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代名人簡短勵志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3W

古代名人簡短勵志故事多篇

古代名人故事 篇一

陶侃是晉代的名將,曾為東晉的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可是他小時候卻很貪玩兒,不願用心讀書,母親很為他着急。一天下大雨,陶侃沒去上學,就在母親的織布機旁玩兒。母親讓他背書,當他背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時候,母親問他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他解釋不出來。母親告訴他説:“意思是日子很快就過去了,像織布機的梭子一樣快。你現在讀書這麼不用心,日子就這麼過去了,是不是很可惜啊?”陶侃聽了之後,便下決心好好兒讀書。從此,陶侃終日苦讀,學業漸漸好了起來,為以後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英國詩人、戲劇家莎士比亞説得好:“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它。”時間比金子還要珍貴,因為再多的金子也買不到時間,這是至理之言。

古今中外,珍惜寶貴時間勤奮學習而取得輝煌成就的人,是不乏其例的。 宋代歐陽修4歲時死了父親,家裏貧窮。他學習勤奮,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後來成了偉大的文學家。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學學院讀書時,晚上到讀書管區讀書,10點鐘以後,她就回到自己房間,點上煤油燈繼續攻讀。後來,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這和她抓緊學習十分不開的。無產階級偉大革命導師列寧,在大學時,由於開革命活動而被開除的,他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自學完了大學4年的課程,後來參加大學畢業考試,得了第一名。

古代名人故事 篇二

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古代名人故事 篇三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裏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説:“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

宋濂説:“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説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古代名人故事:晉平公炳燭而學 篇四

晉平公問師曠説:“我七十歲了,想學習(音樂),恐怕已經晚了。”師曠説:“為什麼不點燃蠟燭學呢?”晉平公説:“哪有做臣子卻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説:“盲眼的我怎麼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説,年輕時喜歡學習,好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平公説:“説得好啊!”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古代名人故事:任末好學勤記 篇五

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揹着書箱不怕路途遙遠,危險困阻。常常説:“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成功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條製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便用乾淨的衣服交換他的髒衣服。(他)不是聖人的話不看。快死時告誡説:“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學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

原文: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悦其勤學,更以淨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古代名人故事 篇六

書生劉理順,明朝人,少年時家貧,欲赴京應考,莫奈無路費,於是在一富翁家中任教,賺取路費。員外見劉理順博學多才,教 學有方,故此甚是器重,特地選一名聰明伶俐的侍女,照顧劉理順的飲食起居,晚上齊宿一房,其意是贈送與劉理順為妻。

劉理順日間教員外的兒子讀書,夜間自修學習,經過三年苦讀,學業大進,適逢考期,於是辭別員外,赴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