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美術説課稿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W

美術説課稿新版多篇

小班美術活動説課稿 篇一

説設計意圖

《綱要》中多次提到,要通過藝術活動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悦和體現成就感。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表現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這種興趣容易轉移,也易於波動。因而激發興趣需要貫穿始終。

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為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

説教學目標:

1、喜歡參加美術活動。

2、能大膽選擇色彩印畫,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3、體驗魚兒孤獨和快樂的情緒。

説教學準備:

1、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圖。

2、每位幼兒熱帶魚(胸飾)、4個大小不一的瓶蓋,抹布。

3、已調好紅、黃、綠、紫四種顏色水粉。

説教學過程:

1、《魚兒好朋友》

A、幼兒跟隨《魚兒好朋友》的音樂做小魚遊的動作進教室。

B、幼兒依次在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圖面前坐下。

師:小朋友看這是誰?(出示一條魚的圖片)。

師:我是一條孤單的魚,在大海里孤單的游來游去,沒有朋友。唉!(播放音樂伴奏)

師提問:魚兒怎麼了?(它孤單,沒有朋友)

師:你們願意幫助我嗎?願意和我做朋友嗎?(願意)

師:將身上的魚兒拿下貼在海洋圖上與小魚做朋友吧。

2、引出課題

A、師:我現在有這麼多朋友,我好開心,想吐泡泡,你們和我一起吐泡泡吧

提問:你們知道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嗎?(圓形)

師:今天我帶了許多東西,仔細看看這些東西的形狀。請幼兒想一想怎樣用這些東西來畫泡泡。

B、教師示範用瓶蓋印畫。提示幼兒在印的過程中注意每個物品只能蘸一種顏色,想用其他顏色要拿另一個杯子。

C、鼓勵幼兒嘗試選用大大小小的圓形材料印泡泡。

D、提醒幼兒隨着音樂自由地選擇瓶蓋與顏料印泡泡,

3、相互欣賞幼兒作品。

——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説説自己印的泡泡,説説自己的泡泡是什麼顏色的。

4、結束部分

——幼兒和教師跟着《魚兒好朋友》的音樂游出教室。

説教學分析:

幼兒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習慣用水彩筆和油畫棒,為了讓幼兒掌握一些特殊的繪畫方式,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活動目的不僅讓學習一種新的繪畫方式,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而且也讓幼兒參與班級環境佈置,提高每位幼兒都有班級小主人的意識。

活動開始的情境引入給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讓幼兒體驗魚兒孤獨的情緒,使幼兒產生幫助小魚,和小魚作朋友的想法。孩子們爭先恐後把自己身上的小魚貼到大的背景圖上,一副美麗的羣魚圖出現在孩子面前,孩子們很高興。接下來引入課題,教師示範,激發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印畫的效果非常漂亮,孩子們都想躍躍欲試,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體驗魚兒快樂的心情。在評價幼兒作品時,給予肯定,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美術説課稿 篇二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渲染的方法裝飾手帕,感受作品的美感。

2、幼兒提高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和自信心,體驗渲染成功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下垂嘴的娃娃,引出主題。

1、師:小朋友們看,今天娃娃來和我們一起玩,咦?娃娃怎麼不開心?老師來問一問。 (噢,原來是娃娃媽媽給娃娃一塊沒有花的手帕,娃娃不喜歡。)

2、教師出示裁好的宣紙一張。

師:瞧,手帕在這裏。小朋友我們來幫幫娃娃把手帕變漂亮吧!小朋友你們願意嗎?

3、提問:那可以怎麼幫娃娃呢?(幼兒自由想辦法回答)

二、説教法:

《綱要》和《指南》都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的主要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感,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幼兒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表演法: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重要因素。為使幼兒對活動有好奇和參與的興趣,活動開始以娃娃因為一塊沒有花的手帕不開心的情境引入,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2) 演示法:根據《綱要》中的要求,在染紙中教師詳細示範並講解染花手帕的具體方法,讓幼兒通過直觀的觀察,初步掌握染花手絹的方法。

(3) 指導法:印染的過程中讓幼兒大膽操作,講清要點和難點,讓幼兒大膽的進行嘗試。

三、説學法:

(1) 觀察法:在組織活動中教師為幼兒示範了全部過程,讓幼兒先通過觀察老師的染花手帕的過程,對活動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為以下的活動打好基礎。

(2) 體驗法:根據本活動的教育要求,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創造良好的活動氛圍,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主動學習,鍛鍊幼兒的對色彩的感受力和手的靈活性。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激發興趣——示範講解——嘗試創作——作品展示

(1) 創設情境,引出主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情境表演中,出示哭的娃娃表情,娃娃因為一塊沒有花的手帕不開心的情節引入,從而請小朋友們熱心幫忙,這樣引出課題主要在於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從而引發幼兒學習渲染的慾望。

(2) 教師示範講解——演示渲染手帕的方法。

在講解的過程中,注意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對幼兒已獲得的知識進行鞏固,比如説向幼兒提問:將正方形的宣紙怎樣折?如何染出不同的花紋?加深幼兒的記憶,同時要激發出幼兒對染紙的熱情,提醒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的注意點。

(3) 幼兒操作。

我充分給幼兒創作的空間,在幼兒已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隨自己的愛好創造圖案,並允許幼兒之間相互討論,彼此欣賞,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給予幼兒指導幫助。

(4) 作品展示。

把大家的作品都展示出來,讓每位幼兒都有成就感,不論作品成敗,都幫助幼兒建立足夠的自信,體驗成功的快樂。

美術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人教版二年級第二學期美術課《奇妙的腳印》是一堂非常有趣的想象畫課,課中通過讓學生認識瞭解各種動物的腳印,把腳印想象成其他形象,並運用腳印組合的方法進行設計想象,完成一幅腳印的想象畫。

二、説教學目標。

我在這節課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對事物進行聯想和再造想象的能力,通過活躍學生的美術思維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説教法學法。

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美術課堂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載體,教師則是課堂的舵手,如何上好這堂想象畫課,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天馬行空,自由翱翔的喜悦?為此我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把整堂課分割為兩大版塊,即:啟發引導,觀察想象和運用方法設計創作。

我先在課前上了一堂準備課,讓學生自己通過上網、查閲圖書、觀察生活中的小動物腳印並拍攝下照片,自己尋找了解各種動物的腳印。正式上課了,我播放一段遊客在沙灘上留下腳印的短片,通過欣賞短片引出課題,接着播放不同動物腳印的動畫片,通過欣賞有趣的動畫片,加深學生對動物腳印的印象。

接着學生們組成小組交流,大家尋找和繪製動物腳印的資料。通過回顧和交流,學生們對動物腳印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我又趁熱打鐵,在媒體上出示許多動物的腳印,讓學生看腳印,猜動物,這樣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説重點、難點。

我把認識各種動物的腳印,對動物的腳印進行想象作為教學的重點;把腳印組合的方法設計想象,完成一幅奇妙的腳印作品作為教學的難點。

五、説教學過程。

1、激趣引題,想象感受。

我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觀看短片,引出課題,接着出示各種動物腳印的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形狀,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自由想象,形狀不同的腳印能變化成一幅奇妙的畫。學生的想象大膽而瑰麗,這一環節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的和發表獨特見解的願望。

2、欣賞體驗,創作作品。

學生充分表達想象後,我在屏幕上把動物的腳印進行了各種角度的旋轉,讓學生再次觀察想象,交流感想,説説可以變出什麼新形象。在舒緩的音樂、寬鬆的氣氛中,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在小組中交流着。在學生的想象思維即將枯竭的時候,我給予學生新的希望,通過觀察變換角度的腳印,進行再次想象, 給學生開闢了想象的新天地,讓他們感受各種奇特美麗的腳印造型,從而培養學生美術思維的靈活性與獨創性。讓學生們由單個腳印變成一副畫的關鍵,也是想象創作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突破了這一關口,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我先在媒體上出示許多動物腳印,把這些腳印組合成一幅翠竹圖,讓學生找找奧祕。孩子們驚喜地發現這幅畫全部是用腳印組成的,原來腳印還能組成美麗的畫。他們對“奇妙的腳印”這一課題的理解又上升了一步。

我又利用學生主動探索,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指導學生做課堂練習,我把四幅不同背景的圖分到四個小組,讓學生們發揮他們的想象,把各種不同動物的腳印添加上去,並配上不同的顏色,使其形成一幅完整的畫。

最後在評議學生練習作業時,我進行了考眼力的小遊戲。從各小組中挑選出學生作品,進行搶答賽,讓學生:

(1)猜猜腳印組成了什麼。

(2)找找畫面中的動物的腳印3、説説畫面給你的感覺。通過搶答遊戲,活躍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思維。我驚喜地發現,學生的作品想象大膽而富於創造,畫面的構圖,色彩也把握得很不錯,使學生們懂得用想形狀,找腳印的方法進行設計,讓我看在眼裏,喜在心裏。

我堅持相信,做任何事都是有方法、有竅門的。在大家看來,沒有統一模式可循,很難歸於一種方法和定論的想象畫創作,在我看來,也一定有思維的方式和思考方法的,在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積極思維並找出方法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創造慾望,探索慾望得到了滿足。

3、啟發創新,課後拓展。

接着我趁熱打鐵和孩子們一起合作嘗試運用想形狀,找腳印的方法來設計降落傘,並把它畫下來。我們找到了鴨子的腳印做傘包,羚羊的腳印做傘繩,豹的腳印做跳傘的人;我們一起設計傘包的花紋,我説設計斑點紋,孩子們就找來了野牛、狗、豬的腳印。我説設計條紋,孩子們就想到了羚羊的腳印。我想設計花邊,指導孩子們靈活地把腳印不停的重複變成了花邊。在寬鬆的環境中,孩子們的創造力充分發揮了出來。你一言,我一語,徜徉在想象創作的快樂的海洋中。

好習慣能伴人一生,好的學習方法更是能讓人終生受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別人一條魚,不如告訴他捕魚的方法。在美術課中,好的思維方式,思考方法,能使孩子們如虎添翼。在想象畫,創作畫的課堂中,它更是閃爍着亮眼的光彩,我欣喜的看到在學生的'作業中,大膽地想象,深入細緻的觀察的腳印組合方法的靈活運用相互碰撞着,點燃了一團團創作的智慧火花,創造出了一張張讓人叫絕的作品。

在課的尾聲,我告訴學生要感覺大千世界的美麗,就別忽略它的每個饋贈。如果我們平時都能仔細觀察自然,觀察生活,善於插上想象的翅膀,那麼一定會有新的驚喜。

美術説課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謠》採用3/4拍節奏,音樂輕快明朗,是一首曲調優美,帶有舞蹈性節奏的朝鮮族民歌。非常符合三年級小朋友的欣賞學習。歌曲共有七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整首歌曲前後既統一,又有變化,生動地塑造了一個朝鮮族姑娘勤勞活潑的形象。從中,可使學生觸及到朝鮮族優秀的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國豐富的少數民族藝術。

二、教學目標

綜合教材內容及其他教學要素,我認為可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聽、唱、舞、奏、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初步感受朝鮮族的民族風格。

2、能邊歌邊舞表演《桔梗謠》,表現人們喜慶豐收的歡樂情緒。

3、鼓勵學生自選伴奏樂器為歌曲伴奏。

其中教學重點、難點設定為:在聽、唱、奏、舞等音樂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體驗感受朝鮮族的民族音樂風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教學理念及教法、學法的確定

新課標提出:音樂課應以“學生髮展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加強音樂實踐與創造。同時還強調了課堂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相互融合與滲透。鑑於以上理念, 我決定採用參與——體驗、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學模式,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使學生在輕鬆愉悦、和諧互動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音樂,從而促進學生髮展。教學過程追求動靜結合、張馳有度,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再有,本課的編創等實踐活動穿插於各個教學環節中,唱中有創,動唱結合;聽中有創,邊聽邊動,自始自終都鼓勵學生的創新與實踐。

那麼到底要怎樣使我的音樂課堂成為學生享受音樂美的聖殿呢?我決定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四、教學流程及相關考慮:

(一)組織教學:

讓學生跟着《朝鮮夢》這富有朝鮮族特色的音樂聲,做拉裙子的動作點步進教室,師生共同律動。

待音樂聲結束後,師生用音樂語言相互問好。

(本課的重點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感受朝鮮民族的音樂風格。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朝鮮族音樂來營造課堂氛圍,其次又通過引導學生聽、律動等形式,為整堂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創設情境:

1、先請學生欣賞課件演示朝鮮族人民的服飾,民族特色文化活動。

2、然後師生展開關於朝鮮族風情的交流討論。

3、鼓勵學生照着課件上的舞蹈動作,和老師一起學一學,動一動。

4、老師小結。使孩子們明確: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民歌優美動聽,富有舞蹈特點。他們的舞蹈舞姿優美,富有民族特色。

(在這個環節中,藉助課件,通過欣賞、交流、學習舞蹈等方式,不僅使學生了解到許多有關內蒙古民族的風土人情,激起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又能促使孩子積極展開想像,引發創作的靈感,有效地培養了孩子的審美能力。)

(三)學唱歌曲《桔梗謠》

1、解題:桔梗,是朝鮮族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

2、聆聽範唱,教師邊唱邊舞,激起孩子的興趣

3、學唱曲調:把曲調做成七張卡片,每張卡片4小節,並編號。 然後,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合作練唱、小組比賽唱等形式學會演唱曲調。

4、再次聆聽範唱,學生跟唱幾遍,接着跟琴填唱歌詞學會演唱歌曲《桔梗謠》。

(這個環節中,對於曲調的學習我採用了製作卡片的方式,目的是為了易化難點,再通過學生合作練唱、小組比賽唱等形式,使枯燥的練唱活動變成了有意思的學習,即激發了孩子們的表現慾望,又增強了羣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

(四)表現歌曲《桔梗謠》

1、組織學生討論,這首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意境呢?引出本首歌曲的主題:勞動可以給人帶來快樂,我們要熱愛勞動。

2、老師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伴奏樂器,按課本上提示,為歌曲伴奏。

3、鼓勵學生自由創編恰當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4、師生一起復習朝鮮族的舞蹈動作,鼓勵孩子們為歌曲伴舞。

5、開個小型的演唱會,請孩子們表演唱、物、奏。

(一堂音樂課會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愉悦的感受。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通過唱、舞、奏等創編活動,他們的興趣、創造性、個性、社會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已完全沉醉在音樂本身的樂趣中,此外也進一步地深化主題:勞動能給人帶來快樂!)

五、組織下課

師生互道再見。在《桔梗謠》的音樂聲中,邊舞邊離開教室。

(音樂教學的功能決不僅僅體現在一堂課上,讓孩子們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聲中邊舞邊離開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學生把課堂上所感悟到的,帶到教室外,帶進自己的生活,使音樂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對本課的一種設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課堂教學中去,我想還應該考慮更多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樣,我認為,一堂音樂課能成為孩子們享受音樂美的聖殿,就是我們教師永遠孜孜不倦的追求!

美術説課稿 篇五

教學重點:1、認識當代山水畫新水墨表現方法以及學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現方法

2、通過學習,學生能運用新水墨表現方法表現一幅山水畫。

教學難點 :1、學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現方法。

2、通過學習,學生創作一幅具有創新意識的山水畫。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學習用具:課本,毛筆,墨汁,宣紙,調色盤等

教學過程 :

一、課的導入

教師: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了兩種表現水墨山水畫山石的用筆方法和表現步驟,哪個同學還記得嗎?

學生回答,教師通過實物投影兩張上學期學生作業 ,一張為中鋒用筆,一張為側鋒用筆。

教師:那麼這兩張作業 哪個是用中鋒,哪個是用側鋒表現的?

學生回答。

教師:可能有的同學有點忘了,下面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兩種表現方法好嗎?請同學們用這兩種方法分別表現兩塊石頭。

學生作業 結束。教師選擇一些學生作業 上實物投影儀展示。

教師設計問題:

1、你畫的畫哪幅運用的是中鋒?哪幅運用的是側鋒?

2、效果有什麼不同?

3、通過對兩種方法的再次表現,你有什麼新的感受?

4、你最喜歡哪一種表現方法?為什麼?

5、……

教師:看來有的同學對上學期學習的知識還是掌握的不錯。那麼是否還可以用其他方法來表現這塊石頭呢?

出示課題

二、新授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對水墨山水錶現方法進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學們下面就先來思考和討論,並在紙上來嘗試表現一下。

組織學生思考、討論並讓學生嘗試用新方法表現。

學生嘗試完畢,教師選擇一些學生作業 上實物投影儀展示,讓學生談談在畫中的表現方法有了什麼不同,為什麼會去這樣表現,並對學生的奇思構想作出表揚和鼓勵。

教師:不管怎樣,同學們都已在探索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下面我們就來感受一下當代畫家是運用什麼方法來表現的。

通過多媒體展示四幅當代水墨山水畫與古代傳統水墨山水畫的對比畫面。

教師設問:1、這幅畫在表現方法上有何新的特點?

2、這種表現方法給你什麼新的感受?

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兩塊石頭或兩塊以上的石頭的組合,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新方法,親自來感受並表現一幅山水畫。

三、教師巡迴指導

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

四、學生作業 評價

要求每小組推選出一幅作業 ,並請作者相互評價

美術説課稿 篇六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能“變化”的蔬果》,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説教材

《能“變化”的蔬果》是江西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下冊第6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

瓜果蔬菜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最常見的食物。我們可根據蔬菜瓜果的形狀,顏色和肌理,利用其特點,稍作加工,就會具有天然有趣的造型,正如教材中所展示的:

(1)根據香蕉的外形特徵整合,即變成一隻可愛的“香蕉犬”。

(2)用半個菠蘿和一隻水晶梨經過巧妙的構思,組合在一起,即變成一隻威風凜凜的“菠蘿鳥”。

(3)利用土豆和葱跟的外形特徵組合成以為純樸慈祥的“土豆爺爺”等。

教材中把常見的蔬菜瓜果都變成了誘人的模樣,變成了既可愛有具個性的果蔬作品。使學生感受造型表現的樂趣,並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將奇妙的構思,創新的觀念轉化為具體的成果,體貌成功的喜悦,讓學生感受沒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在這裏,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的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嚮導和啟迪。鑑於此,我進行了整堂課的設計。

二、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通過觀察,瞭解蔬果變化多樣的形狀和鮮豔多彩的色澤。

技能性目標: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學習誇張裝飾的方法,運用削、切、挖、連接、拼、插等方法,設計製作出果蔬作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動手能力。

情感性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體驗果蔬造型的樂趣,培養學生養成聯想的好習慣,並善於發現並表現生活中的美。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欣賞、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並能用多種製作方法來創作造型新穎,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體造型。

難點:用蔬果創造出有創意的立體作品。

四、教學準備:

教師:佈置場景、實物展示台、蔬果、刀、菜板、牙籤、照相機、盤子。

學生:蔬果、手工材料。

五、説教法

情景教學法、觀察分析法、直觀教學法、操作實踐法

六、説學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實踐創造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為引導着,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技巧。

七、説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讓學生參觀蔬果作品展示圖,講解示圖內容中的基本做法即體現出的效果,可以是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根據自己現有的材料整合利用,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二)示範——新授蔬果造型,採用當堂講授,現場示範的方法,突出在造型上,實踐上的重難點。

1、提問講解——示範過程中,到關鍵時刻就採取提問方式,讓學生深入感知,巧妙聯想。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2、創作——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來完成自己所構想的作品,充分展示自己動手能力,和聯想能力。(同時並提醒和觀察學生的安全問題)

3、展評——然後逐個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拿上講台來展示,採用自評、互評的方式對自己和同學的作品做出評價。(教師可設計一個評價方案:説一説誰的作品有想象力?誰的作品把蔬果的形狀、顏色、花紋等結合得最巧妙?)

4、拍照留念——把學生的作品逐個用相機拍照後,張貼在班級的板報上供給大家欣賞和借鑑,同時也給大家留個紀念。

5、衞生——最後督促學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師環境的衞生和整潔。

6、課後拓展:鼓勵學生把這節刻所學的蔬果雕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為家庭聚會時設計製作一個果蔬拼盤等。

小結:體會創造的樂趣,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美術説課稿 篇七

本課例出自湘版國小美術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2課《彩雲衣》。我將從教學理念與思路、教學過程、學法教法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學理念與思路——重新分層、合理配置

分析教材時,我就遇到了一個“攔路虎”。原教材中活動一的學習內容是:欣賞各種各樣的服裝,選擇書上的一套服裝圖片進行顏色搭配的練習,這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學習難度不大,因此課堂的結構可能會顯得過於鬆散,密度不夠。而在活動二中既要學習款式的設計、又要學習花邊和二方連續紋樣的製作,還要完成一套服裝的繪畫作業,內容又太過於密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在新課改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教材進行合理調整和靈活調動,讓學生層層有進展,處處有成功,處於積極學習狀態。

因此我把活動一,即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調整為:欣賞服裝,學習款式設計和色彩搭配,用剪貼的方法,小組合作完成一套服裝設計。

相應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認識身邊的設計藝術—服裝設計,瞭解中國服裝文化。

2、能大膽設計服裝款式,剪貼裝飾,體現創新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3、體現合作精神,在競爭中體會學習的愉悦感、成功感。

認識、設計、剪貼服裝是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而第三條在知識教學的同時,也關注着學生的情感體驗。

其中,重點是學生能掌握設計、剪貼服裝的基本方法,練習色彩搭配。

難點在於學生的設計大膽、表現創新。

二、教學過程

在上述教學理念和思路的指引下,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如下:

1 欣賞激趣。用一場動感十足的服裝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2 觀察發現。觀察各種類型服裝,總結服裝設計的幾個要素

3探究學習。在遊戲中主動探索,發現規律,掌握方法

4合作應用。四人一組合作完成一套服裝

5評價展示。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讓學生體驗成功樂趣。

三、學法教法

1 學法

在這裏,我將學法列於教法之前。因為,新課改的核心目標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堂課上學生怎麼學,不正是我們最應關注的問題嗎?這節課上學生的學法可以概括為: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具體表現在:

1、參與選擇。在欣賞觀察環節,我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目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想看什麼,我聽你們的。”學生意識到,在這堂課上,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欣賞現代服裝讓學生認識了奇特的款式,古代服裝讓我們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而少數民族服裝的裝飾圖案神祕而美麗。這樣學生很快總結出服裝設計的幾個要素,即款式、色彩和裝飾,從而達到了認識、瞭解服裝的目標。

2、參與發現。在開始探索環節,我給了學生一個難題:“你能剪出這件衣服來嗎?”學生為難之

際,我出示了這件衣服的剪影,學生髮現,原來它的衣領和衣袖都是半圓形。我又出示了它的一半是什麼形狀,學生馬上恍然大悟,一位同學自告奮勇上台,成功地剪出了這件衣服的形狀。

3、參與探索。孩子們是這樣説的:“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才會明白。”在設計上創新是本課的難點。怎樣去突破它呢?我的辦法是,讓學生自己來!在我設計的一個讓衣服“72變”的小組接龍遊戲裏,學生勇敢地嘗試把這件衣服變成各種各樣的款式,有變衣領的,有變衣袖的,一張彩色紙在各組間傳遞着,學生覺得既緊張又有趣,並不時為自己的創意開懷大笑,當最後一款服裝成功完成時,課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學生領悟到:設計款式的要決,就是將衣服的不同部位進行形狀上的改變。難點,就這樣被學生親手突破了。

通過全程參與,主動探索,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正因如此,學生在作業中才能創意迭生、充滿童趣。

2教法:

一堂課上學生的有效學習,自然與教師的教法密不可分。我採取的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實例演示

1 創設情境

古人云:“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真切感知到的東西,學生才有激情去創造。因此,我播放“服裝秀”的短片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出示異彩紛呈的服裝給學生一場視覺盛宴;張貼精美的範作引來他們的驚歎;設計頒獎典禮給學生競爭的動力。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激情,又為創造奠定了基礎。

2 實例演示

實例演示的目的在於以點帶面,啟發點撥。服裝色彩的搭配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選取這件衣服作為實例,有意貼上一張相同顏色的圖案,學生馬上發現了問題,並挑選了一張與之對比鮮明的紅色圖案。還有在討論上下裝的組合問題時,我出示了幾件作品,讓學生思考:哪一件最適合與這件上衣相配套呢?最終我們選擇了顏色和款式都最配套的長裙來組合。學生從中領悟到了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提高了審美能力。

縱觀本課,我做了兩個嘗試:一是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設計;二是力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思維。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學生學的輕鬆、有效。這堂課讓我體會到,在新課改下的美術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最重要的是教者自身有創新意識和改革的勇氣。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

美術説課稿 篇八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美術課本第二冊第3課《形塊的分割與構成》,本課內容分兩課時完成。

(a) 本課形塊的分割與構成聽起來比較抽象難懂,(七年級學生比校難理解,通過演示創設情景把題目改為木散為器,帛裁成衣較易理解)其實也比較容易,指是將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個個美的、單一的、變象的設計元素,然後將這些元素組合成全新的形態。這兩個看似獨立的步驟卻是現代圖案設計中的一個統一的過程叫變異過程,是現代圖案設計的基本原理。通過這個形塊的分割與構成的練習能基本瞭解圖案設計過程,為後面學習圖案設計打下基礎。

(b) 前後知識聯繫:本課內容是在第一章。

教學難點:形塊的分割與構成,分割的規律,構成的方式。

二、説教法、學法

學生分析:七年級學生心理剛開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維習慣於對客觀事物進行摹仿、再現。而且對圖案在頭腦中還沒有正真形成圖案設計過程的觀念。為開啟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實現從再造思想到創造思維的躍進,嘗試着用分割與構成的創作練習,使學生體會到創造過程的甘苦。

為了使學生激起更大的興趣與熱情,由被動變為主動,既鍛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腦),構成能力,創造能力;也可以鍛鍊學生的表現能力(手);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眼)。真正體現眼腦手的協調並用的原則。

根據學生情況,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教學法

學生總是在一種情境氛圍中接受知識效果最好,通過創設與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輕鬆的掌握知識。在導課的時候創設“ 桌面整理” 的活動,看誰分塊佈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觀又便於使用,使學生初步瞭解分割與構成的觀念。

2、觀察、發現法

觀察、發現法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思維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是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體會象科學家那樣探索發現真理的滋味。讓學生觀察“ 花瓶與人頭” 的圖案畫,使學生髮現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畫面,激發學生進行分割練習的慾望。

3、演示、練習法

這是在美術課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 人” 的圖案分割構成,教師演示只是讓學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構成的方法,而不是讓學生抄襲教師的想法,給學生建議,引導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 學生練習,根據教師指導,對所學的知識用實際,先選定要構成什麼圖案,再劃分為幾塊,概括成幾個幾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後拼合成預定的圖案。可以展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是分割和構成的概念,分割的規律,構成的方式,先臨摹,再通過分割與構成獨立完成一張作品。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有三個高潮一開始導入和中間講解 (以學生自己動手練習引入)師生問好後,教師巡視學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書、作業本、文具盒、尺、筆、圓規等用具,讓學生在再短的時間內整理好,使“ 桌面” 上即整潔、美觀,又要便於使用方便,看學生怎麼佈置這個桌面。(學生準備教師巡迴指導講評)這是桌面的分塊與佈置,再結合教室的佈局,最後引申到課桌以及傢俱的製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與縫紉。

同時板書:木散為器 帛裁成衣 (5分鐘)教師講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分割與構成板書:——形塊的分割與構成

1、請學生先自己來説説什麼是分割,(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補充:分割是將一個形分成若干等分;結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內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間分割,關鍵是怎麼分,)分為隨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範畫講解,分割成自然形、幾何圖形。)相對應的還有規則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規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剛才作的練習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至開本課的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了解什麼是“ 分割與構成” ,以及它在圖案設計中的意義。

②通過“ 分割與構成” 練習,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構成能力和創造能力。

③同時培養學生對圖案的裝飾美的審美能力。

我認為教學重、難點最能體現課題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掌握分割與構成的規律,為構成圖案的需要而進行合理的分割。

板書:形塊的分割與構成

請學生先自己來説説什麼是分割,(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補充:分割是將一個形分成若干等分;結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內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間分割,關鍵是怎麼分,)分為隨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範畫講解,分割成自然形、幾何圖形。)相對應的還有規則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規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剛才作的練習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至開本課的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了解什麼是“ 分割與構成” ,以及它在圖案設計中的意義。

②通過“ 分割與構成” 練習,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構成能力和創造能力。

③同時培養學生對圖案的裝飾美的審美能力。

我認為教學重、難點最能體現課題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掌握分割與構成的規律,為構成圖案的需要而進行合理的分割。

什麼是説課稿? 篇九

“説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説課稿”則是為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説“怎樣教”,説課稿則重點説清“為什麼要這樣教”。

美術説課稿 篇十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美術四年級下冊第二十課《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兵馬俑》。

首先,我在充分分析教材和學情的情況下,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學重難點。因為本課屬於欣賞、評述領域中的學習內容,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感受雕塑的魅力,瞭解雕塑藝術的一些特徵,培養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評述能力。基於以上的分析確定本節課在網絡環境下教學。

下面我向大家逐一介紹本課的教學過程。

本節課包括以下五個環節:

一、影音導入,激發審美期待。

由於我們的學生對兵馬俑缺乏感性方面的認識,對雕塑特徵和藝術手法全然不知,而且秦朝距離現在歷史比較久遠,所以學生覺得本課內容枯燥乏味,不容易理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首先利用計算機教室的廣播系統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兵馬俑的音樂——《兵馬俑幻想曲》(播放課件)。學生們都沉浸在激昂的樂曲聲中。接着向學生展示一段秦代戰爭的影視片段。(播放課件)氣勢磅礴的音樂和規模宏大的影像場面結合在一起,立刻把學生帶到了久遠神祕的秦朝時代,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求知慾也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

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初步欣賞,整體感知秦俑魅力。我在本課教學網站上給學生準備了豐富的資源。(播放課件)包括秦始皇簡介、俑的知識、兵馬俑簡介的視頻和許多秦始皇陵的圖片。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在整體感知中,使學生了解了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功績,真正體會到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數量眾多”的特點。

有了整體的感知順勢進入第三個環節——細細品味,瞭解雕塑藝術特徵。在這一環節中主要利用計算機教室的廣播系統,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討論彙報兵馬俑的藝術特徵。通過學生交流總結出:兵俑髮絲清晰可見,細緻入微。五官眉目清晰,表情豐富細膩。鎧甲甲丁歷歷可數,衣服褶皺生動。表情、動作各不相同等等。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秦兵馬俑寫實的藝術風格和雕塑的魅力。並從中體會到雕塑藝術與繪畫藝術之間的不同之處。

第四個環節——探索評述,激發愛國情感。有了欣賞的基礎,我試着讓學生對兵馬俑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結合自身感受,暢所欲言,談一談自己對兵馬俑的評價。然後讓學生在教學網站上查找一些國際名人們對秦兵馬俑的評價。(播放課件)學生通過對這些評價的閲讀,自己對兵馬俑又有了新的認識,他們都想把新的想法表達出來。為了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特意設計了留言板,學生可以在上面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再次嘗試對藝術作品進行評價,兩次評價不但使學生對藝術的鑑賞和評述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激發了學生愛國和珍愛國寶的情感。(播放課件)這些都是同學們在課堂上對兵馬俑作出的評價。

為了使學生更多的瞭解我們偉大祖國豐富的藝術遺產,進入第五個環節——課外拓展,感受祖國文化博大精深。在這個環節中引導學生了解一些“世界文化遺產”方面的知識。(播放課件)並鼓勵學生在課後繼續瞭解我國目前已經有多少處名勝古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我的説課結束。懇請各位專家、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