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村居》原文、翻譯、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2W

《村居》原文、翻譯、賞析【新版多篇】

《村居》原文、翻譯、賞析 篇一

村居①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②。

兒童散學歸來早③,忙趁東風放紙鳶④。

作品註釋

①村居:在鄉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②楊柳拂堤:像楊柳一樣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形成的煙霧般的水汽。

③散學:放學。

④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作品譯文

農曆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着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着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着。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裏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着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創作背景

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於上饒地區的農村。在遠離戰爭前線的村莊,寧靜的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受到田園氛圍感染的詩人有感於春天來臨的喜悦而寫下此詩。

作品鑑賞

首聯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湧動着春的脈搏。

頷聯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豔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頸聯和尾聯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羣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裏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村居》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詩人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繽紛的“樂春圖”。全詩充滿了生活情趣,詩情畫意。詩人採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將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展露無遺。本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着歡快的情緒,字裏行間透出了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悦和讚美。

名人點評

《歸田詩話》:瞿佑:纖媚如晚唐,不俗,故別。

《文絮箋註》:許槤:體物瀏亮,斯為不負。

作者簡介

高鼎(1821~1861),字象一、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後期詩人。高鼎生活在鴉片戰爭之後,大約在咸豐年間,其人無甚事蹟,有關他的生平及創作情況歷史上記錄下來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詩卻使他名傳後世。著有《村居》、《拙吾詩稿》等。

《村居》創作背景 篇二

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壯志難酬,於是歸隱於上饒地區的農村。在遠離戰爭前線的村莊,寧靜的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受到田園氛圍感染的詩人心情愉悦寫下此詩。

《村居》原文、翻譯、賞析 篇三

南鄉子·秋暮村居

納蘭性德〔清代〕

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一片煙籠十里陂。

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家在寒林獨掩扉。

譯文及註釋:

譯文:寒冷的溪上飄滿紅色落葉,一路上山林試靜無人,萬木都籠罩在一片肅殺的氣氛中。試着登上小樓極目遠眺,羣山高低連綿。一片煙霧籠罩着數十里湖泊。狗吠聲中夾雜着雞鳴,燈光閃爍,找不到回去的路。沿着橫亙山而行,忽遠忽近,時東時西。家掩映在秋冬的林木深處,正孤獨地關着門兒。

註釋:南鄉子: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兩平韻、兩仄韻;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韻,亦有五十八字或五十四字。寒溪:寒冷的溪流。齊:一致。這裏意即秋天到了,萬木都籠罩在一片肅殺的氣氛中。陂(bēi):池塘、湖泊。熒(yíng)熒:燈光閃爍的樣子。唐杜牧《阿房宮賦》:“明星熒熒,開粧鏡也。”寒林:秋冬的林木。扉(fēi):門。

賞析:

全詞以輕靈渾樸的筆調描繪出秋日山村之全景,處處洋溢着詞人那躍動的欣喜和嚮往。全詞景象由遠及近,層次分明,動靜相間,有聲有色。其中洋溢着詩人陶然欣喜的情致,“在納蘭詞中是少見的。尤其那點睛一般的叶音節詞語的巧妙運用更是讓全篇風景霎時有了層次。於是一幅極具透視效果的風景畫躍然紙上。

該詞先敍去“村居”的路上所見:“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也是《秋全村居》的第一個畫面:它由“紅葉”、“寒溪”、“空山”和“萬木”構成。接下來是《秋全村居》的第二個畫面,第二個畫面形成了三個小層次:

“一片煙籠十里陂。”“裏“陂”是一個關鍵詞。對“個詞,註釋者都解釋為:“池塘”,或者是“積水,的池塘湖泊”。其實,“一句“望”的是遠處,又是在“煙籠”的情境下“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分明:有池塘,有水邊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畫面雖然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同時也為下一個層次的推出,提供了極佳的背景。

“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一句整合了陶淵明的“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兩句。其中,“吠”、“鳴”聲把詞人從遠處拉到了眼前:狗叫聲和雞叫聲此起彼伏或者同時併發。但是““雞鳴狗吠”(或“雞犬相聞”),並不是“種現實情狀,詞人可能更把它當乍一種情趣的寄託,一種精神的追求。

“乍逐橫山時近遠,為西。家在寒林獨掩扉。”在“相低昂”而悠悠的“鍾梵”聲裏,目光又投向了“村居”的遠山,可能由於那“一片煙”,也可能是視覺的靈動或者思緒的變幻,橫着的遠山竟然時而“近遠”延縮,時而“為西”變換,可是那“在寒林”的人家,柴扉“獨掩”,並沒有隨着遠山的變幻而變換。““為西”是“為方與西方”和“為邊與西邊”的空間方位,“個遠山變幻而柴扉“獨掩”層面的畫意,令讀者明白詞人需要的就是“獨掩”的與世隔絕那份淡定。

把第二個畫面細分為三個層面來抒寫,來解讀,“是為了抒寫、解讀的方便,其實“三個層面是有內在的邏輯性的:有次第展開的景隨望而布的客觀性,情感隨景的變換而變幻的主觀性,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第一個畫面的情感基調是蕭瑟、憂愁,而第二個畫面則是淡雅、欣賞。“樣是為了表達的別緻而獨特:要去“秋全村居”就是為了閒適,路上所見卻非如願,是那麼的蕭瑟、憂愁,“是一變;登樓所望則由迷濛開始,“是順承,接着核心的“秋全村居”圖,終於得到了“吠犬雜鳴雞”的陶式閒適,滿足了預期的意願,“是二變;再是從變幻的遠山到柴扉“獨掩”,“是第三變。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村居》原文、翻譯、賞析 篇四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餘温。

倖免飢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古詩簡介

《村居苦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此詩寫酷寒季節農民生活的`艱辛,與自己的温飽相對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也反映了自己作為一個基層官吏享受俸祿的慚愧不安之情。全詩語言通俗,敍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詩境平易,情真意實。

翻譯/譯文

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連五天大雪紛紛。

竹子柏樹都被凍死,何況那缺衣的農民!

遍觀村裏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貧。

寒風吹來好似利劍,衣衫單薄不能遮身。

只有點燃蒿草取暖,終夜愁坐盼望清晨。

我才知道大寒年歲,農人更加痛苦酸辛。

反思自己在此時刻,緊緊關上草堂屋門。

穿着皮袍蓋着棉被,不論坐卧都有餘温。

慶幸免遭飢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想起他們我很慚愧,叩問自己算是何人?

註釋

①“五日”句:形容天氣極度寒冷,連經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樹都凍死了。

②回觀:遍觀。村閭(lǘ):村落、村莊。閭,里巷的大門,因以作里巷的代稱。

③蒿(hāo)棘(jí):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種。棘,荊棘,多刺的灌木。

④農者:種田的人。苦辛:痛苦酸辛。

⑤顧:可是。當:值,在。此日:指在酷寒的時候。

⑥草堂:茅草蓋的房子,舊時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深:隱藏。掩門:閉門。

⑦褐(hè)裘(qiú):布面的皮袍子。絁(shī)被:綿綢被子。

⑧壟(lǒng)畝勤:種田的辛苦,壟畝,田畝,田間。

⑨彼:指 農民。深:甚。

⑩是何人:是什麼樣的人。這句的意思是説自己無壠畝之勤,卻憑什麼過着優裕的生活。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親逝世,離開官場,回家居喪,退居於下邽渭村(今陝西渭南縣境)老家。退居期間,他身體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濟。這首詩,就作於這一期間的元和八年(813)十二月。

唐代中後期,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為減少。但它卻供養了大量軍隊,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侶、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佔到人口的一半以上。農民負擔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對此深有體驗。他在這首詩中所寫的“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同他在另一首詩中所寫的“嗷嗷萬族中,唯農最辛苦”(《夏旱詩》)一樣,當系他親眼目睹的現實生活的實錄。

賞析/鑑賞

全詩可分為兩大部分。

“八年十二月”至“農者尤苦辛”為前一部分,描寫了農民的艱難生活。這首詩寫在北風如劍、大雪紛飛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的村民,痛苦地掙扎在死亡線上。“竹柏皆凍死”,説明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嚴冬。“十室八九貧”,説衣不遮身的農民,只能靠燒蒿棘艱難度日,可以想象那些衣不蔽體的百姓怎麼抵擋得了這嚴寒的襲擊。

“顧我當此日”到“自問是何人”是第二部分。詩人目睹村民的“苦寒”,回首看看自己:居住在私宅草堂,大門深閉;身穿褐色皮袍,蓋着絲織綢被,或坐或卧都很暖和。每天待在宅內,不僅倖免了像村民那樣的凍飢之苦,而且沒有在壠畝田間辛勤耕作之累。最後感歎地説,想着你們村民的境況,自己深感慚愧,不禁自問:我是什麼人呀?此幾句寫出了詩人的內疚心理,表達了對村民們的深切同情。

古典詩歌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很多,把農民的貧困痛苦與剝削階級的驕奢淫逸加以對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詩中把農民的窮苦與詩人自己的温飽作對比的卻極少見,尤其這種出自肺腑的“自問”,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難能可貴的。除對比之外,這首詩還具有這樣幾個特點:語言通俗,敍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詩境平易,情真意實。這些特點都體現了白居易詩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藝術風格。

《村居》原文、翻譯、賞析 篇五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及註釋

草長鶯(yīng)飛二月天,拂(fú)堤(dī)楊柳醉春煙。

農曆二月,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輕拂堤岸的楊柳陶醉在春天的霧氣中。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出來的霧氣。

兒童散(sàn)學歸來早,忙趁(chèn)東風放紙鳶(yuān)。

村裏的孩子們早早就放學回家,趕緊趁着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散學:放學。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農曆二月,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輕拂堤岸的楊柳陶醉在春天的霧氣中。

村裏的孩子們早早就放學回家,趕緊趁着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註釋

村居:在鄉村裏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出來的霧氣。

散學:放學。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創作背景

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壯志難酬,於是歸隱於上饒地區的農村。在遠離戰爭前線的村莊,寧靜的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受到田園氛圍感染的詩人心情愉悦寫下此詩。

賞析

這首描繪春天風光的小詩,是詩人閒居農村時的即景之作。

“草長鶯飛二月天”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湧動着春的脈搏。

“拂堤楊柳醉春煙”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豔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主要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羣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裏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春景既然如此動人,生活在這如畫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詩的後兩句,由景而及人,詩人饒有情致地寫了一個羣童放風箏的場面。天氣實在太好了,連平時愛在外貪玩的國小生們也一反常態,放學後早早地回到家,趕緊放起風箏來。“散學歸來”用一“早”字,説明連孩子們也讓這風和日麗的氣候給打動。

全詩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寫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寫的靜態,後半部分則添加了一個動態。物態人事互相映襯,動態靜態彼此補充,使全詩在村居所見的“春”景這一主題下,完美和諧地得到了統一。

《村居》原文賞析 篇六

《村居》原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翻譯

農曆二月,村子前後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着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着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煙霧般的凝集着。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陶醉了。村裏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着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村居》註釋

村居:在鄉村裏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形成的煙霧般水汽。

散學:放學。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yuān):老鷹。

《村居》賞析

農曆二月,村子前後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着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着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煙霧般的凝集着。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陶醉了。村裏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着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村居(高鼎) 清朝 篇七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的譯文及註釋 篇八

譯文

農曆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着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着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着。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

村裏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着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註釋

①村居:在鄉村裏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②楊柳拂堤:像楊柳一樣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形成的煙霧般的水汽。

③散學:放學。

④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