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怎樣應對工作壓力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2W

怎樣應對工作壓力精品多篇

重估你的壓力應對機制 篇一

壓力往往導致煩躁不安、內疚感和自責。下面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剎住自我懲罰性的語言,學會用柔和、寬容的語言進行自我對話。

以第二人稱寫一份批評稿,比如:“你是不稱職的,你連截止期限都忘了”。 然後用不包含判斷、有建設性的語言以第一人稱重新表述一下,比如:“我花了兩小時找一份放錯位置的文件,結果錯過了截止期限。我該如何設計一個系統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呢?”。感受一下在使用“我”和“你”時的不同。這種建設性的語言可以幫助你更客觀正確地看待事情,從而防止無休止地自我否定下去。

掌控與堅強 篇二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發現,樂觀的人擁有積極正向的核心信念和自我暗示。比起悲觀的人,他們的身體與心理都更加健康。他們是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強者。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紐約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的臨牀心理醫生蘇珊·寇巴薩(Susan Kobasa)對一羣貝爾電話公司的經理人做了研究。當時,為了打破壟斷局面,政府下令該公司重組,把老貝爾拆成了數個小貝爾,這些經理人也因此揹負了巨大的壓力。她發現,有三項人格特質的確能夠保護人免受長期壓力對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

● 使命感:堅信人生的意義,積極投入社會與社區的活動。積極正面的信念會讓人在面對壓力時做出正確的反應。

● 掌控感:感到自己能夠掌控形勢。人們可以選擇面對壓力因素的反應,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局面。

● 積極面對挑戰:你可以把壓力事件視作麻煩,也可以把它視作機會。那些能夠成功應對壓力的人既能看到黑暗,也能看到曙光。

寇巴薩發現,與更為悲觀的人相比,具備(1)強烈的使命感;(2)相信自己能夠控制局勢;(3)能在困境中發現機會的人,患上與壓力相關的疾病的概率減低了一半。這三項人格特質令他們變得更加堅強,提升了適應壓力的能力。他們也感覺到了壓力的存在,但他們沒有被壓力拖垮,變得意志消沉。這種樂觀心態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人人都能學會。

使用建設性的語言 篇三

情緒上的緊張往往會表現為身體上的緊張。要緩解這兩種緊張,可以用下面的`簡單練習來放鬆身體:

坐在桌前時,將注意力集中到手部(尤其是手裏握着咖啡、筆或鼠標的時候)或是肩部。如果握得太緊(或是肩部很緊)只會加劇你情緒上的緊張感。試着儘量把手鬆開一點(或是釋放肩部的壓力)深呼吸。停下來觀察一下,當自己把注意力轉移到身體上時,你的情緒發生了什麼變化。要記住,即便在你忙於應付一長串的待辦事項列表時,也可以做這個練習。

步:自我覺察。 篇四

傾聽那個內在的聲音。聽聽它的説話方式。如果某個朋友這樣對你説話,你能容忍嗎?如果你對朋友吼出這樣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她?密切觀察你使用的每一個詞,把它們寫下來。有三個問題能幫助你識別出這些詞語。看看傑奎琳是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的:

(1)是什麼引發了這件事?“我沒有按時完成工作。”

(2)有哪些負面的想法蹦了出來?“我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3)我體會到了哪些情緒?“壓力、無助、憤怒、悲哀。”

當你開始分析內心裏的消極聲音時,你就會漸漸看到,它們所傳達的這些感知是如何煽動或加劇你的壓力反應的。傑奎琳沒有覺察到的這些負面想法給她帶來的沉重壓力;它們實際上已經妨害了她的辦事能力,讓她辜負了“問題解決能手”的聲名。

步:徹底打消負面想法。一旦察覺到了心中的負面想法,你就可以使用另一組問題來糾正它們。 篇五

ABC心法

如果你的負面想法中包含了某個深深根植於心中的核心信念,那麼你會發現,改變起來格外困難。對付這些頑固的、不肯改變的賴皮鬼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如果那些念頭很難撼動,試試下面這個ABC心法。

A=看清誘發事件

B=看到自己的核心信念或根深蒂固的想法。

C=列出該行為的後果。當你沒有任何行動時,進入D階段

D=反駁那個負面的信念。如果某一個信念給你帶來許多煩惱,那你應該努力把它駁倒。

我有問題的信念是什麼?

哪些證據支持這個信念?

關於此事,更好的解釋是什麼?

如果你得出結論,若是改變信念的話,就會得到一些實實在在的益處,那麼你可以進入E階段,來完成整個練習。

E=尋找更多的、有效應對壓力因素的方法。

● 控制你能控制的部分。在壓力環境中,許多因素是你沒法改變的,既然如此,不如把重點放在你能改變的部分。

● 離開。離開讓你感到壓力的環境,比如出去走走,離開房間,或是做點別的。短暫的休息能讓你重整思路,換上更為積極正面的想法。

● 呼吸。運用腹式呼吸,深深地吸氣,保持十秒鐘,然後緩緩地吐氣。至少重複五次。幾次深呼吸並不能趕走壓力,但它能緩解一些因壓力引起的、不好的身體反應,併為你贏得一點時間,讓你重整想法。

● 喝水。喝大量的水。絕大多數人時常處於輕微的脱水狀態。壓力會加劇脱水狀況,而脱水會讓你的情緒變糟。停一停,去喝點水,這不但能馬上緩和你的情緒,還能讓你不去想那些壓力因素(雖然是暫時的)。這個短短的暫停或許已經足夠讓你看清眼前的形勢了。

一旦調整到可以不讓情緒完全統治你的狀態,思路清晰一點了,你就把那條負面的核心信念修改得積極一點,免得日後再被它干擾得亂了方寸。

如果你駁倒了那條負面的核心信念,並且接受了“它給我帶來麻煩”的事實,你就會自動地用更加高效的方式來應對壓力了。

釋放身體的緊張感 篇六

通過冥想練習,可以訓練我們的思維更清楚地瞭解自己所流露的情緒和產生的想法,從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真實意圖。冥想也讓我們拋開內心各種糾結想法的包袱,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定期練習冥想,即便每天只花10分鐘,也會對讓你在壓力面前保持鎮定大有裨益。

定期總結 篇七

任何可能會引起壓力的事件結束後,你都應該向自己提出以下問題(或者也可以問問共同參與的其他人):

● 哪些因素起作用了?

● 哪些因素沒有起作用?

● 哪些因素阻礙你取得想要的結果?

● 哪些因素幫助我/我們取得了想要的結果?

● 我本可以使用哪些更好的方法?

● 我從這件事中學到了什麼?

壓力互動模型 篇八

心理學家們知道,面臨壓力時,如果人們握有能幫助他們高效行動起來的信息,就能好好應對壓力。在壓力之下,他們感到自己可以控制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最起碼也能強有力地影響它。

心理學家理查德·拉扎勒斯和蘇珊·福爾克曼提出了“壓力互動模型”來解釋這個現象。這個模型描述了三個要素之間的互動關係:

壓力因素 篇九

你對這個壓力因素的看法

你對自己處理該壓力的能力的感知。

人面對壓力的反應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印象,比如信念、悲觀或樂觀的傾向、對情境的掌控感、此人的堅強程度等。你可以學習應對這些變量的能力,提升自己對它們的掌控力,並漸漸地做出改變。開始之前,先問自己兩個最基本的問題:

●這件事對我的威脅程度有多高?

●我打算如何應對這個威脅?

你對任何一件事作出反應,會取決於你的核心信念——所有深深根植於內心的正面或負面想法,它們會影響你對自身與外界的看法和感受。積極正面的信念會幫你控制住情緒,而負面的信念則會削弱你應對壓力的能力並可能會讓壓力變得愈發沉重,當你念叨着“本該……原該……應該可以……”這種話時,就預示着你的負面信念要現身了。能反映出糟糕信念的詞語就像個大家庭:“必須”和“應該”猶如一對堂兄弟,爺爺輩是“總是”、“永不”和“做不到”。為了好好地把握自己的核心信念,你需要細心地傾聽頭腦中那些積極或消極的自言自語。

不要因為這些負面詞語而自責。它們並不意味着你是個笨蛋。剛好相反,你就像蹣跚學步的孩子,開始在摸索中漸漸找到正確的結論。用積極樂觀的感受來替換消極負面的感受,可沒那麼容易做到,因為一個人的自我感知是多年來逐漸建立並積累而成的。你需要一點點地改變。除非你發現並漸漸消解了核心信念,否則它會越來越牢固,而且拒絕改變。悲觀主義者會主動尋找那些能夠加強負面信念的證據,卻對相反的證據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