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代名人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W

古代名人故事【精品多篇】

古代名人故事 篇一

華佗小時候家裏很窮,僅靠父親教書維持生活,後來父親病死,七歲的華佗只好進城拜蔡醫生為師。經過一年多的採草藥、幹雜活,華佗認識了不少草藥,可以學抓藥了。可是師兄們仗着年紀大,不讓他碰秤,華佗不想與師兄們不和,就沒告訴師傅,可不説就不知道重量。正應了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華佗用手掂了掂師兄稱的藥,記下了輕重。就這樣,華佗漸漸地熟練起來,不用秤也能準確地説出各種中藥的重量了。

華佗出師了。一次,一個布店學徒裝病讓華佗看病,想考考華佗,華佗只看了一眼,説:“沒救了,挨不過今夜子時,”説完就走了。大家心想,看來華佗名不副實呀。可學徒卻依然在地上打滾,似乎不知道華佗走了。大家叫他起來,他也不起來,原來是剛才打滾時他掙斷了腸子。

還有一次,一個人來找華佗,説他眼睛被馬蜂咬了。華佗一時不知道怎麼辦,只好讓他先回去。那人回去後,華佗發現蜘蛛被馬蜂咬了後,在青苔處碰觸一會兒就沒事了。於是他自己試了試,果真可以。於是他用青苔加另幾種草藥,配成了一種藥,給上午來的那人治好了眼睛。

後來華佗給曹操治病,想給曹操開刀治療,曹操以為華佗想殺了自己,就把華佗關進牢裏讓他受盡折磨。臨死前,華佗將自己的畢生心血《青囊經》給了獄卒。可獄卒不要,無奈之下,華佗只好把書燒了,被一位獄卒搶了下來,但已殘缺不全了,最後《青囊經》還是失傳了,真可惜呀!

讀完《神醫華佗》的故事,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他在面對困難時,總會用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想盡各種辦法去找到解決的方法。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如果我遇到了困難,也要向華佗學習。

古代名人故事 篇二

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篇三

大器晚成的百里奚

百里奚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還是平民百姓的時候就胸懷大志,想到外面闖蕩一番,但是他捨不得妻子和孩子,所以遲遲拿不定主意。

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説:“好男兒志在四方,本應該趁年輕時去外面闖蕩,你這樣捨不得家庭,怎麼能成就一番事業?”百里奚聽妻子這樣説,感覺很慚愧,於是下決心出去闖蕩。

第二天,妻子把家中唯一的一隻老母雞殺了為他送行。可是柴房裏卻沒柴了,於是妻子就把門閂拆下來燒了。百里奚告別了妻兒,開始闖蕩。他到過很多地方,雖然他很有才學,但是由於沒有人舉薦,所以他一直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很快,10年過去了,百里奚還是沒有取得什麼成就。此時,秦穆公聽説他很有才能,在和他一番交談之後瞭解到百里奚確實是個很有作為的人,便封他為相,此時的百里奚已經七十多歲了。

百里奚盡心輔佐秦穆公,為秦國的強大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言九鼎 篇四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篇五

曲聖關漢卿

關漢卿(1219-1301年),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説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説,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最着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聖”。

關漢卿是元代雜劇作家,約生於金末。鍾嗣成着賈仲明天一閣鈔本《錄鬼簿》弔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朱簾秀,説明他與演員關係密切。他曾毫無慚色地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家聖人”。《析津志輯佚·名宦》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藴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是時文翰晦盲,不能獨振,淹於辭章者久矣。”

關於關漢卿的生平相當缺乏,只能從零星的記載中窺見其大略。據元代後期戲曲家鍾嗣成《錄鬼簿》的記載,“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太醫院尹”別本《錄鬼簿》作“太醫院户”。關於關漢卿的籍貫,有祁州(在今河北安國市)(《祁州志》卷八)、大都(今北京市)(《錄鬼簿》)、解州(在今山西運城)(《元史類編》卷三十六)、等不同説法。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見“太醫院尹”的官名,而“醫户”卻是元代户籍之一,屬太醫院管轄。因此,關漢卿很可能是屬元代太醫院的一個醫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臨牀診病的描寫,宛若醫人聲口,可以作為助證。

古代名人故事 篇六

慎到 眾人逐兔

慎到曾寫過這麼一個小故事:有一隻兔子在田野裏奔跑,有成百的人在後面追趕,並不是一隻兔子可以分給一百個人,而是因為所有權沒有確定下來的緣故啊。所有權沒有確定下來,就是唐堯這樣的聖王也沒辦法解決,何況一般的羣眾呢?

成羣的兔子堆在市場上,行路的人都不去看它們一眼,這並不是人們不願意得到兔子,而是由於這些兔子已經有主兒了。所有權已經確定下來了,有的人雖然品性粗野也不會再去爭執了。所以統治天下和國家,就在於定名分罷了。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篇七

刮目相看

呂蒙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名將。他出身貧寒,所以他讀書不多,懂得的知識很少。有一次,吳王孫權勸他多讀些書,説讀書對治軍有很大的益處。呂蒙就決定下一番苦功夫,不辜負吳王的期望。從那以後,呂蒙不管軍務如何繁忙,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時間讀書,漸漸地,學問大有長進。一天,東吳大都督魯肅跟呂蒙談起了軍事。呂蒙提出的見解非常深刻而精闢。魯肅聽後,覺得他跟自己以往印象中重武輕文的呂蒙大不相同,就大為讚賞。呂蒙開玩笑地説:“咱們三日不見,你當然要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人,即另眼相看了)了呀!”

呂蒙的先天條件並不好,但他具有不斷進取的精神,所以最終達到智勇兼全。對青少年來説,為了今後堂堂正正地做人,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和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必須從現在開始,抓緊寶貴的學習時間和機會,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培養競爭意識,樹立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