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三語文重要複習知識點賞析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6W

高三語文重要複習知識點賞析通用多篇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 篇一

基礎知識(詞語、成語、病句)

複習要點:①落實近義詞的區別,積累常見成語的意思和用法。②講解語法知識,介紹常見病句類型及判斷方法。

複習措施:①加強練習,最好能在每天課堂上完成一套基礎知識小練習。指導學生做好錯題小結,進行練習反思。②指導學生運用聯想的方法,在比較中記憶、積累,將無序的字詞有序化。③引導學生熟悉病句的六種類型。收集各種典型病句。④藉助學生錯題小結,多考查學生常錯的字詞病句,促使其過手掌握。

l、字音、字形題:音、形、義結合

2、詞語題(包括成語和熟語)

詞語辨析:①有相同和不同語素的,重點分析不同語素。②沒有相同語素的,重點分析具體語境。

熟語:注意感情色彩、使用範圍、使用對象。

3、病句辨析題

六種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方法:①檢查句子主幹,看是否成分殘缺。

②推敲詞語運用,看是否搭配不當。

③心裏默讀,看是否有句式混用或語序不當。

④綜合思考,看是否符合邏輯思維。

高三語文重要複習知識點 篇二

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説(説,通“悦‎”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8、。‎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9、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 10. 不敢‎倍德 (“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

11‎。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

12、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1

13、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高三語文學習及複習方法 篇三

一、第一輪複習

第一輪複習要全面閲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語文基礎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配以課堂針對性訓練和單元訓練,提高應用能力。

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系統指的是整理、完善語文知識的各個系統。

語文知識的大系統包括語音知識系統、文學知識系統、詞及短語系統、單複句知識系統、修辭知識系統、標點知識系統、現代文體知識系統、古今文學常識系統、寫作知識系統、文言知識系統等;語文知識的小知識系統即為每一個語文知識點的性質、分類、意義或用法。如“詞”這個小系統,就包括詞義、色彩輕重、範圍、搭配、語體等。甚至還可分得更細,如詞語的感情。在這一輪複習中,同學們需要熟悉大系統和小系統,並在複習具體知識點時,有意的將所複習的知識點和其所屬的知識系統聯繫起來。

二、第二輪複習

第二輪複習要明確重點、難點,深刻理解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繫。同時進行解題訓練,提高應戰能力。大學聯考語文複習,要防止兩種偏向:一是拼命做題目,自以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認真複習,自以為複習未必有用,指望臨場發揮。這兩種偏向都是僥倖心理的反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有的放矢,認真複習,突出重點,講究實效。

測試重點無非是在閲讀能力、語言表達和作文這三個方面。除了作文,大多數同學失分較多的是現代文閲讀和語言表達,在這一輪複習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對這幾部分內容的複習。

現代文閲讀着重考查篩選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鑑賞和評價能力。這三方面試題的正確回答都以對文章的準確理解為前提。大多數同學答不好題主要不是文章讀不懂,試題不會答,而在於沒有處理好讀文章與答題的關係。因此複習時要特別注意找到依據不同類型文章的要素讀懂讀通文章的基本規律,進而形成運用文中語言材料組織答案的能力。

閲讀能力的培養應注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篩選的能力,二是對閲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大家在平時所閲讀材料的內容大多是新鮮的,能否在短時間內瞭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與學習效率有很大關係,因此快速有效地閲讀是語文學習應該着重培養的能力,閲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大學聯考試卷中所佔比例較大,也是大學聯考考查的重點,在閲讀複習中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繫,瞭解文章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

作文複習主要不是聽老師講,而要靠自己寫。在寫中提高審題能力,提高運用來自生活中的材料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同時要關注當前社會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發生的重大事件,積累寫作材料。

在第二輪的複習中,也應加強對必考的古代詩文閲讀的複習,要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1、課本第一

(1)吃透弄熟

各項知識構成一個前後緊密聯繫的有機整體,要通過點線面結合,記憶、分析、比較等多管齊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課本知識的網絡結構和深層含義。

(2)抓好重點

考前要複習的內容面廣量大,後期複習沒有必要每點平均用力,學生要根據考綱的考查範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複習內容進行衡量,抓住每一個考查範圍中的重點知識。

2、效率至上

(1)計劃性強

考生對複習的內容要作全盤考慮和分解,針對各知識點制訂短期計劃。

(2)方法靈活

如利用零碎時間複習文言虛詞,因分散則容易掌握。

(3)精選試題

概括的説就是“選、讀、譯”。“選”的關鍵是精。選好後不憑藉任何輔助讀物自己去讀它,有讀不懂的地方要善於“推導”和“藉助”,就是“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前後推敲,整體把握”。“譯”的關鍵是準確。學習文言文目的`是能讀懂淺顯的文言文,瞭解文章的背景、寫作意圖、作者的觀點傾向以及佈局謀篇的特點等。

高三語文詩歌鑑賞 篇四

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你同銷萬古愁。

評析:

這是一首極為豪放的詠酒詩,詩人的狂醉之態與句俱出,幾乎能讓人聞見陣陣酒香。而吟誦數度,傾瀉又會感到有悲壯之氣隱伏其中,狂放之中並不缺乏深沉。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本詩為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詩題“錦瑟”,既是取首句開頭兩字為題,又含有以琴瑟喻夫婦之義。首聯歎華年之易逝,思舊而神傷;頷聯借莊生、望帝故事,寫出生離死別的無窮之悲;頸聯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既追憶忘婦生前的明眸、美色和悲歡離合之情,又隱寫現在已是可望而不可及、幻滅不可復追之痛;尾聯言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才感到無窮悵恨,即在當時已是令人不勝悵惘,語意沉痛之極。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兩句詠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話是杜甫詠史詩中傳誦千古的絕唱,這是為諸葛亮發出的哀歌,也寫盡了中華民族多少英雄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據説宋朝抗金名將宗澤死前曾吟杜甫此兩句詩,可謂千載而下,英雄同淚。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意境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認為意境分為“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兩種。詩到境界全出,韻味別具,便總有其寄於詩中的主觀色彩。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這首山水詩,向來被眾家譽為“無我之境”的典範。它寫的是寧靜、安謐、恬淡的境界,內淨外靜,烘托出一種遠離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圍。靜,是環境、景物的客觀狀態;淨,是心靈、慾念的主觀願望。秋天的美景給人以心靈的沉靜,性靈的超脱。所以,本詩歷來被後人推重。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是作者大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今四川奉節一帶)時所寫。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明代胡應麟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緊扣夔州特定環境。首聯對起,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句中自對,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奇妙無比。頷聯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情懷,透過沉鬱蒼涼的對句,顯示了出神入化的筆力。四句詩聞與見,山和水,兩兩間隔,妙語天成。後四句寫登高時觸發的感慨,作者憂國傷時的情操,躍然紙上。頸聯從縱(時間、“百年”)、橫(空間、“萬里”)兩方面着手,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使人深深感到他那沉重地跳動着的脈搏,並和上聯的“無邊”、“不盡”,在意境上互為呼應。尾聯也以對作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蓋久客則艱苦備嚐,多病則潦倒日甚,所以白髮頻添,酒杯難舉,同時點出了此時艱難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

高三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五

成語

1、開柙出虎: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後多比喻放縱壞人。

2、虎兕出柙: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脱,主管者應負責任。

3、既來之,則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後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裏安下必來。

4、分崩離析: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5、禍起蕭牆:指禍亂髮生在家裏。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6、五十步笑百步:作戰時後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後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7、餓殍(piǎo)遍野: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8、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9、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鑽研。

10、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11、堅忍不拔: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12、永垂不朽:指光輝的事蹟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13、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14、義憤填膺(yīnɡ):發於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15、安之若素: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16、心急如焚:心裏急得象着了火一樣。形容非常着急。

17、息息相關: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係非常密切。

18、無濟於事:對事情沒有什麼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19、搖搖欲墜: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台。

20、不言而喻:不用説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古今異義

①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河:黃河以西。)

②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在這時)

③山東豪俊遂並起(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指山東省。)三、一詞多義

1、固

①據崤函之固(險固,堅固,特指地勢險要,城郭堅固,形容詞用作名詞)

②君臣固守以窺周室(牢固,頑強,形容詞)

③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守的據點,屏障,名詞)

2、因

①因遺策(沿襲,動詞)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詞)

③因河為池(憑藉,依據,介詞)

3、亡

①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丟失,損失,動詞)

②追亡逐北(逃亡,動詞;此用作名詞,指逃亡的軍隊)

③吞二週而亡諸侯(滅亡,動詞;這裏是使動用法,使……滅亡)

4、制

①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動詞)

②秦有餘力而制其弊(制服,動詞)

③履而制六合(統治、控制,動詞)

5、兵

①……趙奢之倫制其兵/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兵器,名詞)

6、策

①蒙故業,因遺策(策略、計策,名詞)

②振長策而御宇內(馬鞭子,名詞)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納,動詞)

②致萬乘之勢(達到、獲得,動詞)

8、之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結構助詞)

②……趙奢之倫制其兵(這,指示代詞)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詞)

④聚之咸陽(代“天下之兵”,代詞)

9、及

①非及向時之士(比得上,動詞)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詞)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築長城而守藩籬(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

②追亡逐北(敗北的軍隊,動詞作名詞)

11、度

①內立法度(制度,名詞)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長短)

文言虛詞

之:

(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其翼若垂天之雲(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於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而:

(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錶轉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並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於地而已矣

則:

(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麼。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數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以:

(1)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且:

(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於:

(1)介詞,對於。彼其於世/彼其於世

(2)介詞,在。覆杯水於坳堂之上

其:

(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説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師説(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國小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説》以貽之。

一詞多義

(1)師

1、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2、吾師道也(動詞,學習)

3、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

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

6、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

(2)傳

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2、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3、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名詞,古代解釋經書的書)

4、朔氣傳金柝(動詞,傳遞,傳送)

5、舍相如廣成傳舍(名詞,客舍)

(3)其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表領屬關係,他(它)的,他(它)們的)

2、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代詞,他,他們)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表遠指,那)

4、其皆出於此乎(副詞,表推測、估計語氣,大概,或許)

5、其可怪也歟(副詞,表反詰語氣,難道,真的)

6、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詞,前指老師的;後指學生的)

7、其出人也遠矣(代詞,指聖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

(4)於

1、其皆出於此乎(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從)

2、拜送書於庭(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在)

3、學於餘(恥學於師)(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趨向,向)

4、於其身也(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對象,對,對於)

5、師不必賢於弟子(介詞,表比較,比)

6、不拘於時(介詞,表被動,被)

(5)之

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助詞,的)

2、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4、句讀之不知(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類,這些)

6、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往)

7、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8、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結構助詞。取消獨立性)

9、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代“六藝經傳”)

10、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詞,我)

11、蚓無爪牙之利(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

12、吾欲之南海(動詞,到、往)

高三語文課件 篇六

教學目的

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分析評價,借鑑吸收。

二、深人體會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關係”的主張。

三、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的精神。

四、知識應用能力訓練。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對文意深入理解分析並做簡要評價

教學步驟

一、導人新課

一提到“咬文嚼字”這個詞,人們往往會覺得這是對有些人為了賣弄學問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糾纏的極大諷刺,很少會想到有什麼積極意義。的確,如果你查詞典,你會發現詞典上的三個解釋無一不含貶義。而今天,當你讀過了朱光潛先生這篇《咬文嚼字》,你會發現,這個成語被賦予了一種新的含義,它對我們養成好的閲讀和寫作習慣有着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師範學校、香港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並獲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香港大學名譽教授等職。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文學》、《西方美學史》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朱光潛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試圖以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學術研究,成為美學界一個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還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成為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

三、感知課文內容,積累重點詞語

學生瀏覽課文,畫出下列詞語:

1、援例2、錙銖必較3、斟酌4、鏃詞藻

7、藴藉8、付梓9、尺牘10、陳言務去

請同學們藉助工具書準確掌握上述詞語的音、形、義。

四、閲讀全文,理清整體思路

學生為各自然段標號,分組討論。

教師明確: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舉例説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關係。共有三個例子,分別從不同角度論論述。

第二部分,運用正反對比論證語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陳言之務去”。這一段共有兩個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論證“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礎上,指出只有“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美”。

五、研習作品

1、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思考:課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間什麼關係?

學生討淪。

教師明確:

第一部分:用三個例子。分別從不同角度舉例説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關係。

第一段,第一個例子,體會“你這”與“你是”兩種句式的區別。(學生討論,試組一些句子,逐個體會,再看課文中的論述。)教師明確:從表面上看,兩個句子的區別只有一個字,但表達效果不大相同,初步説明文字與思想是有關係的。另外,文章從一個例子引入正題,使得作者觀點更具有説服力。

第二段:又舉了《水滸傳》和《紅樓夢》裏的例子,對“你這”句式進行進一步推敲(讓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明確:這一段從表面上看是在辨析“這”與“是”的區別,

為下一部分引出作者觀點作必要鋪墊。

步推。

第三、第四段,論述了咬文嚼字的真正內涵,並以《史記》為例。指出要重視思想和情感的需要。

以上三個層次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係。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部分。

思考:課文笛二部分與第——部分之間什麼關係?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

第二:部分是在課文第一部分的基礎之上具體談作法。

第五段?舉“推敲”的例子論證“煉字”要注意思想情感。並指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六段,指出“煉字”的難處在於字義的把握,尤其是它的聯想意。

第七段,從反面論證聯想的誤區。即所謂“套板反應”。

如果説第一部分是在講述“咬文嚼字”的內涵及為什麼要“咬文嚼字”,那麼第二部分則主要淪述如伺“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要避免哪些問題。

2、學生朗讀課文第三部分。

思考:課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強調的是什麼?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課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在前兩部分論證的基礎上,指出了閲讀與寫作所要追求的目標——一“達到藝術的美”,並進一步強調為了達到此目標應養成的習慣——“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

4、學生討論:

本文的中心淪點是什麼?

A、必須“惟陳言之務去”

B、推敲文字是為—廠語句通曉漂亮

C、文學是艱苦的事

D、無淪閲讀或寫作,都必須有——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教師明確:答案應為D.C基未切入正題,B項不是本文要闡述的主要問題,A項是推敲文字的具體方法,只有D項是作者反覆淪證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

六、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1、如何評價“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這種觀點?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作者在文中反覆強調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是從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實質。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徑,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説,真正意義上的“咬文嚼字”應先從思想感情人手,以表達最恰當的思想感情為最終目的,再去進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説:“文學借文字表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練。”

七、佈置作業

1、讀課文。仔細體會作;旨的創作主張。

2、積累重點詞浯。

3、從學過的文字中,舉一兩個例子説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在對文意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借鑑吸收。

教學步驟

一、複習上一節課學過的知識內容。

二、檢查作業完成情

試舉兩例説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的觀點

(多媒體文稿演示)

例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一飛荷塘月色》

其中—個“瀉”字,既寫出了月光的清幽、明淨,又與“流水”相配合,加強了流動感。更重要的是。襯托出了作者希望通過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借眼前之景擺脱內心苦悶的思想感情。

例二:待到學校恢復舊觀。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黠然至於泣下。——《記念劉和珍君》

這句話中的“才”字如改為“就”“則”一類詞語,雖語意基本相同,但無法體現劉和珍的樂觀與堅強。魯迅先生在此文中。對烈士從始至終流露出由衷的敬意,時刻不忘用文字準確傳達這種思想感情。

三、探討本文可以吸收借鑑的觀點,並聯系實際做些練習。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

1、通過本文的學習,在今後閲讀和寫作的時候,養成“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態度。

朱光潛先生在本文中用大量事實論證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意義,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對語言文字與思想情感之間的密切關係充分認識,從而對更能準確表情達意的“煉字”給予足夠重視。

朱光潛先生在他的《談作文》一文中曾經指出:“文章是可以練習的嗎?迷信天才的人

須依靠語言的渲染。福樓拜對他的學生莫泊桑説:‘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麼,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

學生討論:從上面兩篇文章你受到哪些啟發?作為一名中學生應如何學好浯言?

2、運用語言要力求創新。

朱光潛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惟陳言之務去’。這是一句最緊要的教訓。”遇事要朝深一層去想,“不能懶,不能粗心”,“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由於語言與思想情感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要想追求語言的新,首先要尋求思想的新,而要尋求思想的新,則要從深度上人手,即凡事都要抓住事物特點,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寫出來的文字才能是新鮮的,有特色的,不流於俗套的。

從新的角度探討——些舊的或有——定思維定式的話題,看能不能想出新意來。

3、學習作者為寫好文章勤於積累的精神。

我們看名家作品,除了可以學到——些知識上的內容,還可以從文章本身得到很多寫法上的啟示,讀過此文,我們在慨歎朱光潛先生淵博學識的同時,也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即淵博的學識來源於哪兒,如何才能使自己也逐漸豐富起來,充實起來?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以勤補拙,堅持積累。

學生討論:文學語言積累的方法可以有哪些?

教師總結:文學語言積累的方法可以有記卡片、摘抄等方式。

四、佈置作業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 篇七

一、認清自己,調整心態

到了大學聯考考前100天的時候,考生們就已經經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考試了,也算是身經百戰了。雖然説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都不同,但是剩餘的複習時間卻是一樣的。只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合理的分配時間,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儘管説大學聯考前只有100天了,但是這100天裏也能做很多的事情,成績優秀的學生嗎,可以在這100天中對語文進行查缺補漏,成績中等的學生可以來鞏固自己語文已經掌握的知識。成績不好的學生也還有時間去改變自己。不管你現在是什麼情況,你都需要以激昂的情緒、樂觀的心態、一絲不苟的要求,接着進行語文複習。

二、抓好重點

在大學聯考前100天中,從頭複習一遍是根本來不及的,高三學生能做的就是抓好重點,側重複習語文。這個時候考試説明應該已經發到每一個高三學生手裏了,學生需要做的就是要根據考綱的考察範圍和自身的掌握情況來對複習內容進行衡量,爭取抓住每一個語文考察的知識點。

高三上學期語文練習試卷 篇八

第一部分:語言文字運用

貼近生活,注重應用性。語料的選擇和設題貼近學生生活,重視考查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字詞等基礎有迴歸教材的傾向,但也不囿於教材範圍。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摭(zhí)拾 鬨笑(hōng) 擎(qín)天柱 鑽(zuān)木取火

B.屏(bǐng)息 包紮(zhā) 夾(jiā)克衫 言之鑿(záo)鑿

C.孱(càn)弱 牌坊(fāng) 幹(gàn)細胞 鎩 (shā)羽而歸

D.吟哦(é) 皸(jūn)裂 胳(gā)肢窩 蜚(fēi)聲中外

答案:D【解析】考查辨析形近字、多音字、常見易讀錯字語音的能力。A“擎(qíng)天柱” B包紮“zā”。“夾(jiā)克衫”不讀第二聲。 C“孱“chán”弱”,注意:孱(càn)頭,意同音異,比較特殊。“幹”是多音字。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這個節目融合了京劇、粵劇、秦腔等中國戲曲的精萃,舞者多變的動作和戲劇化的表情,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喜怒哀樂的情緒 。

B.城郊的這座園林,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溪流小徑曲折縈紆,到了春天,雜花生樹,草長鶯飛,真是一處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中,有些備受國人青睞的外國名品,其實是用中國的原料,在中國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已不是地道的泊來品。

D.該公司在把握市場脈搏的基礎上,另闢蹊徑,依靠獨樹一幟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營銷策略贏得來了商機,獲得了發展。

答案:B解析:考查對常見字詞正確書寫的辨析,同音字、形近字為主。A “精粹”。 “粹”,《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①純粹:粹白,粹而不雜;②精華:精粹。“萃”①聚集:薈萃;②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出類拔萃;③姓。從以上解釋可以看出,“精粹”一詞應是“粹”,而不是“萃”。C“舶來品”。“舶來品”原指通過航船從國外進口來的物品。舊時外國商品主要由水路用船舶載運而來,故名。引申為國外的東西,即從外國傳入本國的意識、物品、語言等。可以是一種文化,也可以是本國沒有,從外國引進來的東西或技術 。比如“沙發”、“浪漫”、“巧克力”等詞語。D“出其不意”。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後也泛指出乎別人的意料。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

A.從小到大,母親一直是你的守護天使,當母親需要你的時候,不要推託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問候,也是給母親最好的安慰。

B.社會需要個體的行動,每個人都應該從身邊做起,從實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話,贊同這種觀點的,遠不只一個人。

C.相比於持續火爆的住宅市場,多年來,多年來,寫字樓市場一直處於不瘟不火的狀態,與同地段的住宅樓相比,寫字樓的銷量要小得多。

D.解決問題一般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將問題變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辦事;另一種是把問題變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決。

答案:A解析:成語題主要考查三個知識點,成語的使用對象,語言環境和語體色彩。A“推託”意思是“藉故拒絕或推辭。對象多為別人請求的事情。”用在此正確。B“不只”是連詞,相當於“不但”、“不僅”,後面要有與之相呼應的連詞。例如:這些措施不只發展了經濟,還保護了環境。“不止”是動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不停止”。例如:大笑不止 叫好不止 ,另一個意思是超出某個數量或範圍。例如:不止一回, 不止一個人。

C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此處使用對象有誤。注意比較: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指平淡適中。多用於關係,市場等D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發揚光大,進入化境。現常用來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馬馬虎虎。此處顯然不合語境。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一項好的政策照理會帶來好的效果,但在現階段,必須強化陽光操作、民主監督等制約措施,因為好經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

B.我國的改革在不斷深化,那種什麼事情都由政府包攬的現象正在改變,各種社會組織紛紛成立,這有利於社會矛盾和社會責任的分擔。

C.一個孩子學習繪畫,即使基礎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師能誇獎誇獎,哪怕給一個鼓勵的微笑,他也會感到非常高興,越畫越有信心。

D.執法部門對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傳播反動、淫穢、暴力、兇殺、封建迷信的圖書報刊、音像製品,應依法從重處罰。

答案:C解析:A否定不當,應為“因為好經也要提防被念歪”,去掉否定詞。B選項中搭配不當, “社會矛盾和社會責任的分擔”,“社會矛盾”不能和“分擔”搭配 D選項成分殘缺。“執法部門對向……音像製品”後面,應接中心語“的人員”。

5、根據下面的情境,補寫答話。字數不超過30字。(4分)

師傅訓練徒弟爬樹,徒弟爬到高處時,師傅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處時,師傅一言不發,等徒弟下到低處時,他才説:“小心,小心!”

徒弟問:“師傅,為什麼上次在高處時提醒我,這次下到低處才提醒我?”

師傅回答:“ 。”

參考答案:沒經驗時,容易在難處出錯;有經驗了,往往在易處出錯。

解析:這道題的形式是擴寫題,實際上考查寓意的概括。參考答案是從人生的經驗角度看。我認為另一個答題角度是從不同的人生階段看:人在高處時候要小心,在低處的時候也要小心。圍繞這兩個角度去寫寓意,寫明為什麼應該小心即可。

6、根據下面的內容,填寫信的正文,內容不超過90字。(4分)

張先生訂購了一件衣服,店家發貨時,誤發了一條圍巾給他。就此情況,請你以店家身份擬一封處理此事的信給張先生。地址,姓名等信息用xx來代替。

尊敬的張先生:

您好!

此致,

敬禮!

店主xxx

X年x月x日

參考答案:

由於我們的失誤,將您訂購的衣服錯發成了圍巾,給您添麻煩了,深表歉意。

您的衣服已經寄出。煩請您在收到後將圍巾寄回,地址是xxx,郵資由我方承擔。歡迎再次惠顧。

解析:本題考查實用文語言應用能力。實用文終於重出江湖,體現生活化實用性的特點。這次主要考查內容是否得體,未考書信形式。注意店主的身份,首先要致歉,然後簡單交代清楚事件的經過、處理的意見和具體的措施,要注意禮貌用語。

7、仿照下面示例仿寫,要求句式,結構與事例相似。不得選擇“月”“湖”“魚”作為描述對象。(4分)

彎月落在湖水中;

魚兒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聽見了嫦娥幽怨得歌聲麼?

參考答案:

殘花綴在繁枝上;

鳥兒飛去了,

撒得落紅滿地——

聽見了花兒落地的歎息麼?

解析:本題延續了浙江省近幾年的常考題型,考查仿寫的能力。首先結構句式要和例子相似。然後分析一下例子中三者之間的關係,“月亮”落在 uaw “湖水”,“魚”打碎“月亮”。最後一句話抒情結束,引用了和月亮有關典故。注意不得使用原句的意象。選擇三個相互之間關係類似的事物來仿寫即可,如示例中的“鳥兒”、“繁枝”、“花”。

第二部分 現代文閲讀

今年小閲讀依然選擇了社科類文,主要考查點還是信息的篩選和概括,但更側重於對原文意思的理解和轉換,因此此部分的難度有所提升。文學類閲讀部分,今年浙江省幾乎毫無懸念地考了小説,而選擇中國當代微型小説則是題材上的一個突破。這篇小説題材現實,人物形象鮮明,主題明確,可謂通俗易懂。設題也比較典型,體現了小説賞析的基本要求。

(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9分)

視覺文化在現代引起了很多學科領域的學者的重視,藝術家、社會學家、美學家、哲學家都從不同的角度嘗試理解這一文化現象。

從事某一藝術領域創作與研究的藝術家和學者,較早地關注視覺文化。雖然他們從事藝術創作與研究的領域不一,但是他們都認為視覺觀看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是主動發現的過程。英國著名的美術理論家、藝術家貢布里希認為,看就是圖式的透射,一個藝術家決不會用“純真之眼”去觀察世界,否則他的眼睛不是被物象所刺傷,就是無法理解世界。

美國“911”事件發生後,上海同濟大學從事藝術創作設計的一位教授,看到世貿大樓被襲擊而倒下的畫面,他感覺:“雙子大樓象徵着男人,它的倒塌就像一個男人被摧毀了,這將是美國永遠的痛。”這是多麼獨特敏鋭的視覺感受!

關於視覺文化,對世界產生相當影響的美國學者阿爾温托夫勒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用“三種文盲”的概念給予了最好的解釋。他説,隨着社會的演進和科技的發展,人類將產生“文字文化文盲、計算機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文字文化文盲是農業社會的產物,而計算機文化文盲、影像文化文盲則是工業社會,特別是後工業社會的產物。

文藝美學家對視覺文化的論述更為系統。在這方面,英國的文藝美學家伊格爾頓大聲疾呼,我們正面臨着一個視覺文化時代,文化符號趨於圖像霸權已是不爭的事實。圖像生產深刻地涉及現代社會的政治、科技、商業、美學四大主題。

央視電視台某年度全年的廣告收入為近90億,而世界著名的傳媒集團維亞康姆的MTV一個頻道當年的廣告收入就接近這個數字,這個讓許多人不解:為什麼一個僅是播放MTV的頻道會受到這麼多人的關注?這就是視覺文化社會帶來的必然結果。它所反映的深層問題是,在視覺文化時代,人們需要一種視覺快感。MTV從時間轉向空間,從深度轉向平面,從整體轉向碎片,這一切正好契合了視覺快感的要求。

哲學家們在這方面的論述就可以稱得上有些振聾發聵了。當然,這種振聾發聵效應的獲得絕非是學術“吶喊”所致,而是學術“深刻”所在。

海德格爾在上世紀30年代就曾説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世界圖像時代……世界圖像並非意指一幅關於世界的圖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為圖像了。”

法國哲學家居伊德波在《景象社會》一文中,就大膽宣佈了“景象社會”的到來。爾後,他在這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他在這一研究領域的地位。他認為世界轉化為形象,就是把人的主動的創造性的活動轉化為被動的行為;在景象社會中,視覺具有優先性和至上性,它壓倒了其他觀感,現代人完全成了觀者。

(選自孟建《讓眼睛學會思考》,有刪改。)

8、下列對同濟大學這位教授的視覺感受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種視覺感受是觀看者憑專業的敏鋭視覺來感受世界的結果。

B.雙子大樓被襲擊而倒下得畫面深深的刺傷了這位教授的雙眼。

C.世貿大樓的標識意義是這位藝術設計教授理解美國精神的關鍵。

D.這種視覺感受現象可以看作是貢布里希所指的“圖式的透射”。

答案:B解析:ACD選項在文中都能找到相應的表述,A信息採自第二段第一句和第三段最後一句,C是對第三段中這位教授的感受語語意的解讀,BD主要信息來自第二段的理解,比較之下,D句表述符合文意,因為作者對同濟大學的教授的説法持肯定態度,“這是多麼獨特敏鋭的視覺感受” 可以看作是貢布里希所指的“圖式的透射”。而從“一個藝術家決不會用“純真之眼”去觀察世界,否則他的眼睛不是被物象所刺傷,就是無法理解世界。”這句話看,B項説法是對同濟大學教授的否定,因而錯誤。

9、下列説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本文認為視覺文化時代的視覺觀看,是一個需要系統研究,深刻反思的複雜文化現象。

B.本文引入多個學科的知識,從多維視角來考查視覺文化與現代化各方面的廣泛聯繫。

C.隨着社會的演進和科技的發展,後工業社會必然產生只有“純真之眼“的影像文化文盲。

D.為了商業利益,視覺文化時代的圖像生產必須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視覺快感要求。

答案:D解析:A 信息主要來自第一段,第五段和第七段乃至全文的意思的概括,B主要信息來自第一和第五段C綜合了第二段和第四段信息的意思並有一定的推論,文中所謂的“純真之眼”是相對於主動發現的圖式透射的看來説,是被動的直觀的看,而這應該就是影像文化文盲的特徵,是工業社會特別是後工業社會的產物,甚至可以説是必然的產物。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應該是D選項,對應的信息在第六段,意思的轉換有誤,原文意思是視覺文化時代的圖像轉向平面化,碎片化契合了人們的視覺快感要求,從而產生更大的商業利益。而轉換成“為了商業利益,視覺文化時代的圖像生產必須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視覺快感要求”,因果關係牽強,“必須”説法太過絕對。

10、文中既説視覺文化中的觀看是“主動發現的過程”,又説“景象社會”把“人的主動的創造性的活動,轉化為被動的。行為”,看似矛盾,其實並不矛盾,為什麼?(3分)

答案:兩種説法是從個體和社會兩個角度來説的,所以不矛盾。“主動發現”是指個人通過學習,主動以圖式透射來觀察,理解世界。“被動的行為”是指在現代社會中,由於畫面平面的,碎片化的特點,加上視覺的優先性和至上性,現代人完全成了觀者。

解析:視覺文化中的觀看是“主動發現,的過程”,主要信息集中在文章2,3段;又説“景象社會”把“人的主動的創造性的活動,轉化為被動的行為”,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後四段。首先要解釋為什麼不矛盾,然後分別説明即可。

(二)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20分)

走眼

王偉鋒

老街兩邊,一溜兒開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寶齋”的門店在老街的最裏面。老闆姓趙,做這一行已經有20多年了。趙老闆內行,眼力好。據説,好東西只要打他眼前一過,沒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鈞瓷,吃不準貨色。半條街的人都看過了,但誰也不敢拍板下結論。店主親自出馬,恭恭敬敬地請趙老闆賞臉,過去給看一眼。趙老闆熱心,當即過去,反覆把玩了,淡淡地説:“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顫聲問:“能收?”

趙老闆朗聲道:“能收!”後來,那件鈞瓷出手,價錢竟然翻了10倍。自此,趙老闆名聲日隆。

但是,新近開張的“雲芳齋”的李老闆卻偏不信這個邪。李老闆的店原本開在省城,不知怎麼一時興起,在小鎮開了一家分店。他初來乍到,想幹一件露臉的事,好在老街儘快站穩腳跟。

這天,“珍寶齋”來了個外鄉人。看打扮,像是落難之人。一進店,那人便掏出一個精巧的盒子,説盤纏兒不夠了,身上有塊玉,想換倆錢花。夥計打開盒子,一看,心裏一驚,趕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後院竹椅上閉目養神的趙老闆請了過來。

趙老闆看過,沉吟片刻,問賣家:“想淘換多少錢?”

賣家説:“少説也得這個數。”説着,伸出五根手指。

趙老闆不語,站起身來,踱了幾步,站定,對着賣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賣家搖搖頭,固執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説:“這可是家傳的寶貝,低於這個數,免談。”

“收了。給客人添茶。”趙老闆微微皺了皺眉頭,不動聲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後,趙老闆拿了盒子,低聲囑咐了夥計幾句,然後不緊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後院品茶去了。

賣家出了古玩街,在鎮上拐了幾個彎,又勾回頭,一閃身進了“雲芳齋”的後院。夥計遠遠地看得仔細,回來向趙老闆彙報。趙老闆低頭沉思良久,歎了口氣,説:“這個李老闆,不怎麼地道啊!”

隔天,李老闆和街上的幾個店主來到“珍寶齋”,進門便嚷:“聽説貴店新近收了件好東西,拿出來,讓大家開開眼!”

趙老闆拱手道:“小玩意兒而已,不值一提。”見趙老闆不肯拿出玉,李老闆暗自得意,忍不住大聲嚷嚷:“趙老闆,您不讓我們開眼,莫非您這一次走了眼,收了個扔貨?”

趙老闆乾咳一下,默不作聲。李老闆愈發得意起來:“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趙老闆,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這可關係到“珍寶齋”的聲譽,連夥計都急了,趙老闆依舊笑而不答。

李老闆恣意取笑一番之後,領着一羣人得意洋洋而去。夥計實在忍不住了,説:“老闆,您怎麼一句話也不説啊?莫非咱們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個贋品?”

趙老闆粲然一笑,説:“玉的確不怎麼樣,但盒子實實在在是個好東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紋飾。你説,究竟是誰走眼了?”夥計明白過來,心裏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不解地問:“既然如此,你為何不當眾説明,羞辱李老闆一番呢?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趙老闆長歎一聲,説:“都在這個圈子裏混飯吃,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一個月後,“珍寶齋”做成了一筆買賣,一個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賣了個好價錢,整條老街都轟動了。

不久,老街的人發現,“雲芳齋”的牌子在夜裏悄悄摘掉了,店面轉給了一個本地人。

(本文有刪改)

11、趙老闆在鑑定鈞瓷時,小説先用“淡淡”,後用“朗聲”,來描寫他的神態,反映了人物怎樣的心理?(3分)

參考答案:(1)自信、沉穩、果斷。(2)強調、不容置疑。(3)對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

解析:人物心理,需要還原上下文人物的語言情景去仔細揣摩分析。趙老闆“反覆把玩”後“淡淡”説了“能收”兩個字,表現了他的自信,簡短的話語也表現了他的果斷沉穩。而在他確認之後隔壁老闆提出了疑惑,這自然會使他有些許不悦,後面的“朗聲”也體現了這一情緒,同時不加解釋,只是又説了一遍“能收”,反覆產生強調效果,表現了他不容置疑的態度。

12、“買玉”的情節中,作者使用了“歐亨利筆法”,試做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1)以為趙老闆會走眼,結果是李老闆走了眼;以為價值在玉,其實價值在盒,造成出人意料的藝術效果。(2)趙老闆在鈞瓷鑑定中表現出來的眼光,以及在收玉盒端詳良久的細節,這些鋪墊使結局合乎情理。

解析:。情節賞析題。首先需要明確歐亨利筆法的主要特點就是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多為懸念設置,情理之中指向伏筆呼應,結合文章內容加以賞析即可。

13、小説結尾處,李老闆為什麼會悄悄摘牌走人?(3分)

參考答案:(1)自感技不如人。(2)自覺羞愧。(3)不守行業規矩,終究難以立足。

解析:分析概括題。同樣需要我們通過小説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去分析。(1)(2)兩點是從人物的心理角度説,第三點則深入一層揭示出實質。

14、這篇小説為什麼要用“走眼”做題目?(5分)

參考答案:(1)“走眼”是貫穿全文的線索。(2)“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3)“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話反説的效果,較好地突出了主題。

解析:題目作用分析探究,當從結構形式內容幾個方面作答,按照“線索+內容概括+手法效果(深化了文章主旨等)”答題基本套路,一般能答到點子上。

15、結合趙老闆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

參考答案:小説塑造了一個閲歷豐富,洞悉人心,為人仗義,精通業務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經商與做人一樣,都應該誠信、寬厚、與人為善的主旨。

解析:人物形象賞析和主旨概括。本篇小説人物形象並不複雜,小説開篇即已點出趙老闆的經驗豐富,業務嫻熟。接着主要是通過兩次鑑賞古玩的事件刻劃人物的形象。不僅印證了“內行,眼力好”,而派夥計觀察賣玉的人看出他善於洞悉人心,不拆穿李老闆行為説明他為人厚道善良。小説主旨則以小見大,由個人上升到社會。

第三部分 古詩文閲讀

文言文仍然選了序,重點記敍歐陽君為人為文品行,借作序為其立傳,雖不考人物傳記而筆法接近。詩選了兩首,唐宋各一首五言絕句,體現了唐詩重情韻,宋詩重思理的特點,詩中的“猿啼”“傷春心”的典故可謂常見。考查重點定位於“兩首詩歌抒情手法的差異”,需要相當的詩詞素養和答題技巧。論語部分考查點重在理解孔子的思想,對孔子“直”(正直)觀點的理解與分析。於細微處可見人生修養。

(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

歐陽君生於閩之裏。幼為兒孩時,不與眾童親狎,行止多自處。年十許歲,裏中無愛者。每見河濱山畔有片景可採,心獨娛之,常執卷一編,忘歸於其間。逮風月清暉,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釋,不自知所由,蓋其性所多也。未甚識文字,隨人而問章句,忽有一言契於心,移日自得,長吟高嘯,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識其志,每嘗謂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為汩沒②之飢氓也。未知為吉凶邪?”鄉人有覽事多而熟於聞見者,皆賀之曰:“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自此遂日日知書,伏聖人之教,慕愷悌之化,達君臣父子之節,忠孝之際,唯恐不及。操筆屬詞,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發於鄉里之間。建中、貞元時,文詞崛興,遂大振耀,歐③閩之鄉不知有他人也。

會故相常袞來為福之觀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頗嗜誘進後生,推拔於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為芝英。每有一作,屢加賞進。遊娛燕饗,必召同席。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於江淮且達於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尋而陸相贄知貢舉,蒐羅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無倫比,故君名在榜中。常與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韓侍郎愈、李校書觀,洎君並數百歲傑出,人至於今伏之。君之文新無所襲,才未嘗困。精於理,故言多周詳;切於情,故敍事重複:宜其司當代文柄,以變風雅。一命而卒,天其絕邪!

君於貽孫言舊故之分,於外氏為一家。故其屬文之內名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尉廳壁記》,有《與鄭居方書》,皆可徵於集。故予衝幼之歲,即拜君於外家之門。大和中,予為福建團練副使日,其子價自南安抵福州,進君之舊文共十編,首尾凡若干道,泣拜請序。予諾其命矣,而詞竟未就。價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為觀察使,令訪其裔,因獲其孫曰澥。不可使歐陽氏之文遂絕其所傳也,為題其序,亦以卒後嗣之願雲。

[注]①窅(yǎo):悵惘。 ②汩沒:淪落。 ③歐:通“甌”。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A. 蓋其性所多也 多:超過

B. 由是振發於鄉里之間 振發:顯揚

C. 宜其司當代文柄以變風雅 司:執掌

D. 皆可徵於集 徵:驗證:

答案:A解析:文言實詞題,重在文章的語境中去理解,多考古今異義。如果選項中出現的含義是現代漢語中常見的,多是錯誤的。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 隨人而問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 鄉人有覽事多而熟於聞見者 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C. 君於貽孫言故舊之分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D. 亦以卒後嗣之願雲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答案:C解析:文言虛詞。C兩個“於”,都是介詞,表示“對於”; A第一個“而”連詞,表順承,第二個“而”連詞,錶轉折。B第一個“者是結構助詞,翻譯為“……的人”,第二個“者“是語氣助詞。D選項第一個 “以”是“用來”,第二句 “以”表示“憑藉”。

18、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

A. 本文敍述歐陽行周的成長曆程,評定其文章特點,最後交代為文集的緣由,有借作序為其立傳之意,讀此可知歐陽行周為人為文之一斑。

B. 歐陽行週年少時酷愛山水與讀書,儘管鄉人都不喜歡他,父母也為他的將來憂心忡忡,但他天資聰穎,文筆超羣,終於成為福建著名的文士。

C. 歐陽行周寫文章詞語清秀,思維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説理精闢,立論周密詳盡,擅長抒情,敍事委婉曲折,是韓愈、李觀等人的通道。

D. 作者痛惜歐陽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幹,又歎其身後蕭條寥落,將敬仰、追念故人的深情寓於敍事、議論之中,頗能感人。

答案:B解析:“儘管鄉人都不喜歡他”一句錯誤點設置來自“年十許歲,裏中無愛者。”(他十來歲時,在村裏沒什麼人能讓他喜愛的),和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有“鄉人有覽事多而熟於聞見者,皆賀之曰:此若家之寶也……”。此題設置的錯誤點大多是文中細節,其實考的還是文意的準確理解。

19、用“/”給文章劃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於江淮且達於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

答案: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於江淮/且達於京師矣/時人謂能識真

解析:斷句時應初步瞭解語句大意,然後根據結構特點和語言標誌,先斷開容易理解的語句,再依據對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難點。本題藉助斷句的語言標誌是兩個句末語氣詞“矣”和句首發語詞“且”,可先行斷開。再利用文言的四字句式斷開“動不逾節”“常公之知”。本段有兩處是可斷可不斷的。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3分)

(2) 性頗嗜誘進後生,推拔於寒素中,唯恐不及。 (4分)

答案:(1)這是你們家的寶貝啊,為什麼要如此擔心呢!

(2)(他)生性很喜歡引導後輩進取,在家境貧寒,門第低微的人中推薦選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解析:翻譯時儘量以直譯為主,要關注重點詞語、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強調字字落實,力求表達通順。第一句翻譯時要抓住“奈何……歟”這一反問句式。第二句要注意省略句的特點,翻譯時補上主語“他”賓語“人才”。

參考譯文:

歐陽先生出生在福建的 鄉下,還是孩子的時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經常獨自行動。10來歲時,對村裏沒什麼喜好;每當看到河邊山腳有美景之處,內心裏感到很高興,常常拿着 一本書,在那些地方流連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時很晚了還留在那裏,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裏,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歡讚美美好的事物吧。還沒認識幾個 字,跟着別人詞句,假如有一句話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興,一直邊走邊吟誦,不知道會走到那裏。父母並不瞭解他的志向。常對人説,這孩子不懂事,將來恐怕要 淪落為餓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還是兇?村裏見過世面的人,都祝賀他:這是你家的你們家的寶貝啊,為什麼要過於擔心呢?從此之後,每天只是讀書,歎服聖人 的教誨,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禮節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筆寫文章,語言秀麗,思維活躍,都是別人不曾寫過的,認為為君之道很簡單,從此在鄉間聞名。建 中、貞元期間,他的文章很出名,整個福建沒有人能超越他。

當時,原來的承相常袞 來做福建的觀察使,他有文章聞名遠近,又生性喜歡提拔後生,在出生寒門的年輕人中選拔,怕找不到。歐陽君到的這一天,他把歐陽君比作芝英,歐陽君每寫一篇 文章,都會得到讚賞獎掖。一有宴請,一定會叫上他。歐陽君謙虛,行動不逾越禮節,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歐陽君的名聲在江淮間越來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 他。當時人們都説常公能識英才。不久陸相贄考取貢舉,蒐羅天下的好文章,選拔人才的風氣前所未有,所以歐陽君也名列其中。跟歐陽君經常在一起的,有韓愈, 李觀等。等到歐陽君和數百傑出人物死後,人們到現在還佩服他們。歐陽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沒有套用現成的,才華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説話詳細嚴謹;抒情 真切,敍述詳備:應該是當代文章的典範。他死之後,沒有人能繼承。

歐陽君跟我有故交的情 分,還是遠親。所以他編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寫的,如《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尉廳壁記》,如《與鄭居方書》,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時 候,就在外家之門認識了他。大和年間,我做福建團練副使時,他的兒子從南安到福州,給我歐陽君很多文章和詩作,請求我寫序言。我答應了他,可是遲遲沒寫 成。歐陽價沒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觀察使,讓手下去找他的後代,於是找到他的孫子澥。不能讓他的文章就此失傳。我為文集寫下這篇序,也以此來 完成他子孫的願望。

(二)閲讀下面兩首詩,完成21-22題。(7分)

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三峽吟

(唐)李端 (南宋)徐照

日落眾山昏,蕭蕭暮雨繁。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①。

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楓林:《楚辭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

21、這兩首詩都以 來寫愁。(2分)

答案:猿聲,解析:這道題基本送分,稍懂意象常識即會。

2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5分)

參考答案:(1)第一首寓情於景,“昏”“繁”二字點明瞭愁;第二首景不顯愁,借典故寫愁。

(2)第一首以“那堪”唱歎抒情;第二首以理寫愁,辨析猿聲“不自愁”,愁在人心。

解析:考查抒情手法,大體來説,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大類。重點在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託物言志,用典等)。難點在“第二首以理寫愁”,需要了解唐詩重情韻,宋詩重思理的特點並結合詩句賞析。

(三)閲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子曰:“孰謂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論語公冶長》)

[注] ①微生高:春秋時魯國人。 ②醯(xī):醋。

23、第一則材料主要體現了孔子的 觀。(1分)

答案:擇友。解析:主要考查對內容的理解,不難概括。

24、孔子為什麼説微生高不直?對孔子這種評價,你怎麼看?(4分)

答案:第一問:醋是小物,有就説有,沒有就説沒有,微生高應據實相告。而他卻向鄰居求討,以應求者,用意委曲,並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認為微生高不直。

第二問:孔子的評價是正確的,為人處世要實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是教誨弟子養成君子品格,於細微事不可不謹。

解析:第一問主要考查考生對於文段內容的理解,讀懂文意是前提。第二問是側重表達自己的看法,點出孔子的觀點及目的。兩題都要扣住孔子的“直”來回答。

(四)古詩文默寫。(6分)

2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

(1)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 ,欲罷不能。(《論語》)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3)故其為聲也,悽悽切切,呼號憤發。 , 。(歐陽修《秋聲賦》)

(4)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 。(白居易《琵琶行》)

(5)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 。念橋邊紅藥, ?(姜夔《揚州慢》)

答案:(1)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2)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3) 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葱蘢而可悦 (4)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5)冷月無聲,年年知為誰生。

解析:考背誦,更是考默寫,所以不要寫錯別字。

基礎知識板塊 篇九

1、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見字的字音

2、識記現代漢字常見字的字形

3、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4、語病: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快速判定法:主幹看搭配殘缺,看並列名詞,看並列動詞,看否定,看介詞,看數量詞,看關聯詞,看兩面詞,看和字短語……

論述類文本閲讀

重點考查重要概念、重要句子、文章內容的篩選和整合三個小考點。具體命題時緊扣文本,不引申、不拓展。

瞭解大學聯考命題設置的干擾類型和設置干擾項的方法做到耐心、細心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 篇十

一、調適心態

端正態度:態度決定高度

增強信心:信心決定成敗

二、四個堅持

1、堅持閲讀:精讀————深度

泛讀————廣度、文言文、詩歌、報紙、雜誌、文學類、實用類

2、堅持積累:基礎知識積累————字、詞、句

寫作材料積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3、堅持寫作:長短不限,有感而發

4、堅持做題:題海戰術,熟能生巧

三、強化記憶

1、要有“記住”的緊迫感

2、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3、要及時複習,反覆記憶

4、系統概括或興趣記憶

5、讀寫憶用,協同記憶

6、文理交替,適時休息

四、能力培養

1、科學安排課前、堂上和課後學習的三個環節

抓好課前預習環節、注重堂上聽課環節、抓好課後複習練習環節

2、加強思維訓練、反覆咀嚼解題思路、答題技巧

3、答卷注意信息準確、卷面整潔————數數落實、題題核對、答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