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卜算子·詠梅》原文及翻譯【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1W

《卜算子·詠梅》原文及翻譯【多篇】

卜算子·詠梅原文、註釋及賞析 篇一

原文: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譯文

風雨把春天送歸這裏,飛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來到。已經是冰封雪凍最寒冷的時候,懸崖邊上還盛開着俏麗的梅花。梅花雖然俏麗,但並不炫耀自己,只是為了向人們報告春天到來的消息。等到百花盛開的時候,她將會感到無比欣慰。

註釋

①冰:形容極度寒冷。②叢中笑:百花盛開時,感到欣慰和高興。③猶:還,仍然。④俏:俊俏,美好的樣子;(此處既能表現梅花的俏麗,又能表現革命者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美好情操。)⑤爛漫:顏色鮮明而美麗。(文中指花全部盛開的樣子)

賞析: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宋代林和靖,這位賞梅愛梅的大隱士就有不斷吟唱梅花的詩篇。以“妻梅子鶴”的感情寄寓於梅花之中,可謂愛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這裏所據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的確與陸游所寫大相徑庭。陸游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羣花的羨慕與嫉妒。而主席這首詩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中國寫梅之詩不計其數,大意境與大調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確以一代大詩人的風範,出手不凡,一首詠梅詩力掃過去文人那種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創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新的氣象,令人歎為觀止,心服口服。

年復一年,風雨送春歸去,但漫天大雪又將春天迎了回來哪怕懸崖峭壁上結下百丈冰稜,面對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獨秀,傲然挺拔詩人當然也依古訓,以詩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這“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嚴峻當口(即:當時中國的三年自然災害,以及正在進行的反帝、反修的激烈鬥爭),詩人以隆冬裏盛開的梅花勉勵自己,勸慰他人,應向梅花學習,在如此險峻的情況下勇敢地迎接挑戰,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詩人這個“俏”字用得極好,梅花從未出現這的形象就在這一個字上出現了。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勝利者的形象。當然這不僅是詩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詩人自己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的形象。這個“俏”包含了多少層深刻的含義啊,積極進取、永不屈服。

下片,詩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縱深引導,它雖俏麗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為我們送來春的訊息。而當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時候,梅花卻獨自隱逸在萬花叢中發出欣慰的歡笑。梅花,它在詩人眼中是一名戰士,它與嚴寒搏鬥,它只為了贏得春天,通報春天的來臨,然後退去,並不強奪春天的美景這一形象是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形象。詩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為一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它已從一箇中國革命者成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國裏,它的形象已被詩人塑造成型,變得更加豐滿高大了。

《卜算子·詠梅》閲讀練習及答案 篇二

三、閲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9-14小題。(共18分)

[甲]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説》

[乙]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白居易《賣炭翁》

[丙]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卜算子·詠梅》

9、對[丙]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頭兩句敍述季節的變化,交代梅花開放的背景。“風雨”是指暮春的風雨,“飛雪”是指冬天的飛雪,它們象徵着政治形勢的變化。

B、“已是懸崖百丈冰”是以對比的手法突出梅花開放的難能可貴。“俏”字用得傳神,它既能表現梅花的俏麗,又能象徵革命者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情操。

C、“俏也不爭春”是寫梅只報春,而不想爭佔春光,表現梅花謙虛的品質。“山花爛漫”“她在叢中笑”,是用襯托和擬人的手法,表現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詞上闋着重寫梅花傲寒開放,下闋着重寫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內地表現了梅花不畏嚴寒、品格高潔的動人形象。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駢死於槽櫪之間 乃取一葫蘆置於地《賣油翁》

B、食不飽,力不足 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花源記》

C、才美不外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小石潭記》

D、心憂炭賤願天寒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十二章》

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1)駢死於槽櫪之間( )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4)系向牛頭充炭直( )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2)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13、[甲]文中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4、[乙]“翩翩兩騎來是誰”中的“翩翩”一詞表現了宮使怎樣的形象?

答案:

三、閲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9-14小題。(共18分)

9、B【解析】不是“對比”,而是“陪襯”

10、A【解析】A兩個都是介詞“在”B第一個為“充足”,第二個為“值得”C第一個同“現”,為“顯露”,第二個為“看見”D第一個為動詞“擔憂”第二個為名詞“憂愁、憂苦”。

11、(1)成批地死去

(2)同“飼”,喂

(3)相同、一樣

(4)同“值”,價格

12、(1)用馬鞭敢它,不能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餵它吃,不能讓它竭盡才能,它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2)夜裏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着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

13、寄託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對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

14、“翩翩“本意是形容輕快灑脱的情狀。這裏表現了宮使得意忘形,驕橫無理的樣子,與賣炭翁為生活操勞的悽慘的個人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揭露了唐代“宮市”的罪惡。

《卜算子·詠梅》閲讀練習及答案 篇三

二、閲讀(70分)

(一)閲讀《卜算子·詠梅》,完成4~5題。(6分)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着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首句“驛外”“斷橋”説明梅花生長環境惡劣,體現它寂寥孤獨的生存狀況。

B、“無主”既指無人照管,又指梅花無人賞識,只能孤芳自賞,獨自走完生命的歷程。

C、“已是黃昏獨自愁”,運用誇張手法寫梅花暮雨黃昏的愁苦,表現處境的悲涼。

D、詞的下片寫梅花無意爭春,卻惹來眾芳嫉妒,飽受摧殘碾為塵埃,仍香氣不改。

5、整首詞采用了什麼寫作手法?請簡要分析。(3分)

答案:

二、閲讀(70分)

(一) (6分)

4、(3分)C (説明:“誇張手法”錯誤,是“擬人手法”)

5、(3分)採用託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1分)。全詞借飽受摧殘、香氣猶在的梅花,(1分)抒發自己雖屢遭排斥仍堅持正義、孤高傲世(或:忠貞不渝、矢志不渝、獨立不倚等)的情懷。(1分) (意對即可)

卜算子·詠梅原文、註釋及賞析 篇四

【作品簡介】

《卜算子·詠梅》由陸游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以梅喻人,人闋寫梅的處境和遭遇:寂寞無主,還要加上風雨催逼!下闋寫梅的氣節操守:無意爭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們從梅花的命運與品格中不僅可看到詞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讀出詞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潔的精神世界。

【原文】

《卜算子·詠梅》

作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註釋】

①驛yi 去聲):驛站。(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這句寫的是幽僻無人來往的地方。

②寂寞:冷清。無主:沒有人過問。

③更著:又加上。

④無意:不想。自己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鬥豔。

⑤一任:任憑,不在乎。完全聽憑百花去妒忌吧。

⑥羣芳:普通的花卉,此處喻指政界中的羣小。

⑦碾(nian 上聲):軋碎。

⑧作塵:變成灰土。

⑨香如故:香氣還是照舊不消失。

【譯文】

驛站外的斷橋邊,寂寞地開放。已是黃昏時刻,她獨自愁思,更加還有風雨摧殘。她花開在百花之先,並非有意苦苦()地爭奪春光,聽憑着羣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卻如故。

【講解】

古來的詠物詩詞有兩種:一種本意就在於刻畫歌詠的對象;一種是借歌詠的對象作為比擬和象徵,寄託另外的寓意和感情。這首詠梅詞屬於後一種。作者採取擬人化的手法,用梅花比喻自己,藉以表現他的信念和品格。

詞的上片寫梅花的處境。作者所歌詠的梅,不是遊人雲集的園林中的梅,也不是文人雅士庭院中的梅,她是生長在窮鄉僻壤的一株無人理睬的野梅。“驛外斷橋邊”,這就是她生長的地方。“驛”是驛站。驛站本來就已經遠離繁華的城市,而這株梅樹還不屬於這個驛站,她生長在驛站之外的一個斷橋旁邊。橋斷而沒有修,可見那裏的荒涼偏僻了。自然,她只能“寂寞開無主”。她孤單一株,自開自落,沒有人觀賞,也沒有人養護。這裏使用了“寂寞”這個形容人的感覺的'詞語,就是把梅當作人來描寫的。“無主”是沒有人過問的意思。“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著[zhuó]”,加上的意思。黃昏的降臨和自己的無依無靠,已經使她陷於愁苦之中。然而,她的苦況並不是到此為止,她又遭到了風吹雨打的摧殘。花而知愁,自然也是擬人。“已是”和“更著”兩個詞,透露了作者對於這株梅花悲慘遭遇的深厚同情。

環境是這樣險惡,遭遇是這樣不幸,那麼,這株令人同情的梅花,究竟怎樣?她又是如何對待這一切的呢?詞的下片作出了回答。“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無意”,是不打算、無心的意思。“苦”,這裏是説千方百計、煞費苦心。“爭春”,是在春光中爭妍鬥豔。看來,有些花是在那裏費盡心機地賣弄姿色,希圖在裝點大地的春色中爭一席之短長。而這株梅花卻全然沒有這樣的心計和打算。她無意去爭春,對於來自百花的庸俗猜忌,也不屑一顧而聽之任之。這兩句詞,從對比中突出了這株梅花純潔自愛、不同流俗的高貴品質。作者雖然完全沒有從梅花的外貌來刻畫,讀者還是可以從字裏行間感覺到她的無比美麗。如若不然,又何以談得上“爭春”和遭妒呢?

在作者的筆下,這株梅花的可貴,不僅表現在她盛開於枝頭的時候,同樣,也表現在她雕落於地面以後。“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零落”,是説梅花雕謝墜落。“碾[niǎn]”,滾軋。這株梅花就是雕落在地,被軋成了泥粉,她美麗的形體再也不存在了,但她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仍將久久不散,就象她過去盛開時那樣。這飽受摧殘、孤芳自賞、化粉猶香的梅花,實際上是陸游的自我寫照。他出於愛國熱忱,堅決主張武裝抗金、收復河山,卻一再受到南宋統治集團中的主和派的排斥打擊。但他堅守信念,百折不撓,直到八十五歲高齡臨死之前,還寫了《示兒》詩,要他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結合陸游的身世再讀這首詞,就會感到更加親切。那冷落、昏暗、風雨交加的環境,不就是陸游處身其中的政治環境嗎?那無意爭春、聽任羣花忌妒的風度,不正體現了陸游愛國無私、光明磊落、不屑於與投降誤國的昏庸官僚們為伍的精神嗎?那化粉猶香的品格,不正是陸游堅貞不屈、至死不移的崇高的愛國信念的寫照嗎?

當然,他有些孤芳自賞。對於幾百年前的地主階級詩人來説,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寄託的詠物詞的成功,取決於寫物的傳神、比擬的貼切和寓意的深遠。陸游這首《詠梅》,在這幾方面是當之無愧的。

原載:《唐宋詞選講》

【鑑賞】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上片寫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淒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鬥豔。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着清香。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羣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胄北伐,韓侂胄失敗後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繫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説:“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説。”(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説:“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原載:《宋詞鑑賞辭典》

【賞析】

這首詠梅詞,作者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

上闋狀物寫景,描繪了風雨中獨自綻放的梅花。 梅花長在偏僻的“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種的,它寂寞地開放着。“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在這樣的暮色黃昏中,獨自挺立開放的梅花難免會有着孤苦無依的愁苦,更何況環境如此惡劣,風雨交加,倍受摧殘。這實在令人深深歎息。

下闋抒情, 主要抒寫梅花的兩種美德。“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樸實無華,不慕虛榮,不與百花爭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開放,它的與世無爭使它胸懷坦蕩,一任羣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節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淪落到化泥作塵的地步,還香氣依舊。這幾句詞意味深長。作者作此詞時,正因力主對金用兵而受貶,因此他以“羣花”喻當時官場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達了雖歷盡艱辛,也不會趨炎附勢,而只會堅守節操的決心。

陸游曾經稱讚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着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絕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得護理,也無人來欣賞,隨着四季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孓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淒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幾個字與上句的“寂寞”相互呼應。而且,偏偏在這個時候,又颳起了風,下起了雨。“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均,寫出了梅花的艱困處境,然而儘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總之,從上面四句看,這對梅花的壓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無所不至,但是這一切終究被它衝破了,因為它還是開了!誰是勝利者?應該説,是梅花!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説,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説:“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説,詞人描寫這麼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説》)。上片四句可説是“情景雙繪”。

下闋,託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己);“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鬥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是一點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拼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羣芳。梅花並非有意爭春,“羣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妒忌吧。這裏把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花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説“爭春”,是暗喻。“妒”,則非草木能所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獨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説,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腿上最高峯。雖説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呵。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淒涼、衰颯、悲慼,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盡節”(卓人月〈詞統〉)。而這“盡節”的得以“想見”,正是由於此詞運用比興手法,十分成功,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作者介紹】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