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建設現狀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7W

農村建設現狀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文化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農村文化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農村文化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家庭經濟實力迅速增強,農村對精神文化活動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儘管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逐年加大,但還是滿足不了農民脱貧致富之後對文化生活需求增長變化的需求。出現了農民口袋裏票子多了,而腦袋裏信仰少了的普遍現象。

我區農村地處城郊結合部,農民的思想更開放,見識更多,經濟條件更好,從而他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通過文化宣傳教育引導農民的任務也越重要,難度也越大,但中華民族的一些優良傳統隨着農村的發展卻在逐步消失,這與農村文化建設相對滯後不無關係。

如今農民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與生產生活相結合的需求。

雖然我區農民可以接觸到很多文化活動內容,但是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文化活動內容更感興趣,例如種植、養殖技術和勞動技能的輸送等。

二是對文化生活多樣性的需求。

除純粹的娛樂性文化活動外,我區農民對健身類的文化體育活動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很多農民也認識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於缺少健身場所和設施的限制,其想要更豐富健康的業餘生活的要求難以得到滿足,使其只能陷於牌桌。

三是對講身邊人説身邊事的文藝節目的需求。

現在各類媒體宣傳的先進典型不少,但農民認為那些人和事離自己太遠,無法引起其內心的共鳴,受教育程度不深。他們更感興趣的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如果能以區直各部門每年評選的各類先進典型事蹟為原材料,編排一些文藝節目送到農村則更易於與我區農民進行思想上的溝通、交流,得到他們的認可,宣傳教育效果也會更好。

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文化設施陳舊單一,文化陣地逐漸喪失。

現在各鄉級的文化設施主要有廣播站和室外體育場。廣播站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品,且多數陳舊、老化,室外體育場也僅有籃球場。由於缺少維護各種設施嚴重損壞。村級除近兩年個別村新添一些文體設施外,其餘村也僅有廣播,且由於設備老化基本癱瘓,鄉、村廣播這一曾經的宣傳主力逐漸喪失陣地。

二、文化工作人才缺乏,文化傳播鏈脱節。

鄉廣播站有站所事業編制,每鄉有1—3個,有的還超編1—2人,但真正幹文化工作的最多不過1人,且是兼職。文化站有文藝特長的人很少,更沒有相關培訓。真正具備文化工作素質和熱情的人是招不進、留不住。隨着取消農業税,沒有了村提留,村級廣播員也因經費文體而流失。

三、文化工作經費不足,相關工作難以規模開展。

文化工作是一項費力費錢,需要長期堅持投入但見效緩慢的事業。由於以前經費投入不夠,農村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員工資偏低,文化設施得不到更新補充,導致農村文化建設進程停滯甚至倒退。

1、大力扶持主流宣教媒介。

一是建好鄉村廣播站,恢復鄉、村兩級的主要宣傳渠道。堅持定時開機制度,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農業科技知識和商業信息,彌補現在羣眾現場開會難的缺失。

二是造一支高素質的文化隊伍,參與市場競爭送戲下村。

三是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補充文化設施,公開招考一批文藝專業人員,財政給鄉鎮列支專項文化工作經費。

2、引導培育羣眾文藝團體。

一是發掘保護好傳統的文藝項目。如漁鼓、舞龍、舞獅等。

二是引導好農民的自主文體隊伍。如軍樂隊、腰鼓隊、秧歌隊、排球隊、歌舞團。

3、加速開闢一批農村文化活動場所。相關部門應大力爭取上級計劃,全面推開村級圖書室建設。科學規劃布點,建設一批農民文體活動場地,配齊籃球、排球等設施。各鄉鎮、村間開展文體賽事活動,營造氛圍,形成習慣,把農民從麻將桌前引向圖書室、體育場,這樣既鍛鍊了身體素質,提高村民素質,更有利於我國社會主義和諧事業的偉大進程。

農村文化建設現狀調研報告想查看更多相關信息,請上本站範文網。

【第2篇】新農村建設現狀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縣委、縣人民政府和縣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部署,我作為寶秀鎮石灰塘村委會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於2022年3月14日入住村委會。在駐村期間,採取召開座談會、走村入户、實地調查的方法,對石灰塘村委會新農村建設的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石灰塘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鎮20.00公里, 國土面積37.00平方公里,海拔1855.00米,年平均氣温17.00℃,年降水量898.40毫米,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有農户418户,户籍人口1197人,常住人口1160人,其中,全家外出的户數為17户,全家外出的人口數為61人,從業人員為811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為756人,全村以農業為主,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和養殖業,農作物以玉米、小麥、豆類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為主,家庭養殖以牛、豬、羊、家禽為主,該村水資源極度匱乏,嚴重影響當地農民羣眾的生產生活,高度制約着石灰塘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在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中,村兩委真正做到了及時把羣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重大問題向黨員、村民代表徵詢意見,逐步走向了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優勢條件

(一)村兩委班子團結。石灰塘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不大,現任村兩委班子履職能力較強,班子較團結,民主作風好,能為羣眾辦實事,理清了促進本村發展的思路,熟悉政策和新農村建設導向,在具體實踐中為實現奮鬥目標付出了諸多努力。目前全村黨員積極性高,帶頭示範作用好。

(三)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前景較好。石灰塘村境內雖然連年乾旱少雨,但近幾年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許多小水窖,這些分佈於各個山頭的小水窖保證了乾旱時節的農作物的栽種和灌溉,確保了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石灰塘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注重耐旱農作物的開發種植,該村屬山區,若能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山區的優勢,積極打造林果、中藥材等種植品牌產業,便能闖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石灰塘村委會各自然村經濟社會得到了極大發展,羣眾生產設施和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羣眾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但作為山區村委會,石灰塘各自然村的發展仍然有許多制約因素,主要表現為:

(一)產業結構依然單一。 農作物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豆類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烤煙為主,輔以林果,沒有科學立體種植經驗,還沒有發揮地域特點,沒有規模化產業,形成不了規模產業,這嚴重影響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二)基礎建設依然薄弱。一是道路交通建設有待加強;俗話説要想富,先修路,但深入走訪瞭解發現,由於缺乏項目資金,除行政村進村道路已硬化外,其餘自然村進村道路目前尚未得到硬化,還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狀況,公路路況較差,由於資金困難,管護和修復工作滯後,部分路面已變得溝壑縱橫,嚴重影響了羣眾出行和農副產品的銷售;二是水利設施建設亟待加強;雖然近幾年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石灰塘各自然村新建了許多小水窖,能在一程度上緩解旱情,但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缺水的現狀。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仍然很低。由於石灰塘地處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絕大多數的農民素質還比較低下,思想保守,觀念不新,普遍存在得過且過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關心集體等集體主義觀念比較淡薄,脱貧致富、奔向小康的思想和認識有待提高。

四、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作為新農村建設掛鈎單位,作為縣委第九批指導員,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結合自身實際,全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為石灰塘村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作為山區,強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要立足本地區實際,引導羣眾發揮區位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嚮導,抓好以優質糧煙基地建設,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壓低品質差、市場滯銷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促進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二要充分利用山區的優勢,引導發展以規模化養殖為重點的養殖業,提高養殖效益,讓羣眾得實惠。三是利用石灰塘村各自然村適合種植蔬菜和中藥材的有利優勢,借鑑石屏縣北部山區公司+基地+農户的蔬菜種植模式,推廣公司+基地+農户的蔬菜和中藥材種植,同時,大力推進核桃、桔子等林裏種植,着力推進種植業從單一的糧食生產結構向糧、林、果、蔬等多元結構轉變。

(二)積極爭取項目及資金,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石灰塘各自然村行路難、飲水難和部分自然村公房建設資金短缺的實際問題,積極向上級政府及職能部門協調資金,本單位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幫扶的方式,盡力解決羣眾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進一步夯實山區羣眾基礎設施建設。

(三)依託自然優勢,加快經濟增長點培植力度。據石灰塘村支書介紹,石灰塘種各自然村適宜發展核桃、梨、桔子等林果,近幾年來,部分自然村核桃種植户收入好的年收入已達2萬多元,核桃種植已成為繼烤煙之後部分村民最穩定的收入來源,目前,羣眾種植林果的積極性較高。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充分利用石灰塘各自然村廣大羣眾對核桃等林果栽培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經驗,且近年來隨着核桃等林果價格連年走高,產品供不應求的趨勢,積極宣傳各項惠民政策,大力引導羣眾發展林果種植,使之成為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從而促進羣眾增收致富。

(四)千方百計,提高村民文化素質。針對大部分村民的相關種養殖知識和信息來源主要是依靠廣播、電視、集市和鄰里傳播的現象,積極聯繫農技部門和林業部門,協調爭取專家或技術員多到田間地頭為村民開展種養殖知識培訓,讓農民掌握科學種養技術,積極推廣新品種,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第3篇】農村國小少先隊陣地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繼我校《少先隊活動研究》(縣“九五”課題)結題,學校被評為“成都市紅領巾示範校”後,我們選擇發《農村國小少先隊陣地建設研究》作為課題研究組和少先隊的工作重點,以期深化德育內容,豐富德育陣地,增強德育功能。

一、調查內容及目的

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1、目前我校少先隊陣地建設的種類及形式;2、學生對少先隊陣地建設的認知性、情感性及行為傾向性層面;3、學生行為與陣地建設的關係;4、教師素質與陣地建設的關係等。

調查目的是為了瞭解並掌握調查的內容,全面分析我校少先隊陣地建設的現狀,為制定二、三階段計劃提供工作依據,從而進一步探索農村國小少先隊陣地建設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及模式,促進我校少先隊陣地建設的發展。

二、調查方法及對象

根據本課題的性質及研究目的,採用的調查方法主要有:

1.實際考察

課題組認真全面地對學校陣地建設情況進行考察,以收集資料,瞭解現狀。

2.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

根據少先隊陣地建設情況設計問卷調查表,調查學生對陣地建設的認知性層面,情感性層面及傾向性層面,並進行統計分析,評估。

3.抽樣實驗與統計分析

對進行無序抽樣實驗調查學生行為習慣與陣地建設的關係,並進行統計分析評估。

4.個別調查

課題組對教師進行“多時段”、“緩節奏”的個別調查研究教師與陣地建設的關係。

調查對象包括我校師生230人,其中教師30人,佔教師總數的54%,學生160人,佔學生總數的20.5%。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實際考察結果與分析

經課題組教師認真、全面地對學校陣地建設情況進行考察,並組織師生座談進一步蒐集資料,我校少先隊陣地建設情況如下:

1.校內少先隊陣地:

①美麗的校園環境。學校創建了優美的育人環境,並在美化、綠化、淨化上積極健康地發展。

②豐富的文化陣地。學校沒有比較齊全的各學科功能室,實驗室、活動室;建有內容豐富的宣傳櫥窗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板報、牆飾。

③多彩的活動陣地。我校先後創建了紅領巾廣播站、紅領巾監督崗、小記者站等十餘個活動陣地。

2.校外少先隊陣地:

學校在校外先後創建設立了種、養殖基地、紅領巾示範街、假日温暖小隊活動基地等,與甘孜羅霍縣上羅珂瑪國小共同建立了“手拉手”活動基地。

注:我校於XX年5月開展了“讓學校亮起來,學生動起來”的活動。

調查至此我們認為,我校少先隊陣地資源比較豐富,既有培養學生興趣的陣地,也有鍛鍊學生能力的陣地;既有讓學生參與的顯性陣地,也有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隱性陣地。

但是我們也發現,我校的陣地全部是由學校建立或帶領教師建立的,缺乏教師指導建立的陣地,更缺乏學生獨立自主建立的陣地,課題組計劃在課題研究的二、三階段研究這個問題。

(二)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前一調查表明我校少先隊陣地資源豐富,課題組隨即設計了一份問卷調查表(見附件一),調查100名學生對陣地建設的認知性、情感性、傾向性三個層面,調查結果統計表(見附件二)表明:

認知性層面 情感性層面 傾向性層面

從認知性層面和情感性層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對少先隊的陣地認知程度和情感程度分別達到80.3%和72.7%,特別是喜歡少先隊陣地的佔知道少先隊陣地的同學的比例是90.5%,説明學生對少先隊陣地的情感程度較高,希望參與到這些陣地的活動中來。

但是,從傾向性層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參與陣地活動的比例低,只有32.8%,而我們從統計表(附件二)的分類統計中更發現,單項參與面30%以下的就有5項,對學生參與項目的調查表明,56%的學生只參加過去1—2項,37%的學生參加過3—5項,7%的學生參加過6項以上。

實際調查許多陣地活動,固定由某些學生參加,也就是説我們的陣地資源豐富,一定程度上只是形式、種類的豐富,而不是實際參與的豐富,這有悖於“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需要在今後的研究工作中轉變觀念,改變現狀。

(三)抽樣實驗與統計分析

為了瞭解陣地建設與學生行為習慣的關係,我們以學校牆壁上的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教育的牆飾為測評元素。在四年級的三個班中各隨機抽取20名同學(班上剩餘同學協助老師跟蹤調查),組成對比組,實驗甲組和實驗乙組,對比組的學生不作要求,實驗甲組的學生組織學習牆飾,實驗乙組的教師設計相關教育活動。隨後一週的跟蹤調查結果表明(詳見附件三),三組未遵守檢測項目的學生人次比為47:30:7,約為7:4:1。

雖然在抽樣實驗調查過程中由於受主試水平的限制和無關顯性隱性因素的干擾,可能會給我們的實驗結果帶來一定的誤差和影響,但實驗結果仍佔很大程度上説明了陣地建設不僅要建立健全,更要充分利用其教育功能開展活動,強化其德育功能。

(四)教師素質個別調查結果分析

課題組對教師進行“多時段”、“緩節奏”的個別調查,發現落後的教育觀念和教師傳統的説教模式嚴重影響着少先隊陣地建設的發展。

具體表現在德育管理上很大程度上仍依賴於“婆婆嘴”的説教管理方式上,不善於依託現有的陣地建設雛形組織開展豐富的陣地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和鍛鍊學生,更不善於根據德育形勢及學生行為習慣發展規律,創建並指導學生創建各種活動陣地。

四、對策

調查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根據調查情況,特提出如下對策:

1.進一步確立少先隊陣地教育觀念,提高少先隊陣地的德育活動頻率

少先隊陣地教育是通過陣地培養隊同們熱愛少先隊的思想感情,增強組織觀念的有效途徑,少先隊陣地建設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各類陣地建設,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因而,通過以學校環境陣地相關的環保講座,開展“美化教室、校園”的活動,成立“校園環保隊”,培養學生保護良好環境的習慣。通過學生自己參加陣地建設,提高熱愛勞動與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如我校對亂扔紙屑現象,以六二中隊為頭,搞了“垃圾堆裏有文章”的主題活動,對垃圾堆中紙的成分進行了分析,開展了“校園紙屑回收站”的全校性德育活動,深化了活動主題,德育效果明顯。

2.進一步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德育教師的理論學習,培訓提高德育教師的管理能力,摒棄落後的德育教育觀念,豐富德育教育模式。引導德育教師利用少先隊陣地組織開展活動,提高德育實效。建立以中隊為單位的陣地建設小組,以在顧全為領導的陣地建設機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陣地建設與陣地活動競賽,讓陣地德育功能進一步深化。學校還可舉辦陣地建設與活動同步的藝術節,使少先隊陣地建設不斷創新和向前發展。

3.進一步加快少先隊陣地建設步伐

少先隊陣地建設包括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在部分。從硬件上説,陣地建設主要是指學校投入的校園環境建設、文化氛圍的載體建設、活動場地的建設。從軟件上説,主要是指陣地活動的各個方面,包括師生在陣地建設方面的觀念、內容、方法、形式等。

明確陣地建設的重要作用及意義,認識到陣地建設是為了德育活動而存在,有活動有教師有意義的陣地才具有生命力。根據德育形勢及德育教育的需要,我們可以增減德育陣地,轉變少先隊陣地的教育職能,靈活地保持陣地建設的內容與方式的統一。在組織形式上,保證學校全局安排的情況下,逐漸實現學校創建、教師創建、師生共建、學生自建的過渡。

【第4篇】強化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推進我省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滿足農村羣眾不同層次的醫療衞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課題組組織人員對永安及_____市部分縣(區)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深入到部分鄉(鎮)衞生院、村衞生所,在掌握了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現狀的基礎上召開專題研討會,就

如何加強我省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廣泛聽取了相關主管部門、衞生界人士及部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現按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主要成因及改進意見或建議等四個層次,分別進行如下闡述:

一、當前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的基本現狀

4、鄉村醫療隊伍醫療設施配置情況。目前,每個鄉鎮衞生院基本上配備有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設備,設有化驗室、病房,能開展基本醫療業務。但這些設備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個別衞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還有個別衞生院因缺乏設備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導致這些設備實際未投入使用,同時,由於很大部分鄉鎮醫技人員對知識掌握較膚淺,因此,上述設備配置實際應用較少,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相當有限的。而村一級衞生所,基本上設備配備簡陋、不齊,絕大多數只能做簡單的物理診斷。

5、鄉村醫療建設方面經費情況。鄉鎮衞生院經費來源主要靠國家財政補貼及醫療收費收入,由於其人員較多,醫療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鄉鎮衞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是負債運營,不能或根本無力投入更多的資金髮展衞生事業,且員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萬元之間,與縣市級大醫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落差較大,影響了鄉鎮醫療事業的正常發展。而村一級衞生所,由於資金大部分是個人投入,他們自己精打細算,開支小,且收入與鄉鎮衞生院人員相比相對較高,整體醫療運轉情況是比較良好的。6、鄉村醫療隊伍責任心情況。鄉鎮衞生院人員工資中財政承擔比例約為30%-50%,其餘工資要靠醫療收費自給自足。由於現行的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導致衞生院中的優秀人才容易被上級醫院選調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積極、責任心不強的人員卻無法讓其離開,這大大制約了衞生院醫療收費的提高,從而影響了整體工資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對較為偏遠的鄉鎮衞生院中,多數人員存在人往高處走思想,嚮往城市、嚮往更好的地方,根本無心戀戰。反之,多數員工因為收入與縣市級醫院人員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不平衡,以至於不安心工作,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馬虎隨便,面對疾病時往往有力無心。而村一級衞生所,由於村醫大部分是本鄉本土人士,經費是個人投資,他們認真工作,責任心強,服務態度良好,與鄉鎮衞生院相比形成較為明顯的反差,這無形中擴大了村一級衞生所的生存空間,但限於水平,村醫面對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時,往往有心無力。

二、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醫療衞生資源分佈不均勻。目前,我省醫療衞生資源分佈情況與全國情況大體相同,約有80%集中在城市或經濟較發達地區,廣大鄉鎮尤其是偏遠鄉村的農民在當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有發生。貧困和偏遠鄉鎮的醫院院長普遍反映説:農村醫療缺藥、缺設備,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術,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不會選擇到貧困或偏遠的鄉村來。據瞭解,我省近年來開展了農村衞生三網規範化建設,設立了鄉村醫生的門坎,規定村醫必須達到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但這基本上只是對新申請執業的村醫,對有的老村醫則按老辦法延續。在個別偏遠縣城,目前還有相當數量的村醫達不到新門坎的要求。

3、經費方面的不足對鄉鎮醫療事業影響較大。目前,由於經費來源渠道相對較為單一,且數額不足,導致農村醫療經費很有限,特別是鄉鎮一級衞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負債經營。因此,多數鄉鎮醫院無力引進或留置人才,無力添置醫療設備,無力改善醫院病房及員工住宿條件,無力安排更多的人員去參加學習、進修或者培訓,無力提高員工收入水平,而所有這些因素,均會嚴重影響或阻礙鄉鎮醫療衞生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4、鄉鎮醫務人員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目前,對於鄉鎮衞生從業人員,尤其是偏遠鄉鎮的衞技人員來説,由於鄉鎮衞生院與縣一級醫院相比,在醫技上和經濟上存在很大差距,他們在醫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經濟上收入又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條件均較為艱苦,所以大多數非本土的醫衞人員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他們千方百計想往城裏調,為人民服務、為患者解憂的觀念較為淡薄,具有得過且過的心理傾向與行為表現,導致醫療質量與服務質量相對低下,影響了醫患之間的關係,嚴重的還會導致患者對醫生產生信任危機。

5、相當部分鄉鎮醫院的醫療設備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如,個別衞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無專業操作和檢驗人員,設備使用效果欠佳,還有個別衞生院因缺乏設備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這些設備根本未投入使用,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間。

三、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主要成因

目前,農村衞生服務網絡包括縣、鄉、村三級,這個網絡的現狀是:縣級力量較強;鄉鎮級比較薄弱,但能夠承擔一定的工作;村級相對最弱,基本不能負重。據調查分析,政府對農村醫療事業的投入不足,是產生這種現狀的重要原因。具體原因表現為:

1、城鄉之間醫衞人員生存環境差距巨大。據瞭解,由於相對較低的收入及相對艱難的生存環境,不要説好的醫生不願來衞生院,就是衞生院現有的技術好一點的醫生也是千方百計往外調。衞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還面臨着與鄉村個體診所的競爭,有的個體診所的執業醫生就是在衞生院工作幾年,技術有了提高後,辭職出去自立門户的。農村醫療缺藥、缺設備,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術,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不會選擇到貧困或偏遠的鄉鎮來。可見,城鄉之間醫衞人員收入及生存環境差距巨大,是農村醫療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質的原因。

2、城鄉之間醫療衞生資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鄉鎮衞生院設施裝備較差的約佔一半。而且基層醫衞人員學歷水平、專業技術水平普遍偏低。現有鄉村醫生中專學歷的佔70%以上,而且不少是從當年的赤腳醫生轉過來的,年齡多在50歲上下,接班的年輕人基本留不住。這樣的現狀使農民對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站缺乏信任,加之現在交通比過去方便,有病到縣級和市級醫院並不難。因而鄉鎮衞生院門前冷落,難以為繼,不少是負債經營,無法發揮合作醫療載體的作用。目前,不管是鄉鎮衞生院或是村衞生所,在醫技上與縣一級醫院有很大差距,很多醫療技術在農村還不能開始應用,使不應轉院的往上一級醫院轉,這不僅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而且導致農民對鄉村醫院產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機。

3、城鄉之間醫療衞生財政轉移支出差距巨大。由於政府對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鄉村醫衞人員生活、工作環境差,收入相對低;條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願來這裏看病;患者少,收入少,醫院條件改善不了。農村醫療條件太差,農民在當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一旦有個大病就得遠離家鄉到大城市,費用開支呈幾何倍數增加,導致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有發生,這加劇了農民負擔,反過來又壓縮了鄉鎮衞生院的生存空間。如此這般,形成一條惡性循環鏈。總之,以政府目前的財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會出現上述這樣的基礎設施狀況和人才結構,使得鄉鎮衞生院處於基本維持狀態,缺少資金、設備、人員,醫生的治療技術水平無法進一步提高,有的衞生院只能應付一般的病,難、重症就可能診斷不出來,甚至誤診誤治,導致農民對其產生信任危機。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是,由於相當數量的農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護意識不強,因此對不是特急的病,他們一般不會單獨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鄉鎮圩日時趕圩、看病一起辦,有的時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錢不花,變成要花大錢。如此惡性循環,成了鄉鎮衞生院擺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進我省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的意見或建議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改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設施設備條件,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xx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實把醫療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強農村衞生基礎設施和衞生隊伍建設。因此,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已經成為各地必須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民盟課題調研組針對上述農村普遍存在的醫療衞生隊伍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整體業務素質偏低等實際現狀和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1、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把衞生經費的扶持重點調整到支持農村公共衞生、預防保健和人員培訓等方面上來。要樹立現代人才資源觀念,把加快衞生人才培養作為保證醫療衞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基礎條件,認真落實培訓專項經費,切實抓好現有醫療衞生工作人員的培訓進修,不斷提高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對急救、傳染病、婦幼重點進行培訓,逐步建立起農村衞生人才的長效培訓機制。要切實加強鄉鎮衞生院人才技術隊伍建設,開展技術培訓和再教育工程,提高鄉鎮衞生院衞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如,可逐步由省衞生廳與省教育廳聯合啟動鄉村醫生大學生深造計劃,從現在開始在全省鄉村醫務人員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學員接受高等醫學教育,五年內計劃培養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識與業務水平;又如,要切實推行衞生部、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倡導實施的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衞生工程,從現在起就陸續從三級綜合醫院抽調相當比例的優秀醫務人員到農村去,通過人力、技術、管理等多種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滿後對支援人員進行調整、輪換的辦法,將城市衞生資源引向農村,以逐步改變農村衞生工作的薄弱現狀。這不僅有利於提高農村基層衞生單位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提高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水平,為農村居民就近提供質優、價廉、便捷的醫療服務,緩解農民看病難問題,而且有利於加強農村衞生人才培養,加強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最終有利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促進城鄉醫療資源的合理流動和衞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各級衞生部門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隊伍、帶好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羣眾、培訓一批人才,在三年內,逐步形成城市醫務人員對口支援農村醫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農村醫衞人員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發展的軟環境。要切實落實各市、縣政府財政對衞生院的補償政策和鄉鎮衞生院防保人員的專項經費,同時,要提供財政支出、鄉村補助、各界贊助等多種渠道,努力提高農村醫衞人員收入水平,合理解決鄉村醫生的報酬問題,儘量縮小與縣市大醫院醫生之間的差距,為鄉村基層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創造根本性條件3、大力籌措資金,加大對基層衞生建設的資金投入,改善農村醫衞人員工作及患者就醫的硬環境。在國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鄉鎮衞生院基本醫療設備的裝備任務。按照衞生部要求的房屋、設備和人員進行配套建設,鄉鎮衞生院的基本醫療設備配置標準必須達到34件,逐步滿足農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醫療衞生需求。並將鄉鎮衞生院建設資金列入各級政府年度的財政預算,使鄉鎮衞生院建設資金的撥付制度化,保障衞生院持續健康發展。要調整農村中心衞生院佈局,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改造薄弱衞生院,鞏固完善農村醫療保健網絡。要落實市、縣財政配套資金,力爭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農民生病到院率,進而提高鄉鎮醫院的醫療收入乃至員工收入。

4、加大農村醫療衞生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多形式多渠道選拔錄用人才,為鄉、村醫療衞生機構的生存發展注入活力之源。為此,要公開招聘醫學院校畢業生,按編制配足衞生院、衞生所工作人員。要從全局的角度優化整合醫療衞生人才資源,合理佈局和使用人才,確保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機構的正常運轉。為提高農村醫療水平,必須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嚴把准入關。要切實推行並落實城市醫院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之前,必須到農村衞生機構累計工作一年的制度,從制度上幫助和帶動農村衞生工作的發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學佈局農村醫療衞生服務網點,嘗試多種市場化經營方式,合理有效利用醫療資源。目前,可在有條件的地區嘗試走醫院診所之間合併、公私資本合作經營、城鄉醫院聯營共建等道路。如,針對人口很少的山區鄉村,施行對部分小所、村所進行合併的辦法,擴大村衞所。這樣既可增大村衞生所人員、資金,又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有利於衞生事業的發展。又如,為促進醫療機構間的公平、公開、有序競爭,各地衞生行政部門對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和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要一視同仁,創造公平、開放、有序、合理的競爭環境,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發展農村醫療衞生事業,逐步引導民間投資成為增加農村醫療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提高技術,努力擴大農村醫療機構的生存空間。為此,要加強農村醫療市場的清理整頓和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取締不合准入標準的衞生機構和無證非法行醫,加強農村衞生院(所)的規章制度管理,將醫德教育納入農村醫衞人員年度考核之中,增強從業人員的責任心,從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們全心全意為農村居民羣眾的身體健康服務。要提升農村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切實加強衞生行風建設,整頓、規範醫療服務市場, 努力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羣眾既少花錢又能看病。要嚴格執行藥價標準,保護農民羣眾合法利益。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體系的建立和推廣必須要有鄉鎮衞生所服務改善和人才培養相配套,否則難以支撐下去。所以今後應着重提高農村醫療人員理論及業務素質,切實提高服務意識,實行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衞生資源,發展鄉鎮及社區衞生事業,改進醫療衞生服務,才能適應今後衞生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7、加強醫衞人員能力建設,提升醫療隊伍人才素質。各級醫療衞生單位,要認真落實省衞生廳全省衞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全省衞生系統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的培養、考核和管理措施,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中青年技術骨幹等優秀人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工作,認真落實省衞生廳選拔大學本科畢業生到鄉鎮衞生院工作的各項任務,制定了加強農村衞生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的政策、措施。加大衞生支農力度,組織專業技術骨幹下基層幫扶,幫助基層開展人員、技術培訓。並且對每個骨幹均要下發一本下鄉服務考核記錄手冊,以便督促、考核。規定農村衞生技術人員在晉升前必須在縣級以上醫療衞生單位接受不少於一年的進修培訓。對此類相關規定,要進一步加大落實力度,使其不流於形式。8、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着力研究解決邊遠貧困山區就醫難的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和衞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從執政為民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醫療衞生網絡建設力度,合理規劃設置村衞生所,加強農村衞生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添置醫療設備,提高衞生服務能力,方便羣眾就近看病;繼續實施好巡迴醫療制度,加大對衞生院對口幫扶和技術扶貧工作,切實抓好城市衞生支農工作,大力推廣縣、鄉二級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輪流到邊遠貧困山區駐村坐診制度,,具體可採取巡迴醫療隊、扶貧門診、扶貧病房及千名醫生送醫進村大行動等多種形式,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質優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要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通過紮實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醫療服務工作,確保邊遠貧困山區羣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農民健康保障體制,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完善藥品集中招(跟)標採購制度,實現農民基本醫療保障。

總之,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解決農民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牽涉到社會方方面面,必須逐步加以解決。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農村醫療隊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醫療條件,以優質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吸引廣大農村患者。在財政或民間資本無法更多投入之前,農村醫療就擺脱不了條件差,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願來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條件改善不了這個怪圈。財政或民間資本更多投入之後,醫生好了,條件好了,剩下的就是隻有等經濟發展後反哺農業,讓農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實得以提高,才能最終解決農村醫療衞生的困境。

【第5篇】農村敬老院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農村敬老院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與管理,改善農村五保羣體的生活狀況,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做好這項工作對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維護農村大局穩定、落實社會保障政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經過多方努力,我市農村敬老院建設有了快速發展,但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現象的日漸顯現,我市農村敬老院的現狀遠不能夠滿足五保老人的需要,成為制約我市五保供養工作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為使我市農村敬老院建設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在這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們根據市紀委的要求和局黨組的統一部署,對全市農村敬老院建設現狀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全市敬老院建設的現狀

目前,我市實際供養農村五保對象17693人,其中分散供養14430人,集中供養3263人,集中供養率為19%,離省政府提出的20xx年集中供養率達50%的目標相差甚遠。我市現有農村敬老院91所,可入住牀位3758張,現實際入住五保老人3263人,入住率為87%。除去資源整合因素,鄉鄉基本建有敬老院。91所敬老院共有管理人員258人,其中60以上的180餘人,佔管理人員65%;高中以上文化69人,國中以下文化189人,除少數敬老院院長由社區、鄉鎮幹部任職外,其餘人員均是臨時人員,月工資最低180元,最高600元,平均400元左右。20xx年我市的集中供養標準為年人均20xx元,20xx年調高至年人均2245元,資金來源於省財政年人均850元補助,其餘由縣(市)區、鄉鎮財政補齊,市財政每年拿出120萬元採取“以獎代補”支持各縣(市區)敬老院建設。從20xx年3月份起,供養經費按月由縣(市區)財政專户直接撥付到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實行專户儲存,專帳核算。

20xx年以來,全市共改擴建農村敬老院30所,新增建築面積26575平方米,新增牀位1953張。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認識不足的問題。少數鄉鎮黨委政府在認識上有差距,重視程度不夠,改擴建進度緩慢,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敬老院管理滯後、基礎薄弱,一些孤寡老人對敬老院缺乏瞭解,也一定程度造成部分敬老院孤寡老人“不進來”、入住率低的問題。

主要原因:一些領導缺乏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責任意識不強,對農村敬老院宣傳力度不夠。

敬老院規模小,基礎設施簡陋。我市現有農村敬老院大部分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普遍存在佔地面積小、房屋數量少,建築結構不合理,設施陳舊老化不配套,基礎條件差等問題,農村敬老院基礎設施落後與每年增加五保集中供養住户之間的矛盾突出,雖然近幾年我們加快了改擴建步伐,但歷史欠帳較多。

主要原因:基礎薄弱,農村敬老院建設沒有跟上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

管理落後、管理人員素質較低。通過多年努力,全市每所敬老院均制定建立了民主管理、財務管理、院務公開、衞生管理、安全管理、生產經營等制度,但制度不配套、內容膚淺、具體落實不夠等問題明顯存在。現住敬老院院長大多都是本鄉鎮的村民或是村幹部,管理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學習,缺乏敬老院管理的專業知識。

主要原因:管理人員工資福利待遇低,選聘機制不暢,教育培訓不夠,管理制度執行力和操作性不強,院長素質不高也是敬老院管理不善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是供養標準偏低,經費投入不足。全市的敬老院資金來源主要是五保供養金和城鄉低保金,慈善捐贈雖有但遠遠不夠。雖然省、市文件均要求將院長和工作人員的工資、敬老院工作經費及老人的喪葬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但一些地方仍未能納入。我市的集中供養每人年標準2245元,雖較以前有一定增長,但因物價上漲較快,標準仍然比較低。影響了五保老人生活水平提高。

主要原因:地區經濟發展不快,縣(市、區)、鄉鎮投入不夠、違規擠佔供養經費現象存在。

(五) 是集中供養率不高,老有所樂尚待突破。截止20xx年底,我市的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為19%,與周邊一些市相比還有明顯差距(黃山市30%、蕪湖市30%),離省政府50%的目標要求差距很大。

主要原因:一些地方對敬老院建設缺乏責任感,有些甚至認為是種負擔,領導過問少,羣眾關心少,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二是儘管各鄉鎮雖有敬老院,但由於財政困難,資金投入少,設施落後,五保老人入户院積極性不高,導致分散供養的多,集中供養的少;三是由於一些五保老人,脾氣古怪,難以合羣,加上觀念陳舊,戀家戀土,始終惦記着自己的一點私產不忘,不願入住敬老院。

對策與建議

以提高認識為主導,抓住破解難題的切入點。各級黨委、政府要增強責任意識,把敬老院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列入黨委、政府目標管理考核中去,作為新農村建設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好,將考核結果與幹部的升遷使用掛起鈎來。民 政、財政、衞生、人事、勞動、監察等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制度,明確分工,強化責任。各級要進一步加大對敬老院的宣傳,摒除陋習和偏見,讓羣眾正確認識敬老院,營造敬老、愛老的輿論氛圍。讓五保老人“進得來”,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社會的温暖。

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構建五保對象的和諧家園。

敬老院建設要杜絕重建輕管,就必須要有一個好制度、一個好院長、一支好隊伍。要建立健全敬老院各項管理制度並不斷優化和創新,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財務管理制度、院務公開制度和衞生管理制度,要通過這些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實施,讓院民廣泛參與院務管理,從而達到民主理財、幹事清正、心齊氣順的效果。

選擇好院長是搞好敬老院工作的關鍵要素之一,要按照敬老院工作特殊性的要求選人用人,要把人民羣眾的利益視為最高利益,堅決避免用人上的優親厚友。各縣市區要認真執行省財政廳、省民政廳(民福字[20xx]115號)文件的規定,選聘好管理人員,加大對院長和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力度,提高他們做好敬老院工作的自覺性、責任心和能力水平。各地要按照省民政廳、財政廳下發的《關於全省農村五保供養機構管理經費列入縣、鄉財政預算的通知》要求,將管理工作人員的生活補助和管理工作經費落實到位,確保敬老院管理人員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正常運轉。

各敬老院要努力營造衞生健康的優良環境和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的氛圍,最終達到構建五保對象和諧家園的效果,讓入院老人“留得住”、“養得好”。

因地制宜,以副補院,增強五保供養的自身實力。

院辦經濟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各鄉鎮敬老院可利用土地、水面等,開展一些種植、養殖等生產經營活動,力爭蔬菜、副食自給,並取得一定的經濟收益。有條件的在自身能力範圍內儘量做大做強,沒有條件的要通過政府支持,社會捐助等多種形式積極努力創造條件,走出”以副補院“的新路子。同時,要處理好生產經營與院務管理的關係,讓五保對象在自願參與適合他們身體狀況的生產勞動,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科學規劃,加大投入,提升敬老院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各地要根據省民政廳、財政廳聯合印發的《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實施辦法》規定要求,結合實際,認真編制20xx年至20xx年建設規劃,確保20xx年底前,五保集中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敬老院的扶持力度,加大醫療救助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對敬老院各項資金的監管,全面實現“縣級直達“的管理辦法,有效保證和維護五保對象的生活權益。

縣市區和鄉鎮要摒棄等靠要思想,充分整合資源,多方籌措資金,採取財政補貼、社會募捐、鄉鎮自籌的辦法來加大投入力度。要創新手段,廣泛宣傳,藉助社會力量推動敬老院建設;激發人民羣眾的愛心與熱情,鼓勵他們捐款捐物參與敬老院建設;市級政府逐年加大“以獎代補“建設敬老院的力度,有關部門也要加大對敬老院減免優惠力度,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幫助敬老院的良好氛圍,為敬老院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資金和物質支持。

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是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發展民生、保障民生的需要,是幫助人民羣眾解決突出問題的需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五保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安享晚年的願望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

【第6篇】開展新農村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和要求,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我黨新的領導集體落實科學發展觀、着力破解“三農”解決的重大措施。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的具體實在的措施來推動我縣新農村建設。作為縣委確定的新農村建設幫扶單位,帶着如何開展新農村建設幫扶活動這個課題,我們於8月初來到了蔡家橋鎮凡村進行調研。

一、凡村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在走訪察看了該村村容村貌和與該村部分村幹部的座談後獲悉,該村有12個村民組370餘户1054口人,水田1113畝,有林山場3600多畝,2022年該村農村人均純收入3060元。綜合各方面因素,我認為當前在該村推動新農村建設主要面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增收後勁不足。該村只有集體林場300餘畝,主要是鬆、杉、雜木和毛竹林,但每年的林場收入也只能應付山場的管護費用;村集體養豬場和水面養魚等收入每年也只有二、三千元,微不足道,除此沒有其他經濟實體。農民人均只有1畝水田、3.5畝山場,正常年景全年的收入除去生產成本,農業純收入還不足2000元。

第二,資金投入不足,村內基礎設施薄弱。由於村集體經濟差,向農民籌資籌勞等操作性弱,村內公益事業建設難度很大。這個村的村民居住非常分散,長達10公里的村級道路,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貫通,但路面窄,路面硬化率卻為零,長期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

第三,村莊建設無序,環境衞生很差。農民建房普通缺乏規劃,房舍散而零亂,渠、路、林不配套,柴草亂堆濫放,農家肥門口“看家”,“露天廁”,“雞鴨院”,豬欄牛圈隨意建,家禽牲畜滿街跑,垃圾隨處見的現象很普遍。

第四,勞動力素質偏低,就業難度大。該村有勞動力600餘人,凡有一技之長或體力強壯的勞力都外出務工,留在村裏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殘和文化技能較低的羣體。因此他們就業培訓的可塑性不強,從業單一,管理難度較大。

第五,農業農村服務體系不健全,難以為“三農”發展提供較好的服務。一是農村金融網點收縮,農民貸款難;二是科技服務組織不能發揮應有作用,服務不到位;三是農資市場管理不到位,坑農誤農現象時有發生;四是農村中介服務組織缺乏,為農民提供技術、資金、信息、銷售等等服務的能力十分有限,既使遇上風調雨順的“豐年”,富餘的農產品也沒有好的銷路,或低價賤賣,或爛掉倒掉,增產卻不能增收。

綜上所述,凡村建設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

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的新農村,困難還很多,任務十分艱鉅。可喜的是通過接觸和羣眾反映該村有一個團結齊心的村領導班子,村支書楊金友踏實穩重,在書記崗位上30年來一心一意帶領羣眾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和山場資源,走多種經營發展的路子並小有規模,村級道路等基礎設施也是在他的多方求助下貫通了全部10公里的初坯,在羣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村主任徐雲開年輕有為,有經濟頭腦,富有開拓精神,在帶頭勤勞致富和帶領羣眾共同致富方面肯動腦、有點子。

二、思路與對策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農村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誌的良好狀態,它函蓋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等內容。具體的就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建設村鎮,改善環境;擴大公益,促進和諧;培育農民,提高素質。因此,對於凡村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必須着重從抓好幫助農民羣眾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拓寬基本增收門路、提高基本素質這三個基本問題入手。

(一)從幫助羣眾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切實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後勁

1、嚴格管理,全面規劃建設農民新村。遵循“有利農業生產,方便農民生活,適度集聚,節約用地”的原則,按照“規劃一步到位,建設逐步實施”的指導方針,做好村莊規劃。凡村是一個自然村較多(12個村民組有9個自然村),農民居住相對分散的行政村,除上、下凡和大川相對集中外,其他都是依承包山承包地而散居,在編制凡村村莊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現狀,引導農民在規劃區內拆舊換新、以舊改新,規劃區內新建民房嚴格執行“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手段,不能簡單過分強調“整齊劃一、千房一面”,規劃時還要充分考慮農民在建牛欄、豬圈、雞鴨舍等傳統的農業生產用地,做到“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村莊建設或改

和我縣大多地方一樣,凡村也是一個生態環境優美的場所,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這些都是大都市的人們非常向往的所在。他們有意在這裏安營紮寨或短期居住,共享“農家樂”。目前已有一範姓滬商決定在凡村丁嶺向該村租用土地依兩個山丘建設“生態園”,園內在保持原有生態的基礎上,興建一批木屋,以吸引滬人一年四季來村小住。我認為這是我縣的一大優勢,我們完全可以借勢充分發揮其作用。

建好“生態新村”起碼有以下三個好處:

一是實現城市人與農民的直接融合與思想觀念及信息的交流,互為取長補短,提高農民素質;

二是可以拓寬農民辛苦勞動收穫的農產品銷售市場,實現農產品與城市人的直接交易,提高農民收入;

三是“生態新村”不但本身是一個亮點,而且可以有效帶動和改善凡村的基礎設施(有外商的投入和支持)。用地方面,建議全縣在凡村先行試點,根據皖政(2002)60號文件精神,在不佔用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可採取集體土地流轉形式解決,或“租賃”,或“入股”。這項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增加供地農民的收成,而且還可以帶動當地羣眾的其他收入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羣眾生產生活條件。以“三改”(改水、改廁、改路)為突破口,改變村莊“髒亂差”的現象。改水方面:加大投入,繼續實施好農村“人飲工程”,首先拿出一部分資金,修繕、改造和鞏固好已建“人飲工程”(因原建工程投入少,質量差,加上多年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損壞,需維修、擴容),確保其高質量高效率地發揮作用。爭取利用兩年的時間,增加政府投入,集中力量解決好凡村剩下的1/3人口衞生飲用水問題。改廁方面:使用政府撥付的每户800元的發展農村沼氣專項資金,用2年時間拆除現有全部露天廁所,結合“沼氣工程”,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改建水衝式衞生廁所。今年政府安排的首期150户的沼氣建設任務要高標準高質量按期完成。改路方面:大力爭取專項資金,3年內改建和硬化村級公路10公里、村內道路5公里,一年內力爭做到村內無成片暴露垃圾。基本實現道路硬化,庭院淨化,街道亮化,村莊綠化。

(二)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中不斷拓寬羣眾的基本增收門路,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凡村的土地資源佈局是“七分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灘塗”,因此,凡村的農業生產重點應該放在“山”和“田”上。

1、重視糧食生產,發展多種經營。不斷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大力推廣良種良法,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在保障農民基本口糧自給有餘的前提下,擴大蔬菜、西瓜、吊瓜等種植面積,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的收入。

2、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充分發揮本村山場面積大的優勢發展立體農業,修建圍欄,大力發展雞、鴨、豬、牛等畜牧業,作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向市場提供具有特色的當地土雞、土蛋、土豬等無公害農產品。特別是在經濟林中養畜禽,既能滅食害蟲,又能為林地提供農家肥,一舉兩得,林畜雙收。

3、做好“山”文章,突出抓好經濟林建設。凡村是一個典型的“山上有村、村內有山”的行政村,山場面積大,且大多為低矮山丘,且坡度小,這類山地因為便於人工勞作,對種植經濟林極為有力,這是凡村的比較優勢。通過該村兩委班子的多年努力和極力引導,竹子(400餘畝)、板栗(200多畝)、柿子等經濟林小有規模,我認為還可以擴大面積,力爭人均種植1.5畝經濟林,將其做大做強。

4、組建公司,註冊商標,搞好農產品加工和包裝,增加農產品的存儲時間和銷售渠道。醃製品是該村的一大特色農產品,縣城菜市場的醃尖椒、醃豇豆,醃製雪裏紅等大多來自該村,每年該村的醃製品出售達3—4噸,而且這些醃製品鮮嫩香脆,口感很好,很受消費者歡迎。可以註冊“登雲”(產地之名)牌商標,村集體組建公司,以“公司+農户”的形式擴大生產加工規模,加上板栗、柿子、竹筍、吊瓜子等可以搞真空包裝,有組織地向市場提供系列特色產品,實現村集體與農户的雙贏。

5、努力增加非農收入。主要有:①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幫助農民就近務工增收;②加強政府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有組織地輸出勞力外出務工增收;③打造“生態新村”,發展生態旅遊業,增加農民羣眾旅遊業收入等。

(三)以提高羣眾基本素質為根本,努力增強農民羣眾脱貧致富能力

這是縣、鄉兩級政府需要抓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勞動力文化素質不高已經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障礙。按照“圍繞產業抓培訓,依託平台搞培訓”的思路,深入實施“陽光工程”,有計劃、有針性地圍繞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術培訓,使18—45歲的農村勞動力都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或從業技能,由傳統農民向產業農民、產業工人轉變,積極搭建平台,創造環境,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利用所學技能技術回鄉創業。具體到凡村,要大力加強板栗病蟲防治技術的培訓,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的培訓,加強農產品的真空包裝技術的培訓等。

新農村建設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動態的、難艱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遠,作為整治村—凡村的幫扶單位,我們有責任為其提供基本的思路,併力所能及的為她出資出力,但更重要的還需凡村全體幹部羣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長期努力。

以上是筆者對凡村開展調查座談後的一些基本思路,但願對凡村今後幾年的工作有所啟迪。

【第7篇】關於農村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農村文化建設有了一定發展,但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許多問題。

1、數量少。我市農村文化方面有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由於體制等原因導致鄉鎮文化館站編制少、人員少,每個鄉鎮都沒有專業的吹、拉、彈、唱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農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動中心户雖然開展了一些活動,但只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次上,沒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鄉(鎮)、村開運動會時,沒有專業的體育裁判,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教師,對繁榮農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礙。

2、年齡大。在農村,懂樂器,通曲藝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間由於宣傳需要而培養出的文藝才能。現在他們的平均年齡在55週歲以上,由於身體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進行文化活動的時間很少。

3、素質低。民間文藝團隊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羣眾文藝創作優秀人才。鄉鎮文化站沒有財政編制,導致許多老文化不在崗或不專職,既不專業更不專心,部分專業人員既不愛崗更不敬業。現有的文藝團體均是自發形成,經費自給自足,演員忙時務農閒時演出。這些人最高學歷往往只是高中,他們的文藝專長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僅停留在會的層面上,根本談不上精、專、博。僅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面上,根本談不上傳、幫、帶。文化站管理人員不能集中精力從事文化工作的現象也非常突出,各鄉鎮(街道)名義上都配備了文化站管理人員,但有的在編不在崗,有的身兼數職,無暇從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點,或變成雜役,一年到頭,抓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等各項突擊任務。上級文化主管部門因三權下放而鞭長莫及。

4、經常性差。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節前後,組織開展一些簡單的文化活動,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沒有形成規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賽、籃球比賽,但也不經常,也不是很正規。農民在農閒時間文化活動十分單一,集體的文化娛樂活動非常缺乏。除了看電視、錄像,就是打麻將、上網,很少從事其他文化活動。

5、主動性弱。由於年齡等原因,演員們參加文化活動不積極,往往都是在許多愛好者多次邀請下才參加。有的文藝骨幹,在為文藝團體服務中,不是推辭做不好,就是要報酬,從事這種文藝活動在他們看來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娛樂,而是經濟上的收入,積極性不高;文化站三權下放鄉鎮,文廣站的管理由以條管理變為以塊管理後,對農村文化工作開展十分不利。鄉鎮文化幹部只注重辦好鎮裏交辦的工作,文化部門佈置的文化工作被束之高閣,從而形成農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錯位,黨的文化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難以落實到基層。

6、影響面小。即使組織開展一些文化活動,也僅限於鄰里之間、本村之間,橫向輻射面不大,羣眾的參與面很小。

二、主要原因

1、農村文化體制不健全。有的鄉鎮名義上設有專門的文化站,有的鄉鎮則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並沒有獨立的部門,職能發揮不突出。村裏就更沒有人抓文化工作了,農村文藝人才的培訓工作一直撂荒,因此,鄉(鎮)、村的文化工作處於無人組織,無人輔導的癱瘓狀態。許多上級關於文化建設方面的政策不能貫徹落實到基層,市裏開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動,基層也不能很好地參與。

2、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簿弱。我市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當簿弱,缺乏活動場所及必要的器材,鄉鎮的文化設施閒置、擠佔、挪用、變賣現象突出。

3、對農村文化骨幹的培訓工作處於停止狀態。市文化館負責對全市羣眾文藝骨幹的培訓工作,但由於文化館專業人才數量不足,門類不全,加之開展城鎮文化活動,時間有限,所以多年來對農村文藝骨幹的培訓工作一直處於停止狀態。

三、建議和對策

1、加強對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把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訓工作同其他社會經濟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進。各鄉鎮、村要成立文化工作領導小組。健全文化組織機構,儘快建立鄉鎮文化站,配足專業人員,落實編制,形成農村文化有專人管,專人抓的工作格局。

2、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儘快完成鄉鎮文化站的恢復重建工作。以鄉鎮為依據,以村為重點,以農户為對象,採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文化事業。逐步構建出縣有文化館、鄉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動户的四級文化活動網絡。

3、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市、縣文化館等部門要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開展好服務工作,加強對農村文化幹部、文化骨幹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費培訓輔導,充分發揮出農村文化能人的引帶、輻射作用。一是儘快解決文化館專業人才短缺和缺乏訓練場所、教練輔導力量不足等問題,加強輔導人員力量。二是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斷穩定和發展專、兼職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逐步提高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三是扶持鄉村建立各類文化協會,並指導各類協會組織開展好活動,逐步擴大農民文化活動的參與面,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質量,引導廣大農民羣眾自覺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風尚。四是從源頭抓起,農村各中國小要闢建好文化第二課堂,設全並上滿上好音、體、美等藝術課;加強農村藝術師資力量,建議在分配藝術院校畢業生時,優先滿足農村對藝術人才的需求。

4、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繁榮和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點後面,先試點後普及推廣的原則,先在全市確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在試點村,要把文化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全面開展。邊試點邊總結經驗,然後逐步在其他村進行推廣,力求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紮實推進,取得實效。

5、不斷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文化部門應積極向上爭取文化政策性資金及器材,用於支持農村文化事業;各級財政部門應保證文化事業單位的辦公經費;有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因增加農村文化服務內容而需要擴大人員規模和經費的問題,確保農村文化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縣、鄉、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資金用於發展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佈,為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6、不斷地創新載體,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門和農村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組織開展好農民書畫展、農民歌手大賽和農民秧歌會演等常規性的文化活動,引導和推動農民自演自賞、自娛自樂的文化骨幹隊伍的形成,營造祟尚科學、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圍。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改革專業劇團組建文工團,增強專業劇團綜合演出功能。文藝工作者要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創作編排成羣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鄉、村巡迴演出,以激發廣大農民自娛自樂的積極性。要以文化下鄉為載體,改進服務方式,深入農村,流動服務,變文化下鄉為文化留鄉,變送文化為種文化。抓好鄉村文化、家庭文化、農村校園文化,推進農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羣眾文化活動質量。

【第8篇】強化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強化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推進我省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滿足農村羣眾不同層次的醫療衞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課題組組織人員對永安及_____市部分縣(區)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深入到部分鄉(鎮)衞生院、村衞生所,在掌握了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現狀的基礎上召開專題研討會,就如何加強我省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廣泛聽取了相關主管部門、衞生界人士及部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現按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主要成因及改進意見或建議等四個層次,分別進行如下闡述:

一、當前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的基本現狀

1、鄉村醫療資源總體概況:就所到調研地區看,當前鄉鎮衞生院發展狀況不平衡。目前保存下來的衞生院與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些衞生院醫療隊伍不斷壯大,基本上由原來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每院10幾人至20餘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也正在逐步充實到這一隊伍中。每個衞生院基本上設立了門診、病房,美化了環境,增添了設備,如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並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保障了鄉鎮級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從村級看,少量村莊至今仍然沒有診所及村醫,就_____地區而言,目前尚有200個村莊沒有診所及村醫,約佔村總數的10%,多數村莊均有一所一醫(一個衞生所、一個村醫),有的經濟較發達、人口較多的大村甚至有兩所兩醫或者更多,這些診所雖然設備簡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擔負着村級醫療和防疫工作。

2、鄉村醫療隊伍人員編制情況:大多數鄉鎮衞生院各擁有10-20名人員,編制分為全民、集體、臨時工。全民由大中專院校分配;集體人員由衞生系統招收而來;臨時工由衞生院根據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衞生所基本上每村設1-2名村醫,相當部分由原赤醫擔任。

3、鄉村醫療衞生隊伍人員層次情況。絕大多數鄉鎮衞生院目前沒有高級職稱衞技人員,有少量中級職稱醫療骨幹,大部分是初級職稱或者是無職稱人員。據不完全統計,鄉鎮衞生院醫護人員中,大學本科或以上人員僅佔3.6%,大專學歷的為18.8%,中專畢業的佔72.6%,還有4.9%的人員無學歷。初級職稱或中專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衞校畢業生,有的甚至是國家不承認學歷的中專生。而絕大部分村級老一輩衞生人員,是由原赤醫培訓而成,並非科班出生,基本上無職稱、無學歷,新一輩村醫雖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僅限於初級職稱或中專生,屬初級衞生人員,其中不少還是國家不承認學歷的“中專生”。因此,鄉村醫衞隊伍素質仍然有待提高。

4、鄉村醫療隊伍醫療設施配置情況。目前,每個鄉鎮衞生院基本上配備有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設備,設有化驗室、病房,能開展基本醫療業務。但這些設備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個別衞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還有個別衞生院因缺乏設備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導致這些設備實際未投入使用,同時,由於很大部分鄉鎮醫技人員對知識掌握較膚淺,因此,上述設備配置實際應用較少,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相當有限的。而村一級衞生所,基本上設備配備簡陋、不齊,絕大多數只能做簡單的物理診斷。

5、鄉村醫療建設方面經費情況。鄉鎮衞生院經費來源主要靠國家財政補貼及醫療收費收入,由於其人員較多,醫療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鄉鎮衞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是負債運營,不能或根本無力投入更多的資金髮展衞生事業,且員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萬元之間,與縣市級大醫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落差較大,影響了鄉鎮醫療事業的正常發展。而村一級衞生所,由於資金大部分是個人投入,他們自己精打細算,開支小,且收入與鄉鎮衞生院人員相比相對較高,整體醫療運轉情況是比較良好的。

6、鄉村醫療隊伍責任心情況。鄉鎮衞生院人員工資中財政承擔比例約為30%-50%,其餘工資要靠醫療收費自給自足。由於現行的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導致衞生院中的優秀人才容易被上級醫院選調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積極、責任心不強的人員卻無法讓其離開,這大大制約了衞生院醫療收費的提高,從而影響了整體工資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對較為偏遠的鄉鎮衞生院中,多數人員存在“人往高處走”思想,嚮往城市、嚮往更好的地方,根本“無心戀戰”。反之,多數員工因為收入與縣市級醫院人員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不平衡,以至於不安心工作,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馬虎隨便,面對疾病時往往有力無心。而村一級衞生所,由於村醫大部分是本鄉本土人士,經費是個人投資,他們認真工作,責任心強,服務態度良好,與鄉鎮衞生院相比形成較為明顯的反差,這無形中擴大了村一級衞生所的生存空間,但限於水平,村醫面對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時,往往有心無力。

二、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醫療衞生資源分佈不均勻。 目前,我省醫療衞生資源分佈情況與全國情況大體相同,約有80%集中在城市或經濟較發達地區,廣大鄉鎮尤其是偏遠鄉村的農民在當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有發生。貧困和偏遠鄉鎮的醫院院長普遍反映説:農村醫療缺藥、缺設備,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術,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不會選擇到貧困或偏遠的鄉村來。據瞭解,我省近年來開展了農村衞生三網規範化建設,設立了鄉村醫生的門坎,規定村醫必須達到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但這基本上只是對新申請執業的村醫,對有的老村醫則按老辦法延續。在個別偏遠縣城,目前還有相當數量的村醫達不到新門坎的要求。

2、農村基層衞生機構設施裝備落後,人才短缺,難以承擔農民醫療保障載體的重任。據永安市衞生部門對農村醫療機構的摸底調查,農村醫療基礎設施、設備配備和人員素質都十分低下。據不完全統計,我省鄉鎮衞生院中業務用房小於1000平方米約佔30%;村衞生所業務用房屬危房的約佔3%。鄉鎮衞生院醫護人員的學歷構成以中專畢業為主,佔72.6%,大學本科以上人員僅佔3.6%,大專學歷為18.8%,還有4.9%的人員無學歷。相當部分鄉鎮衞生院的醫護人員由於人員不足,經常輪流值班,不分科室,內、外、婦、兒全拿,是全科醫生。而説是全科醫生,技術又都不精,職稱也就難以晉升,因此,鄉鎮衞生院的醫生很少有中高級職稱的。相當數量的村醫就更是連職稱的門坎都邁不進,因為,這些村醫基本上是從各縣衞生學校畢業,有的僅參加一期短訓班就掛牌行醫,許多村醫更是子承父業,在村裏有些名氣和地位,但醫技水平只能居於中等或偏下。

3、經費方面的不足對鄉鎮醫療事業影響較大。目前,由於經費來源渠道相對較為單一,且數額不足,導致農村醫療經費很有限,特別是鄉鎮一級衞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負債經營。因此,多數鄉鎮醫院無力引進或留置人才,無力添置醫療設備,無力改善醫院病房及員工住宿條件,無力安排更多的人員去參加學習、進修或者培訓,無力提高員工收入水平,而所有這些因素,均會嚴重影響或阻礙鄉鎮醫療衞生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4、鄉鎮醫務人員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目前,對於鄉鎮衞生從業人員,尤其是偏遠鄉鎮的衞技人員來説,由於鄉鎮衞生院與縣一級醫院相比,在醫技上和經濟上存在很大差距,他們在醫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經濟上收入又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條件均較為艱苦,所以大多數非本土的醫衞人員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他們千方百計想往城裏調,為人民服務、為患者解憂的觀念較為淡薄,具有得過且過的心理傾向與行為表現,導致醫療質量與服務質量相對低下,影響了醫患之間的關係,嚴重的還會導致患者對醫生產生信任危機。

5、相當部分鄉鎮醫院的醫療設備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如,個別衞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無專業操作和檢驗人員,設備使用效果欠佳,還有個別衞生院因缺乏設備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這些設備根本未投入使用,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間。

三、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主要成因

目前,農村衞生服務網絡包括縣、鄉、村三級,這個網絡的現狀是:縣級力量較強;鄉鎮級比較薄弱,但能夠承擔一定的工作;村級相對最弱,基本不能負重。據調查分析,政府對農村醫療事業的投入不足,是產生這種現狀的重要原因。具體原因表現為:

1、城鄉之間醫衞人員生存環境差距巨大。據瞭解,由於相對較低的收入及相對艱難的生存環境,不要説好的醫生不願來衞生院,就是衞生院現有的技術好一點的醫生也是千方百計往外調。衞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還面臨着與鄉村個體診所的競爭,有的個體診所的執業醫生就是在衞生院工作幾年,技術有了提高後,辭職出去自立門户的。農村醫療缺藥、缺設備,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術,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不會選擇到貧困或偏遠的鄉鎮來。可見,城鄉之間醫衞人員收入及生存環境差距巨大,是農村醫療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質的原因。

2、城鄉之間醫療衞生資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鄉鎮衞生院設施裝備較差的約佔一半。而且基層醫衞人員學歷水平、專業技術水平普遍偏低。現有鄉村醫生中專學歷的佔70%以上,而且不少是從當年的赤腳醫生轉過來的,年齡多在50歲上下,接班的年輕人基本留不住。這樣的現狀使農民對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站缺乏信任,加之現在交通比過去方便,有病到縣級和市級醫院並不難。因而鄉鎮衞生院門前冷落,難以為繼,不少是負債經營,無法發揮合作醫療載體的作用。目前,不管是鄉鎮衞生院或是村衞生所,在醫技上與縣一級醫院有很大差距,很多醫療技術在農村還不能開始應用,使不應轉院的往上一級醫院轉,這不僅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而且導致農民對鄉村醫院產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機。

3、城鄉之間醫療衞生財政轉移支出差距巨大。由於政府對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鄉村醫衞人員生活、工作環境差,收入相對低;條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願來這裏看病;患者少,收入少,醫院條件改善不了。農村醫療條件太差,農民在當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一旦有個大病就得遠離家鄉到大城市,費用開支呈幾何倍數增加,導致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有發生,這加劇了農民負擔,反過來又壓縮了鄉鎮衞生院的生存空間。如此這般,形成一條惡性循環鏈。

總之,以政府目前的財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會出現上述這樣的基礎設施狀況和人才結構,使得鄉鎮衞生院處於基本維持狀態,缺少資金、設備、人員,醫生的治療技術水平無法進一步提高,有的衞生院只能應付一般的病,難、重症就可能診斷不出來,甚至誤診誤治,導致農民對其產生信任危機。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是,由於相當數量的農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護意識不強,因此對不是特急的病,他們一般不會單獨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鄉鎮圩日時趕圩、看病一起辦,有的時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錢不花,變成要花大錢。如此惡性循環,成了鄉鎮衞生院擺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進我省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的意見或建議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改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設施設備條件,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温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實把醫療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強農村衞生基礎設施和衞生隊伍建設。因此,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已經成為各地必須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民盟課題調研組針對上述農村普遍存在的醫療衞生隊伍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整體業務素質偏低等實際現狀和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1、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把衞生經費的扶持重點調整到支持農村公共衞生、預防保健和人員培訓等方面上來。要樹立現代人才資源觀念,把加快衞生人才培養作為保證醫療衞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基礎條件,認真落實培訓專項經費,切實抓好現有醫療衞生工作人員的培訓進修,不斷提高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對急救、傳染病、婦幼重點進行培訓,逐步建立起農村衞生人才的長效培訓機制。要切實加強鄉鎮衞生院人才技術隊伍建設,開展技術培訓和再教育工程,提高鄉鎮衞生院衞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如,可逐步由省衞生廳與省教育廳聯合啟動鄉村醫生大學生深造計劃,從現在開始在全省鄉村醫務人員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學員接受高等醫學教育,五年內計劃培養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識與業務水平;又如,要切實推行衞生部、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倡導實施的“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衞生工程”,從現在起就陸續從三級綜合醫院抽調相當比例的優秀醫務人員到農村去,通過人力、技術、管理等多種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滿後對支援人員進行調整、輪換的辦法,將城市衞生資源引向農村,以逐步改變農村衞生工作的薄弱現狀。這不僅有利於提高農村基層衞生單位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提高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水平,為農村居民就近提供質優、價廉、便捷的醫療服務,緩解農民“看病難”問題,而且有利於加強農村衞生人才培養,加強農村醫療衞生隊伍建設,最終有利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促進城鄉醫療資源的合理流動和衞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各級衞生部門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隊伍、帶好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羣眾、培訓一批人才,在三年內,逐步形成城市醫務人員對口支援農村醫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農村醫衞人員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發展的軟環境。要切實落實各市、縣政府財政對衞生院的補償政策和鄉鎮衞生院防保人員的專項經費,同時,要提供財政支出、鄉村補助、各界贊助等多種渠道,努力提高農村醫衞人員收入水平,合理解決鄉村醫生的報酬問題,儘量縮小與縣市大醫院醫生之間的差距,為鄉村基層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創造根本性條件。

3、大力籌措資金,加大對基層衞生建設的資金投入,改善農村醫衞人員工作及患者就醫的硬環境。在國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鄉鎮衞生院基本醫療設備的裝備任務。按照衞生部要求的房屋、設備和人員進行配套建設,鄉鎮衞生院的基本醫療設備配置標準必須達到34件,逐步滿足農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醫療衞生需求。並將鄉鎮衞生院建設資金列入各級政府年度的財政預算,使鄉鎮衞生院建設資金的撥付制度化,保障衞生院持續健康發展。要調整農村中心衞生院佈局,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改造薄弱衞生院,鞏固完善農村醫療保健網絡。要落實市、縣財政配套資金,力爭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農民生病到院率,進而提高鄉鎮醫院的醫療收入乃至員工收入。

4、加大農村醫療衞生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多形式多渠道選拔錄用人才,為鄉、村醫療衞生機構的生存發展注入活力之源。為此,要公開招聘醫學院校畢業生,按編制配足衞生院、衞生所工作人員。要從全局的角度優化整合醫療衞生人才資源,合理佈局和使用人才,確保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機構的正常運轉。為提高農村醫療水平,必須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嚴把准入關。要切實推行並落實城市醫院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之前,必須到農村衞生機構累計工作一年的制度,從制度上幫助和帶動農村衞生工作的發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學佈局農村醫療衞生服務網點,嘗試多種市場化經營方式,合理有效利用醫療資源。目前,可在有條件的地區嘗試走醫院診所之間合併、公私資本合作經營、城鄉醫院聯營共建等道路。如,針對人口很少的山區鄉村,施行對部分小所、村所進行合併的辦法,擴大村衞所。這樣既可增大村衞生所人員、資金,又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有利於衞生事業的發展。又如,為促進醫療機構間的公平、公開、有序競爭,各地衞生行政部門對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和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要一視同仁,創造公平、開放、有序、合理的競爭環境,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發展農村醫療衞生事業,逐步引導民間投資成為增加農村醫療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提高技術,努力擴大農村醫療機構的生存空間。為此,要加強農村醫療市場的清理整頓和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取締不合准入標準的衞生機構和無證非法行醫,加強農村衞生院(所)的規章制度管理,將醫德教育納入農村醫衞人員年度考核之中,增強從業人員的責任心,從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們全心全意為農村居民羣眾的身體健康服務。要提升農村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切實加強衞生行風建設,整頓、規範醫療服務市場, 努力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羣眾既少花錢又能看病。要嚴格執行藥價標準,保護農民羣眾合法利益。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體系的建立和推廣必須要有鄉鎮衞生所服務改善和人才培養相配套,否則難以支撐下去。所以今後應着重提高農村醫療人員理論及業務素質,切實提高服務意識,實行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衞生資源,發展鄉鎮及社區衞生事業,改進醫療衞生服務,才能適應今後衞生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7、加強醫衞人員能力建設,提升醫療隊伍人才素質。各級醫療衞生單位,要認真落實省衞生廳“全省衞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全省衞生系統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的培養、考核和管理措施,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中青年技術骨幹等優秀人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工作,認真落實省衞生廳選拔大學本科畢業生到鄉鎮衞生院工作的各項任務,制定了加強農村衞生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的政策、措施。加大衞生支農力度,組織專業技術骨幹下基層幫扶,幫助基層開展人員、技術培訓。並且對每個骨幹均要下發一本下鄉服務考核記錄手冊,以便督促、考核。規定農村衞生技術人員在晉升前必須在縣級以上醫療衞生單位接受不少於一年的進修培訓。對此類相關規定,要進一步加大落實力度,使其不流於形式。

8、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着力研究解決邊遠貧困山區“就醫難”的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和衞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從執政為民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醫療衞生網絡建設力度,合理規劃設置村衞生所,加強農村衞生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添置醫療設備,提高衞生服務能力,方便羣眾就近看病;繼續實施好巡迴醫療制度,加大對衞生院對口幫扶和技術扶貧工作,切實抓好城市衞生支農工作,大力推廣縣、鄉二級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輪流到邊遠貧困山區駐村坐診制度,,具體可採取巡迴醫療隊、扶貧門診、扶貧病房及“千名醫生送醫進村大行動”等多種形式,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質優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要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通過紮實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醫療服務工作,確保邊遠貧困山區羣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農民健康保障體制,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完善藥品集中招(跟)標採購制度,實現農民基本醫療保障。

總之,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解決農民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牽涉到社會方方面面,必須逐步加以解決。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農村醫療隊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醫療條件,以優質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吸引廣大農村患者。在財政或民間資本無法更多投入之前,農村醫療就擺脱不了“條件差,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願來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條件改善不了”這個怪圈。財政或民間資本更多投入之後,醫生好了,條件好了,剩下的就是隻有等經濟發展後反哺農業,讓農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實得以提高,才能最終解決農村醫療衞生的困境。

【第9篇】農村公路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

為了全面瞭解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情況,促進農村公路健康有序發展,我們於近期就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通過這次調研認為,近幾年,我市搶抓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機遇,掀起了建設農村公路的熱潮,農村交通發展日新月異,公路路況水平、通達深度、路網等級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勢令人振奮。農村公路建設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農村公路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橋樑與紐帶。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搶抓機遇,明確目標,及時制定規劃,有力地推進了我市農村公路的建設步伐。

(一)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xx年以來,我市共籌措建設資金63899.8萬元(其中中央及省補助資金29072.4萬元,自籌資金34827.4萬元)。共下達通暢工程計劃項目723個,673公里,通達項目22個,42.8公里,渡改橋項目2個(其中永久性橋樑6座,人行橋3座,碼頭改造2處)。到目前為止,已實際完成通暢工程750個行政村,通車裏程達到737.95公里,通達工程完成9.3公里,通達率達到00%,通暢率達到82%,渡改橋項目完成永久性橋樑4座,人行橋3座,碼頭改造2處,在建橋樑2座,已完工85%的工程量。全市xx年的農村公路建設,給農村羣眾致富插上了翅膀,當地的農產品和土特產便可以及時走出山門走向大都市了,這樣就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農村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的調整,從而達到加快農民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二)有利於促進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農村公路建設是基礎設施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設好農村公路,將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但調查也發現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總體佈局不是很合理,沒有科學的統籌規劃。目前我市的農村公路硬化大部分是以以前的機耕路為基礎,沒有經過科學的規劃與佈局,大部分只考慮自身出行方便,導致部分農村公路存在坡大彎急、車輛難行的現象,甚至個別地段成了“斷頭路”、“迂迴路”。

二是配套資金缺口很大,導致相當一部分村因農村公路建設負債累累。上級對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補助標準很低,4.5米路基的每公里僅補助7萬元,3.5米路基的每公里僅補助2萬元,資金缺口少的在20萬元公里以上,多的則達30萬元公里以上,除了國家投入的這部分資金以外,由於我市財政狀況不佳,無力安排配套資金,只有極少數經濟條件好的鄉鎮配套了少量資金,因此,落實缺口資金的壓力只能全部由村級承擔了。為了徹底改變村民出行難的現狀,很多村便不惜舉債建設,對於一些負債運轉的村來説,無異於雪上加霜。

三是建設質量總體不高,相關配套設施不到位。由於農村公路建設點多、線長、面廣,在大規模的建設管理過程中,對質量監管尤其是現場質量監管難以到位,加上施工人員大部分都是聘用的當地農民工,缺少施工經驗,對砂石級配和水灰比的規範要求知之甚少,操作中很難把握到位。而村幹部和村民義務監督員既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又未接受過專門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想監管卻難以監管到位,導致部分項目存在質量隱患。從技術等級來看,農村公路普遍等級低,道路寬度不夠,按規定,3.5米的硬化路面應該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會車處,但有相當一部分村為了降低成本而沒有按規定設置,一到車流量大時便造成車輛堵塞。同時,道路硬化以後,與之相配套的路肩基本沒有配套到位,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在路窄、彎急、坡陡處沒有設置相關交通標誌的現象還普遍存在,這樣一來導致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四是沒有完善的管養措施。由於我市尚未出台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和運行機制,管理機構不健全,責任不明確,加上市、鄉(鎮)、村三級財力有限,無法有效保證管養所需資金,管養人員沒有落實到位,通村公路除部分路段設置水泥墩限制重車通行外,大都處於失管失養狀態。部分羣眾護路、養路、惜路意識淡薄,在公路上亂堆亂放現象時有發生。如湄江到七星的通鄉公路建成以後,由於一些嚴重超載的大貨車長期自由通行,致使公路長期超負荷運行,嚴重損壞了公路路面,在短短几年內,該公路已是面目全非。

五是農村公路建設中沒有履行招標程序的項目普遍存在。由於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國省補助嚴重不足,要求村級自籌資金比重較大的特殊性,有相當部分項目便沒有經過正規的招投標程序,而是由村級組織自行確定施工單位。加之大部分村的當初上報並經批准的補助里程小於實際設施的里程,一些施工單位為了能承包項目,便承諾只要村級籌措自籌資金,國省補助由其向交通部門爭取,而交通部門的計劃是早已定下來了的,調整的可能不是很大,於是便出現了很多已經實施了項目卻得不到國家的補助,導致部分施工單位的工程款無法到位,從而引發一些新的矛盾。

六是農村公路建設的審批程序不規範,利用率很低,侵佔耕地的現象很嚴重。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高潮已經掀起,已經到了村與村,組與組,甚至户與户之間的相互攀比,於是,一些經濟基礎較好的村民便不管國家的補助能否到位,也不經過交通、國土、規劃部門的批准,便自行籌資動工修建公路,這樣,勢必造成耕地的侵佔以及公路的私有化,而一些私有化的公路平常基本上沒有車輛通行,這樣勢必造成公路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

三、建設好農村公路的建議及意見

(一)、要加強領導,密切配合,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建議市人民政府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的領導,協調相關部門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各鄉鎮要形成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專門抓的工作責任制,負責農村公路建設的組織實施和指揮協調等工作。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確保建設順利推進。要進一步對農村公路建設實行統籌安排、科學規劃,根據各地實際將資金安排到具體項目上。結合我市實際,做好鄉鎮和建制村通暢工程、農村公路的升級改造工程及斷頭路和聯網路建設工程的編制工作。增大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向邊緣地區傾斜力度,優先安排主幹村道公路的規劃建設,確保能夠解決更多羣眾出行難的問題。

(二)、多方籌資,政策配套,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資金保證。資金問題是制約農村公路建設的關鍵因素。可採取“上級部門補助一點,農村羣眾籌集一點,在外人員捐獻一點,聯繫單位贊助一點”的辦法,建立國家、省、市扶持、鄉(鎮)主體投資、社會融資、羣眾投勞相結合的農村公路建設籌資機制。同時,要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的整合力度,將交通、扶貧、農開、退耕還林、土地開發等項目中所用於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做到標準一致,項目資金從一個口子出,工作同步,避免同樣的建設,出現不同的補助標準和項目重複實施的現象發生。

(三)、精心組織,加大監管力度,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質量保證。一是嚴格按規劃和設計施工。市交通職能部門要嚴格統一勘測和編制規劃,所有項目,特別是新建項目,必須報市人民政府核准後方可實施,對未經批准擅自建設的項目,除由國土、規劃等部門從嚴處罰外,交通等部門堅決不予安排項目資金,徹底改變目前公路建設過程中的隨意性和侵佔耕地的現象。二是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監管,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交通部門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檢查和指導,尤其對施工環境較差、難度較大的項目更要加強巡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予以整改。明確施工單位、鄉鎮以及村級組織的責任。加強對村幹部及村民義務監督員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擔負施工各環節的質量監督工作。

對主要材料要從嚴把關,建議對水泥、石灰、瀝青等外購材料,憑出廠合格單由農村公路管理局提取樣品,由相關檢測機構檢驗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三是從嚴要求,確保相關配套設施到位。對已建成路段的錯車道設置、路肩培土、急彎和危險地段的警示標誌及安全防護等附屬設施補救到位,對在建的路段要求在實施時同步到位。四是要堅持合理造價和工期,嚴格基本建設程序,按技術規範施工作業。堅持項目業主法人制、設計使用年限終身制、社會公開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建立起“交通行業指導,社會質量監理,村民代表監督,施工單位自檢”的質量保障體系,確保建設質量,促進農村公路建設健康發展。

(四)、建管結合,儘快出台我市農村公路養護辦法,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後續保障。隨着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數量和公路里程的增加,若不切實改善這種重建輕養、失管失養狀況,將會使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還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有違農村公路建設的初衷。因此,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我市農村公路養護長效機制已迫在眉睫。

一是要認識到位,加強對管養單位和沿線羣眾愛路、護路的引導和教育,加強對農民羣眾的養路、護路思想培養教育,牢固樹立“三分築路,七分養護”的思想,提高養護工作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二是要制度到位,儘快出台我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實施方案,明確農村公路管理和養護機制,逐步實現農村公路養護正常化、規範化;三是要責任到位,採取“誰受益,誰養護”的方式,通過突擊養護、日常養護、抓示範路等方式,充分調動鄉鎮、村組和廣大農户養護的積極性。要大力推行“農村公路民養化”。通過協議、承包、委託養護等辦法將養護責任明確到村、到組、到人;四是相關保障措施要到位,在做好養護工作的同時,市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局要充分發揮其管理職能,將清理路障、治理超載作為工作重點,嚴厲打擊有損農村公路的行為,為農村公路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五是要確保養護經費的到位。採取市財政從農村公路養護經費中通過“以獎代撥”的方式撥一點,鄉(鎮)、村財政補一點、村民自籌一點的模式,建立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經費渠道,為養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

農村公路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寬量大,任務非常艱鉅,它需要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羣眾團結一致,同心合力,科學規劃,精心建設,強化管護,只有這樣,我市的農村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發展。

農村公路建設現狀的

【第10篇】新農村建設現狀與難點調查實踐報告

第一部分 導言

楊莊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與難點調查

xx年2月25日,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一個共同的主題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它像春光,給中原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像春雨,飄灑着7000多萬農民的幸福和希望。工作會議的召開已經過去了三個年頭,可是“新農村,新在哪裏?建設的重點在哪裏?如何搞好新農村建設?……”這些問題依然存在,帶着這些問題,我走訪了楊莊村,與村幹部和村民共同探討新農村建設大計。

1、 調查的目的及意義:

調查研究家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能夠深刻理解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國策,增強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對農村的發展獻計獻策,減少城鄉差距的進一步拉大。

2、調查時間:2022年2月

3、調查對象:

位於河南省東部地區的商丘市邊界虞城縣城郊鄉楊莊村。

4、調查方式方法:

調查方式:實地考察。

調查方法:深度訪談。

調查人員: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07級金融學01班楊永召同學。

5、調查步驟:準備階段、調查階段、總結成交階段 。

第二部分 調查結果概述

楊莊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現狀的描述。

楊莊村是商丘市虞城縣城郊鄉的一個小村莊,共有96家,526人,人均年收入約為1280元。(摘自城郊鄉統計局)

1.生產發展。

楊莊村位於虞城縣城的郊區,交通比較便利,方便農作物、經濟作物的運輸和銷售。村內沒有工廠、企業,都是以家庭為單位,每人有1.18畝地,農忙時節大部分人在家務農,農閒時都外出務工。村裏的主要經濟作物是蘋果樹,85%的家庭都以蘋果為收入來源。

2.生活寬裕。

虞城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發展水平位於河南省行政縣的後十名。經濟落後,農民生活很不寬裕,離小康生活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隨着物價的上漲,村民的消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還有村裏沒有一家衞生所,村民的醫療衞生沒有安全保障。村民生活寬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3.村容整潔。

由於村民消費水平不高,家裏的傢俱都比較簡易實用,這也是秉承了中華民族的不鋪張浪費,提倡節約的優良傳統。家家都是打掃的乾乾淨淨,收拾的整整潔潔。道路雖不寬闊,但很平坦,不過一到雨天,路面就會變得濕滑、泥濘,給村民的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

4.鄉風文明。

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優良文化傳統。村民們基本上都能做到孝敬老人,讓他們頤養天年,撫養兒女,讓子女健康快樂的成長,不過也有一兩家沒有盡到自己的本職義務,希望有關部門加大力度對他們進行教育感化。

5.管理民主。

楊莊村的村支書、村委會成員及各隊隊長都是由本村18歲以上的村民選舉產生,儘量做到了公平、公正、合理和民主。村委會辦公室有意見箱,每個村民的意見和建議都會得到考慮和答覆,一定程度上尊重和反映了村民的意願。

第三部分 調查結果分析

一、楊莊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現狀分析。

1、關於楊莊村的生產發展。

楊莊村的經濟要想得到迅速的發展,必須在保證糧食供應的前提下,儘量加大對經濟作物的種植力度,擴大蘋果樹的種植範圍,從單一的品種到多元化種植,改變品種單一的不利局面。楊莊村蘋果的種植和銷售是低端的產業,大部分利潤都流失了,最重要的是建立蘋果種植、銷售、生產、加工和再加工等一體系的製造和營銷網絡,關鍵是建立工廠,製造蘋果汁、蘋果乾等成品,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

2、關於楊莊村的生活富裕。

楊莊村由於沒有一家衞生所,看病要到鎮上或縣上,鄉醫院和縣醫院的醫藥費太貴。村民就怕得病,是因為無力支付高額的醫藥費。村民渴望村內有一所正規、價格合理、醫療水平過關的醫療室。

3、關於村容整潔建設。

楊莊村的村容建設搞得還可以,不過就是村內的幾條主幹道路在雨天泥濘不堪。雖然村民有過幾次的修繕,可還是無濟於事。據瞭解村委會已經向上級反映,希望儘快得到答覆。我覺得村民們可以在村委會的組織和帶領下由縣委出資,自己把路修好,因為那畢竟是我們自己的“工程”。

4、關於楊莊村的鄉風文明建設。

楊莊村有着良好的傳統,雖説不是夜不閉户,但是偷盜搶已經不復存在了。人們都靠自己的雙手去勞動,最重要的是加大對學生的教育力度,做到全村無文盲。

5、關於楊莊村的管理民眾。

村民們最怕村幹部的政策有太大的變化,希望在平穩中求進步。自從免除農業税以來,村幹部的工作少了很多,但是也有很多惠農政策由村幹部們大力宣傳和貫徹落實。

二、楊莊村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難點分析。

1.社會主義新農村“新”在哪裏?

省農業廳廳長張廣智説,首先“新”在它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綜合概念,他還説:“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是另一個‘新’,這次新農村建設讓公共財政大幅度向農村傾斜,讓城市大門向農民敞開,那城市和農村放到一個大盤子裏考慮,不像過去那樣就農村説農村,很難有大的突破。”這些話説的很好很實在,要是都能落到實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道路將會很順利。十七大召開一年有餘,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我們要用科學的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也在於以人為本,尊重人的主體地位,這也是廣大農民幾千年來的夢想,在於最重農民的意願,充分考慮他們的利益關係,培育出新形勢的農民,做到關注他們內心實際的需求,注重他們自身素質的提高。

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着力點在哪裏?

省農業廳一位負責起草《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意見》的同志告訴記者:“我省新農村建設,總體上是按照中央精神部署。但制定一些政策和措施上,突出一個‘實’字,一是着眼河南的實際,二是講求實效。”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農村的生產生活和生態條件不盡一致,其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也應有所不同,我們不能照搬“中央一號”文件的部署,河南位於中部,是農業大省,中原崛起的口號再響,我們也不能脱離實際,不然我們就會陷入大生產時期的困境,經濟非但得不到發展,還會停滯不前,嚴重改善農村生態條件,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省長李成玉把“積極推進現代農村建設”放在了新農村建設八項舉措中的首位,解決好農民羣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把“五通”建設目標貫徹好,落實好。楊莊村村村通油路已基本解決(村內除外)。“通電”和“通電話”已經解決,不過“通廣播電視”還沒提上日程,關於“通安全飲水”,楊莊村自建村以來都是飲用地下水,就會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3.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省委書記徐光春説:“當前農村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從根本上擺脱一窮二白。‘窮’就是缺錢,‘白’就是發展不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説到底是一項治窮的工程,是一項發展的工程。”我們河南是人口大省,是農業大省,農民整體上並不富裕,由誰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村民最關心的問題。當我們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後,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不是中央領導,不是省市幹部,而是農民。建設新農村,不是大拆大建,不是一刀切,各市的經濟水平不同,各縣的經濟水平不同,各村的經濟水平不同,村民要嚴格地以實際為基礎,以自己可以接受的財力範圍為基礎,不能搞面子工程,就算我們的基礎設施再好,但是我們的腰包鼓不起來,那就是失敗的。

4.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錢從哪來?

資金投入是解決“三農”問題,建設新農村的物質基礎我財力保障。從xx年開始,全省全免農民税,還大幅度增加了支農支出,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有消息表明,我省將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繼續加大公共財政支農力度。我從鄉統計局瞭解到,政府每年都拿出佔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四分之一左右用於新農村建設。可見政府的決心之大,投入之大。

據國家政委宏觀研究院副院長馬曉何的調查預測,按照目前新農村建設的標準要求,全國要完成道路供水供電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平均每位農民需要投資1700元至4900元。由此可以看出新農村建設投資巨大,地方政府力不從心。“錢”從哪裏來?這成為基層幹部普遍關注的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告訴我們,新農村建設的投入應該有四個層次:首先,要確保中央財政投入地穩定增長;其次,地方政府要大幅度增加用於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再次,一條現實可行的重要渠道是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新農村建設;最後,還要注意增加金融機構對農村的投入。由此可見,農民不用擔心資金的來源,靠政府,靠我們自己的雙手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

【第11篇】關於農村敬老院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與管理,改善農村五保羣體的生活狀況,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做好這項工作對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維護農村大局穩定、落實社會保障政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經過多方努力,我市農村敬老院建設有了快速發展,但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現象的日漸顯現,我市農村敬老院的現狀遠不能夠滿足五保老人的需要,成為制約我市五保供養工作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為使我市農村敬老院建設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在這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們根據市紀委的要求和局黨組的統一部署,對全市農村敬老院建設現狀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全市敬老院建設的現狀

目前,我市實際供養農村五保對象17693人,其中分散供養14430人,集中供養3263人,集中供養率為19%,離省政府提出的20xx年集中供養率達50%的目標相差甚遠。我市現有農村敬老院91所,可入住牀位3758張,現實際入住五保老人3263人,入住率為87%。除去資源整合因素,鄉鄉基本建有敬老院。91所敬老院共有管理人員258人,其中60以上的180餘人,佔管理人員65%;高中以上文化69人,國中以下文化189人,除少數敬老院院長由社區、鄉鎮幹部任職外,其餘人員均是臨時人員,月工資最低180元,最高600元,平均400元左右。20xx年我市的集中供養標準為年人均20xx元,20xx年調高至年人均2245元,資金來源於省財政年人均850元補助,其餘由縣(市)區、鄉鎮財政補齊,市財政每年拿出120萬元採取“以獎代補”支持各縣(市區)敬老院建設。從20xx年3月份起,供養經費按月由縣(市區)財政專户直接撥付到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實行專户儲存,專帳核算。

20xx年以來,全市共改擴建農村敬老院30所,新增建築面積26575平方米,新增牀位1953張。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認識不足的問題。少數鄉鎮黨委政府在認識上有差距,重視程度不夠,改擴建進度緩慢,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敬老院管理滯後、基礎薄弱,一些孤寡老人對敬老院缺乏瞭解,也一定程度造成部分敬老院孤寡老人“不進來”、入住率低的問題。

主要原因:一些領導缺乏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責任意識不強,對農村敬老院宣傳力度不夠。

敬老院規模小,基礎設施簡陋。我市現有農村敬老院大部分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普遍存在佔地面積小、房屋數量少,建築結構不合理,設施陳舊老化不配套,基礎條件差等問題,農村敬老院基礎設施落後與每年增加五保集中供養住户之間的矛盾突出,雖然近幾年我們加快了改擴建步伐,但歷史欠帳較多。

主要原因:基礎薄弱,農村敬老院建設沒有跟上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

管理落後、管理人員素質較低。通過多年努力,全市每所敬老院均制定建立了民主管理、財務管理、院務公開、衞生管理、安全管理、生產經營等制度,但制度不配套、內容膚淺、具體落實不夠等問題明顯存在。現住敬老院院長大多都是本鄉鎮的村民或是村幹部,管理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學習,缺乏敬老院管理的專業知識。

主要原因:管理人員工資福利待遇低,選聘機制不暢,教育培訓不夠,管理制度執行力和操作性不強,院長素質不高也是敬老院管理不善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是供養標準偏低,經費投入不足。全市的敬老院資金來源主要是五保供養金和城鄉低保金,慈善捐贈雖有但遠遠不夠。雖然省、市文件均要求將院長和工作人員的工資、敬老院工作經費及老人的喪葬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但一些地方仍未能納入。我市的集中供養每人年標準2245元,雖較以前有一定增長,但因物價上漲較快,標準仍然比較低。影響了五保老人生活水平提高。

主要原因:地區經濟發展不快,縣(市、區)、鄉鎮投入不夠、違規擠佔供養經費現象存在。

(五) 是集中供養率不高,老有所樂尚待突破。截止20xx年底,我市的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為19%,與周邊一些市相比還有明顯差距(黃山市30%、蕪湖市30%),離省政府50%的目標要求差距很大。

主要原因:一些地方對敬老院建設缺乏責任感,有些甚至認為是種負擔,領導過問少,羣眾關心少,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二是儘管各鄉鎮雖有敬老院,但由於財政困難,資金投入少,設施落後,五保老人入户院積極性不高,導致分散供養的多,集中供養的少;三是由於一些五保老人,脾氣古怪,難以合羣,加上觀念陳舊,戀家戀土,始終惦記着自己的一點私產不忘,不願入住敬老院。

對策與建議

以提高認識為主導,抓住破解難題的切入點。各級黨委、政府要增強責任意識,把敬老院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列入黨委、政府目標管理考核中去,作為新農村建設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好,將考核結果與幹部的升遷使用掛起鈎來。民政、財政、衞生、人事、勞動、監察等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制度,明確分工,強化責任。各級要進一步加大對敬老院的宣傳,摒除陋習和偏見,讓羣眾正確認識敬老院,營造敬老、愛老的輿論氛圍。讓五保老人“進得來”,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社會的温暖。

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構建五保對象的和諧家園。

敬老院建設要杜絕重建輕管,就必須要有一個好制度、一個好院長、一支好隊伍。要建立健全敬老院各項管理制度並不斷優化和創新,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財務管理制度、院務公開制度和衞生管理制度,要通過這些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實施,讓院民廣泛參與院務管理,從而達到民主理財、幹事清正、心齊氣順的效果。

選擇好院長是搞好敬老院工作的關鍵要素之一,要按照敬老院工作特殊性的要求選人用人,要把人民羣眾的利益視為最高利益,堅決避免用人上的優親厚友。各縣市區要認真執行省財政廳、省民政廳(民福字[20xx]115號)文件的規定,選聘好管理人員,加大對院長和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力度,提高他們做好敬老院工作的自覺性、責任心和能力水平。各地要按照省民政廳、財政廳下發的《關於全省農村五保供養機構管理經費列入縣、鄉財政預算的通知》要求,將管理工作人員的生活補助和管理工作經費落實到位,確保敬老院管理人員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正常運轉。

各敬老院要努力營造衞生健康的優良環境和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的氛圍,最終達到構建五保對象和諧家園的效果,讓入院老人“留得住”、“養得好”。

因地制宜,以副補院,增強五保供養的自身實力。

院辦經濟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各鄉鎮敬老院可利用土地、水面等,開展一些種植、養殖等生產經營活動,力爭蔬菜、副食自給,並取得一定的經濟收益。有條件的在自身能力範圍內儘量做大做強,沒有條件的要通過政府支持,社會捐助等多種形式積極努力創造條件,走出”以副補院“的新路子。同時,要處理好生產經營與院務管理的關係,讓五保對象在自願參與適合他們身體狀況的生產勞動,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科學規劃,加大投入,提升敬老院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各地要根據省民政廳、財政廳聯合印發的《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實施辦法》規定要求,結合實際,認真編制20xx年至20xx年建設規劃,確保20xx年底前,五保集中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敬老院的扶持力度,加大醫療救助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對敬老院各項資金的監管,全面實現“縣級直達“的管理辦法,有效保證和維護五保對象的生活權益。

縣市區和鄉鎮要摒棄等靠要思想,充分整合資源,多方籌措資金,採取財政補貼、社會募捐、鄉鎮自籌的辦法來加大投入力度。要創新手段,廣泛宣傳,藉助社會力量推動敬老院建設;激發人民羣眾的愛心與熱情,鼓勵他們捐款捐物參與敬老院建設;市級政府逐年加大“以獎代補“建設敬老院的力度,有關部門也要加大對敬老院減免優惠力度,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幫助敬老院的良好氛圍,為敬老院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資金和物質支持。

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是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發展民生、保障民生的需要,是幫助人民羣眾解決突出問題的需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五保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安享晚年的願望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

【第12篇】2022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的調研分析報告

xx屆五中全會對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描繪出一幅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這20字方針,既是我國新農村建設長期的奮鬥目標,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各個方面相互聯繫、互為因果,主要包括髮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構築新設施、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等方面的豐富內涵。發展新產業,就是要打牢物質基礎,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着力點。建設新村鎮,就是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構築新設施,就是要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包括清潔安全飲水、道路交通、電力、信息網絡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培育新農民,就是要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推進農村科技推廣和醫療衞生體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講文明”的新型農民。樹立新風尚,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倡導新風尚。我們必須全面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之“新”的內涵,切實做好“新”的文章。

為了及時掌握新時期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市委、市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和規劃提供決策依據,以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步伐,早日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近期,周口市調查隊專門組織開展了一次新農村建設問卷調查。

此次調查採用分層簡單抽樣的方法,抽取我市四個縣兩區8個鄉鎮單位、50個村級單位、120户農民以及80個鄉村幹部進行一次性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涉及生產情況、生活狀況、基礎設施與環境、文教衞生及社會保障和民主管理與社會治安以及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願望等共83個問題。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一、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被調查對象的生產狀況:

1、被調查對象200户農户,其中:從事種植業生產的158户,佔79%;養殖業6户,佔3%;林業6户,3%;運輸及個體經營者30户,佔15%。全部調查户的耕地面積1097畝,人口926,人均耕地1.17畝。農田水利設施基本實現了50畝地一眼井,農田有效灌溉和節水灌溉面積達到95%和30%。種植業、養殖業農户絕大部分使用了良種生產,主要農作物使用了機械化收割,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產品市場化程度不高,經營方式為家庭為單位的自種自銷, 91%的村沒有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

2、先進實用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程度不高,調查顯示:掌握無公害化和滴灌技術的農户僅佔14%。掌握地膜覆蓋技術的農户佔48%,掌握病蟲害疫害防治技術的佔69.42%,配方施肥技術的為47%。69%的農户沒有接受過技能培訓。

――被調查對象的生活狀況

1、在被調查的200户農村居民中,XX年家庭總收入在8000元以下的為16%,8000-10000元的27户,佔13.5%,10000元以上的141户,佔70.5%。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於外出打工、種植業、養殖業,人均住房面積24.9平方米。農民住房主要是磚木結構和磚混結構房屋,分別佔76%和20%,有線電視(地面衞星接收器)網絡已經覆蓋39.5%家庭。

2、農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豐富了農民文化生活,有89.5%的農户家中有彩色電視,有20.5%的家庭中有電冰箱,有68.5%的家庭中有洗衣機,有40.5%的農户家中有電話,有80.5%的農户家中有手機,6户農民家庭中有計算機,6户農民家庭中有小轎車,有44.5%的家庭中有摩托車,有28.9%的家庭中有電磁爐, 但農民的生活條件還有待改善和提高,26.5%的家庭冬天取暖主要靠煤爐,3.5%和1%的家庭冬天取暖用電暖器和空調。有20%的農户飲用自來水,有86.5%的農户飲用井水,農民生活用主要燃料是柴草和煤炭,分別佔48.5%和43%。但家庭使用太陽能和沼氣的農户只佔17%。沒有洗澡條件的農户佔80%,使用旱廁的農户佔93.5%。對當前家庭生活狀況基本滿意的農户佔64.5%,滿意的佔20.5%,表示不滿意的家庭佔14%。村裏有生活超市的佔43.5%,56.5%的村沒有生活超市。

――被調查對象基礎設施與環境狀況

1、近年來我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在我們調查的農户所在的村中,75.5%的村通公路。出村道路主要是柏油路和磚渣路。70.5%是柏油路,水泥路只佔8.5%。40.5%農民庭院被硬化。有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的村佔6%,農户與飼養畜禽不在一個院內的佔47%,56%的河流和池塘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

――被調查對象文教衞生社會保障狀況

1、調查顯示:80%的農户所在村沒有文化活動站,農民獲取信息和了解國家政策的渠道和途徑是看電視、聽廣播、和別人交談、看報紙,分別佔96%、22.5%、14.5%和6.5%。96.5%的農户主要娛樂項目是看電視。

2、87.5%的農户所在村有衞生所,持證上崗的合格醫生佔82.5%,82.5%的農户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生病後一般到個體診所和鄉村衞生所去看病,只有病情嚴重時才會去縣市或外地就醫。政府應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步伐顯得十分重要。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關鍵是加大投入,降低農村醫療收費價格。

3、在我們調查的行政村中88.5%的調查村沒有養老院,有85%的調查者沒有參加養老保險。因此,應建立健全農村養老機制,逐漸消除廣大農民羣眾的後顧之憂。

――被調查對象所在村民主管理與社會治安狀況

1、村裏重大決策決定主要由村委會、村民代表大會、村支部書記決定,分別佔38%、41%、17%。家庭重要事項做出決定時主要聽取有文化人的意見、家族中老人的意見、聽取村裏能人的意見,分別佔34%、48%、18%。在調查的行政村中佔82.5%的村實行了村務公開。

2、在治安方面,對目前農村治安環境的看法,有11%人認為很好,28.5%人認為較好,41.5%的人認為一般,17.5%的人認為差。

二、農民對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表示有強烈的願望和期盼

在調查的200名農户中瞭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佔71.5%,不瞭解的28.5%。非常關心新農村建設的調查户佔65%,無所謂的佔17%。願意為新農村建設願意出資出工的農民佔95.5%,

另外,在調查的200名農户中農户對將來新農村建設有六方面的期盼:第一位的是農户期盼道路暢通、配套設施齊全、實現農業機械化,佔第二位的是農户期盼住房寬敞、舒適、有電話、有自來水,佔第三位的是農户期盼有醫療、養老保險,佔第四位的是農户期盼村容整潔、環境優美,佔第五位的是農户期盼社會風氣良好、村內管理民主,佔第六位的是農户期盼生活消費水平大幅提高,家庭消費品齊全。

三、農户對未來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擔憂和對目前農村現狀的不滿意

――農户對未來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擔憂依次是:

一是擔憂不尊重農民意願,大搞形象工程。65%的人擔心新農村建設中實施的項目,不能尊重農民意願,不能結合當地的實際,搞形式主義,而使黨的惠民政策落不到實處。

二是擔憂加重農民負擔。58%的被調查者擔心因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增加農民負擔。

三是擔憂刮一陣風,不了了之。58%的人擔心新農村建設和以前有些工作一樣走過場,做形象工程,不是實實在在幹事情,轟轟烈烈開始,匆匆忙忙收場,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四是擔憂不實事求是,搞'一刀切'。37.5%的人擔心新農村建設不能因地制宜、突出各地的特色和優勢,而搞'一刀切',收不到實際效果。

五是擔憂佔用耕地。24%的人擔心,新農村建設會搞大量工程,佔用大量耕地,而使本來就不多的人均耕地再次減少,影響農民切身利益。

六是擔憂幹部以權謀私。19.5%的羣眾擔心村幹部會用國家的優惠政策謀私利,而不是為廣大農民羣眾辦實事,使羣眾得不到應有的實惠。

――目前農户對農村現狀五方面不滿意的情況是:

1是河水普遍污染、用電價格偏高。

2是農村醫療衞生條件差、醫藥費太貴、藥品、藥價管理混亂,農村醫務人員素質普遍較差,醫療水平低,新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手續繁瑣。

3是村民普遍法律意識淡薄、偷盜、賭博、封建迷信現象時有發生,綜合防範能力薄弱,管理不嚴教育不夠。

4是儘管92.5%的被調查農户所在村有國小,但是農村學校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校舍硬件設施跟不上需要,受農村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女童的輟學率比較高。

5村務公開的內容流於形式、村務公開不真實、村務公開內容過於簡單。

【第13篇】有關於農村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報告

為了推進全辦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為全辦人民創造一個平安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街道黨工委組織有關人員,經過近半個月時間,分九個片對全辦×個村信訪、宗教、基層組織、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了大調研,通過調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羣眾上訪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二是進一步摸清了全辦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基本情況,三是進一步加強了對級組織工作的領導。下面主要對**辦事處農村文化建設談幾點意見:

一、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辦事處是**區的東大門,位於城鄉結合部,經濟文化比較繁榮,轄區內有×個行政村,×口人,×畝耕地。

總體來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體現,鄉村優秀文化有所弘揚,人才隊伍相對穩定,文化產業有所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農村文化活動的範圍較大,文化設施較齊全。各村都配備體育健身器材、投影儀、卡拉ok、圖書室,有黑板專欄進行文化宣傳,定期開展文化教育活動,促進了農村文化建設。

2、“兩委”幹部文化意識有所增強。各村“兩委”幹部農村文化建設意識有所增強,擺在農村工作議事日程,比較重視,財力物力有所投資。

3、部分民間文化得到了傳承弘揚。村裏在重大節目時常舉辦文藝表演,村民都積極參與。保持當地習俗,定期開辦廟會、開放集市,在熱鬧非凡的活動中繼承發揚當地文化傳統。

4、文化下鄉活動深受歡迎。區文化局、電影公司送圖書下鄉、一月免費演一場電影,普通收到廣大羣眾的歡迎,條件較好的村,自籌資金唱大戲,較好地滿足了農村羣眾這一文化需求。

5、自發性文化活動較為豐富。各村自發組織各類中老年藝術團、演唱團隊,文藝表演隊伍×個,都能利用重大節日、配合中心工作組織一些文體活動。農民自娛自樂、自發性的文化活動較活躍,農閒時大家聚在文化活動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龍、跑馬、唱戲、唱歌等,或自發組織學習練書法、繪畫。各村都常年活躍着一隻宣傳隊,逢年過節都自發舉辦文藝演出活動。

二、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實效,但對羣眾文化的需求,差距較大,問題不少,現狀確實不容樂觀。

1、農村文化經濟政策落實不夠,農村文化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對經濟文化貫徹不夠,與村經濟增長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村幹部對農村文化建設極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農村文化建設如何抓,抓什麼,以至不想抓、不願抓,也有的村幹部勉為其難、虛於應付。

3、村級文化建設引領作用不強,農民文化參與積極性不高。不少村農村文化生活單調貧乏,“兩委”幹部缺乏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賭博打麻將之風盛行。但主要原因還是“兩委”幹部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以致不能調動農民羣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4、文化陣地建設滯後,村級文化設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動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設施不夠齊全,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三、建議和對策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實各項農村文化經濟政策。

近年來,有關農村文化經濟政策也頒發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和兑現,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扶持村級文化的發展,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2、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幹部要增強農村文化建設主體意識,建立長效機制,積極推進農村文化事業向深層次發展,並納入議事日程,制定發展目標,形成文化建設有專人管、專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對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

【第14篇】農村公路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範文

農村公路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1

為了全面瞭解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情況,促進農村公路健康有序發展,我們於近期就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通過這次調研認為,近幾年,我市搶抓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機遇,掀起了建設農村公路的熱潮,農村交通發展日新月異,公路路況水平、通達深度、路網等級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勢令人振奮。農村公路建設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農村公路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橋樑與紐帶。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搶抓機遇,明確目標,及時制定規劃,有力地推進了我市農村公路的建設步伐。

(一)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xx年以來,我市共籌措建設資金63899.8萬元(其中中央及省補助資金29072.4萬元,自籌資金34827.4萬元)。共下達通暢工程計劃項目723個,673公里,通達項目22個,42.8公里,渡改橋項目2個(其中永久性橋樑6座,人行橋3座,碼頭改造2處)。到目前為止,已實際完成通暢工程750個行政村,通車裏程達到737.95公里,通達工程完成9.3公里,通達率達到00%,通暢率達到82%,渡改橋項目完成永久性橋樑4座,人行橋3座,碼頭改造2處,在建橋樑2座,已完工85%的工程量。全市xx年的農村公路建設,給農村羣眾致富插上了翅膀,當地的農產品和土特產便可以及時走出山門走向大都市了,這樣就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農村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的調整,從而達到加快農民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二)有利於促進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農村公路建設是基礎設施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設好農村公路,將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但調查也發現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總體佈局不是很合理,沒有科學的統籌規劃。目前我市的農村公路硬化大部分是以以前的機耕路為基礎,沒有經過科學的規劃與佈局,大部分只考慮自身出行方便,導致部分農村公路存在坡大彎急、車輛難行的現象,甚至個別地段成了“斷頭路”、“迂迴路”。

二是配套資金缺口很大,導致相當一部分村因農村公路建設負債累累。上級對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補助標準很低,4.5米路基的每公里僅補助7萬元,3.5米路基的每公里僅補助2萬元,資金缺口少的在20萬元公里以上,多的則達30萬元公里以上,除了國家投入的這部分資金以外,由於我市財政狀況不佳,無力安排配套資金,只有極少數經濟條件好的鄉鎮配套了少量資金,因此,落實缺口資金的壓力只能全部由村級承擔了。為了徹底改變村民出行難的現狀,很多村便不惜舉債建設,對於一些負債運轉的村來説,無異於雪上加霜。

三是建設質量總體不高,相關配套設施不到位。由於農村公路建設點多、線長、面廣,在大規模的建設管理過程中,對質量監管尤其是現場質量監管難以到位,加上施工人員大部分都是聘用的當地農民工,缺少施工經驗,對砂石級配和水灰比的規範要求知之甚少,操作中很難把握到位。而村幹部和村民義務監督員既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又未接受過專門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想監管卻難以監管到位,導致部分項目存在質量隱患。從技術等級來看,農村公路普遍等級低,道路寬度不夠,按規定,3.5米的硬化路面應該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會車處,但有相當一部分村為了降低成本而沒有按規定設置,一到車流量大時便造成車輛堵塞。同時,道路硬化以後,與之相配套的路肩基本沒有配套到位,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在路窄、彎急、坡陡處沒有設置相關交通標誌的現象還普遍存在,這樣一來導致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四是沒有完善的管養措施。由於我市尚未出台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和運行機制,管理機構不健全,責任不明確,加上市、鄉(鎮)、村三級財力有限,無法有效保證管養所需資金,管養人員沒有落實到位,通村公路除部分路段設置水泥墩限制重車通行外,大都處於失管失養狀態。部分羣眾護路、養路、惜路意識淡薄,在公路上亂堆亂放現象時有發生。如湄江到七星的通鄉公路建成以後,由於一些嚴重超載的大貨車長期自由通行,致使公路長期超負荷運行,嚴重損壞了公路路面,在短短几年內,該公路已是面目全非。

五是農村公路建設中沒有履行招標程序的項目普遍存在。由於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國省補助嚴重不足,要求村級自籌資金比重較大的特殊性,有相當部分項目便沒有經過正規的招投標程序,而是由村級組織自行確定施工單位。加之大部分村的當初上報並經批准的補助里程小於實際設施的里程,一些施工單位為了能承包項目,便承諾只要村級籌措自籌資金,國省補助由其向交通部門爭取,而交通部門的計劃是早已定下來了的,調整的可能不是很大,於是便出現了很多已經實施了項目卻得不到國家的補助,導致部分施工單位的工程款無法到位,從而引發一些新的矛盾。

六是農村公路建設的審批程序不規範,利用率很低,侵佔耕地的現象很嚴重。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高潮已經掀起,已經到了村與村,組與組,甚至户與户之間的相互攀比,於是,一些經濟基礎較好的村民便不管國家的補助能否到位,也不經過交通、國土、規劃部門的批准,便自行籌資動工修建公路,這樣,勢必造成耕地的侵佔以及公路的私有化,而一些私有化的公路平常基本上沒有車輛通行,這樣勢必造成公路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

三、建設好農村公路的建議及意見

(一)、要加強領導,密切配合,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建議市人民政府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的領導,協調相關部門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各鄉鎮要形成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專門抓的工作責任制,負責農村公路建設的組織實施和指揮協調等工作。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確保建設順利推進。要進一步對農村公路建設實行統籌安排、科學規劃,根據各地實際將資金安排到具體項目上。結合我市實際,做好鄉鎮和建制村通暢工程、農村公路的升級改造工程及斷頭路和聯網路建設工程的編制工作。增大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向邊緣地區傾斜力度,優先安排主幹村道公路的規劃建設,確保能夠解決更多羣眾出行難的問題。

(二)、多方籌資,政策配套,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資金保證。資金問題是制約農村公路建設的關鍵因素。可採取“上級部門補助一點,農村羣眾籌集一點,在外人員捐獻一點,聯繫單位贊助一點”的辦法,建立國家、省、市扶持、鄉(鎮)主體投資、社會融資、羣眾投勞相結合的農村公路建設籌資機制。同時,要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的整合力度,將交通、扶貧、農開、退耕還林、土地開發等項目中所用於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做到標準一致,項目資金從一個口子出,工作同步,避免同樣的建設,出現不同的補助標準和項目重複實施的現象發生。

(三)、精心組織,加大監管力度,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質量保證。一是嚴格按規劃和設計施工。市交通職能部門要嚴格統一勘測和編制規劃,所有項目,特別是新建項目,必須報市人民政府核准後方可實施,對未經批准擅自建設的項目,除由國土、規劃等部門從嚴處罰外,交通等部門堅決不予安排項目資金,徹底改變目前公路建設過程中的隨意性和侵佔耕地的現象。二是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監管,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交通部門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檢查和指導,尤其對施工環境較差、難度較大的項目更要加強巡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予以整改。明確施工單位、鄉鎮以及村級組織的責任。加強對村幹部及村民義務監督員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擔負施工各環節的質量監督工作。

對主要材料要從嚴把關,建議對水泥、石灰、瀝青等外購材料,憑出廠合格單由農村公路管理局提取樣品,由相關檢測機構檢驗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三是從嚴要求,確保相關配套設施到位。對已建成路段的錯車道設置、路肩培土、急彎和危險地段的警示標誌及安全防護等附屬設施補救到位,對在建的路段要求在實施時同步到位。四是要堅持合理造價和工期,嚴格基本建設程序,按技術規範施工作業。堅持項目業主法人制、設計使用年限終身制、社會公開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建立起“交通行業指導,社會質量監理,村民代表監督,施工單位自檢”的質量保障體系,確保建設質量,促進農村公路建設健康發展。

(四)、建管結合,儘快出台我市農村公路養護辦法,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後續保障。隨着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數量和公路里程的增加,若不切實改善這種重建輕養、失管失養狀況,將會使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還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有違農村公路建設的初衷。因此,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我市農村公路養護長效機制已迫在眉睫。

一是要認識到位,加強對管養單位和沿線羣眾愛路、護路的引導和教育,加強對農民羣眾的養路、護路思想培養教育,牢固樹立“三分築路,七分養護”的思想,提高養護工作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二是要制度到位,儘快出台我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實施方案,明確農村公路管理和養護機制,逐步實現農村公路養護正常化、規範化;三是要責任到位,採取“誰受益,誰養護”的方式,通過突擊養護、日常養護、抓示範路等方式,充分調動鄉鎮、村組和廣大農户養護的積極性。要大力推行“農村公路民養化”。通過協議、承包、委託養護等辦法將養護責任明確到村、到組、到人;四是相關保障措施要到位,在做好養護工作的同時,市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局要充分發揮其管理職能,將清理路障、治理超載作為工作重點,嚴厲打擊有損農村公路的行為,為農村公路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五是要確保養護經費的到位。採取市財政從農村公路養護經費中通過“以獎代撥”的方式撥一點,鄉(鎮)、村財政補一點、村民自籌一點的模式,建立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經費渠道,為養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

農村公路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寬量大,任務非常艱鉅,它需要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羣眾團結一致,同心合力,科學規劃,精心建設,強化管護,只有這樣,我市的農村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發展。

農村公路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2

近年來,我市把抓村村通公路建設作為貫徹十六大精神,回報農民兄弟,服務城鎮化和增加農民收入的實際行動,“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從領導到羣眾抓村村通公路的勁頭不斷提高,使全市農村公路有了較大的發展,農村公路網基本形成,通達深度逐步提高。

一、全市城鄉公路現狀

截止xx年底,全市擁有公路394條,通車裏程1159.9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05.13公里,其中列養公路250.713公里;省道3條,75.57公里;縣道139.61公里;鄉道鄉道327.01公里。全市411個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現有通車裏程722.6公里,其中101個村(含沿省、縣道路邊的村)已建油路(水泥路)路面里程64.94公里,未建油路(水泥路)路面的村310個,里程657.66公里。目前,應城市已基本形成了,兩橫、三縱,一外環為主骨架,干支相連、內早外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一條路帶動一個產業,一條路造福一方人民,一條路激活一片人心。依路建市場、沿路開園區、借路跑運輸……在城鄉公路上,當地農民因路制宜闢財源,xx年全市現實國內生產總值89.5億元,財政收入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429元。

二、實施村村通公路建設經驗

1、精心組織,相互配合,把村村通公路作為“愛民工程”實施。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成立了公路建設指揮部,加強工程建設的領導和指導。各處、鎮、場和開發區也相應成立了村村通公路建設工作專班,具體負責。市交通積極配合做到了指導勘測設計到位,工程質量監督到位,驗收合格後申報補助資金到位。截止xx年底我市通鄉公路已完成了上級下達三年通鄉油路計劃的80%,通村公路已完成120公里。

2、多法籌資,政策配套,把村村通公路作為“親民工程”落實。xx年,在通鄉公路建設中,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採取“城市支援農村,機關支援基層,幹部支持農民”的方式,號召全市幹部職工為通鄉公路建設捐物捐款,短短一個月時間,全市17000多名幹部職工和社會各界人士捐款630多萬元,為市通鄉公路全面啟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通村公路建設中,全市各鄉鎮、行政村繼續發揮這一光榮傳統,積極向在外的知名人士、私營業主發出“月是故鄉明”捐款修建通村公路的倡議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直部門通過支援農村小康建設紛紛向駐點村伸出援助之手,緩解了通村公路建設資金矛盾。於此同時,全市各處、鎮、場和開發區積極出台了優惠政策,做好了涉及工程建設的徵地、拆遷和施工環境保護工作;市直各相關部門在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按照市公路建設指揮部的統一要求,特事特辦,簡化手續,提高了工作效率。

3、精心施工,保證質量,把村村通公路作為“示範工程”建設。一是大力推行“雙五個一”的工作方法,即實行一條通鄉油路一名市級領導、一名交通局班子成員、一個工作專班、一名專業監理人員,一條通村公路一名鄉鎮主要領導、一名交通局技術顧問、一個籌資和建設專班、一塊質量公示牌的工作方法,做到建一條通村公路,在人民羣眾中樹一座豐碑。二是建立工程建設、廉政建設雙合同制。在簽訂工程建設合同的同時,簽訂廉政建設合同,確保在村村通公路建設中,做到“工程優質,幹部優秀”。三是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應城市從公路部門抽調十名工程技術人員派駐各施工合同段,對工程所用的材料,各工藝流程現場監督檢查,並擠出資金購置了回彈彎沉儀、鉛孔取樣機等檢測設備,及時糾正工程質量問題,同時市交通局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經常到施工現場巡迴檢查,發現質量隱患,限期整改,不留後患。

四是採取投標的方式和應城市廣宇監理公司簽訂了監理合同。作為通鄉公路建設的社會監理,監理公司嚴格執行公路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規範,嚴格履行監理合同,監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實施,進行工程質量檢測,參加工程質量事故處理和工程驗收。五是以施工單位自檢為主,不斷提高施工單位質量意識。質量是效益,質量是生命,為使施工單位履行施工合同中保證質量的義務,應城市對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集中進行技術培訓,並提出了確保路面施工質量的“三個到位”(路槽處治的深度、土質、輾壓),“確保五度”(寬度、厚度、平整度、拱度、密實度)及“嚴把六關(備料、配比、拌和、攤鋪、輾壓、養生)的工作要求。

因此,各施工單位都建立了質量自檢機構,在監理公司的督辦下,每個施工合同段工程完工後都按規定出具了自檢資料。六是加強村村通公路建設的財務管理。為保證村村通公路建設資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資效益,應城市對國債資金的使用堅持專款專用的原則,實行單獨建帳,專人管理,單獨核算,同時積極爭取地方配套資金的到位。

4、建管結合,大膽嘗試,把村村通公路作為“長效工程”管理。一是採取“誰受益,誰養護”。農村公路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地方,應城市以此為原則實行市、鄉、村三級負責制,即縣道由市政府負責,鄉道由鄉政府負責,村道由村委會負責,通過突擊養護、日常養護、抓示範路等多種方法,充分調動鄉鎮、村組和廣大農户養護的積極性。二是大力推行“農村公路民養化”。對農村公路實行分段招標,分村組、分户承包,以承包x護、委託養護形式,確保減少養護成本,增大社會效益。三是充分利用交通公路部門人才資源,提高農村公路養護技術含量。全市目前退休、退養的公路部門養護人員20餘人,在行業改革中被清算的曾經長期在公路養護崗位工作的協議工40餘名。通過引導,讓有勞動能力的退休退養人員、協議工、下崗人員繼續到農村發揮技術優勢,再找崗位,解決農村養護技術力量問題。

三、村村通公路工程實施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是建設速度上不來,差距大。在xx年全省農村公路建設現場會上明確提出,到xx年,全省50%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到xx年,行政村全部通瀝青(水泥路)。地處平原微丘地區的我市,是全省經濟強市、文明城市,我們的規劃應高於這個平均水平。然而,我市目前只有24.6%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差距很大,任務艱鉅,按上述標準衡量,我們的建設速度明顯滯後。

二是配套資金上不來,啟動難。據測算,市通村公路的平均造價是每公里12萬元,除上級交通部門每公里補助5萬元外,其餘均需自籌,因此,各地雖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設的迫切願望,但由於配套資金缺口較大,啟動十分困難。

四、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設的建議

為加快應城市通村公路建設步伐,儘早實現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標,我們建議如下:

1、建議市政府建立“村村通公路建設領導專班”,由市政府領導掛帥,相關部門(計劃、財政、交通、建設、國土、農業、供電、林業、廣電、電信、移動、聯通、公安、水利)和各鄉鎮場、辦事處、開發區負責人為成員,以加強對全市通村公路建設的組織領導,負責全市通村公路建設的統一指揮和協調。

2、建議全市各處、鎮、場和開發區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許可範圍內,在不新增債務包袱的前提下,通過以下辦法籌集通村公路建設資金。

一是交通部門爭取一點:通村公路修建油路(水泥路)的資金補助政策是每公里5萬元(路基寬度6米,路面寬度3.5米),工程竣工後,經省、孝感市交通部門驗收合格的,由交通局爭取補助到位。

二是財政部門補助一點:市政府對通村公路建設給予一定的補貼,其補貼標準可據市財政收入情況每公里1至2萬元,財政補貼原則上不封頂,即修多少按政策補貼多少。

三是鄉鎮村自籌一點:在羣眾自願的原則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議政策,用民主方法籌集資金。

四是社會捐資一點:可發動“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力,社會上有影響,對家鄉有感情)人士對家鄉公路建設進行贊助,也可採取立“功德碑”的形式,發動農民羣眾捐資。

五是部門幫扶一點:利用省市扶貧對口單位、市直聯繫單位、小康工作隊駐點單位幫扶修建通村公路,解決部分通村公路建設資金。

六是項目資金列一點:在扶貧資金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優質稻基地建設項目等與通村公路相關聯項目資金中列一部分用於通村公路建設。

3、建議相關部門配合支持,給村村通公路建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各處、鎮、場、開發區應出台相應優惠政策,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設,做好涉及工程建設的徵地、拆遷和施工環境保護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橋涵等配套工程,國家和市政府“以獎代補”的資金只能用於路面建設。通村公路建設佔用土地,以處、鎮、場、開發區為單位統計,按程序報國土部門審批。國土部門要在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特事特辦,簡化手續,提高辦事效率。涉及供電、林業、水利、廣電、電信、移動、聯通等部門的拆遷工作,由各部門自行負責解決,原則上不予補助。涉及鄉鎮村的拆遷工作一律由所有地鄉鎮解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藉故推諉、阻撓。

農村公路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3

(一)建設資金不足、資金到位遲緩

通達工程建設國家每公里補助10萬元,通暢工程建設國家每公里補助40萬元,省州無配套資金,除硯山等部分縣有少量配套資金外,多數縣由於財政困難無力配套,工程設計的指標難以提高,通達工程中一些路段設計時採用了受限路段的指標,但是由於資金少,實施起來困難依然較大。通暢工程中原有路基較差的路段,由於處理路基費用較多,路面工程採用低限指標仍然有資金欠缺的問題。另外,資金到位較晚,xx年實施的通暢工程資金還未到位,給工程進度帶來較大影響,按預計的工期難以全面完成。

(二)工程技術人員少管理難度大

由於xx年突然增加通暢工程里程數,通暢工程量相當於xx年的4.5倍,通達工程相當於xx年的7.9倍,從設計到施工到編制竣工資料全靠原有的工程技術人員,一個主要技術人員管理幾個通達工程的情況比較普遍,通暢工程建設指揮部人員少,進度或質量管理不到位的情況時有發生。由於技術人員少,各縣在施工期間把施工現場管理作為工程管理的首要工作來抓,加之上一工程項目完工就接着管理下一個開工的工程項目,對工程資料的整理無暇顧及,導致部分工程完工後工程資料不完善而不具備竣工驗收的條件,不能納入公路養護管理的範籌。

(三)對新型路面結構的施工管理缺乏經驗

xx年,我州通暢工程大量採用了整齊混凝土塊體彈石路面,鋪築這種路面除丘北縣有一定經驗外,其他縣沒有施工經驗,由於里程多、數量大,原來有一定鋪築經驗的工人較少,從塊體的預製到鋪築質量的控制都有一些困難。如部分項目整齊混凝土塊體彈石鋪築過程中平整度控制就比較困難,一些項目做了實驗路段,但是由於管理者及工人都無經驗,通過幾次反覆的施工,質量還是不理想,最終請了有經驗的人來指導才基本解決了問題。由於缺乏施工經驗,混凝土預製塊的預製速度遠遠跟不上路基調型和基層鋪築的速度,造成部分工序停工待料的情況時有發生。

農村公路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4

主動聽取羣眾意見,發揮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健全長效、穩定的養護管理機制,開創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新局面,積極探索農村公路建設新思路。

以上是我市在探索農村公路建管養方面一點做法。藉此座談會機會,下面,我來簡單談談農村公路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目的有二,一是向省裏領導作個反映,二是和與會代表共同探討。

一、資金到位不能及時,影響工程有效開展。

目前,從全市的資金到位情況看:國債資金投資計劃

32867萬元,到位7558萬元,到位率約為23%;省通達項目投資計劃22220萬元,到位7518萬元,資金到位率為34%;部通達項目投資計劃15024.4萬元,到位1857萬元,資金到位率約為12.4%。加之地方配套資金相對困難以及工程施工中,材料價格上漲,施工資金短缺的矛盾日突出,嚴重影響工程進度。

二、農村公路資金嚴重匱乏,影響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

一些地方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沒有形成,主要是養護

管理經費沒有來源,導致養護管理工作跟不上建設發展速度,資料《積極探索農村公路建設新思路(5)》。如果説要地方政府從財政安排農村公路專項資金用於農村公路建管養,困難非常大。我們滁州市8個縣市區,大都是吃飯財政,有的縣連發工資都困難,在叫他們從財政安排農村公路建設專項資金,也是不可能的。而現實的問題是,農村公路如果不能搞好養護管理,則可能會出現“一年修、二年丟、三年後變成大水溝”的情況,發揮不了其應有作用。老百姓得不到實惠,修路的積極性也會被挫傷。這是各級政府、交通部門和廣大農民羣眾最擔憂、也是最不願意看到的。

三、路政管理相對薄弱,農村公路管理缺乏長效有力的監督

近年來,各縣(市)站都採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加強了對路政工作管理,但不容忽視的是路政工作出現了新的難度與問題,具體表現在滯後性、薄弱性和間斷性。由於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受到很多複雜因素制約,所以路政執法工作顯得非常被動,不利於維護農村公路的路產路權,這樣勢必影響農村公路的長遠發展。

農村公路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一項公益性事業,修好農村公路是蔭及億萬農民的大事,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非常繁重,需要政府行為,部門配合,上下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我們要與時俱進,加快農村公路建設,讓農民兄弟走上柏油路、水泥路。

謝謝大家!

農村公路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5

近年來,**縣把加快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來抓,有效破解了税費改革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難題,為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全縣經濟社會新跨越打通了“血脈”。

主要成效

截止xx年底,全縣公路通車裏程達到3336公里,其中鄉村公路里程達到2959公里,78%的鄉鎮通上等級油路或泥碎路。xx年全縣農村公路建設實現投資9600餘萬元,帶動地方經濟投入增長13%,促進了旅遊業、農業產業化和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城鄉經濟互動呈良好發展態勢。

具體做法

(一)廣泛宣傳發動。農村羣眾是農村公路建設的受益主體,也是農村公路的建設主體和依靠力量。各鄉鎮黨委、政府通過召開黨員幹部會、村民代表會、村民大會,做好耐心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引導羣眾加深對“無路不富、路暢快富;交通不暢,經濟難上”的認識,充分調動和保護人民羣眾發展交通的積極性,形成自覺自願修路的氛圍,把黨委、政府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決心轉化為廣大人民羣眾的自覺行動。通過發放問卷調查表的方式,對能夠最大限度承受多少投資投勞任務進行調查,90%以上的羣眾自願人平投資50-120元,100%的幹部自願人平捐資100-200元。

(二)加強組織領導。縣委、政府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交通的副縣長任副組長,計委、財政、監察、交通、農機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堅持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各片區、鄉鎮均成立了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及建設指揮部,並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和分管領導專門抓的責任制,負責農村公路建設的組織實施和指揮協調等工作。縣委、政府將農村公路建設納入年終目標考核內容,並出台了農村公路建設相關優惠政策。相關職能部門在公路佔地、林木青苗補償、房屋拆遷、採砂取石等方面加強協調配合,努力為農村公路建設營造良好環境,確保建設順利推進。

(三)創新投入機制。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我們採取國家投、地方籌、社會集、銀行貸、財政擠、羣眾投等多種形式,多渠道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一是發動羣眾投資投勞。堅持“羣眾自願、量力而行、民主決策、使用公開”的原則,實行換工互助、任務包乾、責任到户的建設機制,發動羣眾修建。沙河片區通鄉油路建設按照“鄉鎮打底子、交通鋪面子”的建設辦法,僅半年時間羣眾自發投資近100萬元用於路基建設。二是向社會各界募集。各鄉以黨委、政府名義,向在外工作人員及外出務工人員寄發信函,利用工商協會動員工商業主積極出資修路。燕山鄉籍的寧波東海艦隊獨立師政委方繼尤看到鄉上的公開信後,立即回電並給予1萬元的現金支持。西安打工的八廟鄉村民嶽小權,除投勞外再捐資5000元修建油路。三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積極爭取交通專項資金、以工代賑資金、扶貧資金用於農村公路建設。縣財政設立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專户,積極推行“以獎代補”,彌補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的不足。

(四)強化建設管理。通過嚴把“三道關口”,一是嚴把規劃設計關。全縣農村公路由縣交通局嚴格四級公路標準統一勘測和編制規劃,報縣人民政府、市交通局核准後實施。二是嚴把施工材料關。對水泥、石灰、瀝青等外購材料,憑出廠合格單提取樣品,由市公路工程檢測中心檢驗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三是嚴把工程技術和造價關。堅持合理造價和工期,嚴格基本建設程序,按技術規範施工作業。逗硬堅持項目業主法人制、設計使用年限終身制、社會公開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建立起“交通行業指導,社會質量監理,村民代表監督,施工單位自檢”的質量保障體系,確保建設質量,促進農村公路建設健康發展。

幾點體會

第一,堅持民主決策,是搞好農村公路建設的前提。農村税費改革後,投入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村公路建設的瓶頸。只有充分利用“一事一議,村民自治”,把老百姓組織起來,通過羣眾自己對是否同意修建農村公路、對人平該籌多少錢、投多少勞以及對選擇招投標單位等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核心問題進行決策,形成投資投勞決議,變“政府要我修路”為“我要修路”。實踐證明,羣眾自己決策要辦的事,他們是有積極性的。金盆鄉金盆村3天時間羣眾就交了油路集資款1萬多元。沙河片區通鄉油路路基改造過程中,高塔鄉紅廟村500多名修路民工每天往返40多公里,中午在工地上嚼方便麪,喝山泉水,確保按期按質按量完成了改造任務。

第二,堅持民主管理,是搞好農村公路建設的關鍵。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各鄉都成立了農村公路建設民主管理小組,由每個村召開村民大會推選一名熱心公益事業、懂管理、會算賬、責任心強的村民代表行使管理職權。一是加強建設資金管理。各鄉在信用社開設了農村公路建設集資專户,使用加蓋鄉人民政府公章、鄉長私章以及民主管理小組組長簽字的專用收據,由老百姓自覺到鄉信用社交款。凡1000元以上的工程費開支,必須經民主管理小組審核後,方能入賬,確保每一項資金都用在刀刃上。二是加強羣眾投資投勞任務分配管理。主要是分配使用好改造路基工程羣眾的投資投勞。各鄉由民主管理小組核算好工程量,並按工程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將改造任務公平、合理地分到村社和農户。三是加強工程材料管理。

民主管理小組全程參與工程材料的購買、運輸,並負責按工程實際用量和進度進行核發,建立起嚴格的出入庫專賬,嚴防工程物資“跑冒滴漏”。

第三,堅持民主監督,是搞好農村公路建設的保證。一是嚴格工程造價監督。整個投標過程中都始終吸納羣眾代表參與,每個鄉都有3-5名村民代表參加了對投標單位的邀請,對投標單位的資格審查、參加正式開標會以及與中標單位籤合同等。沙河至大河通鄉油路建設通過招投標,共比預算價節約工程款34.6萬元。二是嚴格資金使用監督。對建設管理費嚴格控制在工程總預算範圍以內,管理費開支必須經民主監督小組審核,嚴禁超標支付;對籌資額度、用了多少、用在何處,一律張榜公佈,公開接受人民羣眾監督,防止將修路資金挪作他用。三是嚴格工程質量監督。

工程施工每一環節都由交通部門進行技術指導,由監理公司進行工程監理,各村村民代表全程監督。凡是未按圖施工、未按程序施工、質量達不到要求的,一律停工、返工,直至合格為止。四是嚴格工程竣工驗收決算監督。民主監督小組全程參與工程竣工驗收決算,審計、監察部門加強對工程建設費用的監督,增加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使用透明度。五是嚴格施工安全監督。鄉、村、社、農户層層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每個村確定1名安全巡察員,重點加強對爆破物資、實施爆破以及施工作業監督,確保施工安全。

【第15篇】農村文化建設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家庭經濟實力迅速增強,農村對精神文化活動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儘管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逐年加大,但還是滿足不了農民脱貧致富之後對文化生活需求增長變化的需求。出現了農民口袋裏票子多了,而腦袋裏信仰少了的普遍現象。

我區農村地處城郊結合部,農民的思想更開放,見識更多,經濟條件更好,從而他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通過文化宣傳教育引導農民的任務也越重要,難度也越大,但中華民族的一些優良傳統隨着農村的發展卻在逐步消失,這與農村文化建設相對滯後不無關係。

如今農民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與生產生活相結合的需求。

雖然我區農民可以接觸到很多文化活動內容,但是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文化活動內容更感興趣,例如種植、養殖技術和勞動技能的輸送等。

二是對文化生活多樣性的需求。

除純粹的娛樂性文化活動外,我區農民對健身類的文化體育活動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很多農民也認識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於缺少健身場所和設施的限制,其想要更豐富健康的業餘生活的要求難以得到滿足,使其只能陷於牌桌。

三是對講身邊人説身邊事的文藝節目的需求。

現在各類媒體宣傳的先進典型不少,但農民認為那些人和事離自己太遠,無法引起其內心的共鳴,受教育程度不深。他們更感興趣的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如果能以區直各部門每年評選的各類先進典型事蹟為原材料,編排一些文藝節目送到農村則更易於與我區農民進行思想上的溝通、交流,得到他們的認可,宣傳教育效果也會更好。

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文化設施陳舊單一,文化陣地逐漸喪失。

現在各鄉級的文化設施主要有廣播站和室外體育場。廣播站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品,且多數陳舊、老化,室外體育場也僅有籃球場。由於缺少維護各種設施嚴重損壞。村級除近兩年個別村新添一些文體設施外,其餘村也僅有廣播,且由於設備老化基本癱瘓,鄉、村廣播這一曾經的宣傳主力逐漸喪失陣地。

二、文化工作人才缺乏,文化傳播鏈脱節。

鄉廣播站有站所事業編制,每鄉有1—3個,有的還超編1—2人,但真正幹文化工作的最多不過1人,且是兼職。文化站有文藝特長的人很少,更沒有相關培訓。真正具備文化工作素質和熱情的人是招不進、留不住。隨着取消農業税,沒有了村提留,村級廣播員也因經費文體而流失。

三、文化工作經費不足,相關工作難以規模開展。

文化工作是一項費力費錢,需要長期堅持投入但見效緩慢的事業。由於以前經費投入不夠,農村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員工資偏低,文化設施得不到更新補充,導致農村文化建設進程停滯甚至倒退。

1、大力扶持主流宣教媒介。

一是建好鄉村廣播站,恢復鄉、村兩級的主要宣傳渠道。堅持定時開機制度,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農業科技知識和商業信息,彌補現在羣眾現場開會難的缺失。

二是造一支高素質的文化隊伍,參與市場競爭送戲下村。

三是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補充文化設施,公開招考一批文藝專業人員,財政給鄉鎮列支專項文化工作經費。

2、引導培育羣眾文藝團體。

一是發掘保護好傳統的文藝項目。如漁鼓、舞龍、舞獅等。

二是引導好農民的自主文體隊伍。如軍樂隊、腰鼓隊、秧歌隊、排球隊、歌舞團。

3、加速開闢一批農村文化活動場所。相關部門應大力爭取上級計劃,全面推開村級圖書室建設。科學規劃布點,建設一批農民文體活動場地,配齊籃球、排球等設施。各鄉鎮、村間開展文體賽事活動,營造氛圍,形成習慣,把農民從麻將桌前引向圖書室、體育場,這樣既鍛鍊了身體素質,提高村民素質,更有利於我國社會主義和諧事業的偉大進程。

農村文化建設現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