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梳理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4W

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梳理新版多篇

2020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 篇一

一、時間:17、18世紀

二、背景:①封建專制制度成為西歐國家資產階級力量發展的嚴重障礙。②自然科學的發展。

三、性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四、內容:一用、二批、三消滅、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國(發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資產階級上層利益)

觀點:(1)社會契約創造君權國家;(2)人民授予君權;(3)人民絕對服從民選君權;(4)支持專制王權,可以干涉私有財產;(5)宗教有助於維護社會秩序。

評論:提出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封建落後意識。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觀點:

(1)國家政權不應干涉私有財產

(2)主張君主立憲制,權力分屬議會、君主。

(二)法國

地位:啟蒙運動中心

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到較高程度,封建專制制度嚴重。

代表:

1、伏爾泰:(1)評價天主教會,但主張信仰上帝。(2)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提出三權分立原則;(2)權力制約與平衡。

3、盧梭:(1)“社會契約”論;(2)“人民主權”説。

4、狄德羅百科全書派。

六、影響:

(一)對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影響;

(二)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三)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

2020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 篇二

一、背景

1、政治保障: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確立。

2、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

3、資本條件:大機器生產以及對殖民地的商品輸出和掠奪,積累了大量的資金。

4、科技條件:自然科學突破性的進展

5、市場條件:世界市場的出現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二、主要成就

(一)最突出的成就:電力的廣泛應用

1、發明: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電機

2、影響:(1)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2)產生新興工業——電力工業。(3)有利淨化工業環境。

(二)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

1、發明:(1)70、80年代出現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2)90年代柴油機創制成功。(3)德國卡爾?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4)飛機。

2、影響:(1)縮短原料、商品運轉週期。(2)推動石油開採業的發展。(3)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化工業的產生。

(三)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1、發明:(1)19世紀70年代美國貝爾電話;(2)90年代意大利馬可尼無線電報

2、影響:都為迅速傳遞信息提供方便。世界各地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繫進一步加強。

(四)化學工業的建立

1、發明、發現:(1)從煤炭中提取氨、苯、染料。(2)1867年諾貝爾炸藥;(3)80年代改良製造無煙火藥的技術。

2、影響:大大促進軍事工業的發展,塑料、人造纖維等開始投入生產和實際應用。

三、特點:1)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堅實的科學基礎。

(2)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幾個先進的國家幾乎同時進行。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一國的範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3)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多數國家形成了兩次工業革命在時間上的交叉

四、影響

一、對發生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

(一)生產力極大發展

(二)壟斷組織的形成

[1、時間:19世紀晚期

2、原因:1、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的發展;2、自由競爭推動。

3、形成: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

4、形式:卡特爾、辛迪加(主要在流通領域)、托拉斯(突出生產領域)

5、認識(1)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2)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局部調整。]

(三)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

(四)形成壟斷國家集團,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加強對外侵略擴張。

(五)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二、對國際格局

(一)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確立

(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完全形成

(三)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性加劇

三、對社會主義運動

(一)合法鬥爭為主

(二)列寧主義誕生

2020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 篇三

一、漢初的黃老之學

1、社會背景:經濟殘敗,百業待興,休養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內容:黃帝的學説:治身(養生)。老子的學説:治國(無為而無不為,積極無為)。

3、特點:兼採眾家、積極無為。

4、作用:成為西漢初年的指導思想,使漢初社會迅速恢復元氣。

二、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1、背景:①儒學在秦朝遭到嚴重打擊,漢初逐漸復甦。②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漢初奉行的黃老之學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③社會形勢的發展需要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於是漢武帝“舉賢良對策”。

2、董仲舒新儒學。

來源。以《公羊春秋》為基礎,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和法家思想。

主張。①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宣揚“君權神授”,發揮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後人歸納為“三綱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統一來維護政治的統一。

影響。董仲舒對儒學思想的發展,有利於漢代的統治者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的統一,受到漢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學成為正統思想。漢武帝: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起用儒者參政。③興辦太學,建立地方教育系統。

4、影響:①新儒學適應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鞏固了國家統一,同時也限制君權的過度膨脹。②教育逐漸為儒學所壟斷,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③太學興盛,打破了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規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學在各郡縣得到推廣,在民間開始處於獨尊地位。⑤從此儒學之士在中國文化舞台上逐漸成為主角,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續兩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