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誡子書》的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17K

《誡子書》的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作品註釋 篇一

⑴誡:告誡,勸勉,勸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⑷養德:培養品德。

⑸澹(dàn)泊:同“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⑹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致,達到。

⑺才:才幹。

⑻廣才:增長才幹。

⑼成:達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經心。慢,懈怠,懶惰。勵精:振奮精神,盡心,專心。勵,振奮。

⑾險躁:冒險急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治性:修養性情。治,修養;一説通“冶”。

⑿與:跟隨。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⒀日:時間。去:消逝,逝去。

⒁遂:於是,就。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像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⒄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

⒅淫慢:放縱懈怠。淫,過度。慢,怠惰。

《誡子書》原文及譯文 篇二

《誡子書》

兩漢: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譯文

1、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着光陰流逝,意志隨着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裏,悲傷歎息,又怎麼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註釋

⑴誡:警告,勸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⑷養德:培養品德。

⑸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慾。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⑺才:才幹。

⑻廣才:增長才幹。

⑼成:達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經心。慢:懈怠,懶惰。勵精:盡心,專心,奮勉,振奮。

⑾險躁:冒險急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冶性:陶冶性情。

⑿與:跟隨。馳:疾行,這裏是增長的意思。

⒀日:時間。去:消逝,逝去。

⒁遂:於是,就。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像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窮廬:破房子。

⒄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

⒅淫慢:過度的享樂,懈怠。淫:過度。

文章思想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 關於“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在這裏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話來説:“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運用了《邏輯學》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強調他要表達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這同“要想取之,必先與之”,“欲達目的,需先迂迴曲折”的道理一樣,現在的“淡泊”、“寧靜”求清靜,不是不想有什麼作為,而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

“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説“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世一直繼承讚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於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誡子書》原文及譯文 篇三

誡子書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本文選自《諸葛亮集》。(題目是後人加的)

誡子書譯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着光陰流逝,意志隨着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裏,悲傷歎息,又怎麼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是這樣進行修煉的:(夫君子之行)

他們以靜心反思警醒來使自己盡善盡美。(靜以修身)

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儉以養德)

除了清心寡慾、淡泊名利,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志向明確清晰、堅定不移。(非淡泊無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靜,安定安寧,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非寧靜無以致遠)

要想學得真知,必須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寧靜中專心研究探討。(夫學須靜也)

人們的才能必須從不斷的學習之中積累。(才須學也)

除了下苦功學習,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才幹得到增長、廣博與發揚。(非學無以廣才)

除了意志堅定不移,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學業有所進、有所成。(非志無以成學)

貪圖享樂、怠惰散漫就不能夠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發奮向上。(淫慢則不能勵精)

輕險冒進、妄為急躁就不能夠陶冶生性使品德節操高尚。(險躁則不能治性)

如果年華虛度,任隨歲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隨時間而消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就會像衰老的樹葉般一片片凋落成灰,變成無用之人,(遂成枯落)

這樣的人對社會沒有一點用處,大多不能夠融入於社會,(多不接世)

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窮家破舍之中,空虛歎息,(悲守窮廬)

等到將來那時知道要悔過、改過,卻怎麼也來不及了。(將復何及)

誡子書註釋

⑴夫(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名利。

⑷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⑹廣才:增長才幹。

⑺淫(yín)慢:過度的享樂,慢:懈怠,懶惰。淫,過度

⑻勵精:奮勉,振奮。

⑼險躁:冒險急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馳:消失、逝去。

⑿日:時間。

⒀遂:於是,就。

⒁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窮廬:破房子。

⒃將復何及:怎麼還來得及。

⒄才須學也:才:才幹

⒅意與歲去:意:意志

教材分析: 篇四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體會情感,從中獲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並由此積累背誦相關警言以自勵。

聯繫學生實際考慮不宜往深處難處開掘,所以文章結構特點及哲學辯證思想不列為教學目標,當然這是主觀意見,還有待同仁智者商榷。

《誡子書》註釋 篇五

(1)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5)淡泊(澹泊):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慾。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7)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9)廣才:增長才幹。

(10)成:達成,成就。

(11)淫慢:放縱,懈怠。

(12)勵精:盡心;專心。

(13)險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14)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5)與:跟隨。

(16)馳:疾行,這裏是增長的意思。

(17)日:時間。

(18)去:消逝,逝去。

(19)遂:於是,就。

(20)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21)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22)窮廬:破房子。

(23)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

教法、學法設想: 篇六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學中要達成目標,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採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讀”貫穿課堂始終:聽讀,朗讀,跟讀,默讀通過反覆地讀讓學生自然成誦;然後猜讀、精讀、研讀、品讀,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釋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聯繫現實實際談體會,賞析品味拓展積警句;中間穿插歷史背景小故事,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作業設置結合單元后面的綜合性學習進一步拓展延伸,豐富學生積累的同時感受濃濃的親情、鄉情、友情和愛國情。

作者簡介 篇七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早年避亂於荊州,隱居隴畝,藏器待時。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劉備三顧茅廬,始出。諸葛亮對他縱談天下形勢,並建議劉備聯合孫權,抗拒曹操,以益州為基地,興復漢室,此後一直佐劉備。建安十三年即聯孫權,在赤壁打敗曹操,取得荊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漢,拜為丞相。公元223年劉備死後,後主劉禪襲位,諸葛亮盡心託孤,被封為武鄉候,主持朝政。諸葛亮志在北伐,於是東連孫吳,南收孟獲,頻年出征,與曹魏交戰,最後因病卒於五丈原。有《諸葛武侯集》。

註釋: 篇八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他説,“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説,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諸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在書信的後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緻,不事雕琢,説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誡子書》翻譯/譯文 篇九

一、君子的操守,(應該)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不把名利看得輕淡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靜己心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心,才識需要學習,不學習無從拓廣才識,不立志不能學習成功。沉迷滯遲就不能勵精求進,偏狹躁進就不能冶煉性情。年年歲歲時日飛馳,意志也隨光陰一日日逝去,於是漸漸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會,可悲地守着貧寒的居舍,那時(後悔)哪來得及!

二、高尚君子的行為,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三、德才兼備的人的品行,要從寧靜中修養身心,用簡樸的行動來培養品德。不節儉,無從確立自己的志向;不寧靜,難以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努力學習;沒有刻苦的學習,就不能得到廣博的才智;沒有明確的志向,就不能學到要學的知識。沉溺散漫,就不能激勵精神;輕佻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否則年齡隨時間流逝,意志伴同光陰消失,終於一事無成,只落得既不能繼承前人又不能有益後世的結局。到那時,在狹小的天地裏悲傷、歎息,又有什麼用呢?

譯文: 篇十

(1)夫(fú):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5)淡泊(澹泊):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慾。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7)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9)廣才:增長才幹。

(10)成:達成,成就。

(11)淫慢:沉湎、怠惰。

(12)勵精:盡心;專心。

(13)險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14)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5)與:跟隨。

(16)馳:疾行,這裏是增長的意思。

(17)日:時間。

(18)去:消逝,逝去。

(19)遂:於是,就。

(20)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21)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22)窮廬:破房子。

(23)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