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小故事20個字(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W

數學小故事20個字(多篇)

數學故事 篇一

古時侯,一位王爺去山上看望習武的兒子。兄弟幾個見父王來了,立刻圍了上來。王爺説:“孩子們,父王今天帶來了你們最喜歡吃的大餅。”説着取出一個大餅平均分成了兩份,給了老大一塊。嘴讒的老二説:“父王,我想吃兩塊餅。”於是王爺把第二塊餅平均分了成四份,給了老二兩塊。貪心的老三説:“父王,給我三塊餅。”王爺又把第三快餅平均分成了六份,給了他三塊。一向老實的大哥開腔了:“父王,老四最小,應該給他六塊。”老四聽了非常高興,覺得父王給他最多。同學們,你們覺得誰最多呢?

高斯念國小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97+98+99+100=?

老師心裏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藉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説: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複了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於5050.從此以後高斯國小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1、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組成底盤的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鋭角為70度32分,這樣既堅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誤差極小。

2、丹頂鶴總是成羣結隊遷飛,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確地計算還表明“人”字形夾角的一半——即每邊與鶴羣前進方向的夾角為54度44分8秒!而金剛石結晶體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還是某種大自然的“默契”?

3、蜘蛛結的“八卦”形網,是既複雜又美麗的八角形幾何圖案,人們即使用直尺的圓規也很難畫出像蜘蛛網那樣勻稱的圖案。

4、冬天,貓睡覺時總是把身體抱成一個球形,這其間也有數學,因為球形使身體的表面積最小,從而散發的熱量也最少。

5、真正的數學“天才”是珊瑚蟲。珊瑚蟲在自己的身上記下“日曆”,它們每年在自己的體壁上“刻畫”出365條斑紋,顯然是一天“畫”一條。奇怪的是,古生物學家發現3億5千萬年前的珊瑚蟲每年“畫”出400幅“水彩畫”。天文學家告訴我們,當時地球一天僅21.9小時,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數學故事 篇二

象棋水平在世界上是很高的。但你們知道嗎,國際象棋和它的發明人——印度人達依爾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達依爾是古印度的一位叫做舍罕王的國王的宰相。一次,舍罕王覺得自己王宮裏的所有遊戲都玩膩了,於是,他下令説,如果誰能發明一種使我開心的遊戲,誰就將得到很多的賞賜。達依爾知道了這個消息,便把自己發明的國際象棋獻給了舍罕王。舍罕王覺得這種遊戲很有趣,非常高興,就打算重賞達依爾。

舍罕王問達依爾:“你的發明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你要什麼賞賜,我就給你什麼賞賜!”達依爾故作惶恐地説:“陛下,請您在這張棋盤上的第一個小格里,賞給我1粒麥子,在第二格里賞2粒,照這樣下去,每一格里的麥子都比前一格加一倍。直到把棋盤的64個格子都擺滿,您把這些麥子賞給我就夠了。”

舍罕王對達依爾的要求既奇怪,又高興:“達依爾,你的要求也太少了,我會讓你滿足的!”於是舍罕王命令侍臣,把這些麥子如數付給達依爾。

數麥粒的工作開始了,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可還沒放到第20格,一袋的麥子已經空了。接着,一袋又一袋的麥子背扛來,一袋又一袋的麥子被數盡,依舊無法達到達依爾的要求,把64個棋盤格填滿,實際上,這時棋盤上已經不能放得下這些麥子了。而舍罕王也驚得目瞪口呆,因為他發現:達依爾的要求是遠遠不能兑現的。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把64格里的麥子數依次記下來,就是:

1,2,2×2,2×2×2,2×2×2×2,2×2×2×2×2,……,一直到把2乘上63次。在數學上,這樣的一列數叫做“等比數列”,它的和是多少呢?是18446744073709551615。而這些粒麥子是多少呢?大約是140萬億公升,這麼多的麥子,全世界大約要兩千年才能生產出來。如果造一個高4米,寬10米的倉庫來放這些麥子,那麼倉庫的長度將能夠從地球修到太陽,再從太陽修回來。

數學故事 篇三

古時候,有一位糊塗的縣官,因為聽信他師爺的讒言,就把無辜的張三抓了起來,在審問時,他對張三説:“明天給你最後一次機會,到時我這裏有兩枚籤,一枚簽上寫着死字,另一枚簽上寫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籤,就判你什麼。”小朋友,如果讓張三抽的話,可能會怎樣呢?“

可是,一心想害死張三的師爺卻在兩個簽上都寫了一個”死“字,小朋友,如果再讓張三抽的話,結果會怎樣呢?幸虧張三的一位朋友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第二天,縣官在開堂時,讓張三抽籤。張三抽了一枚籤,連忙吞進肚子裏。縣官只好打開另一枚籤,發現上面寫着”死“字,以為張三抽到的是”生"字籤,就只好放了張三。

數學故事 篇四

小明是個喜歡提問的孩子。一天,他對0—9 這幾個數字產生了興趣:為什麼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呢?於是,他就去問媽媽:“0—9 既然叫‘阿拉伯數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了,對嗎?媽媽。”

媽媽搖搖頭説:“阿拉伯數字實際上是印度人發明的。大約在1500 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種特殊的字來表示數目,這些字有10 個,只要一筆兩筆就能寫成。後來,這些數字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覺得這些數字簡單、實用,就在自己的國家廣泛使用,並又傳到了歐洲。就這樣,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數字。因為阿拉伯人在傳播這些數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就習慣了稱這種數字為‘阿拉伯數字’。”

小明聽了説:“原來是這樣。媽媽,這可不可以叫做將錯就錯?”媽媽聽了小明的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