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4W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數並會比較數的大小的基礎上安排的。通過教學,使學生會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描述兩個100以內數的大小關係,進一步培養數感。針對教學目標,應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落實在以下幾個方面:

1、着力於學生的語言發展,能用完整的語言,準確地描述“多些、少些”,來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係。

2、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充分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

利用身邊的例子引入。上課開始,我就問學生:教我們的老師有多少?我們班有多少人?學生興趣挺高,一起在數教我們的老師有多少人,然後再數我們班有多少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數100以內的數,也讓學生學習的勁頭高漲。數出:老師7人,學生51人(板書)。然後由這兩個數據讓學生明白:“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然後還是用身邊的例子:男生和女生的人數(人數差不多),來引入本課的另一個知識:多一些和少一些。這樣,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效果挺好。

3、採用歡快輕鬆的教學方式,避免單調的模仿和説教。

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含義後,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加熟練理解。讓孩子們互相舉例子,更加鞏固含義。然後全班交流:孩子們舉的例子挺好:比如説:我又10支鉛筆,小紅又50支,小紅的比我的多得多等例子,加深學生多兩個數之間大小關係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學反思2

從教學過程看,首先注意通過直觀方法引導學生感悟整十數的意義,認識數的組成,具體認識幾個十是幾十,以求形成整十數的概念。其中認識“一百”做得比較具體,讓學生看到“(9個十)再添1個十”是10個十,捆成一大捆是“一百”,清晰地感受10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個十。其次注意藉助直觀體會寫數的方法,用計數器撥珠瞭解幾十怎樣寫出來。這些都是好的做法。

就本課而言,我覺得一問一答式的方式多了。課堂需要互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但簡單問答式對學生來説並沒有促進思維的作用,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思維的發展,因為它不需要學生主動尋求、思考知識間的聯繫,學生就沒有機會利用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相關成份去認識所學數學知識的屬性、本質,去感受知識是怎樣生成和發展的。有效的互動是需要提供思維空間的,要特別注意所提的問題要有思維性。要從層次目標出發、圍繞知識本質設計問題,使學生需要通過思考和探究、討論和交流來理解所學內容。這既用於學生學習新知,也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除此以外,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1、加強數數,幫助學生體會和認識數的實際意義。在認識三十、六十時,可以讓學生藉助直觀十個十個地數十、二十、三十……,分別認識3個十是三十、6個十是六十;學生數數時,不能僅拿出五十、七十,“舉起來看一看”,應該要求數出五十、七十放在桌面上,每次都讓學生數一數十、二十、三十……,並追問為什麼是五十、七十,並在此基礎上概括出“幾個十是幾十”。

2、認識數位的活動再適當加強一些。應該説通過數數生成“百位”的方式是好的。但可以加強一些。在十位上數滿10顆(即數到一百)時,不要採用直接説明的方法揭示數位,可以讓學生思考:十位上滿10顆是一百,要怎麼撥?前一位就是什麼數位?再根據學生的思考撥珠、揭示“百位”。這樣學生不僅瞭解右邊起第三位為什麼是百位,還可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體會由於數數的需要產生了新的數位。

3、寫數、讀數應主要讓學生自己完成。對於整十數,學生已經有了寫、讀10、20的經驗,不必用問答式的方式由老師自己板書寫數。究竟怎樣做呢?我認為:一是可以在計數器上分別撥出四十、八十、一百,讓學生自己嘗試寫出來,再交流怎樣寫的,獲得整十數的寫法。二是寫數後應該讓學生讀數,認數不讀數是不行的。可以在寫數後,要求學生把寫出的數讀一讀,説説為什麼這樣讀。三是適當歸納整十數的寫法和讀法,使學生明確:幾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沒有單位直接寫0;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0不讀。這是以後千以內數、萬以內數和多位數讀寫的直接基礎。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學反思3

先説不足:在教學語言上更加簡煉,乾脆簡潔。

課堂上如果在整體把握中節奏快一點就更好,符合低段孩子的年齡特徵,時刻激發孩子的興趣。

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探索出多種計算方法並掌握豎式加法的計算法則。將是本節課的重點部分。而在這其中,對多樣化算法進行優化,理解“滿十進一”的算理,達到正確完成計算又將是本節課的難點部分。在這次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突出重點,以及採用介紹算理、強調法則的方法來突破難點。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根據這些指導思想,我將採用情境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多媒體課件演示法來教學,這幾種方法將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幫助學生快速、正確理解教學內容。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使用的是創設情境法。上課一開始,我對孩子們説:“小朋友們,你們都是在什麼時候發新書呢?在學生融入課堂情境的時候,我將告訴學生:這節課老師就帶你們到明明班上去看一看。(課件出示發新書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從圖你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在學生討論説後,再讓學生思考40本書夠不夠是什麼意思?説一説你的看法。比如;小明他們班女生19人,男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這就自然地引出有關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數學問題,這就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這個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二、新知識探索

在新課引入過後,我們來看一下本節課的第二個環節:新知識探索,也是本節課的重點部分。在這一環節中,我將使用的是任務學習法和多媒體演示法。第一步:我讓同學們獨立思考算法,試算19+18=(),第二步:我組織學生組內交流算法,對每種算法進行評價。第三步再全班同學交流算法。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先進行估算,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在解決“19+18=?”這個問題時,學生通過想一想、説一説、擺一擺、算一算等活動,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能促使他們實現知識的遷移。在探究計算方法時,利用小棒突破難點,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獲得直觀體驗,鼓勵算法多樣化,發展學生創新意識。我先讓學生進行口算方法的嘗試:(1)、請學生説一説有哪些口算方法?(2)、教師(課件出示),並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這樣算?

生1:10+10=20 8+9=17 20+17=37

生2:19+10=29 29+8=37

生3:20+18=38 38—1=37

再讓學生比較這三種方法哪一種要簡便一些?説一説原因。除了口算算法外,我還讓學生通過用擺小棒、豎式方法計算。來強調“滿十進一”的計算法則,教師要板書列豎式的算法,為了強化法則,我採用了編兒歌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出示課件:兒歌)這一系列活動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同時又突破了教學的難點。這個環節的設計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讓他們進行自主的探索性學習,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動腦、自己發現、自己描述,並通過小組討論、彙報等形式相互補充,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在新知識學習後,我就將帶學生進行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練習分兩部分:一是基礎練習,二是開放性練習。(出示課件)這樣做是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最後一個環節是全課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進位加法要記牢,相同數位要對齊,

先從個位加起來,個位滿十要進一。

生:齊唱兒歌結束。

總之,在這節課中我做到既關注學生學到了什麼,又關注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的學習,以及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還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培養學生自覺運用數學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意識。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學反思4

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要緊密聯繫生活實際。數學作為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語言也日益成為人們進行交流的生活語言。重視培養學生數的意識,使學生養成主動地從數量上觀察分析客觀事物的習慣,體會到數的產生與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認識的數”是在教完100以內數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一次實踐活動。《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教學活動和交流的教學知識,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教學和掌握基本的教學知識、教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經驗。

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現實而又有趣的教學學習內容和學習形式,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活動情景,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首先通過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故事“糊塗的小藍貓”這個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喚醒了學生們的求知慾,從而使學生產生了情緒的高昂的學習需求,積極投入到用100以內熟悉的數字説一句話的活動中去。

2、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事實上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100以內數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他們自身的知識背景出發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作用。所以課堂上,老師先讓同學們看看一張自己的全家福,引導出學生説出自己家中熟悉的成員的歲數,然後再以猜年齡的智力遊戲的形式説出今年64歲的`人可能是小明的什麼人,使學生感受到數的意義,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

3、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參與交流活動的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教學思想和方法。本節課,教師能巧妙地設計猜、數、糖果和花生的活動。以遊戲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並注意關注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合流,讓學生體會到同伴之間的合作,並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感。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討論等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動,在親身的體驗中獲取知識,從而使學生逐步增強估算的意識,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

2、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的作用,給學生提供自我評價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地肯定自己,在自我評價中增強自信。

3、通過激勵措施,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讓他們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4、注意課外延伸,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因此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加強課外學習運用,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引導學生把課內學到的知識、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本節課教師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之後,再安排走出教室,到校園裏數一數,是為了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使他們真正學到生活中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學反思5

讓“預設”和“生成”激情共舞。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預設”的非常好的教學設計在實施過程中也常常會“卡殼”。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過分的拘泥於靜態教案的“預設”而忽視動態學案的“生成”,使學生深陷在“預設”的巢臼裏。教師能否準確把握教材,全面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也是動態“生成”的邏輯起點。評價“預設”的效能高低,應當分析“預設”是否促進了課堂的有效“生成”,這就要求我們應當為“生成”去謀劃好“預設”。使“預設”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質量。

一、“預設”教學目標——準確定位,源於全面瞭解學生

在一節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教學目標的設定尤為重要。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即教學應達到的程度,它可以克服教學上的盲目性,是順利進行教育活動的基本保證和首要環節。我們用發展的眼光審視教學目標,堅持面向未來,立足課堂,確定好每節課的教學目標。

這節課學習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是國小階段整數大小比較的基礎和重點。為以後的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多位數的大小比較奠定基礎,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教材提供了情境,讓學生自己解決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最後由教師給出比較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比較100以內兩個數的大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1、使學生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並體會比較兩數大小的方法。

2、利用輕鬆愉快的遊戲和現實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習數學的興趣。

3、培養知識遷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預設”新知教學——準確把握,源於學生的需要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數學是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我們也必須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既不能過高地估計學生,也不能過低地估計學生,新知的學習應源於學生的需要,讓他們能夠自由而主動的學習。

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雖然已經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並能用符號表示大小,但對100以內數只是初步認識,抽象地比較數的大小較為困難。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他們

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具體、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從中感知兩個數的大小,再逐步過渡到藉助計數器的比較,最終能抽象地比較數的大小。

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要貼近學生,俯下身子來備課,多和學生交流,不失為備課的有效途徑,課前短短的交流和調查,勝過教師長時間的“閉門造車”。

三、要在“生成”中即時準確“預設”

教師要了解學生,上課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情況,關注學生有什麼創意?有什麼困難?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做適當的調整,把學生的情況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來利用,而不是作為負擔。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作出“生成”的教學策略。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真正做學習的小主人。

四、要在“生成”中不斷調整 “預設”

本節課上完以後還存在着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新授部分過程太快。應從數的組成的角度去比較數的大小,使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也為後繼教學做鋪墊。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2、習題的設計要細化,要充分理解編者的意圖。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使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認真的吃透教材,精心的設計每一個數學活動,使我的每一位學生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