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杜牧《山行》詩歌鑑賞(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8W

杜牧《山行》詩歌鑑賞(新版多篇)

杜牧《山行》詩歌鑑賞 篇一

特意選在深秋季節,來學杜牧這首《山行》,也許也是自己偏愛,總想在一個合適的季節來與學生共同品賞。

一、粗讀。

滿黑板連綿的羣山,滿山火紅的楓葉,一首正楷的《山行》,便把學生帶入瞭如夢如詩的境界。看着這樣的景緻,學生彷彿一下子明白了詩中的意思,用自己方式讀起詩來。

二、明義。

這首詩比較易懂,大部分詩句都能通過自己來讀懂,於是在學生讀熟了詩以後,就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來解決。師結合板畫:“石徑斜”“白雲生處”(體會與“白雲深處”的不同之處。“白雲生處”更有動感!)幫助學生理解。

三、昇華。

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印入了你的眼簾?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讚道:霜葉紅與二月花。

四、吟誦。

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悽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愛戀之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並沒有過多的分析、理解,只是適當地點撥。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自己的朗讀還學懂了課文。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大量的古詩需要學生自己去學,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杜牧《山行》詩歌鑑賞 篇二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8

古詩《山行》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瞭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悦。

【教學方法】:誦讀法

【教學用具】:小黑板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生思考,後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説)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穫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板題】: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 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自由朗讀,讀到琅琅上口為止。

3、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4、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註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5、小組彙報交流。

點撥: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⑵、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⑶、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裏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雲生處與白雲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雲繚繞的地方,也説明那地方比較高。)

⑹、坐:因為。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⑺、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⑻、紅於:比……更紅——與“紅如”區別。

6、理解詩意:

⑴、學生根據理解講解詩句內容。

⑵、教師點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次句“白雲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説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裏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藴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瞭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麼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想象漫遊: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4、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作業佈置】:畫一幅秋色圖

【板書設計】:

山路綿長,山勢高緩

白雲深處,人家居住

山行                                     熱愛自然

喜愛楓林,難抑驚喜

點明原因,揭示中心

杜牧《山行》詩歌鑑賞 篇三

山 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裏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説,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雲生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着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這裏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繫在一起了。有白雲繚繞,説明山很高。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餘地: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於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歎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讚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緻成了這豔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敍事,實際上也起着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餘味無窮。

杜牧《山行》詩歌鑑賞 篇四

今天上了《古詩二首》中《山行》,不可否認,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把不少時間和精力放在對古詩意思的理解上。就我個人的淺顯認識而言,我認為古詩的意思一定要準確地理解,不能出現偏差和錯誤,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古文字離我們同學距離遙遠,學生在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加之時間的久遠,使得古詩文中部分生字的意思稍微錯一兩個字,就變成另外一個詞語了。但新課標的理念下又要求我們教師不要灌輸給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呢?我的做法是,學生先説,鼓勵説,管他説什麼,管他錯到哪兒去,先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都説了,然後再逐字逐句的出示詞語的正確解釋。這麼做的目的首先應該是把課堂的主動性還給學生,然後在此基礎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修正錯誤,以把灌輸的負面效果降低到最低。

因此,就本首詩而言,學生在理解“楓林晚”時基本是正確的,“停車”“人家”是完全正確的,“二月花”也能算正確,而其他的重點字詞則基本不着邊。我只能一個一個的去引導理解其中的意思,再連起來説説詩句的意思。學生髮現自己錯了之後,也沒什麼特別反應,只有“坐”的意思出現了“啊……”。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出這首詩是表達詩人對秋天美景的喜愛讚美還是對秋天草木枯黃的惋惜時,學生都能準確地找到依據“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感受到詩人是對秋天景色的讚美,我覺得學生基本上是理解詩句的意思了。

一節就這樣很快的結束了………意猶回味!

杜牧《山行》詩歌鑑賞 篇五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0

《山行》《楓橋夜泊》教學設計一

教學要求: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⒉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⒊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多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山行》

⒈板書課題。

⒉介紹作者。

這首詩詩晚唐詩人杜牧寫的,他寫的七言絕句,意境清新,最為後人傳頌。

⒊解題。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什麼景色呢?

三、學生自學課文。

⒈輕聲讀課文,讀對字音。畫出生字。

⒉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麼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麼景色?

四、檢查自學效果

⒈認讀生字“徑”“飄”

⒉讀這兩個字,應注意什麼?

⒊指名讀課文。

⒋回答問題:

深秋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五、理解詩句。

⒈講讀第一句:理解“遠山”“石徑”“斜”

回答問題:

⑴為什麼稱為“寒山”?

⑵用自己的話説説第一行詩的意思。

看圖,説説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遠處看到了什麼?

讀第二句。

理解“白雲生處”。

説説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説説。

⒊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

詩人為什麼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麼?

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第三句話的意思。

⒋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於”。

紅葉比什麼還紅?(比春天的花兒還紅)

説説第四句話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連起來説説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意思。

六、總結全文,體會感情。

七、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八、作業: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複習

⒈背誦《山行》

⒉《山行》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色?

二、學習第二首詩《楓橋夜泊》

⒈揭題,解題。

⑴板書課題。

⑵指名讀題。

⑶解題。

⑷介紹作者。

⒉自學課文。

⑴輕聲讀課文,讀好字音,畫出生字詞。

⑵自讀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詞典。

⑶想想每首詩的意思,同座可以討論。

⒊檢查自學情況。

⑴認讀生字。

⑵指名讀課文。

⑶質疑。

⒋理解每句話。

⑴理解一二句。

輕聲讀一、二句邊讀邊想象詩句中的描繪的畫面。

這是什麼季節?從那兒可以看出來?這是詩人的心情詩什麼樣的?

理解“愁”

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前兩句話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學習第三、四句。

指名讀三、四句。

回答問題。

①“姑蘇”在什麼地方?

②到是什麼意思?

③説説三四兩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話説説全詩的意思。

⒌總結全詩,體會情感。

這首詩描寫哪些景物?抒發了詩人什麼心情?

⒍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和重音。

範讀,練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背誦。

⒎指導書寫。

三、作業。

⒈用鋼筆描紅。

⒉背誦課文。

⒊抄寫詞語。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範文)地址

本文轉載江蘇國小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