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78K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找規律》教學反思 篇一

《找規律》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本着“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教學產生的興趣,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這一理念來設計、實施教學。回顧整節課,學生時時閃爍着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激趣導入,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快樂遊戲貫穿於課堂始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先是全班學生合唱一首兒歌《小星星》,輕快的歌聲引入,再用同學們非常想得到的獎品智慧花入手,從動作、圖形顏色的重複排列,引出課題找規律。接着圍繞“裝扮聯歡會的現場”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於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裏,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課堂設計了塗一塗、畫一畫、猜一猜等教學環節,讓每個孩子都動起來,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規律的認識,還有讓學生創造規律,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要表演規律,課堂學習氛圍空前高漲。玩中學,學中玩,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的學習輕鬆又快樂。

2、探究性、活動化是本節課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的規律,聲音的規律,動作的規律……本節課中學生經歷了探索規律的過程,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切身感受到數學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只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活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3、聯繫生活,感悟規律的美,融品德教育於數學課堂中。

生活中處處存在規律,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尋找規律,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又讓學生暢所欲言,表述規律,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昇華,並從孩子們的回答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如:學生找到了紅綠燈、斑馬線都是有規律的,適時教育學生過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學生在欣賞規律美時,當課件播放到軍人叔叔齊步走的圖片時,適時教育學生要向軍人叔叔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收穫了精神食糧。

本節課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趣味中觀察、猜想、欣賞,在美的感受中學習有趣的數學,更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找規律》教學反思 篇二

秦老師曾經對我説:眼睛看着教材,鑽研知識去備課,課堂才有亮點;儘想着亮點去備課,課上反而沒有亮點。

呵呵,很辨證,很經典!

解讀教材吧!本單元的《找規律》是本冊教材的新增內容,這部分知識原先是奧數課的知識。奧數的知識怎樣讓全體學生都能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呢?

細品教材,我心中就有了分寸——教材用生動的情境圖展現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即所謂“形”。學生容易從中找到間隔排列的事物,通過觀察數數等也容易説出規律。教材注重讓學生完整的體驗規律形成的過程,在驗證規律中建議學生擺一擺,用手指點撥思維。最後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找找類似現象,完整的傳達了從“形——實”,從“實——形”的規律形成意識。

是不是學生能容易説出規律就是達到了所謂的“實”呢?細想,並非如此。找規律的重點在於找,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所以,解讀教材,不僅僅要看到規律形成的大體過程,更要看到教材背後隱藏着的“一一對應”“用符號數學化”的思想等,這才是真正的實。

再從孩子們的角度去聊聊我的想法——每一個教師都很清楚,學生來到課堂時,並不是一張白紙。如何很好的把握學生的認知基礎,充分掌握學情,真正創造有生命質感的綠樹課堂?我決定還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角度入手。

在家裏,我讓4週歲的女兒擺珠子,一顆紅,一顆黃,女兒很容易就擺出來了。幼小的孩子對於一一間隔的表象並不陌生,那四年級小孩更是有充分的生活經驗了。

於是,在備學中,我讓孩子們通過看教材上間隔排列的事物,去生活中找相關現象,並把這些現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我們班裏的毛宇傑是個調皮的孩子,他説,老師,我可不可以把每個現象用多種方式表達出來?呵呵,孩子對於生活充滿敏感,數學老師更應該有孩子的這份敏感。估計有部分孩子在找的過程中會有些發現,所以第三個作業是彈性的,讓有發現的孩子寫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有了這些基礎,慢慢的會喜歡在和諧的課堂中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與其餘孩子的思維發生碰撞,逐漸產生共鳴。

我期待課堂是孩子樂學、願意交流的天地,把握了學情,我就可以從最大程度去期待、去創造生機盎然的綠樹課堂。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 篇三

課堂教學中的自我感覺良好與作業中的諸多錯誤形成巨大的反差,促使我不得不對教堂進行深刻地反思。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只是“看”規律而不是找規律,從而導致了學生解決週期問題的感覺是“看似簡單,而往往是做錯了自己還不知道”。學生的作業是反映課堂教學的一面鏡子。追本溯源,教師教學中隱藏的問題是:學生只會機械的照搬例題中的解題步驟,思維膚淺,對文本的理解缺乏深度。教學中規律直接呈現,以至在解決問題時跳過“找規律”這一過程,最終導致學生解決問題時不分析規律是什麼,只注意到一個週期中一共有多少個圖形或物體,沒有認識不同物體或圖形的具體排列順序,就草率解決問題,從而導致錯誤。沒有在具體的問題中經歷找規律的過程,學生“看”到的是表面的假規律,做錯也就是不足為怪了。

如何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讓學生真正的“找”規律,並且能找到、找正確規律,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為靈活、更為深刻呢?我認為在教學這一內容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習題的設計應具有層次感,呈現變式,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教學中,教師不能讓學生的認識只停留在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習題設計要能擴大學生的視野,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找規律與解決問題同是這課的教學重點,正確認識規律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教學中,教師應有層次性的呈現不同的週期現象。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從基本的練習到變式練習,再到綜合練習;從單純的圖形排列週期規律到文本敍述結合圖形的週期規律,再到純文本敍述的週期規律,讓學生體驗規律的多樣性與隱蔽性,充分經歷找規律的過程。同時,教師教學中應把握度,規律太明顯和太隱蔽都不利於學生養成動腦找規律的習慣。

2、採取多種方式,經歷找規律的過程,建立數學模型。

例題中的規律較明顯,學生一眼就能看出規律。過分容易讓教者、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很容易疏忽找規律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學生在學習例題時得心應手,而解決問題時卻無從下手或是容易出錯的原因。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學習數學最好的方式是‘做’中學。”對於國小生而言,“做”數學遠比“看”數學有效得多,因為“做”中學能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更為豐富的直接經驗。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採用劃一劃、畫一畫、寫一寫等方法,充分讓學生經歷找規律的過程,發現規律的本質,以提高解決週期問題的能力。

(1)畫週期。題目中呈現若干個週期,規律較明顯,這時可讓學生用筆畫出一個週期,從中認清週期中的相關信息。

(2)用符號表示週期。讓學生把題目中描述的週期規律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表示出來,在文字與符號建立對應關係。學會用符號表示數學信息,這也是一種找規律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同時感受、體驗數學思想和方法。

(3)寫週期。有些問題採用文字敍述的方式,規律不直接呈現出來,而國小生思維的深刻性有限,思維基於直觀,有時不能一下子認識規律的本質,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讓學生寫一寫週期,可將週期中各個物體的排列順序、數量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為學生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提供了保障。如題目:伸出你的左手,從大拇指開始數:1、2、3、4、5,接着反方向數6、7、8、9。周而復始,當數到56時,在哪個手指上?學生很容易被文字敍述的表面現象迷惑,以為一個週期物體的數量為5。通過寫一寫,可正確解答,56÷8=7(組)即當數到56時,在食指上。

《找規律》教學反思 篇四

“找規律”是根據課程標準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內容,主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

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新教材對這部分知識的編排,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從聯歡會裝飾物有規律的排列現象,引出圖形排列的一些簡單規律,使學生感受生活應用的廣泛性,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本節課採取了獨立思考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從生活中的斑馬膚色開始引出黑白條紋的規律。然後出現彩旗、花朵、燈籠的組合,讓學生體驗規律。這些是最簡單的圖形的變化規律,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

為了讓學生自然地接觸新知識,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我設計了遊戲競猜入環節。通過課件遊戲,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紛紛説出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相當熱鬧。不僅學生熱情全都調動起來了,還滲透了後面即將要學的新知識。此外我緊緊抓住理論聯繫實際,並貫穿於整個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愉悦的環境中討論發現規律。本節課我使用了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每個例題都製成了課件,這樣教學內容就具體化、清晰化。讓學生通過討論、猜測、塗色等活動,自己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在教學最後,我把知識進行了拓展,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通過舉例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無處不在,因為有了規律,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只要同學們善於觀察,會發現生活中到處有數學。

不足之處在於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未養成,由於是一年級學生,注意力往往只有15分鐘,所以後來部分學生在開小差;同時學生回答時沒有要求學生把話説完整;此外在學生做作業之前沒有講清要求;在找尋和辨別規律的組合時,沒有用線條區分開來,影響了本節課的時間和效率。

《找規律》教學反思 篇五

《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我在課堂中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這節課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悦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反映和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

1、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思維特點,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積極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2、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

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喜歡的“猜魔術”為引子,通過“找簡單的規律――畫規律――找生活中的規律――動手創造規律”等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3、進行數學活動的教學。

建構主義學者認為,學習是主體在對現實的特定操作過程中對自己的活動過程的性質作反省抽象而產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找一找、塗一塗、拼一拼、説一説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規律。

4、數學學習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的再創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通過塗色,擺學具、活動,把知識進一步的拓展,從而讓學生再創造出不同規律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5、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在教學中,我把知識進行拓展,讓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通過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這節課,我和同學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盪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找規律》教學反思 篇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本課我設計了讓學生猜表情的遊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僅要求猜一猜結果,學生憑直覺做出決定,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帶給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忙理解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資料既具有活動性和探究性,又具有挑戰性,趣味性,“找規律”的資料不能簡單的決定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找的規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繫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決定,不斷地及時地優化自已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發展。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我設計的這一節課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動畫人物――“淘氣”展開。從主題圖------遊樂園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先包內含數學問題,有利於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還有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後,從自己的身邊着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我設計了“智多星”的獎勵卡,聽課認真、發言用心、表達完整、表現好的同學都能及時得到。這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透過小獎勵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整堂課的設計和實施會有許多的不足。例如:在學生動手操作“塗一塗”結束後,應將學生所塗作品展示在實投影上,更直觀,更明瞭;在學生小組合作結束後,應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成員間的互相評價,讓學生的合作更和諧,更有效。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 篇七

“找規律”是根據課程標準改革理念新增加的資料,主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本節課主要是學習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從聯歡會裝飾物有規律的排列現象,引出圖形排列的一些簡單規律,使學生感受生活應用的廣泛性,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並採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例1、例2、例3是最簡單的圖形的變化規律,例4是簡單的圖形的變化規律。這兩部分資料比較接近,安排在一節課內教學。

為了讓學生自然地接觸新知識,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用心性,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貼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導入環節。準備了一些紅花和黃花,告訴他們老師要將這些花擺在黑板上,擺一排。然後,故作神祕地問:“你們猜一猜老師要擺上去的第一朵花是什麼顏色?”這時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紛紛説出自己的想法。一部分説紅花,一部分説黃花。然後,我將紅花擺上去,猜對的同學很興奮,猜錯的同學有些掃興,但很快又躍躍欲試。讓他們猜第二朵花是什麼顏色時,還是有兩個答案,當問第三朵花是什麼顏色時,逐漸地越往後問答案越統一,以至於不等問他們就迫不及待地齊聲按着一紅一黃的`擺放規律喊出來。我及時地誇他們真聰明猜得真準,學生們各個是樂不可支。我話鋒一轉説:“你們明白老師為什麼在這擺一排花嗎?”課堂安靜下來,學生們都在猜測。看到他們疑惑的眼神,我公佈説:“是獎給這節課上得好的同學的,回答問題好的獎紅花,遵守紀律、合作好的獎黃花。你們有信心拿到嗎”此時,學生大聲答道:“能!”整個課堂氣氛高漲,不僅僅學生熱情全都調動起來了,還滲透了後面即將要學的新知識。

為吸引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我設定了一個情境,讓聰聰和明明帶着大家穿越時空隧道,來到“六一”那一天,並配熟悉的“快樂的節日”主題歌,讓學生在愉悦的環境中討論發現規律。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我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充當一個參與者和組織者,讓學生透過討論、猜測、動手擺一擺、塗色等活動,自己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在教學最後,還把知識進行了拓展,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透過舉例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無處不在,因為有了規律,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只要同學們善於觀察,會發現生活中到處有數學。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於資料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倉促而過,並且減少了學生回答的次數。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盪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找規律》教學反思 篇八

本學期的找規律單元是要學生用平移的方法探索並發現簡單圖形覆蓋現象中的規律,能根據把圖形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開始,我出示了一張由1-10組成的數表和一個紅色方框,指出用這個框每次可以框出兩個相鄰數,得到一個和後,我問學生:“這樣移動方框一共可以得到多少種不同的和?”然後讓學生可以拿着手中的數表想一想,也可以框一框,在很多學生有了答案後,我讓學生髮言説出自己的想法。我以為學生會按照書上的本意,用一一列舉的方法來求出答案:1+2,2+3,3+4,……9+10。結果那位學生卻回答説:10-1=9。這是書上與我預設時都沒考慮到的,我當時有一點小小的意外,但我還是微笑着鼓勵他説説他的想法。可能這是他的一種直覺思維吧,他一時解釋不出這樣算的。原因。我知道他這樣做是完全可以解釋的:第一,可從找規律的角度來解釋。如果有2個數,每次框相鄰2個數,就得到1個和,如果有3個數,每次框相鄰兩個數,就得到2個不同的和,照此下去,有10個數,每次框2個相鄰數,就會得到9個不同的和,所以10-1=9;第二,可從排頭法的角度來解釋。一次框出2個數,1可以排頭,2可以排頭……9也可以排頭,10不能排頭,10個數中有1個數不能排頭,所以10-1=9(種)。當時我有幾秒的猶豫,是幫助他把這種思路更加明晰呢?還是繼續演繹預設的教案?為了不讓課堂節外生枝,我選擇了後者。雖然很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自己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

接着,繼續用紅色方框分別框住2個、3個、4個、5個後,我出示了表格,並提出了書上的兩個問題:

(1)平移的次數與每次框出的個數有什麼關係?

(2)不同和的個數與平移的次數有什麼關係?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來找出規律。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紛紛發現了規律。在彙報第一個問題時,出現了這樣幾種答案:

(1)每次框出的個數與平移的次數相加和是10;

(2)每次框出的個數是相鄰的自然數,而四次平移的次數也是相鄰的自然數;

(3)每次框出的個數與平移的次數奇偶性相同,或者都是偶數,或者都是奇數;

(4)每次框出的個數與平移的次數的逐漸減少2。看來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尋找規律的角度也很新穎,從看兩者的和聯繫到了看兩者的差,從橫向尋找規律聯繫到縱向的比較,前兩條規律是我預設到的,而後兩條卻是沒考慮過的。當學生彙報後,我知道後兩個發現並沒有普遍性,但該如何向孩子們解釋後兩個發現只是特例呢?如果再換例説明顯然太費時,也並不一定能講清,而且還會沖淡主題,把本質的東西給拋棄了,得不償失。但如果肯定他們的發現是對的話,顯然又不行。當時我説:“你們很聰明,在這一道簡單的例題中,發現的可真多。”雖然話是這樣説了,但自己感覺心中特沒底氣。

課上完了,感覺自己對教材深層次的鑽研能力還需加強,對課堂中學生即時生成的資源,我沒能很好地利用與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