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江畔獨步尋花的古詩譯文及賞析【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68K

江畔獨步尋花的古詩譯文及賞析【多篇】

江畔獨步尋花 古詩 篇一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孃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篇二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內容】: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牀。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葉商量細細開。

詩人杜甫所作的一組絕句詩,共七首。寫的都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獨自漫步成都錦江江畔,欣賞春天花枝繁茂、蝶舞鶯歌的動人景象。

這首詩是寫草堂附近的鄰居黃四孃家的春天景象,詩人獨自漫步成都錦江江畔,欣賞春天花枝繁茂、蝶舞鶯歌的動人景象。所以這首詩也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抒發了久經離亂後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詩描寫動靜相應,沒聲沒色,但是卻生動自如,別有一番風味。

《江畔獨步尋花》 篇三

杜甫

其一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牀。

其二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懷禪微刻《江畔獨步尋花》其三

其三

江深竹

江畔獨步尋花(3張)

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其四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其五(常用)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其六(常用)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其七

不是愛花即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詩詞鑑賞 篇四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詩人以一倚字,就將自己與大好春光融合為一,達到寓情於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下這首詩吧。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賞析

此詩作於公元761年(上元二年),當時 ,杜甫定居於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於言表。每每獨步尋幽,消遣世慮。此詩雖題為尋花 ,實為遣愁散悶 ,因而隱藏着悲的情調。詩人共作7首《江畔獨步尋花》,這裏所選的一首,是七絕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現的是桃花之美和詩人愛花、賞花的審美心理。首先,詩人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風景畫,高聳的黃師塔,巍然屹立着;流動的江水,從塔前東流而去,構成了有縱有橫的幾何圖。塔,是靜止的;江,是流動的。畫面有動有靜,與巨大的幾何形相映襯 ,給人以壯美的感受。塔前、水東,標明瞭方位,這就為下句的風景描繪 ,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其中,黃師塔前 句 ,在製造氛圍方面,尤為重要。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説道:蜀人呼僧為師,葬所為塔,乃悟少陵; 黃師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餘,夾雜着幾分悲愴之情。

然而詩人畢竟在尋春,風和日麗,春光怡人,不覺睏倦 ,且倚微風,以寄雅懷。

下兩句着力寫桃花。在詩人筆下,桃花一簇,深淺放紅,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隨耳。若詩人不尋花至此,則無人賞識。字裏行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這與七絕句的'總調子是合拍的。但此詩重點畢竟是寫愛花 ,故也縈繞着喜的氣氛。可愛深紅愛淺紅句,用了兩個愛字,兩個紅字,表現詩人對花之美的欣悦,並以反問的語氣作結,不僅饒有興味,而且由己及人,這就擴大了審美的範圍,強化了美感。楊倫評道:綺語令人慾死,疊用愛字有致(《 杜詩鏡銓 》卷八),可謂肯綮。明王右仲也説 :其五:春光懶困倚微風,似不可解,而於惱怕之外,別有領略,妙甚。桃花無主,可愛者深紅耶?淺紅耶?任人自擇而已 。(《杜臆》卷之四)如果説七絕句前四首是在分別描寫惱花、怕春、報春、憐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懷的話,那麼,此首(其五)卻表達出愛花 、賞花時的喜悦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寫,造成了節奏的起伏變化,給人以新奇的美感。這種喜悦之情 ,並未戛然作結,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後延伸;以致在下一首,達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了它,就缺少一個必要的情感過渡,而顯得美中不足。

賞析 篇五

第六首寫尋花到了黃四孃家。這首詩記敍在黃四孃家賞花時的場面和感觸,描寫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和適意之懷。春花之美、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都躍然紙上。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孃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壓”、“低”二字用得十分準確、生動。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但他也許並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

“時時”,則不是偶爾一見,有這二字,就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正在賞心悦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這就是末句的意境。“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自在”不僅是嬌鶯姿態的客觀寫照,也傳出它給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輕鬆的感覺。詩在鶯歌“恰恰”聲中結束,饒有餘韻。此詩寫的是賞景,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像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穠麗的,則不多見。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尋李九莊》),“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這些景都顯得“清麗”;而杜甫在“花滿蹊”後,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穠麗了。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其次,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絃,因而很講協律。

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而常常出現拗句。如此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句,按律第二字當平而用仄。但這種“拗”決不是對音律的任意破壞,“千朵萬朵”的復疊,便具有一種口語美。而“千朵”的“朵”與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雖同屬仄聲,但彼此有上、去聲之別,聲調上仍具有變化。詩人也並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留連”、“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音調宛轉。“時時”、“恰恰”為疊字,即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兩句除卻“舞”、“鶯”二字,均為舌齒音,這一連串舌齒音的運用造成一種喁喁自語的語感,維妙維肖地狀出看花人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感受。聲音的效用極有助於心情的表達。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天然渾成,杜甫則與之異趣。比如“對結”(後聯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為這種結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杜甫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後聯既對仗工穩,又饒有餘韻,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悦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此外,這兩句按習慣文法應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於音韻上的需要,同時又在語意上強調了它們,使含義更易體味出來,句法也顯得新穎多變。

最後一首:“不是愛花即欲死”。痛快乾脆,毫不藏伏。杜甫慣於一拚到底,常用狠語,如“語不驚人死不休”,即是如此。他又寫道:“只恐花盡老相催。”怕的是花謝人老。下兩句則是寫景,寫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開,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對句出之,更是加倍寫法,而又密不透風,情深語細。

註釋 篇六

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蹊(xī):小路。

留連:即留戀,捨不得離去。

嬌:可愛的樣子。恰恰:象聲詞,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一説“恰恰”為唐時方言,恰好之意。

江畔獨步尋花古詩及翻譯 篇七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黃四孃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詞語釋義】

1、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2、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3、蹊(xī):小路。

4、嬌:可愛的。

5、恰恰: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

6、留連:同“流連”即留戀,捨不得離去。本詩句用來形容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捨的樣子。“留連”是個“聯綿詞”。構成聯綿詞的兩個字僅僅是這個詞讀音的記錄,而與詞義無關,所以一個聯綿詞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書寫形式,作詞的意義仍然一樣。

7、江畔:江邊。

【詩歌譯文】

黃四孃家的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千朵萬朵,壓得枝條都低低彎下了身。嬉鬧的彩蝶戀戀不捨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和諧動人。

《江畔獨步尋花》賞析: 篇八

這首詩記敍在黃四孃家賞花時的場面和感觸,描寫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和適意之懷。春花之美、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都躍然紙上。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孃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壓”、“低”二字用得十分準確、生動。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但他也許並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時時”,則不是偶爾一見,有這二字,就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正在賞心悦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這就是末句的意境。“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自在”不僅是嬌鶯姿態的客觀寫照,也傳出它給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輕鬆的感覺。詩在鶯歌“恰恰”聲中結束,饒有餘韻。此詩寫的是賞景,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像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穠麗的',則不多見。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尋李九莊》),“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春宮曲》),這些景都顯得“清麗”;而杜甫在“花滿蹊”後,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穠麗了。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其次,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絃,因而很講協律。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而常常出現拗句。如此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句,按律第二字當平而用仄。但這種“拗”決不是對音律的任意破壞,“千朵萬朵”的復疊,便具有一種口語美。而“千朵”的“朵”與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雖同屬仄聲,但彼此有上、去聲之別,聲調上仍具有變化。詩人也並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留連”、“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音調宛轉。“時時”、“恰恰”為疊字,即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兩句除卻“舞”、“鶯”二字,均為舌齒音,這一連串舌齒音的運用造成一種喁喁自語的語感,維妙維肖地狀出看花人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感受。聲音的效用極有助於心情的表達。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天然渾成,杜甫則與之異趣。比如“對結”(後聯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為這種結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杜甫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後聯既對仗工穩,又饒有餘韻,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悦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此外,這兩句按習慣文法應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於音韻上的需要,同時又在語意上強調了它們,使含義更易體味出來,句法也顯得新穎多變。

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定居成都西郊草堂,在飽經離亂之後,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江畔散步,情隨景生,一連成詩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