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故事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7W

數學故事作文【多篇】

數學名人的故事 篇一

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1802年8月5日—1829年4月6日),挪威數學家,在很多數學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他最著名的一個結果是首次完整給出了高於四次的一般代數方程沒有一般形式的代數解的證明。這個問題是他那時最著名的未解決問題之一,懸疑達250多年。他也是橢圓函數領域的開拓者,阿貝爾函數的發現者。儘管阿貝爾成就極高,卻在生前沒有得到認可,他的生活非常貧困,死時只有27歲。

阿貝爾是十九世紀挪威出現的最偉大數學家。他的父親是挪威克里斯蒂安桑主教區芬杜小村莊的牧師,全家生活在窮困之中。在1815年,當他進入了奧斯陸的一所天主教學校讀書,他的數學才華便顯露出來。經他的老師霍爾姆伯的引導下,他學習了不少當時的名數學家的著作,包括:牛頓、歐拉、拉格朗日及高斯等。

1820年,阿貝爾的父親去世,照顧全家七口的重擔突然交到他的肩上。雖然如此,1821年阿貝爾透過霍姆彪的補助,仍可進入奧斯陸的克里斯蒂安尼亞大學,即奧斯陸大學就讀,於1822年獲大學預頒學位,並由霍姆彪的資助下繼續學業。

在學校裏,他幾乎全是自學,同時花大量時間作研究。1823年當阿貝爾的第一篇論文發表後,他的朋友便力請挪威政府資助他到德國及法國進修。

這篇《一元五次方程沒有代數一般解》論文,正確解決了這個幾百年來的難題:即五次方程不存在代數解。後來數學上把這個結果稱為阿貝爾—魯芬尼定理。阿貝爾認為這結果很重要,便自掏腰包在當地的印刷館印刷他的論文。因為貧窮,為了減少印刷費,他把結果緊縮成只有六頁的小冊子。

阿貝爾滿懷信心地把這小冊子寄給外國的數學家,包括德國被稱為數學王子的家高斯,希望能得到一些反應。可惜文章太簡潔了,沒有人能看懂。高斯收到這小冊子時覺得不可能用這麼短的篇幅證明這個世界著名的問題————連他還沒法子解決的問題,於是連拿起刀來裁開書頁來看內容也懶得做,就把它扔在書堆裏了。高斯錯過了這篇論文,不知道這個著名的代數難題已被解破。

1826年夏天,他在巴黎造訪了當時最頂尖的數學家,並且完成了一份有關超越函數的研究報告。這些工作展示出一個代數函數理論,現稱為阿貝爾定理,而這定理也是後期阿貝爾積分及阿貝爾函數的理論基礎。他在巴黎被冷落對待,他曾經把他的研究報告寄去科學學院,望可得到好評,但他的努力也是徒然。他在離開巴黎前染頑疾,最初只以為只是感冒,後來才知道是肺結核病。

在1828年冬天,阿貝爾的病逐漸嚴重起來。在他聖誕節去芬羅蘭探他的未婚妻克萊利·肯姆普期間,病情便更惡化。到1829年1月時,他已知自己壽命不長,出血的症狀已無法否認。直至1829年4月6日凌晨,阿貝爾去世了。

直到阿貝爾去世前不久,人們才認識到他的價值。1828年,四名法國科學院院士上書給挪威國王,請他為阿貝爾提供合適的科學研究位置,勒讓德也在科學院會議上對阿貝爾大加稱讚。在阿貝爾死後兩天,克列爾寫信説為阿貝爾成功爭取於柏林大學當數學教授,可惜已經太遲,一代天才數學家已經在收到這消息前去世了。

此後榮譽和褒獎接踵而來,1830年他和卡爾·雅可比共同獲得法國科學院大獎。阿貝爾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五次方程之外,他還研究了更廣的一類代數方程,後人發現這是具有交換的伽羅瓦羣的方程。為了紀念他,後人稱交換羣為阿貝爾羣。阿貝爾還研究過無窮級數,得到了一些判別準則以及關於冪級數求和的定理。這些工作使他成為分析學嚴格化的推動者。

阿貝爾和雅可比是公認的橢圓函數論的奠基者。阿貝爾發現了橢圓函數的加法定理、雙週期性、並引進了橢圓積分的反演。阿貝爾這一系列工作為橢圓函數論的研究開拓了道路,並深刻地影響着其他數學分支。埃爾米特曾説:阿貝爾留下的思想可供數學家們工作150年。

科學院祕書傅立葉讀了論文的引言,然後委託勒讓得和柯西負責審查。柯西把稿件帶回家中,究竟放在什麼地方,竟記不起來了。直到兩年以後阿貝爾已經去世,失蹤的論文原稿才重新找到,而論文的正式發表,則遷延了12年之久。

這些遲來的榮譽對這位數學家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這位數學天才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為數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生活拮据,雖然懷才不遇,但是在困境中他依然堅持數學的研究。這種精神和阿貝爾的數學貢獻同樣珍貴。

數學故事作文 篇二

我是一個很喜歡數學的小女孩,我很喜歡數字,對任何有關數字的東西都很感興趣,在上學的路上,我會情不自禁的`數路邊的大樹還有從身邊走過的汽車,到了學校有時也會數我們這棟樓有多少個班級?還有班上有多少個座椅、板凳等?一個一個的數有時真的很浪費時間,自從我學會了乘法和除法,那算起來就會很快了,不信你看!

一天我和媽媽去逛超市,在買蛋糕時侯,阿姨説這款蛋糕4元一個,媽媽問我,如果我們要買6個要付多少錢呀?我立刻就回答用乘法計算:4x6=24(元),那我們再買2個2元的呢?我就説那就再加上2x2唄,一共就是24+4=28(元),媽媽笑了,我們又走到賣薯片的那邊,媽媽又問,媽媽這邊有30元,薯片是6元一袋,我們可以買幾袋回家呢?我一想,這不是可以用我們剛學的除法嗎?30÷6=5袋;媽媽説真是學有所用呀!我很開心,沒想到數學知識的運用真是無處不在呀!

數學名人的故事 篇三

他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代數幾何學家,但是他大學入學考試重考了五次,每次失敗的原因都是數學考不好。他大學幾乎沒能畢業,每次考不好都是為了數學那一科。他大學畢業後考不上任何研究所,因為考不好的科目還是——數學。數學是他一生的至愛,但是數學考試是他一生的惡夢。不過這無法改變他的偉大:課本上“共軛矩陣”是他先提出來的,人類一千多年來解不出“五次方程式的通解”,是他先解出來的。自然對數的“超越數性質”,全世界,他是第一個證明出來的人。他的一生證明“一個不會考試的人,仍然能有勝出的人生”,並且更奇妙的是不會考試成為他一生的祝福。

埃爾米特數學並不是真的那麼差勁,只是他認為,當時,他們當地的數學教學氛圍死氣沉沉,而數學課本就象一堆廢紙,所謂的數學成績好的人,都是一些二流頭腦的人,因為他們只懂得生搬硬套!所以他從小就是個問題學生,上課時老愛找老師辯論,尤其是一些基本的問題。他尤其痛恨考試;因為他一旦考糟了,老師就用木條打他的腳,這也是他痛悔數學考試的原因之一;他在後來的文章中寫道:“達到教育的目的是用頭腦,又不是用腳,打腳有什麼用?打腳可以使人頭腦更聰明嗎?”

在抵制考試的同時,埃爾米特又花了大量時間去看數學大師,如牛頓、高斯的原著,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在那裏才能找到“數學的美,是回到基本點的辯論,那裏才能飲到數學興奮的源頭。”他在年老時,回顧少年時的輕狂,寫道:“傳統的數學教育,要學生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地學習,訓練學生把數學應用到工程或商業上,因此,不重啟發學生的開創性。但是數學有它本身抽象邏輯的美,例如在解決多次方方程式裏,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美感。數學存在的價值,不只是為了生活上的應用,也不應淪為供工程、商業應用的工具。數學的突破仍需要不斷地去突破現有格局。

數學名人的故事 篇四

在1842年,劍橋數學教授查爾斯巴貝奇在都靈大學做了一場關於他的解析機器(第一台計算機)的設想的講座。此後,數學家路易吉蒙博將講座筆記轉錄為法語。年輕的女伯爵阿達洛夫萊斯被查爾斯惠斯通(巴貝奇的一位朋友)委託把蒙博的筆記翻譯成英語。由於其在記錄時富有遠見的記法,她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員。這份筆記在1843年被髮表,洛夫萊斯在G部分增加了她個人的'筆記,其中列出了一份計算伯努利數的算法。實際上,她利用了巴貝奇的理論機器,將它變成了可計算的現實。阿達洛夫萊斯為那些想要探索計算奧祕的人提供了一條路,並持續地影響着科技的發展。

儘管她們的貢獻意義深遠,這三位女性數學家的發現卻經常被男性數學家的貢獻所遮蔽。據20xx年聯合國的估計,在世界上男人與女人的數量基本相同(101。8位男性對100位女性)。由此我們受到啟發,工作在數學領域的女性應該和這一領域的男性有大致相同的數量。

我們之所以沒能看到這一點,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我們錯誤地認識了女性數學家的歷史貢獻。考慮到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的重要地位,我們認為促進和鼓勵更多的女性進入數學領域,在一個文明社會裏,是大勢所趨的。

數學名人的故事 篇五

蘇步青,是我國蜚聲海內外的傑出數學家。

在讀國中的時候,蘇步青憑着自己的天資聰明、勤學好問,成績一直非常好,但對數學還沒什麼興趣,因為他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九年級時,學校來了一位教數學的老師,聽説這位老師是很出眾的,所以聽説他能來給上數學課,蘇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點興趣。

上課鈴響了,從門外走進一個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裝的年輕人,他的臉色很白,稜角很分明,眉宇間透着一股英氣。這樣年輕還穿西裝的老師真是罕見,一進門便引起班裏的一片譁然。

走上講台,楊老師表現得很鎮靜,把課本向桌上一摔,説了聲:“同學們,我姓楊,大家今天不用擔心沒還課本而被老師罵了,因此今天我們不講課本,我們要講國家!”他講話的聲音不算大,但每個字都像晶亮的子彈射進每個人的心房。

於是下面又是一陣騷動,沒精打采的蘇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楊老師接着説:“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該負起應有的責任。”他旁徵博引隨後又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

這一堂課使蘇步青明白了數學的真正意義和自己身上肩負的歷史責任,就是這節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祕的數學王國。

從那以後,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功夫不負有心人,蘇步青在數學上漸漸地嶄露了頭角。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裏他如飢似渴地學習着。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國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心甘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數學故事作文 篇六

又到了週末,媽媽帶我去釣魚(我們是去釣假魚)。

我們來到紅石公園,釣假魚。釣魚攤在紅石公園的東邊,釣魚池其實就是一個充氣水池,裏面有各種各樣的塑料魚、小鴨子、章魚、海豚什麼的……魚竿也是塑料的,魚線下面掛着一個吸鐵球,魚的嘴裏砸了一個釘子,這樣,就可以引魚上鈎了。

妹妹好奇地説:“這麼一大池魚,誰能釣完呀?再説,釣了放哪兒呀?”媽媽給我們每人交了兩元五角,一共是五元,我和妹妹一人拿了一個釣魚竿,就開始釣魚了。可是,魚都沉在水底,可氣的是,吸鐵球死活也不往下沉,怎麼辦呢?所以,我一隻手把吸鐵球摁下去,另一隻手拿着釣魚竿,就這樣,我們很快就釣到了一隻只海豚、章魚、熱帶魚、金魚等。

後來,又來了兩個小弟弟。其中一個弟弟釣得非常快,但是他一隻海豚都沒釣着。我給他了4只,這下,我只剩8只了。請你們猜猜吧,我原來有幾隻小海豚?你們肯定猜到了吧?是12只,算式是:4+8=12(只)。

我們玩了約一個小時,就回家了。

數學名人的故事 篇七

高斯是德國傑出的數學家、物理學家,近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

高斯上國小後,對數學很感興趣。

有一天,數學老師白爾脱又有點不大高興。他一走進教室,就板着臉對同學們説:“今天德課是你們自己算題,誰先算完,誰就先回家吃飯。”説着,就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一個題目:1+2+3+4+5+6+……+100=?

同學們立刻拿出練習本,低頭認真地算起來。

白爾脱呢?則坐在一旁看起小説來了。

誰知他剛看了一頁,小高斯就舉手報告老師説:“老師,這道題我算完了。”

“算完了?”白爾脱沒好氣地揮揮手,“你算得這樣快,準會算錯,再算算看吧!”

“不會錯的,我檢查過了,還驗算了一遍。”高斯理直氣壯的説。

白爾脱走到高斯座位前,拿起他的練習本一看,答案是“5050”,顯然一點不錯。

“你是怎麼算的?”白爾脱驚奇地問道。

高斯一板一眼地回答説:“我發現這個題目一頭一尾挨次的兩個數相加,都是101,總共50個101,所以答案就是50x101=5050。”

“真妙啊!”白爾脱興奮地拍了一下桌子,接着大聲地對全體同學説:“真沒想到,你們當中竟會出現數學神童!”

從此,白爾脱完全改變了對農村孩子高斯地看法。他尤其喜歡高斯靈活聰明、刻苦學習地態度,在學習中,他經常對高斯進行個別輔導。

在白爾脱地精心培養下,高斯對數學地興趣越來越濃,造詣越來越深,十七歲時,他就發現了數論中的二次互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