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勞動力資源數據分析及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應用的建議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5W

隨着政和縣省級同心工業園區建設步伐的加快和鶴林工業園區的完善,我縣產業經濟發展迅猛。但同時也帶來了用工穩工的難題,“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成為產業經濟的最大制約元素。為全面掌握我縣農村勞動力的基本信息,瞭解我縣農村勞動力的基本狀況,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信息化建設步伐,更好地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緩解我縣企業用工壓力, 2012年4月政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全面啟動政和縣農村勞動力資源數據庫建設工作。經過縣人社部門和全縣各鄉鎮、街道、村居5個多月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政和縣農村勞動力資源數據庫數據採集、整理、錄入,系統地掌握了全縣農村勞動力總量、分佈和就業現狀,可作為我縣經濟發展、招商項目和領導決策數據基礎依據。

農村勞動力資源數據分析及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應用的建議

一、當前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現狀及分析

(一)全縣農村勞動力現狀分析

此次農村勞動力資源數據採集範圍涵蓋我縣5個鄉、4個鎮、1個街道、共134個村(場),數據採集的對象為農村户籍年滿16週歲至60週歲的男性勞動力,年滿16週歲至55週歲的女性勞動力。經全面的調查和採集,截止至2012年9月10日,共採集我縣農村勞動力123996人。其中男性67727人,佔總人數的54.63 %,女性56239 人,佔總人數的 45.37%。

1、按照年齡階段分組,採集的農村勞動力資源中,16-30歲為51648人,佔總人數的41.7%; 31-50歲為60875人, 佔總人數的49.1 %; 51-60歲為11473人, 佔總人數的9.2%。最佳務工年齡段36 -50歲的勞動力人數為48477人,佔比39.1%。

2、按照就業狀況分組,在農村勞動力資源中,在家務農47564人,佔38.37%;亦工亦農8932人,佔7.2%;已轉移就業57774人,佔46.6%;外出經商9696人,佔7.82%。

3、按照職業技能狀況分組,在採集的農村勞動力資源中,僅3211人具備專業職業技能,佔總數的2.59 %。其中具備初級技能3040人,具備中級技能146人,具備高級技能23人,技師2人,而97.41%的勞動力都無專業技能。

4、按照文化程度分組,在採集的農村勞動力資源中,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3743人,佔總人數的3.0%,中專、技校及高中文化程度10324 人,佔總人數的8.3%,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09899人,佔總人數的88.7%,體現了我縣現有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大多較為低下。

(二)在家務農勞動力現狀分析

通過數據採集分類,現有在家務農勞動力總數47564人,有轉移就業意願的4009人,佔8.43%(其中男性2067人,佔51.56%,女性1942人,佔48.44%);無轉移就業意願的43555人,佔91.57%(其中男性21779人,佔50%;女性21776人,佔49.99%)。

1、在家務農無轉移就業意向勞動力現狀分析。這部分農村勞動力數量較大。主要原因一是農村產業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農村勞力。我縣是農業縣城,山多地廣,近年來茶、竹、果、蔬菜產業迅猛發展,需用勞動力12萬人左右,而茶、竹、果、菜等農產品效益的增值和農產品加工的興旺讓最佳年齡段的農村勞動力感到在農村更有發展前途。二是25歲以下的無轉移就業願望的農村勞動力 8059人,佔16.94%,這部份羣體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怕吃苦,怕被約束,不願意成為產業工人,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三是我縣農村勞動力特別是40歲以上的羣體普遍綜合素質不高,文化程度低,不能達到技術工人的標準;四是女性勞動力羣體較大,無轉移就業願望的女性共有23717 人,佔比49.86 %,這部份人員因為家庭原因無法外出務工,只能在家或就地打零工;五是不願意轉移的人羣中已有部份屬於隱性就業狀態;六是有部分屬於無法轉移的殘疾和重病人員。七是勞動觀念不正確,許多農村家長不願意子女從事繁重的體力工作或是在一線崗位,特別是認為在小微企業工作更是低人一等,造成我縣的年輕勞動力更願意到第三產業從事簡單的服務工作。

2、在家務農有轉移就業意向勞動力現狀分析。在家務農有轉移就業意向人數4009人中,男性2067人,佔51.56%,女性1942人,佔48.44%。呈現特點一是年齡段分佈相對平均。30歲以下1335人,31-50歲2379人,51-60歲295人。而最佳務工年齡段36-50歲的農村勞動力數為1955人,佔有轉移意願人員的48.76%。二是文化程度、勞動技能偏低,只有少數人取得職業資格,具備職業技能。通過數據採集顯示有就業意向的羣體中,國中文化2296人,佔57.27%,國小文化1422人,佔35.47%,大專、大學及其以上人員僅42人,佔1.04%。按職業技能分類看,有農、林、牧技能的107人,其他無技能者達3731人。取得職業技能資格的80人,僅佔2%,其中初級工42人;中級工38人。三是通過調查願意在本縣範圍就近就地務工的3318人,佔82.76%,願意到縣外省內就業的645人,佔16.09%,願意出省就業的46人,佔1.15%。就業工種意向主要為普工和農、林、牧類,分別為1911人和847人,分別佔總數的47.66%和21.13%。其他意向工種順序依次為旅遊服務、物流業、針紡服裝、電子裝配、木材加工等。對勞動報酬要求月工資2000元以下有2393人,佔59.68%,月工資要求2000-3000元的有1505人,佔37.54%,月工資要求3000元以上的有106人,佔2.64%。綜合來看,我縣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地域要求主要趨向本地,想外出務工的人員明顯減少,就業意向工種與其技能相對適應,偏向就業層次較低的崗位,但工資要求與自身素質不匹配,相當部份農村勞動力互相攀比寧願等待而不願意依照自己的能力就業。

(三)已轉移就業勞動力和外出經商人員現狀分析

我縣農村勞動力總量為123996人,已轉移就業的為57774人,佔總人數的46.6%,其中從事各類產業務工的為48078人,佔比38.77%,經商的為9696人,佔比7.82%。

1、轉移就業地域分佈。轉移到省外的為29710人,佔比51.42%,在本省範圍內轉移就業28064人,佔轉移就業總人數的48.57%;其中在南平市範圍內就業14077人,佔比24.37%;其次在本縣範圍內就業12308人,佔比21.3%;因此從地域分佈上看,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在外省就業相對較大,而相對於本省就業主要集中在南平市、本縣範圍內。在省外轉移人數相對較多的依次為:上海11631人,浙江3997人,廣東1687人。省內轉移就業人數較多的地市分別為:福州7023人,廈門3216人,泉州1977人。在南平市範圍內就業人數較多的縣(市、區)分別為:建甌市398人,建陽市332人,松溪縣284人。

2、簡單體力勞動成為轉移主要途徑。由於我縣絕大部分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就業技能單一,多數都在從事簡單且勞動技能較低的行業。如普通工27009人,旅遊服務業7283人,二者佔總數的59.36%;其他行業分別為物流業3867人、木材加工3939人、針紡服裝3312人。月平均收入2000元以下的30392人,2000-4000元的26855人,4000元以上的526人,普遍工資水平都偏低。

3、外出經商人員共9696人,人員流向基本與地域經濟發展程度相對應。其中省外經商6478人,按人數總量分佈依次為:上海3066人、廣東523人、浙江406人。在本省市外地市經商的1858人,依次為福州1252人、廈門325人、泉州117人。在南平市範圍內經商1360人,依次為建甌市41人、建陽市41人、延平區33人。出國(境)1590人。

4、外出就業人員已基本穩定,特別是40歲左右的產業工人已成為所在企業的骨幹,都有一技之長,如無大的經濟變化和結構調整動員回鄉有較大難度。並且城市的發展空間、生活條件更為優越,政策更為優惠,因此迴歸的難度加大。而20至30歲左右的青年人認為城市更能展示才能,更有發展機遇,都不願回鄉。

二、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應用的建議

如何更好地發掘現有的農村勞動力資源,促進我縣產業經濟的發展,這是當前應高度重視的課題。

(一)在領導層面上,要進一步增強人力資源是關係到我縣跨越發展、快速發展的關鍵制約元素的理念。鄉鎮主要領導要極力推進勞動力“迴歸工程”,在重大節日期間要在轄區內組織宣傳回歸務工的意義和利弊分析,並對回鄉務工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與待遇支持。鄉鎮都要認真落實省、市政府關於促進就業和緩解企業用工短缺的系列政策,並根據當地實際出台招工穩工政策,在子女入學、住宿、生活娛樂上給予縣居民待遇。企業要根據工作崗位的工作量和務工者的技能水平提高薪酬待遇,改善生產環境,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

(二)加強對有轉移願望人員的培訓和引導。在家務農人員中有4009人有轉移就業願望,説明有一定可轉移的勞動力資源。一方面要整合全縣的培訓資源,充分發揮財政、人社、農辦、經貿、科技、婦女、共青團、工會等部門的作用,把項目培訓、技能培訓、創業培訓、陽光工程等進行組合,加快提升有轉移願望的農村勞動力的素質,並根據我縣產業發展的崗位需求,有目的性地進行技能培訓。特別是崗前培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能,滿足企業用工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強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理念教育,轉變求職者的就業觀念,讓其理性對待轉移就業,引導到當地企業就業。

(三)創新工作方式,多管齊下,引導不願意轉移就業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從事產業工作。在農村勞動力資源中,在家務農47563人中,願意離土離鄉轉移就業的僅佔8.43%,無轉移意願的為43554人,佔比91.57%。沒有轉移願望的羣體中,除年老體弱或在家照顧家庭子女的婦女外,不乏有一定文化技能的年輕勞動力。進一步剖析在家務農人員不願轉移就業的深層原因,探索挖掘潛在勞動力資源,將成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要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進程,加大農業產業化力度,推行集約經營,推進農業機械化,把農村勞動力從農業就業轉移到工業產業就業上來。借鑑推廣成功的農村土地流轉經驗,通過依法流轉,使農民獲得較為穩定的租金、股紅等直接收益,或實現薪金和二三產業經營收入等,讓他們轉移就業無後顧之憂,從而進一步豐富我縣的當地勞動力資源儲備。

(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企業儘快轉型升級。在招商引資工作中,要根據當地勞動力資源狀況,選擇性地引進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薪酬待遇好、用工環境優的工業項目,逐步提升我縣產業結構水平,降低產業發展的用工量,避免企業對有限勞動力的爭奪。要有“騰籠換鳥”的氣魄,按自然法則淘汰低能、落後產業,把有限的勞動力資源轉移到對我縣經濟發展有突出貢獻的骨幹企業和主導產業上來。

(五)加大對企業用工需求的全面掌握。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進一步整合人力資源信息平台建設,強化農村勞動力資源情況動態管理,開發出簡易明瞭的用工信息平台,並把信息系統聯接到鄉鎮、村居,讓農村勞動者有自由選擇的時機。

(六)要把外出經商人員通過在外商會,將已成功創業人員動員回鄉創業,政府要宣傳引導,通過一些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回鄉創業,通過回鄉創業,帶動當地的就業。

農村勞動力資源就業情況,是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從農業向非農業轉移、從農村向城市轉移,也是解決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的重要途徑。建立全縣農村勞動力資源數據庫,能全面展示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就業狀況,為農民工提供更加便捷、準確、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並且解決企業與求職者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現實問題,實現我縣企業與農村勞動力進行點對點的有效對接。數據庫的建立也為政府部門的招商引資工作助上一臂之力,翔實的數據讓引進企業對我縣的勞動力資源供給情況一目瞭然,只要落户企業的工資及相關福利能滿足求職者的需求,通過有針對性的介紹和動員,就能儘快幫助企業招齊相關人員,亦有助於我縣打造良好投資環境,增加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