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曲高和寡歷史典故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5W

曲高和寡歷史典故精品多篇

寓言故事 篇一

寶玉,便對寶玉説:“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會非常珍惜地把你撿起來;但我發現了你卻毫無用處。我與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寶玉,倒不如得到一顆麥子好。” 這是説自己需要的東西才是真正珍貴的。狐狸和葡萄

飢餓的狐狸看見葡萄架上掛着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 摘不到。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邊走邊自己安慰自己説:“這葡萄沒有熟,肯定 是酸的。”這就是説,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藉口説時機未成熟。

狼與鷺鷥

狼誤吞下了一塊骨頭,十分難受,四處奔走,尋訪醫生。他遇見了鷺鷥,談定酬金請他 取出骨頭,鷺鷥把自己的頭伸進狼的喉嚨裏,叼出了骨頭,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 説:“喂,朋友,你能從狼嘴裏平安無事地收回頭來,難道還不滿足,怎麼還要講報酬?” 這故事説明,對壞人行善的報酬,就是認識壞人不講信用的本質。

小男孩與蠍子

有個小孩在城牆前捉蚱蜢,一會兒就捉了許多。忽然看見一隻蠍子,他以為也是蚱蜢, 便着兩手去捕捉他。蠍子舉起他的毒刺,説道:“來吧,如果你真敢這樣做,就連你捉的蚱 蜢也會統統失掉。” 這故事告誡人們,要分辨清好人和壞人,區別對待他們。

掉在井裏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隻狐狸失足掉到了井裏,不論他如何掙扎仍沒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裏。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狸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讚美井水好喝,説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並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一心只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 飲完後,就不得不與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狐狸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説:“我倒有一個 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狸踩着他的後腳,跳到他背上,然後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後,準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狸不信守諾言。狐狸回過頭 對公山羊説:“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鬍鬚那樣完美,你就不至於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這故事説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

寡婦與母雞

有個寡婦養着一隻母雞,母雞每天下一個蛋。她以為多給雞喂些大麥,就會每天下兩個 蛋。於是,她就每天這樣喂,結果母雞長得越來越肥,每天連一個蛋也不下了。 這故事説明,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有的都失掉了。

徒勞的寒鴉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他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眾鳥都跑到河裏去梳洗打扮。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 鳥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準備立他為王。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於自己的羽毛。於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 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隻醜陋的寒鴉了。 這故事是説,藉助別人的東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剝離時,就會原形畢露。

站在屋頂的小山羊與狼

小山羊站在屋頂上,看見狼從底下走過,便謾罵他,嘲笑他。狼説道:“啊,夥計,罵我的不是你,而是你所處的地勢。” 這故事説明,地利與天機常常給人勇氣去與強者抗爭。

善與惡

力量弱小的善,被惡趕走到了天上。善於是問宙斯,怎樣才能回到人間去。宙斯告訴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個一個的去訪問人間吧。惡與人很相近,所以接連不斷地去找他們。善因為從天上下來,所以就來得很慢很慢。 這就是説,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卻每日為惡所傷害。

老獵狗

一條老獵狗年輕力壯時從未向森林中任何野獸屈服過,年老後,在一次狩獵中,遇到一頭野豬,他勇敢地撲上去咬住野豬的耳朵。由於他的牙齒老化無力,不能牢牢地咬住,野豬逃跑了。主人跑過來後大失所望,痛罵他一頓。年老的獵狗抬起頭來説:“主人啊!這不能怪我不行。我的勇敢精神和年輕時是一樣的,但我不能抗拒自然規律。從前我的行為受到了你的稱讚,現在也不應受到你的責備。” 這是説,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規律。

螞蟻與屎殼郎

夏天,別的動物都悠閒地生活,只有螞蟻在田裏跑來跑去,蒐集小麥和大麥,給自己貯 存冬季吃的食物。屎殼郎驚奇地問他為何這般勤勞。螞蟻當時什麼也沒説。 冬天來了,大雨沖掉了牛糞,飢餓的屎殼郎,走到螞蟻那裏乞食,螞蟻對他説:“喂, 夥計,如果當時在我勞動時,你不是批評我,而是也去做工,現在就不會忍飢挨餓了。” 這是説,儘管風雲變化萬千,未雨綢繆的人都能避免災難。

公雞和寶玉

一隻公雞在田野裏為自己和母雞們尋找食物。他發現了一塊寶

曲高和寡歷史典故 篇二

【出處】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

【釋義】

曲調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難得。也比喻説話、寫文章不通俗,能夠理解的人很少。

【歷史典故】

宋玉是戰國時楚國著名的文學家,他與唐勒、景差等人共同繼承和光大楚辭。雖然他的成就不及楚辭的創始人屈原,但在同時代人中,他的成就是最高的。他在楚襄王手下做事,由於文才出眾,遭到了許多人的妒忌,這些人不斷地在楚襄王面前説他的壞話。楚襄王本來不相信,但聽多了也就開始懷疑了。

有一次,楚襄王問他:“先生最近有行為失檢的地方嗎?為什麼有人對你有許多不好的議論呢?”宋玉據理力爭,清楚地向楚襄王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楚襄王聽了他的話,不禁疑惑地説:“你説的確實很有道理,但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與你不和呢?”宋玉若無其事地回答:“請大王寬恕,聽我講個故事:最近,有位客人來到我們郢都唱歌。他開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裏跟着他唱的有好幾千人;接着,他唱起了還算通俗的《陽阿》和《薤露》,城裏跟他唱的要比開始時少多了,但還有好幾百人。後來他唱格調比較高雅的《陽春》和《白雪》,城裏跟他唱的只有幾十個人了;最後,他唱出格調高雅的商音、羽音,又雜以流利的徵音,城裏跟着唱的人更少了,只剩下幾個。由此可見,唱的曲子格調越是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聖人有奇偉的思想和表現,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為呢?”楚王聽後恍然大悟。

【成長心語】

高調必然難以合拍,因為“曲高”往往“和寡”,這把大尺子堅硬而沉重,就像一堵圍牆,外面的人要進來卻總是碰壁,他自己要出去也找不到出路。如果不合羣,即使是再有能力的人,也難以得到別人的擁護。至察者無朋,一味對別人苛刻、挑剔只能讓別人和自己合不來。真正有修養的人會以寬容、豁達的胸襟對待周圍的人,包括他們的失誤和缺點。容人就不要過於精明,給他人創造一個寬鬆的人際環境的同時,也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空間。

寓言故事 篇三

南轅北轍

戰國時期,魏安王決定攻打趙國都城邯鄲,大臣們都反對他,季樑給他講一個故事:太行山的一個人駕車準備到楚國去,但他卻堅持往北走,這樣越走越遠。爭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贏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轅北轍一樣。魏安王決定不打仗了。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寓言故事 篇四

蜂房裏的蜜流了出來,香氣撲鼻,令人垂涎三尺。許多蒼蠅聞見了蜂蜜的香味,正準備去飽餐一頓。

這時,有些蒼蠅謹慎地説道:“蜂蜜的味道是不錯,但是很黏,要是我們的腿被粘在上面了怎麼辦?”一隻蒼蠅自告奮勇:“我先去探探路。”

那隻蒼蠅在蜂蜜上站了大約有十秒鐘,慢慢地試着爬了起來,結果相安無事;15秒鐘,它仍然毫髮無損;30秒、40秒……蒼蠅覺得,只要呆的時間不長,就不會被粘住。

於是,它對其它蒼蠅大喊道:“快來吃吧,只要我們控制好站在蜂蜜上的時間,就不會被粘住的。”其他蒼蠅聽到了,立刻爭先恐後地飛了過來,它們站在蜂蜜上,大口大口地品嚐着這甜美的大餐。過了一會,有蒼蠅提醒道:“我們是不是該飛起來了。”但那隻貪婪的蒼蠅捨不得這白白到手的蜂蜜,漫不經心地回答道:“沒事,沒事,我試過了,再吃一會沒問題的。”其他蒼蠅聽見了,便放心地繼續享用這美味的蜂蜜。5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蒼蠅們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總覺地再吃一會沒事。

20分鐘過去了,這羣貪婪的蒼蠅終於吃飽了。正當他們想起飛時,他們的腳被牢牢地粘在了蜂蜜上。

雖然這羣蒼蠅美美地飽餐了一頓,但是他們永遠都回不去了。

寓言故事 篇五

樹枝的報復

斧頭砍斷了一根樹枝,樹枝決心報復斧頭。

斧頭是那麼強大,自己是那麼弱小,怎樣才能報復它呢?樹枝挖空心思,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樹枝忍痛把自己截成了一段斧柄,然後去接近斧頭,掌控斧頭。

樹枝終於把斧頭抓在了手中。

把斧頭抓在手中的樹枝,又抓着斧頭,去砍別的樹枝。

寓言故事 篇六

患得患失

春秋時期,孔子經常與學生討論為人的問題,他説:可鄙的庸俗低級的傢伙不能與之同事,當他沒得到權勢或好處時,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設法得到。而當他得到時,卻又怕丟失掉。像這樣的人都是利慾薰心,處處為個人打算,什麼壞事都能幹得出來。

患:憂患,擔心。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寓言故事 篇七

放火與點燈

宋朝時候,有個人名叫田登,平時與人交往十分挑剔、苛刻。後來,他當官做了郡守,那架子更大、脾氣更兇了,在老百姓面前擺譜擺得出了格。平時最忌諱別人説出他的名字,而且凡與他名字中那個“登”字同音的,都得換個説法。比如説“蹬”字,只能説“跳”,“登高”只能説“上高”。這還不算,老百姓用得最多的一個“燈”字,也被換成“火”字。誰要是一時疏忽説了“燈”字,那可就要倒黴了,一頓揍是少不了的;若遇上田登大人再有什麼情緒不好,那恐怕還要罰款、革職什麼的。反正,當地老百姓以至於他手下的辦事員、小官吏、士兵都為此吃了不少苦頭。

到了元宵節,按老傳統要鬧花燈了。州府傳下命令,可以放花燈三天。可是他手下的人怎麼敢寫“放燈”呢?想去想來,只好寫出了這樣的公告牌:“郡守傳下令來,按傳統習慣,州里放火三天。”

那廣告牌寫好後,高高懸掛在鬧市街頭,過往百姓圍在廣告牌前,議論紛紛。人們諷刺説: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點燈。

本來這只是統治者專橫霸道作風中的一件小事,可是老百姓卻利用這句話的雙關義,諷刺揭露他們目無法紀、為所欲為的行徑,而老百姓呢,連一點正當的行為也常常受到百般限制與刁難。

寓言故事 篇八

以前,有一隻烏鴉波波,他老是羨慕燕子們的生活,羨慕燕子們能夠在人類的屋檐地下安家,羨慕燕子門到了冬天能飛到温暖的南方過冬。

這天,雨下得特別大,烏鴉波波被淋得全身濕透餓,神情悽苦地蜷縮在樹丫裏。他一個寒戰接着一個寒戰。他努力把身子放低,生怕雙腿凍麻了,一不留神栽下去。

烏鴉波波突然看到,燕子妞妞從主人的屋子裏飛了出來,在斜風細雨中開心地玩遊戲,烏鴉波波真是滿心的羨慕啊!

在烏鴉波波的眼裏,所有的燕子都是不折不扣的投機分子。天氣一旦變冷了,他們立馬逃向南方;春暖花開了,他們就會回到老宅。可奇怪的是,人類似乎並不在意燕子的投機取巧。

乖巧的燕子憑藉俏麗的打扮和甜甜的嘴巴,深得人類的喜愛,人類居然破例允許他們在房樑上築巢。這是其他鳥類從不敢奢望的事!

特別是烏鴉,對這一點感觸最深了。烏鴉每次飛過村莊都是提心吊膽,屢遭白眼的烏鴉甚至不敢靠近人類的庭院,更別説飛到人類的屋內了。

“唉!燕子妞妞真是一個拍馬屁的高手啊!”瑟瑟發抖的烏鴉波波自言自語。

“波波,你在胡説些什麼呀?你看我拍誰的馬屁了?”剛好路過的妞妞覺得有些莫名其妙。

“嘿嘿!你就不要再假裝天真了。你不拍馬屁的話,人家咋就偏偏允許你在他的房子裏寄住呢?我剛剛靠近就捱罵!”波波氣呼呼地抱怨。

“人人都需要伴兒!我們之所以能夠與人類和諧共處,是因為我們一直都講衞生,講文明,尊重人類的習慣。我們從不在屋樑上亂拉亂吐,我們就連説話都儘可能地細聲慢語。你看看你自己,整天發牢騷,誰願意接納你啊!與人相處不是要你拍馬屁,而是要有一顆與人為善的心。是你自己做得不好,可不能一味地抱怨別人哦!”燕子真誠地説。

烏鴉波波的臉兒紅了,閉上了嘮嘮叨叨的嘴巴。

寓言故事 篇九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的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着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説的話。有一天,莊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説:“你在宮裏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説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説:“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説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就這樣,莊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什麼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到這時,他想到莊辛的忠告,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莊辛迎請回來,説:“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莊辛説:“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楚襄王説:“我現在太懊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莊辛説:“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於是,莊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説:“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説:“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非常懊悔自己沒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莊辛的意思,於是他接着對莊辛説:“莊愛卿,那麼咱們該怎麼辦呢?”於是,莊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莊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寓意

一、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後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了。

二、“補牢”的時候,先看看羊圈裏的羊是否因耽擱時間太久已經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時補救,那麼即便補救了也無濟於事了。

寓言故事 篇十

對牛彈琴

古代音樂家公明儀每次彈琴時,他的琴聲引來很多鳥兒與蝴蝶。當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對水牛彈奏幾曲,結果水牛無動於衷地走開,公明儀大歎:“對牛彈琴,一竅不通。”

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説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説話的人不看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