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梳理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8W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梳理精品多篇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梳理 篇一

1.敢以煩執事古義:文中是對秦穆公的敬稱,不敢直接稱對方時的婉轉説法。今義:掌管某些項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動詞或名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個人。今義:尊稱人的妻子。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古義: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今義:比喻壞人的黨羽。

6.苟得聞子大夫之言。古義:古代官職,位於卿之下,士之上。今義:醫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古義:死在野外屍體不能收殮埋葬。今義:隱蔽的事物,缺陷,矛盾,問題等顯露出來。古義:原野。今義: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8.丈夫二十不齲古義:男子。今義:男女結婚後,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田地或疆域。

10.河內兇古義:穀物收成不好,荒年。今義:兇惡。

11.是使民養生葬死無憾也古義:供養活着的人。今義:保養身體。

12.鄰國之民不加少古義:更。今義:增加。

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音cān,驗,檢查。今義:探究並領會

14.假輿馬者古義: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義:腿,蟹腳。今義:兩腿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着地。

16.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此代指金屬製的刀劍等。今義:一種貴重金屬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梳理 篇二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取”同“娶”,娶妻)

2.箱簾六七十(“簾”同“奩”,古代盛梳粧用品的器具)

3.蒲葦紉如絲(“紉”同“韌”,堅韌,柔軟而又堅固)

4.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誓”同“愆”,過失、過錯)

5.府吏見丁寧(“丁寧”同“叮嚀”,囑咐)

6.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要”同“邀”,相約、約定)

(附:便要還家“要”同“邀”,邀請)

7.未至二三裏,摧藏馬悲哀(“藏”同“髒”,臟腑)

8.奄奄黃昏後(“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異義

1.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同情,憐憫。)

2.阿母得聞之,槌牀便大怒(古義:坐具,比板凳稍寬。今義:卧具。)

3.涕落百餘行(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4.感君區區懷(古義:忠誠相愛,真摯。今義:數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古義:信使,這裏指媒人。今義:書信,信件。)

6.處分適兄意,那得任自專(古義:處置、安排。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做出處罰決定。)

7.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古義:活着的人。今義:陌生人。)

8.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古義:彼此相通,連接。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三、一詞多義

1.適

①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出嫁)

②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適合、按照)

③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剛才、方才)

④少無適俗韻/削足適履(適合)

⑤從上觀之,適與地平(正、恰好)

⑥逝將去女,適彼樂土(到、往)

2.謝

①謝家來貴門/上堂謝阿母/謝家事夫婿(辭別)

②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辭謝)

③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勸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對對方親屬的尊稱)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讓,使)

4.舉

①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開口)

②舉手長勞勞/舉手拍馬鞍(舉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成功)

5.為

①為詩云爾(做、寫,動詞)

②非為織作遲(是,動詞)

③始爾未為久(算,動詞)

④阿母為汝求(替,介詞)

⑤時時為安慰(作為,動詞)

⑥自名為鴛鴦(叫作,動詞)

6.相

①相見常日稀(互相,副詞)

六合正相應(副詞,互相)

黃泉下相見(互相,副詞)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互相,副詞;互相,副詞)

仰頭相向鳴(互相,副詞)

②兒已薄祿相(xiàng,相貌,名詞)

③及時相譴歸(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我)

④會不相從許(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

⑤還必相迎取(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將(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戲莫相忘(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擱卿(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與“卿”復指)

⑩誓天不相負(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

⑾登即相許和(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他)

⒀躡履相逢迎(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他)

⒁悵然遙相望(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他)

7.自

①自可斷來信(即,馬上,副詞)

②自名秦羅敷/自命為鴛鴦(其,代詞)

③我自不驅卿(本來,副詞)

④葳蕤自生光(連詞“而”)

⑤物物各自異(相當於“有”,動詞)

⑥本自無教訓(已,已經,副詞)

⑦好自相扶將(與他詞合成詞組)

⑧不圖子自歸(自己)

自誓不嫁

舉動自專由

進止敢自專

哪得自任專

必修一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 篇三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長沙》

重要字音:沁(qǐn)園春百舸(gě)崢(zhēng)嶸寥廓(kuò)揮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攜(xié)來浪遏(è)飛舟

多音字:汗水可汗數字數典忘祖數見不鮮

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謾罵漫江惆悵為虎作倀蒼茫滄桑阻遏碣石

重要詞義:崢嶸:本義形容山勢高峻突出,引申為不平常。

揮斥方遒:熱情奔放,勁頭十足。遒,強勁有力。

激揚:激濁揚清,批評壞的,褒揚好的。

近義詞辨析:

寥廓:(天空)高原空曠。遼闊:(土地海洋等)遼遠廣闊。

意氣: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觀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

義氣:由於私人關係而甘於承擔風險或犧牲自己利益的氣概。如講義氣。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滾滾洪流,不可遏止。

2、《詩兩首》

重要字音:彷(páng)徨寂寥(liáo)惆悵(chàng)悽婉(wǎn)頹圮(pǐ)青荇(xǐng)

浮藻(zǎo)長篙(gāo)漫溯(sù)斑斕(lán)笙(shēng)簫

多音字:看守看見遒勁有勁着迷執著裝載記載悄悄悄然

重要字形: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牌坊惆悵稠密絲綢追溯朔風挑釁河畔斑斕無恥讕言波瀾頹圮祭祀杞人憂天

重要詞義:彷徨:(心事重重)地走來走去,猶疑不決。頹圮:坍塌,毀壞。

近義詞辨析:

沉澱:指沉到溶液底層的難以溶解的物質,比喻凝聚,積累。

積澱:指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習俗、文化。

彷徨:猶疑不決的走來走去。倘佯:自由自在地走來走去。

【課內閲讀】

1、對《再別康橋》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D)

A.“康橋”,現在通譯“劍橋”,即的劍橋大學所在地,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徐志摩年輕時曾在此讀書、生活過,結識過許多英國朋友,故對此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B.第二節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將岸邊柳樹倒映在劍河裏的情景,寫得甜蜜而美麗,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C.第三節運用擬人的手法,借水草的“招搖”,生動地寫出了康橋對他的熱情歡迎,同時用“甘心做一條水草”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刻骨銘心的眷戀之情。

D.第五節的“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是回憶往昔在劍河上盡興遊覽的情景,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的惆悵之情。

2、對《再別康橋》分析鑑賞錯誤的一項是(A)

A.“那榆陰下的一潭”明明是清泉,詩人偏説不是,而把它想像成“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這一方面寫出夢之美,夢之虛幻,另一方面,也很自然地過渡到下文尋夢的描寫。

B.詩人用“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把夢具象化,把抽象的詩意化為具體的形象,非常生動。

C.在充滿詩意的地方詩人竟然不能放歌,是不可遏制的離情使詩人陷入沉默。

D.最後一節將“輕輕”換成“悄悄”,這些疊字的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並把濃烈的詩情化為一種瀟灑。

3、對《雨巷》的賞析,説法不恰當的一項是(D)

A.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藉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

B.“我”在孤寂中仍懷着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

C.詩中的“我”、“雨巷”、“姑娘”並非是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徵意味的抒情形象。

D.詩人把自己苦悶彷徨的心態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

4、對《雨巷》這首詩歌表現方法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

A.這首詩歌既採用了象徵派重暗示、重象徵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對於音樂美的追求。

B.本詩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悦耳的樂感。

C.本詩反覆出現的“丁香”意象及其藴藉的特定情感元素,借鑑了古代吟詠丁香名句,如李煜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D.在本詩中,雨巷、油紙傘、丁香、籬牆、女郎、獨行者等,編制出雨中江南小巷一隅的畫面,具有傳統文化的氣息與古典美。

3、《大堰河——我的保姆》

【基礎知識】

重要字音:青苔(tāi)荊棘(jí)火缽(bō)忸(niǔ)怩麥糟(zāo)燉(dùn)肉

團箕(jī)凌侮(wǔ)叱(chì)罵

多音字:瓦菲菲薄泥巴拘泥漂泊湖泊青苔舌苔

重要字形:碾碎輾轉堤堰揠苗助長偃旗息鼓凌侮陵墓稜角忸怩鈕釦樞紐

重要詞義: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給別人,換取一筆錢,到期還款,收回原物。

天倫:指父子、兄弟等關係。瓦菲:生長在瓦縫中的野草。凌侮:欺凌,侮辱。

近義詞辨析:養育:撫養和教育。養活:供給東西使生活。

【課內閲讀】

1、《大堰河――我的保姆》結尾中説這首詩也是獻給“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意在表明(A)

A.詩人的感情,由一個狹小的範圍,昇華到一個更高、更廣的天地。

B.詩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樣的保姆和像詩人自己—樣的乳兒在感情上的共鳴。

C.詩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舊社會,想號召人們起來鬥爭。

D.詩人的感情,融會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樣的保姆和像詩人自己一樣的乳兒的感情。

2、“我是地主的兒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這句坦誠的聲明告訴我們(B)

A.“我”雖然出身於地主家庭,但是,卻是農民的兒子。

B.“我”和大堰河的養育關係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緣關係更親密。

C.“我”是地主的兒子,和大堰河只不過是養育關係。

D.“我”不忘養育之恩。

3、“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時,乳兒不在她的旁側。”作者一再強調“乳兒不在她的旁側”是為了説明(D)

A.大堰河死得很淒涼。

B.大堰河臨死時仍在牽掛她的乳兒。

C.“我”回家後和大堰河家失去聯繫。D.“我”的遺憾自責的心情。

4、為了加強情感和音節的旋律,詩中採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段?(C)

A.排比誇張重複B.對比重複擬人C.重複排比對比D.借代對比排比

第二單元(《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

一。通假字(解釋加點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語氣詞,”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説(説,通“悦”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8.。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9、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13、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二。古今異義(解釋加點字)

1、行李之往來((古義:出行的人)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人)4.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

5、持千金之資幣物(古義:禮品)6.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古義:袒露一隻臂膀)8.諸郎中執兵(古義:宮廷的侍衞)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義:投擊)10.斷其左股(古義:大腿)

11、沛公居山東時(古義:崤山以東)12.約為婚姻(古義:結為兒女親家)

1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義:意外的變故)14.將軍戰河北(古義: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三。詞類活用(解釋加點字)

1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同下文“秦軍”)2若亡鄭而有益於君(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

3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4越國以鄙遠((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方的土地)

5朝濟而夕設版焉(“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詞當狀語,用匣子)8又前而為歌曰(前:名詞當動詞,上前)

9乃朝服,設九賓(朝服:名詞當動詞,穿起上朝的衣服)

10頃之未發,太子遲之(遲:意動用法,認為……遲緩)

11使使以聞大王(聞:使動用法,使……聽到)12箕踞以罵曰(箕踞:名詞當狀語,像簸箕一樣)

13其人居遠(遠:形容詞當名詞,遠方)14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詞當動詞,穿衣戴帽)

15進兵北略地(北:名詞當狀語,向北)16羣臣怪之(怪:意動用法,認為……奇怪)

17籍吏民(造户籍冊或登記)18范增數目項王((目:名詞作動詞,使眼色)

19刑人如恐不勝(刑:名詞作動詞,用刀割刺)20道芷陽間行(道:名詞作動詞,取道)

21沛公欲王關中(王:名詞作動詞,稱王)22於是項伯復夜去(夜:名詞作狀語)

23吾得兄事之(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那樣)24日夜望將軍至(日夜:名詞作狀語,每日每夜)

2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詞作狀語,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26頭髮上指(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27項伯殺人,臣活之(活:使動,使……活)28從百餘騎(從:使動,使……跟從)

29素善留侯張良(善:形容詞作動詞,交好)

四、一詞多義:

1、鄙:①越國以鄙遠(邊邑,邊遠的地方)②蜀之鄙有二僧(邊遠的村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陋鄙俗)④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輕賤)

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輕視)⑥敢竭鄙誠,恭疏短引(自謙之詞)

⑦北蠻夷之鄙人(鄙陋鄙俗)

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損害,衰敗)②敝人(謙詞)

③曹操之眾,遠來疲敝(疲憊)④敝帚自珍(壞,破舊)

3、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②不及召下兵(士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軍隊)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兵器,武器)

⑤棄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⑥故上兵伐謀(用兵的策略)

4、辭: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②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告辭)

③王粲長於辭賦(文體的一種)④辭樓下殿,輦來於秦(辭別,告別,離開)

⑤單于使衞律召蘇武受辭(審訊,審問)⑥一言半辭(言詞、話)

5、顧:①顧計不知所出耳(但,只是,不過)②荊軻顧笑武陽(回頭)

③三顧臣與草廬之中(探望,拜訪)④大行不顧細謹(考慮)

⑤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卻)⑥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顧念)

⑦終已不顧(回頭)

6、見:①秦王必喜而見臣(召見)②而燕見陵之恥除矣(表被動)

③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會見)④圖窮而匕首見(現,露)

⑤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引見,使……見)⑥而其見愈奇(看見的東西)

⑦汝真女子之見(見識,見解)⑧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表被動)

⑨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偏指動作一方,我)

7、舉:①願舉國為內臣(全)②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舉起)

③殺人如不能舉(盡)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舉行,發動)

⑤是以眾議舉寵為督促(推薦,推舉)⑥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攻下,佔領)

⑦舉以予人,如棄草芥(拿)⑧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舉起,抬起)

⑨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都)

8、窮:①圖窮而匕首見(盡,完)②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窮盡,完結)

③窮則獨善其身(困窘,處境困難)④復前行,欲窮其林(窮盡)

⑤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盡頭)

9、若:①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如果)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③彷彿若有光(好像)④若入前為壽(你)

⑤若屬皆且為所虜(你們)⑥彼與彼年相若也(相似)

⑦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形容詞詞尾,……的樣子)⑧以若所為,求若所欲(這,這樣)

10、勝:①沛公不勝杯杓(禁得起,受得住)②刑人如恐不勝(盡、完)

③何可勝道也哉(盡、完)④此時無聲勝有聲(勝過、超過)

⑤餘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美、美好)

11、説:①説盡心中無限事(講述,談説)②而聽細説,欲誅有功之人(言論,説法,主張)

③范增説項羽曰(勸説,説服)④秦王必説見臣(喜歡,高興)

⑤《師説》(古代一種文體)⑥詣太守,説如此(陳述)

12、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②猥以微賤,當侍東宮(身份低微)

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④味苦而微辛(略微)

⑤其文約,其詞微(微妙,深奧)⑥微服私訪(隱蔽,不顯露)

⑦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偷偷地,暗暗地)

13、許:①許之(答應)②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處所、地方)

③時人莫之許也(贊成、同意)④潭中與可百許頭(表示約數)

⑤問渠那得清如許(這樣、這麼)

五。重點實詞、虛詞(解釋加點字)

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還)2.鄭既知亡矣(已經)3.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況且)

4、朝濟而夕設版焉(渡河)5.唯君圖之(希望)6.進兵北略地(奪取)

7、願足下更慮之(改變)8.以試人,血濡縷(沾濕)9.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贈送)10.比諸侯之列(並排)11.願大王少假借之(稍微)12.乃其匕首提(扔、擲)秦王

13、旦日饗(犒勞)士卒14.料大王士卒足以當(抵擋)項王乎15.君安(怎麼)與項伯有故

16、然不自意(料想)能先入關破秦17.披(分開)帷西向立18.卮酒安足(值得)辭

19、竊(私下)為大王不取也20.會(正趕上,恰巧)其怒,不敢獻

六、文言虛詞

而夜縋而出(而,修飾連詞)若亡鄭而有益於君(而、順承連詞)

今急而求子(而,才,表順承),朝濟而夕設版焉(而,錶轉折,連詞)

以敢以(之)煩執事(以、介詞、用、拿)越國以鄙遠(以、表順承連詞)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把…作為)

之鄰之厚,君之薄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夫晉,何厭之有(提賓標誌)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結構助詞,的)將焉取之(代詞,指代土地)

焉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不譯)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麼)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為什麼)

為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被,介詞,表被動)為之奈何(對,介詞)

乃為裝譴荊軻(整理,動詞)乃令秦武陽為副(做,擔任)

為變徵之聲(發出,動詞)又前而為歌曰(作,動詞)

嘉為先言於秦王曰(替)願舉國為內臣(做,動詞)

使子嬰為相(動詞,任,做)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介詞,被)

軍中無以為樂(動詞,作為)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表判斷,是)

何辭為(句末語氣詞,呢)

因蒙故業,因遺策(動詞,繼承、沿襲)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副詞,就、於是)

因擊沛公於坐,殺之(副詞,趁勢,趁機)

者誰為大王為此計者(呢,也可不譯,助詞)今者項莊拔劍舞(用在時間名詞之後表示停頓,助詞)

亞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詞之後表示提頓,並判斷作用,助詞)

七。特殊句式(請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一)判斷句

1、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

2、以亂易整,不武。(用散亂來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覆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卻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義的。)

6、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他)是沛公的護衞樊噲。)

7、此亡秦之續耳。(這是走秦朝滅亡的老路啊。)

8、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們是魚肉。)

9、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之所以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是為的防備其他盜賊竄入和意外的變故。)

(二)倒裝句

1、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那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呢?)

2、其無禮於晉。(介詞結構後置句)(因為鄭伯(曾經)對待晉侯沒有禮貌)

3、亡鄭而有益於君。(介詞結構後置句)(倘使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

4、王拜送於庭。(狀語後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

5、及賓客知其事者。(“者”,定語後置的標誌)(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

6、具以沛公言報項王。(介詞結構後置)(把沛公的話一一報告了項王。)

7、得復見將軍於此。(介詞結構後置)(能夠在這裏又見到您。)

8、籍何以至此?(疑問代詞作賓詞前置)(我怎麼會這樣!)

9、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大王來的時候帶什麼?)

10、沛公安在?(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沛公在哪裏?)

(三)省略句

1、晉軍函陵。(晉國軍隊駐紮(在)函陵。)2、敢以煩執事?(我怎麼敢用(這件事)來煩勞您。)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放棄進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現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户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取他的頭顱。)

5、人不敢與忤視。(人們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6、荊軻有所待,欲與俱。(荊軻等待着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

7、嘉為先言於秦王曰。(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進言。)

8、為擊破沛公軍。(為我打敗沛公的部隊!)9、加彘肩上。(把豬肘放在(盾的)上面。)

(四)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為奴。)

2、而燕見陵之恥除矣。(而且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去了。)

3、若屬皆且為所虜。(我們這些人都要被他俘虜了!)

八、找出課文中的成語典故

(1)切齒拊心:語出本文,又作“切齒腐心”。形容憤恨到極點。

(2)一去不復返:語出本文。一去之後就不再回來。後亦稱人或者已成陳跡。唐崔顥《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3)髮上指冠:語出《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毛髮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發盡上指冠”暗引此語。

(4)圖窮匕首見:語出本文。比喻事情發展到了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

(5)無可奈何:語出本文。沒有辦法,無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

(6)悲歌擊築: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7)勞苦功高:勞苦而功高如此

(8)秋毫無犯:秋毫不敢有所近

(9)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10)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九、重點翻譯句:

1、越國以鄙遠:越過別國而把遠地當作邊邑。

2、共其乏困: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

3、焉用亡鄭以倍鄰:為什麼要滅掉鄭國來給鄰國(指晉國)增加土地呢?

4、唯君圖之:希望您考慮這件事;圖,考慮,圖謀

5、朝濟而夕設版焉: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設版,修築防禦工事

6、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依靠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以散亂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是到不了這個地步的

8、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他的邊境,又想往西擴大邊界。

9、夫晉,何厭之有:晉國,有什麼能滿足的呢?

10、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説是刻毒的

11、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過易水了。旦暮,早晚,形容時間極短

12、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麼辦法罷了。顧,不過,表示輕微的轉折

13、荊軻有所待,欲與俱:荊軻等待另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

14、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覆命的,是沒用的小子

15、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也: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來投奔我,我不忍心因為自己的事而傷害了有德行的人的心意。

16、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供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廟:願意全國上下做秦的臣民,(燕王)排在諸侯的行列,供應賦税和郡縣一樣,只要能奉守先王的宗廟。

17、終已不顧:始終不回頭18、唯大王命之:一切聽從大王的吩咐

19、少假借之:稍微原諒他些20、使畢使於前: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1、今得而聞教:而今才聽到(您)的指教21、乃為裝譴荊軻:於是整理行裝,派遣荊軻上路

23、與之同命:與他同生共死24、沛公安在:沛公在哪裏?25、按劍而跽:握着劍,跪着身子

26、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殺人惟恐不能殺光,對人用刑惟恐不能用盡酷刑

27、竊以為大王不取也:私意認為大王不採取這種做法(為好)

28、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幹大事不必拘泥小節,行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

29、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項伯於是連夜騎馬到沛公的軍營裏

30、沛公奉為壽,約為婚姻:沛公舉起酒杯祝項伯健康,(又)跟他約定結為兒女親家

31、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沛公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擔任宰相,佔有全部珍寶

32、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軍營裏沒有用來助興的,請讓我來舞劍助興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梳理 篇四

一、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XX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的長篇神話小説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古代最的長篇歷史小説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説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説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説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説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説是茅盾的《子夜》;

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説集是魯迅的《吶喊》。

二、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説”:《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説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温、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淨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閲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説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鬆、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鹹。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説“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鈎、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學府為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A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B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C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D殿試,是科舉制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正式科舉考試,時間每年一次,地點府(州)縣,應試者儒生、童生,獲取功名秀才-鄉試,時間三年一次(秋),地點省城,應試者秀才,獲取功名(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時間三年一次(春),地點禮部(京城),應試者舉人,獲取功名(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時間會試後同年4月,地點宮殿,應試者貢士,獲取功名(進士)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正式的科舉考試分類: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連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古代科舉考試。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梳理 篇五

實詞

通假字

終老不復取(“取”通“娶”)

箱簾六七十(“簾”通“奩”,嫁粧)

蒲葦紉如絲(“紉”通“韌”)

摧藏馬悲哀(“藏”通“髒”)

合葬華山傍(“傍”通“旁”)

府吏見丁寧(“丁寧”通“叮嚀”)

雖與府吏要(要通邀)

槌牀便大怒(槌通捶)

古今異義

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同情,憐憫)

千萬不復全(古義:無論如何;今義:再三叮囑)

葉葉相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感吾區區懷(古義:真摯的情義;今義:數量少,事物不重要)

汝豈得自由(古義:自作主張;今義:不受拘束和限制)

本自無教訓(古義:教養;今義:從錯誤失敗中取得知識)

共事二三年(古義:一起過日子;今義:在一起工作)

處分適兄意(古義:處理安排;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按情節輕重做出處罰決定)

便利此月內(古義:吉利;今義:方便)

多謝後世人(古義:多多勸告;今義:多多感謝)

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訴,今:常指一種顏色)

槌牀便大怒(牀:古:坐具今:睡覺的地方)

躡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馬)

再拜還入户(再:古:兩次今:下一次)

自可斷來信(來信:古:使者,指媒人今:書信)

渠會永無緣(渠:古:他今:常指人工開鑿的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