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澠池之會文言文翻譯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9W

澠池之會文言文翻譯多篇

文言文之翻譯(教案 篇一

文言文之翻譯

20111018

一、考點説明:

1、翻譯文言文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翻譯,既能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又能提高書面表達能力,翻譯準確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2、翻譯文言文的原則是“信”、“達”、“雅”。 信:就是忠於原文的內容; 達:就是行文要通暢;

雅:就是語言要規範,翻譯的文字語句要生動、優美、併力求保持原文的風格。

3、翻譯文言文,要以“直譯”為主,力求字字落實;無法直譯的,可以領悟原文精神,採用“意譯”,要做到“對”而“不死”。

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逐字逐句落實到譯文中去,儘量譯出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儘可能保持一致。

所謂“意譯”,就是根據原文表達的基本意思來進行翻譯,不拘泥於字字句句的落實,甚至可以採用與原文差別較大的表達方式。多年來,大學聯考翻譯題均要求考生採用直譯的方式,只有在確實難以直譯的情況下才酌情采用意譯。

二、翻譯方法:

文言文語句翻譯的六字方針:“留、刪、換、補、調、貫”。

1、留:指凡朝代、年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皆保留不動; 例:①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岳陽樓記》

②季氏將伐顓臾。 《季氏將伐顓臾》

③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 《勾踐滅吳》

2、刪:指刪去那些無意義或沒有必要譯出的虛詞; 例:①夫趙強而燕弱。 (發語詞)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語氣助詞) ③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結構助詞) ④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表句中停頓的助詞)

3、換:將單音詞換成現代漢語雙音詞,將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後的詞,將通假字換成本字„„凡該換的,一律換之;

例:①璧有瑕,請指示王。(單、雙音節詞的變化)

譯:璧上有斑點,請讓我指出來給大王看。 ②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通假、活用)

譯:天下人如同雲一樣聚集起來,回聲似的響應他,都帶者糧食,像影子一樣跟從着他。(名詞作狀語)

③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

“十二”是個虛數,“十二卷”可譯成“很多卷”。

4、補:補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內容(主語、謂語、賓語、介詞等); 例:①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省略主語)

②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謂語) ③豎子,不足與(之)謀。(省略賓語) ④沛公軍(於)霸上。《鴻門宴》(省略介詞)

5、調: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習慣調整過來; 例: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後置)

譯:尖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 ②沛公安在?(《鴻門宴》)

譯:沛公在哪裏?把前置的賓語“安”調整到動詞“在”之後。

③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狀語後置) 譯: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牽牛星之間徘徊。

6、貫:指要根據上下文語境,靈活貫通地翻譯。

當然對文言文翻譯而言,我們首先要“直譯”(留刪換補調),在“直譯”不能完成時,不得已才用“意譯”,這個“貫”就是“意譯”。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確,應用意譯。

例:秋毫不敢有所近。 (《鴻門宴》)

直譯:連秋天裏野獸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譯:連最小的東西都不敢佔有。

温馨提示:①翻譯時要看上下文,②找出得分點,③字字落實,逐字翻譯。

三、實戰訓練: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畫線的部分譯成現代漢語。(2002北京卷)

管仲曰:“①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翻譯】①我曾經替鮑叔謀劃事情,卻使鮑叔更加困窘,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好的時候,有不好的時候。(窮困,困窘;時,時運)

【翻譯】②天下人不讚美管仲的賢明卻讚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多,讚美;知,識別,瞭解。)

2、翻譯下面的句子。(2008廣東卷)

①時陶侃為散吏①,訪薦為主簿,相與結友,以女妻侃子瞻。(散吏:閒散的官員)

②人有小善,鮮不自稱。卿功勛如此,而無一言,何也?

【翻譯】①當時陶侃擔任閒散的官員,周訪舉薦他做主簿,與他結為好友,並把女兒嫁給陶侃的兒子陶瞻。

【翻譯】②別人有了一些優點,很少不稱讚自己的。你有像這樣大的功勞,卻沒有説一句(稱讚自己的)話,這是為什麼呢?”

3、翻譯下面的句子。(2009廣東卷)

①語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國事,殆過矣。” ②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翻譯】① (章獻太后)告訴李迪説:“你先前不想讓我參與國家政事,(從現在看)大概是你錯了!”

【翻譯】② (仁宗皇帝)下詔不批准,但卻覺得他內心很有豪氣。

4、翻譯下面的句子。(2010廣東卷)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師渡河,鼓譟直衝其陣。

【翻譯】①而今上天把(居庸關)授予我們,不可以(再)丟失。 賦分:授予,古今異義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翻譯】②皇上指揮軍隊度過黃河,吶喊(着)直接衝擊宋忠的軍陣。 賦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畫線的部分譯成現代漢語。(2011廣東卷)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鋸匿上流水中,俟船過,附而鋸其舵,抵關適斷,船不能行,.觸石破,盡獲之。

②羅每對人言生平作賊事,不少諱,並請文人歷敍其事,洵奇男子也。

【翻譯】①羅提督招募善於游水(或:泅渡)的人,(讓他們)拿着鋒利的鋸子隱藏(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泅、上流、句意,各1分)

【翻譯】②(羅提督)還(或:並且)邀請文人(或:讀書人)詳細地記載他(做賊)的事情,確實是個奇特(或:奇異)的男子漢啊。(3分。歷、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補註】洵,誠然,確實。《詩〃邶風〃靜女》:“洵美且異。”

註釋 篇二

1、使:派

2、欲:想要、打算

3、竊:私下

4、聞:聽説

5、因:於是,就

6、左右:古義指左右的侍從

7、刃:名詞用作動詞,殺

8、靡:退卻

9、壽:祝壽

10、竟:終了

11、拜:古義指授予官職;任命

“澠池之會”背後的故事 篇三

“澠池之會”背後的故事

《將相和》是一篇經典老課文,改編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近來筆者閲讀有關此課的實錄,發現一些教師在教學“澠池之會”這部分內容時曲解了史料,有悖於事實,現提出來與大家探討。

【案例1】“澠池之會”是因為秦王想報復嗎?

(生自由朗讀“澠池之會”的故事)

生:老師,我有一個疑問,秦王騙取和氏璧已經失敗了,為什麼過了幾年,又要約趙王在澠池相會呢?

(生紛紛舉手)

生:我覺得秦王不甘心騙取和氏璧的失敗,他想要報復。

師:有道理。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秦王自然心有不甘,必定想找機會實施報復,於是引發了“澠池之會”這個故事。

【分析】如果不瞭解歷史背景,只憑課文內容猜度,“澠池之會”的起因很容易歸結為“秦王不甘心騙取和氏璧的失敗,想要報復”。然而事實遠非如此。

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這就是説,自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秦趙兩國曾交戰數次,長達數年,而且秦國均取得了勝利。不過讓人疑惑的是:既然秦國攻城拔寨、屢戰屢勝,為何又突然提出與趙王會面呢?

原來,在“澠池之會”的前幾年,秦國雖然強大,但一直擔心其他各國“合縱攻秦”,於是決定在戰略上作出調整:一方面主動與楚、韓、魏等國交好,另一方面則集中精力攻打趙國。然而在幾年的對抗中,秦軍雖然屢屢獲勝,但依然沒能一舉消滅趙國。而就在此時,形勢突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先是趙國的盟友燕國在與齊國的交戰中節節敗退,幾失招架之功。趙國在驚恐之中急欲與秦妥協,以便回身對付齊國。與此同時,南方的楚國趁着秦趙膠着之際,突然毀了和約,派軍攻打秦國。見後院失火,秦國也無心思與趙國相爭。於是,共同的需要使兩國坐到了一起。

可見,“澠池之會”並非秦王為報“騙取和氏璧失敗”之仇所設的圈套,而是由於時局所迫,雙方不得不作出的政治妥協。

【案例2】“缶”只是一個瓦罐嗎?

師:秦王讓趙王鼓瑟,可藺相如為什麼要讓秦王擊缶,而不是讓他鼓瑟呢?

生:因為“瑟”是一種樂器,而“缶”只是一個瓦罐。“擊缶”自然要比“鼓瑟”低一個層次。所以藺相如要讓秦王擊缶。

師:是啊。從表面上來看,趙王為秦王鼓瑟,秦王為趙王擊缶,大家誰也不欠誰,可事實上,還是趙王勝了秦王。

【分析】“缶”,最初是用來盛水或盛酒的一種器皿,多用陶質,也有用青銅的,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當時人們常常邊喝酒邊敲打這種酒器吟唱,所以,“缶”也就漸漸演化成了一種樂器。《説文》雲:“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象形。“只不過在當時,”“缶”被視為一種很下等的樂器,“擊缶”也是一種十分低俗的娛樂方式。據《墨子?三辯》載:“昔諸侯倦於聽治,息於鐘鼓之樂;士大夫倦於聽治,息於竽瑟之樂:農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息於瓴缶之樂。”這表明“擊缶”在當時只流行於社會最底層的農人之間。

在澠池會上,秦王為戲弄趙王,讓趙王給他鼓瑟。藺相如為維護國家尊嚴,逼迫秦王為趙王擊缶。一個鼓瑟,一個擊缶,看似誰也不欠誰,然而,擊缶較之於鼓瑟則更顯低人一等。難怪秦王在聽完藺相如的請求後會怒而不許。上例中學生已經體會到了“擊缶”與“鼓瑟”的不同意藴,但將“缶”理解為“只是一個瓦罐”,顯然有失偏頗。作為教師,應當及時予以指正。

【案例3】藺相如真會跟秦王拼命嗎?

(出示:“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師:你在讀這句話的時候,最想強調哪個字眼?

生:我會強調“拼”字,這樣才能反映出藺相如的勇敢和無所畏懼。

生:我也會強調這個“拼”字。我覺得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如果秦王不答應,他會與秦王拼個魚死網破。

師:説得太好了!帶上這樣的理解與感受,你再讀讀這句話。

【分析】藺相如讓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不答應。於是,藺相如作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説:“您現在寓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很多人在讀這句話時,往往會關注到這個“拼”字,認為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已經做好了犧牲自己的準備,如果秦王不為趙王擊缶,他就會與秦王拼命。

事實果真如此嗎?稍加分析我們便可發現,説藺相如準備跟秦王拼命,於情於理都説不太通。

其一,秦王距藺相如雖只有五步遠,但相信此時其身邊必定站着許多侍衞,要想殺秦王,簡直比登天還難:

其二,藺相如只是一介書生,五步之內怎能傷及秦王?

其三,退一步説,如果藺相如真的與秦王拼了,無論誰勝誰負,在秦國地界,趙王和他,以及其他一些隨從還能全身歸國嗎?藺相如一世英明,不會在這一問題上一時糊塗吧?

可見,這個“拼”字似為可疑。

其實,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的話是這麼説的:“五步之內,相如諳得以頸血濺大王矣。”這就告訴我們,藺相如壓根兒就沒想跟秦王拼命的意思,他只是想用自殺的方式,將脖子上的血濺到秦王的身上。因為在古代,被頸血濺身是一件極不吉利的事情。秦王自然不想因此惹來一身的晦氣,更何況在如此複雜紛亂的形勢下,他也不想為此事而鬧出更大的事端來,所以只好無奈地為趙王擊了一下缶。

課文或許是為了強調藺相如的大勇無畏,故而將“以頸血濺大王”改為“跟您拼了”,豈不知如此一來,反倒讓這則千古流傳的經典之作留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硬傷。

(浙江省上虞市崧廈鎮中心國小312365)

澠池之會文言文翻譯(精選 篇四

澠池之會中秦昭王在生的時還能保持從國家利益出發考慮問題,不得不説他很睿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澠池之會文言文翻譯,歡迎閲讀。

澠池之會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之羣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節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註釋

1、使:派

2、欲:想要、打算

3、竊:私下

4、聞:聽説

5、因:於是,就

6、左右:古義指左右的侍從

7、刃:名詞用作動詞,殺

8、靡:退卻

9、壽:祝壽

10、竟:終了

11、拜:古義指授予官職;任命

翻譯

秦王派出其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與趙王和好,在西河外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王,想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説:“大王不去,顯得趙國既軟弱又怯懦。”趙王於是動身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跟趙王辭別時説:“大王這次出行,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完畢,直到回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沒有回來,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同意廉頗的建議,就和秦王在澠池會見。

秦王喝酒喝得高興時説:“我私下聽説趙王喜好音樂,請趙王彈彈瑟吧!”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盟飲酒,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走向前去説:“趙王私下聽説秦王善於演奏秦地的樂曲,請允許我獻盆缶給秦王,(請秦王敲一敲),藉此互相娛樂吧!”秦王發怒,不願敲缶。在這時藺相如走上前去獻上一個瓦缶,趁勢跪下請求秦王敲擊。秦王不願敲擊瓦缶。藺相如説:“(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離內,我能夠把自己頸項裏的血濺在大王身上!”秦王身邊有侍從要用刀殺藺相如,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們,他們都被嚇退了。於是秦王很不高興,為趙王敲了一下瓦缶。藺相如回頭召喚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國的眾大臣説:“請趙王用趙國的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也説:“請把秦國的都城咸陽送給趙王祝壽。”

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未能佔趙國的上風。趙國又大量陳兵邊境以防備秦國入侵,秦軍也不敢輕舉妄動。

澠池會結束後,回到趙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澠池之會 劇本 篇五

《澠池之會》劇本

劇幕一:

時間 公元前279年 地點 趙國宮殿 人物 趙王

藺相如

廉頗

眾大臣們

廉頗手下

場景 趙王和眾愛卿在商議該不該接收親王的邀約。 奴才

上——朝——。

趙王

眾愛卿,你們對秦王的邀約有何看法? (眾大臣小聲互相交流片刻)

大臣甲(上前一步)回皇上,您若去,就怕有危險。 大臣乙(上前一步)(緊接着)但您若是不去,又顯得太膽怯

趙王(有許無奈) 唉,是啊。(突問藺相如道)藺相如愛卿,你有何看法? 藺相如(思考片刻,上前一步)回皇上,臣認為您不能對秦王示弱,還是去的好。 趙王 這……好吧,朕應約。藺相如隨朕,廉頗在邊界防守。 藺相如 廉頗(異口同聲) 是,皇上!

(幾天後藺相如隨趙王到澠池,廉頗帶着手下到邊界做好抵禦秦兵的準備。) 廉頗(對手下) 你們要在這守好了,別讓秦兵乘虛而入了。 手下(異口同聲) 是,遵命!

劇幕二:

時間 公元前279年 地點 秦國澠池 人物 秦王

趙王 藺相如

秦國史官、趙國史官

場景 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舉行宴會,與趙王談天説地。

秦王 聽説,趙王您能彈一手好瑟,今請你彈首曲,給大夥湊個熱鬧。 趙王(難以推辭) 這(難為情)……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獻醜了。 (趙王走到瑟旁,勉強鼓了一段。)

秦王 趙王鼓得真不錯。來人,快記錄下來,恩(思考片刻)……(故作大聲) 就寫:澠池之會,趙王為秦鼓瑟。

(趙王很生氣,藺相如見狀挺身為趙王理屈)

藺相如(指着旁邊的缶,對秦王説道) 趙王聽説秦王您挺擅長秦國的樂器。我給大王準備了一個缶,也請大王賞臉敲個曲吧!

秦王(臉色一沉)怎能呢?寡人怎能和趙王比,還不是要獻醜為好。 藺相如 久聞大王精通樂理,又何來獻醜之説? 秦王(面露難色,擺擺手)哪裏哪裏,此人乃誤傳罷了。

藺相如(依舊不放過)您現在裏我只有五步遠,你若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想起正在防守的趙國將軍廉頗,無奈)我……好,我答應。(説着,不服氣地擊了一下缶)

藺相如(很滿意,點點頭)好好好,史官,你也把這事記錄下來吧,就寫:澠池之會,秦王為趙王擊了一下缶。 秦王(結結巴巴)你……你……

史官(看到秦王要回擊藺相如,立馬小聲提醒道) 陛下,他們還有大將廉頗在邊界上防守着,還是小心行事為好。

秦王(識相,語氣大變柔和)今天是我和趙王難得的歡聚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言,聽説今晚月亮正圓,我領你們到後院賞月。

(旁白: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順利結束。藺相如機智果敢,又立了大功,趙王很高興地封藺相如為上卿。)

習近平講話之文言文及翻譯 篇六

習近平講話之文言文

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註釋】短:不足,長:有餘。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解説】引自2015年1月8日,習近平在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中國和拉共體成員國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中拉論壇這個大家庭的平等成員。大家應該堅持友好協商、共同建設、共享成果的理念,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最大限度凝聚共識,打牢整體合作政治基礎。

2、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註釋】東風隨着春天的到來而吹拂,樹枝上的小花已經開始綻放。

【解説】引自習近平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作為講話開頭,表示新的一年來臨,大家歡聚一堂,辭舊迎新,充滿喜悦。 3.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釋】出自唐孟郊《遊子吟》,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全詩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着濃濃的母愛,情真意切,催人淚下。(全詩翻譯略)

【解説】引自習近平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表達了中國人深厚的家庭情結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4、

“宰相起於州部,猛將發於卒伍” 【註釋】摘編自《韓非子·顯學篇》,作戰勇猛的將領都是從士卒提拔上來的,賢臣良相也都是從地方官提升起來的。

【解説】引自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表示歷朝歷代都高度重視縣級官員選拔任用。歷史上,許多名人志士為官從政是從縣一級起步的,如王安石“治績大舉,民稱其德”,鄭板橋“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因為這些人來自基層,大概更瞭解戰場的形勢和百姓的疾苦,也就能夠更好的制定方針政策。

5、

“善莫大於作忠” 【註釋】忠心是最大的善行。

【解説】引自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對黨忠誠,是縣委書記的重要標準。衡量一個縣委書記當得怎麼樣,可以講很多條,但主要看這一條。“善莫大於作忠。” 6.

“為官避事平生恥。”

【註釋】出自古語,當官的如果怕惹事、一味避事,應該引以為一生的恥辱。

【解説】當好縣委書記,必須始終做到心中有責,幹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幹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7、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喻於義”、“言必信,行必果”、“德不孤,必有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註釋】古語,皆為古人道德修養及為官的箴言啟示。

【解説】以上引自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為官者要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把好權力關、金錢關、美色關,縣委書記作為縣裏的權力人物和公眾人物,要注意道德操守,道德上失足有時比某些工作失誤殺傷力還要大。 8.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註釋】出自孟子,意為物品千差萬別,這是客觀情形。

【解説】引自2015年3月28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表示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9.

“遠親不如近鄰”

【註釋】意為遇有急難,遠道的親戚就不如近旁的鄰居那樣能及時幫助。

【解説】引自2015年3月28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秉持親誠惠容的理念,不斷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中國願同所有周邊國家商籤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雙邊關係發展和地區繁榮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10.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 【註釋】出自《韓非子·説林上》,意為兩國友好就要兩國的百姓互相尊重,互相親和! 【解説】引自2015年4月7日,習近平出席第十五屆中越青年友好會見活動時的講話。在發展道路上,中越雙方應該繼續加強人文交流、增進睦鄰友好,使中越傳統友誼在兩國人民中代代相傳。

11、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 【註釋】出自清代魏源的《默觚·治篇八》,意為獨自一個高飛,難以飛起;許多人一塊行走,則容易走快。

【解説】引自2015年4月22日習近平在亞非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意義同非洲諺語“一根原木蓋不起一幢房屋”。亞非國家加強互利合作,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積極效應。我們要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對接發展戰略,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工業、農業、人力資源開發等各領域務實合作,打造綠色能源、環保、電子商務等合作新亮點,把亞非經濟互補性轉化為發展互助力。要深化區域和跨區域合作,用好現有區域和次區域合作機制,適時建立新的合作平台,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構建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亞非合作新格局。

12、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註釋】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匱:缺乏。百姓生活的根基在於勤勞,只要勤勞就不會缺衣少食。

【解説】引自2015年4月28日,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上的講話。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中華民族是勤於勞動、善於創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

13、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於膠漆,堅於金石。”

【註釋】三國譙周,意為交友有法,即使身處千里之遠也可交好,友誼也可堅固如膠漆,堪比金石。

【解説】引自2015年5月8日,習近平在白俄羅斯《蘇維埃白俄羅斯報》發表題為《讓中白友好合作的樂章激越昂揚》的署名文章。中巴雙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兩國關係發展,堅定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密切相互協作,堅持以友誼為一切合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巴兩國雖然距離遙遠,但雙方關係取得巨大成就。 1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註釋】出自《論語》,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愉快嗎? 【解説】引自2015年5月23日,習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上的講話。用以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

15、

德不孤,必有鄰 【註釋】出自《論語》,意為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解説】引自2015年5月23日,習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上的講話。只要中日兩國人民真誠友好、以德為鄰,就一定能實現世代友好。中日兩國都是亞洲和世界的重要國家,兩國人民勤勞、善良、富有智慧。中日和平、友好、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16.

郡縣治,天下安

【註釋】郡縣得到良好的治理,整個國家就會安定。引申自古文“郡縣治民,從制則天下安矣”。

【解説】引自2015年6月30日,習近平在會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時的講話。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也是幹部幹事創業、鍛鍊成長的基本功訓練基地。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是我們黨在縣域治國理政的重要骨幹力量。 17.

“羊羣走路靠頭羊”

【註釋】整個羊羣的選擇和愛好都跟隨者頭羊。比喻榜樣的力量和領導人的重要性。

【解説】引自2015年6月30日,習近平在會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時的講話。***要求縣委書記做好班子的帶頭人,帶頭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帶頭搞好“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帶頭抓班子帶隊伍,帶頭依法辦事,帶頭廉潔自律,帶頭接受黨和人民監督,帶頭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真正做到事事帶頭、時時帶頭、處處帶頭,真正做到率先垂範、以上率下。

18、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註釋】時局艱難的時候不屈的氣節就表現出來,一一記在史冊上,垂名後世。

【解説】引自2015年9月2日,習近平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在抗戰英雄身上,充分展現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極其殘暴,以慘絕人寰的手段對待中國人民,企圖以屠殺和死亡讓中國人民屈服。面對侵略者的屠刀,中國人民用血肉之軀築起新的長城,人人抱定必死之心。成千上萬的英雄們,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奮勇前進,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英勇就義,彰顯出中華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

19、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註釋】出自唐代詩劉禹錫《蜀先主廟》,意為英雄氣概真可謂頂天立地;經歷千秋萬代威風凜凜至今依然。

【解説】引自2015年9月2日,習近平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蹟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

20、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註釋】出自(春秋)《詩經·大雅·蕩》,是西周大臣召穆公斥責昏庸無道的周厲王所説的話。靡:無,沒有;和“不”構成雙重否定。初:開始。鮮:少。克:能夠。意思是説人們大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卻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

【解説】引自2015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努力。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5000多年曆史的燦爛文明,也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在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引用了這句兩千八百年前的古語,可謂意味深長。他強調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但仍要以史為鑑,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當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銘記歷史,勿忘使命,再創輝煌! 21.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 【註釋】出自郭沫若《歸國雜吟》。“蹈厲”,指舞蹈時動作的威武,後比喻奮發有為,意氣昂揚。“一戎衣”謂一起穿上戎裝。全國人民鬥志昂揚,穿上戎裝,一同奮起奔赴戰場。 【解説】引自2015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招待會上的講話,在那場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戰爭中,在中華民族危亡的時刻,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以血肉之軀築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衞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侮的偉大篇章。 22.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註釋】出自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意為物品千差萬別,這是客觀情形。 【解説】引自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民族、歷史、文化、宗教、制度、發展水平、生活方式,那就肯定會存在一些相互不那麼好理解的事情。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本國本民族要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認和尊重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強調承認和尊重本國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閉,更不是要搞唯我獨尊。“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對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我們都應該採取學習借鑑的態度,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中國願同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在發展中謀共贏,在合作中同進步,讓中國人民更加幸福,讓世界人民共享和平與發展成果。 23.

“親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親。”

【註釋】親戚和朋友需要不斷交往,不斷走動關係才會越來越好。

【解説】引自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22日在西雅圖出席第三屆中美省州長論壇並發表講話。中美民眾往來越頻繁,兩國友好的基礎就越堅實,務實合作就越紅火。各省州應該在教育、旅遊、體育、青年等廣泛領域開展交流合作,支持社會各界和民眾多走動、常來往。 24.

“法者,治之端也。” 【註釋】出自《荀子·君道篇第十二》,意思是法律是治理國家的開始。 【解説】引自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中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動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25、

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註釋】出自鬼谷子《鬼谷子·決篇第十一》,考慮以往的事情,驗證未來的事情,再參考日常的事情,如果可以,就作出決斷。 【解説】引自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另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最特殊的一對雙邊關係,同時又遠遠超出了雙邊關係的範疇。中美關係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舉足輕重,中美關係的陰晴冷暖對世界將產生重大影響。習近平主席借用中國古代縱橫家的話告訴世人,察古可以知今,鑑往可以知來,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之間在許多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重大問題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存在着廣泛的合作基礎,中美兩國要堅持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正確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中美友好合作的前景必將不可限量。

26、

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註釋】出自墨翟《墨子·魯問第四十九》。意思是説,要根據自己的食量來吃飯,比量自己的身體來穿衣。

【解説】引自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謀共同永續發展 做合作共贏夥伴——在聯合國發展峯會上的講話》。增強各國發展能力。發展歸根到底要靠本國自身努力。各國要根據自身稟賦特點,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國際社會要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能力建設,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持和幫助。

27、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註釋】出自《禮記·禮運》。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 【解説】引自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目標遠未完成,我們仍須努力。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慼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28.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註釋】出自《論語·季氏》。遠方的人還不歸服,便發揚文治教化使他們來歸附。

【解説】引自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闡釋中華民族稟賦、中華民族特點、中華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29.“仁義忠信,樂善不倦”。 【註釋】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之《天爵與人爵》。仁義忠信,不厭倦地樂於行善

【解説】引自10月l6日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攜手消除貧困促進共同發展。表示中國人民歷來重友誼、負責任、講信義,中華文化歷來具有扶貧濟困、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在此,我願重申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堅定承諾。 30.“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飢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註釋】出自漢·劉向《説苑·政理》。善於治理國家的人對待人民羣眾,就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兄長愛護自己的兄弟一樣,聽説他們遭受飢寒,為之感到哀傷;見到他們勞苦的狀態,為之感到悲痛。

【解説】引自10月l6日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攜手消除貧困促進共同發展。表示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人民幸福。 31.“足寒傷心,民寒傷國。” 【註釋】出自東漢史學家荀悦的政論著作集《申鑑》。文中用人身部位來比喻國家構成,説“臣為股肱,民為手足”。--股肱之臣,自然是國之棟樑;而手足之民,則是國之根基。 【解説】引自10月l6日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攜手消除貧困 促進共同發展。由於種種原因,貧富懸殊和南北差距擴大問題依然嚴重存在,貧困及其衍生出來的飢餓、疾病、社會衝突等一系列難題依然困擾着許多發展中國家。我們既為11億人脱貧而深受鼓舞,也為8億多人仍然在捱餓而深為擔憂。實現全球減貧目標依然任重道遠。 32.“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註釋】出於《易經》中的“益卦”。“益卦”的卦象,上風下雷,喻示風雷激盪的景象,風雷之間相助互長,勢愈強、雷愈響,所以是交相助益。 【解説】引自10月21日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的演講——共倡開放包容

共促和平發展。表示我們就開創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黃金時代”達成共識。讓我們行動起來,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共同開啟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33、“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

【註釋】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適合腳。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於人民。比喻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解説】引自10月21日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的演講——共倡開放包容

共促和平發展。表示中國人民走的是歷史選擇的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找到適合自己條件的道路,才能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只有能夠持續造福人民的發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34.“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註釋】出自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張子正蒙注》。把理視為事物的固然、所以然的新意在於,揭示理作為本然、規律、原因的特徵,使其真正成為具有思想內涵或哲學意義的範疇,這反映了古代學者在思維與認知領域方面的進步。

【解説】習近平: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説明。表示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35.“登泰山而覽羣嶽,則岡巒之本末可知也。” 【註釋】出自唐代王勃的《八卦大演論》,是在闡述着一種廣闊的視野、一種大氣的格局、一種高遠的境界。登在泰山之高去博覽羣山,就能將山脈起伏盡皆瞭然。

【解説】引自11月6日習近平:共同譜寫中越友好新篇章——在越南國會的演講。表示中越關係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登高望遠、攜手努力,為開創中越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新局面,為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亞洲和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36.“信者,交友之本。”

【註釋】講求誠信是交友的根本。

【解説】引自2015年11月6日,習近平在越南國會發表的演講。中越兩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友好合作始終是主流。雙方應該堅持以中越友好大局和兩國發展大局為重,堅持相互尊重、友好協商、求同存異、妥處分歧。中越互利合作給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有助於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繁榮,應該予以全面深化和加強。 37.“禮之用,和為貴。” 【註釋】出自《論語·學而第一》”。禮的作用,在於使人的關係和諧為可貴。

【解説】引自11月6日習近平:共同譜寫中越友好新篇章——在越南國會的演講。表示和平的願望紮根於中國人心中,融化在中華民族的血液裏。近代中國遭遇了一個多世紀的動盪和戰火,人民經歷了深重苦難。中國人民熱愛並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中國發展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國際和周邊環境,中國成長將壯大維護世界和平的正義力量。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註釋】出自《論語·學而》。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解説】引自11月7日習近平:深化合作夥伴關係 共建亞洲美好家園——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希望中新兩國青年發揚的精神,加深對彼此國家歷史文化的瞭解,加深對彼此人生追求的瞭解,互學互鑑,增進友誼,共當中新友誼的忠實繼承者、積極參與者、熱心奉獻者,成為中新關係發展的生力軍。 39.“單絲不線,孤掌難鳴。”

【註釋】釋義 一根絲紡不成線。比喻單身,沒有配偶。 出自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説甚麼單絲不線,我着你缺月再圓。” 出自韓非《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孤:單獨;鳴:叫。一個巴掌難以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

【解説】引自11月7日習近平:深化合作夥伴關係

共建亞洲美好家園——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積極開展安全合作。亞洲各國人民要踐行亞洲安全觀,協調推進地區安全治理,共同擔當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堅持以和平方式通過友好協商解決矛盾分歧,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共謀互尊互信、聚同化異、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鄰國相處之道。 40.強不執弱,富不侮貧。”,“國雖大,好戰必亡。” 【註釋】出自《墨子·兼愛》,就是強者不欺負弱者,富人不侮辱窮人。 出自:《司馬法》,原文: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釋義:國家即便再強大,如果喜歡戰爭也必然會滅亡。

【解説】引自11月7日習近平:深化合作夥伴關係 共建亞洲美好家園——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表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們的戰略選擇和鄭重承諾。

41、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 【註釋】語出宋·歐陽修《準詔言事上書》。弊:弊端。善於治病的醫生,一定醫治其害病之處;善於糾正弊端的人,一定尋找引發弊端的根源。指解決問題要抓住根本和要害。

【解説】引自11月15日習近平:創新增長路徑 共享發展成果——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峯會第一階段會議上關於世界經濟形勢的發言。表示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二十國集團要確定目標、指明方向、發揮領導力。我們既要治標以求眼下穩增長,又要治本以謀長遠添動力;既要落實好以往成果,又要凝聚新的共識;既要採取國內措施、做好自己的事,又要精誠合作、共同應對挑戰。

42、“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註釋】出自《荀子·修身》。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達;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閒蕩的時間很多的人,他們即使能超出別人,也決不會很遠的。 【解説】引自11月18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峯會上的主旨演講----發揮亞太引領作用應對世界經濟挑戰。任何藍圖都不會自動變為現實,實現上述目標,需要亞太各成員攜手並肩、共同努力。我們要加強政策對話和協調,以亞太經合組織為平台,着力形成合力。要堅持以發展為中心,全力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和平環境,決不讓任何事情干擾亞太發展進程。

43、“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註釋】出自管仲《管子·治國第四十八》但凡治理國家的方法,必須首先使百姓富裕起來。 【解説】引自11月18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峯會上的主旨演講----發揮亞太引領作用應對世界經濟挑戰。表示面對世界經濟中的激流險灘,亞太這艘巨輪必須校準航向、把好舵盤,亞太各經濟體必須勇於擔當、同舟共濟,努力推動全球增長。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發展的最終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須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 44.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註釋】萬物各自得到了陰陽形成的和氣而產生,各自得到了風雨的滋養而成長。不見和養之事,卻能見其化生萬物的成果,這就叫做神妙! 【解説】引自11月30日,《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築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4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註釋】出自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全詩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要想看到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應該要再登上一層樓。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個問題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審視它。

【解説】引自12月1日,在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非《星報》發表題為《讓友誼、合作的彩虹更加絢麗奪目》的文章中南關係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雙方加強合作的意願強烈。我們願同南方一道,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推動中南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不斷邁上新台階,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46.“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註釋】如果兩人志趣相同,他們不會因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離很遠。

【解説】引自12月1日,在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非《星報》發表題為《讓友誼、合作的彩虹更加絢麗奪目》的文章。中國和南非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兩國人民友誼歷久彌堅。早在南非人民反種族隔離鬥爭時期,中國人民就堅定支持南非人民爭取平等、自由、解放的正義事業,同南非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結下了深厚情誼。 47.義利相兼,以義為先

【註釋】既不能違反道義又到顧忌到利益,當二者發生衝突時,應以道義為重。

【解説】引自12月4日習近平:開啟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峯會開幕式上的致辭。表示中方將秉持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同非洲朋友攜手邁向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中非關係最大的“義”,就是用中國發展助力非洲的發展,最終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48.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註釋】利:鋒利;斷:砍斷,折斷。 比喻只要兄弟一條心,就能發揮很大的力量。泛指團結合作。

【解説】引自12月5日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峯會上的總結講話。表示中方願同非方緊密團結,共克時艱,共同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維護好共同發展的國際環境。 49.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註釋】意思是要變通趨時,把握時機,做出適於時代需要的判斷和選擇。

【解説】引自12月16日,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互聯網雖然是無形的,但運用互聯網的人們都是有形的,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讓這個家園更美麗、更乾淨、更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推動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開創人類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助力! 50.

“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註釋】兼相愛,交相利:既愛自己也愛別人。説明與人交往要彼此有利。天下人能彼此相愛才會太平,互相仇恨就會混亂

【解説】引自12月16日,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堅持的原則為:促進開放合作。完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維護網絡空間秩序,必須堅持同舟共濟、互信互利的理念,擯棄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舊觀念。

澠池之會 篇七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之羣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節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