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現狀的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5W

農村現狀的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現狀的調研報告

6月20日至26日,在市政協副主席李世秀的帶領下,市政協文教衞體委組織部分政協常委及委員就我市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現狀進行調研。調研採取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調研組在聽取市教育局彙報後,選擇了具有較強代表性的了中線樂園鄉、北線南陽鄉、南線範鎮三個鄉鎮中國小進行調研,廣泛聽取了學校、部分教師代表、及當地鄉村幹部意見。這次調研主要是摸清目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現狀,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我市對農村義務教育決策時提供參考意見。調查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教師數量:目前我市農村共有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國中11所,完小30所(其中中心國小20所),村小及教學點42個,初小77所。在校學生34515人,教師數2592人,其中國小1693人,國中899人,因病請假22人,借調到其他行業工作的3人。另有年高體弱教師(男55歲、女50歲以上)100多人不能勝任教學工作。

【第2篇】關於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及對策反思

課堂無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充分發揮課堂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是當前教育中不可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但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如何呢?

一、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根據調查者的知識水準、教學水平、教學經驗和對教學觀點及教學風格的粗淺認識,適用直觀判斷的方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對所調查的課大致分類如下:

3、就教師提供給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機會的角度而言:語文課堂教學存在三多三少。即:全班統一學習的機會多,學生個人獨立學習的機會少;接受學習的機會多,表達學習的機會少;水平高的學生主動參與機會多,水平低的學生主動參與機會少。通過對學生的問卷分析,就語文課而言:有20%左右的學生能有機會參與分析課文全過程,有48%左右的學生只能部分地參與分析全篇課文,還有32%左右的學生長期得不到獨立分析課文的機會。在對學生問及你班語數課的上課狀況是怎樣的?選答教師講,學生聽或記筆記狀況的學生佔52%;選答教師主講,學生多數能夠參與答問狀況的學生佔39%;選答教師主講,學生多數能參與課堂小組討論狀況的學生佔9%。

4、就課堂教學縱向程序的每一環節,每一步驟中教師和學生相互聯繫的方式而言:教師一般面向全體學生提問,幾個思維較快的學生隨口口答,只要有一人説對了,教師便重複一遍,接着便在黑板上寫出答案。如果學生回答不上,教師就自問自答的佔總調查課時的80%。

5、就教師教學的終極目的而言:教學生學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師佔84%,教學生學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同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師佔12%,傳授知識,培養自學能力,培養集體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教師佔7%。

6、就學生是否願意主動參與教學而言:願意積極參與教學的學生佔77.4%,不願意積極參與教學的學生佔22.6%。

二、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上述幾方面的調查情況表明:農村中學近76%的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不高,教學效果令人擔憂,較難適應現今素質教育的要求。造成初、高中教學尤其是學生學習思維,學習方法的脱節,導致學生高中段學習潛力不足或不能正常發揮,致使中學教育質量較難提升。造成此種現狀的原因很多,單就課堂所反映的現象而言,分析如下:

1、課堂教學容量不合理。有的教學密度太大,課堂節奏太快,學生接受不了,甚至不知所云;有的教學容量不當,從七年級起就一味地瞄準會考,盲目加大深度、難度,甚至無限拓寬知識,超過學科教學大綱的要求。

2、部分教師的惰性心理導致教學方法陳舊。由於這些教師缺乏進取精神對教改的新成果抱輕視態度而不學習教學效果顯著的優秀教師的教學法,不管教材的變化,不顧問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願望和學習需要,或照書所講,一板一眼生怕學生少了什麼似的滿堂灌,學生不感興趣,聽不進去或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不去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他們發現問題,探索新知識的潛能,致使課堂紀律亂,學生厭學。

3、教學方法單一粗暴,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個別的教師對學生動輒訓斥、挖苦、諷刺、甚至體罰。

4、不能正確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看法。隨意中斷學生的發言,對學生缺乏及時的鼓勵,造成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畏懼感而不是敬重感,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學生的人格的得不到尊重,個性得不到張揚,思維得不到發展。

5、課堂上教師對待學生缺乏公平。偏愛優生,討厭差生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教師抽問,中上等生回答佔多數,公開課中的抽問,更與差生無緣。

6、缺乏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姿態。

7、批評學生時,不注意方式方法,不尊重學生的自我價值。部分教師嚴守師道尊嚴,課堂上只要求學生守紀,認真聽講,不許亂説亂動。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指責學生上課講話不動腦筋等上,浪費了教學時間,割裂了知識傳授的完整性,造成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係僵化,嚴重者導致教師自己也無法上課。

三、幾點對策

1、切實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的素質直接作用於課堂教學,直接反饋於教學質量。而教師素質的提高,又存在着一系列的誤區。

①、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一種學歷層次。

②、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一種授課能力。

③、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教師的解題思路。

④、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將現代媒體應用於課堂的能力。

⑤、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教師自身對特長的鑽研。

⑥、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良好品德的形成。

⑦、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博覽、博學。

⑧、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學生的考分情況。

⑨、教師的素質狀況就是著書立説的能力。

以上這些教師素質自我提高的誤區,對傳道、受業解惑不能説沒有好處。但提高教師素質必須要注意其全面性、滲透性;必須要注意其深度、廣度以及教師自身對學生的影響,而不能顧此及彼。因此,再切實提高教師素質方面,最重要的是其綜合素質、創新素質。為此,對在崗教師,上級主管部門應根據各層次,各年齡段,各學科教師的實際情況加強其教材、教法、教學組織、教學技能等的定期測試,並逐漸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獎懲逗硬的制度,促使其教師具有較強的大綱意識教材意識好課意識因材施教意識等現代教育教學觀念,而不是流於一種形式,更不是流於一種內容。

2、改進語文課堂管理的辦法

①端正對學生的態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學生的主體參與是一切教育改革都必須經過的一個環節,不管怎麼樣的教育,只要它視學生髮展為己任,就必須提倡學生的主體參與,尊重學生的求學權力,尊重學生健康的個性發展,體現師生平等原則,用理性感化學生,增進情感交流。

②有創造性組織課堂的能力,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的策略千百萬化,它也必須通過學的策略體現效果。因此,必須從學生角度考慮學生髮展的教學策略,根據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使學生逐步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既重視知識的工具功能,又重視知識的精神功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發展。

③分層次要求,讓學生全面參與,做好角色定位。

④制定一套有效管理課堂教學的方法,使課堂教學納入真正的制度化,量化管理。

3、抓好學段銜接

注意教學方法、學習思維的銜接。正確處理好知識銜接。這兩者中,其教法、思維的銜接又最為重要。為此,應大膽改革現有的中國小領導的管理制度,實行一定程度的垂直管理制度。

4、增強教師的吸引力

①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為人師表。

②教師要有淵博的學識和較強的教學能力,對學生有知識上的征服力。

③教師要有良好的品格,樹立人和的教育觀點, 對學生產生有益的人格影響。

【第3篇】農村國小生數學自主學習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瞭解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現狀。

二、調查方法及時間: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抽樣調查。調查時間是2022年7月。

三、調查對象及範圍:

我校四.五.六年級學生,收回有效問卷30份。

四、調查情況:

問卷共設置了十五個問題,從調查可以看出:

1、從問題2.3看出,80﹪的學生對數學興趣很高,80﹪學生偶爾有自主學習的習慣。

2、從問題4看出,55﹪的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有主動預習的習慣,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是很理想。

3、從問題5可以看出,30﹪的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能自發地對所要學的內容思考並提出問題,70﹪的學生偶爾能提出問題。 由此可見自主思考學習的同學很少。

4、從問題6可以看出,20﹪的學生預習方法是弄懂新知,劃出不懂得問題,70﹪的學生是掌握有關的知識,10﹪的學生知識看一看書。

5、從問題8和9可以看出,80﹪的學生在學完新知識後習慣性的總結,有80﹪學生在上課時習慣於記錄筆記。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6、從問題10可以看出,60﹪能積極主動地找同學、老師加以解決。40﹪的學生是有時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識能主動詢問老師及同學,給人的感覺是學生多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要靠自己認真思考,多動腦筋,積極嘗試,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7、從問題11可以看出,有70﹪的學生對完成數學作業積極性很高,一般佔30﹪。

8、從問題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業都是在完成任務草草了事,自覺完成作業的只佔30﹪,由此可見學生的自覺學習很不理想。

9、從問題14可以看出,極少的一部分學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大部分同學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依靠於老師的講授。

調查結論

從問卷可以看出通過調查認識到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還需進一步培養,要充分激發學生主人翁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的讓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研究,循序漸進地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第4篇】關於農村國中生課外閲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背景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新課改下的課堂要求學生要具備創新的理念、合作的意識和探究的能力。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説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可見,課外閲讀是中學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有益的延伸和補充。它對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閲讀還能促進學生寫作技能和寫作水平的提高,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然而,不少學生將大部分課餘時間花在看電視、玩電子遊戲上,放棄了課外閲讀。

二、調查的目的

1、落實更有效的課外閲讀計劃。

新課程改革明確規定國中生要實施教材、讀本、課外這三大層次的閲讀,課外閲讀怎樣落實尚未引起注意。因此想通過這次調查,瞭解課外閲讀中存在的問題,引起大家的注意,使課外閲讀能夠切實開展起來。

2、尋求更合理的課外閲讀書目。

新大綱推薦的課外閲讀書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確實有值得商討的地方。如:新大綱推薦的書目中中學生感興趣的比較少;新大綱推薦的書目只注重對青少年學生文學鑑賞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未涉及文化、歷史、哲學、思想、科學等方面的名著,因而限制了中學生的語文閲讀視野;新大綱未推薦當代的優秀的文學作品,無法最大限度的激活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為此想通過這次調查瞭解中學生究竟喜歡讀什麼樣的書,開展書目研究,最終為學生拿出一份更合理的書目。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本次調查隨機選擇了我市部分農村國中學校的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學生共計475人,以確保抽樣調查結果的合理、準確、科學、可信。

(二)課題組成員在課題總負責人朱傑老師的組織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共同討論、分析,最終確定了“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閲讀現狀的問卷”(問卷詳見附件1),在問卷調查裏,我們主要從閲讀內容、閲讀時間、閲讀目的、閲讀途徑、閲讀動因、閲讀態度、閲讀氛圍以及對新大綱的閲讀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475名不同年級的農村學生接受調查,通過本次課外閲讀情況調查,筆者發現我市農村國中學校的課外閲讀活動開展的很不理想。調查結果如下:

a b c d e f

1 20.83 35.42 10.42 6.25 4.17 22.92

2 4.17 4.17 27.08 64.58

3 20.83 37.5 16.67 25

4 8.33 39.58 29.17 22.92

5 47.92 37.5 4.17 10.42

6 20.83 10.42 35.42 33.33

7 2.08 10.42 87.5

8 25 12.5 62.5

9 45.83 18.75 10.42 25

10 4.17 10.42 37.5 27.08 16.67

11 22.92 37.5 31.25 8.33

12 6.25 31.25 62.5

13 33.33 54.17 12.5

我們對問卷進行進行細緻地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從閲讀的內容來看

喜歡看科技書的人數佔35.42%,超過了其他類型的人數,其次為文學名著,佔20.83%,還有部分學生的閲讀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麼看什麼”,佔22.92%。

(二)從閲讀的目的來看

有39.58%同學認為可以增長見識,有22.92%的同學認為是學會做人和處世,只有8.33%的同學認為是提高語文水平,更有29.17%的同學認為是休閒娛樂。可見,學生對課外閲讀雖然持肯定態度,但閲讀目的還不太明確,在“對自己的建議”一欄紛紛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課外書”。

(三)從閲讀的時間來看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平均每週閲讀3小時以上的只有25%,16.67%的學生平均每週閲讀2小時以上,37.5%的學生平均每週閲讀1-2小時,甚至還有20.83%的學生每週閲讀時間不足1小時。究其主要原因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對老師的建議”一欄中提出要求老師少佈置作業,多留些時間讓他們看課外書,這一原因無論是農村學生還是城市學生都是普通存在的,雖是已實施了新教材,但新課程理念並未真正得以貫徹,學校為求升學率,貫徹的還是應試教育,最終我們還是靠考試分數定乾坤。

(四)從閲讀的途徑來看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購買和借閲是農村國中學生閲讀的主要途徑,分別佔47.92%和37.5%,而通過租和網絡獲取閲讀資源的僅僅佔4.17%和10.42%。可見,農村國中學生閲讀途徑較為單一,特別是網絡等新時代閲讀手段沒有得到充分應用。然而,由於農村國中學生家庭經濟狀況不佳,許多家庭很少給學生購買課外書籍,同時城裏學校都有閲覽室、資料室、圖書室,均有豐富的藏書,而農村國中沒有這些設施,有些學校雖有這些些但藏書也很少或者比較過時,而且更多的只是一種形象工程,並沒有真正對學生開放,這造成學生閲讀資源嚴重匱乏,無法滿足學生的閲讀需求。許多學生在“對家長的建議”一欄中希望家長能支持孩子購買課外書,能給自己多買課外書;“對學校的建議”一欄則希望能購買一些名著或者適合國中生閲讀的書籍。

(五)從閲讀內容來看

對於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閲讀過的學生佔的比例較高,但在師生交談中,我們瞭解到,其實,對於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瞭解。此外,對於一些外國作家(除童話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閲讀過,如斯威夫特、羅曼•羅蘭、海明威,閲讀過的學生所佔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見,學生的閲讀面較為狹窄,閲讀的深度也不夠。

(六)從閲讀的態度來看

有4.17%的學生討厭讀書,有10.42%的學生保持無所謂的態度,有37.5%的學生有點喜歡,有27.08%的學生比較喜歡,只有16.67%的學生非常喜歡。由此可以看出:積極主動進行課外閲讀的比例不太高,較多的只是“偶爾讀讀”;一半以上學生沒有經常性的課外閲讀活動,這對語文教學是一個極不利的因素。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合理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課外閲讀,使“經常讀”的人數不斷擴大,這應該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益的重要方法。

(七)從閲讀的氛圍來看

對於身邊讀書很多的人佔22.92%,身邊一般的讀書習慣的人佔37.5%,身邊很少讀書的人佔31.25%,幾乎不讀書的佔8.33%。父母的閲讀行為及態度對孩子有榜樣祕激勵作用,影響孩子的成就定向。調查發現,在閲讀新課程標準規定的10部課外閲讀推薦篇目中,父母“很喜歡或經常看書”者,人均閲讀4.4部,而父母“很少或幾乎不看書”者,人均閲讀3.5部,不同性別、年級都反映出大致相同的情況。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看到父母常常抽出一點時間閲讀,他們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感到閲讀的重要並效仿父母的做法。父母參與閲讀,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在支持他的閲讀行為,可以與父母溝通,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提高提高效果。有關研究表明:父母把材料讀給孩子聽以及給孩子提供閲讀材料都影響孩子閲讀能力提高。

五、結論

第一、經過研究調查所得到的數據,我認為重新制定一份適合現階段國中學生閲讀需要的閲讀書目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調查結果分析研究我認為提供給國中生的閲讀書目應具備以下特點:

1、擴大學生閲讀的知識面。從橫的角度看,不應侷限在文學作品內,文史類、社會科學類、科普類等也應涉及。從縱的角度看所選作品不應侷限在古代、近代作品上,當代優秀的暢銷書也應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力求培養綜合的適合當代的人才。

2、推薦書目數量應增加,以使學生有較大選擇空間。

3、所推薦的書目應最大限度符合學生的心理,做到通俗易懂、充滿興趣、有吸引力。

4、推薦的書目可分年級制定:應注意各個年級的閲讀書目在數量和深度上有所區別。

第二、由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看出當前課外閲讀指導工作基本上沒人去做,因此,希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能把中學生課外閲讀真正納入語文教學範疇,通過課型、考核評價等手段把這一活動做實、做活,力爭收到良好效果。如任課教師可採取每週開設一節課外閲讀課,閲讀書籍後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學生之間開展閲讀交流活動,課前2分鐘簡介近期所讀的書等方法來實現。

六、幾點建議

(一)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源自於合適的閲讀內容和恰當的方式方法,在閲讀內容上,教師要做有心人,及時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儘可能符合學生特點的讀物推薦給學生,激發學生的閲讀慾望,交給學生打開知識之門的鑰匙,培養學生自主性課外閲讀的良好習慣,使之能在書海暢遊。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1、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創設良好的閲讀氛圍

我們可以利用班會、黑板報、牆報等形式,宣傳課外閲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創設良好的課外閲讀氛圍。在全校師生會議和家長會上,使全校師生及家長明白課外閲讀的重要意義;在黑板右側或教室內等處寫一些有關課外閲讀的名言警句或激勵性語言,如:“課外書,你永遠的朋友”,“你想成為知識淵博的人嗎?請參加課外閲讀”,“從小愛讀書,一生都幸福”,“知識海洋,讓你幸福徜徉”;在教室、走廊、樓梯處張貼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的畫像,如文學家高爾基,偉大領袖毛澤東,大作家老舍、葉聖陶、冰心等;開展以課外閲讀為主題的班團課等,通過各種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閲讀氛圍,激勵學生熱愛書籍。

2、建立班級讀書角,豐富閲讀資源

農村國中辦學條件相對較為滯後,許多學校沒有圖書室或者圖書室藏書較少,學生家庭中藏書量也極為有限,閲讀資源匱乏。我們可以以班級為單位設立讀書角,圖書的來源可以讓老師學生捐獻,捐獻圖書者即可成為讀書角的成員,享受每週向圖書角借閲圖書的權利,每班確立一名圖書管理員,管理本班圖書的借閲情況,這樣,創設了資源共享的平台,豐富了閲讀資源。

3、組織系列活動,形成閲讀浪潮

學校可以確定讀書主題,定期舉辦朗誦、演講、講故事比賽,或舉辦讀書報告會,交流讀書所得或感受,或舉辦展示會,展示課外閲讀成果,或開展讀書徵文活動等,各項活動,我們均設立獎項,並進行張榜公佈。在有趣、豐富的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課外閲讀的樂趣。激勵學生參與閲讀的的興趣,形成課外閲讀的浪潮。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學生擁有了想讀書、愛讀書的衝動,一旦擁有了這一課外閲讀的內在驅動力,學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閲讀中去,真正體味課外閲讀所帶來的成功體驗。

(二)提高學生課外閲讀意識

課外閲讀能讓學生接受和積累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的知識,能理解、掌握前人的成果,為寫作奠定基礎,積累素材,積澱語言,更重要的能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三)轉變家長、教師的閲讀理念

如今,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很多家長過多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他們過多的追求分數,認為孩子課外讀一些小説浪費了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不允許他們讀名著,經濟上不作支持。農村家長雖文化程度不高,但也應該為孩子的課外閲讀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多給孩子買些課外書,多陪孩子一起學習,讓孩子當自己的老師,在珠學習中閲讀興趣。

(四)加強課外閲讀指導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讓學生正確地掌握課外閲讀的方法,才能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課外閲讀才有效率,才有收穫。

1、做好課外閲讀的推薦工作

“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好老師”,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在課外閲讀大都帶有隨意性和消遣欣賞性,作為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做好讀物推薦工作。我們主要以單元為板塊,在課內搭建課外閲讀的平台,根據單元主題為學生推薦同一主題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為學生推薦相關網站。

2、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要想避免學生盲目、隨意性閲讀,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和效能,我們必須教給學生課外閲讀方法。

(1)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在開展課外閲讀時,要求學生注意把好詞佳句、精彩片斷分門別類地記下來,形式可以一拘一格,教師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檢查學生讀書筆記,瞭解學生閲讀書籍的內容、種類、數量,並指出筆記的優缺點,明確努力方向。

(2)鼓勵學生讀寫結合

讀與寫有機結合,其目的在於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鞏固課外閲讀成果,提高閲讀質量,在閲讀能力提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寫作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續寫、仿寫、改寫、擴寫、評論等都可以採用,並臭味相投向省市縣各級刊物及校刊投稿,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五)注重課外閲讀評價

課外閲讀評價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必須把評價貫穿於學生整個閲讀過程中,提高閲讀實效。評價的內容及其方式都可以多種多樣,如圍繞課外閲讀開展的各類活動讀書筆記記錄情況以及閲讀成長卡都可以納入評價機制,並注重教師、學生自我及相互間評價相結合,課內、課外評價相結合,分學段目標達成與綜合評價相結合,還可以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當然我們也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此外,我們可以在測試中融入課外閲讀,如我們可以出題:“你最喜歡的一本課外名著是什麼?你最喜歡裏面哪一個人物?説説理由”,這樣可以促使學生認真閲讀,提高閲讀實效。

總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承擔起責任,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閲讀環境,使我們的學生自覺閲讀主,樂於閲讀,那麼我們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會得到大大的提高。

附件1

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閲讀現狀問卷的調查

學校 年級 姓名

同學們:你喜歡看語文課外書嗎?請認真如實地回答下列問題好嗎?

一、不定項選擇題

1、你平時喜歡閲讀的課外書是( )

a、文學名著 b、科技類書籍 c、卡通、漫畫、言情、武俠小説 d、報紙雜誌 e、教材輔導讀物 f、有什麼看什麼

2、你閲讀課外書的時間一般是( )

a、課間 b、放學後 c、節假日 d、有時間就看

3、你一週內大概看多長時間的課外書?( )

a、1小時之內 b、1-2小時 c、2-3小時 d、3小時以上

4、你閲讀課外書的目的是( )

a、提高語文水平b、增長見識 c、休閒娛樂 d、學會做人和處世

5、你閲讀的課外書來源於( )

a、購買 b、借 c、租 d、網絡

6、你認為我校的課外閲讀活動開展的如何( )

a、好 b、較好 c、一般 d、差

7、你進行課外閲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a、父母的要求 b、學習的需要 c、個人的愛好

8、你通常採用的課外閲讀的方法是什麼( )

a、略讀 b、精讀 c、上述兩者相結合

9、你閲讀的主要場所在哪兒( )

a、學校 b、家庭 c、書店 d、其他

10、對於開展課外閲讀,你的態度怎樣( )

a、討厭 b、無所謂 c、有點喜歡 d、比較喜歡 e、非常喜歡

11、你身邊喜歡並自覺閲讀課外書籍的人數怎樣( )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d、幾乎沒有

12、新課程標準對中學生課外閲讀的要求你是否瞭解( )

a、瞭解 b、基本瞭解 c、不瞭解

13、你知道中學生課外必讀哪些名著嗎( )

a、知道 b、有一些知道 c、不知道

二、問答

1、你課外讀過哪些作家的作品?

2、你對語文課外閲讀有哪些看法、意見或建議?請按以下幾方面填寫。

對學校:

對老師:

對家長:

對自己:

【第5篇】關於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

調查對象:吐魯番市勝金鄉漢回學校語文教研組及全體國小生

調查時間:200×年×月

調查目的:

課外閲讀課程的建設進程,經過五年來的努力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學生的讀書興趣得到了有效的激發,大部分學生養成了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以及做讀書筆記和日記的習慣;課外閲讀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為學生的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明顯增強,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但在這一建設進程中,客觀上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關於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200×年×月

調查內容: 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

調查單位: 吐魯番市勝金鄉漢回學校

調查人: 劉建飛

長期以來,國小語文教學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誤區,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講得辛苦、學生學得淺薄。薄薄的一本語文教科書被我們的語文教師視為“聖經”,前後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學生的語文能力還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困擾着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經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閲讀面窄、知識儲備少是影響國小生語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調查目標

1、學生課外閲讀書籍的擁有量以及課外閲讀知識的儲備情況;

2、師生對學校開設語文課外閲讀課的認識;

3、學生課外閲讀方法的掌握情況;

4、語文課外閲讀課課堂教學實施情況;

5、語文課外閲讀課的作用。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主要是學生的課外閲讀書籍的擁有量、學生所閲讀的課外書籍以及讀後所受到的啟發和閲讀評價等。問卷調查在吐魯番市勝金鄉中心國小進行,共發問卷170份,回收有效問卷165份,有效率達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口頭詢問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三次師生座談會。座談會涉及到課外閲讀的書籍、內容,還有課外閲讀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師對開展課外閲讀的態度等,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師生座談結果顯示,課外閲讀課程的建設進程,經過五年來的努力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學生的讀書興趣得到了有效的激發,大部分學生養成了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以及做讀書筆記和日記的習慣;課外閲讀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為學生的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明顯增強,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

但在這一建設進程中,客觀上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農村國小課外閲讀教學的窘境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普遍陳舊,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較深,教學中“題海戰役”擠去了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學生的課外閲讀大多處於“自流”狀態,不少學生無書可讀,也沒有時間讀書。國小生的語文閲讀量、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教師“滿堂灌”的課堂教學策略、課外作業的“題海戰役”使學生飽嘗語文學習的乏味與無趣;部分教師也認為讓學生讀大量的書既浪費時間,而且“收效甚微”。為應付方方面面的考試,強迫學生死記硬背,背誦大量的優秀作文。調查結果顯示,中高年級學生基本人手一冊《優秀作文選》,擁有率高達98.2%。大量機械重複的背誦任務,使國小生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從而扼殺了他們廣博閲讀課外書籍的積極性,他們不再將讀書當作一種快樂,而是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

(二)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的“瓶頸”問題

2 、厭讀。由於農村學生受家庭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好多學生看書積極性不高。不少學生家長認為“讀書不如做題”。雖然老師也強調要求學生多看課外書,但他們缺乏良好的閲讀習慣和方法,對有限的圖書也僅僅是囫圇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課外閲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家校聯手,為學生推介中外優秀兒童讀物

英國詩人柯勒律治告訴我們,閲讀者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這樣才能“像挖寶礦的礦工,把礦渣甩在一邊,只揀純淨的寶石”。

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原有閲讀教學中的諸多薄弱環節,學生的課外閲讀水平明顯不平衡。通過召開家長會,將課外閲讀書目及具體要求印發給各位家長,提醒家長為孩子購買圖書,建立家庭書櫥,督促孩子讀書,檢查讀書情況,鼓勵他們為孩子的長遠發展做智力投資,為孩子的終生髮展奠定厚實的人文基礎。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則,根據市教研室對課外閲讀的總要求,以《課外美文》、《閲讀大綜合》、《國小閲讀》(素質教育小叢書)、《國小語文必背及精讀古詩文選》為藍本,結合學生實際,要求低年級着重閲讀《安徒生童話》、《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話》、《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側重培養想象能力;中年級着重閲讀《成語故事》、《兒童小百科》、《西遊記》等少兒故事、科技常識等,側重培養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級着重閲讀《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愛的教育》、《中華上下五千年》等比較通俗的古今中外歷史故事、名人傳記等,側重培養鑑賞評價能力。必讀書目及選讀書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點到面,既有階段性又儘量保持連貫性,使學生獲得系統、完整的知識的同時,又能逐漸鍛鍊和養成自學的能力。

(二)明確要求,拓寬課外閲讀的時空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課外閲讀應該是一種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需要,獨立自由地確定目標、選擇讀書、制訂計劃、控制進度,但教師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從時間上來説,每週設立一節閲讀指導課,一節課外閲讀課,基本上保證每天最少半小時閲讀。從指導內容上來説,主要有讀物的推薦選擇、月度序目指導、運用工具書指導、閲讀方法指導和閲讀筆記指導等。具體地説,第一、二學段應着重引導學生進行優美詞句的摘抄;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和講故事訓練,教給學生背誦方法並幫助學生選擇材料;第三學段教給學生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和講故事、寫好片斷賞析式的讀書筆記;指導學生如何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發表獨特見解;教給學生現場競技的技巧;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文章(或書籍),進行感情朗讀或複述;指導學生寫好讀書感。從指導方法上來説,要“明確讀的目標、掌握讀的層次、指導讀的方法、抓住讀的時機、變換讀的形式和完善讀的檢測”。

(三)以研促教,探索課外閲讀教學創新模式

課外閲讀不僅僅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過程,而且也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過程。指導學生課外閲讀應特別注意教給學生思考方法,把讀的過程變成思維加工的過程。學而不思則罔,思緣於疑,要培養學生自問、自讀、自答、邊讀邊思的質疑解難能力,運用工具書的能力以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能力。即要求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然後按問題有針對性地“自讀”文章的有關部分,以默讀為主,最後以口或筆自答。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灌輸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確處理“主體”與“主導”的關係,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摒棄傳統語文教學的條條框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閲讀的實踐過程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閲讀樂趣,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挑戰”意識(挑戰自我、挑戰同學、挑戰教師)和創新意識,帶領學生就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延伸、修改、重組、再創造,引導學生採取不同方式(上網、讀課外書、請教等)查閲資料,進行收集、加工,激發學生課前收集閲讀材料,課後依據課文內容拓展閲讀的積極性,為學生的課外閲讀鋪平道路。要“重視以點輻射,把聯繫課文的課外拓展閲讀作為一個新的知識增長點、情感深化點和技能鞏固擴展點。”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閲讀的時間和空間得到了解放,教師把花在多餘分析、討論、提問、機械練習上的時間省了下來,還給學生,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説一説,做一做,寫一寫,讓整個課堂活起來,讓全體學生動起來。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閲讀方法,努力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技能。如培養學生討論交流的能力、質疑問難的能力、預習的能力、自學的能力等,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閲讀技能,才能由過去傳統的接受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四)活化課程,充分發揮“小主人”作用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隻靠課堂就能學好的。所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能激活學生的閲讀興趣,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閲讀積累,鍛鍊語文能力。如:課前5分鐘演講,語文開心辭典,成語典故,巧接詩詞,名著導讀,讀書心得交流,讀書筆記展評,創編童話、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講述、競答、推薦、品評、交流、創編等活動中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使學生髮現不足,尋找差距,從而促進內需,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切實感受到閲讀是人生一大樂事。

此外,在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的過程中,儘量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及時輸出信息、運用知識,通過班級牆報、學校黑板、櫥窗、“紅領巾廣播站”,讓學生交流從課外閲讀中獲取的最新信息;召開“故事會”,讓學生講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氣憤”、“最精彩”、“最難忘”的故事;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讀書體會,相互交流,促進知識內化;舉行“賽詩會”,開展古詩接龍等豐富多彩的詩歌朗誦比賽;舉辦優秀讀書筆記展覽,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幾點建議

1、要創造性的開展課外閲讀活動。教師要“善於準確把握兒童的閲讀期待,激活他們的已有經驗,及時滿足他們的表現衝動,因勢利導,讓他們盡情地將自己的閲讀感受表露、溝通、碰撞,從而體驗到語言的張力、閲讀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感受課外閲讀的樂趣,增長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發展,全面提升語文素質。

2、對學生的課外閲讀要求要把握“適度原則”,謹防因為課外閲讀,人為地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尤其是讀書筆記的書寫,要“輕形式,重實效”。學生可寫、可摘、可畫、可剪、可貼,千萬不可因為“強調寫”挫傷學生的閲讀積極性;

3、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優化自身素質,提高指導能力。課外閲讀課程能否發揮最大成效關鍵在於教師。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大量閲讀,廣泛涉獵,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激活學生閲讀的“內部動機”,實現課外閲讀教學的“雙贏”。

總之,經過對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我發現閲讀面窄,知識儲備少是影響國小生語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國小生的語文閲讀量、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我認為課外閲讀應該是一中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需要,獨立自由的確立目標、選擇讀書、制訂計劃、控制進度,但教師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6篇】農村計劃生育工作現狀的調查報告

隨着人們文化素質提高,育齡羣眾的生育觀念有了明顯轉變,這給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減少了一定的壓力。但是我國農業人口占多數,而農村育齡人羣的文化素質總體水平偏低,受封建思想影響還很嚴重,因此計劃生育工作重點在農村。如何搞好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多少年來奔赴在最基

層的計劃生育工作者們,一直在努力探索,不斷完善,不斷創新,國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獎勵優惠政策,使得我們的工作更親情化,更有章可循了。但新形勢下又存在着部分育齡羣眾思想文化素質偏低與以人為本管理方式之間的矛盾、農村流出人口增多與各地協作管理不完善之間的矛盾,這些勢必影響農村計劃生育工作質量的提高,為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質量帶來新的難題。對此,提出以下建議:樹立政府的絕對權威,才能確保計劃生育這項基本國策的地位不動搖。強化利益導向,以吸引更多的羣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要嚴格依法行政,對違法生育人員要加大處理力度,增加違法生育人員的生育成本,達到教育警示的目的。要進一步完善考評機制,加大對誠信計生的考核,使人口出生統計更接近實際。

一、問題的提出

被稱之為天下第一難事的計劃生育工作在我國已開展了近半個世紀,所取得的成效顯著。隨着人們文化素質提高,育齡羣眾的生育觀念有了明顯轉變,這給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減少了一定的壓力。但是我國農業人口占多數,而農村育齡人羣的文化素質總體水平偏低,受封建思想影響還很嚴重,因此計劃生育工作重點在農村。如何搞好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多少年來奔赴在最基層的計劃生育工作者們,一直在努力探索,不斷完善,不斷創新,國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獎勵優惠政策,使得我們的工作更親情化,更有章可循了。但新形勢下又存在着部分育齡羣眾思想文化素質偏低與以人為本管理方式之間的矛盾、農村流出人口增多與各地協作管理不完善之間的矛盾,這些勢必影響農村計劃生育工作質量的提高,為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質量帶來新的難題。

作為廣東省的新塘村,它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現狀如何,有那些成功的經驗,為此,筆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社會調查。目的是為了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從而進一步在我國的計劃生育工作中更好的在農村開展工作。

二、調查內容、對象、時間和方法

(一)調查內容

新塘村計劃生育工作的現狀。

(二)調查對象

新塘村村民委員會幹部8人,村民代表30人。

(三)調查時間

3月下旬。

(四)調查方法

訪談法、文獻資料法。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新塘村實施計劃生育的措施

新塘村是本鎮最貧苦地區,但村民委員會相應國家政策,加大力度的的實施計劃生育措施。具體做法是:

1.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把宣傳教育融入生殖健康系列服務之中,通過在全村廣泛開展優生優育諮詢、節育技術服務、婦女病普查普治、孕期保健等系列服務,使廣大羣眾既掌握了相關知識,又享受到優質的生殖健康服務;把宣傳教育融入生產隊精神文明建設之中,通過開展建設小康生產隊、合格生產隊、文明生產隊、星級文明户、幸福文明家庭等活動,引導羣眾逐步建立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把宣傳教育融入羣眾脱貧致富奔小康之中,通過開展三結合等活動,幫助羣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把宣傳教育融入社會保障和優惠政策的落實之中,使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並依託多種載體,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着力營造濃厚的改革氛圍。

2.強化領導 落實責任

該鄉始終把計劃生育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速迅調整充實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經常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計劃生育工作,並將計劃生育目標任務分解到户、落實到人。

3.人員專職 幹部專用

4、制度鬥硬 獎懲分明

為把計劃生育工作落到實處,該村設立了計劃生育工作舉報制度,凡舉報計外懷孕1人,獎舉報對象人民幣100元,凡舉報違法生育1人,獎舉報對象人民幣300元。

(二)創建的主要成效

自全村通過上述措施的制定和落實,該村計劃生育工作有了展新的變化。

1. 村計劃生育幹部抓計劃生育工作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2.計生統計瞞、漏報現象基本杜絕

3.違法生育人數明顯下降。

4.全鄉計生幾項指標,符合生育率達95%以上,環情、孕情監測率達85%以上。

(三)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

隨着新農村建設步伐的邁進,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總體上保持了較快的發展,羣眾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城鄉結合更為密切。在這種新形勢下農村計劃生育工作正面臨着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從現狀來看,主要有以下表現:

一、工作難度偏大。計生工作

環境越來越複雜,羣眾的計劃生育觀念越來越淡薄,計生對象對現行法律、政策斷章取義,為我所用,只講權利不盡義務,絕大多數計生對象不願主動接受孕檢、上環、結紮、引流產和社會撫養費的徵收,甚至有的計生對象公然暴力對抗計生執法,陷於了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艱難局面。

三、獎勵扶助政策偏低。扶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計劃生育工作,但是與財政轉移支付的其他項目相比,計生扶助標準仍然偏低,如年滿60週歲的農村兩女户和獨生子女户每年獎勵只有720元,獨生子女傷殘扶助只有960元,獨生子女死亡扶助只有1200元,這些優惠政策對計生對象沒有很強的吸引力。一些農村符合政策生育户有的已經成為新的弱勢羣體,他們對今後的生活前景並不樂觀,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的傳統生育觀念沒有根本改變。

四、農村計劃生育管理服務隊伍較弱。一是對人員素質的要求。我市村級計生管理員基本上由村婦女主任兼任,文化程度在國中以上,但是隨着計劃生育內涵的豐富發展,對村級計生管理(服務)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宣傳國家的政策,還要懂法、懂生殖保健知識、懂諮詢隨訪、懂子女教育等等,現有水平遠遠跟不上羣眾的需求。二是對計生管理服務職業化的要求。隨着經濟的發展,絕大多數農村人口不再侷限於農耕,而是進

入各行各業,同樣我市村級計生管理(服務)員絕大多數在私企上班,她們只能利用休息時間來為羣眾服務,如果仍然按照計劃經濟時代的標準去要求她們放棄自己的工作來從事計生工作顯然是不合情理,而維持現有模式又滿足不了羣眾的需要,因此對計生管理服務工作提出了職業化的要求。

五、計劃生育行政執法難現象依然嚴重。近兩年,我市的社會撫養費徵收取得長足的進步,徵收到位率大幅度提高,但與法規條例規定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依法徵收社會撫養費的氛圍未形成,窮的徵不着、富的徵不足現象依然存在。

四、關係進一步推進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議

回顧近年來的創建實踐,深深體會到創建工作上級重視是根本,羣眾支持是基礎,經濟實力是關鍵。在推行計劃生育管理工作中新塘村也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1、要樹立政府權威。計劃生育工作從一定程度講具有強制性和約束力,政府和計生對象既是服務和被服務的關係,也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係。在計生對象不能自覺遵守政府制定的計生政策,而政府在做思想工作無果的情況下,必須體現政府的執行力,樹立政府的絕對權威,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計劃生育這項基本國策的地位不動搖。

2、要強化利益導向。從人對社會公共資源佔有的角度講,符合政策生育户為社會和政府是做出過貢獻的,全社會理應要對他們予以回報,這種回報要通過政府對符合政策生育户的關心和扶助得以體現。因此,要進一步提高獎勵扶助標準,獎扶標準要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現行生活水平同步,通過政府的獎勵扶助讓已經實行計劃生育的羣眾既感到光榮又得到實惠:以吸引更多的羣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

3、要嚴格依法行政。對計生工作人員要強化業務培訓和政策法規學習,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在查處計生案件中嚴格執法程序,做到依法管理,文明執法,始終堅持以宣傳教育為主,以思想工作為主,以優質服務為主。對違法生育人員要加大處理力度,增加違法生育人員的生育成本,達到教育警示的目的。

4、要完善考評機制。目前的計生工作考核方案軟件設分過多,沒有突出人口出生這個核心指標,調查的隨意性、機遇性也大,這樣很難反映出一個地方計生工作的真實水平,也影響考評結果的公正。因此,要進一步完善考評機制,加大對誠信計生的考核,使人口出生統計更接近實際。同時適當減少調查次數,省、市、縣調查儘量同步,讓基層用更多的時間來做基礎工作,提升計生工作水平。

在執行計劃生育工作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把關,認真細緻,公正透明,讓每一個計劃生育家庭都能夠享受到他們應享受的扶助與獎勵。從而以點帶面,為廣大育齡羣眾消除後顧之憂,引導他們轉變生育觀念,倡導新型生育文化,從而加快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和諧發展的步伐,從而實現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第7篇】對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水南鎮農村法律現狀的調查報告

——兼論新時期的農村法制建設

序言:

水南鎮位於贛州市的新城區,屬於贛州市新規劃的市政、辦公中心區,其所轄的4個村中既有土地被全部徵用、農民全部“洗腳上田做市民”的;也有部分土地被徵用,處於“半農村半城市”(即城鄉結合)局面的;還有離城市較遠,基本保持了傳統農村面貌的村莊。該鎮的現狀與新時期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的大部分農村發展的現狀是基本吻合的,即各地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民收入存在較大差距。以該鎮為個案,對它的法律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可以基本看到經過二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我國大部分農村在新時期的法制建設中所面臨的困惑和不足的,筆者自2022年7月隨同江西理工大學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重點隊在該鎮進行社會實踐起,不間斷地針對新時期農村的法律現狀和農民的法律意識等問題,對該鎮幹部及廣大農民兄弟進行了較長期的走訪、座談與問卷調查,從得來的資料中,筆者認為在當前我國農村的發展中,農村法制建設正面臨着經濟與法律相脱節、現代法律與傳統道德間相互存在裂痕、法治與人治傳統互相對立對峙、司法和行政貌離神合、法律宣傳欠缺力度、普法徒具形式等方面的現實困境,從而希望在以後的農村法制建設中能更多的關注到和走出這些困境,並針對個案農村所存在的這些現象,就新時期我國的農村法制建設提出了幾點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內容摘要:本文以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水南鎮為例,對當前農村法律狀況、農民法律意識狀況等進行了思考與分析,揭示出在當前我國農村的發展中,農村法制建設所面臨的經濟與法律的脱節、現代法律與傳統道德的裂痕、法治與人治傳統的對立、司法與行政的貌離神合、法律宣傳欠缺力度,普法徒具形式等方面的困境,並對加強農村法制建設,促進農民法律意識提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認為應在發展經濟、嚴格執法、人文執法;深入務實不懈地普法、誠信正確有效的執法;加快司法改革、實現與維護司法獨立;改良舊道德、建立新道德,在法律與道德間尋找契合點等方面做出努力。

關鍵詞:隱患;農村良好秩序;困境;出路

正文:

2022年的暑期,筆者有幸作為江西理工大學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重點隊的一員,在贛州市章貢區的水南鎮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一名法學科的學生,面對那些開始直面的農村社會現狀,筆者開始思考。也是從這次社會實踐開始,筆者針對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二十餘年後,各項事業都已獲得長足發展的新形勢下農村的法律現狀與農民的法律意識等,對水南鎮下轄的4個鄉村及各基層機關進行了較長期的走訪、座談與問卷調查。在調查結束後,筆者對那些材料進行了整理,整理之時,筆者的心情有些沉重。

我國目前有9億左右農民,這就意味着我們還有約3/4的國人生活在農村,因此,農村的穩定對於我國的發展異常重要,而穩定是要法律來做保障的。一直以來,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農民生活水平與素質也普遍不高,有些政策傳達到農村時也已經成了強弩之末,相對於被制度與法律時刻關注的城市而言,農村在其看似平靜的表面下有着太多的隱患。在今天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農村社會也正在發生着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的,在這場變革中,在這個新時期,特別是在黨中央極力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今天,農村的各項工作都在熱火朝天的開展的,而同時農村原先所隱藏着的各種問題也開始不斷暴露出來,農村基層幹部強行徵地、先富起來的農民在外重婚等報道時常見於報端,農村法律現狀令人擔憂亦可見一斑,法律在農村遭遇困境也開始展露其冰山一角,從筆者的調查數據上可以看到,在相對較富裕的章貢區水南鎮有約40%的農民對法律表示陌生,約25%的認為法律不可信,20%的認為在走投無路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會求助法律維護合法權益,只有15%的農民明確表示在切身利益遭受侵害時會主動利用法律武器。對法律的陌生使他們對身邊的制度產生了迷惑,有57%的農民認為村規民約就是法律,僅有43%的認為不是,且不説村規民約是否完全體現了締約者的真實意思,但這組數據卻真實的表明:農民對“法”的產生程序是陌生的。因為陌生,所以心存畏懼,所以難以接受。綜合筆者一個月內的社會調查和所見所聞所感,結合個人所學知識,“窺一斑而知全豹”,筆者認為法律在農村遭遇到困境:

困境之一:經濟與法律的脱節

相對於城市而言,當前農村的發展嚴重滯後。經濟上,整體貧困;精神上,極度貧乏。農民的生活節奏緩慢,思想上與外界接觸較少,原始的農耕方式依然盛行,而作為現代文明的法律則需要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經濟環境才能大展拳腳,落後的農業經濟決定了法律所倡導的法治觀念與人權觀念在農村將被抵制,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前大多農民只是單純的注重村委會的民主選舉,而忽視乃至漠視對村委會及其工作人員的民主監督。農民依然習慣着對權力的絕對服從,這些都是因為貧困落後的經濟。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只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能鑄就相應的健全完善的上層建築,作為上層建築之一的法律不能脱離經濟基礎而取得發展,儘管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但距離法律所需的實施環境尚還差着很大距離;同時多年的農村建設現實也讓我們看到,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與重視,由此可想而知作為高層次精神文明的法律文明,其在農村存在和發展是何等的舉步維艱。有資料顯示:離城市越近,交通越方便,經濟越多樣化,農民越富裕的鄉村,其村民的法律意識也相對較高,法治的進行也相對的較好。此次在對處於贛州新市區規劃中的南橋村和距城區約有5公里之遠的高樓村的調查走訪,也證實了這一觀點。落後鄉村更多的保留了小農經濟形式及其思想意識,雖然改革開放在一定程度上對它們造成了衝擊,但在短期內還無法從根本上消滅它們,而小農意識的狹隘與自私恰恰與法律所追求的追求自由平等是背道而馳、格格不入的。同時,落後的經濟所帶來的貧窮也導致了法律在鄉村傳播的艱難,在水南鎮最富裕的南橋村,筆者可以在村民家中看到村民所需要的一些單行法律規範,而在該鎮最為偏遠的高樓村,筆者即使在村委會也未能見到多少法律法規資料,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筆者認為,經濟上是否寬裕是個很大的因素,一個人只有手中有了“閒錢”,才可能會去考慮接受生存以外的事情。

困境之二:法律與傳統道德的裂縫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講究以禮立國、忠孝廉恥,由於教育水平的相對低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部分“傳統道德”在農村依然大有市場,封建禮教、宗族觀念等依然還是廣大農民判斷是非善惡的重要標準。筆者認為,有一個現實我們必須正視:在農村,由於缺乏“法治”的經濟基礎,法律進入農村和在農村的傳播更多地表現為蠻橫的移植和強制的灌輸。這樣被傳播的法律勢必是無法與農村實際完美結合,結果,“法律”不僅沒有給農村秩序和穩定,反而破壞了原有秩序,打破了原有平靜,帶來了人心惶惶。由於在農村已有千年的歷史,傳統道德和風俗習慣在意識上、表現上等與農民的素質水平、農村的現實環境相符合,農民反而更願意接受傳統道德、風俗習慣的管理約束,而不習慣於服從法律。從本次調查的數據上看,約52%的農民認為維護農村良好社會秩序的是道德,約有43%的農民認為應該是良好風俗,只有24%的農民明確表示是法律(數據是對走訪、問卷的結果統計所得,問卷允許多項選擇)。我們無意去怪罪農民,缺乏經濟基礎的法律在農村猶如無根之木,它難以讓人對它產生信仰(這裏面自然有普法不到位的因素,下文再述),而且在同一問題的解決上,農村傳統的道德倫理觀念似乎也比法律來得更切合實際,更深入人心,更合理有效。信守傳統道德的農民也更願意相信倫理常情,他們多是以人論事,而非以事論人,在他們的觀念裏,好人永遠是好人,壞人永遠是壞人。他們認為,一個人的好壞,一件事的是非,用道德倫理就能一下分清,根本就是與法律無關,在農民的宗族觀念裏,發生在家族、家庭內部的事都是“自己家裏頭的事”,無論家庭暴力還是族內奸情等都與外界沒有關係,那又怎麼需要外界力量的進入呢?!筆者在調查過程中曾有婦女這樣問道:我家老公喝醉了酒或者在外受了氣回來就打我,打我滿身是傷,但他後來會給我錢叫我醫療所看看,這算不算犯法啊? 在筆者告知她的,這是屬於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已經違反了《婚姻法》等法律,你可以去法庭或者婦聯請求幫助時,那些婦女往往表現出來的是“不可思議的表情”,他們認為:是自己的老公打了自己,而且已經給錢並叫去醫療所了,那還能是違法啊,還要去法庭啊。在農民的潛意識裏, “上法庭”、“打官司”不是一種維權的手段,而是一個罵名,誰動了就會被人説三道四,指手畫腳,丟家裏人、族內人的臉,甚至還可能要受到族規的懲罰。“私了”往往是廣大農民最願意做出的選擇,而這一選擇正是小農意識與傳統道德倫理觀念的結合,同時與“打官司”這一“公了”手段背道而馳的。在調查過程中筆者常常被人這麼問道:這樣的事要他多少錢才不虧呢?這樣的事我該不該付這麼多錢?面對這樣的問題,筆者往往無法坦蕩地作答。由此可見,與貧窮落後相伴而生的封建道德倫理觀念目前還殘存在我國的廣大農村,而此刻,它們也正在農村與現代法律意識相對峙,在兩者之間有一條深深的溝,它需要由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做基礎的相應思想來彌補。

困境之三:法治與人治傳統的對立

由於法律在農村的蒼白與無力,法治在農村的實行也是舉步維艱,在農村的傳統道德觀念中,人們更願意去信仰一尊神,尊崇與服從一個被神化了的人,説出這些話,筆者並不覺得他們很可笑,中國曆來是實行人治的,講究的是服從,歷史上的法律大多都是隻設定義務而極少設立權利,幾千年的傳統中,法律只是一個維護統治者統治秩序、保障“人治”的工具,而長期以來,法制在農村的立足點與着眼點都是如何加強管理,着重於法的政治統治功能,以實現有效統治為既定目標,而忽視其公共管理職能,將法律的權威牢牢地與“統治者”的德行與威信捆綁在一起,法律似乎忽視了“法律該維護農民權益”這一功效(近十年來相繼制定、修改頒佈實施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土地承包法》等涉農法規正在開始使這種局面大有扭轉),農民得不到政策法律的實惠,只會讓他們對政策法律產生厭倦情緒。同時國家多年來城鄉分治的做法和農業與非農業區別明顯的户籍制度,城市居民與農民待遇不同的傳統,也嚴重壓抑了農民的思想,閉塞了農民的視聽,這也使得農民對法律懷有失望情緒。而對權力充滿追逐與崇拜,表現為對行政的害怕和絕對服從,對領導的感恩戴德和頂禮膜拜。在農村總不缺乏這樣的場面,某户農民的冤屈被“平反”了,該農民往往會對過問過此案的幹部送這送那,甚至上門下跪感謝,他們認為是這個幹部個人幫助了他們,是這個幹部手中的權力拯救了他們,而非法律,同時有一點我們還必須認識到,人治社會並不總是產生“壞官”,它也會有“好官”,當他們握有權力的時候(人治的社會環境往往使他們的權力難以受到制約),通常能很好地造福百姓,懲惡揚善,超越法律,帶來更為良好的社會秩序,而且,他們那種依靠行政權力淨化社會風氣的行為所表現出的人格魅力,亦被老百姓所津津樂道,心悦誠服,五體投地,直至在心中昇華為神,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北宋時期的包拯與明朝嘉靖年間的海瑞了,他們都是生活在人治社會之中,但是他們做了老百姓所希望的事情,在乎並維護了老百姓的權益,這也就是民間為什麼對“包青天、海青天情懷”久久不能釋懷原因了,然而,人治下的穩定、秩序、公正、繁榮都是暫時的,要想保持長期穩定,就必須建立制度,實行法治。

困境之四:司法與行政的貌離神合

筆者在鄉村調查的過程中曾經遭遇過這樣的事情:當筆者在鄉村採取隨機聊天的方式進行調查時,每一位村民都樂意與你聊,海闊天空,對你問的問題無問不答,但是當筆者掏出調查問卷,請求配合就問卷題目進行回答(注:問卷中的問題與筆者隨機聊以及座談等所問的問題基本相同)時,被調查的村民多半面有難色,接二連三的推脱。這是為什麼呢?筆者分析認為:這與農民多年來形成畏官、害怕因為反映問題而被打擊報復的心理分不開,因為無論你農民以什麼方式反映問題,最後總會落到官員手上,為什麼?因為農民往往看到執法的官員就是法,行政長官能夠調動司法……在中國的法制史上,司法歷來就是與行政合一的,這一體制,使後來中國的執法者與老百姓都產生了一種極其錯誤的思想:司法,原本就該是行政的附庸。這一思想,不僅使司法在實現獨立的路上困難重重,也使司法的終極權威性大打折扣。行政權力凌駕於司法之上,行政手段橫加干涉司法工作的場面屢見不鮮,而且行政司法權限不明,時有衝突。同時這種行政司法各自權限不明的現象,不僅在基層農村大行其道,而且在許多內陸城亦普遍存在,它主要表現為:基層法檢自身無人事自主權,無財政決定權,這些權力全在地方政府手中,如此情況下,原本該有司法機關來行使的權力,被移植到行政機關手中,或者司法聽命於行政的指揮,行政命令可以抵制、更改甚至替代司法判決,司法的終極權威形象如同紙糊,而司法似乎也惟有依附於行政才能“有序發展”,一旦司法與行政發生衝突,其處境將十分危險,生存亦將成為問題,司法對行政的依賴性,使行政很容易干預司法,導致司法不公,且由於在監督體制上存在缺陷,雖然憲法規定司法監督行政,但基層司法受制於行政的現狀,又如何能保證監督的質量和效益呢?所以司法不公、徇私枉法、獨斷專行層出不窮,致使農民不相信法律,無意訴諸法律,而對行政手段解決爭端帶着憧憬,從而形成基層司法的巨大障礙。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一半以上的農民在糾紛發生時、在權利被侵犯時,首先想到的是向政府信訪,而非尋找法律援助。這不得不讓我們對基層司法有所憂患。在我國的信訪體系中有一種極為奇特的類型:訴訟類信訪。且不説訴訟當事人去信訪是否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效果,單就他們的那種心態就已十分耐人尋味了——他們寄希望於某一領導的批示,來影響司法,以加重其在訴訟中勝訴的砝碼。

困境之五:法律宣傳力度不夠,普法徒具形式

調查中,有很多村幹部詢問我們是否能夠給開一些法律課程,對一些涉農法規進行講解。詢問其原因,答是:有些法律,我們知道是有這麼一部法,知道有那麼一個名稱,但是裏面的內容並不是很清楚,或者知道一些內容,但不能理解或者害怕理解有誤。看着他們懇切的表情和悲痛的訴説,筆者不禁思考:法律到底是怎麼走向農村的?在改革開放後,從中央到地方,都確定了經濟建設這個這一工作中心,農村的經濟建設亦熱火朝天,發展鄉鎮企業、調整農業結構等熱潮一再掀起,政府在這些方面也是大費心思、不遺餘力。然而,這些僅僅只是物質文明建設方面,在精神文明建設上,基層要麼忽視漠視了,要麼就是流於形式,作為高層次精神文明的法律文明建設亦不例外。的確,法治環境的形成需要厚實的經濟基礎作支撐,但卻也不能允許某一段時期成為一個“法律盲區”。我們看到,農村的法律宣傳工作做的並不好,其所謂的普法,形式呆板生硬,往往是簡單地將一部法律或部分法條在基層政府或村委會的黑板上一寫了事;要麼就是在廣播裏一播了事,也不管是否有聽眾,有沒有聽懂;要麼編個冊子,到各村或個生產小組一發了事,也就不再管那些冊子的命運如何了。就這樣,一部法律,在其傳播落實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認識與理解上的斷層。再則,法律條文往往都是對普遍現象進行專業化的高度概括總結得來,是語言的精華,如此只有形式沒有內容的“送法下鄉”,又如何能使農民理解法律,農村接受法律呢?又如何能指望農民的民主意識、法律意識能得到大的提高呢?筆者無意責怪基層政府在經濟建設上的高度熱情和在精神文明建設上的漫不經心,也無意否定基層農村在經濟上所取得巨大成就。筆者認為:欠缺一定民主意識、法律意識的農村將使我國早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受到巨大挑戰!沒有一個健全有效的法律制度的保障與維護是難以建立起高速穩定的發展體系的!

法律在農村的發展,已面臨一定困境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長期忽視這一現狀,將會導致農村文明與現代文明的脱節,那麼如何解決上述困境,改變農村、農民民主意識、法律意識薄弱的局面,為法律在農村開一條新路,使其能真正深入到基層,被每一個人所熟悉並運用,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和社會加以重視和用心解決!本文旨在指出法律在農村所遭遇到的困境,並從一個法學科大學生的視角出發,試圖找到一些走出困境的路,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出路之一: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儘快完善立法,嚴格執法、人文執法

正如前文所述,經濟基礎是法律文明的保障和基石。加快經濟建設步伐,提高農村的物質文明水平,在法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無須累言了。但是,在加速發展經濟的同時,又如何來保證農村的法制建設呢?筆者認為:這種物質文明與法制文明的矛盾可以立法來調和。既然中國在很多領域一向實行城鄉分治的做法,為何司法就不能變更一下其一直以來一律平等的司法立法價值取向呢?將更多的法律關懷給予在政治經濟文化上處於弱勢地位的農村。同時,在司法執法上,對於那些並無太大惡劣影響的涉農案件,能否向農民一方稍稍傾斜?就如同法律更注重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一樣,對農村農民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更多一些人文關懷。使農民對法律懷有感情,在法律上找到歸屬感,使法律贏得民心,這也符合“法律的道德觀”,現代法律的最終價值取向不應該是管制與束縛,然後樹立權威,成為讓農民畏懼的統治工具,而應該是從公正人文秩序等理念出發來維護、確立、保障、服務社會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發展,做一個親民者、民親者。

出路之二:深入務實不懈的普法,誠信正確有效的執法

在前文中,我們已知農村普法長期以來徒具形式、缺乏實質內容,致使農民對法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法律在農民眼中就是一個空架子。故而,就必須要改變現在的普法形式,筆者認為:首先,使普法者對即將“下鄉”的法律進行揣摩研習,使其對該法的規範意義價值原則等一系列法的整體觀念有深入的瞭解。為普好法選好材,以免普錯法,亂普法。其次,結合本地農村的特色實際,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送法下鄉,其目的只有一個:使農民瞭解法律,使法律的公平正義原則深入人心,使法律能夠在農村紮根開花繁茂。再次,普法要有重點分步驟的進行,農村至今還依然還存在“敬人”的思想。普法,可以從德高望重者、取得一定成就者等人開始,並有效利用他們的影響力來擴大普法的效果。最後,發展教育。此應該成為重點,法律説到底都還是一種意識,主觀世界裏的東西,只有頭腦開放了,才可能真正被人接受,教育旨在開發大腦,提高下一代農民的思想意識水平,為法律在農村的遍地開花做準備。我們清楚,法律意識的產生寄託於一定思想意識水平的存在,故而,作為人類思想的塑造工程的教育,便重任在肩了。

同時,誠信正確有效的執法,也可達到一定的普法效果,

而且甚至可能改變千百年來法律在農村及農民心目中的形象,多年來對貧窮的深刻體會和對小康的強烈嚮往、追求,使農民對個人利益看的很重,正確的執法,將能使法在維護農民的切實利益上展開其功能,誠信有效地執法則將使法律賦予農民的各種權益在現實中得到及時兑現,這樣,將使農民感受到用法律來維護權利是有利的是方便有效的,他們也才肯於用法來維權,正如賀衞方教授所説:如果我們能夠把法制、民主、自由解釋成和農民們密切相關的能給他們權利、給他們尊嚴、給他們發展機會的東西的話,那麼我相信農民們是不會那麼冷漠的。

出路之三:加快司法改革,實現與維護司法獨立

千餘年來實行的行政與司法合一的流毒一直波及到今天,至今,基層行政與法檢關係依然曖昧,行政機構不僅遠比司法機構龐雜,而且職能上多變,雖然權限較小,卻也可以隨意插手司法,越權行為幾近家常便飯,如此情況下,如何能保證司法的公正?而且,信訪等方式得來的行政命令可以對抗甚至推翻取代司法判決,這樣,司法的權威性又該從何而來?司法的生殺大權掌握在行政手中,使憲法賦予司法對行政的監督職能難以行使,“沒有監督的權利必然導致腐敗”,這也就不難怪為什麼腐敗官員屢查屢有了;同時,農民對行政命令的相信與依賴,也使司法障礙重重,這樣往往也就造成農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導致錯案、冤案的發生,西方有諺語:一次不公正的判決給當事人和社會所帶來的傷害遠比十次平反所帶來的安慰要大。因此,劃清司法與行政的界限,實現和維護司法獨立並有效監督地方行政是當務之急,加快政治體制改革與司法改革,明確各個行政機構的職能,避免職能的衝突與重疊,消滅爭相管轄現象,確定行政越權、司法違法的責任及其承擔,將有效消滅行政意志在司法領域中的橫行,維護法律公正正義,淨化審判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將有效的維護司法的終極權威形象,在廣大人民羣眾心裏建立起對法律的信仰。

出路之四:改良舊道德,建立新道德,在法律與道德間尋找契合點

法律之所遺,道德之所補。法律與道德同為社會良好秩序的維護者,二者相輔相承,共同維護着社會的和諧平安,然而,道德終究只能作為法律的輔助手段發揮作用,而不能與法律相對抗,同時法律亦要遵循公序良俗之原則,不可任意踐踏和破壞鄉村良好道德,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於相應經濟基礎的欠缺,法律往往是以蠻橫生硬的方式進入農村,由於缺乏磨合,法律在農村的處境如同在夾縫般左右為難,原生的農村道德與外來的現代法律發生衝突在所難免,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現行的司法制度在鄉間發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壞了原有的禮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單靠制定若干法律條文和設立若干法庭,重要的還得看人民怎樣去應用這些設備。更進一步,在社會結構和思想觀念上還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這些方面不加改革,單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鄉,結果法治秩序的好處未得,而破壞禮治秩序的弊端卻先發生了。如何排除這些磨合期中的弊端,使農村秩序在法律的調教下重新迴歸良好,將是下一步農村工作與法律工作的重點。筆者認為,改良舊道德,建立起以法律為核心的農村新道德,將推動法律與道德走向統一。農村中常有這樣的“悖論”:惡媳婦虐待善婆婆,喪盡天良,天理難容;丈夫得知後,痛打惡媳,大快人心,天經地義,符合道德。然而,這種家庭暴力行為卻違反了法律,——這時,道德與法律便發生了衝突,這又該一誰的標準為“標準”呢?當然是法律了,當前農村還沒有形成一個共同的道德判斷標準,現存的道德多是鬆散的,片斷式的,還無法讓每一個人都接受、信服,而法律則不同,法律中含有道德,它是最普遍的、最基本的道德,是被大多數人所認同的(法律是由人們選舉出的代表制定的),以社會中大多數人的道德觀為準,既不是少數精英的道德觀念,也不是個別落後分子的道德判斷,所以,也可以説,法律是對大多數人的尊重與寬容。由於法律具有普遍性,而某一地的道德風俗可能只適用於該地,將它推廣到各地是不現實的。也有人説在城市成功實踐的法律也只適用於城市,在農村也將難以施行,是的,法律與道德一樣,都不是萬能的,都有自身的侷限性和受到時間上的限制。然而,法律作為基本的道德標準是為大多數地方大多數人制定的,這就註定了法律將在大多數地方得到普及,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只是時間問題而已,而不像道德風俗,各地都有不同,從這個意義上説,在農村,不能要求法律去“將就”農村道德,而應該在農村建立一個以法律為核心的新道德體系。法律與道德並非敵人,兩者應當共生共存,相得益彰。一切重在進化與改良。

結語: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社會的全面小康,離不開廣大農村的發展與進步以及廣大農民兄弟法律意識的提高,否則依法治國就無法得到全面落實,“法制社會”的目標也就不可能完全實現。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十三億人口有九億人口是在農村,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因此,加強農村的法制建設,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改善農村的法制環境,實現農業與農村工作法治化,其意義與責任不可謂不大,特別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新時期,儘快實現農村的法制現代化,將能儘可能的縮小農村與城市的差距,以早日實現我國社會的全面小康,而農村法制現代化的實現,通過調查,筆者認為應該早日擺脱目前農村法制建設中所存在的經濟與法律相脱節、現代法律與傳統道德間相互存在裂痕、法治與人治傳統互相對立對峙、司法和行政貌離神合、法律宣傳欠缺力度、普法徒具形式等方面的困境,這些困境的存在,將對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極為不利,並將阻撓國家科教興國、興農戰略的實施,阻礙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何擺脱這些困境,而使農村法制建設得到順暢、快速、高效的進行?筆者在文章中提出應在發展經濟、嚴格執法、人文執法;深入務實不懈地普法、誠信正確有效的執法;加快司法改革、實現與維護司法獨立;改良舊道德、建立新道德,在現代法律與傳統道德間尋找契合點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且我們也可喜的看到,隨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經濟對農村社會的影響日益加深,科教興國、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逐漸深入,那些在這場變革與實踐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農民,對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的關係,真正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有巨大的渴求,這也就更加要求每一個農村法制建設的規劃者、執行者要早日擺脱農村法制建設過程中遭遇的困境,使農村法制建設得到順暢、快速、高效的進行。

【第8篇】農村現狀的調研報告

一、調查背景

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作為一個社會發展不可忽視及或缺的社會基層,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關注。2022年,黨中央若干會議指示:當前農村應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位臵,做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了要培養新型農村農民,這就對我國農村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農村的經濟文化發展情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積極響應常熟理工學院對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要求,並結合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習要求,我在此次寒假,回到自己的家鄉鄲城縣參加實踐,對農村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調研,同時也對個人能力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幫助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研農村現在的發展情況,旨在發現當前農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社會與現實意義!同時,從個人來説,深入社會基層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自己來自農村,通過調研,自己也能為家鄉的發展建設增磚添瓦。

三、調研方式

採用採用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

四、調研地點

_____市_____縣_____鄉的_____村莊:

五、調研對象

村裏各個年齡階層的村民

六、調研時間

20xx年1月xx日—20xx年1月15日

二、農村的經濟、教育、生活情況

從調研的結果來看,我的家鄉所在的村落極其周邊的村莊經濟發展並不是很好,沒有達到新農村發展所需要求,經濟狀況有待提高。村民的經濟來源基本上是靠外出打工以及地裏的農作物。經濟作物的收入其實很低,主要是農作物從種植到收穫期間,農民要付出很多勞動,況且現在的各種化肥農藥種子價格很高,除去這些費用後,收入就很少了。相對於種地來説,外出打工成為越來越多村民所追逐的經濟來源之道,這種方式經濟流入週期段,經濟效益高,對從小生活在農村的中青年務工者來説,外出務工很自由,而且還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感受一下大城市的生活氛圍,對其個人素養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對農村向城市的邁進起到了很好的橋樑作用。

在村民外出務工追求經濟的同時,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隨之產生,那就是農村剩餘村民的年齡分化以及留守兒童的撫養教育問題。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外出務工,留下的就主要是老年人以及

兒童,家中的農活也就落在了他們身上。老人年老體弱,勞動能力差,對農村的農業發展多少產生了不利因素。而且老年人的生活缺少照顧,對老人的精神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只能是由爺爺奶奶照看,缺少父母關愛和管教,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及發展,從根本上來説也不利於農村向城市化邁進的。

而農村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政府及村民最關心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是每個行政村都會有一所國小,但是學校的設施環境很不容樂觀,教室很多還是之前的老房子,沒有教學樓,更不用説有電腦、多媒體教學等軟硬件設備,而且師資力量也是越來越差,很多老師都是村裏的老教師,剛畢業的新老師不大喜歡到農村來教學,一方面是交通不便,居住環境差;另一方面教師的各方面福利待遇也不如城鎮教師,因此師資力量薄弱成為農村教育的一大瓶頸。鑑於以上以及父母常年外出外出務工孩子無人管教,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到縣城學校上學並留校住宿,因而村國小的愈發不好,生源少反過來又促使上級政府減弱了對農村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農村國小正在走一條趨於取締的道路。同時,孩子們遠離父母獨自生活在縣城,雖然是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有助於孩子早成長,但是弊大於利,遠離父母看護後,孩子自由多了,顧忌少了,而且父母給的生活費成了他們炫酷的資本,無形中使孩子養成了攀比、抽煙酗酒、早戀、上網沉迷遊戲等不良惡習,致使學業荒廢,得不償失啊!

不僅如此,由於相對的知識層中青年的外出,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出現了一些令人堪憂的問題,部分無業待業村民三五成羣打撲克、搓麻將,有時候會賭小數額的錢,雖然是小賭,但也會慢慢滋生成大賭,同時一些很小的兒童耳濡目染,會慢慢在心裏滋養不勞而獲的毒瘤思想,極大的不利於他們的成長。另外,老人們的封建迷信思想比較濃重,大多數是“有神論”者,這樣的思想對於尚不懂事的兒童來説,更加腐化他們的心靈,這是需要各級政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但總的來説,農民的精神生活相對於前些年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的。比如説現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彩色電視機,而且鑑於節目質量問題,好多村民都使用了衞星接收器,節目多了、畫面多了、清晰了,精神生活也越來越好,這是讓人高興自豪的地方。

三、針對問題的一些建議

這是近幾天我在周邊村莊的基本情況,總的來看,我家鄉的總體發展情況是趨於上升的但是對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還是不夠的,對於其中的一些問題,我提出了以下建議:

1、政府加強扶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為求經濟發展,才那麼多人外出務工,才引發諸多問題。政府部門應該多為農村勞動力提供豐富的就業、創業之道,讓農民的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各種問題才會慢慢得到解決。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就目前的農村經濟情況來看,是有能力來建設更多的公共文化場所,如:閲覽室,健身的器材和場地,老人活動室等。

3、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民的文化教育。應多開展一些例如“送文化下鄉”之類的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的閲讀能力和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4、加強教育管理工作。為了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要加強對教育的管理,對於管理的漏洞要及時補缺。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要對網吧等點進行不定期排查,防止未成年人進入。

5、要極力遏制黃賭毒,封建迷信活動。有關部門要及時掌握情報,對於涉入未深的人加強教育,對於已經淪陷的人可以進行行政處罰,對造成社會危害的要依照他的行為作出刑事處罰。

6、要多關心老一輩的農民。加強基層黨員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對年老體弱的老人或者五保户要多送温暖,多送問候,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我相信,通過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各大社會團體的支持以及農民的相互努力,農村的經濟發展以及教育等各項事業一定會有新的飛躍,城鄉差距會逐漸縮小,新農村建設會更上一層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會愈來愈好。農村作為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基層力量一定會發揮其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9篇】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

結合農村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現狀調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從而探討如何結合農村留守兒童自身及環境的實際情況,發揮社會、家庭、學校及留守兒童本身等各方面的積極作用,有利於貫徹落實我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

一、調研主題的背景

目前民生問題並未得到徹底的解決,其中就存在這麼一個需要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羣體——留守兒童,大部分留守兒童缺乏最直接有效的關愛。 其次,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再者,隨着“中國夢”的提出,勵志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源於家庭教育當中的勵志教育成分的數量和質量將很大程度的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學習成長等方方面面,因此瞭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是十分必要的。

二、調研的時間和地點

1、時間:xx年7月8日——xx年7月21日

2、地點:永新希望學校及其留守兒童所分佈在的馬灘村、魏家莊、沙雲村、龐家堡、寨子村、馬棚村、東村、新城村、集賢鎮等。

三、調研的主體和對象

主體:西安外國語大學“心.希望”社會實踐服務團

對象:周至縣永新希望學校的留守兒童、教師及留守兒童監護人

第二部分:調研的方法和過程

一、調研的方法

1、文獻法

2、訪談法:家訪;採訪學校領導

3、問卷調查法:設置《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家長

篇)》和《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孩子篇)》。

4、參與觀察法

二、調研的過程

1、前期準備:xx.06.18—xx.07.07

通過各個渠道瞭解家庭教育、勵志教育、留守兒童等核心概念,並在查閲心希望以往資料、瞭解當地具體狀況以及永新學校老師同學的基本信息的基礎上,確立“夢想滋養心靈,勵志照亮人生”的主題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調研方向,策劃實踐具體流程,擬定孩子篇和家長篇調查問卷以及訪談提綱。以下是具體的編制維度圖:

2、中期實踐:xx.07.08—xx.07.21

在班主任組織下,對在校學生共發放130份孩子篇問卷,收回留守兒童問卷66份,有效份數為65份;共進行43 次家訪,收回43份家長篇問卷,其中留守兒童的有35份,有效份數為33份;共進行一次老師訪談,收回訪談記錄一份。

3、後期總結:xx.07.22—xx.08.29

第三部分:調研結果及對比分析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基本情況

1、家庭是否對留守兒童進行勵志教育

根據調查問卷孩子篇及父母篇(圖1)反映的情況,從未對孩子進行勵志教育的情況為0,而孩子做家務時(圖2),大部分家長都會表揚孩子,因此留守兒童家庭中是存在勵志教育的。然而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圖3),有27.27%的父母認為這不重要。同時,當孩子做錯事時(圖4),有25.9%的父母嚴厲批評打罵或者不理不顧。可以看出留守兒童家庭中儘管存在勵志教育,但不明顯,需要引起注意。

2、缺乏家庭勵志教育的原因

在關於“雙方交流多嗎”一題(圖5)中,從孩子和家長的角度都沒有“從來不交流”的情況出現,但經常交流的情況少於50%,説明家長和孩子交流頻率較低;同時有50%左右的家長和孩子都表示交流當中存在着困難(表1),而產生這些困難的原因主要在於代溝的長期存在(沒有共同語言、不敢和家長説以及家長長期在外打工沒有時間)(圖6)。由此可見,目前孩子與家長的交流障礙問題是阻礙家庭勵志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

3、家庭勵志教育的作用體現

圖7

由圖可得知(圖7),留守兒童與全國各地同齡階段的其他孩子相比,都表現出與老師交流頻率低,與同學交流頻率高的特點,都表現出樂觀自信的性格特徵。因此從調查問卷中我們無法得知勵志教育對留守兒童人際關係和性格養成方面的直接聯繫。但在訪談過程中,我們卻發現了這樣的聯繫:

典型案例:

在對八年級孩子小豪進行家訪的時候,我們很明顯地發現這個孩子比其他的孩子要更自信大方。除了男孩子特有的淘氣之外,在詢問到要考什麼高中什麼大學之類的問題時,和其他害羞或是叛逆的孩子不一樣的是,他很自信地説要考鎮上最好的高中,才能讀最好的大學,問道他為何有如此的自信,他很出乎意料地説,“我有我爸爸這麼聰明。”孩子的父親常常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歡的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父親常常鼓勵孩子,儘管只是口頭上的簡單鼓勵,但是卻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家庭勵志教育在孩子人際關係和性格養成方面起着正面積極的作用。在家中受到鼓勵多的孩子更善於與人交流,表現得自信大方,對自己的夢想有堅定的追求;相反,在家中受到鼓勵少的孩子則更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不愛與人交流,缺乏追尋夢想的內動力。

二、勵志教育的來源

1、勵志教育現實主要來源與孩子期望的對比

通過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圖8),我們得知留守兒童平時最常得到老師的鼓勵,其次才是家長,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進行自我鼓勵;而在家長和孩子的期望值當中(圖9),大部分家長(70.27%)認為學校的鼓勵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10.81%的家長認為家庭的鼓勵最重要;然而從孩子的角度而言(圖10),他們最渴望得到的卻是家長的鼓勵(45.59%),老師只佔33.82%。由此可得,在農村留守兒童家中儘管家長會鼓勵孩子,但與孩子的期望值還是有較大的偏差,他們對於家庭勵志教育對孩子成長重要性的認識仍舊存在欠缺。

2、勵志教育的其他來源

圖11

勵志教育的來源除了家庭,還有孩子們周圍的文化環境,包括學校和平日裏接觸到的文化媒介。根據統計(圖11),我們發現書籍被孩子更多地用於攝取知識(51.02%),電視節目則因其搞笑有趣而被孩子更多地用來放鬆娛樂(41.20%),而真正給予孩子們鼓勵,激勵其成長的則是名人明星(56.00%),説明名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明星效應的積極成分在勵志教育中起到一定的成效。

三、家庭勵志教育當中激勵方式的比較

在家庭激勵方式中,人們總結了7種激勵方式,分別為語言激勵、行為激勵、競爭激勵、榜樣激勵、目標激勵、物質激勵和興趣激勵。在此次調研中,我們通過對這7種家庭勵志教育方式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在家長方面:

語言激勵:超過90%的家長會對孩子説“不錯”、“有進步”等鼓勵性的語言;

行為激勵:高達68.75%的家長不會通過擁抱、親吻、拍肩等行為方式去鼓勵孩子,農村人保守內斂,不善於用親密的肢體接觸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競爭激勵:42.40%的家長要求孩子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27.30%的家長鼓勵孩子努力趕上他人,9.10%會罵孩子沒出息,剩下的21.20%則不與其作比較;

榜樣激勵:51.72%的家長會選擇自家優秀、成功的親戚作為孩子的榜樣,20.69%的家長會以自身為標榜,但還有27.59%的家長不為孩子設立榜樣,同時沒有家長願意選擇名人作為榜樣;

目標激勵:76.67%的家長會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中為孩子設立目標,並保證達到目標後給予相應獎勵,23.33%從來沒這麼做過;

物質激勵(圖12):98.30%的家長會對孩子進行物質獎勵,其中給孩子獎勵零花錢、零食和衣服的居多,而書籍及文具只佔13.60%;

興趣激勵:超過半數的家長對孩子的興趣發展採取放任式態度,任其發展。

在孩子方面:

語言激勵:超過90%的孩子反映家長會對其説“不錯”、“有進步”等鼓勵性的語言;

行為激勵:68.25%的孩子説家長曾經通過擁抱、親吻、拍肩等行為方式去鼓勵自己,但其中只有16.28%的家長會經常這麼做;

競爭激勵:有44.62%的孩子表示父母會鼓勵自己趕超其他優秀的孩子;

榜樣激勵:據孩子反映,43.75%的父母會以自家優秀成功的親戚作為孩子的榜樣,而以名人、父母自身及不設榜樣則分佈稍次且平均,分別為20.31%、18.75%、17.19%;

目標激勵:孩子説父母經常或偶爾為自己設立目標的高達87.30%;

物質激勵:孩子反映,在其受到的獎勵中,以衣服、書籍、文具、零花錢、零食為主,且其所佔比例相近;

興趣激勵:孩子認為父母對其興趣不予支持的佔18.04%。

對比表2的數據,我們發現,孩子偏向的激勵方式與家長常用的激勵方式存在偏差。孩子更偏向於興趣激勵(32.43%),這説明家長平時比較限制孩子興趣的發展,取而代之用物質激勵去補償,但事實證明孩子對於物質激勵和對行為激勵、目標激勵、語言激勵、競爭激勵的態度幾乎一樣,他們更需要的是自我興趣的發展和被肯定。

而就家長常用的激勵方式而言,他們最常用的是物質激勵(高達40.68%)和語言激勵(32.20%),其他激勵方式則小於10%。綜上發現,家庭勵志教育存在三個誤區:

1、功利導向。家長在進行勵志教育時,以物質激勵居首,無形中給孩子灌輸了金錢為上的觀念,這會導致孩子功利心過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

2、榜樣示範。在榜樣激勵中我們發現家長多以自家親戚作為孩子榜樣,自己以身作則做孩子榜樣的只佔20.69%。雖然以自家親戚為榜樣比以名人為榜樣要現實,但孩子平日接觸最多的還是家長,所以家長樹立好榜樣也是激勵孩子成長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3、忽略興趣的重要性。調查顯示53.10%的家長不鼓勵也不反對孩子的興趣發展,有6.30%的家長甚至完全不支持孩子的興趣發展。正所謂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每個孩子都有閃光的地方,若我們遏制了他的興趣發展很有可能就扼殺了一位名家的誕生。

四、勵志教育主題活動的初步實踐

勵志教育主題活動是 “心·希望”團隊支教的新增環節,旨在將勵志教育主題貫穿到課餘活動當中,探討勵志教育的作用。據此我們為孩子們舉辦了“世界2分鐘”、“乒乓球比賽”和“英語可以這樣學”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這種形式的活動受到永新希望學校老師的支持和廣大學生的喜愛,充分挖掘了孩子的潛能和內動力,使勵志教育成效明顯。

第四部分:建議及對策

一、政府層面

1、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農村家庭勵志教育缺失的首要原因是父母長期不在家,而父母外出的原因則在於務農帶來的收入較低,相比之下外出打工收入更多。若政府能積極引進外資,推動當地農業發展的升級,帶動當地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使農民收入得到可觀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則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留在農村,更多的父母願意陪在孩子身邊,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

2、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勵志教育

農村地處偏遠,信息閉塞,村民文化水平較低,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力不從心,時常走進嚴重的誤區。因此,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農民,提高當地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十分必要的。

3、加大教育基金投入,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學校等教育機構

孩子們正處於思想啟蒙和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式是孩子性格形成以及今後行為的關鍵原因和關鍵因素。因此政府應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加大教育力度,在農村學校推廣勵志教育,使留守兒童塑造完好人格。

4、建立完善的補貼制度和獎勵機制

政府需建立完善的補貼制度,對條件較差的農村家庭給予扶助及一系列的物資支持;同時政府還可以在農村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對於先進勵志的學校及個人給予獎勵,以此刺激農村勵志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學校層面

1、重視勵志教育,加強教師培訓

農村學校教育大多僅限於知識層面,在精神教育方面沒有投入足夠的資源,對於勵志教育更是瞭解甚少。因此學校應定期對老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對勵志教育的重視程度,讓他們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育中轉變到既傳授知識又加強培養學生意志、激發學生成功志向、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修養的勵志教育上來。

2、建立可行的勵志教育模式

課堂是勵志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時穿插有關勵志教育的內容。此外,學校在學生的考試評比中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自身的情況定下目標或者設定一個對手,在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公示優秀學生名單或者告知家長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

學校還可以效仿“勵志教育三大步”的育人模式。第一步,每天讀一封勵志信;第二步,讓學生填寫成長記錄,原則上要求“只記進步不記懺悔,只記快樂不記煩惱”;第三步,行動與自我評價,讓學生每天對自己的行為自我監督和評價。

3、積極開展勵志活動,加強勵志氛圍建設

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邀請勵志教育專家或者對此有研究的教師定期為學生做勵志教育講座;還可採取記誦校風校訓、聆聽傑出青年事蹟報告、唱勵志歌曲、看勵志電影系列活動、設興趣班、開展心理健康課程等形式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潛質。同時,學校應當重視並營造富有勵志精神的校園文化環境以薰陶學生,可充分利用教室、寢室、食堂等校園空間或者宣傳欄宣傳勵志格言,建設校園勵志文化。

三、家長層面

1、與孩子加強交流,改善溝通方式

要取得有效的溝通,則需不斷改善溝通的方式。首先,父母要與孩子在同一水平線上平等交流;其次,父母要學會傾聽,避免誤解,同時通過細節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再次,父母要努力創造溝通的機會,除普通的電話交流外,還需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前沿的方式來積極拓展情感交流的渠道。最後,父母應創造良好的溝通交流氛圍,很多留守兒童家庭當中僅有父親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親”角色的缺失,母親則很難同時扮演兩個角色,在教養孩子中容易走極端,要麼過於放鬆,要麼過於嚴厲,導致交流氛圍缺失或失衡。因此,父親應儘量多回家看孩子,母親則應權衡角色的扮演。

2、走出教養誤區,完善家庭勵志教育

在調研中家庭勵志教育存在不重視、功利導向、榜樣示範和忽略興趣等的誤區。因此,家長需要認清這些誤區並儘量規避它們。

同時,家長還應學會通過正確的方式鼓勵孩子,完善家庭勵志教育:第一,要保持對孩子的語言鼓勵。第二,要增加對孩子的行為鼓勵。第三,應適當運用競爭激勵。第四,應正確選擇榜樣運用榜樣激勵。第五,需重視目標激勵。第六,適當減少物質激勵。第七,要支持孩子的興趣發展。

3、臨時監護人應積極擔負責任、履行義務

父母雙方長期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日常生活和學習大都由祖父母等臨時監護人照料,較大的年齡差造成了巨大的代溝。因此,臨時監護人應盡好應盡的義務,承擔應有的責任,在保障孩子基本生活的同時,多關心孩子的想法。

四、孩子層面

1、體諒父母,自強不息

沒有哪個留守兒童的父母是願意離開孩子的,他們四處奔波,辛苦工作終究是為了把家建設得更好。因此,孩子應該更多地體諒和感恩父母,學會承擔,自立自強。

2、敞開心扉,主動交流

一方面,每個孩子應積極為自己創造機會,敞開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關心父母的同時自己也就得到了關懷。另一方面,在學校裏,還應積極主動和老師、同學多多交流,做一個樂觀、開朗且大方的人。

3、堅定夢想,不懈追求

首先,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其次,應拓寬知識面,開闊眼界,不侷限與眼前,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再者,要勇敢面對困難,不怕失敗;最後,要不斷激勵自己,堅持奮鬥,為夢想不懈努力。

五、社會層面

1、加強對留守兒童勵志教育的關注

廣播、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工作者應對農村留守兒童勵志教育給予關注和報道,定期舉辦與該主題相契合的講座、報告等學術交流活動。

2、發揮名人效應,傳播正能量

根據問卷反映,名人明星是最能激勵孩子成長的羣體,可見偶像的魅力和影響力是巨大的,明星名人都是台前發光發亮,台後默默努力付出的典範。因此,公眾人物應維護好自身的打造的良好形象,做好榜樣,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多投身公益,傳播正能量。

3、提高志願者服務水平

志願者應不斷提高個人素養,服務的目的不能僅僅停留在給留守兒童帶去歡樂和知識,還應學會如何用自己優秀的品質在短時間內感染他們,從而激發他們發憤圖強、追求夢想的內動力。另外,以短期支教為主要方式的志願者還應做好回訪工作,保證對留守兒童關愛的持續性。

第五部分:結束語

“寶貝,我是你的大樹,一生陪你看日出……”這是當下流行的親子節目主題曲中爸爸們對孩子的承諾,現實當中又何嘗不是。家庭永遠是孩子們心靈的港灣,父母則是為孩子抵擋烈日和風雨的大樹,但孩子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和庇護,去獨自與烈日相持、與風雨對抗,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但若父母一味的緊閉門窗,包攬一切,讓孩子與困難隔絕,百般寵愛,又或是完全放養,連最基本的關愛和鼓勵都不給予,那麼孩子將來何來的自信、勇氣和能力去獨當一面,開闊自己的藍天?

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無法成為立於孩子身邊的大樹,但卻可以紮根孩子的心裏,無法手相牽,卻能心相連。但願每一個留守兒童的父母能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多和孩子聯繫,多鼓勵孩子,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切實走近農村留守兒童,傾聽他們內心的獨白,彌補他們缺失的愛,助他們發憤圖強,實現夢想,收穫勵志人生。

【第10篇】農村客運站現狀的調研報告

對於鄉鎮客運站,我們__人並不陌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在我市的一些鄉鎮就建立了農村客運站。但到了八十年代後期,由於農村客運的參與對象和經營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來由交通專業運輸企業管理的農村客運站也逐漸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相繼被轉讓、變賣和改變用途。到20xx年,__全市還在使用的鄉鎮客運站農村客運站只剩下4個。

建設農村客運站,對推動農村客運網絡建設,促進路、站、車一體化進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由於__地處山區,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區域經濟相對落後,鄉(鎮)村之間位置相距較遠,各種限制因素較多。隨着__市鄉村康莊公路工程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客運站的建設問題已經顯得十分突出。我們要在全省交通規劃的框架內,探索出一條適合__實際的農村客運站建設路子。

一、__市農村客運站現狀

近年來,隨着省、市政府對農業、農村建設的進一步重視,作為對鄉村康莊工程的配套設施,__市的農村客運站建設也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一部分農村客運站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為改善農村羣眾乘車條件,構建鄉村客運網絡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土地、資金、客流等因素的限制,客運站的建設步伐在__推進較慢。截止20xx年底,__全市建成鄉鎮級三級客運站1個,鄉鎮級準四級站5個,簡易站8個,農村回頭站10個,農村港灣式停靠站35個。20xx年在建和改建的鄉鎮準四級站有:蓮都1個、縉雲1個、松陽縣4個、遂昌縣4個、雲和縣2個、龍泉市1個、慶元縣1個,共計14個;在建的農村回頭站和港灣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有89個。目前我市在建和建成的鄉鎮客運站(簡易站)共28個,僅佔全市鄉鎮的14.9;建成和在建的行政村回頭站和港灣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134個,僅佔全市行政村的3.85和已通等級公路行政村的4.88。農村客運站的建設已經遠遠落後於公路建設步伐,大多數農村羣眾仍然在風雨烈日下等候乘車,這種狀況已經不能適應__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二、__市農村客運站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沒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視。一些鄉鎮政府和行政村領導對農村客運站的建設不夠重視,認識不足,建站的積極性不高。在農村公路的建設和客運站的建設兩者之間,往往偏重於前者而忽略後者。一些鄉鎮領導認為公路建成了,大功已成就,客車開通了,羣眾出行有車乘,客運站建與不建問題不大。

二是農村客流實載率低。由於大量農村人員從事勞務輸出,使農村常住人口數量明顯減少,除逢年過節期間外,平常在農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殘人員,流動性較小。據調查,我市三級農村客運網通鄉鎮線路班車年均實載率為58.5,通行政村線路班車實載率為48.6。為此,經營農村客運的運輸業户基本上處於保本或微利狀況,很難支付再次進站的費用,失去了以車養站的費源支持。由於無利可圖,依靠社會力量建設客運站也就成了一個難以實現的美好願望。

三是農村土地問題的制約。在__全市,重要集鎮的客運站僅有4個,佔全市重要集鎮的20。如蓮都的碧湖鎮、大港頭鎮、龍泉的安仁鎮等均因土地價格的問題,客運站的建設難以落實,三年來經過反覆的協商,但至今沒有進展。建造一個等級客運站,需要土地約2000平方米,徵地費用就要50萬元。

四是農村規劃的不配套。由於__各地的鄉鎮規劃在幾年前已經基本完成,有的鄉鎮基本佈局已形成,近年提出的農村客運站建設沒能列入小城鎮發展規劃。

五是建站資金明顯不足。按目前__農村房屋的建設成本,建成一個準四級站需60-70萬元,交通部和省交通廳共補助30萬元,缺口約30萬元。__多數縣級財政為“吃飯財政”,為了建設康莊工程已經“勒緊褲帶”,難以再顧及農村客運站的建設,鄉鎮財力更是無從談起。

三、__市農村客運站建設構想

農村客運站是農村客運的樞紐,是農村客運市場管理、安全管理和運輸服務的重要載體和平台,是聯繫人、車、路的結合點,是實現農村道路運輸市場各要素間有機結合重要設施。根據__的實際,農村客運站的建設應立足於規劃先行、路站同建、簡易為主的原則。除少數人口密集,客運樞紐作用比較明顯又具有建站條件的鄉鎮,建設四級或以上客運站外,一般鄉鎮以簡易車站或回頭站為主,通過與各行政村的港灣式車站和沿途的招呼站相連接,形成廣泛覆蓋的農村客運站站點網絡,實現客車進站,旅客歸點。在農村客運站的運行費用上,原則上要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維持客運站的正常運轉,儘可能地減小進站經營業户的經濟負擔。

四、加快__市農村客運站建設的措施

1、要編制規劃,注重實效。組織人員深入實地進行調查,並結合各地的實際編制__市農村客運站建設規劃。同時要

將農村客運站規劃與各地的鄉鎮、村規劃相銜接,使規劃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與此同時,要爭取各級政府出台支持農村客運站建設的政策,為農村客運站的建設、使用和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2、要路站同建,統籌實施。在農村公路的設計、審查、施工、資金撥付、竣工驗收各個環節,要將客運站的建設用地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嚴格把關,確保客運站的用地並留有餘地,努力做到路站同建,同時投入使用。

3、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設。鄉鎮客運站的建設必須考慮到有利於羣眾的乘車,不宜遠離中心地帶。在保證滿足停車和旅客候車的前提下,可以考慮與運管站相結合,與各類市場相結合、與行政村辦公用房相結合等。土地徵用應根據土地所有者的意願,採取土地置換、帶地入股、租賃等多種形式,既要保證客運站科學選址,又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以此突破土地制約瓶頸,加快客運站的建設。

4、要統一標識,各具特色。在農村客運站的建設中要根據__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設計建造一些具有當地特色並能反映民風民俗的客運站,為美化__農村增添風景。條件許可的,可以在沿線港灣式車站建造簡易用房,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給相關經營人員,實行站店結合,為乘車羣眾提供一些簡便的服務。要規範客運站標識,農村客運站的標識必須統一規範,便於羣眾和外來旅遊人員的識別。

5、要強化管理,發揮作用。運管部門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採取有效措施加強農村客運站的管理,要向運輸業户和羣眾宣傳有關交通法律法規,積極做好引導,確保客車進站停靠,旅客進站上下車,使之成為良好的交通行為習慣。要監督站務人員的經營行為,加強業務指導和督促,使其提高服務質量,讓農民真正享受到進站候車的方便與舒適。同時,加大對站外經營的打擊力度,維護進站經營業户的利益。根據各鄉鎮的不同情況,完善客運站配套設施,拓寬客運站服務領域,增加客運站的服務功能,以提高經濟效益,將農村客運站建成集停車、住宿、餐飲、配客、組貨、配載、車輛維修等於一體的多功能型道路運輸綜合服務站,減少向進站車輛收取費用,實現以站養站。

【第11篇】關於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課外閲讀是語文閲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語文閲讀能力和提高學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正確地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一、二年級階段學生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三、四年級階段的要求是“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五、六年級階段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閲讀。擴展自己的閲讀面,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閲讀在國小的語文教學中佔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發展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課標》在“教學建議”中還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然而,由於國小生的課外閲讀涉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問題也很多,距離《課標》的要求還很遠。尤其是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存在的問題更突出,為了更好的瞭解農村陔子的閲讀情況,我對本校中高年級隨機選取100學生的閲讀情況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的目的:

一是瞭解我校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

二是通過調查,瞭解影響學生課外閲讀的因素,以利於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提高教學質量。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我校課外閲讀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課外閲讀現狀不容樂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

1、學生課外閲讀量少。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讀過的課外書很少,其中沒有讀過課外書的佔27%,讀過2—5本的佔68.3%,讀過10本的佔4.7%。

2、學生閲讀興趣不高、能力低下。通過調查發現,喜歡課外閲讀的佔23%,絕大多數學生讀課外書只看情節,走馬觀花,能夠“本站或問別人弄清意思”的佔10%,“作讀書筆記”的佔5%。

3、學生課外閲讀資源貧乏。調查發現,部分有閲讀的興趣的同學家中藏書5本以上的佔10%,2本以上佔53%,沒有藏書的佔37%。有44%的同學父母認為課外閲讀用處不大。

【第12篇】有關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精選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的生活缺少陽光、雨露,伴隨他們的只有孤獨與寂寞,他們就是“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以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在身邊,他們的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嚴峻地挑戰。下面有小編整理的有關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精選,歡迎閲讀!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瞭解開發區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開發區(園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開發區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羣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羣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開發區(城南學校施教區)現有留守兒童256名。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繫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繫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於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隔代撫養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於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佔15.9%;學習良好,佔35.9%;學習成績一般,佔43.7%;學習成績較差佔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佔18.7%。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內心、孤僻、倔強、與人交往少。在不開心時,都會出現一些 “想早點長大獨立”, “想讓父母安慰自己”,“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 超長的想法;有些還甚至想離家出走,多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社會的關注,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家庭教育情況。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國小文化程度及文盲的佔到60%。監護人教育孩子的知識來源於自己摸索的佔 49.5%,從長輩那裏學來的佔33%,而通過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班或家長學校學習的僅佔3%。近30%的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過問孩子情緒問題的只佔13%。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多半以上,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於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於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繫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裏又矇騙監護人,雙方無法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來,雖然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在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農村家庭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如農村家庭教育網絡不健全、已有家長學校作用發揮不夠好、有關領導和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缺少有針對性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培訓活動等,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不注重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面臨着諸多困難和問題。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並按學區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繫,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護人及時瞭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並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後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4、學校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學校以工會牽頭,組成以黨支部、團隊、班級等組織為主的關愛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成長的組織網絡,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協調有關部門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入學、困難學生補助等實際問題,不斷優化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環境。着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研究,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大力發展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父母和監護人改變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使社會真正和諧。

【第13篇】農村國小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

為了制定“多樣化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實驗方案,並使方案中課題研究有明確、清晰、可行的思路,特隨機進行了一次“國小課堂教學現狀”的問卷調查。

一、調查目的

瞭解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瞭解教師對學生的表現持什麼態度、自己怎樣做的等,從中分析當前農村國小教師是怎樣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又是如何組織學生去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以便為方案中的“研究基本設想”提供一些實踐性資料。同時,也通過一些數據,引發研究者的思考。

二、調查情況

1、這次調查圍繞國小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應該做哪些具體事情,持什麼態度、自己又怎樣做等,從不同角度,共計命題十二組,每組有3個、4個或5個不等的選項,但都要求被調查者從每組的題目中只選擇一項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其中調查對待學生自主學習態度的有六組,調查教師活動組織情況的也有六組。

2、本次調查是在一次“國小數學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課堂教學交流會”上進行的,共有100人接受調查(實際94人,隨後找樂亭一小的6名教師進行了答卷),其中農村教師61人,佔被調查人數的三分之二,實小教師39人。

3、調查的結果

選項人數題號12345一554131二1954三74242四5232151五25741六3664七793八95311九37819十167581十一266824十二82106,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14篇】對農村經濟現狀的調查報告論文

農村不同於城市、城鎮而從事農業的農民聚居地。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對農村經濟現狀的調查報告論文 ,歡迎閲讀。

農民是核心,農村是基礎,農業是關鍵。農民、農村、農業這一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也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對農村的實地調查我們發現,農業基礎薄弱,農業效益比較低下,農民收入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貧富差距大,農村經濟的總體實力不強。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後

一是中國小辦學條件差。部分學校還存在髒亂差現象,一些中國小校舍簡陋,教師學歷層次較低。二是衞生基礎設施落後。鄉鎮政府所在中心醫院的醫療衞生設施相對較好,但大多數農村僅有一兩家個體性質的私人診所,,技術落後,只能治療頭疼感冒之類小病。三是公共文化設施不足。農民科技知識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現代文化設施如公共圖書館、公共娛樂室、網絡建設等均非常稀缺。

2.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高

水利設施抗災能力弱,目前的農田水利設施大多是在人民公社時期集體興建的,因此多數設施呈現老化狀態。許多水利設施因為缺乏維修和保養,功能逐漸退化,使得農業抗災能力下降,大量的水利設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澇設施老化,農業抗災能力弱。

3.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業效益低下

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村落後的生產經營模式,農村生產力水平低,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以分散的農户家庭經營為主體,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生產技術含量低,勞動者素質低。農業結構單一,沒有形成特色化農業生產結構。

4.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差,農村基層運轉困難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沒有後勁,村級公益事業長期投入不足,生產和生活條件難以得到改善;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差,村級經濟及社會各項發展緩慢。村幹部工作積極性不高,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造成農村基層組織運轉困難。

5.勞務輸出整體素質不高,農民工就業增收能力不高

農民工整體素質不高,獲取市場信息和外出務工渠道狹窄,農民工收入偏低,工資待遇低、勞動強度大、權益難保障,應對風險能力較弱。由於文化素質的欠缺,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競爭力不夠,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

6.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

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信息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開發,發佈渠道不暢,信息內容與現實脱節、針對性不強;農業基礎研究投入不足,農業科技人員緊缺;農民瞭解農業新品種、種植養殖技術、農業病蟲害處理等方面信息來源渠道過於狹窄,過於依靠農民自身的經驗和途徑,政府未能提供相應的輔導培訓和技術支持;農業發展缺乏統一規劃,農民生產沒有總體性的指導。

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統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發展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道路建設。繼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加大路網建設,方便羣眾生產生活,為招商引資創造良好交通環境。二是農田設施。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加強河流溝渠治理,配套田間水利設施,加快發展節水灌溉,整體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確保基礎水利設施安全有效運行。三是電力通訊。大力開展信息入村入户工程,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電話、寬帶網絡等設施建設,進一步拓寬農村信息渠道。

2.促進農村鄉鎮企業發展,推進工業化進程

促進農村鄉鎮企業發展。促進產品生產多樣化,擴展鄉鎮企業產品銷售市場。引進先進生產機器和技術,提高管理者才能,進行加工、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形成科學合理的供產銷產業化鏈條。

3.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業,焦點在農村,因此必須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立足實際,發揮區域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嚮導,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作強,增強市場競爭力,二是以規模化養殖為重點,加快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畜牧業是實現糧食轉化增值、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要大力發展規模經營,搞好農產品深加工。

4.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是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確保糧食、蔬菜等豐產豐收,增加農民收入。二是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三是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市場。四是要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

繼續加大農村剩餘勞力的轉移力度。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5.選優配強村級班子,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必須首先着眼於農村黨支部班子的加強和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選好村領導班子,把那些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具有發展集體經濟的強烈意識、開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辦事的人選進班子。實行村領導班子年輕化,有計劃地培養一批熱愛家鄉,紮根家鄉,立志於改變家鄉面貌,事業心和責任感強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輕一代。同時,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幹部的培養教育。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的資源優勢,大力加強資源的整合力度,發揮好遠程教育的作用,培養一批科技致富帶頭人,從而帶動農民羣眾科技致富的積極性,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

6.落實中央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

一是加強農村各項事業建設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實行教育救助;繼續搞好農村合作醫療,提高農民參加率,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發展農村衞生事業,改善農村醫療條件,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科技、衞生、文化“三下鄉”活動,傳播先進文化,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改變農村面貌。二是廣開創收渠道,化解基層債務,增加財政收入,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調動幹羣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三是加大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投機行為,完善農資流通渠道,降低農資價格,切實給農民減負。四是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落實涉農優惠政策,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第15篇】農村家庭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

疽庭教育是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教育的重要基礎,可以説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培養、品格情操陶冶,文化積澱和智力開發都有着極大的影響。重視和發展農村家庭教育也是促進人才培養、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一、金壇市農村家庭教育工作現狀

奎年來,金壇市婦聯積極爭取各級領導支持,充分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面向社會,服務家庭,積極開展農村家庭教育指導和諮詢服務,注重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礎卡設,加強家庭教育理論研究,普及科學的家庭知識與方法,家長的教育素質、教育能力等顯著改善,家庭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規範化。金壇以婦兒辦公室為載體,加強與教育、文化等部門的密切聯繫,制訂了《金壇市農村家庭教育工作規劃》,認真貫徹落實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在實際工作中,各成員單位把家庭教育工作目標任務及成員單位職責納入本部門工作計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並配備了強有力的專兼職幹部,形成了指導家庭教育的合力和可控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體系。市、鎮(區)聯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到婦聯目標管理考核範疇,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是注重實效,開展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金壇婦聯向全市廣大農村家庭發出“學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倡議。採取舉辦講座、張貼標語、開辦專欄、設諮詢台等方式大力宣傳普及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各鎮區婦聯和村婦代會通過開展“學習家庭”、“才藝家庭”、“五好文明家庭”評選等活動,有計劃地推薦一批家庭道德教育指導用書和通俗讀物,為家長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糧;金壇市婦聯聯合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衞生局在全市開展了兒童思想道德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每年全市各下發宣傳資料2.5萬份,宣傳標語2022幅,版報60塊,新聞專題,講座540講,參與的家長近萬人次。薛埠鎮婦聯以讀書月活動為契機,開展老區婦女讀書活動,將書本送入農户家中,擴展了家庭教育知識的宣傳覆蓋面。開發區婦聯充分發揮了“五老”志願者的作用,成立講師團,傳授革命傳統,先後至學校、機關、農村共舉行了12場報告會,受教育人數近萬人次。金壇計生委利用各級學校、指導站和幼兒園,開辦“嬰幼兒家長”培訓班。近年來,金壇市累計開闢家庭教育專欄76個,累計開展家庭教育報告會50餘場次,受益家長達5多萬人次。

三是因地制宜,提高專兼職家庭教育工作者業務素質。一是加大工作經費投入力度。金壇市雖未將家庭教育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但是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各級婦聯組織通過財政撥一些、經費擠一些、社會捐助一些的方式,使金壇市的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二是先後成立了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講師團。開展公益性巡迴講座20餘場,發放宣傳資料16987份,聽眾達2餘萬人次。同時,各鎮區依託家庭教育學會,層層舉辦家庭教育示範培訓班,有計劃、有重點地培訓一批基層家庭教育工作骨幹。近年來,累計舉辦家庭教育骨幹培訓37次,培訓家庭教育骨幹132人次,更好地發揮了他們在傳播家家庭教育知識、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中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四是深入實際調研,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論依據。為適應新形勢下兒童成長和家庭教育的新特點,金壇不定期舉辦家農村庭教育工作理論研討會及優秀論文評選活動。組織具有前瞻性和涉及熱點、難點的重大家庭教育課題的理論研究,尤其是在合格“小公民”的道德標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教育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共開展農村家庭教育專題調研10次,形成提案議案建議7份,使家庭教育理論不斷有新的創新和發展,為指導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由於受經濟基礎、人員素質等影響,金壇市農村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着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

一是認識不足,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個別鎮區和部門領導對家庭教育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家庭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缺乏全市統一的家庭教育領導體制和有效的工作機制,部門間的職責分工不明確,協調配合不夠,沒有形成合力,導致金壇市的家庭教育工作相對滯後,適應不了新形勢的發展和要求。

二是家庭教育經費的制約。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已近二十年,但金壇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專項經費仍未納入財政預算,目前仍處於“婦聯年年要,財政年年擠”的狀態,致使家教工作滯後。由於欠缺經費保障,家長學校缺乏系統規範的教材,對不同年齡兒童家長的指導性不強;有的學校只能從有限的辦學經費中提取精其有限的一點經費苦苦支撐;有的學校讓上課的教師兼職工作,在時間和精力上無法保證。由於沒有專項經費支持,一些必要的宣傳教育活動、調查研究、師資培訓、教材編寫、評選表彰等工作不能正常開展,這與家教工作的需要是很不適應的。

三是家長素質參差不齊,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上存在着誤區。很多農村家長由於把“子女分數第一,學業至上”作為家庭教育的目標,忽視孩子的心靈成長,普遍存在重養育輕教育現象、重智育輕德育、重言教輕身教、重物質投入輕精神投入的現象,導致部分孩子產生不良思想行為。由於部分家長自身素質不高,未能加強自身相關知識的學習,導致家庭教育觀念陳舊,方法落後,或暴力替代教育,或溺愛教育,新舊家庭教育觀之間互相碰撞,親子之間感情隔閡,關係緊張,父母痛苦,孩子出現反叛心態和“過激’行為,對孩子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社會安定產生了不良影響。特別是在茅山老區,大多數家庭很少看得見紙筆和書籍,大部分家長或代理監護人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功課,在成長進程中缺乏家庭教育的條件和機會,缺乏家長的正確引導。特別是家庭破裂、父母離異、父母外出務工,造成對孩子的監管不及時或無人管理,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和正常生活,往往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建議和對策

推進和發展農村家庭教育,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需要我們高度重視,深入研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樹立科學發展觀念,從源頭上推動農村家庭教育工作齊抓共管。加強領導,建立由黨委、政府牽頭,婦聯、教育、團委、關工委、計生委、衞生局、宣傳、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席工作機制,共同參與,各司其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協調解決兒童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要制定與金壇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農村家庭教育財政預算,並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主要用於媒體宣傳、骨幹培訓、課題研究、陣地建設和表彰先進等,為農村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是努力創辦好家長學校,鞏固陣地建設。要着力完善家長學校在金壇市的全覆蓋,要逐步建立健全基層家庭教育工作網絡,爭取鄉(鎮、辦)均建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或家庭教育研究會。婦聯、教育部門要將家教工作納入工作考核,推廣示範家長學校的辦學經驗,提高各家長學校的辦學質量,並分批創建一批國家、省、市級示範家長學校。要不斷拓展家長學校的辦學渠道,大力創建社區家長學校、村鎮家長學校,以及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等家庭教育指導機構,積極做好家長學校的分類教學,滿足各類家長學習家教知識的迫切需要,分層分類對家長學校進行教育指導,保障家長學校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水平。要積極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建設具有較強專業知識基礎的專家隊伍、講師團隊伍、社區志願者隊伍,形成一支專兼結合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隊伍。要分期分批對家庭教育骨幹隊伍開展專題培訓,並將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針對國中以上學生住校問題,建議增加學校輔導員,關注孩子的心理動向,提高孩子在校的心理健康水平。針對兒童成長對家庭教育的需求和目前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力爭每年完成一定數量的調研任務,形成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並注重成果的轉化和實際應用,為指導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論支持。

四是多措並舉,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知識宣傳普及率。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多角度、多層次聚焦家庭教育工作,提高社會知曉率和重視程度。企事業單位和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城鄉基層單位,要積極引導職工、居民重視對子女的思想啟蒙和道德品質培養。廣大家長要牢固樹立“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理念,積極參與農村家庭教育工作,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斷提高農村家庭教育水平。要認真開展示範家長學校、優秀家長學校和優秀家長評選表彰活動,通過開展家教經驗交流、事蹟報告會等,幫助農村家長特別是貧困、留守、單親家庭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不斷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積極為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要積極開展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活動,不斷深入開展“雙合格”、親子共讀等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打造家庭教育工作品牌。要發揮家庭教育講師團的作用,利用春節組織開展送“家教知識下鄉”活動,把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觸角延伸到農村。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向農村傾斜,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知識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