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生正能量勵志文章【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48K

人生正能量勵志文章【多篇】

勵志文章1:你每天80%的努力,都是窮忙 篇一

01

告別窮忙,需要的是對生命的醒悟和覺察,一味地抱怨環境只能讓我們交出生命的主動權。既然覺得自己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既然覺得一年到頭忙而不獲,那麼你到底需要什麼,你獨特的價值又在哪裏?

《中國青年報》發起的一項逾萬人參與的在線調查顯示,75%的人自認為是“窮忙族”,這其中有82.6%的被調查者為在職者,9.2%為學生。

上網搜索一下,你就會發現“窮忙族”來自英文單詞“workingpoor”,原意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勞動,卻始終無法擺脱貧窮的人。這一在全世界廣泛存在的現象,西學東漸後已被徹底本土化,特指那些越窮越忙,越忙越窮,無力置產,在賬單和貸款間掙扎,看不到未來和保障的職場一族。

02

有人説,窮忙的人生就像發動機空轉的汽車,轟隆作響卻原地不前。既然覺得自己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一年到頭忙而不獲,那麼你到底需要什麼?你獨特的價值又在哪裏?

這不僅是對職業的規劃,更是對生命的叩問。在每日的工作中,你是否能夠發揮自己的價值,並享受大部分工作的過程?你正在忙着靠近,還是遠離夢想?如果只把金錢作為繼續工作的唯一理由,那麼你必然會在痛苦的十幾個小時之外,用更多的金錢來補償和慰勞自己,這樣的遊戲只會帶來內心更大的無着落和不滿足。

很多收穫是無法用數字來計算的,暫時的貧窮不是問題,但是忙得沒有方向和主張才真的要命。很多窮忙族都夢想脱貧後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其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能會幫你更快地脱貧,因為這些事情往往是你所擅長的,而且因為享受過程本身,你也不會只依賴物質財富作為唯一的回報。

反思並尋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就是給空轉發動機裝上傳動軸,由它啟動夢想,朝着未來全速前進。

03

如果你想清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卻仍然抱怨自己忙得沒有時間,請記住經濟學上著名的“80/20原理”,即20%的人掌握着80%的財富,20%的時間也可以產生80%的成效。

工作中有很多“瑣碎的多數”,你需要抓住的是生命中“重要的少數”。不要蜷卧在沙發上變成土豆,不要在名牌店裏拋灑“薪血”,不要在遊戲中忘了時間,為自己的未來做些什麼,別讓窮忙成為一生的宿命。

當然,即使你現在仍不可避免地暫時陷於窮忙的狀態,至少還可以嘗試調節自己的心情。不是所有的快樂都需要門票,無論你的口袋有多癟,我們都沐浴着同樣的陽光。

人生的至樂往往非金錢所能購買。一首美妙的樂曲,一次暢快的鍛鍊,一會兒安靜的冥想,一段温暖的交流。別讓窮忙成為不能享受生活的藉口,用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才能更堅強勇敢地面對難題。

勵志文章5:世上不存在更好的那條路 篇二

世上只有一條路,就是你腳下正在走的這條。

當下社會的每個人,都是焦慮的。沒有的想要,得到的不滿足,每個人都在各種層面上掙扎,變得對生活不耐煩。但人和人之間在這一點上還是有區別的,就是能否在合理的範圍內控制這種焦慮,能控制住的基本生活得都還不錯,不能控制的人生一團糟。在很大程度上説,控制住焦慮也就控制住了人生。

剛畢業的大學生徹夜失眠,原因是本來他已經決定先不找工作再繼續考研,可突然不知為什麼,他從學長學姐那裏聽到的越來越多的勸告是“不要好高騖遠了,找份工作慢慢上手才是正道”,他覺得他們説得有道理,便開始懷疑自己“準備先多學點東西”的心態是不是不切實際,於是開始焦慮了。

已經穩定工作的公司職員來了一次“説走就走”的旅行,想要在旅行中發現真正的自己,起因是:穩定的工作都是父母找熟人介紹的,不是自己喜歡的;而自己對想要從事的紅酒事業一點也不瞭解,感覺無從下手,不敢邁出第一步,導致的結果是上班時脾氣格外暴躁,最終得罪了領導。

就連在愛情中,也一定要焦慮不已才算是做到了重視,似乎每一件沒有焦慮參與的事情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就連我自己,有時也會變得焦慮:是堅持寫自己擅長的類型,還是應該適時地嘗試去開拓新的類型,畢竟自己的專業是編劇,現在IP又炒得紛紛揚揚,要不要分一杯羹啊?是和同一家公司合作呢,還是多和幾個公司合作呢?前者是出於道德因素以及長遠利益,後者是為了多拓展一下渠道。但同時,我也知道這些焦慮是無用的,因為最終我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路。

經歷過很多焦慮不已的選擇之後,我自己得出的教訓是:所有的焦慮都是無用的,在兩件差不多的事情上,不存在深思熟慮這回事。世上沒有通過想象和推測就可以判定未來的事情。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絕不是參照別人的樣子推斷出來的,別人在某件事情上做得再好,用的方法再妙,換成你的時候,又都將會成為另外一個樣子,等同於又是一條新的路。

世上不存在更好的那條路,但存在最好的路——那就是你自己所選擇的並且堅定地走下去的,即便外人並不看好,即便你自己也會懷疑,但你一直在往前走的那條路。人生只有一次,成長和生活之路也只有一條,路沒有好壞之分,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需要有取捨的。也因為這個原因,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偶然的,是由一個個的選擇決定的。

我無法去斷定你是需要再考一年,還是找份工作積累經驗,哪個會更好,哪個會更適合你?不,沒有人能給你答案,甚至你自己也不能,唯一的方法就是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堅持走下去,只是你必須要相信:這兩條路是一樣的,沒有好壞之分,都有荊棘和鮮花,選擇了就徑直往前走,不回頭。

我也不能勸説你丟掉熟人介紹的工作而去從事你愛的紅酒事業,這不是夢想和現實的關係,而只是和你的選擇有關,我並不覺得你去做了紅酒事業就一定會快樂,就會比這份穩定的工作做得好。

首先,允許焦慮的存在,這是人的正常情緒;其次,明瞭焦慮是無用的,只會徒增煩惱,百害而無一利,沒有什麼選擇必須要打着“深思熟慮”的幌子;最後,不管採用什麼方式,哪怕是抓鬮,選擇一條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抓鬮並不潦草,也是選擇方式的一種,因為每條路看起來都差不多,它只是給你一個上天安排式的心安理得而已。

勵志文章2:你最絕望的時候是怎麼熬過來的 篇三

1

童年的時候住在村子裏,最怕走夜路。

那蜿蜒曲折的小道,彷彿天色越晚越延長,道兩旁的樹叢裏,也總像藏着一些見不得光的東西。

哥哥僅比我年長兩歲,膽子卻大很多,甭管天多黑,路多長,哪怕陰風陣陣、月暗星稀,他也能獨來獨往,淡定自若。

有一次,我又是不敢一個人回家,好在他來接我。

村裏的人沒什麼夜生活,家家户户早就熄了燈,無邊的黑帳下,只籠罩着我們並肩前行的兩個。

我忍不住好奇地問他:哥,你真的從來都沒怕過?

他僵硬地笑了兩聲,尷尬地説:怕,其實我一直,都特別害怕。

我更加不解:怕你還能走?怎麼從來沒見你嚇哭過呢?

哥哥的回答簡明有力:我越走,剩下的路就越短。我知道,一切只是個時間的問題,只要我一直這麼走啊走,天總會亮,我也終會到家的。

2

回想成長的過程,明媚的微笑與渾濁的淚水幾乎同樣多。

我發現我有句口頭禪,每當遭遇打擊時它就會自動從嘴裏蹦出來:完了,這下子全完了。

然而另一個有趣的事實是:這句“預言”,壓根就沒靈驗過。

考試考得不理想,我對自己説:完了,這下可壞了。可時間一長,回頭一看,那簡直就是個笑話,我還是活得好好的。

類似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我説過一萬多次“完了完了,這回徹底算廢了”,也一萬零一次地覺得自己的人生會就此潰爛掉。

可是啊,結局總會告訴我:你看,你還是沒廢掉吧?從來沒有絕境,只是多些波折。

3

一次深夜裏,一位遭遇失戀打擊的年輕讀者給我發私信,説她剛剛被男友甩掉,五年多的感情説垮就垮了。

想想為這段感情付出得無以復加,把一切都給了對方,如今對方一走,全完了,全沒了,自己留下也再無意義,真的不想活了。

我彷彿又聽到了自己的那句“口頭禪”,原來,遇到絕境時大家都會這麼説,原來,大多數的“死刑”,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判的。

我跟那位讀者朋友講:我在網上看到過一些大學生自殺的新聞,他們有的已經讀到了碩士,甚至還是名牌大學,我當時特別不理解,一切都好好的幹嘛要尋短見呢,多不值得。

後來我自己也讀到了碩士,也多少遇到些困難,那時我才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顧慮,真到了某個節骨眼上一根稻草都能把我們壓垮。

外人總覺得他們不知足,可外人不瞭解,他們揹負了太多的期望與壓力,人很難做到保持初心,有時出發了就回不去了,拿到之後就想要更多。

所以,我不會覺得你遇到的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我知道我眼裏的小事,對你而言已經意味着太多;我也不會勸你要看開,跟你講“分分合合很正常”一類的輕鬆話,我承認,你就是遇到大事情了。

但我還想多告訴你幾句話:那些尋短見的學生,只要再多活些日子,説不定問題就會化解,但可惜,他們永遠沒機會了,他們選擇撕掉了門票,再也沒有資格看劇情的轉折,再也沒有了……

所以,哪怕你的難題大過天,現在門票就握在你的手裏,你真的要撕掉嗎?撕掉了,哪怕後邊的戲再精彩,也不能進來看,還不如趁劇情煩亂的時候睡一覺,醒了也許更好,也可能更爛。但你起碼保留着這張入場券,佔着座位,保留着資格,同時劇情也保留了它的可能性,保留了一絲希望。

而咱們人活着,為的不就是這份可能性與希望嗎?

那位讀者朋友,現在仍坐在觀眾席,她沒有離場。不是我的功勞,是她自己做出了一個理性人該做的選擇。

4

我經歷過一段深不見底的絕望,那時還在青春期,主人公卻不是我,是我的父親。

那階段母親患了重病,一病就是十年多,家中只有父親一人算個完整的勞動力,開始尚能勉強周旋,越到後期窟窿越大,借錢,看病,再借錢,再看病。

二十多萬的債務,還趕不上白領的年薪,但你應該大體能知道,這對於一個農民來説,意味着什麼。

左邊是卧牀多年,隨時都能被推進搶救室的妻子,右邊是正讀中學,自己卻沒法照看的兒子,身後一大堆債主在催債,前邊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未來,他就這麼孤零零地站着,周圍則是四面楚歌。

記得高三時的某個中午,我蹲在寢室的水泥地上給遠在江西的父親打電話,話筒那邊的他嗓子啞得發不清聲音,模模糊糊聽他説:你媽搶救過來了,又搶救過來了。

我重重地嗯了一聲。

他突然清了清嗓,高八度地向我呼喊:我覺得只要咱們一家三口,這個,齊心協力,都好好的,一切就會……日子會越來越好!

我再重重嗯了一聲。

父親聲音又回到了模糊,遲疑地問我:你説,會嗎?

“會的”。

我和父親在電話兩頭莫名地朗聲大笑,我知道他哭了,他也知道我哭了。

大約是在四五年前的一天,已經患上抑鬱症的父親跟我説:咱們家的饑荒啊,全都還清了。

我已經忘記了這事,輕輕啊了一聲,突然想起父親查出病情前,每到晚上就自言自語:得睡覺了,必須去睡覺。

我轉而問他:那時候你總提醒自己去睡覺,是感到難受了嗎,腦袋感覺不舒服?

他説:也是不舒服,另外,我告訴自己不能垮,我得堅持住,必須保證第二天還能想出法子來,我要是一垮掉,咱們家就完了。

如今,父母的病都有已康復,三個人都不用在心煩的時候就逼着自己去睡覺了。

5

你最絕望的時候,是怎麼熬過來的,這個問題,哪怕別人不問,生活也總問我。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絕望與希望相伴而行,好一陣子,再壞一陣子,吃一點苦,快要吃不消的時候,再來一點甜。

你最絕望的時候,是怎麼熬過來的,這個問題,隨着不斷前行,答案也越來越多。

“不要停止邁步,只要抱持雙腳交替運動,天會亮,你會到家的。”

“別太早判定自己’這回徹底廢了’,哪一回你也不會真正廢掉,辦法總比困難多。”

“保管好那張門票,不管暫時的戲好不好看,起碼坐一會,撕了,就回不來了。”

“熬不住了不要死撐,跟親朋好友聊一聊,他們是你的羈絆,願意聽你説,也讓你捨不得。”

“債務會還清、事情也能夠一點點地做成,螞蟻也有出路,保持充足的睡眠,每頓吃兩大碗米飯,讓自己有更多的力氣,掙脱得越頻繁,黑暗便能越早地變成身後的景色”……

話説,後來,我長大了,但走夜路還是有點怕啊哈哈。

不過,我仍能想起哥哥傳授給我的“夜路祕籍”,他在那之後的不久,就患上白血病去世了。

風兒刮落乾癟的稻草,卻能讓風車轉動;我總覺得,他還活着。

勵志文章3:生活是你自己的 篇四

30歲這一年,我結束了漂泊。

一個重大的決定,是搬離了北京。

日益惡劣的交通和空氣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我遇見了大丁,打算跟他過日子去。

離開北京,對他來説,也是經過長時間思考的。

父母老了,呼喚他回家。他終於決定結束十幾年的浪蕩,回家去。

我支持他的這個決定。

因為,我們心裏都知道,到這個階段,人生中再也沒有比這五個字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和你在一起。

炎熱的七月,我在安華里的房間打包行李,T恤濕透。終於把28箱書和一些衣服、廚具整理好從北京運到銀川,離開這個生活了12年的城市。

去機場的路上,眼淚在心裏。但是沒關係,生活總是這樣,不斷地在變,在前進。

在銀川,我們有了自己的房子。

陽台上有植物,我們養的蘭花,總是開了又謝,謝了又開。

生活特別簡單。

我每天在厚重而大的實木桌上工作,下午就出去散步。

這個城市,早晚温差大,下午散步最舒服,尤其是雨後。每一口空氣都乾淨清涼,雨不大,就不打傘,褲腿打濕也沒關係。天黑了,會有戰鬥機從天上飛過。

我二十幾歲的時候,動盪,激烈,老想着遠方是什麼樣,於是到處跑,四處折騰,很怕生活沒有波瀾。那時,特別喜歡一句歌詞:“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註定現在暫時漂泊。”

等到了30歲,我突然明白了:這平凡的生活,是無法超越的。

而人生的真義,就是,好好地過平凡的生活。

和20歲的自己相比,現在的我,更加明白生活是什麼了。

30歲以後,更懂得這個世界的不完美。

我們生活在其中,不管遇到什麼難處,都要當作生命的一部分接受下來。

更明白生活中有很多好的東西,我們不可能有那個福分,什麼都能得到。

老天總是給你一些,不給一些。

知道了天道酬勤是什麼意思。

也更加理解人生的疼痛,和他人的痛苦。

開始不再羨慕別人。

比過去能控制情緒。

也沒有過去那麼愛冒險了。

更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知道正面思考的重要性。

更懂得約束自己,自律。

開始漸漸相信命運這個東西。

開始理解人為什麼需要信仰。

。.。.。.

我覺得人到了30歲,對自己往後的人生,應該有更坦誠的態度,不要再像過去那麼懵懂和自欺欺人了。

至少要清楚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要什麼。

要有一個成年人該有的冷靜、矜持和堅韌。追求點更有智慧的生活,而不僅僅為了滿足慾望而活着。

活到30歲,我對自己最大的期許,就是不要太世故,不要無視自己的貪婪、抱怨、功利,最後活成了一個自己討厭的人!

我希望我能聽得到心底最真實的聲音。

要看得到,有一個與眼前所看到的,不一樣的,更深遠的世界。

聽從內心,不是那些瞬息萬變的念頭,而是那些堅定的東西。

生活是自己的;世界,就在你的眼睛和心裏。

要以當下的快樂,和創造美好的回憶為目的而活着。

對基本的道理了然於胸,然後以一種坦然的態度去接受生命的變化。

40歲,很快就會來。

但是我不怕。

勵志文章4:你熬過的苦,都是一種成長 篇五

最近在悟空問答上面回答問題,無意看到一個提問,你是怎麼熬過生命中最難過的那段時光?

回答者很有很多,某個答主寫的很令我感觸:

十二歲因為交替事故差點死掉,救活之後又差點截肢,出院後醫生囑咐右腿不能受力。但是我現在攀過幾座山,和一羣老驢玩户外。

所有人都認定我會拿着枴杖度過一生,但我不樂意人生就這麼被限制,咬着牙扔了枴杖。花了9年的時間,終於可以穿着鞋子在機關單位上班。

看到這段,心緒起伏不斷,眼眶頓時有一種痠痛感蔓延在眼睛裏,放在鍵盤上的手都不知該敲出什麼字才能表達我此時的心情。

只想説,生活給每個人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但是境遇卻不同,有的人需要用力走,才可以過上難以企及的平凡生活。

曾經她可能哀歎命運的不公,在深夜痛哭過,有丟了枴杖的無助感,腳底流過血,摔倒了無數次又爬起來。一切來之不易,她終於打破了拄着枴杖的限制。

後來,才擁有了正常人的生活。

是奇蹟嗎?不止如此,我相信還有一顆堅毅的心,驅使她穿過黑暗,重重陰霾。

看過一段話:“人的眼睛是由黑、白兩部分所組成的,可是神為什麼要讓人只能通過黑的部分去看東西? 因為人生必須透過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生活有逆境與順境之分,但為了生存就必須經歷更多的苦難,在逆境中成長。但是在命運的驅使下,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生活給予我們的都是一樣的,唯有去認真面對。我想,只要心中有力量,就會道別曾經不公平的一切。

人的一生總有太多的難題需要我們去解答,趟過泥濘也經過風景,哭過笑過也不甘過。也要挺直身軀面對風雨如鞭拍打也要咬緊牙根,倔強的説一句不服輸。

前幾天寫過一篇關於自愈力的文章,日本著名的哲學家,企業家稻盛和夫在《幹法》寫過一段話:“我們的人生都是由苦難構成的”。

是啊,既然已經有了這種命題判定了人的一生。那自身就應該鍛煉出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去修復自己,達到某種自我痊癒的狀態。

就像平時我們為了生存而工作,就會因此受到一些委屈,挫折,壓力而產生焦慮,消極的情緒,就會使心態變得悲觀。

遇到凡事都會採取抱怨的態度,如果不積極去面對,只會產生最壞的結果。

人生這條路,註定是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前行。

或許有人曾經鼓勵你,安慰你,伸出一雙援助之手。但這並不能在成為一種長期發生的事,每個人的圈子不同,都有各自的事情需要去面對,怎會有精力顧及到你。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去面對,尼采説過一句話:“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生活並不是固態自封,你有很多機會可以跳出這個限制,而達到另外一種想要的生活方式。

雖然過程很孤獨,但是隻要熬過去,我們才得以成長。

往往經歷過生活中的大起大落,異常艱辛歲月的人,往往有一段厚重的故事。於是,在時光的打磨下他們更懂得謙虛,慈悲,感恩他人。

當我們到了一定的年齡,就一定要去承擔某種責任,它是屬於你不可推卸的。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在發生,只能逼着自己用力走,才可以熬過所有的苦難,臻至成長。

那位題主説過一段話,印象很深刻:“生活中仍然有諸多不便,但只要沒在流血,上山下海,我都要嘗試一遍。曾經受過的傷只會讓我把前路看得更細緻把步伐走得更穩當”。

所謂成長,就是卯足了力氣,將厄運摒棄。命運再不公平,那又如何?我不放在眼裏,你就撂不倒我的心志。

成年人的世界更多的只有自救,以積極的心態達到自我修復的能力。

你或許無數次在深夜痛哭過,也在第二天陽光鋪在你臉頰的時候,它像熱浪一樣滾燙般的灼去了苦難,然後嘶嘶地消失殆盡,你又重獲他日的鏗鏘如故。

你笑過,哭過,但是你也要告訴自己如今的你很堅強,即便有巨大的悲傷,你也會笑着去面對。

當你去學會不再懼怕的時候,當你熬過那些苦難的時候。最後,他們都是一種成長。

像微光一樣,照亮你前行的路。

勵志文章4: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篇六

1

在未成年的那段時光,深刻體會到了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哪怕是現在説起,留下的烙印也會隱隱作痛。

二十多年前,這個家庭素來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之地。

一個女童的降生不但沒有緩和父母的關係,反而為這個吵吵鬧鬧的家庭雪上加霜。父親的囂張跋扈,母親的委曲求全,被這個小女孩看在眼裏,爛在心裏。她本來就是多餘的存在,父母以前對她的啼哭置若罔聞。

後來她長大了,面對無由的斥責和冷漠的臉通常是一言不發。她在一陣鍋碗破碎聲中,藉着微弱的燈光讀書寫字。

那個醉酒的男人一把奪過她的書,摔在地上,狠狠地説:“女孩子家的,讀書有什麼用?”她強忍住眼淚,把書撿起來,走到另一個房間繼續寫字。

沒想到,我對這些陳年往事仍然記憶猶新。久久不敢直面那些痛苦的經歷,所以才用“她”的口吻。

現在,身邊的好友都誇我廚藝好。

是呀,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我就開始自求温飽,又怎能不會做幾道菜。

2

年少的我就懂得了成人世界的道理:只有拼命努力,才能擺脱宿命。

我不知道該稱它為是一種幸運還是不幸。

那時候,家卻成了我最不回去的地方。

於是,一個人在學校廢寢忘食地學習,在圖書館如飢似渴地閲讀。每個學期,靠着學校的獎學金和兩份假期工的薪水,無需向父母伸手要錢。

對於“你只有努力,才能走出去”,我堅定不移地相信,走出去就一定能看到光。

初升高,是被保送的。

大學也順利考進高等學府。

我夜以繼日的努力,成了他們口中的好運。但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離開這個地方,才能擺脱宿命的糾纏。

那個夏天,我只身一人第一次出遠門。

家鄉的高山綠樹換成了魔都的高樓大廈,滾滾黃河水換成了盪漾的黃浦江,我試圖在紙醉金迷的異鄉安身立命。到了大學,我過着恍如新生的生活。一邊自給自足,一邊修煉靈魂和皮囊。

從未被父母富養,讓我更早地學會了認真生活,富養自己。

3

林夢是我的大學摯友,她有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

相比於我而言,她更為“幸運”。土生土長地上海姑娘,家境殷實足以讓她半輩子吃喝不愁。

她就是那種“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的女孩子,明明可以靠家室和顏值吃飯,偏偏要靠才華和努力。我曾對她的努力疑惑不解:你家這麼有錢,爸媽又那麼愛你,你為什麼還這麼努力,讓我們怎麼活呀?

常年和我追逐一等獎學金名額的林夢不由笑道:“錢是我父母的,不是我的。我要努力,才能得到我想要的……”

這話堵得我啞口無言。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你説她幸運吧?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和獎學金是她自己爭取來的,不是父母用錢買的,也不是學校白白贈送的。

她每次上課從未缺勤,坐在前排認真聽課、記筆記,課下也常和老師交流討論。和老師相處融洽,加上她自身的出色能力,林夢從老師那裏順利獲得了一份不錯的兼職。

4

某日,我在《人民日報》的夜讀欄目看見她的署名文章,連忙向她求證。我知道她平時有寫作的習慣,以為只不過是寫寫日記,發發微博而已。在人人可成自媒體的時代,她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透明,怎麼就一下子抱上了大腿呢?

後來回想起林夢和我一起坐公交、乘地鐵的時候,我瞅着她一直抱着手機玩,卻不知道她寫起文章來,連碎片化時間都不放過。她不斷堅持寫稿日更、精心雕琢每一個文字,投稿後的石沉大海並沒有使她失去信心,讀者的斷章取義也沒有讓她如臨大敵。

林夢這樣自嘲過:不曾在深夜裏敲打鍵盤,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碼字猿。

當林夢寫稿寫得捶胸頓足時,我打趣道:“我的大作家呀,就算你江郎才盡,可千萬不要切腹自盡”。

她對文字稍不滿意,就幾經修改。有時候改的面目全非,全部作廢;有時候力挽狂瀾,重獲新生。

我知道,林夢不是下筆如有神的大作家,她只是在竭盡全力把最好的自己展示出來。

通過林夢,我才知道有些人看起來毫不費力,是因為他們一直在拼命努力。

5

求職季,大家忙着四處投遞簡歷。我和林夢結束實習,一起去另一座城市旅行。和周遭旅客的走馬觀花不同,我們不但領略了城市美景、品嚐特色美食,還結識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家焦頭爛額求職之時,林夢申請出國留學通過,如願以償地飛往了大洋彼岸。我也收到了一家心儀公司的面試offer。出人意料的是,其中一名面試官正是當時旅途中結識的朋友,他對我的瞭解要比簡歷豐富的多。

確認入職之前,我和朋友説起這段趣事,她的一臉羨慕,“你怎麼這麼好運啊?旅行還能撿着一份工作?”

是啊,我真幸運。

我不想説,在這份工作垂青我之前,我早已千錘百煉。不然,就算幸運之神想要拉你一把時,都不知你的手在哪。

6

不要隨便羨慕那些人不費吹灰之力就過得光鮮亮麗的人,他們吃過的苦,穿過的荊棘,你又怎麼會知道?

茨威格説: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你必須要以另一種方式來交換,或者償還。

你只不過是恰巧看見了他們的好運,卻沒看到他們的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