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生存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13W

農村生存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調查內容:農村留守兒童

調查時間:20xx年8月—20xx年6

調查目的: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情況的調查,對問題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調查地點:xx鎮摩多國小

調查方法:教學工作參與、走訪、訪談

隨着農村父母離鄉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農村兒童留守農村而無人照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22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佔86.5%.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羣體的關注。20xx年8月底到20xx年6月底,我們到了鎮雄縣場壩鎮摩多國小進行為期接近一年的頂崗實習支教生活。在這段時間中,我們在平時休息的過程中走訪了一些家庭,對農村留守兒童也有了一頂的瞭解!結合此次調查,現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現狀、成因及對策,提出如下調查意見。

一 基本概況

我們實習的地方是相對較貧困的農村地區。這個地方生活條比較艱苦,自然環境也較為惡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為了改變這中現象,在社會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紛紛外出到沿海發達地方打工。在這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這一類型!年輕人外出大工就把家裏的孩子留給父母和親戚來照顧!這就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的來源!

我所教的班有96個學生,其中就有30多個孩子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裏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偏差、作業常常不按時完成、有孤獨感和失落感的傾向,不願與其他同學和小朋友交流、有嬌縱、任性等壞脾氣……

二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這些孩子由於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作為臨時監護人,由他們照管孩子的一切,當然其中還存在家中無人看管的現象。根據留守兒童家庭狀況,家庭環境及臨時監護人的文化素質,年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無能為力,只管“吃”的放縱型。

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護人監護能力低的家庭。這些人羣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由於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種一大家人的田地、餵養豬牛等,他們天天忙於農活,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了。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特別到了農忙季節,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飯或捱餓。許多孩子還承擔起家裏全部家務事,有時,連幾歲地孩子也得下地幹活兒。至於如何教育孩子,對於“聽話”的孩子很滿意,不聽話的孩子只是説説而已。關心學習更無從談起。對於孩子心裏想的什麼?需要什麼?有什麼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沒想到要關心。其實,這一現象在留守兒童家庭裏普遍存在。他們的父母忙於掙錢,自己和祖父母忙於農活、家務,對自己的教育、成長都無人關心,使自己本應得到温暖、關愛的童年變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顧“給”的溺愛型。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於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裏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於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重的説説而已。這樣,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於是孩子受家裏人的寵愛,家庭教育的艱鉅性由此加大。寵壞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學習懶散……。

(3)寄居他家,無法管的放縱型。

農村留守兒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養在親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因為他們畢竟不是和自己的親人一起生活起居。他們中有一些人總感覺在親戚家裏畢竟沒有在自己家裏那樣自由,束手束腳的,看起來膽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離開了親戚,就像老鼠離開了貓,他們就無法無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膽子很大,親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親戚頂撞,親戚稍微説重了,就懷恨在心或是逃離出走,使得親戚無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這個羣體的孩子通常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學生成績不佳,在校表現不優。進入學齡階段的兒童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其主要任務是學習: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創造。但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羣體中,國小階段的學習興趣還比較濃,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還較好,優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國中階段,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極少的留守兒童能表現為優秀,我們調查中發現,國中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優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學習和生活習慣都很差且行為出現問題的兒童卻佔了近30%,而且在所有“問題兒童”中,留守兒童佔80%。

2、親情缺失嚴重,心理髮展異常,。青少年期是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着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們由於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其中,與父母見面半年一次的為53%,一年一次的為44%,兩年一次的有3%,還有一個孩子的父母雙雙外出六年未曾回過一次家。農村留守兒童在個性心理上表現極為異常,有這樣兩種典型“症狀”:一是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羣、不善於與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氣暴躁、衝動易怒。

3、父愛母愛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務工的父母由於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經濟較為寬裕,對這些孩子生活的經濟支付能力較強。因此,他們往往對孩子採取物質補償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全部的愛,孩子要什麼就可以非常輕易的得到什麼,從不遲疑也從不打半點折扣。這種愛的方式,在兒童的心理邊逐漸形成了兒童的“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他們沒有任何勤儉節約與艱苦奮鬥的概念,沒有人情味,沒有正確的取向與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軌現象嚴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着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我們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有效監管,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都不好。在家裏,他們不講求個人衞生,早上不洗臉漱口就吃飯,晚上不洗腳洗澡就往被子裏鑽;在學校,他們的學習沒有計劃,沒有興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業現象嚴重,不遵守校紀校規,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曠課現象經常發生。在社會上,他們缺乏禮貌待人的常識,他們中抽煙的有,賭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於網吧的更是不乏其人,還有談情説愛的,有些甚至還發生了性行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沒有發育完全之前,對社會上的各種複雜、不良現象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卻無法給予,從而導致留守子女極易產生犯罪和越軌行為。

留守兒童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

1.監護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責任意識不強。在除父母外的監護人眼裏,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應對孩子更多的愛,否則會使孩子產生扭曲心理,覺得不是自己親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愛自己。二是監護責任不明確。監護人往往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問題,重吃飯穿衣輕學習教養;重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關心兒童在學校和家裏的表現;忽視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三是監護精力跟不上。由於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有的甚至同時要監護幾個留守兒童,放在每個留守兒童身的精力就不夠。再加上自己身體狀況差,本身需要人照顧,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四是監護人自身素質較低。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來照顧兒童,不知道從法律、安全、衞生知識等方面教育他們,也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從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當今,一方面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卻相對滯後,尤其是邊遠山村。因此,農民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讓自己孩子擺脱這種祖祖輩輩都無法擺脱的困境。當最基本的生活問題都無法解決時,他們只能選擇進城務工賺錢來養家餬口,從而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因此,我們認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是造成那些留守兒童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長缺乏家庭可持續發展觀念。我們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雖然經濟不富裕,但也不至於窮困潦倒、無處安身,他們大多是可以在家鄉通過辛勤勞動來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們卻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給孩子成長提供充實的經濟支持,不惜拋家棄子,離鄉背井而進城打工。他們唯一的收穫就是讓他們感到滿足的紙幣,而他們失去的是家庭的親情,犧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這些都是他們用金錢無法買到的,更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發展。

4、複雜的社會因素難辭其咎。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過早過多涉足社會的各個方面,但由於其天真幼小,無法正確處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紛繁複雜的社會信息與狀況,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網絡遊戲、色情影像、黑暗社會勢力等等,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把一些與社會和道德格格不入的東西當作時髦去追求,當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當成白的,把對的當成錯的,進而使他們在自己心理髮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存在許多的困惑與問題。比如,抽煙酗酒好爽,奇裝異服好酷,哥們義氣拔刀相助是英雄,談情説愛老婆老公成必須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數留守兒童的身上都存在的問題。這樣的社會環境也給社會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隱患。

社會因素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就是:歧視農民工子弟。由於存在部門利益至上的緣故,各級政府已經制定的有關進城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實,進城農民工子弟無法享受與當地兒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權益。

三 思考與建議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單是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問題或者是留守兒童自身的問題,更是一個全社會都不容忽視的綜合性問題;不單是一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是一個其自身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關注和解決,家庭與社會都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各個家庭、整個社會乃至各級政府都應該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以人的生存與發展為本,採取有效措施,積極穩妥地加以解決。我們調查組從近期和長遠兩個方面提出我們的建議。

鑑於目前留守兒童羣體客觀存在的現實,我們建議近期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建立以市、縣(市、區)、鄉(鎮)政府為主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責任制,縣(市)、鄉(鎮)政府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行動計劃和具體措施,實行屬地管理為住的原則,將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對縣(市、區)、鄉(鎮)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標,形成政府、學校、社區、家庭、鄰里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實相關法律政策,保證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權益。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機制,使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當地兒童同等的受教育權益。對已有的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要加強監督和落實,不要紙上寫的“同等”,實際操作中人為地製造各種障礙。享受均衡的現代教育,是每一個孩子包括農村孩子應有的權力,也是我國政府的總體教育目標。同時,要改革學籍管理方式,為異地農民工子弟建立流動學籍,要取消異地學生必須回原籍地參加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種名目的借讀費、建校費、捐資助學費,最大限度地降低進城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學的門檻,保障其享有與當地兒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權益,使長期在外務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上學,從源頭上減少或消除留守兒童羣體。

3、培養和扶持以民間組織為依託的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構。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之前,各級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民間資金和社會力量興辦留守兒童服務站等多種形式的託管服務機構,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如優秀退休教師等),切實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成長服務。

4、下大力氣優化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大量的社會矛盾也日益加劇,使得年輕一代成長的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惡化。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下大力氣從小事抓起,嚴肅治理在不斷惡化的社會環境,嚴厲打擊破壞兒童成長環境的人和事;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媒體要圍繞關愛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成長的主題,一方面宣傳“以人為本”“兒童優先”“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新風尚,另一方面用積極的健康的題材武裝青少年一代的頭腦,引導他們正確辨別是非,引導他們積極向上生活、學習和做人。

然而,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幹部,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努力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

我們必須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途徑。目前,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新農村建設可以説是熱火朝天,農村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很多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示範片都是在基礎較好的地方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的新型政績工程,真正基礎差經濟落後的地方卻無人問津,可以説是從未盼到過高級領導的“現場辦公”,致使新型落後地區在產生,新的不和諧在形成,致使種地方的農民不得不繼續通過進城打工的途徑來維繫家庭的生存,從而導致留守兒童羣體和留守兒童問題有增無減。因此,落實黨中央的加快新農村建設任務,我們應該堅持全面發展觀,不僅“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僅注重修道路建樓房,而且重視辦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質;不僅發展經濟提高收入,而且關注民本民生優化社會環境。總之,就是要建設全面和諧的新農村,最終實現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這一重大社會問題的目的。

【第2篇】2022年6月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邊城裏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與隔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本站為大家整理了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閲讀!

調查內容:農村留守兒童

調查時間:20xx年8月—20xx年6

調查目的: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情況的調查,對問題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調查地點:xx鎮摩多國小

調查方法:教學工作參與、走訪、訪談

隨着農村父母離鄉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農村兒童留守農村而無人照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0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佔86.5%.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羣體的關注。20xx年8月底到20xx年6月底,我們到了鎮雄縣場壩鎮摩多國小進行為期接近一年的頂崗實習支教生活。在這段時間中,我們在平時休息的過程中走訪了一些家庭,對農村留守兒童也有了一頂的瞭解!結合此次調查,現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現狀、成因及對策,提出如下調查意見。

一 基本概況

我們實習的地方是相對較貧困的農村地區。這個地方生活條比較艱苦,自然環境也較為惡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為了改變這中現象,在社會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紛紛外出到沿海發達地方打工。在這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這一類型!年輕人外出大工就把家裏的孩子留給父母和親戚來照顧!這就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的!

我所教的班有96個學生,其中就有30多個孩子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裏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偏差、作業常常不按時完成、有孤獨感和失落感的傾向,不願與其他同學和小朋友交流、有嬌縱、任性等壞脾氣……

二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這些孩子由於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作為臨時監護人,由他們照管孩子的一切,當然其中還存在家中無人看管的現象。根據留守兒童家庭狀況,家庭環境及臨時監護人的文化素質,年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無能為力,只管“吃”的放縱型。

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護人監護能力低的家庭。這些人羣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由於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種一大家人的田地、餵養豬牛等,他們天天忙於農活,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了。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特別到了農忙季節,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飯或捱餓。許多孩子還承擔起家裏全部家務事,有時,連幾歲地孩子也得下地幹活兒。至於如何教育孩子,對於“聽話”的孩子很滿意,不聽話的孩子只是説説而已。關心學習更無從談起。對於孩子心裏想的什麼?需要什麼?有什麼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沒想到要關心。其實,這一現象在留守兒童家庭裏普遍存在。他們的父母忙於掙錢,自己和祖父母忙於農活、家務,對自己的教育、成長都無人關心,使自己本應得到温暖、關愛的童年變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顧“給”的溺愛型。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於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裏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於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重的説説而已。這樣,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於是孩子受家裏人的寵愛,家庭教育的艱鉅性由此加大。寵壞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學習懶散……。

(3)寄居他家,無法管的放縱型。

農村留守兒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養在親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因為他們畢竟不是和自己的親人一起生活起居。他們中有一些人總感覺在親戚家裏畢竟沒有在自己家裏那樣自由,束手束腳的,看起來膽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離開了親戚,就像老鼠離開了貓,他們就無法無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膽子很大,親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親戚頂撞,親戚稍微説重了,就懷恨在心或是逃離出走,使得親戚無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這個羣體的孩子通常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學生成績不佳,在校表現不優。進入學齡階段的兒童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其主要任務是學習: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創造。但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羣體中,國小階段的學習興趣還比較濃,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還較好,優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國中階段,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極少的留守兒童能表現為優秀,我們調查中發現,國中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優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學習和生活習慣都很差且行為出現問題的兒童卻佔了近30%,而且在所有“問題兒童”中,留守兒童佔80%。

2、親情缺失嚴重,心理髮展異常,。青少年期是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着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們由於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其中,與父母見面半年一次的為53%,一年一次的為44%,兩年一次的有3%,還有一個孩子的父母雙雙外出六年未曾回過一次家。農村留守兒童在個性心理上表現極為異常,有這樣兩種典型“症狀”:一是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羣、不善於與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氣暴躁、衝動易怒。

3、父愛母愛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務工的父母由於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經濟較為寬裕,對這些孩子生活的經濟支付能力較強。因此,他們往往對孩子採取物質補償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全部的愛,孩子要什麼就可以非常輕易的得到什麼,從不遲疑也從不打半點折扣。這種愛的方式,在兒童的心理邊逐漸形成了兒童的“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他們沒有任何勤儉節約與艱苦奮鬥的概念,沒有人情味,沒有正確的取向與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軌現象嚴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着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我們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有效監管,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都不好。在家裏,他們不講求個人衞生,早上不洗臉漱口就吃飯,晚上不洗腳洗澡就往被子裏鑽;在學校,他們的學習沒有計劃,沒有興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業現象嚴重,不遵守校紀校規,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曠課現象經常發生。在社會上,他們缺乏禮貌待人的常識,他們中抽煙的有,賭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於網吧的更是不乏其人,還有談情説愛的,有些甚至還發生了性行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沒有發育完全之前,對社會上的各種複雜、不良現象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卻無法給予,從而導致留守子女極易產生犯罪和越軌行為。

留守兒童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

1.監護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責任意識不強。在除父母外的監護人眼裏,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應對孩子更多的愛,否則會使孩子產生扭曲心理,覺得不是自己親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愛自己。二是監護責任不明確。監護人往往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問題,重吃飯穿衣輕學習教養;重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關心兒童在學校和家裏的表現;忽視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三是監護精力跟不上。由於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有的甚至同時要監護幾個留守兒童,放在每個留守兒童身的精力就不夠。再加上自己身體狀況差,本身需要人照顧,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四是監護人自身素質較低。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來照顧兒童,不知道從法律、安全、衞生知識等方面教育他們,也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從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當今,一方面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卻相對滯後,尤其是邊遠山村。因此,農民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讓自己孩子擺脱這種祖祖輩輩都無法擺脱的困境。當最基本的生活問題都無法解決時,他們只能選擇進城務工賺錢來養家餬口,從而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因此,我們認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是造成那些留守兒童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長缺乏家庭可持續發展觀念。我們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雖然經濟不富裕,但也不至於窮困潦倒、無處安身,他們大多是可以在家鄉通過辛勤勞動來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們卻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給孩子成長提供充實的經濟支持,不惜拋家棄子,離鄉背井而進城打工。他們唯一的收穫就是讓他們感到滿足的紙幣,而他們失去的是家庭的親情,犧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這些都是他們用金錢無法買到的,更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發展。

4、複雜的社會因素難辭其咎。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過早過多涉足社會的各個方面,但由於其天真幼小,無法正確處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紛繁複雜的社會信息與狀況,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網絡遊戲、色情影像、黑社會勢力等等,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把一些與社會和道德格格不入的東西當作時髦去追求,當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當成白的,把對的當成錯的,進而使他們在自己心理髮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存在許多的困惑與問題。比如,抽煙酗酒好爽,奇裝異服好酷,哥們義氣拔刀相助是英雄,談情説愛老婆老公成必須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數留守兒童的身上都存在的問題。這樣的社會環境也給社會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隱患。

社會因素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就是:歧視農民工子弟。由於存在部門利益至上的緣故,各級政府已經制定的有關進城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實,進城農民工子弟無法享受與當地兒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權益。

三 思考與建議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單是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問題或者是留守兒童自身的問題,更是一個全社會都不容忽視的綜合性問題;不單是一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是一個其自身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關注和解決,家庭與社會都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各個家庭、整個社會乃至各級政府都應該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以人的生存與發展為本,採取有效措施,積極穩妥地加以解決。我們調查組從近期和長遠兩個方面提出我們的建議。

鑑於目前留守兒童羣體客觀存在的現實,我們建議近期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建立以市、縣(市、區)、鄉(鎮)政府為主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責任制,縣(市)、鄉(鎮)政府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行動計劃和具體措施,實行屬地管理為住的原則,將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對縣(市、區)、鄉(鎮)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標,形成政府、學校、社區、家庭、鄰里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實相關法律政策,保證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權益。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機制,使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當地兒童同等的受教育權益。對已有的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要加強監督和落實,不要紙上寫的“同等”,實際操作中人為地製造各種障礙。享受均衡的現代教育,是每一個孩子包括農村孩子應有的權力,也是我國政府的總體教育目標。同時,要改革學籍管理方式,為異地農民工子弟建立流動學籍,要取消異地學生必須回原籍地參加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種名目的借讀費、建校費、捐資助學費,最大限度地降低進城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學的門檻,保障其享有與當地兒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權益,使長期在外務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上學,從源頭上減少或消除留守兒童羣體。

3、培養和扶持以民間組織為依託的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構。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之前,各級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民間資金和社會力量興辦留守兒童服務站等多種形式的託管服務機構,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如優秀退休教師等),切實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成長服務。

4、下大力氣優化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大量的社會矛盾也日益加劇,使得年輕一代成長的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惡化。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下大力氣從小事抓起,嚴肅治理在不斷惡化的社會環境,嚴厲打擊破壞兒童成長環境的人和事;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媒體要圍繞關愛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成長的主題,一方面宣傳“以人為本”“兒童優先”“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新風尚,另一方面用積極的健康的題材武裝青少年一代的頭腦,引導他們正確辨別是非,引導他們積極向上生活、學習和做人。

然而,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幹部,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努力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

我們必須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途徑。目前,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新農村建設可以説是熱火朝天,農村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很多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示範片都是在基礎較好的地方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的新型政績工程,真正基礎差經濟落後的地方卻無人問津,可以説是從未盼到過高級領導的“現場辦公”,致使新型落後地區在產生,新的不和諧在形成,致使種地方的農民不得不繼續通過進城打工的途徑來維繫家庭的生存,從而導致留守兒童羣體和留守兒童問題有增無減。因此,落實黨中央的加快新農村建設任務,我們應該堅持全面發展觀,不僅“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僅注重修道路建樓房,而且重視辦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質;不僅發展經濟提高收入,而且關注民本民生優化社會環境。總之,就是要建設全面和諧的新農村,最終實現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這一重大社會問題的目的。

【第3篇】11月關於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範文2022

一、背景目的

縣婦聯最新調查顯示,全縣有農村留守兒童6005人,全縣學齡兒童34675人,佔17.3%。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2022年頒發了《岐山縣兒童發展規劃(2022—2022年)》。近年來,全縣各級婦聯組織發揮優勢,深化調查研究,組織關愛活動,健全關愛網絡,強化家教指導,為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2022年以來,共組織“六一”慰問、“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金”、“維權救助”等項目活動共計58.8萬元,縣婦聯把留守兒童相對突出的京當鎮和故郡鎮作為試點鎮。目前,我縣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正在逐步建立,留守兒童成長環境逐步優化。

在總結幾年來有效做法的基礎上,縣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制從工作和實踐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為健全關愛服務機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決策依據。近期,縣婦聯開展了“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制專題調研”活動,初步提出關愛服務機制的構成要素、運行機制及組織保障等,推進關愛服務機制建設的科學化、常態化、長效化、實效化,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構成要素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是指針對留守兒童在成長髮展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圍繞關愛服務,在政府主導下的多部門責任主體和社會參與,所提供的補償性措施和全方位的社會支持。基本原則是: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兒童優先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堅持因地制宜、立足實際的工作模式,堅持多措並舉、關愛服務的相應措施。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責任主體是:黨委政府的相關部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基本構成要素包括:

一是關愛機制:包括領導小組、責任分工、政策支持、考核評估等。

二是關愛網絡:構建政府保障、學校教育、家庭監護、社會幫扶、親情關護相結合的關愛網絡。

三是關愛陣地:學校、家庭和鎮村組(社區)是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重要陣地。學校是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主陣地,建在鎮村組(社區)的婦女兒童之家、校外輔導站、青少年活動中心、託管機構等是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有效依託。家庭是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重要基礎。

四是關愛隊伍:主要由精通、作風紮實的專業工作隊伍;教師、心理、法律組成的專業隊伍;富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志願者隊伍組成。

五是關愛活動:針對留守兒童實際需求,設計和開展專職親情撫慰、結對幫扶、扶貧助困、心理疏導、家教指導、技能培訓、安全保護等多種形式、富有實效的活動。

三、運行模式

一是注重以政府為主導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政府作為社會公共權利主體,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承擔着主要責任和義務。政府應牽頭整合各方資源,為留守兒童提供政策、教育服務、衞生服務、社會福利和就業服務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注重以學校為重點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由於農村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親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弱化,對留守兒童負有義務教育的學校必須通過建立補償機制來彌補和完善。鼓勵教師擔任“代理家長”,在寄宿制學校建立心理諮詢輔導室、開通心理諮詢熱線、配備專職人員,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注重以鎮村組(社區)為依託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要以村級農家書屋、活動中心為基礎,通過“代理家長”和“鄰里幫扶”,採取託管的形式,就近解決留守兒童家庭課外的作業難題。以鄉規民約形式推行留守兒童監護人的監督制度,建立安全保護預警和應急機制,配合學校和家庭共同做好留守兒童的生活照顧和安全管護。

四是注重以家庭為核心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推行監護人監控制度,強化留守兒童家長責任意識;明確約束規定,建立有效的留守兒童家長自律機制;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倡導、鼓勵留守兒童家長外出務工時儘量留一人在家撫養和教育子女,或返鄉就地就近就業創業,促進留守兒童減量化。

五是以社會參與為支持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通過全社會的文化建設、媒體宣傳引導等,構建留守兒童的精神支柱;發動社會各界和志願者提供實質性的關愛和幫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留守兒童關愛資源的不足,解決留守兒童的實際困難。

四、保障措施

一是動態信息。以準確、全面、共享為原則,定期監測、層層建檔、及時彙總、深入分析、準確評估和共同使用留守兒童信息庫,為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提供詳實可靠依據。

二是法律政策。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深入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優化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根據實際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義務教育等有關制度,強化和支持家長履行對子女的監護教養責任。進一步完善委託監護制度。

三是監督考核。制定考核指標體系,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進行專項考核,將其納入縣、鎮、村黨委政府和各相關部門的年度考核目標,納入基層考核,納入義務教育檢測指標體系和教師考評考核,切實保證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各項措施發揮實效。

四是統籌機制。設立留守兒童關愛專項經費、建立關愛基金,多渠道開展社會籌資等方式,重點保障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中專職人員隊伍、陣地建設、專項活動、家庭教育指導等經費的落實。形成教育牽頭,婦聯、綜治、團委和關工委、公檢法司等相關職能部門以及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定期開展專項督查,推廣典型經驗,解決突出問題,合力做好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工作。

【第4篇】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3月中旬,為了仔細瞭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活和生存狀況,該鎮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和駐鎮政協委員對全鎮37個村、3個社區居委會進行調研,對彭王、長王兩村進行重點調查,以尋求改善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活保障的良策。

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

(一)空巢老人生活現狀

農村空巢老人家庭還普遍面臨看病就醫、農業生產投入、人情往來等經濟壓力,同時子女外出務工還導致不少老人接替子女承擔農業生產、人情往來等責任,加重了經濟負擔。

但70歲以上高齡空巢老人缺乏生活照料,他們在吃飯、穿衣、入廁、上牀、洗澡、走動等方面遇到重重困難,尤其是兩位老人同時得病,或一位老人獨居更為困難。

精神慰藉是空巢老人渴求的重要內容,尤其是來自家庭成員的上門探視、打電話問安等形式,他們渴求的探視頻率要求在一週或一月一次。他們渴求向配偶、子女或親友傾訴煩惱。

(二)留守兒童生活現狀

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這種狀況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燥、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1、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通過對該鎮秦家學區走訪調查發現: 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或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和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國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

2、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擔憂

據調查,有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19%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覺得自己受岐視,9%有過被遺棄的感覺。

3、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

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習,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了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羣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造成嚴重後果。

【第5篇】2022年6月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的生活缺少陽光、雨露,伴隨他們的只有孤獨與寂寞,他們就是“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以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在身邊,他們的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嚴峻地挑戰。本站為大家整理了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範文,閲讀!

序 言

一片葉子只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區xx鎮xx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一職,從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遠。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來自xx農村,大學畢業後再次迴歸家鄉農村。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為家鄉農村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己綿薄之力,深感榮焉。

駐村以後,可能與我是師範生的緣故,我對本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十分關注。工作後積極調研,掌握分析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同時,積極參與本鎮08屆優秀大學生村官賈苑同志創辦的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關愛活動,現在在中心擔任留守兒童的語文與數學的教輔工作。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所以我覺得關愛留守兒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雖然日復一日,犧牲了自己的業餘時間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們收穫知識時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隨即消失,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我想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xx鎮xx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研報告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統計,xx村共有39名留守兒童,約佔全村兒童的12%,由於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説,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範,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我們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也想通過這次調研能使更多的人瞭解我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於臨時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於地裏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佔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另外,在調研中我發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兒童拜金現象極為嚴重,幫家裏幹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幹活,讓人痛心。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説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願意和老師談談心裏話。

(三)、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於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週歲後,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佔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繫。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二)、臨時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於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護人是國中學歷以上比例僅佔29.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衞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裏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兒童因觸犯法律被判處十幾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讓人值得深思。

(四)、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五)、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採訪一陳姓村民時我瞭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於父母在鎮江打工,臨時監護人爺爺奶奶又忙於幹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裏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儘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温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繫和溝通,儘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繫。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國小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國小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繫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蓮~山課件 ]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闢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瞭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委聯繫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第三,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結 語

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裏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是一項現實而艱鉅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

青春有限,選擇無悔。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關愛留守兒童是值得我去為之奉獻一生的事情。

目前,廣大xx村民正以嶄新的面貌,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鬥志迎接“十二五”的到來,爭取在此期間全村各項事業都實現質的突破。在制定“十二五”工作目標時,我村支部書記範志紅書記把留守兒童問題列為全村的工作重點之一,並提升至戰略高度。我想有了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留守兒童的頭頂一定會出現一片蔚藍的天空。

【第6篇】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的生活缺少陽光、雨露,伴隨他們的只有孤獨與寂寞,他們就是“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以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在身邊,他們的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嚴峻地挑戰。下面有小編整理的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序 言

一片葉子只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區xx鎮xx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一職,從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遠。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來自xx農村,大學畢業後再次迴歸家鄉農村。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為家鄉農村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己綿薄之力,深感榮焉。

駐村以後,可能與我是師範生的緣故,我對本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十分關注。工作後積極調研,掌握分析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同時,積極參與本鎮08屆優秀大學生村官賈苑同志創辦的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關愛活動,現在在中心擔任留守兒童的語文與數學的教輔工作。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所以我覺得關愛留守兒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雖然日復一日,犧牲了自己的業餘時間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們收穫知識時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隨即消失,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我想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xx鎮xx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研報告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統計,xx村共有39名留守兒童,約佔全村兒童的12%,由於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説,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範,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我們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也想通過這次調研能使更多的人瞭解我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於臨時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於地裏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佔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另外,在調研中我發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兒童拜金現象極為嚴重,幫家裏幹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幹活,讓人痛心。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説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願意和老師談談心裏話。

(三)、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於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週歲後,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佔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繫。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二)、臨時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於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護人是國中學歷以上比例僅佔29.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衞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裏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兒童因觸犯法律被判處十幾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讓人值得深思。

(四)、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五)、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採訪一陳姓村民時我瞭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於父母在鎮江打工,臨時監護人爺爺奶奶又忙於幹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裏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儘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温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繫和溝通,儘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繫。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國小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國小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繫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蓮~山課件 ]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闢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瞭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委聯繫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第三,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結 語

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裏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是一項現實而艱鉅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

青春有限,選擇無悔。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關愛留守兒童是值得我去為之奉獻一生的事情。

目前,廣大xx村民正以嶄新的面貌,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鬥志迎接“十二五”的到來,爭取在此期間全村各項事業都實現質的突破。在制定“十二五”工作目標時,我村支部書記範志紅書記把留守兒童問題列為全村的工作重點之一,並提升至戰略高度。我想有了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留守兒童的頭頂一定會出現一片蔚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