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竇娥冤歷史典故(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9W

竇娥冤歷史典故(精品多篇)

竇娥冤讀書心得 篇一

真正善良、淳樸之人,必然是對別人索求甚少,必然是寧願自己承受所有的苦難和非人的折磨也不願別人因為自己而受一點點累、吃一點點虧。

沒有最黑暗,只有更黑暗。對任何一種統治都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官吏公差和無賴流氓其實是有共同之處的,唯一的區別就在於他們什麼時候合流、什麼時候同污是需要一些先決條件的。大凡一個朝代越是到統治的中晚期,這些勢力聯合起來對底層民眾進行肆無忌憚的掠奪、殺戮的趨勢就越明顯。

竇娥只能模模糊糊地感受到現實的黑暗與不公,21世紀的讀者卻不能沒有一點哲學的、歷史的常識。兼濟天下對絕大多數小知識分子而言當然是非分之想,明哲保身卻是他們必須領悟、掌握的生存策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古今東西,概莫能外。不要奢望公平,公平需要自己去爭取;不要相信仁義,仁義取決於人,但現實中不仁不義、難仁難義的人那麼多,“竊鈎者誅,竊國者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百姓是愚頑魯鈍的,強權是凜然不可侵犯的,所以自求多福不但是美妙的願景,更有賴於高明的智慧才能實現。“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擔荷人類苦難”?別傻了,省省吧,孔夫子、耶穌基督、佛陀都沒能做到的事情,你還是先掂掂自己的斤兩吧!

社會當然在發展,也會進步。但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是正如煤的形成,犧牲必巨,成果必微,成不了仁卻死得不仁不義、不明不白的糊塗蛋真不知道有多少呢。你可以圍觀,你可以裝大尾巴狼,但一定不要以為自己可以死的偉大,布魯諾、譚嗣同、遇羅克不是一般人想做就能做的。

生活就是修行,至於能修成什麼果,全在於自家的修持和緣法。善哉!

竇娥冤讀書心得 篇二

雖然長久以來,我們都將元曲與唐詩宋詞並駕齊驅,然而,事實上人們對元曲的認知要遠遠少於其他兩者,不知是因為我們的中文課本鮮少提及的緣故還是,人們對此本就缺乏興趣,總之我們僅有的一點信息也只是來源於歷史教科書裏的驚鴻一瞥。突然覺得有些可惜,這些曾在歷史上散發過耀眼光芒的作品也只是被歷史協商讚譽的一筆,便消失無蹤。好在,現代的那些戲曲大師們還沒有摒棄他們,在被很多人以往的同時,也還總有那麼一些人記得它們。也許在人文的歷史上這些東西會漸漸淡去光澤,但在戲曲的舞台上卻愈加光芒萬丈。

提到元雜劇,就不得不提及兩個元曲的祖師爺:湯顯祖、關漢卿。我想大多數人對這兩個人都有一種認知:對二人的名字如雷貫耳,卻怎的也想不起來,其相關的作品。也許我們知道,但時間的磨合早已讓我們將這些作品與作者對不上號,只是偶爾別人娓娓道來時,才會如夢初醒:原來如此。就如同我這次讀的關漢卿的《竇娥冤》一樣。撇開《竇娥冤》來看關漢卿,印象中這人的名字並不陌生,但這些被烙在記憶中奉獻給了應試教育的名字在某種程度上僅僅只是一個名字罷了。反之,撇開關漢卿來看《竇娥冤》,又是一派熟悉的景象,卻終究不能從腦海裏找到它的出處。直到今天,才將兩者真正的結合在了一起。其實早年在書中學到這個劇目的時候,就已經對其充滿了好奇,卻直到今天才尋得機會一睹其廬山真面目。其實從現代的角度來看,《竇娥冤》除了是一部相當出色地戲曲,更是一部人物性格飽滿豐富的小説。我想這樣的小説在今天這個社會裏是沒有幾個人可以企及的。故事流暢宛如一氣呵成,情結細膩生動又不是厚重感,人物角色個性鮮明,構思巧妙大膽,在現實的基礎上又加之神話色彩,真正做到了把理想融進現實,在深刻反映現實的前提下又做到了戲曲本身的觀賞性。至此,我算是真正知道了這個千古奇冤的案子究竟是怎樣的。

《竇娥冤》很大程度上是扮演了一個英靈着的角色,在向人們訴説那段歷史中人們的生活情況,也可以説,《竇娥冤》就是長久以來腐朽的封建文化中黑暗的縮影。人們在對現實社會無力迴天的時候,突然發現了戲曲這一出口,元曲的行調格式並不是規範的戲曲格式,不像湯顯祖的《牡丹亭》亦或是王實甫的《西廂記》那樣將每一個人物刻畫殆盡,每一出場順序,每一段獨白、獨白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元雜曲則更加註重生活化,也許並沒有想過要將這樣的戲劇搬上像《貴妃醉酒》那樣的舞台,只是用來聊以慰藉生活在苦痛中的大眾罷了。某種意義上來説,《竇娥冤》實則是把人們的苦痛與願望以曲目的形式唱給大家聽。和大多數藝術家一樣,關漢卿生前並沒有什麼功成名就,寫的東西也不受人們待見,這種被許多人視作上不得枱面的東西很長一段時間被人們摒棄了。終於有一天,當人們生活水生火熱之時,才發覺之前的歌功頌德是多麼的愚昧,於是又將那些在某一個時間裏被自己丟掉的東西拿回來重新審視。毫無疑問,好的作品是需要歷史來沉澱的,且這種沉澱是建立在人民的認知上的。

竇娥冤讀書心得 篇三

這一天我讀完了《竇娥冤》這本書,讀完後,早已淚流滿面。這本書主要講了:竇娥是個美麗善良而又堅貞不屈的勞動婦女。她七歲死了爹,十歲死了娘,從小就沒有父母的疼愛,為了殯葬母親,賣身頂債作了童養媳,成年不久,就剋死了老公,被流氓欺負,而且還吃了人命官司,最後判了死刑。她要死後熱血濺紅了三尺的白練;然後立即大雪紛飛,掩埋了她的遺體;繼而,楚州大旱了三年。

多感人的故事啊!多可憐的竇娥啊!多不幸的童年啊!我情不自禁的發自心裏的憤怒。我十分的清楚——我們比竇娥幸福,快樂;説到痛苦,我們又是竇娥幾分之一呢?我們是幸福的,快樂的,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有個温暖的避風港,吃好,睡好,住好,穿好,一切都好,沒有憂慮,只有快樂。但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寄生蟲,生在福中不知福,例如我的同桌樑劍鋒,每天都要人催着才做作業,上課不認真聽講,吃東西,開小差……他卻不知道,他的幸福,全是他的爸爸所供應給他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要為國爭光,因為我們的幸福都是來之不易的,為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

竇娥冤讀書心得 篇四

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這是發生在元代的一個悲劇。

窮書生竇天章女兒竇娥,從小賣給蔡婆婆做童養媳。婚後不久,丈夫逝世,婆媳倆相依為命。蔡婆婆討債,被欠債人脅迫,有生命危險時,被張驢兒父子相救。無賴張驢兒貪圖美色,妄圖娶竇娥為妻,卻被拒絕。張驢兒惱羞成怒,買來毒藥打算毒死蔡婆婆,霸佔竇娥,不料陰差陽錯害死了親生父親。公堂上,糊塗官判糊塗案,竇娥為了保護婆婆,被迫認罪。行刑前,竇娥向蒼天立下三個誓願,含冤離開了人世……三年後,竇天章應試高中,重審此案,終於為女兒沉冤昭雪。

讀了此書,我心裏感慨良多。竇娥是一個孝婦。小時候,父親為了生活,已經無法養活她,只好送人,年幼的她深知父親的艱苦,即使心裏有萬般痛苦,也不任性撒嬌。長大了,就是婆婆引狼入室,讓她委身於人,她也沒做出大逆不道之事,只是同婆婆講清事理。在公堂上,竇娥寧願自己去死,也不讓婆婆受一點皮肉之傷。最後平反時,她也讓父親照顧好婆婆。

想起這些,我不禁慚愧。在家中,我完全是個驕橫的公主。遇到好吃的,我總是搶着吃完,不留一點給父母;每次我心情不好,就把氣撒在父母身上,一點也不顧他們的感受;平時在家,我也很愛折騰,比如早餐明明説好吃這個,可吃到一半就不吃了,害得父母在百忙之中還要給我重燒早飯。跟竇娥相比,我無地自容。因此,我下定決心,學習竇娥的優良品質,孝順父母,做一個讓父母幸福的人。

竇娥冤讀書心得 篇五

竇娥死了,她臨死立下三樁誓願:熱血長二白練懸;六月飛雪;楚州三年大旱。竇娥是悲劇的主角,可這齣劇裏的主要人物誰不是悲劇的承受着呢?

竇娥經歷坎坷,是劇中最大的悲劇性人物毋庸置疑。蔡婆婆相與兒媳的經歷就更好些?她的前生我們殊不知道,姑且看看他的下半生:中年喪夫,老來喪子,好不容易在60多歲的時候找到了個接腳的丈夫,卻不見得是一個忠厚足可依靠的老頭兒,又領着凶神惡煞不懷好意的兒子還得承受來自兒媳的道德説教和譴責,豈不也是悲劇加悲劇?

若僅就人生甘苦而言,老太太歷經滄桑,遭不少別人的白眼,本想好好地生活,但是誰曾關心她?誰讓他感受一份呵護的温暖,誰給她可以依賴的感覺?

蔡婆婆的人生是一場悲劇。那麼其他的人物呢?

賽盧醫,想勒死蔡婆婆,被張驢兒父子發現,做惡未遂大徹大悟,想:立地成佛。躲到一個僻靜的地方來做寫善事,不曾想到卻向善不能,在張驢兒的威逼之下,成了殺父的幫兇,此後事發,落了個“發煙瘴地面,永遠從軍”的下場。

張驢兒是個流氓惡鬼千刀萬剮地也難解心頭之狠。但是他又何嘗沒有收無常的戲弄:喜歡上竇娥,又陰差陽錯地毒死了自己的父親,最後也落了個凌遲的下場。所以《竇娥冤》裏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有意無意地上演着各自不同的悲劇。揭示了人生命中悲劇性的一面,王國維稱他為“及列之於世界悲劇中,也無愧色”想到盧梭的那一句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中!”悲劇想的人生有什麼不好,悲劇從來就不應該是也不是不行的代名詞,我們活着是因為“那裏”有悲劇。

竇娥冤讀書心得 篇六

竇娥冤,這個典故我從很早很早以前就聽説過了,然而,它就像其他任何一個故事一樣輕輕劃過我的心海。不過是一個孤苦伶仃的女子,因被惡人冤枉,最終在亂世中煙花一般的香消玉殞。我甚至連她是怎麼被冤枉的都不曾得知,唯一能讓我銘記於心久久的,是那神話般的誓言,若伊人是含冤而死,則六月伏天飛雪,屍埋三尺深雪,上天有眼,果真破了大自然的規律,帶着女子的幽怨,清清涼涼,企圖喚醒人們沉淪的心。

終於認認真真地看過一遍,心裏卻是百感交集。誠然,結局邪不壓正,是皆大歡喜。可是,竇娥悽慘的掙扎給我帶來的衝擊卻揮之不去。想必是關漢卿那對人物語言淋漓盡致的描寫,才使我無限的沉醉在其中。

這部作品本身就是久盛不衰的戲曲,舞台表演是它的靈魂,只有真真切切的表演,才能活生生地讓我們感受到竇娥內心的絕望。乾巴巴的閲讀,只能看到一個個你來我往的對話,我反覆琢磨了很久,竇娥,這是個不卑不亢的女子。是的,不卑不亢,是我們公認的,對這個女子 的定位。她拒絕張驢兒無理的要求時深明大義,臨死前帶着無盡哀怨卻堅決地誓言。

這部戲曲的語言是對白,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含蓄的詩句,可是,我們分析一個人的性格,不就是從他平時的談吐中觀察出來的麼?當蔡婆婆向竇娥説起張家父子強行娶親的事情時,竇娥拒絕;婆婆不明事理地認為這是在報答救命恩情“我的性命都是他爺兒兩個救的,事到如今,也顧不得別人笑話了。”竇娥道“你雖然是得他得他營救,須不是筍條筍條年幼,劃的便巧畫蛾眉成配偶。想當初你夫主遺留,替你圖謀,置下田疇,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滿望你鰥寡孤獨,無捱無靠,母子每到白頭。公公也,則落得乾生受。” 前者的語氣似要妥協,卻更是煩躁不安。從“事到如今”和“顧不得”這兩個詞更能告訴讀者,蔡婆婆的決定是錯誤的。沒有思考,沒有掙扎,沒有反抗。蔡婆婆這個人物不壞,而且還顛覆了在我心目中傳統的債主形象。竇娥七歲時,她的父親竇秀才欠蔡婆婆四十兩銀子,去拜訪蔡婆婆時,蔡婆婆道“秀才請家裏坐,老身等候多時也”。首先是稱呼,“秀才”算是對竇寇章最高最高的尊稱了。在其他文學作品裏,債主對窮酸的欠債人都是很不客氣的,例如范進中舉裏,屠夫管他的秀才女婿叫“現世寶”,“癩蛤蟆”,這又親屬關係的都這樣,蔡婆婆與竇秀才無親緣關係,能做到這樣的確説明蔡婆婆是個心善的人。後面蔡婆婆還能把竇秀才請到家裏去,心平氣和地和他談話,着實是一位吃齋飯,信佛教,面目慈藹的老人形象。想來將竇娥交給這樣的人,是很放心的。

可惜,人無完人,不光是好人蔡婆婆,天底下所有善良的人把持不住都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不分好壞。這一點竇娥和她形成鮮明對比,從語言氣勢上就看得出,竇娥面對糊塗的婆婆,倒也不急躁,擺道理,講事實,思維邏輯有理有序,體現了竇娥大女子的風範。將她與有名智者小比一下,可惜了生錯地方,不然定是讓人刮目相看的才女。而且,竇娥説話還是很有技巧的,説到最後不忘加上“公公也,則落得乾生受”來刺激婆婆,她知道婆婆是個守婦道的人,一定會猶豫不決,這樣便有了轉機。竇娥的語言還有一處給我印象較深,竇娥即將被斬時,對監斬官發出的誓言“要一領淨席,等我竇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 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 大人,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後,着這楚州亢旱三年”這三個句子,都是肯定句,使人聯想到竇娥一身素白,烏絲隨風飛揚,漆黑的眸子閃爍着不屈的光芒,從她柔軟的脣中卻逸出如此鏗鏘有力的話語,如此挑戰極限的看似大逆不道的話語。很佩服關漢卿,不知道他是怎麼想出這三個扣人心絃的咒語,不僅緊緊纏繞住了楚州的命運,更使我的心中產生了無與比擬的震撼。血濺白練,這兩個現象與第三個相比,不知要仁慈多少。當時讀到第三個咒語時我終於知道,知道竇娥心中的痛和怨恨了。和前兩個稍有不同,第三個咒語,沒有若是,而是委實。到這個時候,我才明白竇娥是認真的,她,已經什麼都無所謂了。楚州大旱三年,多麼殘酷!但是,我竇娥就是要讓你們記住,記住這三年大旱的來歷,説得不道德些,我承受的痛苦,你們也要一起陪我嚐嚐!我承認這是我自己的想法,或許有些偏離了,但為什麼不允許一個善良的人,無辜的人,宣泄他的忿恨呢?難道善良,所以要忍耐,要無聲無息的死去,不明不白的死去麼?關漢卿用語言構造的竇娥這一人物形象,能使其經久不衰的原因,大概在於竇娥符合我們心中,一個正直的人在那個時代應具有的所有品質。有自己的原則,所以乾脆的拒絕;不願親人受難,所以無奈的“認罪”; 不甘心屍首兩異的結局,所以許下絕望的誓言。

關漢卿在人物語言的細節上很下功夫,一個個細節聯合起來,便如同滿天璀璨的星星一起閃耀,那光芒一定超過月亮,太陽。正如以上所舉的例子,一個小詞,就能夠看出那人當時的心境;許多個小詞,那麼就可以總結出一個人的性格。竇娥從另一方面講,有些任性了,怎麼可以為了自己,讓百姓受苦呢?可是,關漢卿在這篇文章所要體現的,就是竇娥的任性。這部戲曲能夠體現的中心思想很多,但我覺得最最有價值的,是人 餓了要自己找食吃,疼了要讓別人知道,受了委屈,就要説出來。當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和損壞時,一定要嚴肅對待。我在美國時,深刻體會了美國人民熱愛自身利益的情懷,也能明白為什麼這個國家會如此強大。不懂得保護自己,像蔡婆婆那樣的人,最終只會走向滅亡;學會行使爭取自己的應有的權利,像竇娥一樣,才能組成一個和諧守法度的社會。不是有句話説麼,想要別人愛上自己,一定要先自己愛自己。

喜歡這樣的一個女子,嬌柔的身軀包裹在雪白的綢絲中,姣好的面龐上有一雙温柔的丹鳳眼。被微風親吻的三千青絲流淌過女子凌厲的目光,飄向遠方,遠方。脣邊掛有倔強的微笑。永遠不知道屈服和妥協,夢中總會有屬於她的貞潔之花用真理的雨露澆灌。只願這虛幻的背影永不消散,成為我朦朧中翹首盼望的歸宿。

竇娥冤讀書心得 篇七

竇娥被稱為歷史上最怨的婦女。以前我都不知道為什麼她怨直到今天看《竇娥冤》才知道她有多怨……

竇娥因為父親上京趕考把她賣給了蔡婆婆當童養媳。可沒想到才過了兩年沒到的時間丈夫死了。竇娥就和蔡婆婆相依為命。有一天有一個流氓叫張驢兒去她家威脅蔡婆婆把竇娥嫁給他爹,蔡婆婆軟弱怕事勉強答應了,後來張驢兒又叫竇娥嫁給他。竇娥不願意還罵了他。張驢兒懷恨在心他讓竇娥做湯然後在裏面下了毒,湯給了蔡婆婆,蔡婆婆不喝就讓張驢兒他爹喝了,

張驢兒把罪名栽到竇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門。楚州知府桃杌(音wù)是個貪贓枉法的貪官,背地裏被張驢兒用錢買通了,把竇娥抓到公堂訊問,逼她招認是她下的毒。竇娥受盡了百般拷打,痛得死去活來,還是不肯承認。桃杌知道竇娥待她婆婆很孝順,就當着竇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竇娥想到婆婆年紀老,受不起這個酷刑,只好含冤招了供。(可看竇娥很孝順)

貪官桃杌把竇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場去處死。竇娥眼看沒有申冤的地方,她滿腔悲憤地咒罵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為天!”在臨刑的時候,她又向天發出三樁誓願:一要刀過頭落,一腔熱血全濺在白練上;二要天降大雪,遮蓋她的屍體(竇娥是個熱血女子);三要讓楚州大旱三年。竇娥的誓願居然感動了天地。那時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氣,竇娥被殺之後,一霎時天昏地暗,大雪紛飛;接下來,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後來,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在京城做官,竇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殺人兇手張驢兒被處死刑,貪官桃杌也得到應有的懲罰。

大家應該和我一樣都為竇娥這種精神感到驕傲因為中國竟有這種寧死不屈的女子,也為她的事感到難過。誰説女子不如男,歷史上有許多英雄好漢但女子也有,竇娥就是這樣的女子。我們女孩子不比男孩弱,不能被男孩欺負加油!

竇娥冤讀書心得 篇八

《竇娥冤》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劇目,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廣泛的羣眾基礎。該劇描寫了一個三歲喪母,七歲被典,十七歲守寡的弱小無助的寡婦竇娥在無賴流氓張驢兒的坑害下,被誣為“毒死公公”的罪魁禍首而斬首示眾,最終藉助託夢而冤情大白的故事。本故事歷來被理解為我國古典悲劇的典型作品,竇娥的冤案被認為是由於社會的黑暗和官吏的貪污腐朽無能造成的,而竇娥也被認為是反抗封建統治、反抗貪官污吏壓迫的典型。

可是通過本次品讀本故事我對一些地方產生了疑問,竇娥的冤案真的是由於官吏的貪污無能而導致的嗎?竇娥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猛烈的譴責是否是因為對貪官污吏的憤怒、對社會陰暗的怨恨呢?如果竇娥是被昏聵的官吏而判成死罪,那麼竇娥又為什麼不怒罵官吏,而要對天地日月,妖魔鬼神進行猛烈的譴責呢?

首先,如果仔細考察, 我們可以發現, 竇娥之冤與“無心正法”的“濫官污吏”其實關係不大。竇娥冤案的背後隱情本來就紛繁複雜,而楚州太守桃杌在劇中判案時僅能通過犯人的一面之詞、頭腦中的判斷及對犯人施加刑法來斷定雙方的對錯,而且在劇中張驢兒的供詞確實更加符合大家頭腦中的常理。於是在古代審案科技不發達而犯人竇娥又在將要向竇婆婆施加刑法時承認自己下毒藥害死了自己之前矢口否認的“公公”時,太守桃杌自然而然就判斷“大逆不道”竇娥是有罪的。其次,主人公竇娥的思想也是前後矛盾的,按封建社會的觀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間是非,主持人間公道的,封建官吏為了愚弄人民也常常以青天自喻。於是生長在封建思想下的竇娥一直以為天地鬼神能為她主持公道,官府能給她還一個清白。於是當張驢兒以命案相要挾時,她毫不擾豫地選擇了“官了”。她本以為官府會主持正義,懲惡揚善。她在公堂上慷慨陳詞、義正辭嚴地為自己辯白,顯然也是將官府看成了是一個能夠主持正義的地方。可是到被問成死罪之時,她卻發出了“衙門自古朝南開,獄中無個不冤哉”及“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的呼喊。而且在劇中,她強烈抨擊天地鬼神濁清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橫遭殺戮,惡人得以橫行。由此可以看出竇娥此時確實是對封建官府、對現實社會的黑暗統治的有強烈的憤恨。可是在戲劇的第四節中,竇娥在向父親申冤時, 竇娥公開聲稱“不告官司只告天, 心中怨氣口難言”, 又説:“本一點孝順的心懷, 倒做了惹禍的胚胎”。竇娥這時卻又像是在否認自己先前對官府黑暗的判斷了。但是當她説“從今後把金牌勢劍從頭擺,將濫官污吏都殺壞, 與天子分憂,萬民除害”又像是在影射桃杌等這些官吏。我認為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主人公竇娥本身並不認為她的冤案是由於官吏是貪官污吏造成的,由於深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她選擇讓可以代表明察秋毫的天地的父母官來判自己的清白,然而太守桃杌並沒有像想象的那樣還了她一個公道。於是她認為天地被矇蔽了雙眼,閉塞了視聽,於是她痛罵天地,而作為天地的代表的官員她的恨意是不深的。最後竇娥冤案的解決也很具有傳奇色彩,案情的解決完全是靠竇娥冤魂的託夢哭告與在審案是冤魂出堂作證,才幫助竇天章瞭解了案情,緝拿了罪犯。

竇娥的故事發生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可是對我們現代的司法執行依然是有啟發的。首先竇娥冤案的造成在當時有很大原因是由於證據的不充分,因此我們在給一個案件下結論前一定要做出充分的考察調研,這樣做才能儘可能的還原案件的真相。其次從劇中竇天章複查案件導致竇娥冤魂過來伸冤的情節我們也可以得到啟示:案件的監督也十分重要,監督是對執行過程和結果的檢驗,我們應當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從而充分利用它。

竇娥冤讀書心得 篇九

在數以萬計的文學作品中,我唯一鍾愛的是《竇娥冤》中的女主人公竇娥。

竇娥的一生可以説是不幸的。竇娥因盤剝而淪為蔡婆婆家的童養媳,十三年後又成了寡婦。但她卻向命運屈服了,她是一個善良的弱女子,但她同樣也是一個以生命控訴封建社會的壯烈女性,她具有弱者的抗爭精神。

竇娥被誣告毒死張驢兒的父親,她本來是對官府十分信任,如實陳述事情的過程,希望大人你明如鏡,清似水,照妾身肝膽虛實……寫出了她安於命運,新人婦道的性格特點。

然而她得到的卻是貪官“人是賤蟲,不打不招”的吼叫。竇娥為了讓自己的婆婆免受皮肉之苦,只好招認是自己藥死了公公,這無疑表現了竇娥作為孝婦的善良性格,但更重要的是表明竇娥已看清了官府的黑暗。

她終於深刻地認識到“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的黑暗社會的本質:這是一個不講天理,不辨清濁,不分好歹,錯勘賢愚的世界。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着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塗了盜跖……”竇娥對“天”“地”發出了控訴和斥責的這一番話説得痛快淋漓,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封建社會不公平的現象:“為善的,受貧苦,更命短,為惡的,享寶貴,又壽延。

這個作品控訴了元代社會的黑暗與殘暴,歌頌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竇娥臨刑前又曾發下三樁誓願,表現了至死不屈的抗爭精神。而三樁誓願的兑現(一腔熱血飛上自練,伏天降下三盡瑞雪,楚州大旱三年),則不僅表現了這善良女子的沖天冤氣,而且更表明人民羣眾堅信,宇宙間還有正氣存焉,這是對人民羣眾進行反抗鬥爭的極大鼓舞。

我愛的竇娥並不總是怯弱的,至少她敢於反抗,這在古代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的與封建勢力進行過反抗呢?竇娥之死,雖然是必然的,但卻給我留下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鬥爭的不可磨滅的印象。

竇娥,是一位與黑暗勢力抗爭的弱者,但她這種敢於抗爭的精神仍然值得讀到這篇文章的各位學習。