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精品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3W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精品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優秀教學反思1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作者先點明瞭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後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十分愛花;之後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户户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並抒發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後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遊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的讚美之情。

這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美語言;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使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開課伊始,我透過播放一組德國風光的短片,讓學生對德國有個初步的認識,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德國奇麗的風景和奇特的風俗習慣奠定情感基調。

教學時,我在學生自學字詞,充分自讀到達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緊扣作者四五十年後到德國故地重遊發出的讚歎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探究: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課文是怎樣具體描述的為什麼説是“奇特的民族”並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圖文結合想象奇麗美景,並相機引導學生感情理解了第三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抓住“美麗並沒有改變”引導學生理解感悟,並進行語句的填空,訓練學生表達。教學生學習作者抓住感受最深的資料學寫讀書筆記題目,以及向學生推薦季羨林的《再返哥廷根》一文,引發學生寫讀後感或課外閲讀季羨林的興趣。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優秀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為我們敍述了作者在德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文字簡練優美。通過描寫德國人種花的與眾不同,突出他們每個人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將自己的花種在臨街的窗户外面,讓別人看,全文充滿了作者的真情實感。

教學課文第三節時,有一句描寫德國街景的句子,在這句句子中有“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這幾個詞的詞義要學生理解,這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比較難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看圖,讀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自己來解釋這些詞語。並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釋詞義,如:找近義詞、用自己的話説説、查找字典等方法。

在解釋詞語的過程中,我認為不應是要求學生背誦字典上的註釋條,而是在讀句的基礎上理解詞語的意思,注重引導學生個性化釋詞。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聯繫完整的語境再讀句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讀的質量,而且讀中又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與感受。將理解詞語與指導朗讀,學習課文聯繫在一起,使學生真正做到“讀中悟,悟中讀”。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嘗試運用更多的方法讓學生來理解詞語,讓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優秀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以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作者在德國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寫德國人愛花、養花把花栽種在臨街的窗外,讓花朵朝外開放,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享受和快樂,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儘量少講,把課堂的時空讓給學生,啟發學生自讀自悟,充分感受語言的美,想像文中的情境之美,進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義。首先是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步領略文章大意,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文本的慾望。接下來,組織學生通讀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確文章中心,找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個中心句,藉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後,再由中心句展開,讓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是通過哪些內容具體表達這一中心的,並找出文中精彩的詞語和句子,交流欣賞。重點理解“莞兒一笑”、“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這是對文章中心的展開,由點再回到面,藉以對文章進行細緻的揣摩和研究。學生在個體研讀的基礎上,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加深對課文的認識。重點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師朗讀,學生想像。想像鮮花的美麗,體驗美好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感悟。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入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最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寫下自己的閲讀感悟。

課後回味,覺得朗讀指導還是不到位,滲透在字裏行間中的美,藴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終沒有能夠讓學生更加充分地去領略。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優秀教學反思4

當我看到這個題目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當得知是季羨林先生的.文章時就更加愛不釋手,反反覆覆讀過許多遍,越來越感覺到季老就在眼前,偉人的形象隨之高大;越來越感覺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人生的一種崇高境界,“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不僅僅僅是季羨林先生在介紹德國的民俗風情,更重要的是在讚揚一種精神!精美雋永的短文不難理解,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國學大師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進季羨林”成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走進季羨林”,讓學生回憶起季老在《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親切的話語,孩子們對季老提出的“中西貫通,文理貫通,古今貫通”記憶猶新;“走進季羨林”,讓學生在季老的散文《懷念母親》《月是故鄉明》中,體會到了魂秦夢繞的思鄉情和赤子深情;“走進季羨林”,讓學生被字裏行間瀰漫的真情摯意所打動,“樹愈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裏種植……這天,孩子們也許還不太懂,但是這位鴻儒長者肯定會在他們的心靈立起一道豐碑!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行雲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後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這不僅僅僅是説給給孩子們聽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麼令人嚮往!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優秀教學反思5

在教授本課時,我採用了錢夢龍先生的導讀教學法。回想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有如下特點:整堂課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教學方法富於啟發性。注重了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鍛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通過不同方式的閲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

首先,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與“別人的”這一組反義詞,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並對本文產生了好奇心。當利用課件學習完字詞,彙報了資料後,我又以檢測的方式讓學生説説本課的主要內容。彙報時我發現學生或過於羅嗦,或抓不住重點。我引導學生抓重點段落的主要內容,然後把它們連起來。這樣,我們把第2段的“德國人養花給別人看”與第3段的體現了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境界連在了一起便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我給同學們介紹説,這樣的方法就是抓主要段落概括法。

這篇文章不同於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語言精練,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長,讀起來讓人既開闊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