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必修一【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3W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必修一【新版多篇】

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 篇一

㈠、動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動詞的使動用法,顧名思義,就是“主語所代表的人物並不實行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實行這個動作。”②在古代漢語中,不及物動詞常有使動用法。例:

1、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師》)亡,使……滅亡。

2、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過秦論》)

亡,使……滅亡。

3、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滕王閣序》)屈,使……委屈;竄,使……逃竄。

4、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六國論》)

卻,使……退卻。

5、近以鍾罄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石鐘山記》)鳴,使……鳴叫。

6、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病梅館記》)復,使……恢復;全,使……保全。

7、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傳》)負,使……承擔。

8、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廉頗藺相如傳》)

歸,使……回去。

9、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鴻門宴》)

從,使……跟從。

10、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齊桓晉文之事》)朝,使……朝見。

11、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

活,使……活下來。

1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伶官傳序》)

興,使……興盛;亡,使……滅亡。

㈡、名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③“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滕王閣序》)

下,使……放下來。

2、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鴻門宴》)王,使……做大王。

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就是④“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例:

1、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磨厲之於義。

(《勾踐滅吳》)潔,使……潔淨;美,使……美麗;飽,使……温飽。

2、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過秦論》)

弱,使……削弱。

3、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過秦論》)

弱,使……變弱。

4、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齊桓晉文之事》)危,使……危險。

5、臣請完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傳》)

完,使……完整無缺。

6、今媪尊長安君之位。(《觸龍説趙太后》)

尊,使……尊貴。

7、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勾踐滅吳》)

恥,使……受恥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

(《報任安書》)辱,使……受辱。

《張衡傳》 篇二

張衡字平子,是南陽郡西鄂縣人。張衡年輕時擅長寫文章,曾到三輔一帶遊學,趁機進了洛陽,在太學學習,於是通曉五經,貫通六藝。雖然才華高於世人,卻並不驕傲自大。他總是舉止穩重、淡泊寧靜,不喜歡與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間,被推舉為孝廉,卻不應薦,屢次被公府徵召卻不就任。此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公貴族到一般官吏,沒有不過度奢侈的。張衡於是摹仿班固的《兩都賦》寫了《二京賦》,憑藉它來(向朝廷)諷喻規勸。精心構思潤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將軍鄧騭認為他的才能奇特,屢次徵召他,他也不去應召。

製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氣象和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漢安帝常聽説他擅長術數方面的學問,命公車特地徵召他,任命他為郎中。兩次遷升為太史令。於是,張衡就精心研究考驗陰陽之學,精闢地研究出測天文儀器的正確道理,製作渾天儀,著成《靈憲》《算罔論》等書籍,論述極其詳盡。

順帝初年,又兩次轉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職。張衡不趨附當時的那些達官顯貴,他所擔任的官職,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從太史令上離任後,過了五年,又回到這裏。

順帝陽嘉元年,張衡又製造了候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是用純銅鑄造的,直徑有8尺,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央凸起,樣子像個大酒尊。外面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內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銅柱,銅柱的周圍伸出八條滑道,還裝置着樞紐,用來撥動機件。外面有八條龍。龍口各含一枚銅丸,龍頭下面各有一個蛤蟆,張着嘴巴,準備接住龍口吐出的銅丸。儀器的樞紐和機件製造得很精巧,都隱藏在酒尊形的儀器中,覆蓋嚴密得沒有一點縫隙。如果發生地震,儀器外面的龍就震動起來,機關發動,龍口吐出銅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銅丸震擊的聲音清脆響亮,守候機器的人因此得知發生地震的消息。地震發生時只有一條龍的機關發動,另外七個龍頭絲毫不動。按照震動的龍頭所指的方向去尋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實際發生的地震來檢驗儀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靈驗如神。從古籍的記載中,還看不到曾有這樣的儀器。有一次,一條龍的機關發動了,可是洛陽並沒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學者都怪它這次沒有應驗。幾天後,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來了,證明果然在隴西地區發生地震,大家這才都歎服地動儀的絕妙從此以後,朝廷就責成史官根據地動儀記載每次地震發生的方位。

(漢順帝)永和初年,張衡調離京城,擔任河間王的相。當時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與河間王一起胡作非為。張衡上任之後治理嚴厲,整飭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黨的姓名,一下子同時逮捕,拘押起來,於是上下敬畏恭順,稱讚政事處理得好。(張衡)在河間相位上任職三年,給朝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朝廷任命他為尚書。張衡活了六十二歲,於永和四年去世。

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 篇三

《荊軻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説見臣説,通“悦”,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着。

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於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古義:宮廷侍衞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現象:

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於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羣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於)咸陽宮

4、而(羣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後置

1、常痛於骨髓(介賓短語後置)

2、嘉為先言於秦王(介賓短語後置)

3、燕王拜送於庭(介賓短語後置)

4、使畢使於前(介賓短語後置)

定語後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點實虛詞

1、發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打開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出發

發盡上指冠頭髮

2、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不過

荊軻顧笑武陽回頭

3、為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被

為之奈何對付,處理

乃為裝遣荊軻準備

乃令秦武陽為副做為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因為

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發出

4、而

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並且,表遞進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卻,錶轉折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就,或不譯,表承接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相當於“地”或不譯,表修飾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2、然則將軍之仇報(既然這樣,那麼)

3、荊軻有所待(有……的)

4、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複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6、以故荊軻逐秦王(因此)

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 篇四

燭之武退秦師

左丘明(先秦)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説,與鄭人盟。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亦去之。

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 篇五

一。一詞多義

“之”

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事(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錶轉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於之”,在那裏)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裏)

“其”

①以其無禮於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三中“若、説、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③秦伯説(同“悦”)

④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三。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詞用作動詞,駐紮)

②既東封鄭(封,疆界。這裏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③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⑤越國以鄙遠(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

⑥若亡鄭而有益於君(使動用法,使……滅亡)

⑦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異義

①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②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

A.以其無禮於晉B.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C.佚之狐言於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省略介詞“於”)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

C.敢以(之)煩執事(省略介詞賓語,以之)

(3)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誌)

《赤壁賦》 篇六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氏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讚美明月的詩句,歌唱婉轉優美的樂曲。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在南鬥星和牽牛星之間徘徊。白茫茫的水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着天際。聽憑小船在茫無邊際的江上飄蕩,凌於蒼茫的萬頃江面之上。在天空裏乘風浮游,並不知到哪裏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脱離人世飛去,生出翅膀,飛天成仙。

於是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着船邊應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蘭船槳,用槳板劃開澄明的江水,船兒在月光浮動的水面上逆流而進。我的心懷悠遠,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簫,按着聲調和節拍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哀怨有如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訴,尾音婉轉悠長,絲絲縷縷繚繞不絕。能使潛伏在深淵的蛟龍聞聲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蘇氏的神色嚴肅起來,整理好衣襟端坐着,問同伴:“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同伴回答説:“‘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麼?這裏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環繞,山樹茂密,一片蒼翠。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戰船綿延千里,旌旗遮蓋住天空,在江邊斟酒,橫轉長矛吟詩作賦,本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裏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伴,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着一葉小舟,舉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樣寄託在天地間,像滄海中的一粒慄米那樣渺小。哀歎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希望與神仙作伴遨遊長空,與明月一同長久存在。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能把簫聲託付給秋風。”

蘇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卻並沒有流走;像月亮那樣有圓有缺,但始終沒有消減或增長。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上天的無盡寶藏,你我可以一起享用。”於是同伴喜笑顏開,更換酒器重新飲酒。菜餚果品都已經吃完了,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亂。蘇子與同伴在船裏交錯地睡在一起,不知不覺天邊已經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