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端午節的傳説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7W

關於端午節的傳説故事(精品多篇)

端午節的傳説故事 篇一

眼看就要到農曆五月初五了,那麼你知道那天是什麼日子嗎?對啦!那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都與五有關是,這時也許你要問了:端午節的午節的“午”是不是與“五”有聯繫呢?對啦,聰明的小朋友,正是因為端午節的“午”與“五”諧音,所以,端午節的許多習俗都與五有關。想知道嗎?那就快快往下看吧!

到了端午節,家家户户都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因圖個吉利,便稱之為“長命縷”。

除了在兒童身上系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五端”呢!那是哪“五端”呢?分別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也許看到這兒,有的小朋友會説:“端午節有關’五’的習俗還真不少呢!”

別急,還有呢!有南方過端午節時,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包粽子、雄黃酒。

怎麼樣?端午節有關“五”的習俗一定讓你大開眼界了吧?

端午節的傳説故事 篇二

介子推説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子綏,春秋時期晉國人。傳説晉文公賞賜從屬時,介子推沒有得到提名,而且他也不願意居功得賞,便與母親隱居於綿上山裏。文公為逼介子推出山,便放火燒山,而介子推堅持不出,最後自焚而死。

《史記·晉世家》記載:“文公環綿上山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以記吾過,且旌善人’。”説明介子推的行操感動了文王。五月五日紀念介子推的説法,首見於東漢蔡邕的《琴操》:“介子綏……抱木而燒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發火。”為了在端午節這天紀念介子推,文王下令民間不得生火。

端午節的傳説故事 篇三

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説法。

端午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生活在戰國時代,年輕時就胸懷遠大抱負,表現出驚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據司馬遷《史記》記載,他內“與王圖議國事”,外“接遇賓客,應付諸侯”,是掌管內政、外交的大臣。

戰國本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混亂時期,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常對六國發動進攻。當時只有楚國和齊國能與之抗衡。鑑於當時形勢,屈原主張改良內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國賄賂的楚懷王的寵姬鄭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擠和陷害。

糊塗的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把他放逐到漢北,結果楚懷王被秦國騙去當了三年階下囚,死在異國。

屈原看到這一切,極端氣憤。他堅決反對向秦國屈辱投降,這遭到政敵們更嚴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親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漢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長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極大的摧殘和打擊。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個打漁的隱者,隱者見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勸他“不要拘泥”、“隨和一些”,和權貴們同流合污。屈原道:“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公元二七八年,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詩人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曆五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