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4W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新版多篇)

七年級下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一

夏朝和商朝

①約公元前20__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

②禹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位子,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的建立標誌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③約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領成湯發動推翻夏朝的戰爭。大戰與鳴條。成湯建立了商朝。

④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從此,商朝的都城穩定下來了。

⑤商朝的勢力範圍:東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長江流域,北達遼河一帶。

⊙商朝經濟比夏朝有很大發展的表現:А農業生產規模一相當大,種植的農作物有粟,黍,稻,麥等。В畜牧業發達,飼養六畜,祭祀用幾百甚至上千頭家畜。℃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和釀酒等手工業很發達。D商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貝,骨貝,玉貝和銅貝等作貨幣

西周的興亡

1: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領導了滅亡商朝的戰爭,大戰與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鎬京(今天的陝西西安西)歷史上稱為西周。

2:分封制:為了控制全國廣大地區,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國。這就是分封制。封國的統治者叫國君(一般稱諸侯)。享有統治和管理封國的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同時,必須承擔擁戴周王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見周王,參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禮儀式,貢獻財寶和特產,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等義務,否則將受懲罰。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個封國,重要的有,魯,齊,燕,晉,宋。姓姬的封國有53個。

4:西周末年,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鋭,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死,西周結束。

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從鎬京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進入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爭霸的原因:A王權衰落,周王統治出現嚴重危機。B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為了爭奪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而展開了長期的爭霸戰爭。

3: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先後當個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4:齊桓公首霸條件:

①:任用政治家官仲為相,發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使國力強盛。

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③:是東方的一個大國。

5:齊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會盟,當上了春秋歷史上的第一個霸主。

6:齊桓公後,晉楚爭霸。晉楚軍隊在城濮進行決戰,晉軍戰勝,晉文公稱霸,後來,楚國強大起來,楚莊王北進中原,在鉍打敗晉軍。楚莊王稱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加入了爭霸的行列。吳王闔閭任用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為將軍。進攻楚國,五戰五勝,吳王闔閭稱霸。經過長期努力。越王勾踐北上會盟諸侯,成為春秋的最後的一個霸主。

8:鐵器和牛耕的推廣是春秋時期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誌。

戰國七雄

1:春秋之後,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這時的諸侯國主要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2:戰國時期的戰爭:

①:七國之間戰爭不斷。

②:兵器得到改進,步兵和騎兵取代車兵,成為主要兵種。

③:各國組織軍隊在都城和邊境修築城防工事。

④戰爭激烈,規模很大,發生了“圍魏救趙”和長平之戰等著名戰役,戰國時期出現孫臏、白起等著名軍事家。

3:合縱與連橫:A(合縱原因):戰國中後期,秦國力量日益強大,對東方六國造成威脅。B:(合縱內容:)六國有“合眾勢以攻一強”的意願,並因此進行合作,包括聯合出兵進攻秦國。歷史上稱這種策略為“合縱”。C(連橫的原因):秦國進一步向東發展,必須破壞六國的聯合,尤其是齊楚兩個大國的聯盟。D(連橫的內容);秦國採用各個擊破的辦法,分別收買拉攏東方國家服從於自己,“事一強以攻眾弱”歷史上稱為“連橫”

4:合縱與連橫之爭是戰國紛爭的重要的內容。

商鞅變法

背景:秦國相對落後,東方六國看不起秦國;,土地被魏國佔領也無力奪回,秦孝公深感恥辱,決心變法圖強,改革內政,發佈求賢令,招攬人才。時間: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

1,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

2,重農抑商。

3,獎勵軍功。

4,遷都咸陽,推行縣制。

5,嚴明法令。

性質: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影響:

1,舊的制度被廢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秦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

3,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二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國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紂紂

西周周厲王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叫西周。

小練習

1、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私天下”始於

A、禹建立我國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B、禹做部落聯盟首領的時候

C、啟利用家族權勢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

D、商湯滅夏以後

2、商朝的起止時間是

A、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B、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C、公元1600年—公元1046年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3、商朝歷曾多次遷都,盤庚將都城遷到

A、陽城B、亳C、殷D、鎬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梳理 篇三

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距今時間體質形態工具製造火的使用觀念社會組織生產活動

元謀人約170萬年打製石器會使用火採集、狩獵

北京人約70-20萬年保留猿特徵打製石器會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羣居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一萬八千年和現代人基本一樣打製石器磨光、鑽孔人工取火審美氏族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時間生產工具房子畜牧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長江流域約七千年磨製石器耒耜幹欄式家畜紡織陶器

半坡居民黃河流域約五六千年磨製石器骨箭頭半地穴式豬狗紡織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

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誌着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國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紂紂

西周周厲王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出現青銅器

夏朝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朝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周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 篇四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雲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會製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黃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體質特徵。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打製石器)。使用天然火,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羣居生活,從事採集狩獵活動。

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基本相同。能夠人工取火;使用打製石器,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採集狩獵捕魚,羣居;具有審美意識。

昌盛的秦漢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

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張騫通西域

1、西域: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

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1)時間: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聯絡大月氏(zhi),共同夾擊匈奴。

(3)意義:瞭解了西域的具體情況,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1)時間:公元前119年

(2)目的:為了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繫

(3)意義: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瞭解與往來。

聯繫所學的歷史、地理知識,設想一下在“開西域之跡”的過程中,張騫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哪些優秀的品質?

(1)惡劣的自然環境,兩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張騫的優秀品質:具有堅強的意志,不畏犧牲,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忠於祖國、信守承諾、不辱使命。

造紙術的發明

1、紙的發明:西漢時期懂得造紙基本方法——缺點:質量差、產量低。

2、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蔡侯紙”)——為文化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

(1)造紙原料: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

(2)蔡侯紙的特點: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質量也提高了。

3、造紙術的貢獻(或意義):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是中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五

1.化整為段背一背。眾所周知,複習課最難的就是提高學習興趣,特別是像歷史這樣的文科,它必須建立在牢固的背誦上,如果沒有紮實的背誦,即使能力再強,也是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而枯燥的背誦卻往往會讓學生失去對課堂的興趣,那麼,如何在45分鐘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背誦效率呢?首先,應堅決杜絕整堂課佈置完背誦任務後,教師就撒手不管的現象,這樣的課堂恐怕連10分鐘的效率都達不到。其次,我採取把當堂背誦內容劃分為一小段一小段,例如,一節課的背誦內容把它分為5段,每一段規定學生在5~10分鐘內背完,同時在每一時段之前,先有教師或學生將要求背誦的內容加以分析,先讓學生聽一遍,然後在最短的時間內背完,完成背誦後再由教師或學生互查背誦效果,這樣的話就把一節45分鐘的無聊背誦課變成了一段又一段的短時競賽課,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就提升了。第三,抓反覆,雖然學生當堂已經完成背誦,但是往往會在背完後出現反覆,為鞏固記憶效果,在每次背誦下一課的內容時,我往往會給學生5分鐘的鞏固時間,以避免背完就扔的現象。

當然除了進行短時背誦,還可以穿插一些歷史小故事、趣味歷史、史學新發現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由於所複習內容相聯繫的趣味性較強,一兩分鐘的小講演可消除其複習一段時間後的疲乏,同時又能再次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使課堂再次活躍起來。

2.抓住重點寫一寫。雖説歷史很長,知識點繁雜,但是作為國中歷史,結合考試要求與每年熱點,仍能抓住一些基礎和重點知識,加以整理和精煉後再交給學生,必然會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顧此失彼,到頭來兩頭皆空的結局。當然這需要多位老師的共同探討和研究,為之付出極大的心血和努力,幸而現在網絡發達可以充分借鑑他人的成果再加以自己的改善才能取得成功。當然這一成果可以有老師直接印發給學生,也可讓學生進行聽寫歸納,前者為學生節省了更多的複習背誦時間,後者卻可以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查漏補缺。在聽寫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不熟悉的內容記下,而自己熟悉的可以略寫或直接不寫,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複習狀況,讓自己的複習效率越來越高,需要背誦的東西也越來越少,增強它的成功感,並且還可以加強其錯別字的訓練,儘量避免許多學生會背不會寫的現象。

3.精選習題練一練。基礎知識掌握以後,所需要的就是加強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否則會背而不會做仍是空談。國中學生學習歷史的時間有限,在基礎背誦上花費大部分時間後,解題訓練所剩的時間極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其解題能力,就需要教師精心研究考綱,結合熱點焦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編寫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訓練可分專題(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能力與拓展題)訓練和綜合模擬訓練,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訓練的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和鍛鍊學生應試的心理素質。每次訓練下來,教師都要認真地閲卷,分析總結,根據“錯題檔案”,全面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並與學生交談,收集信息,然後在課堂上集中評講。不僅評講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審題、解題的方法,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及今後應注意的問題,再舉一反三,讓學生掌握要領。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六

25、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26、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農牧業已相當發達,後代稱為“五穀”(稻、黍、粟、麥、豆)的農作物,商周時已經齊備。

27、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們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28、春秋五霸的説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其中最早的是齊桓公。

成語典故“不計前嫌”有關的是齊桓公,“退避三舍”有關的是晉文公,“”一鳴驚人“有關的是楚莊王,”卧薪嚐膽“有關的是越王勾踐。

2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時期。春秋,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戰國,因各諸侯國連年相互爭戰而得名。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0、春秋是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31、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32、晉文公整頓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城濮大戰中,晉軍大敗楚軍,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33、戰國初年,晉國卿大夫中的韓、趙、魏三家,瓜公晉國,稍後齊國大夫四氏,取代原來的國君,並建立田氏齊國,這樣就形成了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後中間)七雄並立的局面。

為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基礎的是長平之戰

34、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牛耕開始開始使用。

35、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於人民。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七

1漢武帝時期因為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所以漢武帝能夠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

2兩漢時期的抗擊匈奴的名將領是衞青和霍去病。他們把匈奴一直追到漠北,使得匈奴再也不能與中原王朝抗衡。

3西漢初期,漢王朝對匈奴採取了和親政策,這是因為當時漢朝的國力不夠強大。

4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又一次發動了對匈奴的戰爭,這次戰爭的漢軍統帥是衞青和霍去病,戰役發生的地點是在漠北地區,這次戰爭後,匈奴無力再與西漢抗衡,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

5漢武帝雄的大一統在軍事方面的主要表現是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6漢朝與西域的兩種主要關係是戰爭關係及和親友好相處。兩者都有積極的作用,漢武帝反擊匈奴的勝利使邊境得到了安定;而典型著名的昭君出塞,發生在漢元帝統治時期。漢匈和親,為兩大民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7霍去病的功績:

他把國家利益高高放在自己個人利益之上,六次出征匈奴,足跡遠至北海,將萬里祁連山、焉支山、陰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完成了漢朝五代帝王的宿願,把匈奴驅趕於大漠之上,使得朝廷受四方萬國來朝。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八

1、七國形成:

(1)三家分晉:趙、魏、韓(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齊(公元前386年)

(3)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2、社會狀況:兼併戰爭

(1)戰爭特點:規模很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

(2)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

(3)戰爭結果:魏國、齊國、趙國、秦國先後崛起,秦國成為盛的諸侯國對東方六國構成威脅。

(4)影響:為加速結束分裂,實現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戰國七雄——相互兼併:時期戰國主要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交戰國家魏、趙、齊典故圍魏救趙影響魏、齊秦、趙減灶計紙上談兵齊國強大起來東方六國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長平之戰★★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比較:春秋時期目的爭霸(成為霸主)戰爭特時間短、規模小、次數少點軍隊數軍隊數量較少,往往一天就能決定戰爭勝負量稱霸方強者通過召集盟會確立霸主地位式。

戰國時期兼併(統一全國)時間長、規模大、戰爭頻繁幾十萬大軍,持續幾個月,死傷幾萬,甚至幾十萬強者吃掉弱者,進而統一中國二、商鞅變法。

1、背景:

(1)根本原因:戰國時期,鐵製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

(2)發展需要: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在兼併戰爭中取勝。

2、目的:富國強兵,在兼併戰爭中取勝。

3、時間、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4、商鞅變法的內容:

政治

(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縣制,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

(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是後來商鞅被處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4)嚴明法度,禁止私鬥。

經濟

(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買賣(最能體現變法性質)

(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國富)

(3)統一度量衡。軍事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並賞賜土地(兵強)

5、作用: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一躍成為盛的諸侯國,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以及各諸侯國變法——中國確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②變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個人敢於與舊勢力堅決鬥爭。

★★商鞅具有的品質:堅持真理,不畏艱難,敢於和頑固勢力作鬥爭,勇於創新,為改革不怕犧牲。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構成: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構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運等。

4、影響:

(1)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變成天府之國;

(2)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髮揮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

學好國中歷史的技巧

學會掌握鞏固知識的技巧———“巧學”

1、及時鞏固訓練。學完新課後的集中練習是能鞏固強化記憶,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説“温故而知新”,所以學完的知識要及時複習,根據記憶的規律,以往總是先快後慢,及時複習鞏固,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2、總體複習。歷史學科是一張規律性強,線索脈絡清晰的知識網,把握住歷史知識的縱橫聯繫,抓住關鍵以點帶面,歷史課的學習及總複習便會化難為易。

橫向聯繫的學習方法既要體現在總複習中,也應貫穿於每一節課的學習訓練過程中。老師每講到一個可以類比的歷史知識時,大家可以跟着老師的提示回憶所學的相同、類似的歷史知識,然後加以分析對比,把類似的歷史知識歸納到同一條記憶鏈條中去。

投壺的發展歷史

投壺是從先秦延續至清末的中國傳統禮儀和宴飲遊戲,投壺禮來源於射禮。在戰國時期較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發揚光大。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九

1、北宋的建立。

(1)時間:960年。

(2)建立者:趙匡胤。

(3)都城:汴京。

(4)發展:北宋政權建立後,陸續消滅了各地的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廣大地區。

2、契丹政權的建立。

(1)民族:契丹族。

(2)時間:916年。

(3)都城: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

(4)建立者:耶律阿保機。

(5)發展:契丹→遼。

3、檀淵之盟。

宋遼並立時期雙方經常進行戰爭,1004年,遼軍大舉進軍北宋,遼軍前鋒直指檀州,威脅到北宋都城的安全。

在寇準的請求下,宋真宗抵達檀州,宋軍士氣大振,重挫遼軍。

次年,雙方訂立合約,:雙方撤軍,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遼“歲幣”。史稱檀淵之盟。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十

第一課

1、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

2、距今約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類被稱為“北京人”。

3、還保留着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但他們已經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備了現代人的特點。

4、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

6、北京人已經使用。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7、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過着羣居的生活。

第二課星羅棋佈的氏族聚落

1、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華大地星力棋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河流域的和長江流域的。

2、距今約年的半坡聚落位於,現存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種植,飼養,還經常去。他們開墾耕地用、收割莊稼用、,加工穀物用、等。

3、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國是最早種植和的國家之一。其中,最早種植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種植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約年的河姆渡聚落位於,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種植,飼養、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他們在這些工具上,這是工具製作技術的又一進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式的。幾千年來,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時期,出現了私有財產,聚落的成員之間產生了貧富分化。

第三課傳説時代的文明曙光

1、相傳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嚐遍百草,發明醫藥,是中化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因此號稱。他還發明,開闢,使人們互通有無。

2、相傳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曆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發明了。

3、距今約多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已經出現部落聯盟。

4、和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黃 帝之後過了很久,、、先後成為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6、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後人稱之為“”。

7、是傳説中的治水英雄。他採用的方法,把洶湧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領導人民,,化水害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公元前21世紀,王位世襲制的實行及國家機構的設置,標誌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的出現。

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是以、和為代表。

夏朝開始進入奴隸制階段。西周實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進入鐵器時代。也開始確立了封建生產關係。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學術繁榮、百家爭鳴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國的有、、和。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