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月下獨酌》李白全文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3W

《月下獨酌》李白全文賞析精品多篇

李白的月下獨酌 篇一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仕途一直不怎麼順遂,公元744年即天寶三年,本來身為翰林的李白在皇帝面前被人詆譭,最終遠離了政治中心。官場失意的李白很是憂愁,心中的苦悶無法排解,於是他就寫下了名傳千古的《月下獨酌》這首詩歌。

其實《月下獨酌》是組詩,一共有四首,但大多數人都只知道流傳最廣的第一首。這組詩中的第一首是因為當時詩人李白受到了排擠,失去了官職,心中寂寞憂愁,於是借景抒情寫下了這首詩。詩人將寂寞的景物放大處理,進一步烘托自己孤寂無奈的心情,同時更是表達出了詩人不跟他人同流合污的志向和放蕩不羈遺世而獨立的個性。

組詩中的第二首《月下獨酌》是一首議論題材的詩歌。詩人將“愛酒”兩字貫穿全詩,從開頭就表示了沒有人能夠不愛酒,就連天地都不例外。最後,詩人得出了結論,愛酒不但是有道理的,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其實,這首詩只是詩人李白借酒抒發自己的感情,排解自己遠離朝政和仕途不順的苦悶心情。

而組詩中的第三首與第四首寫的則是寫詩人心中的苦悶無法排解,最後只能借酒消愁。詩人將飲酒時的歡悦與自己官場失意做了一個比較,表現出詩人曠達樂觀的個性。但細細品味,我們不難發現詩人隱藏在詩中的苦悶和憂愁。

從《月下獨酌》這組詩中,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李白在失意時只能一醉解千愁,用酒來排解自己心中苦悶,但也能在這組詩中看到詩人樂觀向上,毫不氣餒的性格。

詩文賞析 篇二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是唐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説法不一。有説他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在現在蘇聯境內,唐時屬中國管轄),五歲時隨全家遷居到綿州昌隆縣青蓮鄉(在現在四川省)。也有説他出生在四川。李白熱愛祖國,對大好河山感情很深。他盼望為國出力,卻遭到統治者的排斥。但是,他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詩,想象豐富,感情奔放,語言清新,風格雄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受到人們的喜愛。他也被尊稱為“詩仙”。

李白的父親是位商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相當富裕。相傳,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有一天逃學下山,經過一條小山澗,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走上前詢問,老奶奶回答説要用鐵棒磨針。一根粗鐵棒要磨成一根細小的針談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説:“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從此以後李白就打消逃學念頭,下功夫讀書了。他既學文又習武,專門學習劍術。決心要做一個滿腔俠義的“遊俠”。

李白幼年時候記憶力特別好。諸子百家,佛經道書,無不過目成誦。據説他五歲就會誦寫“六甲”,十歲能讀諸子百家的書,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學會了彈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風流儒雅,氣概不凡,是當時很有名氣的文人,這次是到蜀中來做官的。在長安,他早就聽説李白的詩名,這次來到蜀中還未上任就前來拜訪了。家人帶他來到一條河邊的柳樹蔭下,只見一個年幼的書生,頭戴綸巾,佩一把寶劍,正在吟詩,同樣是風流倜儻,卓越不羣,詩人對這少年的喜歡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詩稿,先是吃驚,後是讚歎,最後竟是擊節拊掌了,他説:“小傢伙的文辭簡直可以和司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寫吧,中國第二個屈原就要橫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遠大,稟性高潔。當時的讀書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參加進士考試。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個國家棟梁,否則就一輩子只當一個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謝安,相信總有一天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少年時代的詩歌留下來不多,比較早的一篇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説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觀中去尋訪一位道士。時值初春季節,桃花正帶露開放,飛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確實美不勝收。然而道士卻始終沒有回來,從早晨到下午,一直見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歸了。回到家後愈想愈覺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詩興。

月下獨酌 篇三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詩文解釋 篇四

在花叢中擺上一壺美酒,我自斟自飲,身邊沒有一個親友。舉杯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影子相對,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開懷暢飲之樂,影子也只能默默地 跟隨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暫時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時歡娛。我吟誦詩篇,月亮伴隨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隨我蹁躚。清醒時我與你一同分享歡 樂,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們的蹤影。讓我們結成永恆的友誼,來日相聚在浩邈的雲天。

李白名作春夜洛城聞笛賞析 篇五

自古以來,表達遠離家鄉的遊子們思鄉之情的詩歌一直頗多。但唐代大詩人李白客居洛陽時所寫的《春夜洛城聞笛》這首詩是一首表達遊子思念故土的佳作,有着很深刻的意味,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慢慢解讀。

《春夜洛城聞笛》寫於公元前735年,李白當時客居在洛陽城。在唐朝時,洛陽城一直是一個非常繁華熱鬧的城市,車馬人流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春日裏的深夜,獨居在客棧之中的李白忽然聽到遠方傳來一陣笛子聲,仔細側耳傾聽,原來是一首《折柳曲》,聽到這略帶悲涼之感的笛子聲,李白不禁想起自己遠在千里之外的故土,有感而發寫下了這一篇傳世佳作。

深夜裏,詩人聽到這不知是何人演奏,何處傳來的《折柳曲》引起了他心中最隱祕的思鄉之情。《春夜洛城聞笛》全詩緊扣一個“聞”字,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正是在深夜裏聽到了笛子聲,才有了接下去一系列事情的發生。詩歌的第一句是一個問句,是問到底是哪家傳出來的笛子聲。第二句則是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寫笛子聲傳遍了整個洛陽城。第三句則點出了吹笛人所吹奏的正是用來跟友人告別的《折柳曲》,語句自然而清新。第四句緊接着上文,在深夜裏聽到笛子聲有哪個遊子會不思念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朋好友。

《春夜洛城聞笛》是一首七言絕句,共二十八個字。但正是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寫出了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引起了千百年來遠離家鄉遊子的共鳴。

《月下獨酌》李白 篇六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在花叢中擺上一壺美酒,我自斟自飲,身邊沒有一個親友。舉杯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影子相對,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開懷暢飲之樂,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隨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暫時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時歡娛。我吟誦詩篇,月亮伴隨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隨我蹁躚。清醒時我與你一同分享歡樂,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們的`蹤影。讓我們結成永恆的友誼,來日相聚在浩邈的雲天。

詩人李白被稱為什麼 篇七

李白最有名的,傳的最廣的稱號應該就是“詩仙”這一稱號了。李白是在西域地區的碎葉城出生的,李氏一族在當地也是名門望族。李白自小便十分的聰慧,五歲時就會背誦六甲,是當地有名的神童。等到了十五歲,李白便開始鍾情於劍術,喜好行俠仗義。公元724年即開元十二年,已經二十四歲的李白拜別父母,仗劍遠遊。李白心中一直都有遠大的抱負,但卻一直沒法實現。時間匆匆而過,已經四十二歲的李白經人推薦來到了長安,見到了當時已經久負盛名的賀知章。李白將他在途中所寫的《蜀道難》一詩呈獻給賀知章,賀知章讀後十分驚訝於李白的才華。賀知章將李白比作天上下凡而來的仙人,稱李白為“謫仙”。就這樣,李白詩仙的名號就廣為人知了,大家就跟隨賀知章的説法,稱李白為詩仙。

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是一個原因,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李白所寫詩歌的風格了。李白在寫詩歌時十分擅長使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運用誇張、比喻和擬人等等一系列修辭來寫。李白富有想象力,所寫的詩歌常常是飄逸空靈的,十分有“仙氣”。由於李白寫詩的風格,所以就稱李白為詩仙了。

猜你喜歡:

名家點評 篇八

詩篇描寫月下獨酌情景。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謂的「三人」。又從「花」字想到「春」字,從「酌」 到「歌」、「舞」,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從表面上看,詩人好象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充滿着無限的淒涼。詩人孤獨到了邀月和影,可是還不止於此,甚至連今後的歲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飲之人了。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約好在天上仙境再見。

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一種複雜感情。

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 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 之遊,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

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淒涼。

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詩中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此詩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 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頓覺熱鬧起來。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 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 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全詩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因此一直為後人傳誦。

詞語解釋 篇九

獨酌:一個人飲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將: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華。

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

影零亂:因起舞而身影紛亂。

交歡:一起歡樂。

無情:忘卻世情。

相期:相約。

邈:遙遠。

雲漢: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