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具有正能量的人生勵志文章【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2W

具有正能量的人生勵志文章【新版多篇】

勵志文章4:你熬過的苦,都是一種成長 篇一

最近在悟空問答上面回答問題,無意看到一個提問,你是怎麼熬過生命中最難過的那段時光?

回答者很有很多,某個答主寫的很令我感觸:

十二歲因為交替事故差點死掉,救活之後又差點截肢,出院後醫生囑咐右腿不能受力。但是我現在攀過幾座山,和一羣老驢玩户外。

所有人都認定我會拿着枴杖度過一生,但我不樂意人生就這麼被限制,咬着牙扔了枴杖。花了9年的時間,終於可以穿着鞋子在機關單位上班。

看到這段,心緒起伏不斷,眼眶頓時有一種痠痛感蔓延在眼睛裏,放在鍵盤上的手都不知該敲出什麼字才能表達我此時的心情。

只想説,生活給每個人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但是境遇卻不同,有的人需要用力走,才可以過上難以企及的平凡生活。

曾經她可能哀歎命運的不公,在深夜痛哭過,有丟了枴杖的無助感,腳底流過血,摔倒了無數次又爬起來。一切來之不易,她終於打破了拄着枴杖的限制。

後來,才擁有了正常人的生活。

是奇蹟嗎?不止如此,我相信還有一顆堅毅的心,驅使她穿過黑暗,重重陰霾。

看過一段話:“人的眼睛是由黑、白兩部分所組成的,可是神為什麼要讓人只能通過黑的部分去看東西? 因為人生必須透過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生活有逆境與順境之分,但為了生存就必須經歷更多的苦難,在逆境中成長。但是在命運的驅使下,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生活給予我們的都是一樣的,唯有去認真面對。我想,只要心中有力量,就會道別曾經不公平的一切。

人的一生總有太多的難題需要我們去解答,趟過泥濘也經過風景,哭過笑過也不甘過。也要挺直身軀面對風雨如鞭拍打也要咬緊牙根,倔強的説一句不服輸。

前幾天寫過一篇關於自愈力的文章,日本著名的哲學家,企業家稻盛和夫在《幹法》寫過一段話:“我們的人生都是由苦難構成的”。

是啊,既然已經有了這種命題判定了人的一生。那自身就應該鍛煉出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去修復自己,達到某種自我痊癒的狀態。

就像平時我們為了生存而工作,就會因此受到一些委屈,挫折,壓力而產生焦慮,消極的情緒,就會使心態變得悲觀。

遇到凡事都會採取抱怨的態度,如果不積極去面對,只會產生最壞的結果。

人生這條路,註定是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前行。

或許有人曾經鼓勵你,安慰你,伸出一雙援助之手。但這並不能在成為一種長期發生的事,每個人的圈子不同,都有各自的事情需要去面對,怎會有精力顧及到你。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去面對,尼采説過一句話:“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生活並不是固態自封,你有很多機會可以跳出這個限制,而達到另外一種想要的生活方式。

雖然過程很孤獨,但是隻要熬過去,我們才得以成長。

往往經歷過生活中的大起大落,異常艱辛歲月的人,往往有一段厚重的故事。於是,在時光的打磨下他們更懂得謙虛,慈悲,感恩他人。

當我們到了一定的年齡,就一定要去承擔某種責任,它是屬於你不可推卸的。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在發生,只能逼着自己用力走,才可以熬過所有的苦難,臻至成長。

那位題主説過一段話,印象很深刻:“生活中仍然有諸多不便,但只要沒在流血,上山下海,我都要嘗試一遍。曾經受過的傷只會讓我把前路看得更細緻把步伐走得更穩當”。

所謂成長,就是卯足了力氣,將厄運摒棄。命運再不公平,那又如何?我不放在眼裏,你就撂不倒我的心志。

成年人的世界更多的只有自救,以積極的心態達到自我修復的能力。

你或許無數次在深夜痛哭過,也在第二天陽光鋪在你臉頰的時候,它像熱浪一樣滾燙般的灼去了苦難,然後嘶嘶地消失殆盡,你又重獲他日的鏗鏘如故。

你笑過,哭過,但是你也要告訴自己如今的你很堅強,即便有巨大的悲傷,你也會笑着去面對。

當你去學會不再懼怕的時候,當你熬過那些苦難的時候。最後,他們都是一種成長。

像微光一樣,照亮你前行的路。

勵志文章3:普通人如何實現逆襲? 篇二

普通人指的是什麼樣的人?天賦一般、運氣一般、各方面資源都有限的人。

可以説,生活中的我們,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的普通人。

嘲笑普通人無法逆襲的,無外乎三種人。

第一種為精英分子,一方面他們在心理上無法接受一個普通人也能和他們平起平坐;另一方面,他們也擔心現有的利益蛋糕被更大的分母瓜分。

第二種為懶惰分子,雖然同為普通人,但懶惰分子因長期抱持着“一件事如果我做不到,那肯定不是我的原因,一定是那件事不值得做”的想法,他會嘲笑譏諷身邊的上進同類,因為他自己做不到上進,不嘲笑別人就只能嘲笑自己了,這樣自我認知就會失衡。

第三種則是對“逆襲”有誤解的人。我們一提到“逆”字,本能地就覺得又苦又難又累,人都喜歡打順風球,嚮往萬事俱備,只差我輕輕地臨門一腳那種設定。而顯然,“逆襲”“階級跨越”等説法,都顯得過於沉重了,其實沒那麼誇張。

普通人的“逆襲”是種怎樣的逆襲?是要人人都成為大老闆,年薪幾百幾千萬嗎?不是,準確説也不可能。

既然為普通人,就必須承認,生涯發展是有天花板的,沒那麼多老闆職位等着普通人去當。光環下的成功人士,如果不是因為外部因素獲得如今的地位與資源,那麼他在性格與做事方式上一定有“變態”,這裏的“變態”是中性詞,可以稱為異於常人或極端之處。

有的人為了向上遊進發可以每天只睡三小時,有的人向來就對商業運作有想法,有的人冒着極大的風險或以“交付生活中其他方面”為代價走上了讓你流口水的位置,這些都不是我們普通人的逆襲目標。

普通人的逆襲,説白了只是讓自己在收入上走到中上游,在能力上超出儕輩一兩個身位,最終生活的綜合幸福指數也達到中等偏上,即可。

至於説真的多麼輝煌燦爛,腰纏萬貫,負責任地講,你做不到,也用不着,得到了更未必喜歡。

有了以上認知,我們就可以平心靜氣地説説普通人想要實現屬於自己的“逆襲”,要注意哪些事了。

1、集中歸納起你的時間與精力

當手裏掌握的資源極其有限的時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將他們集中起來。

對於普通人來講,人脈、高學歷、物質家底等方面的資源都是捉襟見肘的,甚至不值一提,唯一能稱得上資源,且和任何人都能比一比的,無非是時間與精力。

時間與精力資源是普通人最大的財富,也是為數不多的突破口,最值得被重視與珍惜。

然而現實卻是:我們普通人大多數的時間被無效損耗了,大多數的精力被分散得七零八落。

如果以1天為單位考量,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每天花費多長時間玩手機,不是利用資源學東西,而是單純的,從一個頁面,跳轉到另一個頁面,不停瀏覽,瀏覽,保證不知不覺間,兩三個小時就沒了。

然後,這兩三個小時你獲得了什麼?那些快餐類資訊第二天還能記住多少?有人説我是在通過娛樂放鬆身心,不科學的,刷手機需要不停地調動你的注意力,真想娛樂的話二三十分鐘足夠,剩下的時間去睡覺或發呆,起到的放鬆效果都比刷手機強好多倍。

如果以1年為單位考量,可以反思一下自己過去一年中花了多長時間撲到了無用功上。一年的時間很短,兩個月搞搞這個,再用三個月試試那個,折騰幾下就到年底了。

同樣,一年的時間也足夠長,如果專門用它打磨某一兩個方面的技能,以每天兩小時作為投入預算的話,一年,足以使一個人在該領域渡過新手期。有了這個作為底子,相當於為自己打了一道能力壁壘。

2、找到自己的增長點

將大把的時間與精力整合儲備完畢,手裏就相當於獲得了逆襲的本錢。接下來就要把這些“本錢”花在刀刃上,投資到一兩個最合適的領域。

問題來了,哪個發展方向是“適合”自己的呢?

我們可以通過一步步的篩選壓縮,確定對於自己來説,什麼方向叫合適。

第一、先找出一些感興趣的方向,寫在紙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用多濃厚,起碼得有點,你不可能指望全靠“毅力”與“堅持”去熬一份自己一丁點興趣都沒有的工作,太高估自己的毅力了。

第二、把感興趣的方向中,跟社會需求搭不上邊的,無法有效創造價值收益的項目劃掉。有人説我熱愛打撲克,不好意思,社會上不太會存在願意花錢看你打撲克的消費者,成為賭王也是妄想。

有人説,貌似我的所有興趣都是沒有價值的,別急,興趣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需要能力遷移。比如你喜歡手繪,可能很少有人會直接買你的畫,但你可以將此遷移到視覺設計類的行業。

第三、在既有點興趣,又能看到有潛在價值的幾個項目裏,加上現實因素制約,做最終篩選。

現實因素有很多,把過於天馬行空的想法排除後,我還建議你選擇一個與既有資源相近的那一個。比如,你説你喜歡做演講,並且還挺擅長控場,那以此為依託,可以橫向開發寫作能力,縱向連接心理學與傳播學等理論知識,因為放高一點看這些都是表達性工作,不分家,能起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第四、有人説我來回一排除,發現所有的都排除乾淨了,或者我壓根就沒什麼感興趣的東西,怎麼辦。別慌亂,興趣這玩意,很大程度上是我們意識中的錯覺,你對什麼感興趣,多半是因為那東西讓你“爽”過,給過你情緒上正反饋。

所以説,很多人的很多興趣,都不是真的喜歡,而是他擅長。擅長某事,做了,得到正反饋,開心了,他就會覺得自己特喜歡幹這件事。

所以,倒推回去,如果實在沒什麼興趣,那就找一個自己比較擅長的方向,你在這方面有底子,心理佔優,可以幫你度過難熬的初始緩慢積累期。

找準方向後,請把手裏的本錢——時間與精力,集中投放到上面。我建議你同時“投入”兩個方向,當然,它們必須相近,或有關聯度。

我們作為普通人,想靠着某一項絕活殺到前百分之五,很困難。比如:文字採訪能力再高超,如果只會這一樣,上升空間也很有限,如果輔之以:在擅長文字採訪的狀況下,且懂得財經知識,那就厲害了。

3、在選擇的發展領域做持續的刻意練習

把時間與精力規整好,並找到了一兩個適合自己投入時間精力成本的方向,接下來就只剩下做了,也就是花時間在方向上練習。

本來這只是一句“口令”,沒什麼太多可説的,去實踐便是。

但仍忍不住多提醒兩點:

第一、請務必保持練習的持續性。有些技能是可以在短週期內快速習得的,有些技能則需要有一段增長緩慢,無法看到即時性回饋的潛伏期。很多人都是在這個難熬的階段掉隊,領了盒飯,繼續回去做平庸的一個。但能保持住耐心與練習持續性的,都能嚐到甜頭。

第二、請務必保持練習的“刻意性”。這方面不用講太多,有人都專門拿刻意練習這事出本書了,可以去取其精華地看看。

簡單來説,有效的練習不能停留於舒適區,也不要好高騖遠地直奔到陌生區,而是要在“學習區”。比如:你每天能在很輕鬆的狀況下讀10頁某專業領域的書,如果只顧着量的話,可以刷到30頁,那比較靠譜的做法就是讀20頁左右,並深入理解,聯繫實際。

刻意練習,讓自己的狀態保持在“稍稍費點力”。

以上,即為我們普通人實現逆襲的必經路徑:規整好自己的時間精力,通過系統的分析探索,將它們投放到一兩個“適合”自己的領域,然後從現在開始,做持續的刻意練習。

個體能控制的因素也就這些,起碼盡了人力之後,再聽天命,祝你好運。

勵志文章4:走出失敗,才是成功之上的成功 篇三

從小到大,我們被教育着,“我們要如何如何,我們不能如何如何,如果我們沒有按照對的路去走,那我們註定要失敗。”這是前輩們幫我們總結的所謂成功學,前輩們用這個理論來鞭策着我們的成長。

曾幾何時,我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走出來的,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要認真學習,要按時上課,要有理想,要聽老師和家長的話,這樣我們就可以幸福了,就可以成功了。站在當下回望,還記得起十幾年前高中老師在講台上的苦口婆心,還記得國中老師因為我調皮而罰我掃雪、讓我罰站,他們都是想讓多年後的我們能夠成功,能夠幸福。

但,我們很深切的感受到幸福了嗎?好像沒有,反而是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的是:我不夠幸福。中央電視台曾經無聊的做了一期路邊訪談節目,找了一位大爺,問他幸福麼。大爺説:“我不姓福,我姓曾!”這其實是一個諷刺,大爺已經忘記了“幸福”這個詞是什麼了。

其實,在我看來,是否能夠成功和幸福,不在於你做對了人生中的多少件事情,而是在於人生中你多少次從自己的失敗中站了起來。

04年,我本科畢業,在父母的百般勸説下,我還是不想考研究生,我認為社會這麼大,我想去拼拼,我有一腔熱血,我有滿腔激情,社會能奈我何!找了工作,問了工資,我才發現,我是錯的,如此多的熱血和激情才值一個月1800塊,連税都輪不到你交。爸媽着急,我也上火,但鬱悶的情緒沒能持續太長時間,我告訴爸媽,我要辭職,考明年的研究生。爸媽非常緊張,告訴我一定要慎重決定,如果沒考上,那你就很難再找到工作了。我明白爸媽的擔心,也知道自己孤注一擲的決定,但不認清自己當下的失敗,不毅然決然的走出來,不突破那些所謂的擔心,我何以在三年之後能夠笑的更開心呢。

10年,我遇到職業道路上的第一次失敗,由於不注意自我管理和向領導提前請示,我被公司執行了二級處罰。那時的桀驁不馴,最終讓我吃下苦果,苦果的背後,是陽光下的你們永遠無法領悟的黑暗。因為這個二級處罰,我在接下來的5年間子在職業發展上歷盡磨難,因為有二級處罰記錄,我錯過了幾次升級的機會,我幾乎錯過了對我職業轉折非常重要的調崗機會;我也錯過了出現在公司20年20人20事的輝煌歷史中的機會。爸爸告訴我,做人要低調,傷口只要在角落裏自己去舔就好,不要拿出來讓別人去嘲笑。但我覺得,我已經走出這個失敗,我可以對昨天的我勇敢的説:失敗不可怕,站不起來才是可怕的。

我積極面對,也因為這次職業道路上的失敗,我第一次考慮自己的社交技巧有問題,讓我深思很久,持續改善;我也找到了來自心底的聲音,把自己領向自己適合的職業方向,也因此認識了更廣闊的世界;我也因此有了不斷思考和不斷總結的習慣,與公司宣傳部的合作非常默契,雖然很遺憾的沒有評選20年20人20事的機會,但卻榮幸的被籌辦組邀請給出意見,給出評論,並在珍貴的畫冊上留下了我的名字。

人生,並不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組成的,那樣太假,你也體會不到失敗之後再成功的那種深深的喜悦。對生活的領悟,對成功的渴望,對平平淡淡的理解,對人生的憧憬,對幸福的定義,都會因為你走出陰影之後的視角,而變得普通而深刻。

這段文字,是因為我看到了許多比我還要堅強的朋友,他們毅然決然的崎嶇的道路上碾壓走過,現在對幸福的理解是如此的深刻,他們的笑容是那樣的欣慰,才讓我有了寫這篇文字的衝動。

勇敢一點,走出失敗,才是成功之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