獨立性。

《草原的早晨》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的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本文意在培養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文章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生動,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也是對學生情感薰陶的好課例。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徵並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7個綠線條的生字只認不寫,認識三個新偏旁(廠字旁、牛字旁、折文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特別是突出描寫草原的遼闊,牧民放牧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文中對草原的描寫,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

3、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説教學重難點

《草原的早晨》描寫的是北方的美麗風光,與我們南方小朋友的實際生活相差甚遠。對於草原的認識,學生了解很少。但是讓學生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早晨,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並理解文本藴涵的道理有一定難度。

其中目標1、2是本文教學的重點,而目標3既是教學重點,更是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設計這一課時,緊緊圍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突破重難點”。

1、以讀為本,創設情境,感悟朗讀,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2、以鼓勵性評價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手段,體現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

3、體現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五、説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

小朋友,幾天來,我們跟着春風姐姐遊了美麗的小池塘,逛了花兒盛開的梅花山。今天,我們要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請大家欣賞歌曲《天堂》,猜猜我們去哪裏?“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羣,還有你姑娘……就是我的家”。(欣賞歌曲《天堂》)

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潔白的羊羣,奔馳的駿馬……這是哪兒呢?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草原學習生字“原”,寬寬一個“廠字頭”,下半部分是白下面一個小,注意下半部分與“泉”的區別。誰來讀好這個詞?讀準字音。

3、簡介草原,導入課題:草原是我國西北邊疆地區放牧的地方。那裏的風光非常優美,那裏的人民勤勞勇敢。當春天到來的時候,那裏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板書:的早晨

多媒體出示課題:

誰會讀這個課題?指名讀,聽出來他哪個音讀得特別準?“晨”是個前鼻音,又是個輕聲。誰再來讀。我們一起來讀。

4、理解課題: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嗎?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進行質疑。

5、教師以語言描述創設情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草原的早晨吧。

二、看圖,初步瞭解草原。

1、(多媒體課件出示草原早晨的畫面)早晨,我們來到了草原上,大家看到了什麼?

2、交流感受:你喜歡草原的早晨嗎?為什麼呢?

過渡:讓我們來讀讀課文,相信大家在讀過課文後會更加喜歡草原的早晨的。

三、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自由輕讀綠色線和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後再讀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碰到難讀的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自讀情況:

多媒體出示詞語:

生詞:

打破寧靜羊兒圈門

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先逐個指名認讀,相機正音;説説難讀的字,分清前後鼻音,再一個詞領讀,一行領讀。去拼音開火車讀讀。

綠色通道里的詞:

鞭聲黎明寧靜鋪滿新綠跨上駿馬

先一個詞領讀,再一行領讀,去拼音開火車讀。

3、再次輕讀課文,讀通句子,做到:不添、不漏、不錯、不破,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4、檢查自讀情況:

(1)交流:本課共有幾個自然段?(三個自然段)

(2)指名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根據實際情況,師生共同評議,隨機校讀,重點指導讀好幾個較長的句子: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及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話。

(3)請讀得好的學生介紹方法。

(4)同桌互相讀讀課文,發現問題及時互相糾正。

(5)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想,你現在又知道了什麼?交流時指導學生用課文中的句子説話。

(6)集體朗讀課文。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原、打。

1、出示生字:原、打學生認讀生字,並口頭組詞。

2、交流記憶方法:重點指導學生把“原”的下面部分與“泉”區分清。

3、指名分析生字的結構和擺佈,並説説書寫注意點,同時教師在田字格內示範書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並隨着進行書空。

4、學生練習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5、反饋糾正:展示學生的作業並進行點評。

板書:

羊兒牧民

歡樂

作業設計:

1、找一找下面的六個字,哪兩個很相似,比一比,再組詞。

放問門外牧處

()()()

()()()

2、照樣子寫句子

羊兒在草原上奔跑。

小鳥在。

我們在。

3、蒐集與草原有關的詩歌、文章。

4、課外閲讀:《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篇二十二: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説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文章共有六個自然段。先寫了北大荒秋天的到來,再從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寫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第五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物產的豐富,最後作者包含深情地讚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二、説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會説幾個ABB、ABAB和表示顏色的詞語。

3、學習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4、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析句子,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

難點:學習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四、説教學方法與媒體

討論法、多媒體課件

五、説教學內容

第一個環節是複習導入,一詞語的形式讓學生回顧第一課時所學。

第二環節是新授。我用“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北大荒的秋天給你的印象?”這樣一個問題來讓學生找到穩重的最後一句表示讚歎的句子。然後進一步引導他們,讓他們自由朗讀2—4自然段找找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裏,從而揭示分別美在天空、小河、原野。接下來就是分別分析這三個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緊扣“一碧如洗”,調動學生生活積累,想象天空的純淨之美;再結合多媒體畫面及生活經驗,讓小朋友認識“銀灰、橘黃、血紅、絳紫——”這些表示色彩的詞語,感受流雲的“五彩斑斕”(相機理解這個成語)體會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的美麗,延伸開去,找幾個同類型的色彩詞。

第三自然段主要抓住小河的特點“清澈見底”。讓學生找到比喻句,認識擬人句。然後在抓住水中游動着的魚兒,讓學生感受這一靜一動的美,從個別讀到齊讀,在朗讀中深切體會這動靜結合的美妙。

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畫出這一自然段是圍繞那句話來寫的,從而找出中心詞“熱鬧非凡”,在理解熱鬧非凡時,我通過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所見過的熱鬧的場面,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然後我讓學生圈出哪些植物在原野上非常熱鬧。分別出示大豆、高粱、榛樹葉子。在感受大豆熱鬧時,指導學生抓住擬人句來體會,笑聲很大説明很熱鬧。還有大豆是成片的,數量很多也很熱鬧。也進行了對“嘩啦啦”這一類型詞語的訓練。在感受高粱熱鬧時,我讓學生學着高粱的樣子樂呵呵的唱唱,讓學生在情境中朗讀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同時我還訓練了“黑紅黑紅”這類詞語。在感受榛樹葉子熱鬧時,我讓學生先找出比喻句,點名是榛樹葉子紅,而且到處都是紅所以熱鬧。在這種體會的基礎上讀好榛樹葉子。最後,我還設計了與學生合作朗讀這一自然段。這樣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理解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

在教授第五自然段時,我主要抓住“大豆搖鈴千里金”,讓學生想象一下眼前出現的畫面,來讓學生體會北大荒物產的豐富。

文章結束後我進行總結,以板書為基礎,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六、説作業佈置

1、像爸爸媽媽介紹北大荒的秋天

2、推薦閲讀《可愛的草塘》

篇二十三: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粒種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師們都比較熟悉,由於這是一篇常識性童話,以擬人的手法,用淺顯而形象的語言,描繪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所需的條件。課文語言生動活潑,接近兒童口語,是朗讀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編入了省編教材。《一粒種子》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層(第一節)寫‘粒種子睡在泥土裏,春天來了,覺得很暖和。“暖和”一詞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説明種子發芽需要温度。

第二層(第二節)寫種子喝了水覺得很舒服。在泥土裏的種子喝到水,側面説明春天大地解凍,雨水充沛,暗指種子發芽需要水分。

第三層(第三至第七節)寫種子和蚯蚓的對話,講春天來了,春風吹着,陽光燦爛。“我來幫你鬆一鬆土,你好鑽出去。”這些對話,暗中説明種子發芽出土需要空氣,也説明蚯蚓鬆土對種子發芽的好處。

第四層(第八、九節)寫春天的熱鬧景象和種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強烈願望。最後一句“啊,好個光明的世界!”寫出了種子出土後感到驚奇、興奮和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篇二十四: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這篇課文主要寫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向一個12歲的小姑娘學習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熱愛科學事業和謙遜的美德,同時也表現了小姑娘的率真、可愛。課文按時間順序來敍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藉助對人物語言、外貌、動作等方面的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教學重點是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事業、謙虛好學的品質以及小女孩的活潑率真。

本文是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為“親情依依”。本文記敍了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一個小女孩偶然相遇並相處的生活片斷,表現了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忽略生活小節的平凡而偉大的品格,以及他關愛孩子,樂天與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按時間和事情的發展順序,全文可分為四段,情節簡單,語言樸實,抓住典型的生活細節來刻畫人物。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是本文導讀的重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閲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不拘生活小節的品質和關愛孩子、樂於和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

二、説教法

五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文字內部的含義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可是在長期的訓練中也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而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憑藉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愛因斯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學習他謙虛好學的美德。即“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人”。整堂課我始終圍繞這個中心問題,變換不同的問法(如“愛因斯坦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此時的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人?”、“你讀出了愛因斯坦怎樣的品質?”)、改變學習方式(從扶到放),讓學生真正領悟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

三、説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我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上課時先再一次理清文章的思路,讓後精讀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過程,初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然後再引導學生體會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相遇;最後徹底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悟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相遇。其中“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人”這個問題始終貫穿課文學習的全過程。

四、教學流程:

一、初讀感知。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説説自己所瞭解的有關愛因斯坦的情況和對課題的理解和猜測。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做適當的補充,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初讀,要提示學生讀準生字字音。在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讓學生説説愛因斯坦與小女孩從偶然相撞、到相遇、相邀、相處的過程。

二、精讀感悟。精讀環節要着力指導學生感悟的是人物的對話部分。可以模擬當時當地的交際情景,抓住人物動作表情和對話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演示、體驗,從而感受並領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品質。第一次相遇,要抓住愛因斯坦的動作、語言、外貌,體會他平易、寬容、坦蕩的胸懷以及只知“思考”科學問題,不拘生活小節,不修邊幅的性格。第二次相遇,有兩次對話,第一次對話,要注意體會愛因斯坦的謙遜誠懇,第二次對話要體會愛因斯坦對孩子的愛心和自己的一顆童心。第三次相遇,讀小女孩的話,要讓學生明白,愛因斯坦的“變”,一是因為接受小女孩的教誨,二是因為他要請小女孩作客。讀愛因斯坦的話要體會這位大科學家的平易和童心 。 課文學完了,相信現在每位同學都會認為愛因斯坦很偉大,他到底偉大在那裏呢?請你快速瀏覽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寫一寫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結尾處的寫話其實是考驗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一方面鍛鍊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貫穿全文的中心。)

説板書設計

18、愛因斯坦和小女孩

偉大

專注思考 不拘小節

平易近人 充滿童趣

潛心研究 為人謙遜

篇二十五: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34一次著名的衝刺》是上海市二期課改國小語文新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杜倫多·派特利在第四屆奧運會馬拉松比賽中,幾次摔倒,又幾次爬起,最後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完成了奧運史上最頑強的衝刺的故事。派特利的名字雖然沒能寫進奧運會成績冊,但他身上所表現出的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卻伴隨着奧運會的發展流傳至今。那句

“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的名言,更是奧運精神的精髓所在。

二、説學情:

學生進入三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習,已經具備了自主閲讀的能力。讓學生運用本單元學過的方法,對課題自己提問,在閲讀中自己釋問,是完全可行的。對於課文最後美國賓夕法尼亞的大主教説的那句“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的名言理解,學生有一定的困難,老師不必強調理解的一步到位。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水平的提高,一定會有深層的感悟。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對於本課的9個生字的字音的糾正貫穿於整個課堂學習中,其中特別提醒學生“跚、攙”都是翹舌音,“脛”是後鼻音,並通過讀進行強化。而對於字形的記憶則重點指點“脛”字,指出“脛”是小腿的意思,小腿是身體的一部分,與身體有關,所以是月字旁,幫助學生歸類記憶。對於詞語的理解,則由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如理解“蹣跚”一詞時,有的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式;有的用動作來演示……這樣學生對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進行了複習、鞏固,而且在比較中也學會了選擇最合適的理解方式,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

本篇課文是學生自主閲讀的課文,通過本單元前三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備了在閲讀學習中,自己提問,自己釋問的能力。本課的學習是對於這一學習方法的又一次鞏固,相信學生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通過在課堂中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對文中感人的片段有所感悟,感受人物不屈不撓的精神,並通過朗讀這一形式表達出來。同時學生圍繞着“哪裏讀得好”的互相評價,更是提升他們的感悟程度,並通過互相學習,不斷提高。

四、説教法和學法:

1、抓課題提問,在閲讀中釋問。

大家都知道“學貴有疑”,鼓勵學生去大膽質疑,並能自己在閲讀中解決這

些疑問,對學生今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篇課文是學生自主閲讀的課文,在揭示課題時,就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詞“著名”提出問題。如“一次著名的衝刺”指哪一次?它因何而著名?……在閲讀中始終緊扣這些學生想解決的問題,通過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找出那些體現杜倫多·派特利不屈不撓精神的相關語句,自己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

2、通過朗讀來表現感悟。

整堂課中,通過學生自己練習讀,個別學生朗讀,學生與學生之間挑戰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同時學生圍繞着“哪裏讀得好”的互相評價,使學生一次又一次與文本進行直接對話,感受了體育運動的艱辛,更為杜倫多·派特利所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精神所打動。

篇二十六:國小語文説課稿

閲讀教學是指導學生通過閲讀課文,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提高閲讀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學,體現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建立聯繫;倡導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本堂課姚老師始終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進行教學。《新型玻璃》,是一篇説明文。一般來説,説明文上起來比較枯燥乏味,但在姚老師的精心準備下,整堂課設計新穎,教學結構嚴密、思路清晰,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她首先利用深受學生喜愛的藍貓及藍貓公司導入新課,巧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順勢指導學生圍繞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進行學習,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舉行招聘會。招聘會的舉行,將這節語文課推向了高潮;最後在學生暢談自己想開發的新型玻璃後順勢對學生進行學科學,愛科學的思想教育,讓學習的情感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得到昇華,水到渠成。到此,整堂課的教學也降下了帷幕。師生在輕鬆,和諧,愉快的氛圍裏既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突出了重點,又培養髮展了學生的能力。本堂課凸現瞭如下亮點: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行為。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因為興趣是兒童認知活動的動力,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對所學有內在興趣。教師從學生已經熟知的藍貓出發,引出了所要學習的新內容,學生急於想知道新型玻璃,這就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而聘請推銷員的環節,使學生興奮不已,同學們都積極準備,全身心地投入,主體性參與極高。這樣就激活了學生的內驅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學。真正體現了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現代教學論認為,民主、和諧、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課堂上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討論、相互補充的氣氛很濃。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輕鬆愉快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言語實踐中學習語言,在積極思維中發展思維,在交流表達中提高表達能力。如招聘會中教師的平等參與,不僅加大了師生間的親和度,而且對學習重點有效地進行點撥和引導,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廣度。

三、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

蘇霍姆林斯基説:“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要想促進

學生主動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創設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中,姚教師不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且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填寫表格、應聘等形式,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獲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語文教學,無論怎樣改革,其目的都是要向學生傳授知識,使學生學會運用知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學會學習。如何學習新知識,學習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學習效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學習方法恰當與否。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完成的好壞,關鍵不在於老師是否完成了教,而在於學生是否真正的學會了,並在此基礎上達到了會學。正如西方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所言:“最重要的是鼓勵人們自己去學習,並且允許他們自由發展。”教學中,只有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才能把學習變成生動活潑的探究。姚老師始終激勵學生把自己當成學習的主人,勇於去發現、去探索,老師做好引路人,重點指導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在分析課文的時候,姚老師先引導學生學習第一段,弄清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用途,並總結出學法:讀、想、劃、記。 接着教師要求學生按總結出的學法自學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在此基礎上,填寫表格,檢查自學效果。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習起來得心應手,手到擒來,教學效果好。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生學會自己走路,是每位教師應盡的職責。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姚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聲、形、色具備的這種特質,創造了與五種新型玻璃教學內容相關的場景氛圍,使學生在一種虛擬而又真實的生活空間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體驗,化複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能全面正確地把握課堂教學內容,突破了重點和難點,從而很好地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六、在大膽設想中培養創新個性

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學多一點培育創造力的意識和辦法,學生走向社會就會多一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暢談自己的想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想象,同時,對學生創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如談談玻璃的開發設想時,學生回答道:我們想研製一種“不沾水玻璃”,雨雪天行駛的汽車,司機的視線模糊不清,容易出事故。如果有一種“不沾水玻璃”,雨雪天汽車行駛就安全多了。我們還想研製一種“吸塵玻璃”,用這種玻璃做黑板,教室裏既不會粉塵飛揚,又不會影響師生的健康。

七、錘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課堂實踐活動的社會化,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的各種經驗和能力,以達到全面素質的提高。教學中,姚老師通過召開發佈會和聘請推銷員的環節,把學生直接推向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在模擬市場競爭中,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錘鍊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通過這種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有意識地把認識事物、學習語言和發展思維結合起來,既重視課文內容的分析,

也落實了語文基本功的訓練。

總之,這是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再好的課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下面就這堂課談談我的幾點不成熟的觀點:

1、這堂課有一部分學生被調動起來了,但還有另外一部分學生膽子不大,機會不多。如何充分利用思維敏捷善於表達的學生帶動部分表達困難的學生,讓人人都想發言、敢於發言,還有待研究。

以上發言,僅是我個人的看法,不當之處,還請姚老師諒解,同時也請在座的領導同行批評指正。通過一天的學習,我有很大的收穫。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不但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語文課,還要積極參與教研教改,多向書本學習,虛心向在座的同行請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為新晃教育事業的騰飛而努力! 謝謝大家!

篇二十七:國小語文説課稿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鑑於《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通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單元之前的象形識字課顯然已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對日、月、火、竹等會意字的組成部分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幾個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以及瞭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本課出示了11個會意字,並以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的韻文形式介紹了這幾個字的構字規律。《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和朗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認了以下幾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眾”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由讀、對讀、邊拍手邊讀等多種形式反覆讀,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會意字的構成規律,知道他們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塵的塵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為達成這些目標,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並不是完全地放任學生去自由活動,而是在教師有序指導下的自主探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從四方面着手讓學生進行探究:

一、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認的會意字,因為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所以對於這些字學生很快就讀出並讀準了他們的字音,然後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字有什麼特點,學生很快就説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而日、月、魚、羊則都是我們學過的象形字,通過反覆的認讀,學生很快就説出了日月明、魚羊鮮等這些朗朗上口的韻文。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了通過自己

的努力,每個小朋友都能掌握識字規律。也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二、結構上的探究

讓學生看看明、鮮、男、森等生字同樣是由獨體字拼成的,他們拼的方法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結構分類,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認一認,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又是品字結構。使生字反覆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同時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三、筆畫上的探究

讓學生探究發現獨體字是不是簡單得相拼,學生很快就發現了一些部首的變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邊人的捺變成了豎,小土塵塵上面的小,豎鈎變成了豎等,再一次讓學生體會了構字規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編出來的韻文兒歌讀讀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四、字義上的探究

新的課程觀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因此為了更好得讓學生理解字義,我讓一高一矮兩個學生上來,高的當樹,矮的坐在樹旁邊,學生很快就説出了這是休,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會意字,又讓學生知道了休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畫冒着熱氣的魚和羊肉串,讓學生體會鮮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拿出鉛筆來觀察,學生很快就説出了鉛筆頭尖尾粗的特點,這樣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後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課沒有出現的意會字,如採、苗等,讓學生説説字義,通過討論解決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識字、理解字義活動中,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積累學習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

五、拓展上的探究

本課課後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我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我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念成一段小韻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後,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着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着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

不難看出: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現很多很多的東西。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現構字規律,互相傾訴,欣賞別人的發現成果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思維與情感也在互動。學習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強,學習能力在增強,互相傾聽、互相欣賞、互相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也在逐漸形成。總之,我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時刻牢記用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時時處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不動搖,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雖然在課上仍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相信朝着這樣的方向去努力,成功終會屬於自己。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篇二十八: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霧凇》選自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29課。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説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全文共3個自然段,結構清晰。第一自然段講在三九嚴寒之際,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出現了霧凇奇觀。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霧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着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地讚歎。本課安排三課時,我要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教時中,我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感知了課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霧凇之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3.學生藉助網絡瀏覽信息,進行交流,不斷溶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通過朗讀來了解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説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首先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然後請他們到教師製作的網頁上進行新的學習探究。這一環節主要是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創造一種氛圍,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一個平台,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為深入學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識,降低了學生理解文本的難度。

2.細讀品位,整體感悟課文共三個自然段,但都是重點段,需要細讀。這時要注意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語,通過反覆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明白霧凇形成的原因,在讀中體會霧凇的美,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心裏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①打破文章結構,學習第一、第三自然段,體會霧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別寫了陽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霧凇的美景。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表現霧凇美的句子。接着通過範讀或指讀的方式説説應該抓那些關鍵詞讀好這句話。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啟發學生:為什麼會有霧凇這個奇觀的?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②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第二自然段。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概括霧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讓學生圍繞句子,提出疑問:a.嚴寒季節具體指什麼時候?b.霧氣是從哪裏來的?c.霧氣遇冷以後會有什麼變化?d.霧氣怎樣凝結成霧凇?e.飽和的霧氣指的是什麼?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問題並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解答。最後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感悟語言就水到渠成了。

3、網上活動,拓寬認識隨着時代的發展,因特網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到想要的信息。關於霧凇還有很多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究,學生可以通過上網來拓寬對霧凇的認識。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利用了網絡資源,帶領學生由“小教材”(課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生的認知,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篇二十九: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我本次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最後一篇《語文園地七》,包括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兩個部分。

在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的標準導讀》之後,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認為:我的發現編排的是AABC式的詞語;日積月累第一項讓學生通過熟字+偏旁認識新字。第二項讀讀背背要求背誦表現友誼的五句詩。這兩大部分內容編排有規律且形式多樣,能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學習的興趣,既體現了新課標重發現、重合作探究、重積累、重情趣的理念,又突出了本組友誼和理解的主題思想,是單元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二、學生情況分析

只有從學生情況出發設計教學,才能真正做到教為學服務。我分析了學生的情況:

1、三年級的學生處於9到10歲之間,活潑好動,求知慾旺盛,喜歡新鮮事物,又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和知識積累,加上各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度不一,所以,教學中宜採取多種形式吸引學習興趣。

2、而在成語學習方面,經過之前的持續學習,有一定的成語儲備量,學生已經知道成語有多種形式,例如AABB、ABAC等,也初步具備了發現成語規律的能力,喜歡積累,因此學習的興致比較高。亦喜愛誦記古詩,但分類積累習慣尚未形成。

4、學生經過兩年半的字詞學習,已經掌握了較好的認字方法,可順利地拓展形近字,以增強系統識字能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發現成語、詩句的規律,積累好詞好句。

(2)鞏固識字方法,掌握生字。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聽、説、讀、寫、背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和訓練。

3、情感態度:

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學習的興趣。

四、重點難點

1、考慮到教材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1)發現生字、成語、詩句的規律。

(2)掌握生字,積累詞句。

2、又根據本學段學生的情況,確定了以下教學難點:

能將生字、成語、詩句學以致用,並學到一些積累好詞好句的方法。

五、教學策略

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這兩部分內容是相互獨立,沒有密切的聯繫的,為了把他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學,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創設有趣的語文園地,積極引導學生以自主發現,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採取以誦讀為主,多種形式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積累、拓展。

本課的設計由五個環節組成:一創設有趣的語文園地,二遊百花園學習我的發現,三遊生字娃娃園學習讀讀認認,四遊古詩園學習讀讀背背,五回到收穫園,總結收穫。具體的做法如下:

(一)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習主動性

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是這樣闡述的:針對兒童藴藏着學習的

主動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變心理特點,把兒童帶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又在連續的情境中,不斷強化學習動機。我採用這一理論,利用多媒體畫面和音樂,創設了有趣的語文園地,分別為成語百花園(我的發現),那裏鮮花盛開,成語在花朵裏搖擺;生字娃娃園(讀讀認認)的生字則會使變身術;古詩園(讀讀背背)裏有情境交融的圖畫,令人流連忘返。我又利用小火車開動的歌謠加動作,引領因學生在不同園地之間學習。因為這些情境新穎,符合三年級孩子活潑好奇的心理,可以使孩子們學習的興趣盈然,不知不覺地進入遊戲中主動學習。

(二)自主發現,多種形式積累,突出教學重點

新課標中説: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要實現有效學習,自主學習是基礎。據此,我在每項內容教學時都給予了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去發現、探究知識的規律,背誦積累知識,讓孩子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成語、生字和古詩三個園地中,都設計了類似的流程:

1、

讀一讀,同桌互幫互學。讓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幫助學困

生讀準字音,認識生字等減輕學習困難。

2、

自主發現規律,組內交流,再到全班交流。我分別設計了以下

的提問引導學生思考:A、在學習AABC式詞語時,提問你能發現成語的祕密嗎?B、在學習生字時提問每組的生字與熟字有什麼特點?C、在讀古詩時要求體會這幾句古詩都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但老師不做過多的引導,而是通過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小組討論來解決。

3、

比一比,比賽積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又十分強調豐富語言

的積累,其中加強背誦是積累的好辦法。為了讓孩子熟讀成誦,我安排了1分鐘背成語比賽,在情境中背古詩,同桌、男女生比賽等多種遊戲方式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評出背誦大王,使課堂效率提高。

(三)趣味拓展,學以致用,突破難點

語文學習應該得法於課內,走向廣闊的課外,我在每部分的教學都進行了拓展,如成語百花園(我的發現)的教學,我發給每位學生一張花朵卡片寫AABC的詞語,並選其中的詞語説話;在生字娃娃超級變變變的教學中則使用一個部件+不同的偏旁來拓展字,滲透形聲字認字規律;讀讀背背則用友情古詩送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等,目的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逐步形成自覺運用、積累知識的習慣。同時配合佈置課後作業:收集各種形式的成語,收集表示友情的詩句,並定期檢查評價積累情況,展示優秀作業。

附板書設計:

我的發現

日積月累

百花園:AABC式詞語

花朵貼圖(拓展詞語)

生字娃娃園:新字=熟字+部首

一字開花貼圖

古詩園:友情詩句

賀卡

篇三十: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太陽》一課是國小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圍繞本組專題“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選編的。這是一篇説明文,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説明太陽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全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陽的大小,太陽的熱度;第二部分説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説明文的閲讀方法,提高閲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2、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介紹了太陽的幾大特點,瞭解課文的説明方法。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3、教學重難點: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知道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密切;教學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説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 説教法

1、 抓住説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

2、 抓住課文中語言,瞭解説明事物的方法。

3、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聯想,在愉悦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 説學法

1、 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2、 加強朗讀,在閲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初步認識説明事物怎樣運用列舉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

3、 利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講教學程序

(一)啟發談話,激趣導入。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我利用談話,引導學生説説日常生活中對太陽的認識,並利用課件傳説導入課文,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二)利用教具,理清層次。

1、摘錄。讓學生默讀課文,用小卡片摘錄有關太陽的知識點。摘錄的過程其實就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2、質疑。當有關太陽的知識點無序地展現於學生面前時,提出疑問:我們看得明白嗎?使學生領悟到要説明一種事物必須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敍述。

3、調整。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歸歸類。這個過程操作性強,訓練面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

4、再質疑,再調整。當材料比較有序時,提出一個層次問題,啟發學生説明一種事物除了要按順序,還要有層次。經過調整,全文材料已按幾方面清楚地呈現於每位同學的桌面。

(三)細讀課文,體會寫作方法。

讓學生劃出具體描寫太陽特點的句子,知道運用數據和作比較説明事物的方法。通過讀、議體會運用這些方法的好處。

(四)交流,拓展:

1、“説”太陽的博愛、無私奉獻,感恩太陽的説話訓練。

2、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與人交流,學習傾聽,學習簡要介紹自己收集整理的信息。在交流信息的同時,鼓勵學生開拓思路,大膽地想象、暢談自己美好的設想:怎樣讓太陽把我們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可愛。整個過程以學生的操作、探索為主,使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寬學習語文的空間,掌握初步的收集處理信息的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勇於探索,激發學生課外研究探索的興趣熱情。

五、説板書設計

遠 和氣候的關係

大 太陽和人類關係十分密切 和動植物的關係

熱 和疾病的關係

篇三十一:國小語文説課稿

教學思路

《小動物上體育》是21世紀北京版實驗教材小語第二冊第8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首童話詩,寫的是小動物上體育課的事情。作者創設了一個“隊伍總是走不齊”的情景,巧妙的告訴國小生:動物體態不同,走路姿勢也不同。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思路時,我主要體現低年級識字教學為主,課文是識字的載體,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使學生在紮紮實實識字的基礎上,熟讀課文,從而能讀出合適的語氣,表達出角色的心態。

這課書主要的教學任務是:

1、學會8個生字,(包括多音字“了”liǎ),認讀12個字。認識新偏旁“牛字旁”。

2、使學生能夠正確規範的書寫生字。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並積累識字方法。

3、通過對生字的學習,使學生體會漢字的形體美,產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4、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讀出合適的語氣,表達出角色的心態,使學生產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我是這樣來分配課時的:

第一課時:學習課文中的四個字“動物和體育”。使學生認識字的音、形和義。重點指導書寫“動和物”兩個字。其他的生字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讀音。並且通過創設情景和反覆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體會角色的心態。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第二課時:主要是處理剩下的四個生字,解決它們的形、義和寫。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讀課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主要有這樣幾個特點:

1.從生活中巧妙引入新課,使學生在輕鬆、自由的氛圍中開始學習。本節課伊始,我利用學生司空見慣的課程表引入新課,又以“你最喜歡上什麼課”這一問題,激起學生興趣。拉近了課本與學生的距離,又自然地引入新課,使孩子在輕鬆、自由的氛圍中開始了學習。

2.注重識字。把閲讀作為識字的重要載體,識字和閲讀同步進行。把練習朗讀和識記字音結合起來,把理解課文內容和理解詞義結合起來,最後在綜合練習中重點指導書寫。利用多種形式如(自己讀、同濁度、男生讀、女聲讀等)的讀,讓學生掌握字音。激發學生興趣,蒐集識字方法。體現了低年級識字教學這一重點,提高了識字效率。在學生們記完字形後緊接着指導書寫,並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找到自己所寫字的不足和優點,使學生真正做到紮紮實實的識字。另外,在今天的課中,又體現了對二類字的處理。讓學生真正對二類字的讀音有所認識。

3、重視朗讀。以讀代講,在讀中發現、體會動物們的心態,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本節課中,教師以讀代講、學生在讀中感受動物的心態。整堂課上,教師讓學生全方位地讀,設計了個人讀、對比讀、引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感悟後讀等,另外,我還給孩子們創設了“我們就是那些小動物在上體育課”這一情景,讓學生深入角色,讓學生在讀中自解、自悟,並利用,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感知小動物的心態,又通過學生自讀體會小動物們的心態,感悟他們的心態,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並通過“你能讀出小動物的這種心情”這樣的問題引發學生進一步高質量的讀。

4.注重教師角色定位,關注學習主體。老師用親切、自然、和善、民主的教態和教風,始終掛在臉上的甜甜的微笑,具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用人性化、充滿愛心的課堂語言和孩子們交流,創造一種童話般的學習氛圍,讓貪玩好動的孩子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人文性,體現尊重、激發學生“原生態”的先進教學思想。

篇三十二:國小語文説課稿

《香港,璀璨的明珠》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一篇略讀課文。我將本課説為五大內容。一、説教材,二、説目標,三、重難點,四、過程及板書,五、仿照寫文。

一、説教材。

《香港,璀璨的明珠》一共有六個自然段,開頭寫香港的位置及美麗與繁華,中間2-5自然段具體介紹香港,結尾點明中心:香港就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明珠。

全文用“總-分-總”的寫作方法,首尾呼應,層次清楚詞彙豐富,語言優美。

二、説目標:

1、理解課題含義,有感情的讀出香港的美麗與繁華,體會愛港愛國的情懷。

2、仿照寫文。

三、説重難點: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調動情感、激情作文。

以上三個內容是略講,重點講過程及仿寫作文。

四、説過程。

過程歸納為五種方法,分別是:

1、續文唱歌法:讀課文後,播放《東方之珠》的歌曲。“小河彎彎,向東流,……,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伴隨美妙的歌曲師生一起走進香港。

2、直觀教學法:

充分發揮形象直觀的作用,播放課件,感受香港的位置、美食及公園的美麗與繁華。圖文並茂,激發興趣。

3、創設情趣法:

古希臘學者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被點燃的火把。”老師當導遊員,帶同學去有香港,誘發同學閲讀的期待。邊讀邊畫重點的詞、句子,反覆品味,同學們興趣盎然。

4、合作探究法:

看來香港的萬國市場、美食天堂,自然的記住了物美價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的詞語,體會了美麗與繁華。玩了著名的海洋公園,自然也喜形於色,看了海豚的動作描寫,也會忍禁不禁,領略了燈的海洋更是大為驚歎。此時,同學們如同身臨奇境。走進香港,再次體會了美麗與繁華。板書為:

總----分--總

萬國市場

美食天堂

明珠海洋公園美麗與繁華

燈的海洋

看板書一目瞭然,反覆抓中心句,反覆品味2--5自然段的內容,讀比喻、擬人等句子,理解並感悟香港就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5、昇華激情法:

師小結:香港這顆閃耀的明珠曾經歷經滄桑,曾經一度離開祖**親的懷抱。1997年香港迴歸了,回到了祖國的懷裏。香港的迴歸是我們國家國力強盛的一大體現。所以,我們要熱愛偉大的祖國。

五、激情作文。

本文“總-分-總”的方法比較明顯,我用此方法也教同學寫作文。第一段總寫我愛家鄉。第二重點自然段分別具體寫步行街、上次、鋼廠、路燈燈四個地方寫家鄉的美麗與繁華。第三自然段寫家鄉是明珠,也是磁鐵吸引外來遊客,從而再次表達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總之,語文是聽、讀、説、寫能力的綜合體現。三年級是啟蒙作文的階段,只讀不會寫是件憾事。既會品讀、賞文又會有滋有味地寫,既為高年級作文打下紮實的基本功,又是語文教學中的快樂事。這是我教學中“邊教邊指導作文的一個嘗試”,敬請指導。

篇三十三: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凡卡》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應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貧苦兒童的運氣,揭露了其當時社會制度的現狀。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敍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想”三部門內容穿插起來,相互照映;一是接納比擬、反襯、表示的表達要領。

本課時的講授目的是:

1、準確掌握課文內容,相識凡卡悲涼生存的遭遇,領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2、讓學生開端領會文章所接納的比擬、反襯、表示的表達要領。

3、舉行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三、説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裏,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瞭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敍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説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生:向爺爺訴説學徒生活苦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也是對這件事感受最深。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閲讀這些內容,看看通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學生自讀本段)

師:誰來談談你讀後的感受?

生:我對凡卡捱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捱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夥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捱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説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説的嗎?

生:我對凡卡捱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麪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捱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着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為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寄信的經過,可用一個填空題來完成:

凡卡太盼望爺爺接他回鄉下了,於是,寫完信他,回來後。

《凡卡》的末端段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着甜蜜的盼望睡熟了。他在夢裏瞥見一鋪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爺爺,搭拉着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着尾巴……”本片斷以省略號結束,作者沒有報告讀者小主人運氣的終極結局,對此,我為學生建立一個拓展想象的空間舉行創新性訓練,去配合完成這個牽掛,同時也對他們舉行德育滲透教育。

師:小凡卡滿懷着甜蜜的盼望睡熟了,他的優美願望能實現嗎?請同學們動腦思索後,跟自己的學習同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討論後感悟:爺爺收不到這封信,凡卡的願望也不是不可能實現。縱然爺爺能接他歸去,也轉變不了凡卡悲涼的運氣。只有顛覆暗中的沙皇統治,凡卡和爺爺以及千萬萬萬像凡卡如許的兒童才氣幸福快樂的生活。

篇三十四:國小語文説課稿

曹老師上的這一堂課,很有中段課堂的風格和特點,我結合自己的感受,簡單地談談體會。

1、曹老師的語言非常有感染力,營造了很好的氛圍,開課之初就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

2、本節課上,老師運用了一些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學習課文,對於這樣的文章我覺得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無論是圖片的展示還是配樂的朗讀都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

3、在課堂上,曹老師讓學生通過表演,讓課堂妙趣橫生,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穫了一份美妙的生命體。表演是國小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自主學習方式。恰當運用表演,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和內化,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習成為一種愉悦的精神享受。比如課文中寫到:小鹿在溪邊散佈,他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着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裏的影子,在品讀這些句子時,曹老師將緊張的學習變為愉快的活動,讓學生模擬可愛的小動物的動作。在一次次的笑聲中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另外值得商榷的地方是,教師在課堂上的問題比較多,讓教學的過程有些散碎,可以再精練些,選擇一個主問題,再進行拓展。教學的目標還應該更加明確些。教師對朗讀的指導還應該再到位些。這篇課文無論是內容還是文字都非常優美。當我第一次看到文本時,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貼切、恰當的比喻句、擬人句使文章處處充滿了感染力。如何組織學生細細品味這些好詞佳句,讓他們也有所同感呢?我認為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金鑰匙。多次的朗讀、感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會自然而然由淺入深、由點到面,也會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引起心中的共鳴,這也就是所謂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學生初次看到文本,就可以讓他們大聲朗讀,完了之後,讓他們説説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這樣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就有了初步的瞭解。當然,這僅僅是對課文的一個整體印象,要想對語言的局部把握,還需要從品詞、析句入手,然後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這篇課文,作者在描寫一年四季美麗景色時,用詞十分形象、生動、準確。如:“夏天,樹木長得葱葱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一個“葱葱蘢蘢”、“密密層層”外加一個“封”字,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夏天樹木枝繁葉茂的特點。又如:“早晨,霧從山谷裏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裏。”一個“浸”字不僅寫出小興安嶺的霧多、霧濃,把整個森林包圍其中,而且使人感到一種朦朧美,非常生動。這麼美的畫面,應該讓學生在反反覆覆的朗讀中去感悟。用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我想,肯定會有更喜人的效果。

篇三十五: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定

1教材分析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26課《陶校長的演講》,是陶行知先生一篇演講稿,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演講稿辭真意切,極有鼓動性,感染性;結構上,按“總----分----總”方式謀篇,以“問什麼、為什麼問,怎麼辦”方式構段,十分整飭。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其中“韌”字只識不寫),理解生詞;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複述課文;

3情感目標:

a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複述課文,瞭解演講的特點,明白為什麼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b積極主動的探索新知。

3教學重點:理解每天四問的重要意義。

4教學難點:體會句子間的聯繫。

二、教法與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精神,基於腦科學研究的新突破以及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打算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圍繞“學法指導”這一核心,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開發全腦為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説、演、讀,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想象,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為此,我打算從師生兩方面做好如下準備:

師:小黑板、投影片、錄音帶《雙手和大腦》。

生:蒐集陶行知的有關資料(用以擴大預習範圍,降低難點、激發興趣、瞭解背景)。

三、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揭題板書後,首先在由弱漸強的《雙手和大腦》樂曲聲中簡介陶行知,可以達到消除情緒性學習障礙的目的。

“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髮問:“看到題目,你首先產生那些疑問?”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篇三十六: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可貴的沉默》是六年制國小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本單元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難點:理解、體會為什麼説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二、説學情

1、我們班共有45個孩子,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家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好幾個長輩都圍着自己轉,孩子們在那麼多人的關注下似乎已經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太會去關愛父母,回報別人。而《可貴的沉默》的教學會讓我們班的孩子從文中學生的改變受到啟發,進而也學會關心父母,回報別人的教育。

2、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重難點,更好地把握課文,提高其閲讀能力。它還是學生以後讀文章、寫作文的一個扶手,是日後學習其他方法的台階。

三、説教法和學法

教學時我先以故事《媽媽的禮物》開頭,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再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説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故事導入——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1、(故事導入)老師配樂講述《媽媽的禮物》,聽後讓學生説説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受?引導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兒女那種深沉、無私的愛,便於引入學習《可貴的沉默》這篇也是跟爸爸媽媽的愛有關的文章。

2、(質疑導向)愛因斯坦説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出示題目後,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時學生會提出:“為什麼説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為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3、(探究體驗)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通過比較課本上的兩幅圖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自己説、找文中句子讀一讀等方式明白了教室的氣氛為什麼由“熱鬧——沉默——熱鬧”發生變化。

當然,學生在在自主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會讓學生合作探究,互相提升。

在合作探究中通過一個問題:“不説話不代表孩子們此時不在思考,想像一下他們在想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麼?説話練習:教室裏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説話。

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彙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藴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裏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一向覺得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4、(學習昇華)引導學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結合自身進行現身説法。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孩子們在沉默後行動上發生了什麼變化?

(2)“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指誰,老師獲得的享受是什麼?

5、(拓展延伸)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從課文聯想到自己,使自己各方面表現更好,所以我提出一個問題:“課文中的孩子會回報父母的愛了,那我們小朋友們呢?你會回報父母的愛了嗎?快跟你的夥伴們討論一下,説説以後你打算怎麼樣回報父母的愛?”以此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五、説板書設計及説明

17、可貴的沉默

熱鬧沉默熱鬧

無價偉大無私

(快樂)(慚愧)(享受)

感受思索回報

設計説明:

1、課題“可貴的沉默”置於板書的最上面,讓人一看一目瞭然。而一個大大的愛心顏色鮮紅,在板書的正中間,特別醒目,一看就知道愛的重要,明確這是愛的教育。

2、以愛為中心,縱向思維,用箭頭指示法,讓學生在熱鬧中感受愛的快樂,在思索愛的沉默中懂得慚愧,在再次的熱鬧中享受學生回報愛所帶來的感動。以愛為中心,橫向思維,讓我們知道為什麼學生的情緒會有熱鬧、沉默再熱鬧的變化,從而進一步體會學生感受愛、思索愛和回報愛的這個可喜的變化過程。

3、最後讓學生在愛的回味中感悟愛的無價無私和偉大以及回報父母愛的重要,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六、説教學預計

1、相信通過學習課文,班上的孩子們能受到啟發,感悟到父母的愛是那麼無價、無私和偉大,我們也應該學會關心父母,感恩典別人的對我們的愛。

2、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會了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這種方法,對以後讀文章、寫作文時有一定的幫助。

篇三十七: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找汗》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共九個自然段。故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講述小花貓分別向老牛、黃狗、小豬詢問自己身體出汗的部位的過程,從中介紹了牛、馬、狗、豬、貓這五種動物排汗的不同特點。課文淺顯易懂,富於兒童情趣,易於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瞭解動物的興趣。教學本課,我準備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處讀課文,學習字詞,第二課時瞭解課文內容。今天我主要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編排意圖,針對學生的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資料的意識和習慣。

(2)瞭解課文內容,知道不同動物的排汗方式。

(3)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蒐集其他動物排汗的資料或趣事,課上交流。

(2)安排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了解課文。

(3)語文實踐活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瞭解動物的興趣。

3、重點、難點:

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説課稿《找汗》:深入鑽研教材之後,我將瞭解課文內容,知道不同動物的排汗方式作為重點,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説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新課程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創境教學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啟發形象思維,使用激勵性語言,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展開想象的翅膀。

2、討論交流。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培養協作互學的精神,提高自主意識,注重語文的交際化。

3、範讀引路。

教師準確、有感情的的範讀,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的教具有:電腦課件、頭飾、圖片等。

三、説學法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為了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我注意引導學生採用的學法是:

1、自主探究法。

鼓勵學生自己探索,自己研究,提倡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的探索中獲得成功與快樂。

2、朗讀感悟。

引導學生體會不同動物説話時的不同心情,注重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根據自己的生活感悟讀出不同的語氣,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做到既能學習語言,瞭解知識,又能培養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3、理解實踐

在學生感悟理解課文之後,通過學生表演實踐,將文本知識轉化為語文能力。

四、説教程

根據國小生感知—體悟—理解—發展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我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視聽結合,整體感知。

3、師生互動,品讀感知。

4、生生互動,合作學習。

5、朗讀表演,內化昇華。

6、拓展延伸,發展思維。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設計的巧妙合理,往往一開始就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很快集中注意力,產生一種探勝求知的慾望,主動展開思維,積極創造性地聽講、質疑、答問。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愛卡通圖片的特點,我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首先,我引入話題: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你們看,他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同時課件出示小貓圖片説:“我們大家來和小花貓打個招呼吧!”此時,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紛紛和小花貓打招呼。教師適時引導:你們真是懂禮貌的孩子,誰來告訴老師小花貓來做什麼?因為有第一課時的鋪墊,孩子們很快説出“找汗”。此時,教師適時板書:26找汗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6課找汗,看了課題,你們想探討什麼問題?此時學生可能會提出:小花貓為什麼找汗?它向誰找汗?怎樣找汗?找到了嗎等問題。

(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

電腦課件演示,教師配音朗讀。

學生帶着問題感知課文,通過多媒體軟件,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聽後設問:你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了嗎?此時,學生的思維如開閘的洪水,積極發言,説出自己理解的內容,這時會提出幾種小動物排汗的方式。教師趁機把小動物的圖片貼在黑板上。(這裏,通過學生的感悟瞭解,把握了文章的重點。)接着教師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充滿感情地説:“同學們剛才聽得非常認真,知道了這麼多知識,誰來評價一下,剛才老師讀得怎樣?(這樣,教師角色發生轉換,學生會積極評議老師哪讀得好,哪兒不足。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轉向高潮。)在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後,師適時説:“同學們給了老師這麼高的評價,那麼,你們願意和老師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棒?兒童具有愛表現的天性,這樣一問,會激發他們感情朗讀的濃厚興趣。從而進入第三個環節。

(三)生生互動,品讀感悟。

波利亞提出:學習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個適合學生自己去尋找知識的意境。

首先,我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根據自己的感悟,讀出語氣。(這裏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發揮其個性化潛能讓學生充分感悟、體驗。)接着教師提問:小花貓為什麼找汗?你是怎樣知道的?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會很準確地説出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因為……所以……此時引導學生體會小花貓的語氣,學生會説出小花貓此時應是奇怪的語氣。教師問:誰再給大家讀一讀?學生讀後要及時表揚:“你讀得比老是還好呢!你願意領誰讀一讀?”這裏及時表揚學生,樹立他的自信心,他會更出色地表現自己,領其他學生朗讀,從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教師又問:小花貓有了疑問,他是怎麼做的?學生讀課文會説:“小花貓去請教老牛、小馬、黃狗、小豬。”此時課件出示小花貓和老牛圖,提問:“圖上有誰?他們在做什麼?“”學生看圖後會説:“小花貓在問老牛。”師:小花貓會怎樣問老牛呢?此時在生動的圖片的吸引下,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有的會説:“老牛伯伯,您能告訴我,我的汗在哪兒嗎?”有的會説:“老牛伯伯,您能告訴我,您的汗在哪兒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讀老牛説的話,比較應該怎樣讀才合適。讀書後學生會重新做出判斷。教師引導兩學生進行對話,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師:你認為老牛的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沉穩,蒼老的語氣)並讓學生用自己感悟的語氣讀一讀,從而培養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再出示句子:小花貓摸摸鼻子,沒汗!讓學生體會這句話重的動詞,考慮這句話應該用什麼語氣讀。學生能準確地找到動詞“摸”,做動作體會,讀出失望的語氣。學生讀後互相評價一下,這樣讓學生自讀自悟,在互評互學中逐步弄明白怎樣才能準確地讀出感情。用同樣的方法學習3—9自然段,師生互動。(這裏通過觀察直觀的畫面,抓重點詞反覆品讀,使學生逐步感悟,由此突破難點。)

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師適時提問:在小貓找汗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什麼?學生會説出不同動物的汗在不同部位,應該像小貓一樣堅持不懈。此時應該及時表揚,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教師小結後引導學生活動:貼汗珠。(又一次把握文章重點,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隨機進入第四個環節。)

(四)生生互動,合作學習。

兒童具有表現的天性,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是促使其讀書的關鍵。此時,教師説:“剛才又很多同學想和老師比一比,現在,我們現在小組內互讀互評,選出最棒的一個來和我比賽,好不好?這樣,激發起學生參賽的激情。

(學生在組內互讀互評,不但注重訓練朗讀,而且使學生在合作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這時進入第五個環節。)

(五)朗讀表演,內化昇華。

進行分角色朗讀,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讀後,師問:你願意評一評哪位同學?這樣組與組之間互評,指出優點與不足,讓學生在互評互學中提高朗讀能力。然後讓學生挑戰角色,使學生在競爭的氣氛中表現自己,提高自己。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在大量的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陶行知也曾説過:“解放小孩子的手,讓小孩子有動手的機會。”

對此,我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為學生提供表演的平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理解帶上頭飾進行表演,從而將課文內容內化昇華,進一步體現語文的實踐性,貫徹新課程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在課前安排學生蒐集動物排汗的資料或小動物趣事。師説:“我搜集了一些課外資料,請大家看一看!教師課件出示,學生觀看。接着教師説:“誰願意把自己蒐集的資料展示給大家?”由此進入第六個環節。

(六)拓展延伸,發展思維。

因為課下學生積極蒐集了資料,他們會踴躍地展示自己的資料,此時教師引導學生仿照課文進行説話練習。誰願意和老師一起把你們蒐集的資料仿照課文寫成一個小故事?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師生共同選一個材料仿照課文説話。接着,教師進一步説:“誰願意自己來寫文章?”在前面引路的情況下,學生會積極地自己編故事説話。學生會説:小花貓去問小烏龜,小烏龜正在草地上散步,它指着自己的背説:“汗嘛,在背上!……

(這樣的設計,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注重了語言訓練,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精彩的一筆。)

總結是教學的重要一環。精彩的總結不僅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提煉昇華的.作用,還能充滿情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鼓勵性語言進行總結: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出色,看,小花貓也來向你們表示祝賀,課件演示。

新課程強調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注以學生自我體驗和個性張揚的形式來完成知識的內在生成。我們應以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學生地不同特點佈置個性化作業。因此,我這樣佈置作業:學了這課,請你為自己設計一個充分展示自己才藝特長的作業並完成它。這個作業融音樂、繪畫、創作、朗讀為一體,閃爍着創造和智慧的火花,體現了語文學科的開放性、靈活性,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自由探索、施展才華、放飛個性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得到一個能自我表現、超越自我的平台,為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三十八: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現如今,孩子們的吃穿住行,無一不在享受着親人的愛的呵護,那麼他們是否感受到了温馨與幸福呢?他們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報這些愛呢?冀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傾斜的傘》這篇課文適時地呈現在我們學生面前。

《傾斜的傘》是第三單元“感受真情”中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敍事抒情的散文,文章以“雨中傾斜的傘”為線索,主要寫了小時候外公為“我”撐傘,把傘傾斜於我,他自己卻淋濕了;長大後“我”為外公撐傘,“我”自己也淋濕了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我”與外公之間的温馨親情,學會關愛感恩親人。

二、説學情

通過以上我對教材的分析,接下來談一談我所面對的學生:

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有限,對於生活中的很多細節,是他們司空見慣卻不曾認真思考過的。但孩子們都有着一顆易於被感動的心,因此,讓學生通過閲讀和理解,感受文章中濃濃的親情,明白“愛”不僅僅是接納和享受,同時還要懂得付出和感恩。

三、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眯、惑、”等5個生字,會寫“歪、淋、丹”等13個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段落,以讀為主,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同時也是我本課的教學重點所在。

3、通過反覆閲讀,體會“我”和外公之間的至愛親情,進而感受人間真情。這也是我本課要突破的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本課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品讀法,引導學生通過讀悟法、練習法和自主探究法來學習本課。

五、説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幾個方面,我精心設計了我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愛

這時我會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同學們,下雨天校門外有許多撐着傘等待孩子的爸爸媽媽,當爸爸媽媽為你們撐上傘時,你們有沒有觀察過傘傾斜的方向呢?(讓學生自由回答),然後我通過課件出示家長接送孩子的圖片,引出“傾斜的傘”。(板書:傾斜的傘)。

這樣的導入,既觸動孩子對生活細節的回憶,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營造了一種“課伊始,情已生”的境界。

(二)整體把握,體會愛

在温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我帶領學生一起走進文章,開始我們新的學習。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情感,我設計了這樣兩個步驟:

第一、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在充分朗讀字詞後,課件出示:淅淅瀝瀝驚訝灰濛濛困惑等詞語,然後我會以“淅淅瀝瀝”這個詞語作為示範,從詞的結構和筆順來指導學生進行規範書寫。同時,為了及時鞏固學生對詞語的把握,我將採用個別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的形式來做相應檢查。(板書:淅淅瀝瀝)

第二、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文章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主人公是誰?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在關鍵處加以引導,讓學生初步掌握:文章以“傾斜的傘”為線索,以“我”和外公為主人公,分別寫了“我”小時候和成人後與外公之間相互關愛的故事。(板書:“我”、外公)

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進入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三)深入理解,再現愛

這一部分主要分為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仔細閲讀外公為我撐傘的情節,感受外公對“我”的愛。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從“困惑”一詞入手,引導學生分析使“我”感到困惑的幾個原因,再結合文中對外公進行細節描寫的詞語,如“總是一半乾一半濕”、“笑眯眯”、“笑而不語”、“開心地笑了起來”等詞語來感受外公給予我温暖的愛、無私的愛。從而使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情感步步昇華。

第二個環節:閲讀“我”為外公撐傘的情節,感受“我”對外公的愛。我用課件出示第12自然段內容:不知從何時起,撐傘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綠色的大傘,一切和以前一樣。帶領學生抓住這一段中的三個“仍然”進行品讀。啟發學生做這樣一個思考:“一切和以前一樣”,是什麼讓一切和以前一樣?在學生交流討論後,總結出:對,是愛,是外公給予的愛,是“我”讀懂了愛,是“我”回報的愛,是傾斜的雨傘藴含的愛。(板書:愛→←)

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部分內容,一起感受這人間的真愛。

(四)激情延伸,感恩愛

這雨中,這傘下,籠罩着濃濃的親情。課文學到這裏,學生一定有了初讀課文時不曾有過的情感體驗,這時我會詢問學生:文章中的傘,僅僅是一把傘嗎?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導學生充分交流,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進行適時總結歸納:不,這傘裏有愛心,有温情,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把愛的雨傘下。(順勢完善我的板書)

在情感昇華之際,我會為學生播放一段手語視頻《感恩的心》作為我本節課的課堂小結。在欣賞視頻,感悟旋律的同時,引領學生和我一起學習“感恩的心,感謝有你”這句話的手語表達,再次調動學生的情緒,把情感推向一個高潮,使關愛他人、感恩他人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穩穩的紮下根。

課堂的最後,我會佈置這樣一個小任務:讓同學們回家以後為自己的爸爸媽媽製作一個愛心卡片。

六、板書設計

接下來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主要是以一個形象的傘字貫穿文章脈絡,直觀形象,更方便學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聆聽“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篇三十九: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玲玲的畫》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教材的主題是“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髒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污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會認8個生字,會寫“腦筋”這個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人物的心情,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是教學的重點,理解爸爸説的話中所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策略

(一)抓主線,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記敍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淺顯,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該如何下手?考慮再三,我決定以玲玲的情感變化:滿意(畫好作品)——着急(弄髒作品)——更滿意(畫更漂亮)為本文的主要線索展開教學。在導入新課後,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再通過三幅畫,理清玲玲從“滿意”到“哭了起來”再到“更滿意”的情感變化。從而形成了“心情變化為主線”,“以畫為輔助”的兩條線索。這兩條主線相互交錯,相輔相成,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悟中朗讀。

《大綱》指出: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着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落實以讀為本的原則。首先保證閲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範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我始終牢牢抓住那條情感主線,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語言,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畫好了畫,滿意地端詳自己的畫時,就引導學生表演,並在表演中去體會玲玲的“滿意”;在爸爸問玲玲“怎麼了,孩子”時,就做了引讀處理,讓全班同學也一起問問玲玲;在玲玲哭了起來時,就指導學生想想,哭着説話時該怎麼説,從而讀出玲玲着急、傷心的語氣;在指導讀第8自然段時,引導學生從“滿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興的心情,從而讀出玲玲想出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後的“滿意”心情。

“從讀中來,到讀中去”讓學生從讀中去體驗,從讀中去換位思考,從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學生就從讀中得到了心靈的意會,體驗在讀中就得到了昇華,理解從讀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讀中也得到了薰陶。

(三)抓拓展,聯繫生活,重視交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節課中,在理解端詳一詞時,我讓學生聯繫生活想象、表演,這樣,將學生的親身感受引入課堂,使學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在生活中,同學們遇到過這樣的事嗎?你是否像玲玲一樣動腦筋思考,將壞事變成好事呢?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自由交流,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課堂。

四、教學反思

教學始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整個教學過程暴露出了一些缺點和不足。如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是過於嚴重,牽引的痕跡比較明顯,需要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課堂評價語言也比較蒼白,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課堂評價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如何進行合理、有效的評價將成為我今後教學工作不斷努力、探索的方向。

篇四十: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稱象》這是一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衝小時候稱象的事。重點介紹了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語言通俗易懂。一個七歲的孩子,想出的稱象的辦法比官員強,比官員妙,這個故事説明遇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課是國小語文冀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中的第二課。在本單元中以“幽默與智慧”為主題,每一則故事中都閃爍着智慧的火花,它們能帶給人很多的思索,啟迪我們智慧和幽默來自於觀察和思考,來自於知識的積累。

根據課文內容以及教材特色、兒童心理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要求和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讀本課11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説出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通過官員們的稱象方法和曹衝的稱象方法的對比,理解曹衝稱象方法的科學巧妙。教育學生遇事要開動腦筋,多想辦法。

3、繼續學習默讀。樂於並且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其中曹衝敍述的稱象方法和步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用水的浮力來稱象的知識是本科教學中的難點。我在教學中要努力使文章中抽象的語言文字具體化,以幫助學生理解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二、説教法

語文新課標的總目標中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本着以上目標,緊緊圍繞教學要求和重難點,我認為教學本課應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稱象》一課是一篇傳統課文,重難點應放在曹操的兒子曹衝在七歲時就動腦筋想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的理解上。

其次,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學習曹衝稱象的方法時,我設計利用簡單的課件和教具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在課前準備好教具:水槽、水和大船、大象模型還有石子、天平等。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會配合學生的回答做直觀的實驗操作。幫助學生突破本課難點重點。

再次,保證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和回答問題時間,指導學生評價各種稱象方法的優劣,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表達能力。

第四,我還採用自主發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較大的自主權。於是,我設計了“你還能想出哪些稱象的辦法?”的問題,讓學生在學文的同時,動腦筋思考想辦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第五,激發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三、説學法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將是學會學習,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是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本課時教學中,我融匯了以下幾種學法:

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曹衝的稱象辦法時,我設計讓學生四人為單位結成學習小組,共同討論,找出曹衝稱象的步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組織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法,繼續練習默讀的讀書方法,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閲讀能力;把時間學習的主動權最大限度的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反覆、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能夠有所理解,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在分析比較中領悟。讓學生比較官員們與曹衝的辦法誰的辦法好,好在哪兒?就是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綜合能力。

大膽質疑。學生之間互教互學,教師適時點撥。

四、説教學思路

(一)複習導入新課

1、鞏固生字詞。

2、快速讀課文,回憶課文前兩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深入學習課文3——5自然段,瞭解稱象辦法的巧妙

其中我設計了幾個問題,如:

“大火共想出了幾種稱象的辦法?分別是誰想出來的?曹操滿意嗎?”

“曹衝的辦法是什麼?具體步驟又如何?”

“曹衝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嗎?結果如何?”等。

教學中,我還配合着動手操作、試驗演示曹衝稱象的方法步驟,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的理解。

(三)總結全文展開討論

以船代稱,用石頭代替大象,曹衝的辦法真是太妙了!我們應該向曹衝學習!指導學生領會本課中心思想。

(四)拓展訓練

“你還有哪些稱象的辦法?”這個問題來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意識和精神。

(五)作業佈置

課後請同學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五、教材的研發與利用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句。”在《稱象》一課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故事中,品讀語言,體驗智慧故事的情感與內涵,並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篇四十一:國小語文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早上好!

首先非常感謝教研中心姜主任和學校給我這樣一個與大家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

我執教的這節課是魯教版一年級下冊第9課《兩隻鳥蛋》。結合我區“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同時也為了突出重點,在本節課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嘗試:

一、緊扣課標,突出重點。

課表指出;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

學生通過半年多的學習積累,已經掌握不少的識字方法,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通過開火車,小老師領讀,男女生對讀,做“把鳥蛋送回家”等遊戲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認識生字、學會方法。

課標在具體建議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每天的語文課中要有10分鐘的時間寫字。”寫字教學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主義。因此,在寫字教學中,按照觀察→交流→指導→描紅→仿寫→展示→講評這幾個環節進行,指導書寫既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適時強化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眼、口、手、心並用,有力提高寫字指導的效率。使寫字教學紮紮實實,真正落實教學目標。

二、採用多種方法朗讀感悟

詩歌語言優美流暢,學生比較喜歡這種形式,我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歌的音韻美、節奏美和意境美,從而喜歡朗讀詩歌。

教參指出: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在教學中,我注意了的讀的層次性,先()讀準字音,再讀流暢,最後採用自讀、教師範讀、表演讀、想象讀,配樂讀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

如:

感受實物朗讀

課文開頭,男孩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愛不釋手。引導學生體會男孩對鳥蛋的喜愛之情,才能感受後來他送還鳥蛋的愛鳥之心。所以,在教學時,通過讓學生觀察、感受實物,瞭解鳥蛋“小小的”、“涼涼的”的特點,激發學生對鳥蛋的喜愛,隨後進行感情朗讀便水到渠成。

表演朗讀

表演朗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並受到感染。在教學第三小節時,我引導學生表演讀,在表演中,緊扣三個動作:“小心的捧”、“連忙走”、“輕輕地送還”,體會男孩的愛鳥之心,從而達到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

藉助想象朗讀

在學生對課文已經達到了一定深度時,進行配樂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要去學生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把朗讀、理解、感悟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

三、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比較“鳥蛋涼涼的”和“涼涼的鳥蛋”: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這類詞語的特點:詞序不同,但表達的意思相同)使學生通過男女生對讀、拓展詞語中積累語言。

當然,由於能力所限,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篇四十二: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再見了,親人》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記敍了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讚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兩國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為線索貫穿全文。作者採用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現手法,描寫出了一個依依惜別的感人場面。

二、説教學目標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對高年級學生閲讀能力訓練要求中明確提出:要“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有一定內函的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並有自己的見解,能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則強調“突出教材要求”、“突出學情特點”的兩個原則。充分考慮本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和我班學生具體實際的情況,依據課文“訓練重點”和“預習提示”,我是這樣制定本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的:

(1)閲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運用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讀書方法,練習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體會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3)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瞭解同一內容説法的句子表達效果的不同。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比較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2、學生能瞭解中朝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聚而成的。這友誼比山高,比海深,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精神的教育。

四、説教法

古人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大綱》指出: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寫、聽、説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應以讀為本。以讀為本是語文學習的自身規律。在精讀教學中,要給學生創造朗讀的機會和情景,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結合,相互促進。

具體教法是:

(1)以讀代講法:這篇課文感情真摯強烈,中朝人民那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感情,不是用一兩句話就能夠説明的,要讓學生反覆朗讀。通過多讀課文,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這也是適應大綱中講的:加強讀的訓練是當前語文科教學最重要的一種訓練。

(2)創設情景法:再現當時的場面、情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印象。

五、説學法

為了扭轉“講”和“問”的狀況,在本節課中則採用“讀”和“思”的方法,把讀的訓練落實到實處。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為主,採取學生“讀——思——練”,教師適時點撥的教學方法。

具體學法是:

(1)讀悟法:“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難理解的問題。只有讓他們多讀課文,從讀中理解內容,從讀中體會出思想感情。這樣才能正確地理解中心思想,瞭解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

(2)讀——思——練的方法: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做到讀、寫、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解決具體問題。

(3)想象表演法:為學生創造口頭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實踐。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給予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

六、説教學過程

我準備採用三課時來完成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第二課時:重點學習課文1-3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練筆;第三課時:聽寫詞語,指導背誦,完成課後題。

下面我着重談談我今天上的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簡介背景

“親人”是指有血緣關係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那麼課文中的“親人”是指誰?明確課文中的“親人”指大娘、小金花、大嫂後,質問那他們為什麼能成為親人呢?是如何成為親人的呢?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來開始這一節課的學習,並簡介課文的背景材料。

(二)研讀課文,體會訓練點

這個環節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對前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一讀為主,並且做到多讀精導。

在引導學第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讓學生結合句子理解“唯一”的意思。重點指導這一段的最後兩句話的朗讀,體會為什麼大娘是親人。

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注意課文中所説的代價是怎樣的代價,進一步體會為什麼大嫂是親人。

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注意救老王付出的是什麼樣的代價。重點指導讀“第二天傳來……同歸於盡了。”進一步感受為什麼他們是親人。

最後總結這三段,體會感情,並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最後將學生分成兩大組表演分別時的情景。再交換角色表演。

(三)總結,表演,練筆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想象離別時的情景並進行表演和練筆。這個作業既可檢查學生是否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而且可昇華文章的主題,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體現了創新教育。(四)説板書設計

14、再見了,親人

| |送打糕累得昏倒

| 大娘〈

深情厚誼〈 |救傷員失去小孫孫

|小金花 偵查員痛失母親

|大 嫂 挖野菜致殘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不僅體現了課堂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我設計的板書體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方便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課文。

篇四十三: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秋天的快樂》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的口語交際。這次口語交際要求學生交流金秋時節做的事情以及從中感受到的快樂。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媽媽或小夥伴們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放風箏、捉蛐蛐、收花生、賞菊花、秋遊等活動。使學生能夠感受豐收的快樂,培養熱愛家鄉的感情。

2、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滿意的地方進行補充。

(2)聽人説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自己所參加活動的經過,並能將自己的快樂心情表達清楚,努力使聽的人受到感染。

3、教學重、難點: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加以補充。

(2)如何引導學生將所參加活動的經過和自己的快樂心情表達清楚。

二、説教法

口語交際不同於一般的語文課,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心理才能使學生很好的參與課堂教學,積極地説出自己想要説的。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我採用觀察、討論和實物展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體現了重教學過程,輕結論的教學理念。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手段,利用課件進行教學。課件中使用大量的圖片進行直觀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三、説學法

要求學生善於觀察、積極討論、發揮想象、勤于思考,培養學生在課堂中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習慣。

四、説教學程序

針對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1、創設情境2、看圖説話3、豐收“快樂”4、評選“快樂小天使”

這樣設計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直觀的內容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每個學生有開口説話的機會,在説的過程中能感受豐收的快樂。

五、説教學效果

這次口語交際教學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別人的話,但對自己快樂的心情表達不夠清楚,感染力不強。

篇四十四: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小山泉的心願》屬於讀課文識字單元。本課是一則寓言。讀課文識字是個重點,要學習“願、遲、取、幸、竟、碰、解、閒、需”9個生字,反覆讀文是基礎,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對話,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什麼是“不幸”什麼是“幸運”,從而感悟到大家都需要自己,才體現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能為別人服務才是幸福的事。

詞語中,“泉眼”可藉助圖片加以理解,“心願”可結合生活實際,配以説話訓練。指導説話時,要從內容入手,先讓學生思考有什麼心願,然後用“誰的心願是什麼”或者“什麼是誰的心願”兩種句式,説一句話。

“讀句子”中的第一句,是小山泉所説的重點句子,這是一句假設關係的複句,它從反面説明了小山泉的心願;第二句是根據課文的意思重新組合的句子。兩句話句式相同,一正一反,表達了寓言的含義。朗讀指導時,可以先要求學生讀正確,再注意讀出感歎句的語氣。

二、學情簡介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在識字方面,學生們都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積累了一些識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謎、編口訣、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學時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來做小老師落實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閲讀方面,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有些基礎好的學生還能讀出句子的語氣。隨着識字量的增加,朗讀水平的提高,學生能夠初步讀懂一些短小、淺顯、有趣的文章,初步嚐到閲讀所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認讀本課9個生字;能讀準後鼻音“竟、碰、幸”;複習鞏固整體認讀音節“願、遲”。

根據本班學生實際,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和識字能力,已能認讀生字“取、解”,所以這幾個字,只要通過讀文鞏固即可。識字重點就落在其他7個生字上。我們可以將這7個字分散在課上,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教學,且每一個生字教學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強調得是讀音,如後鼻音“竟、碰、幸”;如三拼音“閒”;整體認讀音節“願、遲”;有的是結合書寫,重在筆順,如“閒”半包圍結構,先外后里。這樣的教學就體現了層次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目標二:朗讀課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頓讀;並積累2句句子。

本階段的教學目標是“讀課文識字”。讓學生藉助豐富生動的語言環境識字、閲讀,同時在識字、閲讀中鞏固漢語拼音。所以,在課上創設各種環境讓學生反覆讀文,幫助學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由於本課採用對話形式展開的,朗讀課文時也可以採用對話的形式,同桌之間,或分角色朗讀,分別讀讀小山泉和野兔之間的對話,儘量使朗讀的形式多樣,使學生在他們喜歡的形式下朗讀。

目標三:在反覆讀文中,讀懂小山泉的話,初步懂得為別人服務是幸福的事。

讓孩子學得愉快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期望。老師要努力在課堂中創設輕鬆、活潑、愉快的學習氛圍,如挑戰讀,同桌分角色讀等讓學生的朗讀更富有生氣,使學生更熱愛語文。

目標四:認識部首“石字旁”,並在老師的帶領下描摹“碰、取、閃、閒”。

複習左右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書寫順序,擺好左右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師要重點關注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通過之前對學生的寫字訓練,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筆順規則及在田字格中將字描寫好的方法。所以在這堂課上,教師沒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個字的筆順。而放手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教師起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教學設計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後,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自主識字,合作互動,重點反饋

一年級下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對於課文生字的學習,採用先獨立學、再小組交流、最後大組反饋的學習形式,通過互動,幫助預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習生字、讀通課文,從而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大面積提高學習效益。教師在反饋時注意抓重點。如揭示課題時,重點學習整體認讀音節“願“並書空;讀文反饋時,關注讀準“碰、竟、幸”的後鼻音;複習整體認讀音節“遲”;注意“閒”這個三拼音的正確拼讀。而對字義的瞭解,則放在閲讀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讀文,結合具體的語境,隨文理解字義。

二)反覆讀文,層層推進

閲讀教學要體現以讀為本,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在課堂教學中,我對每一次的朗讀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讀什麼。該怎樣讀。精讀課文有關句子,使學生能讀懂內容。

初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學生在反饋預習的同時,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初步的瞭解,對課文內容有個整體認識。

再讀課文,思考小山泉真的認為自己不幸嗎?它是怎麼想的?通過讀文找到小山泉所説的重點句子,結合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初步有所感悟,同時注意本單元的朗讀要求:不唱讀,不頓讀,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

細讀課文,重點指導朗讀小山泉所説的重點句子,能讀出感歎句的語氣。學生交流讀後感想,即讀懂了些什麼。在交流時,不作統一要求,或多,或少,或詳,或略,都可以,旨在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總結。

三)發揮想像,訓練説話

教學中圍繞課文內容,注意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如:老師提供句式,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想想説説誰的心願是什麼。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老師提示,既展開豐富想象,又訓練了規範説話.從而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篇四十五:國小語文説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小柳樹和小棗樹》。

一、説教材:

《小柳樹和小棗樹》是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都藴涵了深刻而豐富的生活哲理。對於這組課文的教學,要特別關注人文精神的挖掘與落實,在讓學生不離開對語言文字感悟的同時進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動的教材顯得更加鮮活。授以閲讀的方法,培養閲讀的能力,逐漸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藉助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並通過它們之間的對話,生動形象地使學生懂得“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

二、説學情:

剛剛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鑑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三、説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2、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點:用不同語氣表現人物的不同性格。

教學難點: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學會欣賞別人。

四、説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特色,教學中,以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比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我運用了談話法、講故事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説學法:

1、學習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一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要細心;二是要“會聽”,要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説的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

2、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學會欣賞別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培養髮散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獨特個性。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瞭解主人公。

上課伊時,我請學生説説印象中的柳樹是長什麼樣的。語文學習不是零起點。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都對柳樹有所瞭解,因此也能説出一些描寫柳樹的詞句。而棗樹生長在北方,學生相對比較陌生,我就出示棗樹的圖片,讓學生説説圖上的棗樹怎麼樣,感受棗樹從光禿禿到果實累累的生長過程。由學生對主人公的瞭解走進文本,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彌補了他們原有的認知空白,同時也抓住了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契機。然後,我告訴學生:小柳樹和小棗樹之間還發生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讀讀吧,引發了學生強烈的閲讀期待,為下面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感知全文,初探故事大概。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説:閲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此環節,我安排了兩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書。第一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第二次,我請學生分小節輪讀課文,相機進行字音的糾正和強化。如:前鼻音的“忍”、後鼻音的“乘”、既是第三聲,又是前鼻音的“淺”,將初讀反饋和字音教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體現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同時也利於更好地瞭解學情,並且立足具體的學情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我們的閲讀一般都要經歷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初讀以後,我引導學生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説課文的大意,利於培養學生一種整體把握的能力,同時這種將厚書讀薄的能力必將讓學生受益終生。

(三)、研讀文本,對比人物特點。

在瞭解了故事大概的內容之後,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主人公,去體悟主人公的性格特點。這裏,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文本兩個層次的對比進行品讀。

對比一:春天,小柳樹是怎樣的,而小棗樹又是怎麼樣的。

我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春天裏描寫小柳樹的語句,讓學生用朗讀表現出小柳樹的美麗。這裏主要有三個重點的語句:

1、小柳樹的腰細細的,樹枝綠綠的,真好看。

我先出示插圖一中的小柳樹,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誇誇小柳樹,感受小柳樹那柔軟、纖細的腰肢和嫩綠、充滿生命活力的樹枝。然後出示文中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細細的”、“綠綠的”兩個疊詞的妙用,讀出疊詞的韻律感和小柳樹的美麗。

2、春天,小柳樹發芽兒了。過了幾天,小柳樹的芽兒變成小葉子,她穿上一身淺綠色的衣服,真美!

我讓學生將文中這句話和”春天,小柳樹發芽兒了。過了幾天,小柳樹的芽兒變成小葉子,真美!”進行比較,讓學生談談為什麼你覺得課文中的語句更好一些呢?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句子是將小柳樹當成人來寫了,她像人一樣穿上了美麗的外衣,好漂亮啊!

3這時候,小柳樹的葉子已經長得又細又長了。她在微風中得意地跳起舞來。

這裏,我出示插圖二中的小柳樹,讓學生想象柳樹在風兒的吹動下,她會是怎樣的。在學生的想象説話中,在大家的交流討論中,學生彷彿看到到了小柳樹輕盈地舞動着動人的身姿,此情此景,的確像極了一個驕傲的小公主,漂亮而自得,迷人又傲慢。朗讀時,引導學生特別要突出“得意地跳起舞來”這幾個重點的詞。

在小柳樹如此漂亮的同時,文中對於小棗樹的描寫有這樣的幾個重點的句子:

1、小柳樹看着小棗樹,樹枝彎彎曲曲的,一點兒也不好看。

結合圖片,讓學生説説小棗樹的樣子,學生會説: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就像一個光頭,可難看呢!……朗讀時,特別要注意“彎彎曲曲”、“一點兒也不好看”這幾個重點詞語。

2、她看看小棗樹,小棗樹還是光禿禿的。

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還是光禿禿的”幾個詞,突出小棗樹的難看。

如此強烈的對比,小柳樹的確在外表上有着如此大的優勢,難怪她會對小棗樹説:“喂,小棗樹,你的樹枝多難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喂,小棗樹,你怎麼不長葉子呀?你看我,多漂亮!”那種奚落,那種傲慢,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體會。

對比二:秋天,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變化。

到了秋天,兩個主人公的外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棗樹結了很多又大又紅的果子,給大家帶來了豐收的喜悦,而小柳樹什麼也沒結。這裏有幾處關於小柳樹的心理描寫和神態描寫非常傳神,也留給了讀者想象思考的空間。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思考:究竟是什麼,讓小柳樹“實在忍不住”?讓學生完成這樣一個想象説話:小柳樹聽了,她想:……不好意思地笑了。抓住文中這個空白處,引導學生想象填補,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體會小柳樹當時慚愧、後悔、感動、頓悟等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的心情,為寓意的體悟打好了鋪墊。

(四)、拓展延伸,體會寓意。

文中,小棗樹的一段話發人深省,平樸間藴涵着一個深刻而厚重的哲理。我讓學生反覆地讀,用自己的語言談談自己對這段話的看法和認識,然後聯繫本單元《識字四》中的成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舊知的回顧拉進了學生和抽象的寓意間的距離,打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接着,我又讓學生小組討論,聯繫我們的生活談談自己對這個寓言故事的看法和想法,進一步體會其中的寓意。

篇四十六: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學習目標

我從課程目標的三個緯度出發,提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1、憑藉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通過讀、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劉備三請渚的誠心誠意。

2、在讀、説寫等拓展性的言語實踐中,發展語言。

二、設計思路:

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個目標為綱,尊重文本的價值取向,從學生對劉的“求賢若渴”等的體驗中提煉出“誠”這條主線,在初讀課文中發現成,在反覆朗讀中感悟成,表達成,通過引入《出師表》這一拓展資料,讓學生感悟豬這一人所後來回味到留的成,最後讓學生與劉對話,從而來讚美成,昇華成。

設計理念:《三顧茅廬》是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依據“向全體學生開放,向學生的思維開放,向學生的情感開放,向學生的未來開放”的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培養創新意識為抓手,打破歷史故事“情節分析+人物特點”的教學模式,將其設計成先讀再編後演的開放性語文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進行全身心的感受,讓學生的個性在生動活潑、自由開放的學習中飛揚。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隨文理解“仰慕、謁見”等詞語的意思,簡要複述課文。

2、體會抓住人物言行、環境烘托以及通過人物之間的彼此襯托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3、初步學習根據範例合作編寫課本劇,並進行表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課時安排:三課時完成教學,每課時的重點分別為讀、編、演。

教學過程:

一、緊扣“誠意”,質疑導讀

1、題質疑,初知大意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質疑。(可能提問:誰三顧誰的茅廬?為什麼三顧茅廬?結果怎樣?利用多媒體,放錄像,學生思考提出的問題,而後用一句話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求説得完整、連貫、有條理。“三顧茅廬”是一個成語,在現代生活中常指什麼意思呢?(明確:泛指誠心誠意一再邀請。)由此引出探究重點:劉備是怎樣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

2、重點質疑,讀中感悟

(1)自由朗讀全文,用符號在文中畫出表現劉備“誠意”的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些詞句。

(2)圍繞“誠意”,品讀明意。哪些詞句體現出劉備邀請諸葛亮的誠意呢?把你的學習成果與同學交流一下。(學生思考後交流學習成果,教師隨機指導)分頁標題#e#

△可從劉備的語言方面來探究:如稱孔明為“大賢”,自稱“謁見”等,反映出劉備態度謙恭,很有誠意。教學時重點抓好朗讀,讓學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讀好劉備的話。

△可從劉備的行動方面來探究:“叫人立即備馬”“下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台階下等孔明醒來”“趕緊下拜”等詞句着重表現了劉備的“誠意”。△可從環境描寫方面加以探究:“數九寒天”“冒雪”等詞體現出劉備決心大,心意誠。

△可從張飛的態度方面加以探究:張飛的魯莽反襯出劉備的`謙恭與誠意。

教師小結:理解人物形象,不僅可以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入手分析,還可以從環境描寫、人物之間的彼此襯托等方面來理解。這一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讀讀議議,保護學生的獨特見解,真正做到向全體學生開放,向學生的思維開放。

3、賞讀複述,內化語言

(1)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再次感受劉備邀請諸葛亮的誠意。

(2)複述課文。教師問:如果有人要你講“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可以怎麼講?(引導學生討論,教師不作評論。)今天我們學習抓重點詞複述故事,你認為應該重點抓住文中的哪幾個詞來講?討論後,請學生用上“仰慕、急切詢問、冒着風雪、下馬步行、恭恭敬敬、趕緊下拜、三顧茅廬、輔佐”等詞語,簡要複述。

4、總結課文,拓展延伸學了這篇課文,你對劉備和諸葛亮有哪些瞭解?從這篇課文中,你看出劉備是怎樣一個人呢?如果想進一步瞭解其人其事,課外可以閲讀《三國演義》一書,或上網查閲相關資料,並記下你的新發現。

(設計點評:教師運用開放性的閲讀教學,長文短教,不僅避免了煩瑣的情節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二、編寫劇本,重組信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本文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生動,深受學生喜愛,因此,適於將課文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1、學習範例,瞭解寫法教師把自己事先根據課文編寫的課本劇(如《草船借箭》)發給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研究學習,初步瞭解劇本的基本寫法。教師可從場景的設計、語言的形式(獨白、對白、話外音)、人物的動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導。分頁標題#e#

2、分工合作,編寫劇本以大組為單位,以課文為素材,根據課堂探究所得,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編寫課本劇。教師先扶後放,先指導編寫“一顧”,而後舉一反三,重點指導編寫“三顧”。可以將《三國演義》中“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一回的有關內容編入劇本,也可以進行大膽合理的想像創作。寫完後師生討論評議,修改劇本。而後佈置各組成員的課外任務:①選擇合適的音樂配樂,如馬蹄聲、風雪聲、敲門聲、過渡音樂等;②配上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③給演員設計並準備服裝;④設計準備道具。各組安排好導演、演員、劇務,在課餘時間進行排演。

(設計點評:這一設計可謂巧妙。教師重視發揮學生的潛能,有意識地將課外信息引入課內,又將學生的學習引向課外,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和渠道。學生編寫劇本的過程,也就是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禺曾説:“學生參加演戲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演戲裏的人,就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活潑生動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為訓練語言,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根據國小兒童愛動好玩、富於想象、善於模仿的年齡特徵,我利用一節課時間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表演前,教師組織學生對錶演細節加以討論,讓學生細心揣摩並把握人物的語氣、神態、動作甚至心理,以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特點。鼓勵學生要大膽創新、大膽表演,看誰演得真實,演得感人。演完後,根據各組的表現,評出“最佳配合獎”、“最佳創意獎”、“最佳導演”、“最佳演員”等,讓學生在説與動的氣氛中增強技能,品嚐成功的愉悦。

(設計點評:課本劇表演將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它可以啟發學生潛在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維發展,使他們對語文學習發生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篇四十七:國小語文説課稿

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拒絕了麪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麪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感受理解和友好的教育,培養愛國情懷。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8個生字。正確讀寫“假日、揹包”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麪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並懂得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3、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正確讀寫詞語,引導學生了解麪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難點是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並懂得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説教法

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原則。針對單元目標和三年級的特點,本課的教學方法為: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看短片(播放學校升旗儀式和奧運會奪金牌的頒獎場面),讓學生説出自己看到國旗時,想到了什麼,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引入新課文。

朗讀體會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感悟。

課件演示法:課件演示起着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

説學法

整節課上,採用聽讀、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等朗讀形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書聲朗朗中,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看短片(播放學校升旗儀式和奧運會奪金牌的頒獎場面),讓學生説出自己看到國旗時,想到了什麼。板書課題。

【本環節的設計,採用課件引入新課,首先課件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然後小組合作:輪讀生詞卡,互相糾正字音。提出不懂的問題,交流解決:課文圍繞什麼來寫?幾處寫到“五星紅旗”?畫出有關句子。

2、彙報交流,列出標題:手舉五星紅旗、脖系五星紅旗、拒換五星紅旗、花擁五星紅旗

【讓學生勾出作者“愛紅旗”的句子自讀,這樣不但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1、在這些寫到“五星紅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

2、彙報交流,深入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提出問題,並相機解決問題。

(1)“我”在漂流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個別讀。(頭和身子被撞傷了好幾處,筏子和揹包都無影無蹤,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裏轉了近三天)

齊讀“我迷路了,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裏轉來轉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來到一座小鎮,走進一家麪包店。”把餓的感覺讀出來。

(2)到了麪包店,有生的希望了嗎?自己讀。

這個老闆不顧我身無分文,不顧我一身傷痛,居然雙手一攤,老闆來寫一寫“攤”,就是這個老闆,居然把我送進了醫院……生接讀。豎起大拇指,全班同學一起做,齊讀這一段。老闆再來寫一寫“豎”。

一攤一豎,原來你是攤攤手,現在卻豎起大拇指,肯定有問題?問一問老闆,是什麼原因呢?現在想説一説嗎?這個問題留給我們同學,讓我們自己來找到答案好嗎?

【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藴含的真諦,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目的。】

(3)自己研究第六至十一自然段,把相關的句子劃出來。齊讀。

當老闆明確提出要用手中的麪包換我手中的五星紅旗,學生齊讀: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着手中的五星紅旗。

師範讀,個別生模仿讀。我為什麼愣了一下呢?(換不換呢?)久久地凝視着這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我的心裏會想起什麼呢?現在拿起筆,把我的想法寫在練習紙上。

學生交流。

【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從而在“讀文”與“悟道”中搭起一座橋。】

三、情感的提升:

1、為什麼老闆的態度有這麼大的轉變呢?

2、這時,我發現什麼?我在這裏要感謝老闆的什麼?單單感謝老闆的救命之恩嗎?

3、只有維護國家尊嚴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你會像課文中的我一樣去維護國旗的尊嚴嗎?

【設置問題,帶着學生走進文本,又能夠走出文本。達到了預設的效果。】

四、拓展練習:

1、摘抄文中感人的語句;

2、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3、寫寫自己讀後的感想。

説板書:

26、一面五星紅旗

我 ﹖ 麪包店老闆

攤 → 豎

篇四十八:國小語文説課稿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屬於寓言性質的課文。課文主要寫了種葫蘆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間的聯繫,只盯着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不去治,鄰居勸他也不聽,結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一個個都落了。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發展的重要場所,是他們自己的課堂。“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閲讀提出以下要求: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強調“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哇、盯、鄰”6個生字,會寫“掛、哇”2個生字。

2、初步感知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和第4自然段。

3、通過看圖和學文,引導學生感悟葫蘆的可愛,也為小葫蘆的變黃、脱落而可惜。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通過品詞品句來感受葫蘆的可愛,並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在教學時,我以“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教學思想,以“讀”為主線,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一)活躍氣氛,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孔子説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樂知者呢?我覺得首先應該在活躍課堂氣氛這一環節上下功夫。因此,課一開始,我根據低年級孩子喜歡猜謎語的特點,出示謎語,讓學生猜猜,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激發起來。其實學生都能很快猜出謎底,但我並不滿足於此,我接着讓學生説説理由。這樣,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瞭解了葫蘆的有關知識。然後老師再進行簡單介紹,補充了有關葫蘆知識,特別是當介紹到許多人還把葫蘆製成工藝品時,學生對葫蘆已經充滿了興趣,從而轉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字詞教學注意音形義的結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生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孩子們經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自學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覺得不僅要讓學生會讀、會認、會寫,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鄰”和“盯”是兩個形聲字,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根據“盯”的偏旁猜猜它的意思,有意識地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形聲字的特點,因為在漢字當中,形聲字佔了很大一部分。這也是學習、記憶漢字的一種方法。“哇”,不僅讓學生明白這是一個語氣詞,同時與前面學過的語氣詞聯繫起來,既學到了新知,又鞏固了舊知。

(三)注重朗讀指導,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採用最“語文”的方法來學習語文──“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因為語文教學離不開讀,體會課文用語的準確性和規範性靠讀,體察課文所藴藏的豐富情感靠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靠讀。因而,我們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自如地讀、動情地讀,讀出課文的節律、讀出課文的情趣、讀出課文的神韻。

如在激趣導入後,我首先讓學生帶着要求自讀課文;其次,在反饋時,進行朗讀接力賽,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後請“小評委”進行評議。第三,深入細讀,比如學習第一自然段,在學生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完後數數這段話一共有幾句話,劃出喜歡的句子,圈出喜歡的詞語。引導學生説説讀懂些什麼,隨機從“細長”、

“雪白”、“多麼可愛”、“每天”、“幾次”等詞語進行體會,同時輔以圖片,給學生直觀的感受,然後再採用指名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課堂上充滿琅琅書聲,在讀中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四)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積極倡導新教改的大潮中,我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但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訓練,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不但體現新的理念,更要始終注重語言文字訓練,既活又實。

比如:在導入新課的第一個環節,我就注意了學生“蘆”的讀音,“蘆”字單獨出現出讀二聲,而與“葫”組成“葫蘆”時讀輕聲。這個過程,不僅要讓學生會讀這個詞語,更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這樣讀的美。

又如:引導學生從“細長的”體會到葫蘆藤的樣子時,我讓學生説説還可以説“細長的什麼?”這一安排,讓學生對細長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掛”用得更準確時,我先讓學生説説“掛”還可以換什麼詞?課文中用這個“掛”字給你什麼感覺?從而讓學生“掛”字所帶來的美。

再如:學完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根據葫蘆的生長過程給詞語進行重新排列,這一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説話和寫話的能力。

(五)發展思維,培養想象能力

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髮展想像力的最佳時期,語文課程要求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因此,在教學時,我努力挖掘訓練點,讓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得以馳騁。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説説“讀着讀着,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覺得這些可愛的小葫蘆在一起會做些什麼?”“假如你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種的葫蘆這麼可愛,你還會怎麼説,怎麼做?”

以上是我在上課之前的一些想法,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於自己水平有限,肯定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之處,真心地希望各位老師能多提寶貴意見,因為你們的意見對我真的很重要,謝謝大家!

篇四十九:國小語文説課稿

説課要點 不倒翁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之一,孩子們即便是初次見到它,也會一下子喜歡上它。

這首寫不倒翁的兒歌內容非常有趣,琅琅上口,用生動、富有兒童化的語言描述瞭如何將不倒翁推碰,讓它東歪西倒,它最後都能回覆原狀,這也是孩子們之所以喜歡它的原因。作為讀兒歌識字學拼音的課文,課文只是一個載體,理解課文內容並不是難,語言環境中識字是重點。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入學一個多月的一年級新生,學生的好奇心強,而且大部分學生對於通過兒歌學習生字的這種形式有着強烈的興趣,敢於大膽開口,在學習上認真、進取,樂於在課堂上積極完成老師佈置的要求,開始逐步養成較好的聽説讀寫的習慣,學生願意在兒歌學習中學習生字,在遊戲中鞏固生字。但一年級的新生剛剛入學,自制力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況且一年級學生入學時的基礎也是不一樣,教學內容太難能力差的學生接受不了時,他們的注意力便不會集中,此時可以適當穿插一些遊戲吸引學生注意力。 教學目標詳見教學設計,認知、能力和情感這三方面的目標遵循了識寫分流、優化寫字的原則,簡化了語文知識,強化積累和運用,認知目標以學習內容為內容,學習拼讀音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在語言環境中認讀生字,正確朗讀課文,瞭解兒歌的內容,描寫“又、來”。三個方面的目標包含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這些目標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學生身上的,同時也考慮到了學生的興趣、知識經驗和接受能力等。

1、通過聽讀方式感知整篇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閲讀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要特別重視“激趣”。開始,教師激趣導人, 實物演示不倒翁,問:這是什麼?學生一下子被台上這欲倒不倒的不倒翁吸引住了,出示課題後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思考:你覺得不倒翁怎麼樣?先自由準備,然後討論。這時候,學生自己讀課文的本領還不是很強,需要通過聽錄音或教師範讀來引領,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初步感知生字。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生字的字形和字音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繫起來,課文短,讀的遍數可以多一些。此時對生字的音、義和讀通句子,先不作過高的要求,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初讀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課文的大體內容。

2、抓重點,在語言環境中掌握生字新詞 依據學生已有的拼音能力,要開始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依據學生的生活體驗,提倡個性化的學習生字,發展學生的思維。本課生字不多,“把、孩、又、起、來”這五個字難度也不大,學生又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五個生字可以一起出現。當然在識字教學中一味地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每個字都花大力氣識記,也應該各有側重,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3、加強寫字習慣的培養。 認寫分開,出於兩種考慮。一是保證多認字,二是少寫字,寫好字。五個字都寫,寫字難度太大。因為剛入學的6、7 歲兒童 ,手部的小肌肉羣還不發達,而筆畫多的字要精細描畫,這對以粗疏、整體感知為特點的兒童來説很難適應。但是,打好執筆寫字的基礎相當重要,低年段又是黃金時間,在這段時間孩子們可以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用鉛筆寫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特別是要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方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不少學生在上學前就形成了錯誤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他自己根本寫不好字,老師也很難糾正他。所以我們在教一年級新生寫字時,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4、朗讀和語感的訓練 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能感受到兒歌語言的趣味,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使生字學習的重複操練變得豐富了。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幾步: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説你呆,你 不呆,鬍子一把,樣子像小孩。”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逗號停頓之處,並通過師問生答指導讀好“鬍子一把,樣子像小孩”來突破難點。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喜愛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5、新的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 “不倒翁,有點呆,鬍子一大把,樣子像小孩。不倒翁,並不呆,推他倒下去,他又站起來。”這段話與課文有聯繫且語言結構相似,改變語境讓學生朗讀既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生字,又可以幫助學生再一次瞭解兒歌內容,同時進行不加字漏字的朗讀訓練,落實本單元朗讀訓練目標,獲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課文的改編或者課外閲讀的補充,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難度過大否則將“弄巧成拙”,扼殺學生閲讀的熱情。

1、掌握識字方法,形成識字能力 因為學生已經在學習中掌握了許多方法,因此能根據字的不同情況加以靈活運用,比如姐妹字換偏旁記:像“把”和“爸”這樣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我班學生稱之為“姐妹字”。在漢字中,這樣的現象很多,換偏旁記便成了學生識記生字的主要方法。比如複雜的字,拆開記,對於筆畫結構較複雜的字,孩子們也並不害怕,會拆字組合、化難為易。如“孩”,右邊筆畫較多,孩子們開動腦筋,用書空的辦法寫一寫,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快記住了這類難字,並且記得相當牢固。其實孩子們學字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想象識記法、形體識記法、熟字加減法、畫畫法等等,或許還有讓我們老師都沒有想到的方法,在實踐中,我們應該引導養成一套適合他們自己的識字方法。

2、分層要求,循序漸進 當出現新的語言環境認讀生字時,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優等生要求不加字漏字、正確、流利的朗讀;中等生先讀生字,再一小句一小句地讀,不求快, 但求讀正確;後進生閲讀比較困難,便引導他們“找朋友”,即從書中找出自己學過的生字,並用鉛筆在其下打一小點。這樣,人人都在“閲讀”,人人都能“閲讀”,包括“找朋友”的學生也“讀”得興致勃勃。日積月累,打點的字越來越多,學生便可以自由閲讀了。 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練讀的時間,不要急於檢查,更不應以個別會讀的學生的朗讀來代替全體學生的自讀。

篇五十:國小語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玻璃公公一家》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本組課文以“科學、奮鬥”為主題,以淺顯的語言讓學生領悟到科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用生動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努力奮鬥的熱情。其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識字,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悟出道理,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並且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性,激勵學生課外多蒐集“科學、奮鬥”方面的資料,用以激發上進。

本篇課文是一篇童話式的説明文,它以玻璃公公應激回鄉參加“玻璃節”的經過為線索,分別介紹了泡沫玻璃、夾絲玻璃、隔熱玻璃、變色玻璃、吃音玻璃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了解這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瞭解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勤奮學習、探究鑽研的科學精神。

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和單元訓練重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練習書寫8個會寫字,自主積累詞語,完成“我的詞語庫”。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中所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以及它們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關心科技發展、探索科技奧祕的興趣。

3、練習默讀課文,分角色演讀課文。

4、聯繫説話寫話,推銷課文中的新型玻璃,並寫出自己收集或設計的新型產品。

教學重、難點:

瞭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二、説教法

新課程理念啟示我們: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師生是“學習的共同體”。所以,在教學中,我以“教—輔—放”為主線,循序漸進地採用教給學生學法,指導學生運用學法,通過學生互助合作、自讀自悟等形式學習課文,並通過討論、交流、彙報、角色演讀等形式突破重點、攻克難點,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民主、活潑的課堂教學。

三、説學法

結合新課標的理念和本課書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以“找—讀—悟—説”的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找中明序、在讀中感受、在悟中理解、在説中強化,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也體現了其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習中還注意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學得輕鬆、記得牢固。

四、説教學程序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落實課改精神,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我設計了兩課時來完成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檢查預習;疏通語言文字障礙;讀熟課文;指導理解、書寫、鞏固文中生字新詞;對課文整體感知。第二課時主要採用了“整體—部分—整體”和“教—輔—放”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以“找—讀—悟—説”的方法進行學習。

具體步驟如下:

(一)直截導入 懸念激趣

由於這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我認為沒有必要兜圈子。為此,我的引題很直截:“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玻璃公公一家》”。常言道:“興趣是學習的動機械”。只有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為此,第二步我便激趣:“看着這個課題,你想課文可能會寫些什麼?課文到底在寫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樣就有的放矢地讓學生帶着懸念進入了對課文的學習。

(二)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

這一步主要是通過“讀—找—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對課文粗讀,瞭解課文的結構、主要內容、寫作順序等,使學生對整篇課文的脈絡有個清晰的印象。為後面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三)細讀,理解課文內容

這是學習理解課文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我又分七步進行:

1、齊讀第1自然段,説説玻璃公公為什麼回鄉?使學生在讀中感悟事情的起因。

2、教師指導學習第2—5自然段。

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首先由教師指導學生“讀課文—找對話—悟道理”;再逐詞逐句引導分析、理解課文內容;最後用精煉的語言概括歸納出“泡沫玻璃”和“夾絲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並歸納、教給學生這種學習的方法。

3、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6自然段,瞭解、歸納“隔熱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4、同桌合作學習第7自然段,瞭解、歸納“變色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5、個人自主學習第8自然段,瞭解、歸納“吃音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以上一步步的學習不僅體現了“教—輔—放”的教學思路,更充分地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及“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理念。同時,也達到了突出重點、突出難點的教學目的,並且使學生學得輕鬆,記得牢固。

6、小結拓展。通過剛才對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瞭解,同學們的心情已激動不已,深感科技的奇妙。此刻,教師又讓學生想象玻璃家族的其它新成員,並談談此時自己的感想,再齊讀最後一段,理解此時玻璃公公的心情,可謂水到渠成地使學生的心與作者的心產生了共鳴,把學生的激情推到了最高峯,使其對課文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收取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歸納總結全文

通過對課文的總結、學生談學習收穫以及指導學生分角色感情演讀全文,使學生的認知和感知得到了更完美的統一。更激發了其勤奮學習、探索科技奧祕的興趣。

(五)課外拓展

讓學生課後收集、瞭解更多新型玻璃或其它新型產品的資料,準備推銷、仿寫。擴展了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激發了其收集、探索科技奧祕的興趣。

總之,我認為,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地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已實現了教學目標。

篇五十一:國小語文説課稿

【説教材】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應該抓住兩個要點:一是要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文章中藴涵着的既顯而易見又不着痕跡的感情抒發。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下面我就和各位老師交流一下我的這堂課的設計意圖。

【説重點】

(一)豐富語言積累。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裏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説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如果每節語文課前,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二)在矛盾處置疑,激活學生的思維。

於無疑處設疑,於矛盾處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文章向大家介紹了幾隻大貓?”原是無疑之處;而“面對這樣性格古怪的大貓,老舍先生一定很頭疼了?”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文中找理由、擺事實,忙得不亦樂乎。教師看似隨意實則有意的一句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積極思維的可能。

(三)重視朗讀,重視整體綜合感知。

過去在閲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 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因此我今天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説説為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對於《新課標》精神的理解,我也是處於學習的階段,談不上深刻地領會,今天和大家交流,也僅僅是一種探討,但願我拋出磚能引來更多的玉,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