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語文必修3知識點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2W

高一語文必修3知識點精品多篇

高一語文必修三知識點 篇一

一、語文知識點

1、小説三要素:A人物,B情節,C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A論點,B論據,C論證

3、比喻三要素:A本體,B喻體,C喻詞

4、記敍文六要素(五W+H):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過how,何果what

5、律詩四條件:A八句四聯(首頷頸尾),B偶尾同韻,C中聯對偶,D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A敍述,B議論,C抒情,D説明,E描寫

7、六種説明文説明方法:A舉例子,B列數字,C打比方(喻),D作比較,E分類別F下定義

8、三種説明文説明結構:A總分總結構,B總分結構,C分總結構

9、三大説明文説明順序:A按時間順序,B按空間順序,C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A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A舉例法,B對比法,C,喻證法,D,E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A比喻,B擬人,C排比,D誇張,E反問,F設問,G反覆,H對偶(簡記為:喻擬排誇,二反設對)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A外貌描寫,B語言描寫,C動作描寫,D心理描寫(簡記為:外語動心)

14、七種短語類型:,A並列短語,B偏正短語,C,主謂短語,D動賓短語

E動補短語,F介賓短語,G的字短語(按功能劃分為七種)

A名詞性短語,B動詞性短語,C形容詞性短語(按詞性分三種)

15、六種句子成分:A主語,B謂語,C賓語,D補語,E定語,F狀語

16、十二詞類(性):A名動形,B數量代,C副介連,D助歎擬

17、三種記敍方法(順序):A順敍,B倒敍,C插敍

18、三種省略號作用:A表引文內容省略,B表列舉事項省略,C表説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A表解釋説明前文,B表後文跳躍轉折,C表聲音中斷延長D表時地數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A表引用實際內容,B表諷刺反語,C表特定稱謂,D表着重強調

高一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二

一、通假字

1、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彎曲,使……彎曲)

2、知明而行無過(“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

4、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曬)

二、古今異義

1、博學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2、參古義:驗,檢查。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參加,參考。

3、疾古義:強。例:聲非加疾也(這裏指聲音宏大);疾風知勁草。

今義:疾病,快。

4、假古義:憑藉,藉助。例:假輿馬者。

今義:與“真”相對。

5、金古義:金屬製的刀劍。例:金就礪則利。

今義:金銀。

6、爪牙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

7、用心古義:思想意識活動。例如:用心一也。

今義:讀書用功或對某事肯動腦筋。

8、用古義:因為;今義: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古義:腳或腿;今義: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託古義:容身,託身;今義: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如: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作狀,向上、向下)

2、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水)

(二)動詞的活用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其曲中規(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形作名,高處)

2、形容詞作動詞

故木受繩則直(直:形容詞作動詞,變直)

3、形容詞的使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數詞作形容詞(一説是數詞作動詞)

用心一也(一,數詞作形容詞,專一)

四、一詞多義(結合完成練習二)

1、絕

①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口技》)(停止)

②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隔絕)

③以為妙絕(《口技》)(極點)

④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橫渡)

⑥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傳》)(斷絕)

2、強

①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強健、強壯)

③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詩》)(有餘、略多)

④乃自強步,日三四里(《觸龍説趙太后》)(qiǎng,勉強)

⑤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戰》)(強盛)

3、假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勸學》)(藉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假裝)

④假有人焉,舉我言復於我,亦必疑其誑(假如、如果)

4、望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遠看)

②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盼望、希望)

③先達德隆望尊(《送東陽馬生序》)(聲望)

④予猶記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記》)(農曆十五日)

5、聞

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聽見)

②博聞強志(《屈原列傳》)(見聞、見識)

③初聞涕淚滿衣裳(《聞軍官收河南河北》)(聽説)

④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鄒忌諷齊王納諫》)(使上級聽見)

⑤況草野之無聞者歟(《五人墓碑記》)(聲望、聲名)

⑥以勇氣聞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聞名、出名)

⑦掃後更聞香(《和張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斷句

①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②用心一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③用心躁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定語後置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三)被動句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詞,它)為輪

②蟹(省謂語“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例句: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語文的答題方法有哪些 篇三

一、表達方式:記敍、描寫、抒情、説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敍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敍順序:順敍、倒敍、插敍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敍述方式:概括敍述、細節描寫

十二、説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説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説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結局

十五、小説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高一語文必修3知識點 篇四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剛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通“毋”,不要)

(2)無失其時(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通“斑”,此處指頭髮花白)

(4)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僅僅)

2.特殊詞義

(1)河內兇(穀物收成不好,荒年)

(2)鄰國之民不加少(副詞,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過)

(4)數罟不入洿池(細密)

3.一詞多義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前一個為動詞,吃;後一個為名詞,食物)

(2)數

數口之家,可以無飢譯(幾,若干)

數罟不入洿池(密)

願令得補黑衣之數(數目)

扶蘇以數諫故(屢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過)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彎曲)

系向牛頭充炭直(通值,價錢)

(4)勝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盡)

驢不勝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謂戰勝於朝廷(勝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超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美的)

(5)發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打開)

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派遣)

百發百中(發射)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花開)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窮兵黷武(軍事力量)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軍隊)

草木皆兵(士兵)

4.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填然鼓之(敲鼓)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稱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5、古今異義

(1)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2)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古:穀物收成不好今:兇惡,厲害)

(3)棄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

(4)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古:供養活着的人今:保養身體)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憑藉今:表示同意,認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為這樣,而意為卻今:轉折連詞)

(7)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歸咎今:沒有罪過)

二、文言虛詞

1.而

(1)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棄甲曳兵而走

(2)連詞,表承接:或百步而後止

(3)連詞,錶轉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殍而不知發

(4)連詞,表並列: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

2.其

(1)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裏”:則移其民於河東

(2)代詞,作定語成分:移其粟於河內(代河東的)/無失其時(它們的)

3.之

(1)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寡人之於國也/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2)結構助詞,的:察鄰國之政/王道之始也

(3)襯音助詞,無義:填然鼓之/樹之以桑

⑷代詞,作賓語成分:申之以孝悌之義(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説的事)

4.焉

(1)句末語氣助詞:盡心焉耳矣

(2)代詞: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詞,這樣:河東兇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詞詞尾,相當於“地”:填然鼓之

6.於

(1)介詞,對於:寡人之於國也

(2)介詞,表比較,比: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3)介詞,在: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斷)

(3)非我也,歲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問句

(1)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問代詞,與“也”連用,表疑問)

(2)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疑問代詞“何”與“如”連用,表疑問)

(3)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疑問代詞“何”在此表示反問)

3.省略句

(1)(寡人)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語“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棄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語“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以”後省“是”,“以是”相當於“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語“梁惠王”)

(5)(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省去主語“孟子”)

(6)(國家)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省去主語“國家”)

(7)(王)則日:“非我也,歲也。”(省去主語“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裝句

(1)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於鄰國多,介詞賓語後置)

(2)申之以孝悌之義(以孝悌之義申之,介詞賓語後置)

(3)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於道路女戴,介詞賓語後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