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端午節傳説的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94K

端午節傳説的故事(多篇)

端午節故事:源於紀念屈原 篇一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篇二

(1)吃粽子

是因屈原投江,民眾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籜、竹葉包好投入江裏餵魚、蝦。

(2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3)喝雄黃酒

因端午節後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傳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黃酒之後,差點現出蛇形,所以民眾則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端午節故事:毒月惡日驅避説 篇三

在先秦時代,人們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的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就是在五月五日出生。他的父親要妻子不要生下他,認為這個孩子會危害父母。縱觀歷史,此類事件記載很多。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他的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便被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

從先秦以後,這個日子都被認為是不吉之日,為了趨吉避凶,人們往往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

端午節故事:紀念女詩人秋瑾 篇四

女詩人秋瑾是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第一批為推翻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她是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預謀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後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蹟,於是與詩人節合併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

中國的傳統文化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端午節。

傳説楚國的皇上是一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説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着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為這樣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後兩岸的老百姓划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來,他説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和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粽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裏。.。.。.

從此,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飯廳快快樂樂的吃着粽子,我突然問爸爸:“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爸爸説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紛紛表示不知道。於是,我只好自己去翻書查找。

相傳在古代,楚國謀士—屈原深受楚懷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經常在楚懷王面前説屈原的壞話,楚懷王漸漸不用他了,屈原見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悲憤不已。有一回強大的秦國派人找楚懷王議和,屈原看出這是秦王的陰謀,便去勸阻楚懷王,沒想到楚懷王不但不聽他的,還將他驅逐出都城。結果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關機牢房裏,三年後因憂鬱成疾死在了秦國。楚懷王死後,楚襄王即位後,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國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勸説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遙遠的汨羅江邊。

後來親王佔領了楚國的都城,屈原知道了這個消息後悲痛萬分,因不願做亡國奴而於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裏,後來百姓們為了保全屈原的屍體而往江裏面投放粽子和雞蛋,希望江裏的魚不要吃屈原,還把船裝扮成龍的樣子在江面上劃來劃去以便驅趕水怪。從此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喔,原來端午節是這樣來的。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篇五

古代因為屈原投江而民眾競相划船,為了救屈原。現代則為一種表現團隊精神的最佳活動,而且在全省各線市的主要河川,每年都舉辦劃龍船比賽,國內的無線電視台都會轉播比賽盛況,近年來有逐漸發展成國際邀請賽的。情形。

龍船比賽會讓外國友人喜歡的原因:它是一種有別於國外盛行的獨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種需要更多默契的力與美的運動。各地的龍船賽大同小異,()值得一提的是:宜蘭縣二龍村的龍舟比賽,不因為他們的龍舟比其它地方長或漂亮而聞名,而是因為一項相傳有兩百年曆史,而且只有兩隊--上二龍村的淇武蘭和下二龍村的洲仔尾,他們各自擁有一條都繪有太極圖案的龍舟,只是淇武蘭以綠色為底,洲仔尾卻以紅色為底。比賽規則是兩村的居民都是選手,反覆在二龍溪比賽達數十次(從午後到黃昏),選手累了馬上換同村的人上場,最後以勝的次數多的隊伍為贏。

Tags:端午節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