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敬業與樂業》閲讀答案閲讀題原文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99K

《敬業與樂業》閲讀答案閲讀題原文新版多篇

《敬業與樂業》閲讀答案閲讀題原文 篇一

一、主旨

《敬業與樂業》是近代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所作的一次講演。演講針對聽眾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並殷切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二、結構

這篇演講,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

講演開篇處就提出題目來由,便於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而第一段末尾的“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更是生動有力地揭示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是為文章的第一部分。

然後,作者先後談了“有業”“敬業”“樂業”三個問題。

作者先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前提是“有業”的觀點,並引用孔子的話和百丈禪師的故事,得出了“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的結論,強調“有業”乃做人之本。

接着,作者論述了“敬業”的重要性,這是第二部分的第1層。

其中第3段,作者主要闡述了什麼叫做“敬”。在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之後,就緊接着配上了作者自己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後又順理成章地論述了凡人類的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情,“其性質都是可敬的”,並舉“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説明“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第4段主要是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作者先引用了《莊子》中的語句並對之作了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乾淨,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説明無論做什麼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要敬業)。

接着,作者又從反面論述了“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職業不敬”的害處,並引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性。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説理立於不敗之地。

文章的第5、6段,主要論述了“樂業”的重要性,這是第二部分的第2層。

這裏,作者採用了擺事實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第5段,作者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歎“做工苦”這樣一個事例,説明要“從勞動中找出快樂來”,這就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的“樂”。第6段,作者深入一步,論述了“樂業”的道理,分四點説明“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着,作者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是“人類理想的生活”。

演講最後,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樂趣”,指出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和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強調“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結束句“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簡短而感歎的語句,充滿了對青年學生的殷切期望。

三、延伸

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我們應深入思考、探討以下問題。

1.應該怎樣理解文中“業”的含義?

文中之“業”,並不侷限於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因此,“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於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於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指出這一點,可以擴展梁啟超主張的適用範圍,也有利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閲讀本文。

2.怎樣深入理解樑先生所講的“敬業”精神?

可以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定背景來領會梁啟超提倡“敬業與樂業”的良苦用心。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梁氏的“敬業”説,有着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敬業與樂業》閲讀答案閲讀題原文 篇二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恰當運用事例或道理證明自己觀點的方法。

2.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3.結合生活體驗品味哲理,瞭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建立快樂學習觀。

【教學重難點】

1.通過範讀、跟讀、自由讀、表演讀等方式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2.學習恰當運用事例或道理證明自己的觀點。

(本文教學擬設一系列緊扣文本又貼近生活的話題,在對話中推動學生閲讀、思考和探究。)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

提出疑問:

1.你理解的“業”指的是什麼?職業、工作。

2.“敬業”是什麼意思?專心致力於工作。

3.“樂業”又是什麼意思?快樂地工作。

4.標題是否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否。

二、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結合註解1瞭解梁啟超。

補充:(多媒體呈現)

梁啟超自號“飲冰”,取的是莊子內熱飲冰之意,只是數十年的“飲冰”,也未能涼了他的熱血。

“飲冰”與《飲冰室合集》:“飲冰”,語出《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意思是現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飲冰,我難道內心很焦熱嗎?後人以“飲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反覆閲讀課文,討論:(多媒體顯示問題)

1.演講中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的觀點?

明確:“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作者先後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明確:作者首先論述有業之必要,因為“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接着再論述敬業之重要和樂業之重要;最後歸結全文: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既有責任心又有趣味。

四、深入研討

設計如下話題:(多媒體呈現話題)

1.課文是如何論述有業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讀3、4自然段,正音。)

樑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話和百丈禪師的故事,得出“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的結論,強調“有業”是做人之本。

2.“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化用自古語“百事孝為先,萬惡淫為首”,談談這樣化用的好處。

準確的化用旗幟鮮明地表明瞭講演者的態度,極有感染力。

3.請結合現實談談你對“業”的看法。

示例:(多媒體呈現)

(1)一個人有了職業,好處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獻,充實了生活,也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踏踏實實的。一旦一個人沒有了職業,他可能會去乞討,就失去了人的尊嚴,更惡劣一點,他可能去幹一些不利於國家、不利於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膽的,肯定沒有快樂。這樣就會影響到社會風氣。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地談到了有業既利於自己,也利於社會,並從反面説到了無“業”的危害。)

(2)當一個人整天無所事事,他就會像一隻離羣的大雁,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會感到無比的鬱悶與孤寂,即使他想掩蓋,也不能擺脱他的形隻影單。所以,有業是必要的。(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地描述出無業的悲哀,讓我們明白有業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業

聽了同學們的討論,請寫一段文字補充論證有業之必要。(討論可能會一晃而過,要求學生寫出來,有助於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知識回放

聽寫詞語: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理至易明、飽食終日、言行相顧、心無旁騖、趨之若鶩、褻瀆、發憤忘食、老之將至、強聒不捨。

二、繼續研讀課文

1.課文是如何論述敬業之重要的?請勾劃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論證思路。

(1)首先解釋什麼是敬?

明確:“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2)接着論證“為什麼該敬呢?”作者用了一個極具感情的詞語來説明職業是可敬的。

明確:“神聖”。

(3)作者還舉了事例來證明“職業的神聖”。

明確:“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你覺得哪些人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示例:(多媒體呈現)

①居里夫人在實驗室裏勤奮工作,提煉出了鐳,獲得了諾貝爾獎,她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②梁啟超是天地間第一等人。梁實秋在《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説,他演講到緊張處,就是表演。手舞足蹈,歎息,狂笑等,樑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講就如他所説,做一種勞作做到了圓滿,所以他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③邰麗華自小失聰,但這並沒有阻擋她對舞蹈的熱愛。她始終不渝地舞蹈着,一場《千手觀音》向世界展示了靈動優美的舞姿,使世界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5)接下來作者又講到“如何敬”的問題,體現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確:“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

(6)《莊子》“佝僂丈人承蜩”是什麼意思呢?請講述這個故事。

(7)接下來作者又舉了兩個例子——

“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我信得過……同一價值。”

(8)你們贊同這個觀點嗎?

示例:(多媒體呈現)

①我認為這幾件事並非有同樣的價值。比如説,一個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極少數人受益,當它消失之後,給人們帶來的損失也不會太大,而一個共和國的存在與否卻關係廣大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價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啟超的觀點。價值是不能有職業的高低來衡量的,同樣是為社會作貢獻,雖然功勞不一樣,但價值是等同的。如果人們的職業有價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潔工辛勤工作一輩子,他的價值就不如其他人嗎?每一個敬業的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就是同一價值。

(這樣的討論有助於培養質疑精神。名家的觀點也不一定全面,我們應該有懷疑精神,要敢於説“我認為”。不同的職業創造的價值也許會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不能用價值來判定職業的高低,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樹是可敬的,小草同樣裝點着春天。)

2.課文是如何論述樂業之重要的?

(1)朗讀課文,體會演講的特點。(多媒體呈現演講特點)

①語言通俗,如話家常。“做工好苦呀!”

②注意結合現場氣氛。“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裏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

結合前文,看看還有什麼特點,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引用名言,通俗註解。

(2)樂業之重要。

樑先生首先説明“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人應該“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然後從四個方面論證“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四個方面可概括為:睹其變化樂、奮鬥前行樂、競爭得勝樂、杜絕遊思樂。(加點字多媒體呈現)

(3)請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教師可以自己的教育快樂觀證明職業是有趣味的:“在淺薄浮躁與急功近利的今天,語文給了我一片寧靜的天空,一顆自由的心靈,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襲自然的情感。在語文園地裏耕耘,我快樂!”

三、拓展延伸

請結同學們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寫一段文字,談談如何在學習中找到快樂。

【板書設計】

(總)提出中心論點――敬業樂業是生活的不二法門

“有業”的重要性(敬業樂業的前提)

什麼是“敬”

論述“敬業” 為什麼要敬業

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分)論證中心論點

怎樣做到敬業

列舉反面現象,進行批駁

論述“樂業”

為什麼要樂業

(總)總結全文――敬業和樂業也就是責任心和趣味(人類合理的生活)

《敬業與樂業》閲讀答案閲讀題原文 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特點及中心論點。

2、理解“敬業”與“樂業”的含義。

3、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的論述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

目標1、3。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學方法】

閲讀、揣摩、品味。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提問學生對待自己的學習態度入手。

1、回顧作者:

關於作者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

2、瞭解寫作背景:

《敬業與樂業》寫於1922年,是梁啟超先生在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的依次講演中,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生活原則。

二、整體感知

1、預習提示:

⑴ 怎樣理解“業”的含義?

“業”不侷限於狹義的職業,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於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⑵ 怎樣深入理解“敬業”精神?

敬業,就是要熱愛自己的事業,要幹一行,愛一行,不能蔑視普通職業,尤其體力勞動。

⑶ 論證上的最大特點:

① 引用經典、格言論證自己的觀點。如儒家的《禮記》、《論語》、《老子》、《莊子》等。

② 舉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如:孔子、朱熹、曾國藩。

明確:“合理的生活”指什麼?

要有一份正當的職業,對於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認真的做好,並在做事中發現了樂趣,而不是發牢騷。

2、掌握字詞:(小黑板) 旁騖(wù) 褻(xiè)瀆(dú) 斷章取義(yì)

言行相顧(gù) 強聒(guō)不捨 佝(gōu)僂(lóu)

不二法門: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褻瀆:輕慢,不敬。

駢進:一同前進。

強聒不捨:嘮嘮叨叨説個沒完。強聒,過分羅嗦。 3、細讀課文,思考:

⑴ 掌握文章的中心論點?

⑵ 作者先後談論了哪幾個問題?“有業”“敬業”“樂業”的重要性。

⑶ 文章最後怎樣總結的?

以上提綱挈領性的給學生了提示的問題後板書即可,不必詳細。

三、探究賞析

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裏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理解不同的職業我們應該怎樣對待?)

四、拓展延伸

1、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梁啟超所提出的“敬業”精神?

2、作為學生,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敬業樂業”的理解

五、小結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為自己的使命而努力,無論我們將來幹什麼職業,我們都要做到“敬業”,並努力達到“樂業”,這樣才能活出自身的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

六、佈置作業

相應的資料練習。

七、板書設計

以字詞為主,隨及板書。

《敬業與樂業》閲讀答案閲讀題原文 篇四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恰當運用事例或道理證明自己觀點的方法。

2.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3.結合生活體驗品味哲理,瞭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建立快樂學習觀。

【教學重難點】

1.通過範讀、跟讀、自由讀、表演讀等方式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2.學習恰當運用事例或道理證明自己的觀點。

(本文教學擬設一系列緊扣文本又貼近生活的話題,在對話中推動學生閲讀、思考和探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

提出疑問:

1.你理解的“業”指的是什麼?職業、工作。

2.“敬業”是什麼意思?專心致力於工作。

3.“樂業”又是什麼意思?快樂地工作。

4.標題是否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否。

二、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結合註解1瞭解梁啟超。

補充:(多媒體呈現)

梁啟超自號“飲冰”,取的是莊子內熱飲冰之意,只是數十年的“飲冰”,也未能涼了他的熱血。

“飲冰”與《飲冰室合集》:“飲冰”,語出《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意思是現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飲冰,我難道內心很焦熱嗎?後人以“飲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反覆閲讀課文,討論:(多媒體顯示問題)

1.演講中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的觀點?

明確:“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作者先後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明確:作者首先論述有業之必要,因為“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接着再論述敬業之重要和樂業之重要;最後歸結全文: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既有責任心又有趣味。

四、深入研討

設計如下話題:(多媒體呈現話題)

1.課文是如何論述有業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讀3、4自然段,正音。)

樑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話和百丈禪師的故事,得出“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的結論,強調“有業”是做人之本。

2.“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化用自古語“百事孝為先,萬惡淫為首”,談談這樣化用的好處。

準確的化用旗幟鮮明地表明瞭講演者的態度,極有感染力。

3.請結合現實談談你對“業”的看法。

示例:(多媒體呈現)

(1)一個人有了職業,好處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獻,充實了生活,也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踏踏實實的。一旦一個人沒有了職業,他可能會去乞討,就失去了人的尊嚴,更惡劣一點,他可能去幹一些不利於國家、不利於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膽的,肯定沒有快樂。這樣就會影響到社會風氣。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地談到了有業既利於自己,也利於社會,並從反面説到了無“業”的危害。)

(2)當一個人整天無所事事,他就會像一隻離羣的大雁,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會感到無比的鬱悶與孤寂,即使他想掩蓋,也不能擺脱他的形隻影單。所以,有業是必要的。(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地描述出無業的悲哀,讓我們明白有業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業

聽了同學們的討論,請寫一段文字補充論證有業之必要。(討論可能會一晃而過,要求學生寫出來,有助於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知識回放

聽寫詞語: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理至易明、飽食終日、言行相顧、心無旁騖、趨之若鶩、褻瀆、發憤忘食、老之將至、強聒不捨。

二、繼續研讀課文

1.課文是如何論述敬業之重要的?請勾劃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論證思路。

(1)首先解釋什麼是敬?

明確:“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2)接着論證“為什麼該敬呢?”作者用了一個極具感情的詞語來説明職業是可敬的。

明確:“神聖”。

(3)作者還舉了事例來證明“職業的神聖”。

明確:“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你覺得哪些人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示例:(多媒體呈現)

①居里夫人在實驗室裏勤奮工作,提煉出了鐳,獲得了諾貝爾獎,她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②梁啟超是天地間第一等人。梁實秋在《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説,他演講到緊張處,就是表演。手舞足蹈,歎息,狂笑等,樑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講就如他所説,做一種勞作做到了圓滿,所以他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③邰麗華自小失聰,但這並沒有阻擋她對舞蹈的熱愛。她始終不渝地舞蹈着,一場《千手觀音》向世界展示了靈動優美的舞姿,使世界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5)接下來作者又講到“如何敬”的問題,體現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確:“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

(6)《莊子》“佝僂丈人承蜩”是什麼意思呢?請講述這個故事。

(7)接下來作者又舉了兩個例子——

“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我信得過……同一價值。”

(8)你們贊同這個觀點嗎?

示例:(多媒體呈現)

①我認為這幾件事並非有同樣的價值。比如説,一個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極少數人受益,當它消失之後,給人們帶來的損失也不會太大,而一個共和國的存在與否卻關係廣大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價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啟超的觀點。價值是不能有職業的高低來衡量的,同樣是為社會作貢獻,雖然功勞不一樣,但價值是等同的。如果人們的職業有價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潔工辛勤工作一輩子,他的價值就不如其他人嗎?每一個敬業的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就是同一價值。

(這樣的討論有助於培養質疑精神。名家的觀點也不一定全面,我們應該有懷疑精神,要敢於説“我認為”。不同的職業創造的價值也許會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不能用價值來判定職業的高低,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樹是可敬的,小草同樣裝點着春天。)

2.課文是如何論述樂業之重要的?

(1)朗讀課文,體會演講的特點。(多媒體呈現演講特點)

①語言通俗,如話家常。“做工好苦呀!”

②注意結合現場氣氛。“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裏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

結合前文,看看還有什麼特點,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引用名言,通俗註解。

(2)樂業之重要。

樑先生首先説明“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人應該“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然後從四個方面論證“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四個方面可概括為:睹其變化樂、奮鬥前行樂、競爭得勝樂、杜絕遊思樂。(加點字多媒體呈現)

(3)請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教師可以自己的教育快樂觀證明職業是有趣味的:“在淺薄浮躁與急功近利的今天,語文給了我一片寧靜的天空,一顆自由的心靈,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襲自然的情感。在語文園地裏耕耘,我快樂!”

三、拓展延伸

請結同學們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寫一段文字,談談如何在學習中找到快樂。

《敬業與樂業》閲讀答案閲讀題原文 篇五

《敬業與樂業》這篇文章告訴人們,敬業,即責任心,是對學業或工作專心致志;樂業,即趣味,不僅樂意去做某件事,而且從中領略出趣味來。下面就讓第一範文網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敬業與樂業》閲讀答案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敬業與樂業》閲讀題原文

第一要敬業。敬字為古聖賢教人做人最簡易、直捷的法門,可惜被後來有些人説得太精微,倒變得不適實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説:“主一無適便是敬。”用現在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業有什麼可敬呢?為什麼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麪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裏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只要當大總統的人,信得過我可以當大總統才去當,實實在在把總統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拉黃包車的人,信得過我可以拉黃包車才去拉,實實在在把拉車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叫做職業的神聖。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們對於各種職業,沒有什麼分別揀擇。總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至於我該做哪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惟一的祕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莊子》記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説道:“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我信得過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乾淨,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大家同是替社會做事,你不必羨慕我,我不必羨慕你。怕的是我這件事做得不妥當,便對不起這一天裏頭所吃的飯。所以我做這事的時候,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説:“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説,便褻瀆職業之神聖;從事實方面説,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莊子説:“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孔子説:“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我説的敬業,不外這些道理。

《敬業與樂業》閲讀題題目

1、選文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2、為什麼該敬業?

3、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屬於________論證,其目的是什麼?

4、如何理解解畫線句子?請結合實例談談。

5、引用了莊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個好不好?為什麼?

6、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照作者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舉一個例子嗎?並加以短評。

《敬業與樂業》閲讀題答案

1、我們要敬業。

2、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3、道理;從道理上論證了不敬業的危害,從反面論證了中心論點(答對意思即可)。

4、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上説,就是輕慢職業的神聖,沒有一個良好的態度,就不能從內心深處認真思考如何做好,那麼其結果肯定是一團糟,連自己也不會滿意,結果自己害了自己。比如教師如果不敬業,就不會認真研究教材、大綱,也教不好學生,得不到學生的尊重,自己當然很痛苦。

5、不好,因為作者是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的,如果去掉一個,就少了一層意思,論證不嚴密。

6、示例:看大門的尹師傅每天起早貪黑,不怕苦、不怕累,總是滿懷熱忱地認認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內的事情,這種腳踏實地,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敬業與樂業》閲讀答案閲讀題原文 篇六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摘錄並積累大量經典語句、格言。

3.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4.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並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2.理解這篇演講詞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文錄音及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梁啟超的有關資料,課堂質疑與辯論。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精心導入

同學們,請反思一下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在你的學習過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呢?你怎樣才能把學習當一件樂事呢?為此,梁啟超先生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生活原則。《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敬業與樂業》

(出示教學目標並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先由學生交流各自準備的有關梁啟超的資料,然後教師做適當補充。(多媒體出示)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學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

二、檢查預習

給加點的字注音:

旁騖褻瀆強聒不捨佝僂承蜩

三、整體感知

[過渡]《敬業與樂業》是一篇説理深刻結構層次清晰的文章,聽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思考下列問題。

多媒體出示問題組:

①本文的論點是什麼?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來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後談了哪幾個問題?

(這兩個問題的設置,意在讓學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和思路,幫助學生進行第一次感知,為此後進一步理解文章做鋪墊。)

播放課文錄音。

學生帶着問題聽朗讀,然後討論,全班交流,學生互相評論補充,明確問題要點:

①.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我確信‘敬業樂羣’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它在文章的開頭部分提出來的。

②.作者先後談了“有業之必要”、“要敬業”“要樂業”三個問題。

四、研讀揣摩

學生自讀課文1-7段,思考下列問題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試解釋中心論點的含義。

2.作者在論證“有業之必要”時,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找出來,試做具體的分析説明。

3.作者是如何層層深入的論證“敬業的重要性”的?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學生自讀課文後思考,前後桌四人小組討論研討。然後全班交流,學生相互補充,最後統一答案要點:

1.略。

2.一是舉例論證。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例子,説明有業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論證。引用儒門和佛門的話,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

3.先解釋什麼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無適便是敬”,解釋“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至志、心無旁騖;接着,用設問句提出“業有什麼可敬的,為什麼要敬業”;最後用設問句“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過渡並引導,再次回到“惟一的祕訣就是忠實”,“是敬”。

在這部分中,作者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和事例論證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話解釋什麼是敬,是道理論證;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的例子;舉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論證忠實才能做到敬業:引用曾文正的話,孔子的話和莊子的話,都是為了強調一個道理:“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

五、質疑問難

1.學生髮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可做適當引導。

2.教師發問。在論證敬業的重要性時,作者兩次運用了設問句,有什麼好處?

學生思考討論,踴躍做答,教師做適當點撥。

六、拓展延伸(多媒體出示)

文中説“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據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現一兩位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嗎?請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我們中學生該如何去做。

教師點撥:那些凡人做的瑣事,很多都忠實圓滿的完成,他們都可以稱為“天地間第一等人”。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中學生怎樣做才算天地間第一等人呢?

學生即席發言交流,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敬業與樂業》教案及反思》,

其他學生做適當的評析。

七、佈置作業

1.摘錄並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2.完成課後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聽寫詞語,進一步鞏固掌握基礎知識。讀積累的經典語句、格言。

2.回顧本文論點及文章結構

二、研讀揣摩

學生自讀課文8-9段,並思考。

(多媒體投影出示問題組)

1.理清作者論證“樂業的重要性”的結構。

2.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3.文中説“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用自己的話説説“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思考,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由中心發言人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最後明確答案要點:

1.作者先擺出司空見慣的反面的現象,進行批駁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費力,與其“皺着眉頭,哭喪着臉去做”,不如尋找出樂趣;然後運用設問句“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為什麼呢”,轉入論述為什麼要樂業,列出了四個理由。

2.作者主要運用了事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3.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於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三、質疑問難

1.學生髮問。學生自由提出問題,鼓勵其他同學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師可做適當引導。

2.教師發問。在論證樂業的重要性時,作者為什麼從反面的。現象談起,可不可去掉?

鼓勵學生討論,踴躍做答,教師做適當點撥。

四、體驗反思(多媒體出示)

課文中説:“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又説:“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然而,有人卻引用拿破崙的話説:“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討論一下,對這個問題究竟應該怎麼看。

此問題意在激發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評質疑能力,能辨證的理解人生問題。所討論的問題比較複雜,應根據學生的理解水平來把握討論的深度。

本環節採用學生辯論的形式進行,教師作適當發問、引導、點評。

五、探討文章的語言特色

[過渡]本文是一篇演講詞,語言通俗,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特色。試從文中舉出例子,並做説明。

可以先讓學生各抒己見,並舉出文中相應的例子。教師做適當補充,最後多媒體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例如對孔子的兩句話:“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做了生動而饒有趣味的講解:“孔子……獨獨對於這兩種人便搖頭歎氣説道:‘難!難!’”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禪師的故事時,説“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的不肯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