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詩經·衞風·氓》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4W

《詩經·衞風·氓》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詩經·衞風·氓》原文及賞析 篇一

【原文】

氓之蚩蚩(1),抱布貿絲(2)。匪來貿絲(3),來即我謀(4)。

送子涉淇(5),至於頓丘(6)。匪我衍期(7),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8),秋以為期。

乘彼詭垣(9),以望復關(10)。不見覆關,泣涕漣漣。

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11)。

以爾車來,以我賄賄(12)。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13)。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

無與士耽(14)。士之耽兮,猶可説也(15)。女之耽兮,不可説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16),三歲食貧。淇水湯湯,

漸車帷裳(17)。女也不爽(18),士貳其行(19)。

士也罔極(20),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21),

至於暴矣。兄弟不知,硒其笑矣(22)。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隅則有泮(23)。總角之宴(25),

言笑晏晏(25)。信誓旦旦(26),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註釋】

(1)氓:民。蚩蚩(chi):笑嘻嘻的樣子。

(2)布:古時的貨幣,即布幣。貿:交換。

(3)匪:非。

(4)即我:到我這裏來。謀:商議,這裏指商談婚事。

(5)涉:渡過。淇:河名。

(6)頓丘:地名。

(7)衍(qian):過,拖延。

(8)將:請。

(9)乘:登上。詭垣(guiyuan):毀壞了的牆。

(10)復關:地名,詩中男子居住的地方。

(11)體:卦體,咎言:不吉利的話。

(12)賄:財物,這裏指嫁粧。

(13)沃各:潤澤的樣子。

(14)耽:沉迷,迷戀。

(15)説:同“脱”,擺脱。

(16)徂(cu):去,往。

(17)漸(jian):沾濕,浸濕。帷裳:車飾的帷幔。

(18)爽:差錯,過失。

(19)貳:差錯。

(20)罔極:無常,不可惻。

(21)遂:安定無憂。

(22)硒(xi):大笑的樣子。

(23)隅:即“濕”,河名,指漯河。泮(pan):岸。

(24)總角:古時兒童的髮式,借指童年。宴:逸樂。

(25)晏晏:和好柔順的樣子。

(26)旦旦:誠懇的樣子。

【《衞風·氓》-鑑賞】

《詩經》分風、雅、頌三大類,共三百零五篇。《衞風·氓》共六章,章六句,二百六十三字,為《詩經·國風》一百六十篇中第一大篇。《衞風·氓》這首詩一方面抒寫了男女美好的愛情生活;另一方面,又揭露、批判了當時社會出現的男女不平等現象,從而表現了中國古代婦女對不平等的家庭生活和遭虐待被歧視的處境的強烈不滿和怨恨。但是,對於這首現實主義的完美里巷情歌,長期以來,不同歷史時期的註釋者、批評家,總是按照自己特定的時代意識,從封建禮教出發,以儒家“詩教説”的原則,加以曲解和詆譭,稱其為“淫亂之詩”,稱詩中女主人為“淫婦”,不同程度地遮蔽了作品的本真面目,減損了這首詩的藝術光輝。為了剔除古人的曲解和附會,還《衞風·氓》這首詩以本來面貌,現對《氓》詩的產生年代與地域、《詩經》時期的婚姻家庭觀以及《氓》這首詩的主題思想等方面加以釋析。

一、《氓》詩產生的年代與地域

根據《毛詩序》言“宣公之時”可推知,《氓》大約產生於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即公元前7世紀,距今大約2700年左右。它產生的地域,詩中有“送子涉淇,至於頓丘”、“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和“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等,多處提到頓丘和淇水。對淇水沒有異端,即現在從西南到東北,斜貫浚縣全境的淇河故道。但對頓丘,個別古籍註釋雖有異説,但大多數羣經正史都把《氓》詩“送子涉淇,至於頓丘”的“頓丘”,標註在春秋衞地,今河南省浚縣。最具有權威性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11月出版)、《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都詳細註釋着:“《詩·衞風·氓》‘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在春秋衞地,今河南省浚縣。”酈道元的《水經注》“淇水”卷中説得更為詳細,曰:“淇水,逕雍榆城南,又北逕其城東,東北逕同山東,又北逕白祀山(現在白寺山)東,又北屈而西轉,逕頓丘北,又屈逕頓丘縣故城西,《詩》所謂‘送子涉淇,至於頓丘’者也。過頓丘,淇水又東北逕枉人山(象山和善化山)東、牽城(王莊鄉前軍寨村)西入內黃境。”《水經注》中提到的雍榆城、同山、白祀山、枉人山和牽城,均在浚縣境內。

《衞風·氓》詩中的頓丘具體位置在浚縣什麼地方,這又是史家關注的一個焦點。對於這一問題,其實《水經注》中已説的比較明確,即在枉人山東、淇水南,現在的浚縣屯子鎮的蔣村一帶。在蔣村遺址南、枉人山東2公里處,即淇水岸有一村莊,名屯子。該村南北最長處為600米,東西最寬處為400米,中間隆起,高達4米餘,這裏顯然在當地是一個丘了。再就名稱而論,它和頓丘有點音近。如果蔣村遺址確為頓丘故城,則屯子村當為原來的頓丘無疑。同時,遺址和文獻記載的頓丘及頓丘故城位置相印證。

二、《詩經》時期勞動人民的婚戀觀

《詩經》所處的時期,正值商代末期。受社會制度和經濟結構變化的影響,這一時期勞動人民的婚戀觀念集中表現為:(一)以忠貞不渝為尚,視二三其德為恥。《詩經》在讚揚和肯定勞動人民忠貞不渝、真摯專一的嚴肅愛情態度的同時,也對朝三暮四、喜新厭舊和忘恩負義之徒進行了揭露和批判。(二)男女對終身大事有強烈的自由意識。在《詩經·國風》中,從很多情歌中可以看出,男女戀愛結婚是比較自由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詩反映了婚戀必須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能正式結婚。還有一部分詩反映了戀愛婚姻受到限制和破壞,使得一些青年既想追求真正的愛情,又不得不瞻前顧後,從而陷入痛苦之中。(三)男女在相愛中,感情抒發熾熱,語言表達温柔淳樸,相愛活動大膽熱烈,特別是女方比男方更為主動、直率,毫無芥蒂與顧忌。同時,以原始性愛為基礎的自由戀愛,是極為普遍的。(四)勞動人民的擇偶標準是重視人的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統一,但首要條件還是看重人的內在美,即勤勞勇敢、善良和順。

三、《氓》詩的主題思想

詩經《氓》詩採用賦、比、興和倒敍、插敍的藝術手法,通過詩中女主人公追憶她與一青年男子氓的戀愛、婚姻、家庭生活展開情節,內容上敍述三個生活片段:一是婚前的美好愛情;二是訴説婚後不平等、不美滿的家庭生活;三是對背棄信誓之人並不留戀,抱着“亦己焉哉”的決絕態度,毅然大歸離開男家。它的主題有四:一是崇尚美好、自由的愛情、婚姻生活;二是申訴男女不平等、為婦之苦,對遭虐待、被歧視的地位和處境表示不滿和反抗;三是對朝三暮四、喜新厭舊和忘恩負義之徒進行揭露和批判;四是告誡社會同友要當心,不要再上那些負心郎的當。

《氓》詩一、二章,用賦直陳女主人公與氓從美好純真的戀愛到結婚的過程。據女主人述説,她原本是一位靠採桑、養蠶、繅絲賣錢為生的鄉間桑女。在生產品交換的集市上與一青年男子氓相遇,相互在交易中接觸相識。她追憶説:“當初那氓説用他的布來換我的絲,其實是藉故來向我謀求婚事的。他的憨厚、樸實引起我的好感,我願意與他相處。每次相會,我都送他渡過淇水,一直到頓丘才肯分手。他多次懇求我嫁給他,甚至一再抱怨我有意拖延佳期。我也一再向他解釋説: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還沒有選好媒人向我家正式行求婚之禮。你可千萬別生我的氣,那麼咱就把金秋作為婚期好了。”通過相處,一個熱烈追求,一個痴心相愛。經占卜問筮、説媒請親之禮,男娶女嫁,終成婚眷。女主人公對這一段戀愛生活,是那樣痴情嚮往。

詩中第三章,為全篇轉捩點,採用比而興和插敍手法,通過女主人公的議論和抒情,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的比喻,為下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張本,來表達她的感情已由開始的愛情得意高峯,頓時跌落到失意絕望的深谷。

第六章,是這首詩的總論,是全篇的點睛之章。女主人公唱道:“開始你對我發誓,夫妻要白頭偕老,如今老來卻使我恨怨。淇水雖寬尚有岸,沼澤再廣也有邊,惟我之痛苦無限?回顧少年未嫁時,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還在耳,誰料翻臉變冤家。違背誓言你不顧,那就此算了吧。”女主人公認為,既然你背叛初衷到情意已斷、恩愛已絕的地步,我何苦為你的負情百思不解、自尋苦惱呢!對此,她並不徘徊留戀,憤而決絕大歸,表現了她性格的剛毅和強烈的反抗精神。綜觀全詩,實為刺時之詩,是《詩經》中最有特色、最富感染力、最具批判性的上好作品。

氓(《詩經·國風·衞風·氓》 篇二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愛情是中國文學中最古老的主題之一。作為中國詩歌源頭的《詩經》,其愛情詩燦若繁星,令人賞心悦目。如《關雎》、《蒹葭》。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是那麼美好呢?有情人終成眷屬之後能不能白頭偕老呢?《氓》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這首詩寫一名女子追憶她與“氓”從戀愛、結婚到婚變的全過程。回憶的感情基調是漸變的,從幸福熱情到怨恨沉痛再到清醒剛烈。“氓之蚩蚩”,男子一開始給她印象是忠厚老實的。“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的寫法極妙,寫出男子以買絲為名,來打女子的主意,點出了男子狡猾的本質。原文省略了男子無數的甜言蜜語海誓山盟,可以想象要多深情有多深情,要多眷戀有多眷戀。最終男子輕易地就攻城略地獲取了芳心,兩人陷入了熱戀。等到男子離開時,女子深情遠送戀戀不捨——“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同時,被愛情衝昏的頭腦的姑娘竟然不遵父母之命,不用媒妁之言,與“氓”私定了婚期,“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姑娘與心上人約定了婚期,在漫長的等待中,她是焦急期待的。“乘彼危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這六句繪聲繪色地描繪了熱戀中的少女心理及表現。曠野郊外廢墟牆頭,有位姑娘,翹首期盼,不見愛人,淚花飛濺:愛人出現,載笑載言,好一位純真浪漫,一往情深的女子啊!

這是一個經歷自由戀愛而結成的婚姻,男女主人公卻不是像童話故事裏的王子公主。《氓》中用到比興的表現手法,皆以桑樹起興,從女子的年輕貌美寫到色衰愛馳。“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新鮮潤澤來比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意濃密;“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桑葉枯黃掉落來比喻女子年老珠黃之情狀,也指氓變心感情枯竭。整體看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女主人公婚後“三歲食貧”,“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她早起晚睡辛勤勞作,多年如一日地辛苦操持家務。男主人公在婚後“士貳甚行。士也罔極,二三甚德”,“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他始亂終棄喜新厭舊移情別戀負心薄倖,將變心進行到底。有時想人生若只如初見,該有多好。他仍是走街串巷的貨郎,她仍是採桑養蠶的少女,各自生活兩不相干。沒有開始,沒有變故,沒有結束。但現實總是很殘酷,並不是每個痴心女子都有一個好結局。

痴心女子負心漢,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自古都是男子負人,女子只能聽信宿命擺佈。遇到長情的男人,是自己命好,遇到浪子,也不敢有任何怨言。女子的情愛,是由不得自己的,從一出生,就被社會的約定俗成給畫地為牢了。“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曾為阿嬌築金屋的劉徹還是厭倦了她,棄之長門宮,恩義兩負。波詭雲譎的馬嵬坡上,六軍駐馬,三郎李隆基終是背棄了玉環,致使她花鈿委地,香消玉殞。煙雨空漾的西子湖畔,許仙最終還是背叛了白娘子,使她心如死灰,永鎮雷峯塔。波濤滾滾的江面,杜十娘抱持寶匣,向江心一跳,以死來抗爭李甲的負心薄倖,有眼無珠。“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挽留不住的感情,最終會隨時光流逝。

最後一段“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在這裏用了比興的表現手法。浩浩蕩蕩的淇水再寬總有個堤岸,廣闊連綿的沼澤再大也有個邊際,而你的心是無邊無際不可捉摸的'。女子此時很清醒的認識到了男子的本質。此處的淇水在文中出現了三次。一條淇水貫穿全詩,一條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的愛與憂傷。此情此景應了那句詩,“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受傷害的女主人公對男子採取了決絕分離態度。“反是不思,亦己焉哉!”既然你違背誓言不念舊情,那就算了吧!山盟雖在,情已成空。甜蜜已成回憶,痛苦就在眼前。這一次,我是真的決定要離開。

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位勤勞善良卻不失堅強的勞動婦女形象。她純潔,見到“氓”一下子就傾心相許了;她多情,看不到他時,“泣涕漣漣”,看到他時“載笑載言”;她勇敢,為了愛情,衝破了禮法的束縛,和氓私定終身;她無私,結婚時將自己的財物用車子搬到氓家;她安貧,婚後多年和氓過着貧苦的日子:她堅強冷靜,在看清“氓”虛偽醜惡的嘴臉後,堅決地和氓決裂。可謂柔情似水,剛烈如火。當愛情受到玷污,當感情面目全非,這個女子態度決絕,絕不苟且。這樣清晰,高貴,冷冽決絕的女子,面對負情,絕不會軟綿綿臨花哭泣,悽慘慘對月傷心。而是不妥協,不分享,不忍辱,不糾纏。這種思想對後世也有很大的影響。漢樂府《有所思》中的女子,為自己的情郎精心準備了禮物,但聽説他變心後立刻將禮物燒掉。“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司馬相如想要納妾,卓文君寫了一首《白頭吟》給她,準備休了他,幸虧他幡然悔悟。李清照看穿了她第二個丈夫張汝舟貪圖她錢財的狼子野心,通過告發他科場作弊來解除婚姻關係,不惜自己連坐,身陷囹圄。她們將決絕演繹成一種壯烈,難得,可貴!

那麼多寫棄婦思婦的詩,都像水中月,纏綿,幽怨,唯美,傷感。唯有這首,如一柄利劍,齊齊斬斷水面,雖然效果亦是抽刀斷水,感覺上,已經是氣勢萬千,讓人拍手稱快。

拓展知識:

《國風·衞風·氓》出自《詩經》。為先秦時代衞國華夏族民歌。共6章,每章10句。這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詩中的女主人公以無比沉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後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

全詩六章,第一章,追敍自己由初戀而定的婚;第二章,敍述自己陷入情網,衝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與氓結婚;第三章,她對一羣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現身説法地規勸她們不要沉醉於愛情,並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現象;第四章,對氓的負心表示怨恨,她指出,這不是女人的差錯,而是氓的反覆無常;第五章,接着追敍,敍述她婚後的操勞、被虐和兄弟的譏笑而自傷不幸;第六章,敍述幼年彼此的友愛和今日的乖離,斥責氓的虛偽和欺騙,堅決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兩斷。此詩通過棄婦的自述,表達了她悔恨的心情與決絕的態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倍受壓迫和摧殘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