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驗做法:“三道加法”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W

經驗做法:“三道加法”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經驗做法:“三道加法”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近年來,縣堅持黨建引領,以抓黨建促鄉村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為抓手,着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構建了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基層治理格局。

一、“黨建+網格”嚴密組織體系

(一)突出“一個主題”。堅持黨建引領,建立健全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機制,壓實支部書記履行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每月召開黨建工作專題研究部署會議,研究分析全縣黨建工作重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謀大事、抓關鍵”的核心作用。加強村級後備隊伍建設,實施優秀年輕幹部“雛雁計劃”,建立後備人才庫,確保每個村動態儲備2名以上35歲以下年輕幹部。

(二)織密“一張網格”。深化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羣眾“抓管帶”機制,進一步下沉治理資源,推動村、社區從“行政末梢”向“治理樞紐”轉變,構建“片組鄰”三級組織架構,實現組織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有形有效覆蓋。選優配強12341名“三長”,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無盲區”的組織體系,將安全生產、森林防火等工作“一網網盡”。

(三)優化“三支隊伍”。快馬壓重擔,選派99名優秀黨員幹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建立“能上能下”工作機制,幹得好就上、幹不好就讓。量化班子成員、駐村幹部、村主幹“三級”責任的工作任務,按照定責任、定人員、定時限的“三定”要求,分級對工作情況進行“一天一對口通報、一週一集中調度、一月一盤點問效”,確保事事有迴應、件件有着落。

二、“線上+線下”高質高效服務

(一)搭建服務平台。鞏固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成效,深化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在落實圩日集中服務基礎上,開展錯時延時服務、上門服務、微信服務,提升辦事效率,辦理羣眾各類民生實事4387件。深入開展“弘揚半條被子精神,密切黨羣幹羣關係”主題實踐活動,推行便民服務代理制,印製《公開承諾》,公佈“三支隊伍”聯繫電話及辦事指南,讓幹部履職有勁頭,羣眾辦事更方便。

(二)轉變工作作風。堅持以羣眾評價考核幹部,在基層一線鍛鍊幹部,把羣眾滿意度作為評價幹部重要依據,壓實“六大行動”包乾責任,促進幹部隊伍作風轉變。白天組織鄉村幹部到田間地頭與羣眾一起搞生產、傳技術,晚上到村組開夜談會聽意見、解難題,真正與羣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

(三)真情解困解難。深入學習推廣“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持續深化“走找想促”活動,把羣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用黨員幹部的“辛苦指數”換來基層羣眾的“滿意指數”。今年以來,共召開屋場會、夜談會2620餘場,收集羣眾意見建議7450餘條,辦理“急難愁盼”事項3880餘件。基層“末梢”變為基層“前哨”,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三、“共建+共享”提升治理效能

(一)定村規樹新風。發揮村規民約、家規家訓的教化作用,結合實際情況引導村民參與制定符合實際的村規民約,積極推行“門前三包”等有效做法,號召農户“參與管、一起護、共同督”,讓羣眾成為人居環境整治的受益者、參與者和建設者。從老黨員、老主幹、熱心公益、德高望重的村民中推選成立“四會組織”,激發羣眾幹事創業熱情,做到了村事村民辦、幹事有監督、困難有人幫、平安共同保。“傳承紅色基因,從‘一張借據’到愛心互助會鄰里守望相助的‘連心橋’模式”催生出新時代鄰里守望、互幫互助的新時代文明鄉風。

(二)興產業穩就業。大力開展“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對接240家企業和商會,成功引進祺祥礦業、悦展服裝、恆源農業、興民農業等精深加工優質產業項目,積極建設幫扶車間,吸納羣眾就業1.8萬人,實現就業人員人均增收1.6萬元以上。

(三)上項目增效益。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撬動羣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通過黨員幹部帶頭幹,帶動羣眾一起幹,實現花小錢辦大事的目標。自“四類鄉村”創建以來,共拆除殘垣斷壁15400餘處、危舊房40.8萬平方米,硬化巷道廣場8.32萬平方米,騰地建設“四小園”16.8萬平方米,提升了鄉村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